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模拟考试
>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秘密★启用前四川省江油中学2020级高三上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学校、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家国情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根源。家国情怀中的“家国”有两种用法:一是家和国,一是家国一体。后一种用法突出的是国,以国为家,凸显的是一种对国的情怀,爱国如爱家。当将“家国”分而论之时,家与国具有互本性,即国以家为本,民以国为本。国以家为本。中国儒家经典《尚书》的主题就是国以及国的代表——君如何看待民,如何对待民,也就是如何看待家。《尚书》有一句极为经典的话:“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民是国家之本,只有得民心了,人民稳定了,国家才能安宁。善待人民,行善政,实质是看重国家政权,同时也是尊奉天命。善政主要体现为养民。《尚书》载:“禹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养民”作为国之责任,本质上与家之功能是一致的。在中国文化中,国就是放大了的家,君就是家长。家长的根本职责是养家,将养家扩大并提升,就是国君的核心职责——养民。国诚然要治民,而治民的目的是什么?当然是养民,“养民”之“养”,包括物质之养和精神之养。物质之养为富民;精神之养为德民。《尚书》将两者统一起来,表述为“正德、利用、厚生、惟和”。“正德”侧重于德民;“利用”“厚生”侧重于富民;“和”既指善政与养民中诸多措施协调妥当后的最佳关系,也指善政和养民所要达到的百姓生活的最高质量。《大学》说“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这“先”不能只理解为时间之先,而应理解成理论之本。也就是说,治家与治国在根本道理上是相通的,家在社会结构中处于基础的地位,因此《大学》曰:“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民以国为本,人类由史前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社会组织的最大变化就是国的出现。中国国家形态出现于何时,尚在研究之中,现在公认的为夏朝。家及族的组合以伦理关系为基础,国的组合以政治关系为基础,两者本来是不相干的。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居于主导性地位,它将政治关系伦理化,本来以政治关系为基础的国被理解成伦理关系的家。于是,国就成了家,国君成了家长。家庭的利益主要有两 种:一是家庭中个人的利益,二是家庭整体的利益。既然国被理解为最大的家,那么,一方面,国作为诸多家的整体,要充分考虑并尊重家的利益,以家为本;但另一方面,作为国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家,要充分考虑并尊重最高且最大的家——国的利益,以国为本。在文明社会,人们为生存、发展而发生的争战更为激烈、残酷。家、族均无力真正保卫个人的利益,也无法保卫家庭的利益。唯有国才具有这种资格与能力。国家的强大,不仅是个人和家财富增长、事业发展的重要前提与条件,而且是个人和家安全、尊严的保障。因此,人民对国具有最大的依赖感。无数的事实证明,国富则民强,国强则民尊,爱国当如爱家。(摘编自陈望衡《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国情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其中“家国”有两种用法。B.“养民”是“养家”的扩大与提升,是国君的核心职责,既要能富民,又要做到德民。C.在中国,人们常常把政治关系的国理解成伦理关系的家,这使得伦理居于主导性地位。D.在为生存、发展而残酷争战的文明社会,只有国才有能力真正保卫个人和家庭的利益。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国情怀这一理念,提出了家与国具有互本性的论点。B.文章既将家国看作一个整体,又从家国的相互联系中展开分析,具有辩证意味。C.文章援引《尚书》《大学》,旨在证明养民之“养”有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内涵。D.文章既论述了家与国在利益上的相似性,又分析了形成这种相似性的具体原因。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家国一体”相比,“家和国”的用法强调家与国具有互本性,更具有现实意义。B.“先天下之忧而忧”与文中“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家国关系。C.依据本文对《尚书》的评价及相关引文,可见中国很早就对家国关系有深入的理解。D.维护并且尊重祖国,既是保障个体利益的功利需求,也是维持社会关系的伦理要求。【答案】1.C2.C3.A【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人们常常把政治关系的国理解成伦理关系的家,这使得伦理居于主导性地位”错误,因果倒置。结合“然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伦理居于主导性地位,它将政治关系伦理化,本来以政治关系为基础的国被理解成伦理关系的家”分析,“伦理居于主导性地位”为因,“以政治关系为基础的国被理解成伦理关系的家”为果。 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旨在证明养民之‘养’有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内涵”错误。结合“也就是说,治家与治国在根本道理上是相通的,家在社会结构中处于基础的地位”分析,引用《大学》并不是“旨在证明养民之‘养’,有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内涵”,而是为了说明“治家与治国在根本道理上是相通的”。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更具有现实意义”于文无据。结合“一是家和国,一是家国一体。后一种用法突出的是国,以国为家,凸显的是一种对国的情怀,爱国如爱家。当将‘家国’分而论之时,家与国具有互本性,即国以家为本,民以国为本”分析,原文只是说明“家国一体”凸显对国的情怀,家与国具有互本性。并没有进行“现实意义”的比较,无法推断出“更具有现实意义”。故选A。(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重庆市万州区位于三峡库区腹心,水库面积达100平方公里。随着三峡库区蓄水后水位的涨跌,形成了落差达30米的库区消落带,由于成库面积大、水位落差大、季节性气候反差大,其生态恢复与治理被称为世界级生态难题。为呵护一江碧水,万州通过自然修复与人为治理同步进行的方式,在面积约25平方公里、岸线长350公里的消落带上栽种中山杉,在构建适应水位涨跌的稳定生态系统方面,探索出一条新路。截至目前,万州已栽植中山杉3200余亩,绿化库岸70余公里。针对消落带地质构造特性,万州区还大力推进库岸整治和防洪护岸工程,构建长江消落带良性生态系统,打造出靓丽的滨江立体风景线和生态线。如果说长江是一条主动脉,那么长江次级河流就如“毛细血管”,两者息息相关。近年来,万州区聚焦长江干流及其支流,全力实施好新田河、石桥河等次级河流水质提升工程,采取生态修复、生态补水、新建和修复污水收集管网、关闭畜禽养殖场等措施,使河流水质不断得到改善。截至目前,长江干流万州段水质保持Ⅱ类,除苎溪河、五桥河、龙宝河以外,18条次级河流水质基本满足Ⅲ类水域功能要求。(摘编自陈星《以绿色为底绘就生态画卷》,《万州时报》2022年5月16日)材料二:长江流域拥有全国35%的水资源量,经济社会地位和生态环境价值突出。经过近20年的治理,长江 流域水环境质量显著改善。然而,长江流域河湖连通性下降、湿地面积萎缩、湖泊富营养化、岸线开发强度较高等环境问题仍然突出。做好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应以长江流域河湖为统领,以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为有机整体,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干支流、左右岸、上中下游,持续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提升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稳定性,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其中源头区,以预防保护、自然恢复为主,通过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措施,逐步恢复长江流域源头区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上游地区,通过加强水库生态调度,开展水库生境重建,减少筑坝拦河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中游地区,以保护恢复为主,通过加强洞庭湖、鄱阳湖与汉江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促进生态恢复,协调江湖连通关系,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下游地区,以污染防控和治理修复为主,通过推进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加强岸线生态修复、恢复缓冲带等措施,“污染控源、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协同推进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摘编自李海生等《聚焦水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持续推进长江生态保护修复》,《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22年第2期)材料三:水生态修复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这就意味着水生态修复应该是河湖生态系统的整体修复,修复任务应该是包括水文、水质、地貌和生物在内的全面改善。如果忽视生态完整性修复,仅修复单一的生态要素,往往难以达到修复目标。但另一方面,对于一个具体项目,河湖生态系统的整体修复不等于面面俱到地修复全部生态要素,而应通过对水生态系统的全面评估和健康诊断,识别生态系统的主要问题,在重点生态要素上采取修复措施。(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万州在库区消落带栽种中山杉,进行植被恢复实验,意在破解世界级生态难题。 B.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治理畜禽养殖污染,这些举措有助于改善万州河流水质。C.自2008年以来,长江流域水质逐年向好,2020年首次消除了劣Ⅴ类水体。D.河湖生态修复应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实现全部水生态要素的修复。5.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A.B.C.D.6.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期间,学校开展“复苏河湖生态环境”主题宣传活动,请你结合材料,向同学们介绍万州水生态修复所遵循的原则。【答案】4.B5.B6.①全面修复,系统治理。②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意在破解世界级生态难题”理解错误,由原文“为呵护一江碧水,万州通过自然修复与人为治理同步进行的方式,在面积约25平方公里、岸线长350公里的消落带上栽种中山杉”可知,其目的是保护三峡水库。C.“自2008年以来,长江流域水质逐年向好”分析错误,由材料二图表可知,自2008年到2016年,长江流域水质是起伏不定,从2016开始才逐年向好。D.“实现全部水生态要素的修复”理解有误,原文说“对于一个具体项目,河湖生态系统的整体修复不等于面面俱到地修复全部生态要素”。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梳理材料内容的能力。B.由原文“中游地区,以保护恢复为主,通过加强洞庭湖、鄱阳湖与汉江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促进 生态恢复,协调江湖连通关系,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可知,“协调江湖连通关系”是中游地区生态修复的手段。故选B。【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三“水生态修复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恢复水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这就意味着水生态修复应该是河湖生态系统的整体修复,修复任务应该是包括水文、水质、地貌和生物在内的全面改善。如果忽视生态完整性修复,仅修复单一的生态要素,往往难以达到修复目标”可知,万州水生态修复要着眼“生态完整性修复”,即全面修复,系统治理。由材料二“其中源头区,以预防保护、自然恢复为主,通过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等措施,逐步恢复长江流域源头区的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上游地区,通过加强水库生态调度,开展水库生境重建,减少筑坝拦河对河流生态系统的影响;中游地区,以保护恢复为主,通过加强洞庭湖、鄱阳湖与汉江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治理,促进生态恢复,协调江湖连通关系,保护水生生态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下游地区,以污染防控和治理修复为主,通过推进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加强岸线生态修复、恢复缓冲带等措施”可知,治理不同的区域,需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措施。由材料三“对于一个具体项目,河湖生态系统的整体修复不等于面面俱到地修复全部生态要素,而应通过对水生态系统的全面评估和健康诊断,识别生态系统的主要问题,在重点生态要素上采取修复措施”可知,具体操作时不能面面俱到,而应突出重点。(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的题目。船歌蒙福森张德贵是抚河镇的把船老大,水性甚好,人称“浪里白条张顺”。他胆色一流,技术更是一流。在整个抚河镇的船工中,无人能及。他从13岁开始,就跟着他的老爹在抚河上行船,不到30岁就开始掌舵。几十年虽风雨坎坷,却一直都顺顺当当,从来没有失过手。抚河镇因河而得名,站在抚河镇最高处的望江楼上远眺抚河,它就像一条银色的巨龙,流过抚河镇。抚河从西向东,一泻千里,波涛滚滚,直至苍梧。抚河发源于猫儿山山脉,水流一路平缓,江面宽阔。然而至抚河镇时,水道突然变得弯曲,怪石嶙峋,两岸悬崖峭壁,杂树丛生,飞鸟鸣叫,猿猴嬉戏。过了抚河镇不远,就是一个险滩,叫乱石滩。乱石滩水情复杂,滩险浪急,江水轰鸣,漩流咆哮声似鬼哭狼号,斯时要攻上险滩谈何容易!非要请抚河镇的船工不可,否则,外地人不知水情,十有八九翻船,葬身此地。张德贵和他的伙伴们,接了工,在望江楼要了一坛白酒、几盘猪头肉,吃饱喝足,一抹嘴,一甩上 衣,奔江边去了。张德贵把舵,指挥他的兄弟们,下船的、拉缆的,把船缆挂上肩头、把竹篙顶在肩上,扎紧脚步,开始过滩了。张德贵一声令下,大伙齐心协力把船向着滩面攻上去,这时,船工们的号子如轰雷般吼出——“哎哟咦咦哎哟,哎哎哟,无呀无底深呀个潭,怎呀得呀上啰嗬!”“哎哟咦咦哎哟,哎哎哟,无呀无底深呀个潭,怎呀得呀上啰嗬!”那声音,悠扬动听,铿锵有力,在山崖间回荡着;那声音,充满了男人的阳刚之气,富有韵味……喊着一个号子,可过险滩几丈。过了乱石滩,前面江面宽阔,一马平川,水流骤然变得平缓,老板递过钱给张德贵,道一声“辛苦啦!”,张德贵回一声“一路平安”,回去兄弟们分了钱,这档攻滩就算完美结束了。张德贵的老婆在镇上开了个裁缝店,两口子还有一个五岁的儿子和一个三岁的女儿。空闲时,张德贵在望江楼和兄弟们喝喝茶,聊聊天,或者在家逗逗孩子,教孩子念几个字。过几年,他们就可以入学念书了。日子就像抚河里的水,昼夜不停地奔流着。转眼,就到了1943年。这年春天,日本人的枪炮声打破了抚河镇几百年来的宁静。一队队日本兵杀气腾腾地开进了抚河镇。抚河镇的望江楼成了鬼子的司令部。鬼子以抚河镇为据点,四处烧杀淫掠,抢劫了大量的粮食,然后装到船上,准备运往前线。鬼子占用了老百姓的帆船来运粮,可他们不敢过乱石滩。一天,在汉奸的带领下,鬼子来到张德贵家——他们要张德贵和他的兄弟们帮他们运粮过乱石滩。张德贵断然拒绝。鬼子军官嗖的一声拔出军刀,架在张德贵的脖子上。张德贵冷冷地坐着,面不改色。鬼子军官恼羞成怒,嘴里叽里咕噜地骂着,眼珠一转,放下刀,带人走了。他们抓走了张德贵的老婆孩子,撂下话来:“哪天答应为皇军效力,哪天就放人!”张德贵像困兽般焦躁不已,想了很久,终于,他到望江楼,跟鬼子说:“愿意替皇军效力。”鬼子放了人。当天晚上,张德贵把老婆孩子交给他的徒弟赵小雷,让他连夜送他们去乡下避风头。第二天,晨曦初露,江水苍茫,张德贵和他的十几个兄弟,像每次过乱石滩一样,有序分工,把运粮船带过乱石滩。张德贵的几个徒弟像往常一样,要一起上船,张德贵不让,他一个人跟着鬼子上了船。这一次,张德贵没有能够把运粮船带过险滩,在最危险的地方,运粮船撞到了一块大石头,船沉没了。满满一大船大米和押运的十几名鬼子,连同张德贵一起,瞬间,就沉没在波涛汹涌的抚河中,再也不见踪影……船沉下去的那一刻,张德贵的兄弟们的号子声猛然如雷声般吼出来——“哎哟咦咦哎哟,哎哎哟,无 呀无底深呀个潭,怎呀得呀上啰嗬!”两岸围观的老百姓不禁流下眼泪,那抚河上的船歌,铿锵有力,在山崖间久久地回荡着……(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第6期,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处描写船歌写出在张德贵的带领下,船工齐心协力攻险滩、战胜自然的豪迈。B.第二处描写船歌写张德贵和鬼子同归于尽时场面的悲壮,兄弟们不约而同地用船歌为英雄送行,表达出兄弟们对英雄的赞美之情。C.老婆孩子被日本人抓去,张德贵“想了很久”,可以看出他虽胆大心细,但面临生死关头也难免害怕。D.答应为鬼子运送粮食,张德贵一个人跟着鬼子上了船,他知道这将是一趟有去无回的“旅程”,他已经决定与鬼子同归于尽。8.小说塑造张德贵这一形象有什么作用?试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小说故事紧紧围绕“船”,请结合文本说说这一物象在小说中的作用。【答案】7.C8.①有助于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说通过写发生在张德贵身上的几件事情,讲述出故事的来龙去脉。②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这篇小说通过塑造张德贵这一人物形象,高度赞扬了那些面对外来侵略决不屈服、誓死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③揭示小说的主题,即借助张德贵和一群船工的形象表达作者的感受和评价,歌颂了外族入侵时英勇反抗的普通劳动者不惜牺牲生命,也绝不做亡国奴的崇高精神。9.①贯穿全文的线索。“船”这一物象,是众多人物工作的对象,特别是交代了主人公的职业,是船工们生活的依靠。②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无论是张德贵及他的伙伴们劳动的场所,还是老板们运输物资、日本人运送粮食,都需要“船”这一事物,在险滩上船破人毁,则能使情节发展达到高潮。③衬托了人物形象,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张德贵的驾船技术高超,驾船过险滩时胆大心细,与敌人斗争时,他驾驶运送的粮船撞上大石头,体现了他保家卫国、誓死反抗的精神。“船”成了塑造人物形象必不可少的载体。【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思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C.“但面临生死关头也难免害怕”错。并非害怕,而是想对策。故选C。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欣赏作品人物形象作用能力。首先,小说写道“张德贵和他的伙伴们,接了工,在望江楼要了一坛白酒、几盘猪头肉,吃饱喝足,一抹嘴,一甩上衣,奔江边去了。张德贵把舵,指挥他的兄弟们,下船的、拉缆的,把船缆挂上肩头,把竹篙顶在肩上,扎紧脚步,开始过滩了。张德贵一声令下,大伙齐心协力把船向着滩面攻上去,这时,船工们的号子如轰雷般吼出——”“老板递过钱给张德贵,道一声‘辛苦啦!’张德贵回一声‘一路平安’,回去兄弟们分了钱,这趟攻滩就算完美结束了”“一天,在汉奸的带领下,鬼子来到张德贵家——他们要张德贵和他的兄弟们帮他们运粮过乱石滩”,由此分析可以得出:推动情节发展。小说通过写发生在张德贵身上的几件事情,讲述出故事的来龙去脉。结合“张德贵是抚河镇的把船老大,水性甚好,人称‘浪里白条张顺’。他胆色一流,技术更是一流。在整个抚河镇的船工中,无人能及。他从13岁开始,就跟着他的老爹在抚河上行船,不到30岁就开始掌舵。几十年虽风雨坎坷,却一直都顺顺当当,从来没有失过手”“张德贵断然拒绝”“鬼子军官嗖的一声拔出军刀,架在张德贵的脖子上。张德贵冷冷地坐着,面不改色”“张德贵像困兽般焦躁不已,想了很久,终于,他到望江楼,跟鬼子说:‘愿意替皇军效力。’”“鬼子放了人。当天晚上,张德贵把老婆孩子交给他的徒弟赵小雷,让他连夜送他们去乡下避风头”“第二天,晨曦初露,江水苍茫,张德贵和他的十几个兄弟,像每次过乱石滩一样,有序分工,把运粮船带过乱石滩”“张德贵的几个徒弟像往常一样,要一起上船,张德贵不让,他一个人跟着鬼子上了船”“这一次,张德贵没有能够把运粮船带过险滩,在最危险的地方,运粮船撞到了一块大石头,船沉没了。满满一大船大米和押运的十几名鬼子,连同张德贵一起,瞬间,就沉没在波涛汹涌的抚河中,再也不见踪影……”分析可以得出:塑造人物形象。这篇小说通过塑造张德贵这一人物形象,高度赞扬了那些面对外来侵略决不屈服、誓死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结合“船沉下去的那一刻,张德贵的兄弟们的号子声猛然如雷声般吼出来”“两岸围观的老百姓不禁流下眼泪,那抚河上的船歌,铿锵有力,在山崖间久久地回荡着……”分析可以得出:揭示小说的主题,即借助张德贵和一群船工的形象表达作者的感受和评价,歌颂了外族入侵时英勇反抗的普通劳动者不惜牺牲生命,也绝不做亡国奴的崇高精神。张德贵为救家人而舍身杀敌。【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物象作用能力。本文的标题是“船歌”,小说故事紧紧围绕“船”展开,从小说的结构来看,“船”贯穿全文,小说的开头就交代了主人公的职业——“张德贵是抚河镇的把船老大”,“船”是船工们生活的依靠。从小说的情节发展看,“船”推动了情节发展。无论是张德贵等船工的谋生,还是老板们经商物资、日本人运送粮食,都需要“船”。而最终主人公张德贵在险滩上舍身杀敌,人船俱毁,“船沉下去的那一刻,张德贵的兄弟们的号子声猛然如雷声般吼出来”,使情节发展达到高潮。从塑造人物形象来看,张德贵的驾船技术高超,驾船过险滩时胆大心细,“ 他胆色一流,技术更是一流。在整个抚河镇的船工中,无人能及”。与敌人斗争时,他驾驶运送的粮船撞上大石头,“张德贵的几个徒弟像往常一样,要一起上船,张德贵不让,他一个人跟着鬼子上了船。这一次,张德贵没有能够把运粮船带过险滩,在最危险的地方,运粮船撞到了一块大石头,船沉没了。满满一大船大米和押运的十几名鬼子,连同张德贵一起,瞬间,就沉没在波涛汹涌的抚河中,再也不见踪影”,体现了他保家卫国、舍生取义的精神。“船”成了塑造人物形象的必不可少的载体。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智伯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难,谁敢兴之!”对曰:“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今主一宴而耻人之君相,又弗备,曰‘不敢兴难’,无乃不可乎!”弗听。智伯请地于韩康子,康子欲弗与。段规曰:“智伯好利而愎,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狂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则我得免于患,而待事之变矣。”康子曰:“善。”使使者致万家之邑于智伯。智伯悦。又求地于魏桓子,桓子欲弗与。任章曰:“何故弗与?”桓子曰:“无故索地,故弗与。”任章曰:“无故索地,诸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氏之命必不长矣。《周书》曰:‘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奈何独以吾为智氏质乎!”桓子曰:“善。”复与之万家之邑一。智伯又求蔡、皋狼之地于赵襄子,襄子弗与。智伯怒,帅韩魏之甲以攻赵氏。赵襄子使张孟谈潜出见二子,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三家分晋》)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B.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C.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D.乃阴与张孟谈/约为之/期日而遣之/大败智伯之众/遂杀智伯/尽灭智氏之族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宴,指聚会宴饮。与《氓》中的“总角之宴,言笑晏晏”的“晏”字含义不同。B.耻,侮辱,使……蒙受耻辱。与《师说》中的“不耻相师”用法和含义都不同。C.致,招致,使前来。与《过秦论》中“以致天下之士”的“致”含义是相同的。D.与,给予。《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失其所与,不知”的“与”字意思不一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智伯治理国家,与韩康子、魏桓子饮宴,智伯行事不得体;智国听说此事,就来劝告,智伯不采纳他的意见。B.段规认为智伯贪财好利、刚愎自用,给他土地后他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智伯就一定会对其使用武力。C.智伯向魏桓子索要土地,魏桓子因其毫无理由而不想给,但在任章劝说下,向其献上了一块有万户人家的邑。D.司马光认为智伯灭亡是因为他的才胜过了德,治国治家的人,既要懂得才与德的先后,又要担心失去人才的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主不如与之以骄智伯,然后可以择交而图智氏矣。(2)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答案】10.B11.C12.D13.(1)您不如把土地给他,以便使智伯越来越骄横,这样以后就有和天下诸侯共同图谋智伯的机会了。(2)才能有余而品德不足,导致家国灭亡的多了,难道只有智伯吗?【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于是两人秘密地与张孟谈商议,约好起事日期后送他回城了。大败智伯军队,于是杀死智伯,又将智家族人尽行诛灭。“乃阴与张孟谈约”中,“与张孟谈”是介宾结构,作“约”的状语,故“与张孟谈”和“约”之间不能停顿,排除AD;“大败智伯之众”,“智伯之众”作“败”的宾语,二者不可断开,排除C。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含义的能力。C.“致,招致,使前来……含义是相同”错误。文中的“致” ,献上,奉送;句意:韩康子于是派使臣送上有万户居民的领地给智伯。“以致天下之士”的“致”,招致,使前来;句意:用来招纳天下的优秀人才。两个“致”含义是不相同的。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又要担心失去人才的事”分析错误。原文是“又何失人之足患哉”,意思是“失去人才的事又哪里值得担心呢”,而不是担心失去人才的事。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与”,给;“以”,表目的的连词,来;“骄”,使动用法,使……骄横;“图”,图谋;(2)“以至”,导致,造成;“颠覆”,灭亡;“特”,只,仅仅。参考译文:智伯主持政事,与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饮宴。席间智伯戏弄韩康子,又侮辱他的家相段规。智伯的家臣智国听说此事,就告诫说:“主公您不提防灾祸,灾祸就一定会来了!”智伯说:“灾祸都将取决于我。我不给他们降灾就罢了,谁还敢兴风作浪?”智国说:“贤德的人要在小事上谨慎戒备,才能避免招来大祸。如今主公一次宴会就羞辱别人的主君与臣相,又不防备(他们报复),说‘他们不敢发起灾祸’,这种态度恐怕不行!”(智伯)不听劝告。智伯向韩康子要地,韩康子想不给。段规说:“智伯贪财好利,又刚愎自用,如果不给,一定讨伐我们;不如姑且给他。他习惯于得地,一定又会向别人索要;别人不给,他必定用兵对付别人,这样以后我们能够免于祸患,而等待事情的变化了。”韩康子说:“好。”韩康子于是派使臣送上有万户居民的领地给智伯。智伯大喜。智伯又向魏桓子提出索地要求,魏桓子想不给。任章问:“什么原因不给呢?”魏桓子说:“无缘无故要地,所以不给。”任章说:“智伯无缘无故强索他人领地,一定会引起其他大夫官员的警惕忧惧;我们给智伯地,他一定会骄傲。他骄傲而轻敌,我们警惕忧惧而互相亲善。用精诚团结之兵来对付狂妄轻敌的智伯,智家的命一定不会长久了。《周书》上说:‘想要打败他,一定先要帮他一把;想要夺取他,一定先要给他一点。’所以您不如把土地给他,以便使智伯越来越骄横,然后就有和天下诸侯共同图谋智伯的机会了,您怎么能偏偏让我国成为智伯的攻击对象呢?”魏桓子:“好吧。”于是就把一个有万户人家的城邑给了智伯。智伯又向赵襄子要蔡、皋狼的地方,赵襄子不给。智伯勃然大怒,率领韩与魏两家甲兵前去攻打赵家。赵襄子派张孟谈秘密出城来见韩、魏二人,于是两人秘密地与张孟谈商议,约好起事日期后送他回城了。大败智伯的军队,于是杀死智伯,又将智家族人尽行诛灭。 臣司马光说:智伯的灭亡,在于才胜过德。聪明、明察、坚强、勇毅,是所谓才;正直、公道、平和待人,是所谓德。才,是德的辅助;德,是才的统帅。才德兼全可称之为圣人,才德兼缺称之为愚人。德能胜过才能称之为君子,才能胜过德能称之为小人。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自古至今,国家的乱臣奸佞,家族的败家浪子,才能有余而品德不足,导致家国灭亡的多了,难道只有智伯吗?所以治国治家者如果能审察才与德两种不同的标准,知道选择的先后,失去人才的事又哪里值得担心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①赋辛弃疾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逢故人。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如今憔悴赋招魂②,儒冠多误身气③。【注】①推官:州郡所属的助理官员,掌刑狱。②《招魂》:屈原《楚辞》名篇,诗人期待着怀王灵魂归来,希望顷襄王振兴楚国,报仇雪恨。③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写景叙事,作者在昏暗凄清的黄昏时遇到故人张处父,照应了标题。B.下阕老友重逢,追忆往事,感慨今昔,于对比中凸显了如今的儒雅从容。C.“欲黄昏”中的“欲”字写出了夕阳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霎那间景象。D.“山头来去云”通过云的飘来飘去暗示了词人南渡后漂泊无定的无奈生活。15.辛弃疾的词善用典故,请选择本词中的两个典故加以分析。【答案】14.B15.①羽扇、纶巾:追忆年轻征战时的从容潇洒儒将风范。(补充资料:不一定专指诸葛亮或周瑜。《类说》引南朝粱•殷芸《小说》:“武侯与宣王泊兵,将战,宣王戎服莅事,使人密觇武侯,乃乘素舆,葛巾,持白羽扇指麾,三军随其进止。宣王叹曰:‘真名士也。’”)②《招魂》:借屈原自比,寄希望于皇帝能挥师北伐、收复失地。③“儒冠多误身”:直接借用杜甫成句,表现自己落魄蹉跄的遭遇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愤懑。(写出两个即可)【解析】【分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于对比中凸显了如今的儒雅从容”错误。“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的意思是:少年时也曾学周瑜手执羽扇,头戴纶巾,风度潇洒镇定自若地指挥千军万马与敌鏖战。可见是“少年时” 的儒雅从容,而不是“如今的”。故选B。【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下阕前三句回忆,作者借三国时手持羽扇、头戴纶巾、指挥三军的周瑜的潇洒形象,巧妙地比喻他当年抗击金兵时的潇洒风度。词人抚今思昔,心潮澎湃,不胜感慨。他当年渡淮南归,正是为了在恢复事业中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业绩。不料后来屡遭排斥,频繁调任,抗金的奏策,如同废纸一样,无人问津,因而,他发出“英雄千古,荒草没残碑”的悲鸣。“如今憔悴赋招魂,儒冠多误身”两句,是词人蘸着血和泪写的,向南宋议和派迫害爱国志士提出强烈控诉,表现出作者极其痛苦和复杂的心情。词人认为,他之所以会弄到如此丧魂落魄、疲惫不堪的境地,大概由于自己是个儒生的缘故。似乎,他百思不得其解。“招魂”,是《楚辞》的篇名,词人使用此典故,表明自己满腹哀怨牢骚。“儒冠多误身气”,是借用杜甫的诗句“纨绔不饿死,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来表现自己落魄蹉跎的遭遇。最后两句,语调低沉,感情凄怆,读之令人垂泪,引起了对词人的无限同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3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连廊回旋、飞檐高翘是中式建筑的常见形式,显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独特的审美特征,对此,杜牧在《阿房宫赋》里有生动的描绘“___________,___________”。(2)《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两句,具体说明“小年”在认识上的局限性。(3)“故国”在古代诗词中是一个重要的意象,诗人在失意的时候想到它,得意的时候也想到它。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廊腰缦回②.檐牙高啄③.朝菌不知晦朔④.蟪蛄不知春秋⑤.小楼昨夜又东风⑥.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缦”“啄”“晦”“蟪”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自春秋战国时期,原始先民就在这里居息和繁衍,在这片土地上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这是一片神秘的土地,数不尽的上苍馈赠和厚重的历史文化,无不闪耀着①的光彩。这是一片豪迈的土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这里,穿林海、爬雪山、过草地、飞夺铁索桥……这里的山山水水,留下了英雄们不朽的传奇。红军的脉搏,跳动在康巴大地,激励着康巴儿女踏上脱贫攻坚新的长征路。康巴儿女不愿再守着旅游的资源丰富受穷,而是用美丽战胜贫困的口号在全州上下叫得山响!康巴大地从一滴水到一条河,从一株草到一棵树,从一块石头到一座山,处处是风景。康巴的领导者深知,只有用双脚丈量,才能探明它们的价值,才能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让这些养在深闺的靓丽景点展示在世人面前。当他们走遍康巴的山山水水,一个全国领先的“全域旅游”构想②,一场史无前例、③的精准扶贫伟业拉开帷幕。17.请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语意和标点上有语病,请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答案】17.绚丽夺目喷薄而出波澜壮阔18.修改后:康巴儿女不愿再守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受穷,“用美丽战胜贫困”的口号在全州上下叫得山响!19.①借代:“用双脚丈量”代指行走奔波,实地观察调研,体现领导者实干精神。②比喻:以“面纱”比喻掩盖康巴真实秀丽面目的东西,“揭开面纱”比喻实探真容。③拟人:“养在深闺的靓丽景点”,把靓丽的风景写成养在深闺的女子,形象生动,写出旅游资源深藏山中不被人知晓的特点,引人向往。【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结合“闪耀着”“光彩”可知,此处需要一个表示光彩耀眼之类的词语,可填“绚丽夺目”。绚丽夺目:指建筑装饰或灯光等颜色艳丽多彩,灿烂夺目。或指耀眼,因超群出众而使其它所有的都黯然失色,形容鲜艳耀眼。也用来形容某些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的极高成就,形容东西光彩照人。第二空,此处是说一个“全域旅游”构想忽然出现,可填“喷薄而出”。喷薄而出:形容水涌起或太阳初升时涌上地平线的样子。第三空,此处形容精准扶贫规模大、声势壮,且与“史无前例”照应,可填“波澜壮阔”。波澜壮阔:原形容水面辽阔,现比喻声势雄壮或规模宏大。【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三处语病:一处是“旅游资源丰富”语序不当,应改为“丰富的旅游资源”;一处是用美丽战胜贫困的口号,表意不明,应加上引号,变成“用美丽战胜贫困”的口号。一处是“不愿……而是”搭配不当,应删去“而是”。【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画线句是“只有用双脚丈量,才能探明它们的价值,才能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让这些养在深闺的靓丽景点展示在世人面前”。①“用双脚丈量”使用了借代手法,“双脚”代指“人”。“用双脚丈量”意思是走遍了康巴的每一寸土地。用借代的手法更能体现出领导者行走奔波,实地观察调研,体现领导者的实干精神。②“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使用了比喻手法,本体是“掩盖康巴真实秀丽面目的东西”,喻体是“面纱”,“揭开面纱”比喻实探真容。③“养在深闺的靓丽景点”使用了拟人手法,“养在深闺”一般是指女子,此处把靓丽的风景写成养在深闺的女子,赋予景点以人的形象情态,表现旅游资源美丽而深藏山中不为人知的特点,更加形象生动,引人向往。(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我们不需要种地,也不需要绿色植物,而以太阳光、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在工厂里就可以像植物一样源源不断生产出淀粉,你是否会感觉遥不可及?然而,在不久的将来,②。自合成生物学诞生以来,人们就开始尝试人工构建非自然途径,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转化,以突破植物媒介光合作用的瓶颈。但是,因为技术路线不清、瓶颈问题难测,这条科研之路存在很多不确定性。近期,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通过6年技术攻关,在人工合成淀粉方面③,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这被国际学术界认为将是影响世界的重大颠覆性技术。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1.如果你是一名到研究所采访的记者,请就这一研究成果为你主持的“创新改变世界”栏目设计两个问题。【答案】20.①如果有一天②这一切都将有望实现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21.①这项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是如何实现的?②人工合成淀粉会有怎样的应用前景?(或:这一创新技术会给世界人民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影响?或:这一技术创新有何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解析】 【分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下文“我们不需要种地,也不需要绿色植物……”是假设后的情况,据此应填假设句“如果有一天”;第二处,“然而”转折,与“感觉遥不可及”语意相反,“在不久的将来”提示下文是未来将出现前文假设的情况,应填“这一切都将有望实现”;第三处,下文“首次”“影响世界的重大颠覆性技术”强调取得的突破性成果,据此应填“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并进行运用的能力。首先“这一研究成果”指的是“人工合成淀粉”,“创新改变世界”栏目应突出研究成果在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做法、意义和影响等,记者采访设计问题应主要从这些角度入手。原文“国际上首次在实验室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这被国际学术界认为将是影响世界的重大颠覆性技术”强调技术创新和影响,据此可以提出“这项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是如何实现的?”“人工合成淀粉会有怎样的应用前景?”等问题。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礼记·中庸》中说“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史记·儒林列传》中也说“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力行”成为当前的一个热词,意思是“努力实践,竭力而行”。我们从小到大拥有很多梦想,写了很多计划,说了很多豪言壮语;但很多梦想变为空想,很多计划停留在纸上,很多豪言壮语成了笑话。虽然原因多种多样,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缺少“力行”,我们常常是语言上的巨人和行动上的矮子。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淬力行之火,铸时代之剑东海扬尘,陵谷沧桑,数载寰宇,换了人间。革命先辈走过开天辟地的血汗路,青年才俊引来筚路蓝缕的新辉煌,肩负民族复兴重任的我们,当以力行为火炬,勇击长空。《周易》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自古洎今,建功立业,敢为天下先的力行品格被倡导传诵。你我于时代热浪下,更需要秉持“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力行决心,更需要饱含“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力行精神,如此,才能在尘寰不老的世界,为民族复兴渡上未曾蒙面的清风与月!力行是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壮志豪情,是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敢为人先。岁月骛过,山陵浸远。一代代文化匠人用心用行去守护传统,甘当华夏文明的守夜人。屈子危冠深衣,行吟泽畔,一念是楚,万念是楚,虽九死其犹未悔是他的许诺,他用行动捍卫了尊严与赤子之心,终成香草美人的芳名。杜甫执杖庐前,眉头紧锁,“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是他的忡忡忧思,“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尽显他的大爱大德。他们用行动捍卫了自己的信仰,也留给我们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的力行精神。力行是千年不息的信仰,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更是发展的真理。《中庸》记载:“力行近乎仁。”但行好事是个人品德的修养,更是国家进步的内生动力。若无南丁格尔深入战地为濒死伤员提供医疗护理的力行,她的誓言又怎么能响彻从事护理人员的心扉?若樊锦诗只是庸庸碌碌地呆坐在敦煌研究所,没有真正用心用行去思考和保护敦煌石窟的未来,那句“我躺下是敦煌,醒来还是敦煌”简单的话语又怎会触动无数人的心灵?不管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行动汇成巨浪,也能推动社会进步,助力民族复兴。力行需要“绝知此事要躬行”的思想觉悟,需要“扬鞭奋蹄正当时”的青春斗志。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百年前,梁任公有言:“故今日之事在,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诚哉,少年之人如朝阳,如乳虎,如长江之初发源。回望前贤,力行是南仁东院士身体力行破晓宇宙深处的一道紫电青霜;是申纪兰扎根西沟偏远村庄,不见荒村入小康就决不收兵的荡气回肠;是中国卫星之父—孙家栋老骥未伏枥,犹向苍穹寄去的深情。所有的所有汇聚成一个中国梦,交付给我们的新一代青年,我们当以“终日乾乾,与时偕行”的人生信条,交给时代一份满意的答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第一段引用《礼记·中庸》和《史记·儒林列传》的名句,引出“力行”并指出其含义是“努力实践,竭力而行”。第二段指出现实中我们很多梦想变为空想,很多计划停留在纸上,很多豪言壮语成了笑话,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缺少“力行”。材料给出了“力行”的解释,揭示了“力行”的意义,即“力行近乎仁”,并引导我们重视“力行”,努力实践,竭力而行,做行动上的巨人,追逐梦想,实施规划,将梦想和豪言壮语变为现实。在谈及“力行”这个话题时,考生可联想“力行”的具体表现,即建功立业、敢为天下先、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等,以一个当代青年的身份,对自身发展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思考和规划。如联系当下“ 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时代强音和当下青年的“佛”“丧”“躺平”等消极无为情绪,则更能增强文章的时代性和针对性。行文构思时,我们可以引用陆游的名句引出中心论点力行,首先列举孟子、范仲淹的例子论证力行体现勇于尝试,敢为人先的精神;紧接着列举当今伟人名士的拼搏例子论证力行体现奋斗拼搏、努力向上的进取精神;然后进一步列举鲁迅、邓小平等例子论证力行体现渴求真理、勇于创新的精神;最后结合现实总结升华,吾辈青年正处风华正茂之年纪,应身体力行,勇于尝试,积极探索,将实践时刻谨记在心,定能实现心中理想,成就美好人生。立意:1.做行动上的巨人。2.重视“力行”。3.“力行”将梦想变为现实。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年四川省江油市八校中考模拟语文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江油市八校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江油市八校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四川省江油市八校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阶段性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阶段试题 (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江油市江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模拟考试
发布时间:2023-06-08 18:08:01
页数:20
价格:¥3
大小:219.3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