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湖北省十堰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湖北省十堰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4
2
/14
剩余1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十堰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年度5月联考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5月17日上午9:00-11:30试卷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文学典型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除具有一般文学形象的特征之外,还比一般文学形象更富于艺术魅力。马克思赞扬希腊神话时说,它们“仍然能够给我们以艺术享受,而且就某方面说还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因而“显示出永久的魅力”。显然,富于艺术魅力,也是马克思主义典型观的应有之义。艺术魅力是一个模糊性概念,这是文学作品的诸种审美素质衍生出来的综合性审美效应,或者说是文学作品总体审美效果,它在文学典型上更为集中地表现出来。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应当是来自性格显示的一种生命的魅力。首先,这种“生命的魅力”在于典型人物的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即性格的丰富与多彩。例如,《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她多彩的性格既有聪慧过人的、向往着美好爱情的少女之心,又有诗意充盈的、向往着自由和舒展个性的诗人之心,还有一颗超凡脱俗的、孤独自傲的富于东方文化特色的士子之心。然而,世俗环境便给这颗心打上了社会的和时代的烙印。这使她既有贵族少女的孤僻、乖张,又有着世俗女子的软弱和小性儿,使她的叛逆和反抗多存在于心灵的领域,并很难冲破封建礼教的规范,因而只能是无济于事的仅以眼泪和生命相拼的反抗,然而,林黛玉心灵的这一面,从艺术上看,无疑又增添了她的性格的悲剧美,其性格中世俗性与非世俗性的矛盾,拓展了生命的张力,更显得有血有肉丰富多彩,而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其实,林黛玉性格和生命所呈现的斑斓色彩,正是典型塑造艺术追求的一种合乎规律的表现。18世纪以前,典型的塑造一般还是类型化的,人物的性格往往是单色调的,而到了19世纪,随着西方现实主义达到高潮,人物性格的描写也由简单到复杂。其次,典型性格的艺术魅力更来自它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黑格尔说:“一个艺术家的地位愈高,他也就愈深刻地表现出心情和灵魂的深度。”这种心情和灵魂的深度却不是一望可知的,而是“要靠艺术家浸沉到外在和内在世界里去深入探索才能认识到”。因此,所谓“灵魂的深度”,应是作家艺术家的慧眼所在,是他们超越群侪的标志,更是文学典型的必备品格,不仅表现在符合历史真实的尺度上,而且还表现在从典型人物灵魂里所折射出的作家人格的真诚里。因此,文学典型就是这样一种以独特的个别去显现普遍性人物的形象,其性格的丰富性和灵魂的深度,使得这种和人类自身一样的生命形式更具有艺术魅力。(摘编自童庆炳《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材料二: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是文艺创作的重要任务,也是文艺繁荣发展、与时俱进的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只有创作出典型人物,文艺作品才能有吸引力、感染力、生命力”。文艺史反复证明,典型人物必须以艺术的、审美的方式深刻体察和把握人物及其具体现实环境,否则就会“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美,这是典型人物常塑常新的根由所在。典型人物表现美,不应仅是内容或题材意义上的,也应是形式或文体意义上的。审美趣味的变化,呼唤艺术家 自觉以新的文体完成新典型的塑造。塑造新时代典型的过程,是体现时代之美、生活之美、人性之美,实现新表达的过程。当前,民族英雄、革命英烈、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越来越受到尊敬和推崇,他们不仅体现时代精神高度和民族文化风骨,而且标示了社会潮流的进步方向。英雄楷模转化典型人物,能更牢固地镌刻在民族乃至人类的精神史册上。在这方面,文艺工作者应当切实担负起典型塑造的责任。只有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以典型的高度标识创作的提升,文艺发展才能真正匹配时代的高度。(摘编自胡一峰《塑造典型人物,为时代传神写照》)材料三: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带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褙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连忙起身接见。贾母笑道:“你不认得他,他是我们这里有名的一个泼皮破落户儿,南省俗谓作‘辣子’,你只叫他‘凤辣子’就是了。”……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了一回,仍送至贯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便用帕拭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也才劝住了,快再休提前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之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说话时,已摆了茶果上来。熙凤亲为捧茶捧果。又见二舅母问他:“月钱放过了不曾?”熙凤道:“月钱已放完了。才刚带着人到后楼上找缎子,找了这半日,也并没有见昨日太太说的那样的,想是太太记错了?”王夫人道:“有没有,什么要紧。”因又说道:“该随手拿出两个来给你这妹妹去裁衣裳的,等晚上想着叫人再去拿罢,可别忘了。”熙凤道:“这倒是我先料着了,知道妹妹不过这两日到的,我已预备下了,等太太回去过了目好送来。”王夫人一笑,点头不语。(节选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1.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典型具有一般文学形象的特征但高于一般文学形象,有强大的艺术魅力,能够给读者艺术享受。B.要想展现人物性格的丰富与多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就有必要对人物进行多侧面、多层次的描写。C.文学典型的灵魂深度与作家的灵魂深度是一样的,从典型人物的灵魂里能折射出作家人格的真诚。D.英雄楷模具有重要的精神特质,受到大众尊敬和推崇,将他们转化为典型人物有利于传递时代精神。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学典型因其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的范本,并且富于永恒的艺术魅力,而成为马克思主义典型观的应有之义。 B.材料一认为林黛玉敢于向封建礼教的规范反抗的叛逆行为,增添了其命运的悲剧色彩,更显出其生命的张力。C.作家在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果偏重类型化,性格单一化,就不能符合典型人物的特点,也不会具有艺术魅力。D.成功地塑造出典型人物,时代精神自然可以通过典型人物艺术地、审美地传达出来,也就避免了枯燥的说教式传达。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A.曹禺《雷雨》中的周朴园,自私、虚伪,但对鲁侍萍的怀念却又有着执着、真挚的一面。B.《庄子·杂篇·渔父》中有这样一句话:“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C.《老人与海》中的桑迪亚哥,面对鲨鱼的轮番攻击不屈不挠,展现出人类的自信和勇气。D.列夫·托尔斯泰指出:“所有的人,都是黑白相间的花斑马——好坏相间,亦好亦坏。”4.材料一主要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4分)5.学校《红楼梦》研究兴趣小组举办红楼人物品读会,请你根据三则材料谈谈你对王熙凤这一形象艺术魅力的理解。(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儿子的敌人莫言一黎明时分,震耳欲聋的巨响把正在噩梦中挣扎的孙寡妇惊醒了。爆炸的强光像闪电抖动,气浪震荡窗纸,发出嗦嗦声响。她想,大慈大悲的菩萨,保佑我的儿子吧。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大林前年死在打麻湾的战斗中,小儿子小林正在随军攻打县城。炮声停止了,从西南方传来一阵刮风般的枪声,似乎还夹杂着人的呐喊,军号的声音似乎漂浮在枪声和人声之上。她知道,只要有号声,就说明儿子还活着。小林是个号兵。中午时分,又一阵枪声响过,但这一次她没有听到军号。她浑身打着哆嗦,飞快地跑出去。她看到了一些穿着灰色军衣的兵,她知道他们是和儿子一伙的。没等她跑出村子,络绎不绝的担架队就挡住了去路。担架队漫长得像一条河。她哭嚎着,跟着往前跑。一个女卫生员拉住她的胳膊,粗声粗气地说:大娘,您就不要添乱了!她把哭声强压下去,悲哀鼓得胸腔疼痛难忍。黄昏时刻,做完手术的伤兵都抬走了,神情疲惫、胸前血迹斑斑的医生和嗓音嘶哑的女卫生兵也走了,留在场院里的,是死去的士兵。后来,村长和民兵架着她的胳膊把她送回了家。一路上她像撒泼的女孩,身体往下打着坠儿。民兵把她抬到炕上,村长大声说:睡吧,老婶子,小林没死,你就等着享福吧!她嗫嚅着:不,你们骗我,小林死了,小林……她迷迷糊糊地闭上了眼睛。二她刚刚闭上眼,就听到胡同里一阵喧哗。一个清脆的声音问讯着:“这里是孙小林的家吗?” 她大声答应着坐起来,就像一团云从炕上飘下来,随即她就看到,那个昨天见过的女卫生兵提着一盏放射黄色光芒的马灯,背着一个棕色的牛皮挎包,带子上栓着一个伤痕累累的塘瓷缸子,还有一条洁白的毛巾,清脆的声音就从她口里发出:“这里是孙小林家吗?”女卫生兵表情严肃。两个青衣民夫抬着担架站在身后,担架上捆着一根粗大的席筒。女卫生兵将一把金黄色的铜号递给她:“孙大娘,您的儿子孙小林,在攻打县城的战斗中,光荣地牺牲了!”她感到那把军号就像一块烧红了的热铁,烫得手疼痛难忍,还发出滋滋啦啦的声响。她把烫人的铜号紧紧地接在怀里,就像接住吃奶的婴儿。“孙大娘,您的儿子牺牲在冲锋的队列里,他的死是光荣的。请您赶快验收,我们去送别人的儿子回家。”村长歪过头吩咐民兵队长:“把席子解开,让大婶看看儿子。”一道灿烂的绿光随着席筒的张开流泻出来。她的哭声一下子堵住了。她看到,一个身穿绿衣的士兵鲜明地出现在她的眼前。菩萨啊,她的心激动地跳动着,这不是我的儿子!他们抬来的不是我的儿子!她把头低下去,一直低到离那个士兵很近的地方。她嗅到了像结了冰的糖葫芦散出的甜丝丝的气味。死者很年轻,跟她的儿子同样年轻,肯定也没超过二十岁。看上去非常柔软的头发遮住了他的额头,脸色像冻了的苹果,凝着一层深红的蜡光,两道浓眉下,漆黑的睫毛交叉在一起。这是一张年轻漂亮的脸,脸上凝固着甜蜜的微笑。女卫生员眼里跳动着惊恐不安的光芒:“这怎么可能?我亲眼看着他卷进席筒的,他没穿敌人的衣服。”民兵队长冷冷地说:“好啊,你们把一个敌人抬了回来!你们把烈士的遗体抛弃了!”女卫生员大喊着:“胡说!”“别急,”村长老练地说,“也许是临时换了套衣服?这种事情打扫战场时经常有。大婶子,你好好认认,这是不是小林?”她把眼睛几乎贴到了青年的脸上,唤到一股熟悉的奶腥气。她将死者额上那缕头发拢上去,看到他双眉之间有一个蓝色的洞眼,边缘光滑而规整,犹像匠人用钻子钻出来的。她默念着:也是个苦孩子啊!她的眼泪如同连串的珠子,滴落在死者手上。这时,她听到一个细弱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大娘,我不是您的儿子,但请说我就是您的儿子,否则我就要被野狗吃掉。大娘,求求您,您对我好,我娘也会对您的儿子好……”她感到鼻子一阵酸热。她把脸贴到士兵脸上,大声哭喊着:“儿子,你就是我的儿子……”她找出一条新的毛巾,蘸了热水给他擦脸。她将小林与眼前的士兵进行了对比,越来越感到他们相似,简直就像孪生兄弟。她找出小林的衣裳,给他换上。她想,无论如何也得弄副棺材。她把墙根那个木柜拖出来,将破衣烂衫揪出来。她嘟哝着:“孩子,委屈你了……”三她听到有人在胡同里大声喊叫:“这是孙小林的家吗?”她急忙从炕上爬起来,到了大门外,看到那个女卫生员提着一盏马灯,斜背着一个牛皮挎包——带子上拴着一个伤痕累累的搪瓷缸子和一条洁白的毛巾——急匆匆地走过来。女卫生员身后,两个青衣民夫抬着一副担架,担架上捆着一根粗大的席筒。女卫生员满面悲凄,低声问讯:“这里是孙小林的家吗?”(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对络绎不绝的担架队、冲出来的医生、声音哑的卫生员的描写,体现出伤亡的严重、战事的惨烈残酷。B.孙大娘认下眼前的士兵,是在儿子生死未卜的悲痛中将其认作了儿子的“替身”,找到了自己情感倾泻的对象。C.小说兼用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描写,刻画了鲜明人物形象,表现了人物内心细腻的情感。D.小说运用幻觉现实主义手法,以虚写实,以梦境折射出孙大娘真实而丰富内心世界,强化了主题的呈现。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二部分开头写她“就像一团云从炕上飘下来”,比喻新奇生动,表现了孙寡妇体力透支心力交瘁和迷迷糊糊的状态。B.小说主要通过孙寡妇的“有限视角”叙述故事,有利于拉近读者与人物的距离,细腻地表现人物在战争中的复杂心理。C.作者有意重复安排“女卫生员来家通知孙寡妇”的情节,同样的打扮和语言,强化了小说情节的起伏波澜和悲剧气氛。D.战争中的村庄本应弥漫着火药味、血腥味,而孙寡妇却从去世士兵身上闻到了“甜丝丝的气味”,表现了她的念子心切。8.小说中颜色的描写多次出现,既形成了强烈的视觉效果,更有助于表现主人公的心理状态。请据此梳理小说第二部分中孙寡妇的心理变化过程。(6分)9.莫言对诺贝尔委员会将自己的风格定义为“幻觉现实主义”的说法表示认可,他说:“作家的责任、本事就是写出立足现实又超越现实的东西,有变形有夸张有想象有虚构。”请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谈谈莫言是如何体现这一创作理念的。(6分)三、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口:“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节选自《鸿门宴》)(乙) 沛公之从雒阳①南出轩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②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汉王问张良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注】①雒阳:洛阳。②郦食其:人名。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填涂。(3分)始A臣起B下邳C与上D会留E此F天以臣授陛下G陛下用臣计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侯,古爵位名,为春秋时期五等爵的第二等。《烛之武退秦师》中晋侯比秦伯高一等。B.封,封闭。与“封狼居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封”含义不同。C.贾竖,与“竖子”“鲰生”同为秦汉时骂人之语,文中称秦将为“贾竖”,含有贬义。D.“独韩信可属大事”与“举匏樽以相属”(《赤壁赋》)两句中的“属”字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刘邦善于用人,虚心纳谏。当他听到项羽要击破他时,能虚心向张良请教,采纳建议,热情款待项伯,约为婚姻。B.刘邦能言善辩,善于应变。(甲)文中,他面对危情,既惊呼“为之奈何”,虚心请教,又将自己的错误推到别人头上,接着又低声下气地拉拢项伯,使项伯为他所用,使局势出现转机。C.张良为人精明。(甲)文中,他深知刘邦肺腑,提出见解,能够剖析利害,启发刘邦醒悟而予以采纳;(乙)文中,他献计刘邦,利诱秦朝将领,从而没费一兵一卒,一举拿下咸阳。D.张良足智多谋,胸有韬略。面对故人报信,他处变不惊,从容应对;他计败峣下秦军,又劝告汉王授印于韩信,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汗马功劳。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8分)(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4分)(2)此独其将欲畔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4分)14.张良作为谋臣善于揣摩人心表现在哪些事情上?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题刘秀才新竹杜牧数茎幽玉色,晓夕翠烟分。声破寒窗梦,根穿绿藓纹。 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不是山阴客【注】,何人爱此君?【注】①山阴客:指晋王徽之。王徽之酷爱竹子。晋裴启《语林》:“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描写竹子色泽如玉,在拂晓和傍晚烟霭的映衬下更显绿意葱茏。B.颔联上句描写竹声唤醒了主人,用竹子发出的声音反衬出环境的幽静。C.颈联描写竹子笼盖门槛,绿荫遮住了日光,显示了竹子的长势茂盛。D.前三联着力描绘竹子的外貌和长势,表现了竹子正直无私的品性。16.尾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请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各言其志”,而是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弟子的顾虑,创设一种轻松的氛围。(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___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3)韩愈《师说》中,指出老师的职责应该是“____________”,论述选择老师所依据的标准应该是“____________”。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越是不想一件事情越会想到这件事情。这种“让自己不去想”、主动克制某个念头的行为,叫做思维抑制。但结果是,①_______,尤其是在我们疲劳的时候。思维抑制是一种自我控制行为。控制行为包括意识和元意识两个层面的过程。意识过程是主动将注意力集中到要做的事情上;元意识过程是指意识到当前自己的注意内容,这是自动的监视过程,扫描那些“不该注意”的内容。两个系统紧密配合,只要“非目标”出现,注意力就会转移到目标上,而自动扫描到的“非目标”不会进入意识层面。但是在思维抑制中,引起注意的是“不该注意”的事情,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②_______,很难被驱除。在我们疲劳的时候,意识过程受到影响,扫描系统不断出现“非目标”,但主动注意却没办法抑制回到目标上,使得那些刻意被抑制的想法更容易冒出来,让我们走神。根据自我报告调查显示,人们平均每天有20%在走神,所想的多是不快乐的事情。而更为客观的APP实时追踪发现46.9%的清醒时间我们都在走神。不论走神想的是快乐还是不快乐的事情,③_______,即便走神想的是些开心的事,专心在目标上的情绪也会更好。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自我报告调查显示,人们平均每天有20%的时间在走神,所想的多是不快乐的事情。B.根据自我报告调查显示,人们平均每天有20%的时间在走神,所想的多是不快乐的事情。C.根据自我报告调查显示,人们平均每天有20%在走神,所想的多是不快乐的事情。D.自我报告调查显示,人们平均每天有20%在走神,所想的多是不快乐的事情。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0.根据材料第一段内容,给“控制行为”下一个简要定义。要求不超过60个字。(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古时,徽州人喜欢聚族而居,民居建筑密度很高。一家挨着一家,一户挨着一户,左勾右连。万一哪户失火了,难免会①_______。为了防患于未然,家家早早地就在屋顶上垒起了高高的马头墙,故而马头墙又被称为“封火墙”。同时,这个坚固的屏障也可防盗、防雷。马头墙的尖头部位与现代建筑中避雷针原理相似,无论怎样电闪雷鸣,马头墙都会挺身而出履行职责,哪怕是墙毁瓦裂,也要保护主体建筑完好无损。看着这些马头墙,定会为工匠们的艺术创造力而惊叹:顶端鸟兽鱼虫活灵活现,斗拱粉壁中祥云绕凤,雀替木雕②_______,瓦楞里槽美轮美奂……作为徽州民间工匠精雕细琢十年一剑的重要成果,马头墙成为徽派建筑的点睛之笔。居然能够把原本静止的建筑彻底带活起来的如此一尊尊的马头墙犹如生气灌注而使整个建筑充盈着动态美感。风和日丽之时,远远便可看到,遥远的天际下排列着密密麻麻的马头墙。它们一字排开,绵延不绝,如③_______,势不可挡。当我们走到近处,明朗素雅的马头墙又呈现出粉壁的斑驳陆离和青瓦的残缺不全。对于漂泊在异乡的徽商们来说,这些马头墙也是他们一步三回头的张望和恋恋不舍的乡愁。21.依次在文中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2.请将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五、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加来道雄在《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一文中提到,引领自己走进科学大门的,是对“童年的两件趣事”的好奇:一是对鲤鱼世界的无限遐想;二是对爱因斯坦未竟事业的向往。材料二:希腊神话中,宙斯给潘多拉一个盒子,告诉她绝对不能打开。“为什么不能打开?还要‘绝对’?里面该不是稀世珍宝吧?”潘多拉越想越好奇,越想揭开真相。最终,潘多拉没有抑制住自己的好奇心,把盒子打开了。可谁知道,盒子里面的疾病、灾难、贪婪等等瞬间都飞向了人间。以上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思考?请以“好奇心”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观点。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十堰市部分重点中学2023年度5月高一语文参考答案1.C2.D3.B4.①举例论证。举林黛玉的性格之例,论证了典型人物的艺术魅力在于性格的丰富与多彩的观点。②引用论证。引用黑格尔的话语论证了典型人物的艺术魅力在于形象所显示的灵魂的深度的观点。5.王熙凤是具有永久魅力的文学典型。①呈现了性格和生命的丰富与多彩。一边对黛玉热辣似火,一边又语含暗示,提醒“主客”“里外”有别;既放诞无礼,又精明强干。②显示灵魂的深度。这一典型既形象符合历史和生活真实,又寄寓了作者曹雪芹对封建大家庭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对家族命运的深刻思考。③得益于作家对人物性格从心灵到行动进行艺术、审美的表达。 6.B7.D8.①孙寡妇先看到“黄色的马灯”“金黄色的铜号”,这些本是暖色,这里却反衬出孙寡妇失去儿子的悲凉和痛苦。②后来打开席筒看到的是一道“灿烂的绿光”,具有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体现出孙寡妇发现死者不是儿子的激动和惊喜。③然后孙寡妇仔细端详士兵的脸,“深红的蜡光”是死者生命力的余晖,“蓝色的洞眼”残酷冷峻,由此而转为母性的慈爱和悲悯。9.①立足现实:小说借助孙寡妇的悲惨遭遇反映现实,揭示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幻灭与苦痛(孙寡妇的两个儿子都在战争中牺牲);同时也表现了血腥战争年代人性的美好(看到死去的“儿子的敌人”,孙寡妇同样同情这个年轻人,对他的死感到悲伤)。②变形夸张:如“军号就像一块烧红了的热铁”;“一道灿烂的绿光随席筒的张开流泻”;“他双眉间蓝色的洞眼”等。③想象虚构:第二部分孙寡妇的梦境;还有文中的一些细节如“她听到一个细弱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大娘,我不是您的儿子,但请说我就是您的儿子,否则我就要被野狗吃掉。大娘,求求您,’”都是想象虚构。【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在儿子生死未卜的悲痛中将其认作了儿子的‘替身’,找到了自己情感倾泻的对象”错误。根据原文“她默念着:也是个苦孩子啊!她的眼泪如同连串的珠子,滴落在死者手上。这时,她听到一个细弱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大娘,我不是您的儿子,但请说我就是您的儿子,否则我就要被野狗吃掉。大娘,求求您,您对我好,我娘也会对您的儿子好……’”,“她感到鼻子一阵酸热。她把脸贴到士兵脸上,大声哭喊着:‘儿子’,你就是我的儿子……”可知,孙大娘认下眼前的士兵是出于一个母亲对不幸孩子的同情和悲悯,并不是找一个替身来倾泻悲痛。故选B。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D.“体现了她的念子心切”解读有误,表现了一个母亲超越了敌我界限的博爱和慈悲。故选D。10.CEG11.D12.C13.(1)之所以派军队把守函谷关,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2)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14.①判断峣下军秦将是屠户之子,易于被利诱。②判断黥布、彭越、韩信为可用之人。③韩信要求自立为齐王时汉王发怒,判断汉王对臣下有忌惮之心。【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首先“下邳”和“留”是地名,原句“始臣起下邳”是“始臣起(于)下邳”的省略;“与上会留”是“与上会(于)留”的省略。所以在“下邳”和“留”之后,分别断开;第一个“陛下”做“授”的宾语,第二个“陛下”做“用臣计”的主语,两个“陛下”之间断开。故选CEG。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封闭;祭天。句意:封存仓库。/筑坛祭天以告成功之事。D.“含义相同”错误。属:委任,托付;劝酒,敬酒。句意: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举起杯盏相互敬酒。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C.“从而没费一兵一卒”错误。原文是“臣闻其将屠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从原文可知,“没费一兵一卒”于原文无据。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判断句,“者……也”是标志;“所以”,……的原因;“出入”,偏义词,偏在“入”;“非常”,意外的变故。(2)“畔”,通“叛”,叛变;“恐”,恐怕,担心;“因”,趁着;“解”,通“懈”,懈怠、松懈。 参考译文:(甲)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他一向跟留侯张良要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营,秘密地会见张良,把项羽要攻打刘邦的事详细地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军营,说:“不要和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为韩王送沛公,沛公现在遇到急难之事,我逃走了,是不讲信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了”,把情况详细地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怎么办?”张良说:“谁替大王考虑这些的?”他说:“鲰生劝我说:‘距关,不要让诸侯的军队进来,秦地就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了。’所以听从他的建议。”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说:“本来不如人家。又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您是不敢背叛项王的。“刘邦说:“你怎么与项伯有交情?”张良说:“在秦时与我交往,他杀了人,犯死罪,我救了他;今天有急难,所以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你们俩的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将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献上了一大杯酒,祝项伯长寿,并与他约定结为亲家,说:“我入关,一丝一毫的财物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官吏和百姓,封存仓库,等待项将军的到来。所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的出入和意外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将我的情况详细告诉项将军,说明我是不会违背道德的。”项伯答应了,对刘邦说:“第二天不能不早点来向项王谢罪。”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他回到项羽军营,将刘邦的话全部向项羽报告,就说:“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轻易入关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你反而攻击他,这是不讲信义的。不如趁此好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节选自《鸿门宴》)(乙)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轩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着沛公。沛公打算率领两万人马去攻击峣山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他们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买卖人容易用利益来动摇。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出发,替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各山头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军,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诱惑秦将。”秦军的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齐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接受他们。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于是沛公率兵袭击秦军,(结果)大败秦军。汉王问:“我打算把函谷关以东地区捐送给别人,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隔阂;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马上就可以使用。而汉王的将领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打算捐弃关东之地,就送给这三个人,楚军就可以打败了。”最后击败楚军的,正是靠了这三个人的力量。汉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劝告汉王,汉王才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王印。汉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在帷帐之中运筹谋划,在千里之外决战取胜,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后来)高帝驾崩,八年以后,留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15.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意象、手法的能力。D.“表现了竹子正直无私的品性”错误,“渐笼当槛日,欲碍入帘云”是说竹子涨势茂盛,逐渐挡住了日光,阻碍了行云,没有表现竹子正直无私的品德。16.用典、反问,①以名士王徽之来指称刘秀才,用反问语气强调刘秀才具有名士风范,表达诗人对刘秀才的赞美之情;②借助典故“何可一日无此君”,表达了诗人对闲适、洒脱超然的隐居生活的向往。【解析】本 题考查鉴赏诗歌修辞手法的能力。“不是山阴客,何人爱此君?”意思是:不是晋王徽之那样酷爱竹子的人,谁会如此深爱这新竹呢?“不是山阴客”用“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的典故,通过王徽之爱竹,来写刘秀才爱竹,刘秀才隐居之地,翠竹环绕,景色优美,“何可一日无此君”的典故,写出了诗人对环境优美的隐居之地的喜爱,对闲适、洒脱超然的隐居生活的向往。“何人爱此君?”运用反问修辞,正因为刘秀才就像名士王徽之一样,所以才会喜爱这翠竹,因此运用反问修辞强调刘秀才具有名士风范,表达诗人对刘秀才的赞美之情。17.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之所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乎、尔、毋、纶巾、樯橹、受、惑。18.A19.①主动克制的念头(或:刻意被抑制的想法)更容易出现②自动扫描到的“非目标”进入意识层面③走神时的情绪比专心目标时差20.示例:控制行为是通过意识和元意识两个系统的紧密配合,使注意力集中到目标上,使“非目标”不进入意识层面的行为过程。【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句式杂糅,“根据自我报告调查”和“调查报告显示”两句杂糅,应将“根据”去掉。二是“人们平均每天有20%在走神”成分残缺,缺少中心词“时间”,可改为“人们平均每天有20%的时间在走神”。以上修改全部正确的只有A。故选A。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景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句中的“但”可知前后句之间是转折关系;再前句“越是不想一件事情越会想到这件事情。这种‘让自己不去想’、主动克制某个念头的行为,叫做思维抑制”分析,此处是说结果恰恰相反,即,主动克制的某个念头,或刻意被抑制的想法更易出现,故补写内容为“主动克制的念头(刻意被抑制的想法)更容易出现”。第二空,根据前句“两个系统紧密配合,只要‘非目标’出现,注意力就会转移到目标上,而自动扫描到的‘非目标’不会进入意识层面”和本句中的“但是”可知,此处语意转折;再前句“在思维抑制中,引起注意的是‘不该注意’的事情,这就形成了一个矛盾”,可知此处是说自动扫描到的‘非目标’会进入意识层面,所以补写内容为“自动扫描到的‘非目标’进入意识层面”。第三空,由后句“即便走神想的是些开心的事,专心在目标上的情绪也会更好”可知,此处是说走神时的情绪比专心目标时差,可以补写内容为“走神时的情绪比专心目标时差”。20.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之下定义的能力。从“控制行为包括意识和元意识两个层面的过程”提取属概念“过程”;从“两个系统紧密配合”概括出种差“两个系统紧(即意识和元意识)密配合”;再从“只要‘非目标’出现,注意力就会转移到目标上,而自动扫描到的‘非目标’不会进入意识层面”概括出种差“使注意力集中到目标上,使‘非目标’不进入意识层面的”;最后,按照“种概念=种差+属概念”的形式给“控制行为”下一个简要的定义为:控制行为是通过意识和元意识两个系统的紧密配合,使注意力集中到目标上,使“非目标”不进入意识层面的行为过程。21.示例:①殃及池鱼②巧夺天工③万马奔腾/千军万马22.如此一尊尊的马头墙,犹如生气灌注,居然能够把原本静止的建筑彻底带活起来,使整个建筑充盈着动态美感。【解析】2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因为“一家挨着一家,一户挨着一户,左勾右连”,所以万一哪户失火,其他住户会无端受祸,可填“殃及池鱼”。殃及池鱼:比喻无端受祸。第二空,根据前面内容“工匠们的艺术创造力而惊叹:顶端鸟兽鱼虫活灵活现,斗拱粉壁中祥云绕凤”可知,此处突出工匠们的艺术创造力,可填“巧夺天工”。巧夺天工:形容人的精巧胜过天然,比喻技艺高超巧妙。第三空,此处说马头墙远观的气势浩大,应该和马相关,结合“势不可挡”,可填“万马奔腾”或“千军万马”。万马奔腾:成千上万匹马在奔跑腾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千军万马:形容兵马众多或声势浩大。 23.例文:好奇于合适时,探索于未知域西方学者对好奇秉持不同的观点,有的人认为好奇是件坏事,有人认为正是因为好奇的存在,科学家和诗人才有引以为傲的成就。其实,好奇也是一把双刃剑,正则适反则害。明辨是非,抑制过度好奇。不少新闻报道刊登了少年尝试毒品与赌博而深陷其中的内容,原因竟是几位少年对毒品充满好奇,迫切地想要尝试毒品的效果,再加之自身控制能力弱,误入歧途。不少人在看到鲸鱼死亡搁浅在沙滩上后,都因好奇而兴奋地前去查看,但殊不知可能发生的“鲸爆”会给人体带来多大危害。其体内的食物残渣经胃液分解后产生的多种对人体有毒的气体无法及时排出体外,从而导致气体从内向外膨胀,引发“鲸爆”,释放的硫化氢气体会造成人体短暂窒息,甚至危及生命。由上述观之,好奇心并非都对我们有益,过度的好奇心正如潘多拉的魔盒,无法抑制内心过度的好奇感,也许不仅会断送我们的人生,甚至会危害社会集体利益。所以这也要求我们立于世间应做到明辨是非,判断得失,于理性中成全人生。探索真理,保持未知好奇。好奇心驱使我们对未知的事物产生疑问,并激励我们继续探索。加来道雄依靠对“童年的两件趣事”的好奇,叩开了科学的大门;物理学家普朗克创造性引入量子化概念,引领更多学者钻研这个充满未知的领域;化学学者张德义投身于创新绿色化学前沿,作为先驱者,他时时刻刻保持着自己对化学合成的好奇,也正是好奇这一强大的力量,让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变成可能,为温室效应的解决提供了非同寻常的思路;新航路的开辟,哥伦比亚的航行,麦哲伦的全球航行都是在对未知领域好奇心的驱使下创下的辉煌时刻。由此,我们也要保持心中对新鲜事物的好奇,从而促使我们不断钻研、不断求索,实现非凡的人生价值,也推动社会更新发展、永远向前。及时反思,保持合理好奇。任何硬币都有两面,好奇也是如此,正则适逆则反。它有时激励我们向着未知的领域进发,去创造去获得;但有时也在不经意间给我们开启了深渊的大门。保持少年的那份天真与好奇是无错的,但对我们而言,有些不恰当的好奇,也就真的只能让它停在表层,不能挑战伦理的极限。同时,我们也要及时的自我反思,认识到自己的方向不正确时,能马上改变既有方向,放下心中对那一份不可得的渴望。这也是我们需要具备的能力,是我们人生道路的必修课。好奇于合适时,正则适反则害,只有清楚认识它,才能如加来道雄般很好地利用它,而后借此探索未知的星空。【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两则材料都指向“好奇心”,材料一写《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中加来道雄因为好奇走上了对物理的研究道路,由此引出“好奇”这个话题。在这里,好奇心会引导人们积极进取、不断探索,从而促进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而材料二中因好奇心被打开的潘多拉宝盒,却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无数恶果。由此可以看出过度的好奇心的巨大危害。两则材料都围绕着“好奇心”展开,分别论说了好奇心的好处与弊端,这启示我们对于“好奇心”应全面理解、辩证分析。写作时,可从“好奇心”的内涵、利弊,如何正确对待“好奇心”,应保持怎样的“好奇心”等角度展开具体论证。行文过程中,可以综合采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牛顿凭借对苹果径直落地的原因的好奇,提出震动世界的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好奇烧开的水壶为何会使壶盖顶起来,从而发明了蒸汽机,拉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使人类进入崭新的时代的事例,以此论证保持好奇心的重要性。也可以立足于社会现实,指出当今社会存在的猎奇等现象的危害,从而论证不合时宜的好奇、不切实际的好奇,终会害人 害己,甚至祸国殃民。使论证更为严密。在论据的选取上,应注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综合运用。如可以引用雅各布斯“必要性不是创新之母,好奇心才是。”的观点作为道理论据,使文章更具有权威性。也可以列举中国蛟龙入海、北斗升空、天眼望远等科技成就,无一不是始于好奇心而强于创新的事例,使论据更丰富。立意:1.以好奇之心,筑求真之路。2.好奇为烛映求知,好奇亦火莫作蛾。3.辩证对待好奇心,正反适度两相宜。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湖北省十堰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湖北省十堰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湖北省十堰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湖北省十堰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湖北省十堰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湖北省十堰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湖北省十堰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湖北省十堰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英语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湖北省十堰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数学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湖北省十堰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5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6-03 18:12:03
页数:14
价格:¥2
大小:47.9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