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2023届高三历史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三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下列考古发现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贾湖遗址出土猪骨标本——黄河流域在世界上最早饲养猪B.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天文建筑及各种礼器——中国早期国家形成C.石家河城遗址的发现——公元前2000多年长江流域已出现早期城市D.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铲——中国是最早金属冶炼技术的国家和地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史(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石家河遗址确认为长江中游同期最大城,与长江下游的良渚古城规模相当,是长江中游地区迄今发现的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附属聚落最多的新石器时代大型城址聚落遗址,说明公元前2000多年长江流域已出现早期城市,C项正确;贾湖遗址出土猪骨标本,说明我国饲养猪的历史较为悠久,不能说明是“最早”,排除A项;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天文建筑及各种礼器,说明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但并没有形成早期国家,排除B项;殷墟妇好墓出土的铜铲,无法断定中国是最早金属冶炼技术的国家和地区,排除D项。故选C项。2.《老子》中提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荀子》中提到:“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能参预天地之职)。”对于老子和荀子的主张中蕴含的中华文化的内涵,解释合理的是()①以朴素的唯物观解释自然,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②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③揭示出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④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体现了以朴素的唯物观解释自然,摒弃了天命的绝对权威;据材料“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能参预天地之职)”,体现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整体,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①④正确,A项正确;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儒家思想内容,与材料不符;仅从材料,无法得出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②和③错误,排除B、C、D项。故本题选A项。3.杜佑《通典》卷三十三《职官》云:“汉制,(郡守)岁尽,遣上计掾、史各一人,条上郡内众事,谓之计偕簿”职官主要负责()A.官吏选拔B.官吏考核C.民族事务D.户籍管理【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上计”、“条上郡内众事,谓之计偕簿”及所学知识可知,职官主要负责对官员的考核,B项正确;上计制是将地方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再有由郡国汇总,制成计簿,上报中央,是负责官员考核,并非主要负责管理选拔、民族事务和户籍管理,排除ACD项。故选B项。4.历史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会留下特殊印记并成为历史见证。下列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政权的是()①“相生相胜”、什伍连坐、吴起变法、双镰铁范②“敬天保民”、礼乐制度、国人暴动、“工商食官”③《礼宾图》、招提寺、藩镇割据、“开元通宝”④“以形写神”、“土断”、五胡内迁、灌钢法A.②①④③B.①②④③C.④②①③D.②③①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西周、战国、魏晋南北朝、唐(中国)。本题要求按前述时间先后顺序排列。①“相生相胜”、什伍连坐、吴起变法、双镰铁范属于战国时期;②“敬天保民”、礼乐制度、国人暴动、“工商食官”属于西周时期;③《礼宾图》、招提寺、藩镇割据、“开元通宝”属于唐朝;④“以形写神”、“土断”、五胡内迁、灌钢法属于魏晋南北朝。时间先后顺序是②①④③,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本题选A项。 5.“在东北、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明朝建立了羁縻性都司卫所,如奴儿干都司、乌斯藏都司、朵甘都司。设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等官,由当地部落首领担任,可以世袭,但须接受朝廷的统一节制。这种因俗为治的政策,有利于当地的发展。”下列在历史上出现的边疆地区设置的机构或官职与材料中的治理方式有别的是()①北庭都护府②渤海都督府③辽阳行省④驻藏大臣A.①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在东北、西北、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明朝建立了羁縻性都司卫所……由当地部落首领担任,可以世袭,但须接受朝廷的统一节制”可知,明朝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了羁縻性质的管理机构,任用少数民族首领管理地方,是一种因俗而治的治理方式,据所学知识可知,都护府唐朝的地方制度,由中央任命,①与明朝都司卫所治理方式有别,元朝实行行政制度,辽阳行省与内地均为行省制,由中央直接任命,③与明朝都司卫所治理方式有别,驻藏大臣是清朝政府直接任命的,④与明朝都司卫所治理方式有别,①③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渤海都督府属于唐朝羁縻府州制度,由地方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都督,与明朝都司卫所治理方式相似,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C项。①与明朝都司卫所治理方式有别,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6.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以林则徐、魏源、郑观应等为代表的志士仁人,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他们的思想()①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来文化②移植了西方的法律体系和政府体制③迈开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④前所未有地冲击着中华传统文化A.②③B.②④C.①③D.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鸦片战争后(中国)。据材料“以林则徐、魏源、郑观应等为代表的志士仁人,主张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可知这些志士仁人,主张向西方学习;而他们主张学习西方的思想,必然会冲击中华传统文化,①④正确,D项正确;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并未涉及制度;林则徐、魏源迈开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②和③错误,排除A、B、C项。故本题选D项。7.1881年,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1909年竣工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这一时期中国铁路的修建()①使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②主要掌握在国人自己手中③与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有关④推动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 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积极对华进行资本输出,推动了这一时期中国铁路的修建,也推动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近代铁路在中国的修建规模并不大,没有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中国近代科学技术落后,这一时期中国铁路的修建主要受到列强的制约。①②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8.如图为1933年3月某机关报《红色中华》推出的“三八特刊”宣传画。《红色中华》可能是哪个政府机构的机关报()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B.陕甘宁边区政府C.华北人民政府D.广州国民政府【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933年3月(中国)。据材料“1933年3月某机关报《红色中华》推出的……”,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1931年成立,指导革命根据地的发展,A项正确;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的时间是在193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华北人民政府正式成立于1948年9月26日,时间不符,排除C项;广州国民政府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中国国民党在广州成立的政权机关,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9.“1956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不仅确定了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而且提出了许多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观点……”这次会议()A.提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起来【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956年(中国)。据材料“不仅确定了根据中国实际情况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而且提出了许多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观点”,可知是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我国的国情,是一次正确的探索,发扬了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C项正确;提出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是在1953年,时间不符,排除A项;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是中共七大,排除B项;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起来的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排除D项。故选C项。10.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冷战结束后国际秩序存在的混乱现象和全球治理出现的各种问题,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下列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述正确的是()①是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②进一步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③是对新时代中国外交作出的顶层设计④回答的是“中国追求建设什么样的世界”这一重大问题A.①②B.①②③C.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根据所学可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新时期中国领导人站在全人类的高度,为解决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问题所提出的中国方案,体现了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大国的责任与担当,①正确;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一种新型全球治理体系,为全球治理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全球治理体系的当代构建贡献出中国智慧,②正确;党的十九大旗帜鲜明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作出的顶层设计,也向世界亮明了中国希望与各国共同努力的大方向,③正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这一“时代之问”,属于国际关系的理念范畴,④正确;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述正确的是①②③④,D项正确;排除A、B、C项。故选D项。11.古代西亚主要包括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之一。以下属于西亚地区的世界之“最”表述正确的有()①创造了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文字象形文字 ②创作了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③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④制定了最早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史(西亚地区)。据所学知识可知属于古西亚文明的是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最早培植出大麦、小麦和豆类作物,②③正确,C项正确;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乌尔纳姆法典》是迄今所知的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①和④错误,排除A、B、D项。故本题选C项。12.世界各地民居的特点是由当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习俗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下列项中,符合古代希腊民居特色的是()A.布局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B.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民居的核心C.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D.有圆形的公共居所,屋内不分隔间【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希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希腊民居带有列柱围廊的中庭,是古希腊、古罗马民居的核心,B项正确;中国古代住宅在布局上讲求对称,主次分明,院落有序,排除A项;混凝土、拱券和希腊柱式相结合,成为古罗马建筑的主要特征,排除C项;亚马孙雨林中的印第安人住在圆形公共居所,房内不分隔间,每个家庭在两根立柱间有自己的区域,排除D项。故选B项。13.世界文明多姿多彩,东方的大唐帝国经历了“开元盛世”、安史之乱,盛极而衰。关于同一时期的世界其他地区表述正确的是()A.诺曼底公爵征服英国,建立了诺曼王朝B.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建立C.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成为地区强国D.印加帝国修建道路系统,用于调动军队【答案】B【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所学知识可知,唐代持续的时间是618年至907年,阿拉伯帝国在8世纪中叶建立了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B项正确;英国诺曼王朝建立的时间是1066年,与唐朝不在一个时期,排除A项;公元4世纪至6世纪,阿克苏姆王国进入鼎盛,成为地区强国,与唐朝不在一个时期,排除C项;印加帝国的持续时间是11世纪至16世纪,与唐朝不在一个时期,排除D项。故选B项。14.《群神宴》是威尼斯绘画派的创立人乔凡尼·贝利尼(1430年—1516年)的名画,描绘了古代神话中的众神和仙女聚会林泉之间的情景。画中盛水果和汤的瓷碗,都是中国的青花瓷。对这一画作最具时代特征的解读是()A.意大利人在审美等方面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B.“马尼拉大帆船”丰富了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C.以欧洲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形成D.反对教会禁欲主义,追求现实社会幸福生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时空是15、16世纪(威尼斯)。据材料“古代神话中的众神和仙女聚会林泉之间的情景……画中盛水果和汤的瓷碗,都是中国的青花瓷”,通过对神话人物的描绘,勾勒出一个令人向往的仙境,激励人们去追求幸福,反对教会禁欲主义,符合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特征,D项正确;仅从中国的青花瓷,无法判定意大利人的审美受到中化文化影响,排除A项;马尼拉大帆船,主要联系的是亚洲和美洲市场,排除B项;以欧洲为中心的全球贸易网络形成,得益于新航路开辟,而材料强调的人文主义,排除C项。故选D项。15.18世纪末19世纪初,大西洋两岸革命浪潮此起彼伏,构成了一个“大西洋革命”时代。以下关于“大西洋革命”表述不正确的是()A.北美独立战争直接推动了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B.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大陆的封建制度 C.克里姆领导摩洛哥人民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D.海地的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反向题。时空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大西洋两岸)。据所学知识可知酋长克里姆领导摩洛哥里夫地区的人民,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侵略军,是在20世纪20年代左右,与材料时间不符,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北美独立战争的时间是1775年—1783年,属于这一时间段,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也属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海地独立的时间是1804年,属于这一时间段,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6.1816年,英国颁布《金本位制度法案》,从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随后,德国于1871年宣布实行金本位制,丹麦、瑞典、挪威等国于1873年也相继实行金本位制。这一时期的国际金融中心在()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且其实行的金本位是以英镑为核心的,伴随着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相继实行金本位,英国伦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伦敦位于地图中②位置,B项正确;此时的国家金融中心在英国的伦敦,①为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才成为国际金融中心,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③为德国,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经济快速发展,但也没有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排除C项;④为意大利,在新航路开辟后,意大利就逐渐衰落了,排除D项。故选B项。17.“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 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这些主张是被称为“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是()A.布尔什维主义B.甘地主义C.三民主义D.毛泽东思想【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并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初,列宁主义形成,列宁认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列宁主义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列宁主义又称布尔什维主义,A项正确;甘地主义是印度追求民族独立的指导思想,且甘地属于资产阶级,排除B项;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提出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指导思想,与无产阶级无关,排除C项;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材料内容与其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8.《资治通鉴》卷226这样概括两税法的征收办法:“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据此材料,无法得出的结论是()A.先以支出定赋税总额,再分配各地征收B.主户和客户都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C.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征收户税D.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两税法按照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征收户税,材料中没有涉及两税法的征税标准,C项符合题意,选择C项;据材料“量出以制入”可知先以支出定赋税总额,再分配各地征收,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据材料“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可知主户和客户都编入现居州县的户籍,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据材料“其租庸调、杂徭悉省”可知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9.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在中国传教并介绍西方科技知识。这一时期传播到中国的西方科技知识可能包括()①欧洲测绘技术②人痘接种法③血液循环规律④DNA双螺旋结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材料“欧洲传教士在中国传教并介绍西方科技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时期是测绘技术的重要发展时期;1628年,英国医生威廉·哈维建立血液循环理论,符合这一时期的传播到中国的西方科技知识,①③正确,B项正确;人痘接种法是我国中医的伟大成就;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双螺旋的结构,②和④错误,排除A、C、D项。故本题选B项。20.如表为我国1986年个人调节税中新增应税项目表,表中信息表明了()新增应税项目1承包、转包收入2私营企业投资者工资收入3投稿翻译所得收入4劳务报酬收入增加八项:化验、测试、办学、录音、录像、展览、咨询、介绍服务所A.中国在推进世贸组织的规则B.“走出去”战略逐步实施C.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完善D.改革开放领域不断扩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86年(中国)。据表格信息可知我国1986年个人调节税中新增应税的项目增多,结合时间1986年,说明我国改革开放的领域在不断扩大,D项正确;中国在2001年才加入世贸组织,排除A项;“走出去”战略的时间是200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1986年,还未提出发展市场经济,排除C项。故选D项。2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如图是《非洲独立进程示意图》,这一进程() A.说明非洲走出殖民主义阴影B.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C.有助于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D.表明两大阵营加紧争夺非洲【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冲击了旧的国际秩序,有助于构建国际政治新秩序,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非洲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但不能说明非洲走出殖民主义阴影,排除A项;非洲国家独立后并没有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排除B项;材料体现了非洲民族解放浪潮空前高涨,未体现两大阵营加紧争夺非洲,排除D项。故选C项。22.公元1140年,金朝以金兀术为统帅,兵分四路大举进犯。岳飞奉命坐镇郾城,指挥抗金。《金史》和《宋史》对这场大战有不同记述。《宋史·岳飞传》载:“飞时出视战地,望见黄尘蔽天,自以四十骑突战,败之。郾城再捷。飞进军朱仙镇,距汴京四十五里,与兀术对垒而阵,遣骁将以背嵬骑五百奋击,大破之,兀术遁还汴京。”《金史·宗弼列传》载:“(兀术)自率取亳州及顺昌府、嵩、汝等州,相次皆下,时暑,还军于汴。岳飞等军皆退去。河南平。”对此认识合理的是()A.《宋史》多源于宋代国史、实录故可信度更高B.弄清历史真相须有实物史料佐证C.历史记载往往受到著史者立场的影响D.不同史料导致历史真相的多样化【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对于金兀术与岳飞在1140年的战争,《金史》和《宋史》有不同记述,《宋史》站在宋的角度描述,《金史》站在金的角度描述,体现了历史记载往往受到著史者立场的影响,C项正确;《金史》和《宋史》均为官方正史,都受政治因素影响,排除A项;弄清历史真相可以结合更多史料进行综合研究,不一定非要有实物史料,排除B项;历史真相不会多样化,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23.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与时代息息相关,结合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梁启超自幼读经,进入万木草堂后,他紧跟康有为推求孔子微言大义而阐发的治国平天下的学问,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推行仁政的教主,六经是改订制度以教万世之书,是万世不易的公法,是孔教的真教旨。孔子以后的儒学逐渐变质走样,孔子已失真。这种变质走样始于荀子,再变于刘歆,三变于宋儒,儒者不以教主对待孔子……这些思想观点无疑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从这种认识出发,梁启超认为当时的中国急需进行一场重新“发明孔子之真教旨”的“宗教革命”。——胡洋、程舒伟《试论梁启超的孔子和儒学观》材料二1919年,李大钊、王光祈等人发起成立少年中国学会,以“本科学的精神,为社会的活动,以创造少年中国”为宗旨﹐创办了《少年中国》作为会刊。会员并无统一的信仰。恽代英提出“联合世界革命势力(苏俄,各弱小民族革命党,各国共产党),促进农民、工人为本身利益而奋斗的觉悟,且与国内各阶级反帝国主义的力量合作,以求得到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朱俊瑞吴秋华《少年中国与青春中华:20世纪初知识分子对中国形象的重构》材料三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部分)代次出生时间(年)代表人物职业(或身份)第一代:晚清一代1865—1880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官僚第二代:五四一代1880—1895鲁迅、胡适、陈独秀、李大钊、梁漱溟、陈寅恪等教授、报人、编辑、作家等第三代:后五四一代1895—1910周恩来、邓小平、傅斯年、顾颉刚、朱自清等政治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文学家等——摘编自许纪霖《安身立命:大时代中的知识人》 (1)据材料一,概括戊戌变法前梁启超对孔子和儒学的基本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在当时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指出恽代英关于创造少年中国的策略,并结合所学简述恽代英等共产党人在20世纪20年代前期对此策略的实践。(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代知识分子的群体形象,并指出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价值追求。【答案】(1)观点:孔子是托古改制的教主;六经是儒学的本旨;后世的儒学背离了孔子。影响:引发思想界震动;推动维新变法。(2)策略:联合世界革命势力,促进工农的觉醒,团结国内各阶级,反对帝国主义,以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实践:中国共产党成立后,积极投身工人运动,推动一系列罢工运动的展开;召开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实现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3)群体形象:第一代:政治变革推动者;第二代:思想解放倡导者;第三代:理想社会改造者和建设者。价值追求:承担救国救民的使命和责任.【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对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观点,据材料“认为孔子是托古改制、推行仁政教主”可知,孔子是托古改制的教主;据材料“六经是改订制度以教万世之书,是万世不易的公法,是孔教的真教旨”可知,六经是儒学的本旨;据材料“孔子以后的儒学逐渐变质走样,孔子已失真”可知,后世的儒学背离了孔子。第二小问影响,据材料“这些思想观点无疑有着振聋发聩的作用”及所学知识可知,引发思想界震动;推动维新变法。【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列举题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小问策略,据材料“联合世界革命势力”可知,联合世界革命势力;据材料“促进农民、工人为本身利益而奋斗的觉悟”可知,促进工农的觉醒;据材料“且与国内各阶级反帝国主义的力量合作,以求得到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可知,团结国内各阶级,反对帝国主义,以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第二小问实践,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20年代,为实现“联合世界革命势力,促进工农的觉醒,团结国内各阶级,反对帝国主义,以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的革命实践有,积极投身工人运动,推动一系列罢工运动的展开;召开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实现国共合作,建立 革命统一战线,开展国民革命。【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第一小问群体形象,第一代:据材料“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三人均为变法的提倡者,此时期知识分子的群体形象为政治变革推动者;第二代:据材料“鲁迅、胡适、陈独秀、李大钊、梁漱溟、陈寅恪”可知,这些人多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此时期知识分子的群体形象为思想解放倡导者;第三代:据材料“周恩来、邓小平、傅斯年、顾颉刚、朱自清”可知,这些人多受到马克思主义影响,是理想社会的改造者和建设者。第二小问价值追求,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运动的政治变革推动者,新文化运动的思想解放倡导者,受马克思主义影响的理想社会的建设者,都承担救国救民的使命和责任.24.纵观世界发展史,人类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演进,每一次进步,都会带来巨大而深刻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在中国封建时代,“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材料二美国工业革命开始于19世纪初的棉纺织业部门。当时北部各州率先成为美国的纺织基地。到19世纪50年代,美国北部已经能够用机器制造机器。随着工厂制度的建立和大批新型工厂的出现,农村人口涌向城市,1820年美国八千人以上的城市有13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7.2%,到1870年增至663个,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25%。期间,美国政府不仅吸引大批外国移民来到美国,带来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全国人口和国内市场明显扩大,还掀起改善交通运输的浪潮,包括修筑公路、铁路和开凿运河,连接沿海城市,并打开了东、西部的通道,改善了城市之间的交通和贸易。——摘编自赵明杰《浅析美国的工业革命与城市化进程》材料三文化传承的传统方式方式多样,总体上可以分为物质文化传承方式和非物质文化传承方式两大类。……信息技术中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Internet在全世界范围普及,它对于文化传承的贡献是巨大的。它为文化思想的交流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低成本的渠道,大量的文化信息通过互联网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它也给文化传承插上一双神奇的翅膀,使“地球村”真正变成了现实。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还可以打造集成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多媒体产品;打破传统的纸质记载方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光盘、移动硬盘、手机等电子设备中,使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摘编自金迪等《现代信息技术在文化传承中的应用研究》(1)指出材料一劳作方式,结合所学分析这种劳作方式在战国时期推广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初美国开始工业革命的有利条件,概括工业革命时期美国劳动力的构成及其对美国社会文化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概括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对文化传承的积极作用,结合所学,举例不同历史时期文化传 承与保护的主要载体。【答案】(1)农业家庭式劳作方式。铁器牛耕的逐步推广;各国政府重视水利灌溉工程;农业家庭式劳作方式与集体劳作相比,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各诸侯国鼓励和推动;户籍管理的规范。(2)有利条件: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联邦制共和制,国内政局稳定;大批外国移民来到美国,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英国工业革命扩展的辐射效应;(其他条件如丰富的自然资源、西进运动开辟广阔的国内市场等言之有理也可)劳动力特点:引进欧洲移民、招募华工、利用黑人劳动力。影响: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融合多种文化的美国移民文化;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多元文化传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3)积极作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文化传承更为便捷、成本更低;现代信息技术形式多样,方式先进,使文化能更好的传承;现代信息技术能拓宽文化传承的渠道载体:口头传说、史诗;学校、书籍、图书馆、博物馆等【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农民不但生产自己需要的农产品,而且生产自己需要的大部分手工业品”可知,材料一中的劳作方式指的是农业家庭式劳作方式。战国时期农业家庭式劳作得到推广的原因可以从生产力进步、水利灌溉工程发展、有利于农业发展、诸侯国的奖励、户籍管理的规范几个角度进行说明。【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世纪(美国)。第一小问有利条件,据材料“美国政府不仅吸引大批外国移民来到美国,带来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可知,大批外国移民来到美国,带来先进生产技术和劳动力;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发生于英国,然后向其他国家扩展,19世纪初,美国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是英国工业革命扩展的辐射效应;除此之外还可以从联邦制共和国确立,社会稳定方面进行说明。第二小问劳动力特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在19世纪初工业革命中美国的劳动力主要有三部分:欧洲移民、华工、黑人劳动力。第三小问影响,据所学知识美国工业革命劳动力的构成对美国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可以从美国文化的特点方面进行说明,如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融合多种文化的美国移民文化;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多元文化传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近代、现代(世界)。第一小问积极作用, 据材料三“它为文化思想的交流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低成本的渠道”可知,现代信息技术使文化传承更为便捷、成本更低;据材料三“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还可以打造集成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的多媒体产品”可知,现代信息技术形式多样,方式先进,使文化能更好的传承;据材料三“打破传统的纸质记载方式,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光盘、移动硬盘、手机等电子设备中,使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可知,现代信息技术能拓宽文化传承的渠道第二小问载体,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古代到近现代,不同时期文化传承与保护的主要载体有:口头传说、史诗;学校、书籍、图书馆、博物馆等。25.回望历史发展,粮食革命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水稻(占城稻)被广泛引进之后,适合种植的江南地区终于确立了经济中心的地位,“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就诞生于这一时期。……宋代人口出现急速增长的趋势,开国初年,全国人口约5000万人,到200年后的公元1200年已经超过1亿,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亿级人口的庞大帝国。发生在10世纪的这场“粮食革命”,对中国历史演进的意义非同小可。从此之后,统治者失去了对外进行土地和人口掠夺的“刚性需求”,与汉唐相比,宋人的“血性”明显不足,“弱宋”之论由此而生。这一特征投射在社会制度上,就是国家的成长路径不由自主地趋于内生化,“稳定”的意义第一次决定性地大于“扩张”,其后的制度变革均以此为思考起点。——选编自吴晓波《浩荡两千年》材料二史料内容史料来源“五谷皆种,以玉黍(即玉米)荞麦为最,稻获次之。”道光年间陕西《留坝厅志》“于潜、临安、余杭三县,棚民租山垦种,阡陌相连,将山土刨松,一遇淫霖,沙随水落倾注而下,溪河日淀月淤,不能容纳……。”光绪《孝丰县志》卷三《水利志》“山中多包谷之家,取包谷煮酒,其糟喂猪,一户中喂猪十余口,卖之客贩,或赶赴市集。”(清)严如熤陕鄂川《三省边防备览》卷十一“外来之人租得荒山,即芟尽草根,兴种番薯、包芦(玉米)、花生、芝麻之属,弥山遍谷,到处皆有。”同治十三年(1874) 《湖州府志》番薯“扑地传生,一茎蔓延至数十百茎,节节生根,一亩种数十石,胜于种谷二十倍”。(明)王象晋《群芳谱》“邑境山多田少,居民倍增,稻谷不足以给,则于山上种包谷、洋芋、荞麦、燕麦或蕨蒿之类。深林剪伐殆尽,巨阜危峰,一望皆包谷也”。(清道光二十一年)袁景辉《建始县志》(1)阅读材料一,概括10世纪的这场“粮食革命”带来的影响。结合所学,从军事角度列举北宋时期追求“稳定”的措施。(2)外来粮食物种的传入引发了我国历史上又一次“粮食革命”。请充分提炼材料二提供的史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写一则历史小短文。(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答案】(1)影响:推动江南地区成为经济中心,促进宋代人口急速增长,促使宋朝统治趋于保守。措施:将地方精锐部队编入禁军,拱卫京师,镇守地方,定期更换驻地;枢密院与禁军管理机构“三衙”分权,前者有调兵权但并不统兵,后者统兵但无权调兵;实行崇文抑武的方针,罢免宿将兵权,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2)论题:美洲粮食作物传入中国有双重影响(或既有积极性又有消极性)。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和非洲等其他洲。明朝时,玉米通过多种途径从西北、西南和东南三个方向传入中国,马铃薯和甘薯的传播历程与玉米相似。美洲粮食作物的传入为我国提供了粮食生产的新品种,改变了我国的农作物结构;丰富了食物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也促进了饲养业、畜牧业的发展;投入商品市场,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以前不适宜耕种的荒山、丘陵、沙地等地得以利用,大大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我国的粮食产量,对缓解人口压力起了重要作用。但对生态环境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如过度的垦荒等导致茂密的森林被滥砍,地表植被遭到破坏,也造成了水土流失。新物种的引进丰富了食物种类,提高了粮食产量,缓解了人口压力,促进了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但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所以,人类在引进新物种的时候也要尽可能地处理好与环境之间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的中国。影响:据材料“适合种植的江南地区终于确立了经济中心的地位”得出推动江南地区成为经济中心;据材料“宋代人口出现急速增长的趋势”得出促进宋代人口急速增长;据材料“统治者失去了对外进行土地和人口掠夺的‘刚性需求’,……国家的成长路径不由自主地趋于内生化”得出促使宋朝统治趋于保守。措施:根据材料“‘稳定’的意义第一次决定性地大于‘扩张’”得出,宋代相比于前代,更注重维护国内稳定,而非对外扩张,结合“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所学知识,从“加强军事方面的中央集权”和“实行重文轻武”两方面论述。【小问2详解】本题为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据材料“道光年间”“明”“种番薯、包芦(玉米)”“番薯……一亩种数十石,胜于种谷二十倍”“于山上种包谷、洋芋”可得出,材料所述“粮食革命”指的是明清时期高产粮食作物玉米、甘薯的引入和广泛种植。可结合“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物种的外传”“明至清中叶农业的发展”所学知识,以“美洲粮食作物传入中国有双重影响”为论题,论述玉米、甘薯等传入中国的时间、过程,及其影响(积极、消极两个方面)等,并就如何正确开展物种交流作总结。具体而言: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于明朝时期传入中国,产生了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积极方面,农业上,增加了耕地面积,提高了粮食产量,改变了我国的农作物结构,也促进了饲养业、畜牧业的发展;商业上,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社会上,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对缓解人口压力起了重要作用。消极方面,造成了生态破坏。最后作总结:新物种的引进丰富了食物种类,提高了粮食产量,缓解了人口压力,促进了经济和贸易的发展,但同时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所以,人类在引进新物种的时候也要尽可能地处理好与环境之间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从论点(论题)论据(或论述)论证(认识、启示)三个维度表述成文,逻辑严谨。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6-07 16:08:02 页数:19
价格:¥3 大小:3.22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