首页

浙江省乐清市知临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7

2/27

剩余2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高二生物质量检测(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就地保护就是对生物多样性最充分、最有效的保护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样性C.从裸岩到森林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在不断发生改变D.千姿百态的生物是艺术创造和科学发明的源泉,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间接价值【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详解】A、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A正确;B、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遗传)、物种、生态系统三个层次的多样性,B正确;C、从裸岩到森林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该演替过程中,优势种发生改变,物种多样性逐渐增加,C正确;D、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等,千姿百态的生物是艺术创造和科学发明的源泉,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D错误。故选D。2.下列有关人体细胞中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A.ATP由1个腺嘌呤、1个核糖和3个磷酸基团构成B.有些酶的元素组成与ATP相同C.ATP是细胞中放能反应与吸能反应的纽带D.人体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为线粒体【答案】D【解析】【分析】ATP的中文名称是三磷酸腺苷,1分子ATP由三分子磷酸基团、1分子腺嘌呤和1分子核糖组成;ATP的元素有C、H、O、N、P,ATP的水解总是和吸能反应相联系,ATP的合成总是和放能反应相联系。 【详解】A、1分子ATP由三分子磷酸基团、1分子腺嘌呤和1分子核糖组成,A正确;B、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部分是RNA,RNA的元素组成也是C、H、O、N、P,B正确;C、ATP的水解总是和吸能反应相联系,ATP的合成总是和放能反应相联系,所以ATP是细胞中放能反应与吸能反应的纽带,C正确;D、人体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故选D。3.下列关于对烟草花叶病毒、大肠杆菌、人的乳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者都具有细胞膜B.三者都含有核糖体C.三者都含有遗传物质D.三者都能分泌蛋白质【答案】C【解析】【分析】1、病毒属于非细胞生物,没有细胞结构,病毒是由核酸和蛋白质构成的。2、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且遗传物质是DNA。【详解】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含细胞膜,A错误;B、病毒中不含核糖体,B错误;C、所有生物均具有遗传物质,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大肠杆菌和人的乳腺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正确;D、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需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人的乳腺细胞能合成和分泌分泌蛋白,烟草花叶病毒和大肠杆菌都不能合成和分泌分泌蛋白,D错误。故选C。4.雄鼠睾丸中有且只有一条Y染色体的细胞是(  )A.精原细胞B.初级精母细胞C.次级精母细胞D.精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正常雄性个体精原细胞中具有X和Y两条性染色体,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后形成的次级精母细胞在前期和中期具有一条Y染色体或具有一条X染色体,而后期由于姐妹染色体单体分离出现了两条Y染色体或两条X染色体【详解】A.精原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会出现两条Y染色体,A项错误;B.初级精母细胞是精原细胞经DNA复制后的生殖细胞,只有一条Y染色体,B项正确; C.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次级精母细胞可能不含Y染色体,C错误;D.精细胞中可能不含Y染色体,D错误;故选B。5.在进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有机物”活动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ml样品中加入5滴碘-碘化钾溶液来检测淀粉,出现蓝色说明有淀粉B.淀粉酶、核酶与RNA酶都可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C.油脂鉴定实验中滴加50%的酒精是为了溶解组织中的脂肪D.甘蔗茎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是检测还原糖的理想材料【答案】A【解析】【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4)淀粉遇碘液变蓝。【详解】A、淀粉遇碘液变蓝,因此可以用碘—碘化钾溶液来检测淀粉,若样品出现蓝色说明有淀粉,A正确;B、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小分子RNA,不能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B错误;C、油脂鉴定实验中滴加50%的酒精是为了洗去浮色,C错误;D、甘蔗富含蔗糖,而蔗糖属于非还原糖,因此甘蔗不适合做还原糖的检测材料,D错误。故选A6.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缺氧条件下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会受到影响B.生长素是由色氨酸转化形成的蛋白质,在体内含量极少C.茎背地生长的特性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D.用脱落酸处理离体叶片可延缓叶片的衰老【答案】A【解析】【分析】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主要表现为:既能促进生长,也 能抑制生长;既可以疏花蔬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既能促进生根,也能抑制生根.能够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实例有: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根的背光性等。【详解】A、生长素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该过程需要能量,故缺氧条件下有氧呼吸受抑制,能量供应减少,故在缺氧条件下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会受到影响,A正确;B、生长素是由色氨酸转化而成,但其本质不是蛋白质,B错误;C、植物茎的背地生长,无论近地侧还是远地侧,只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没有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错误;D、脱落酸处理会加速叶片衰老,D错误。故选A。7.下图表示人体内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造血干细胞与白细胞的DNA不同,因此合成的RNA和蛋白质种类也不同B.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白细胞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了不可逆的转变C.生物个体的发育都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实现的D.细胞分化持续存在于整个人体发育过程中【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图可知,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均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该过程发生基因选择性表达。【详解】A、白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而来,故造血干细胞和白细胞的基DNA是相同的,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二者合成的mRNA和蛋白质种类不完全相同,A错误;B、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白细胞的过程中,遗传物质一般没有发生改变,B错误;C、单细胞生物不发生细胞分化;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分裂能增加细胞数目,而细胞分化能增加细胞种类,因此细胞分裂、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但生物的个体发育并不都是通过细胞分裂和分化实现的,该过程中还有细胞的衰老等过程,C错误;D、细胞分化持续存在于整个人体发育过程中,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D正确。 故选D。8.如图表示利用葡萄汁进行发酵时可能发生的物质变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③④⑤都需要O2参与B.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可以直接发生过程⑤C.过程②④所需要的最适温度相同D.酵母菌发生过程①②的场所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1、分析图解:图中过程①表示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过程②表示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两个阶段,过程④表示果酒制作果醋的过程,过程⑤表示糖类和氧气充足的情况下产生醋酸的过程。2、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3、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A、过程③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三两个阶段,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需要氧气参与,过程④⑤表示果醋产生的两个途径,所参与的醋酸菌是好氧菌,需要氧气的参与,A正确;B、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可以直接发生过程⑤,B正确;C、过程②(酵母菌参与)所需要的最适温度为18℃~25℃,过程④(醋酸菌参与)所需要的最适温度为30℃~35℃,C错误;D、酵母菌发生过程①(呼吸作用第一阶段)②(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均在细胞质基质中,D正确。故选C。9.下列关于新冠病毒叙述正确的是(  )A.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RNA,在侵染宿主细胞时发生逆转录B.健康人在接触新冠病毒前,机体内已经产生了对抗该病毒的淋巴细胞 C.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识别被感染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受体【答案】B【解析】【分析】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简单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基本相似,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DNA或RNA)组成。2、机体受抗原(新冠病毒疫苗)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识别、活化、增殖和分化,会产生免疫物质发生特异性免疫效应。这个过程包括了抗原递呈、淋巴细胞活化、免疫分子形成及免疫效应发生等一系列的生理反应。【详解】A、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错误;B、人体的淋巴细胞多达百万种以上,健康人在接触新冠病毒以前,机体内已经产生产生了对抗该病毒的淋巴细胞,B正确;C、给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注射新冠病毒灭活疫苗不能起到有效治疗的作用,注射疫苗只能起到免疫预防的作用,C错误;D、细胞毒性T细胞能够识别被感染细胞表面的抗原-MHC,并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D错误。故选B。10.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害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b的变化是农药作用的结果,自然选择发挥了作用群B.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害虫种群密度变大C.害虫个体间抗药性的差异体现了变异的多方向性D.农药的使用让害虫产生了抗药性【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b段由于使用农药,导致害虫种群密度下降;bc段种群密度升高。【详解】A、a→b的变化是农药作用的结果,农药起到自然选择的作用,A正确;B、b→c害虫种群密度变大,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B正确; C、害虫个体间抗药性的差异,体现了变异的多方向性(不定向性),C正确;D、抗药性本来就存在,农药的使用只是起到选择作用,D错误。故选D。11.如图是利用红豆杉的愈伤组织与细胞培养产生抗癌药物紫杉醇的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调节适当配比的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诱导愈伤组织的产生B.该实验过程的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将愈伤组织通过液体培养基悬浮振荡进行细胞继代培养D.得到的单个细胞具有细胞质丰富、液泡小而细胞核大的特征【答案】B【解析】【分析】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过程: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或细胞(外植体)→愈伤组织→胚状体→植株;(2)原理:植物细胞的全能性;(3)条件:①细胞离体和适宜的外界条件(如适宜温度、适时的光照、pH和无菌环境等);②一定的营养(无机、有机成分)和植物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4)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应用:植物繁殖的新途径(包括微型繁殖、作物脱毒、人工种子等)、作物新品种的培育(单倍体育种、突变体的利用)、细胞产物的工厂化生产。【详解】A、适当配比的营养物质和生长调节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可诱导愈伤组织的形成,A正确;B、该试验得到的是细胞系,没有体现细胞的全能性,B错误;C、愈伤组织通过液体培养基悬浮振荡进行细胞继代培养,C正确;D、将愈伤组织通过液体悬浮培养,分散成的单细胞特点是细胞质丰富、液泡小而细胞核大,D正确。故选B。12.如图为人体细胞和内环境示意图,①②③④表示细胞或细胞外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B.葡萄糖、氨基酸和血红蛋白均分布于①中C.②是蛋白质含量最高的细胞外液D.③细胞是体内种类最多的细胞 【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组织细胞,④淋巴液,①②④共同构成内环境(细胞外液)。【详解】A、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在细胞质基质,即图中的③,A错误;B、①是血浆,存在于红细胞外,而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B错误;C、①是血浆,是蛋白质含量最高的细胞外液,C错误;D、③是组织细胞,是体内种类最多的细胞,D正确。故选D。13.将不同家兔红细胞置于同一浓度的NaCl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下(箭头方向表示水分子的进出,箭头粗细表示水分子进出的多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段时间后,丙细胞吸水能力增加B.光学显微镜下可观察到水分子出入细胞C.正在发生渗透作用的是甲细胞和丙细胞D.实验前细胞内溶液浓度由高到低排序为甲、乙、丙【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图细胞失水量大于吸水量,说明甲细胞质浓度低于外界的NaCl溶液;乙图细胞细胞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说明乙细胞质浓度等于外界的NaCl溶液;丙图细胞吸水量大于失水量,说明丙细胞质浓度高于外界的NaCl溶液。由此说明实验前细胞内溶液浓度由低到高排序为甲、乙、丙。【详解】A、丙图细胞处于低浓度溶液中,细胞吸水量大于失水量,故细胞质浓度逐渐降低,吸水能力会减弱,A错误;B、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水分子出入细胞,B错误;C、渗透作用的条件是半透膜和浓度差,正在发生渗透作用的是甲细胞和丙细胞,乙细胞两侧没有浓度差,细胞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不能发生渗透作用,C正确; D、据分析可知,实验前细胞内溶液浓度由低到高排序为甲、乙、丙,D错误。故选C。14.豌豆的红花与白花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现将一批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后代中红花:白花=5:1(假设每个个体产生后代数量相同)。若将该批红花豌豆在自然条件下种植一代,后代中出现白花的概率为(  )A.1/36B.1/18C.1/12D.1/6【答案】C【解析】【分析】红花与白花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根据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进行杂交,后代中红花:白花=5:1可知白花为隐性性状,红花为显性性状,假设红花由A基因控制,白花由a基因控制。亲本红花豌豆和白花豌豆杂交,子代表现型比例为红花:白花=5:1,则可推知亲本红花豌豆有两种基因型,即AA、Aa,假设AA所占比例为X,Aa比例为1-X,则子代白花(aa基因型)比例为1/2×(1-X)=1/6,X=2/3,则亲本红花豌豆中,AA所占比例为2/3,Aa比例为1/3。【详解】豌豆在自然状态下进行自花传粉、闭花授粉,当红花豌豆种下去后,即2/3AA和1/3Aa自交,后代aa比例为1/3×1/4=1/12,故C正确,A项、B项、D项错误。故选C。15.在“乙醇发酵实验”活动中,以酵母菌和葡萄糖为材料,用澄清石灰水检测CO2,装置简图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甲溶液为澄清石灰水,乙溶液为酵母菌和葡萄糖混合液B.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说明酵母菌进行了需氧呼吸C.为制造无氧环境,可在乙溶液液面上滴加植物油或液体石蜡D.在乙溶液中滴加酸性重铬酸钾,若颜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则表明有乙醇产生【答案】B【解析】【分析】酵母菌是异样兼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可以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条件下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可以是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酒精可与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详解】A、根据图中管子的位置及其长度可判断,乙溶液为酵母菌和葡萄糖混合液,代谢活动产生的气体会通过管子进入试管甲溶液中,所以甲溶液为澄清石灰水来检测二氧化碳的有无,A正确;B、酵母菌是异样兼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可以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有氧条件下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产生水和二氧化碳,酵母菌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都可以产生二氧化碳,B错误;C、植物油或液体石蜡可以隔绝空气,所以可以制造无氧环境,C正确;D、乙醇可以和酸性的重铬酸钾溶液发生反应,使溶液颜色从橙色变成灰绿色,以此原理来检测乙醇的有无,D正确。故选B。16.蚕豆病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一位女性患者和一位正常男性结婚,却生下了一个患病的女儿。据研究,女儿患病的原因是其体内相关基因启动子的胞嘧啶加上了甲基基团(—CH3),从而失去转录活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患病女儿不携带蚕豆病致病基因B.该患病女儿的DNA分子序列发生改变C.该患病女儿的RNA聚合酶无法与该病对应的显性基因结合D.该女儿患病的原因可能是组蛋白乙酰化程度不够【答案】C【解析】【分析】由“女儿患病的原因是其体内相关基因启动子的胞嘧啶加上了甲基基团(—CH3),从而失去转录活性。”可知,甲基化修饰的是X。组蛋白乙酰化作用指HAT通过在组蛋白赖氨酸残基乙酰化,激活基因转录。【详解】A、由题意可知,该患病女儿为携带者,其正常基因不能转录,而蚕豆病致病基因转录,导致发病,A错误;B、甲基化不会导致DNA分子序列发生改变,B错误;C、由于甲基化,所以RNA聚合酶无法与该病对应的显性基因结合,C正确;D、该女儿患病的原因可能是甲基化导致的无法转录,D错误。故选C。17.下列关于下丘脑和垂体结构和功能上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性腺激素等调节激素B.下丘脑调节激素通过垂体门脉运输到神经垂体C.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血液运输至甲状腺D.神经垂体可以合成并分泌催产素和抗利尿激素 【答案】C【解析】【分析】下丘脑的部分细胞称为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有分泌激素的功能。下丘脑又是植物性神经功能十分重要的中枢。下丘脑在机体稳态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感受: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代谢平衡。2、传导: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使之产生渴觉。3、分泌: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还能分泌抗利尿激素,并由垂体后叶释放。4、调节: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进代谢增加产热。当甲状腺激素含量过多时,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叫做负反馈调节。【详解】A、下丘脑可以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等调节激素,A错误;B、下丘脑调节激素通过垂体门脉运输到腺垂体,B错误;C、腺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血液运输至全身,故可运输至甲状腺,C正确;D、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的合成部位为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细胞,D错误;故选C。18.已知骨髓瘤细胞由于缺乏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在HAT选择培养基中不能生长,下列关于杂交瘤细胞制备过程说法错误是(  ) A.外界抗原刺激小鼠,小鼠会发生体液免疫B.可用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诱导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C.在HAT选择培养基中培养时,未融合的细胞死亡,而融合的细胞均能生长D.通过HAT选择培养基筛选的杂交瘤细胞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筛选【答案】C【解析】【分析】1.动物细胞融合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细胞的增殖,诱导手段有电激、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等,结果产生杂交细胞,主要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2.单克隆抗体制备的原理包括:①免疫理: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②细胞融合原理:利用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穿透性使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③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对杂交瘤细胞进行体内、体外培养。3.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的几种细胞:①免疫B细胞(浆细胞):能产生单一抗体,但不能无限增殖;②骨髓瘤细胞:能无限增殖,但不能产生抗体;③杂交瘤细胞:既能产生单一抗体,又能在体外培养条件下无限增殖。【详解】A、外界抗原刺激小鼠,小鼠会发生体液免疫,B淋巴细胞能产生特异性抗体,A正确;B、可用仙台病毒或聚乙二醇诱导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的融合,B正确;C、两两融合的细胞包括免疫B细胞与免疫B细胞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骨髓瘤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免疫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骨髓瘤细胞虽然能无限增殖,但缺乏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免疫B细胞虽然有次黄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但不能无限增殖,所以在HAT筛选培养液中,两两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无法生长,只有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C错误;D、通过HAT选择培养基筛选的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但还需要筛选出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D正确。故选C。19.下图揭示了生物体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下列叙述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A.①过程DNA聚合酶催化氢键和磷酸二酯键形成B.②过程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的起始密码子C.④过程可以发生在劳氏肉瘤病毒内部D.③和⑤过程都有氢键的形成和断裂【答案】D【解析】 【分析】图示为中心法则示意图,揭示了生物体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其中①代表DNA复制,②代表转录,③代表翻译,④代表逆转录,⑤代表RNA复制。【详解】A、①过程为DNA复制,DNA聚合酶只能催化磷酸二酯键形成,A错误;B、②过程为转录,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的启动子,B错误;C、④过程为逆转录,可以发生在劳氏肉瘤病毒侵染的宿主细胞内,C错误;D、③过程为翻译,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碱基互补配对时形成氢键,tRNA离开mRNA发生氢键的断裂;⑤过程为RNA复制,四种核糖核苷酸结合到模板脸上时形成氢键,子代RNA脱离模板链时氢键断裂,D正确。故选D。20.在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中,甲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②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下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原烧杯后,重复100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F2产生配子和受精作用B.乙同学的实验模拟基因自由组合C.乙同学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4D.从①~④中随机各抓取1个小球的组合类型有9种【答案】A【解析】【分析】①、③和②、④所示烧杯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D、d和R、r,说明甲同学和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实验。【详解】A、甲同学分别从图①②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模拟F1产生配子的情况和受精作用,A错误;B、乙同学分别从如图②、④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涉及两对等位基因,模拟了基因自由组合,B正确;C、乙同学分别从如图①③所示烧杯中随机抓取一个小球并记录字母组合,涉及两对等位基因,模拟了基因自由组合,抓取小球的组合类型中DR约占1/2×1/2=1/4,C正确; D、从①~④中随机各取1个小球组合,模拟产生配子时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雌雄配子的受精作用,所以组合类型有9种,D正确。故选A。21.某人工生态果园中害虫的能量流动情况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经害虫的总能量为568kJ,害虫呼吸散失的能量是499.84kJB.图中X可代表害虫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C.果园中以粪便为食的蜣螂获得的害虫体内的能量为1402kJD.利用性引诱剂破坏害虫性别比例防治害虫的依据是降低出生率【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该图是能量流经某害虫的示意图,摄入量=同化量+粪便量,其中同化量包括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和自身呼吸消耗的,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又分为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被分解者利用,因此图中x表述流向下一个营养级。【详解】A、流经害虫的总能量(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1970−1402=568kJ,害虫呼吸散失的能量=同化量−储存能=568−68.16=499.84kJ,A正确;B、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可代表玉米螟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B正确;C、害虫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未同化的能量,仍属于其上一个营养级,因此以粪便为食的蜣螂获得的害虫体内的能量为0kJ,C错误;D、利用性引诱剂破坏害虫性别比例防治害虫的依据是降低出生率,D正确。故选C。22.已知某闭花受粉植物(2n=28)的高茎(D)对矮茎(d)为显性,在母本(DD)与父本(dd)的杂交过程中,若基因D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在这种情况下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及株高表型分别为(  )A.27或29、矮茎或高茎B.28、高茎或矮茎C.27或29、高茎D.28、高茎【答案】A【解析】【分析】1、DD的母本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若D 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则形成的雌配子中含有2个D基因的染色体或者没有D基因的染色体,染色体数目为13条或者15条。2、产生卵细胞的基因型为DD或不含有D基因,与dd的父本杂交,形成后代的基因型为DDd(高茎)或d(矮茎)。【详解】DD的母本由于D基因所在的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不分离,则次级卵细胞含有的染色体为13或者15,则雌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为13或15条染色体,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是14条,后代染色体是27或29条;因为产生卵细胞的基因型为DD或不含有D基因,和d的雄配子结合后,受精卵的基因型为DDd(高茎)或d(矮茎)。故选A。23.图为细胞通过自噬作用清除衰老线粒体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降解线粒体中物质的水解酶在溶酶体中合成B.自噬前体和溶酶体分别来源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C.自噬体的形成需借助于膜的流动性且消耗能量D.细胞可通过自噬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原料和能量【答案】A【解析】【分析】1、细胞自噬通俗地说,细胞自噬就是细胞吃掉自身的结构和物质。在一定条件下,细胞会将受损或功能退化的细胞结构等,通过溶酶体降解后再利用,这就是细胞自噬。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在细胞受到损伤、微生物入侵或细胞衰老时,通过细胞自噬,可以清除受损或衰老的细胞器,以及感染的微生物和毒素,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有些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诱导细胞凋亡。研究表明,人类许多疾病的发生,可能与细胞自噬发生障碍有关,因此,细胞自噬机制的研究对许多疾病的防治有重要意义。2、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是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生产蛋白质的机器”。【详解】A、降解线粒体中物质的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中合成,A错误;B、分析图可知,自噬前体来源于内质网,溶酶体来源于高尔基体,B正确;C、分析图可知,自噬体形成过程中,其膜来源于内质网膜 转化,这一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且消耗能量,C正确;D、分析图可知,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中衰老的线粒体等细胞器可以被溶酶体中的酶水解,形成的产物中对细胞有用的会被重新吸收加以利用,所以细胞可通过自噬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原料和能量,D正确。故选A。24.图1为膝跳反射示意图,图2为动作电位在神经元上传导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给予伸肌感受器适宜刺激,可引起伸肌舒张、屈肌收缩,完成膝跳反射B.在膝跳反射发生过程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D上没有动作电位的产生C.图2CD段神经纤维膜电位的形成与钠离子内流有关D.图2D点细胞膜内侧的钠离子浓度不可能比外侧高【答案】D【解析】【分析】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详解】A、膝反射进行时,伸肌收缩的同时屈肌舒张,A错误;B、在膝跳反射发生过程中,抑制性中间神经元D上有动作电位的产生,B错误;C、图2CD段神经纤维膜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外流有关,C错误;D、图2D点为动作电位,细胞膜外侧的钠离子浓度比细胞膜内侧高,D正确。故选D。25.某二倍体高等动物(2n=6)雄性个体的基因型为AaBb,取其1个精原细胞(假定DNA中的P元素都为32P)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分裂为2个子细胞,其中一个发育为如图所示细胞。下列关于图中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 A.该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4套遗传信息B.该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BbC.该细胞最多有7条染色单体含有32PD.该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可能产生4种配子【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细胞中两两配对的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两侧,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含A的染色体片段移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性染色体)上,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详解】A、该细胞有2个染色体组,4套遗传信息,A正确;B、该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aaBBbb,B错误;C、精原细胞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先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再进行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前的染色体上的DNA分子都是只有一条链含有32P,则在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正常培养复制后的DNA分子中,正常只有6个DNA分子含有32P,即6条单体含有32P,若易位的A如果含有32P,则该细胞最多有7条染色单体含有32P,C正确;D、该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完成减数分裂可能产生4种配子,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26.人工光合作用系统可利用太阳能合成糖类,相关装置及过程如下图所示,其中甲、乙表示物质,模块3中的反应过程与叶绿体基质内糖类的合成过程相同。 (1)该系统中执行相当于叶绿体中光反应功能的模块是________________,模块3中的甲可与CO2结合,甲为________________。(2)若正常运转过程中气泵突然停转,则短时间内乙的含量将________________(填:增加或减少)。若气泵停转时间较长,模块2中的能量转换效率也会发生改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3)在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相等的情况下,该系统糖类的积累量________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植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4)干旱条件下,很多植物光合作用速率降低,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人工光合作用系统由于对环境中水的依赖程度较低,在沙漠等缺水地区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答案】①.模块1和模块2②.五碳化合物(或:C5)③.减少④.模块3为模块2提供的ADP、Pi和NADP+不足⑤.高于⑥.人工光合作用系统没有呼吸作用消耗糖类(或:植物呼吸作用消耗糖类)⑦.叶片气孔开放程度降低,CO2的吸收量减少【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中光反应和暗反应的比较:比较项目光反应暗反应场所类囊体薄膜叶绿体基质条件色素、光、酶、水、ADP、Pi多种酶、CO2、ATP、[H]反应产物[H]、O2、ATP有机物、ADP、Pi、NADP+、水物质变化水的光解:2H2O4[H]+O2ATP的生成:ADP+Pi+光能ATPCO2的固定:CO2+C52C3C3的还原:2C3(CH2O)+C5能量变化光能→电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糖类等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实质光能转变为化学能,水光解产生O2和[H]同化CO2形成(CH2O)联系①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②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和NADP+;③ 光反应与暗反应相互偶联,离开了彼此均会受阻,即无光反应,暗反应 无法进行。若无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同样光反应也会停止。2、分析题图,模块1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模块2将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模块3将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糖类(稳定的化学能),结合光合作用的过程可知,模块1和模块2相当于光反应阶段,模块3相当于暗反应阶段。在模块3中,CO2和甲反应生成乙的过程相当于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因此甲为C5,乙为C3。【详解】(1)叶绿体中光反应阶段是将光能转化成电能,再转化成ATP中活跃的化学能,题图中模块1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模块2将电能转化为活跃的化学能,两个模块加起来相当于叶绿体中光反应的功能。在模块3中,CO2和甲反应生成乙的过程相当于暗反应中CO2的固定,因此甲为五碳化合物(或C5)。(2)据分析可知乙为C3,气泵突然停转,大气中CO2无法进入模块3,相当于暗反应中CO2浓度降低,短时间内CO2浓度降低,C3的合成减少,而C3仍在正常还原,因此C3的量会减少。若气泵停转时间较长,模块3中CO2的量严重不足,导致暗反应的产物ADP、Pi和NADP+不足,无法正常供给光反应的需要,因此模块2中的能量转换效率也会发生改变。(3)糖类的积累量=产生量-消耗量,在植物中光合作用产生糖类,呼吸作用消耗糖类,而在人工光合作用系统中没有呼吸作用进行消耗,因此在与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相等的情况下,该系统糖类的积累量要高于植物。(4)在干旱条件下,植物为了保住水分会将叶片气孔开放程度降低,导致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减少,因此光合作用速率降低。【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需要考生识记相关内容,联系图中三个模块中能量和物质的变化,结合题干进行分析。27.高密度水产养殖常会引起池塘水体富营养化,影响养殖。如图为利用稻田生态系统净化鱼塘尾水的示意图,箭头所指为水流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1)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__________分解产生 的。(2)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水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____________元素营养。(3)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五点取样法,分别统计各种害虫的____________。(4)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____________(填序号)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①好氧②光合放氧③厌氧④兼性厌氧(5)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经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藻类数量减少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蛋白质(2)氮、磷(3)种群密度(4)①③④(5)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等原因,导致藻类数量减少(或其他答案合理即可)【解析】【分析】蛋白质的元素组成为C、H、O、N,少部分含有S。水体发生无机污染时,常常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进而可能引起水华或赤潮等现象。一般治理水华时常常引入竞争性植物或植食性动物等,来减少藻类的数量。【小问1详解】生物体内S元素主要存在于蛋白质中,鱼塘大量投饵后,水体常会出现有害的硫化物,这些硫化物最可能是饵料中的蛋白质分解产生的;【小问2详解】图示系统在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同时,鱼塘富营养化水还为水稻生长提供了一定的N、P元素营养;【小问3详解】为调查图中稻田害虫的发生状况,可采用五点取样法,分别统计各种害虫的种群密度;【小问4详解】通过稻田净化,B处水样中可溶性有机物浓度比A处显著下降,其主要原因是在稻田中的好氧、厌氧及兼性厌氧微生物分解了大量有机物,故选①③④;【小问5详解】出现藻类水华的鱼塘尾水流径稻田后,B处水样中藻类数量大大减少,从生态学角度分析,由于竞争光照和营养、动物摄食、微生物等产生杀藻物质等原因,导致藻类数量减少。【点睛】该题的易错点为调查稻田害虫的发生情况,由于图示的稻田属于长条形的地块,因此可以采用五 点取样法进行调查,分别统计各种害虫的种群密度。28.果蝇的长翅(B)与短翅(b)、红眼(R)与白眼(r)是两对相对性状。亲代雌果蝇与雄果蝇杂交,F1表型及数量如下表:长翅红眼长翅白眼短翅红眼短翅白眼雌蝇(只)1510520雄蝇(只)77752526请回答:(1)果蝇眼色性状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定律,基因B与b的根本区别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F1长翅红眼雌果蝇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种,其中杂合子占___________________。长翅红眼雌果蝇细胞中最多有__________个染色体组。(3)现有1只长翅白眼果蝇与1只长翅红眼杂交,子代雄果蝇中长翅白眼占3/8,则子代雌果蝇中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为验证杂合红眼雌果蝇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进行了测交实验,请用遗传图解表示实验过程。【答案】(1)①.分离②.碱基排列顺序不同(2)①.4②.5/6③.4(3)长翅白眼∶长翅红眼∶短翅白眼∶短翅红眼=3∶3∶1∶1(4)【解析】【分析】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子代雌果蝇中长翅∶短翅=3∶1,雄果蝇中长翅∶短翅=3∶1,该比例符合杂合子自交的后代结果,并且与性别无关,则亲本相关基因型用Bb×Bb表示;子代中雌果蝇中只有红眼,雄果蝇中红眼∶白眼=1∶1,即性状与性别相关联,说明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母本是杂合子,父本是显性性状,因此关于两对性状亲本基因型可以表示为BbXRY×BbXRXr。 【小问1详解】果蝇眼色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R、r的控制,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B与b的本质区别在于两者的碱基排列顺序不同。【小问2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亲本基因型为BbXRY×BbXRXr,则子一代长翅红眼雌果蝇(B_XRX-)的基因型有2×2=4种,其中杂合子占1-1/3×1/2=5/6;果蝇是二倍体,含有2个染色体组,因此长翅红眼雌果蝇细胞中最多有4个染色体组,发生在有丝分裂后期。【小问3详解】现有1只长翅白眼果蝇与1只长翅红眼果蝇杂交,子代雌果蝇中长翅白眼占3/8(=3/4×1/2),由于子代中雌果蝇出现白眼(XrXr),因此亲本基因型只能为BbXRXr×BbXrY,则子代雌果蝇中出现长翅∶短翅=3∶1,红眼∶白眼=1∶1,因此子代雌果蝇的表型及比例为长翅红眼∶长翅白眼∶短翅红眼∶短翅白眼=3∶3∶1∶1。【小问4详解】杂合红眼雌果蝇基因型为XRXr,其与白眼雄果蝇(XrY)进行测交,产生的后代的基因型分别为XRXr、XrXr、XRY、XrY,遗传图解如下:29.Ⅰ、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__________染色。(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___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__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__________法进行计数。若向3个培养皿中依次添加0.1mL稀释倍数为105的菌液后,3个培养皿中生长的菌落数依次为31个、30个、32个,求1mL原菌液中含_______________个菌落。(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6mg、1mg、4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___________℃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___________℃前后设计后续实验。 Ⅱ、表中是几种限制酶识别序列及其切割位点,图1、图2中标注了相关限制酶的酶切位点,其中切割位点相同的酶不重复标注。请回答下列问题:限制酶BamHIBclISau3AIHindIII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GGATCCCCTAGG↑↓TGATCAACTAGT↑↓GATCCTAG↓↓AAGCTTTTCGAA↑(5)用图中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应选用_________两种限制酶切割,酶切后的载体和目的基因片段,通过_________酶作用后获得重组质粒。为了扩增重组质粒,需将其转入处于_________态的大肠杆菌。(6)为了筛选出转入了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应在筛选平板培养基中添加_________,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常用PCR鉴定,所用的引物组成为图2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若BamHI酶切的DNA末端与BclI酶切的DNA末端连接,连接部位的6个碱基对序列为_________,对于该部位,这两种酶_________(“都能”、“都不能”或“只有一种酶能”)切开。(8)若用Sau3AI切图1质粒最多可能获得_________种大小不同的DNA片段。【答案】(1)苏丹III染液(2)油脂(3)①.血细胞计数板②.稀释涂布平板③.3.1×107(4)①.35②.40(5)①.BclI、HindIII②.DNA连接③.感受(6)①.四环素②.引物甲、引物丙(7)①.-TGATCC-ACTAGG-②.都不能(8)7【解析】【分析】1.限制酶的选择原则 (1)根据目的基因两端的限制酶切割位点确定限制酶的种类①应选择切割位点位于目的基因两端的限制酶,以便将目的基因“切出”。②不能选择切割位点位于目的基因内部的限制酶,以防破坏目的基因。③为避免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自身环化和随意连接,也可使用不同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小问1详解】油脂通常可用苏丹III染液染色成橘黄色。【小问2详解】因为为了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所以应选用以油脂为唯一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小问3详解】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进行计数。若向3个培养皿中依次添加0.1mL稀释倍数为105的菌液后,3个培养皿中生长的菌落数依次为31个、30个、32个,求1mL原菌液中含31×10×105=3.1×107个菌落。【小问4详解】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6mg、1mg、4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降解10g油脂35℃时候所需酶量最多,所以35℃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40℃前后设计后续实验。【小问5详解】用图中质粒和目的基因构建重组质粒,由图1和图2可知BamHI会破坏四环素抗性基因和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故应选用BclI、HindIII两种限制酶切割,酶切后的载体和目的基因片段,通过DNA连接酶作用后获得重组质粒。为了扩增重组质粒,需将其转入处于感受态的大肠杆菌。【小问6详解】为了筛选出转入了重组质粒的大肠杆菌,应在筛选平板培养基中添加四环素,平板上长出的菌落,常用PCR鉴定,所用的引物组成为图2中引物甲、引物丙。【小问7详解】若BamHI酶切的DNA末端与BclI酶切的DNA末端连接,连接部位的6个碱基对序列为-TGATCC-ACTAGG-,根据酶切位点序列可知,对于该部位,这两种酶都不能切开。【小问8详解】若用Sau3AI切图1质粒中BamHI,BclI两处酶切位点均可用Sau3AI切割,最多可能获得1+3+3=7种大小不同DNA片段。【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相关的知识,要求考生掌握酶的选取,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30.为探究铅中毒对大鼠神经调节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利用下列材料和试剂进行了实验。 材料和试剂:生长发育状况相同大鼠若干,浓度分别为0.5、1、1.5、2、2.5的醋酸铅溶液、蒸馏水。(用灌胃方式施加醋酸铅溶液)请你完善以下实验方案,并分析有关问题。(1)完善实验思路:①分组并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A组灌胃适量的蒸馏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各组每天按上述处理60天,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④60天后测定脑组织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并记录;⑤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预测实验结果:结果发现随施加的醋酸铅浓度增大,大鼠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下降,请用坐标曲线图表示实验结果。(3)分析讨论:乙酰胆碱是与学习、记忆有关的化学递质,该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___________,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___________变化。发挥效应后在乙酰胆碱酯酶的催化下水解,本实验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胆碱生成量,进而计算该酶的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脑组织中铅含量越高,乙酰胆碱水解速度越___________。【答案】(1)①.将等量(每组多于1只)相同大鼠平均分为6组,记为A、B、C、D、E、F组②.B、C、D、E、F组分别灌胃等量的0.5g⋅L−1、1g⋅L−1、1.5g⋅L−1、2g⋅L−1、2.5g⋅L−1的醋酸铅溶液(2)(3)①.突触间隙②.膜电位③.慢【解析】 【分析】1、实验组:经过处理的组是实验组;对照组:未经过处理的组是对照组。2、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①自变量: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②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③无关变量: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小问1详解】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铅中毒对大鼠神经调节的影响,自变量为醋酸铅溶液的浓度,因变量为脑组织铅含量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无关变量应相同且适宜。故设计实验思路为:①将等量(每组多于1只)相同大鼠平均分为6组,编号为A、B、C、D、E、F。②A组为对照组,灌胃适量蒸馏水,B、C、D、E、F组为实验组,分别灌胃等量的0.5g·L-1、1g·L-1、1.5g·L-1、2g·L-1、2.5g·L-1的醋酸铅溶液。【小问2详解】结果发现随施加的醋酸铅浓度增大,大鼠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下降,绘制坐标曲线时应以自变量做横坐标,因变量为纵坐标,故坐标曲线图如下:【小问3详解】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进入突触间隙,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膜电位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脑组织中铅含量越高,大鼠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越低,说明乙酰胆碱水解速度越慢。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6-25 06:36:03 页数:27
价格:¥2 大小:911.2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