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省深圳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第七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深圳外国语学校2023届高三第7次月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据《礼记》记载:“武王克股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封帝尧之后于祝,封帝舜之后于陈;下车而封夏后氏之后于杞。”武王褒封的先圣王之后不下数十。周武王这一举措旨在()A.拱卫周朝王室B.弱化血缘关系C.宣示共主地位D.扩大统治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的中国。材料体现的是西周统治者对先代贵族进行的分封,主要是为了加强对其控制,拱卫周王室,A项正确;分封制通过婚姻关系与异性贵族强化血缘关系,排除B项;材料与宣示共主地位无关,排除C项;分封制扩大了疆域范围,并未扩大统治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2.敦煌郡是西汉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据悬泉汉简(最早纪年为汉武帝元鼎六年,最晚纪年为东汉安帝永初元年)记载,西汉政府规定:“(在敦煌)桓筑迎送客小筑(小房子),令端正齐壹。”对传舍建筑规格尺寸也有详细规定。这()A.有利于丝绸之路的商贸发展B.促进了中原与边疆的民族交融C.加强了北部边疆的军事防御D.推动了敦煌建筑风格的统一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在敦煌)桓筑迎送客小筑(小房子),令端正齐壹”“对传舍建筑规格尺寸也有详细规定”可知,西汉政府对敦煌地区的建筑有着明确的规定,这有利于敦煌建筑风格的统一化,D项正确;建筑风格并不会直接推动丝绸之路的商贸发展,排除A项;建筑风格并不会助推民族融合,排除B项;建筑风格的统一规定并不能加强军事防御,排除C项。故选D项。3.下面是唐代639—755年间户口数统计表。对表中现象的合理解释是()年度户口户数年均增长率%人口数年均增长率%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3.040.000以本年为基数12.351.681以本年为基数 高宗永微元年(650年)3.800.00020.4——中宗神龙元年(705年)6.156.14110.737140.00016.8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7.069.5659.741.419.71214.0玄宗二十二年(734年)8,018,71010.246,285.16114.0玄宗二十八年(740年)8,412,87110.148.143,60913.5天宝十三年(754年)9,619,25411.052,88048813.9A.外贸发展提升人口增长率B.政局稳定促使人口猛增C均田制带动农业人口增长D.城乡之间经济交流频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前期(中国)。据本题材料图表信息可知,唐代前期,全国户数和人口数保持了较高的年均增长率,反映出当时政局稳定促使人口猛增,B项正确;据所学,外贸发展对唐代全国人口、户数增长的影响有限,排除A项;据所学,唐朝前期均田制遭到破坏,并非当时农业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唐朝前期的人口情况,不能得出当时城乡之间经济交流频繁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B项。4.宋代欧阳修在《论逐路取人札子》:“言事之人,但见每次科场,东南进士得多,而西北进士得少。故欲改法,使多取西北进士尔。……殊不……南之俗好文,故进士多而经学少,西北之学尚质,故进士少而经学多……由此可见,欧阳修()A.批驳科考取士导致的弊政丛生B.主张科举考试应凭才取人C.反对科考取士要向全社会开放D.思考地方治理方式的变革 【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欧阳修反对科举选官照顾西北地区,否定取士平衡地区分布,强调南方教育和人才素质好所以进士多,说明欧阳修主张科举考试应凭才取人,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有关科考取士后果的争议,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欧阳修反对科考取士向全社会开放,排除C项;材料讨论的是科举取士,与地方治理方式的变革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5.清代,康熙以“御纂”的名义,令臣下汇编朱嘉论学精义为《朱子全书》,又编写了大批体现理学思想的解经,注经著作。为表示对朱熹的尊崇,康熙专门下令将其爵位从祭祀孔庙的历代“先贤”中抬出,列入正殿的孔门弟子“十贤”之后。这些做法()A.赓续了传统思想文化B.推动了学术研究的转向C.改变了重视经学局面D.缓和了清朝的阶级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康熙的做法是对传统理学文化的保护和弘扬,有利于赓续传统文化,A项正确;当时的主流思想仍然是儒家思想,并未发生转向,排除B项;经学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缓和阶级矛盾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6.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在华创办的《中国丛报》即刊载文章展现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天津条约》签订后,来华洋人渐次深入内陆地区。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在香港创办的英文杂志《中国评论》就特别关注了清朝入关前后的历史及其民族政策与对俄关系。这些活动()A.旨在推动中国社会变革B.为殖民扩张提供了服务C.阻碍了中国近代化进程D.利于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创办报刊、深入内陆,关注中国历史、地理、民族和外交等,为殖民扩张提供了信息等服务,B项正确;据所学,西方传教士了解中国的目的并非为了推动中国的社会变革,排除A项;外国人积极了解中国的历史、地理等,并不阻碍中国的近代化,排除C项;据所学,外国人关注中国历史、地理等,与中国融入国际社会没有直接关系,排除 D项。故选B项。7.1926年1月4日,《京报副刊》在新年第一期头版刊登了向读者征求关于民国“柱石十人”的倡议书。投票结果显示,冯玉祥、李烈钧等新兴军阀得票高于段祺瑞、张作霖等旧式军阀。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统治势力被推翻B.新文化运动思想变动C.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D.中外思想的激烈碰撞【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是北伐战争时期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6年正处于国民大革命时期,随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旧式军阀的实力不断衰退,民众投票中冯玉祥、李烈钧等新兴军阀得票高于段祺瑞、张作霖等旧式军阀,说明民众对军阀力量的消长有一定的认识,C项正确;此时封建势力尚未被推翻,排除A项;材料中的现象主要是国民大革命的影响,非思想上的影响,排除BD项。故选C项。8.五四运动后,毛泽东对中西文化做了比较,要求批判地对待中西文化,力求把两者结合起来,强调研究国情和改造,逐步形成了步子踏实,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突出特点。毛泽东早期文化观()A.成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理论基础B.使其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早期(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五四运动后,毛泽东用唯物史观分析中西文化,强调研究国情和社会改造,其注重实事求是的文化观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毛泽东文化观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列举文化观与毛泽东成为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关系,排除B项;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等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9.饮酒一直以来是贵州地区的传统习俗,当地政府也给予酿酒业极大支持。“七七事变”后,贵州省政府却下令全省人民减少饮酒甚至限制酿酒业的发展,并出台法律对违反者严重处罚。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政府维护社会秩序的要求B.维护小农经济的需要C.法币改革致使通货膨胀D.国家战略储备的需要【答案】D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是1937年后的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民族抗战开始,此时云南地区出台法律限制酿酒业的发展,主要是为了迎合国家粮食战略储备的需要,以便抗日之需,D项正确;该政策出于抗战的需要,非维护社会秩序,排除A项;小农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已经瓦解,且材料与维护小农经济无关,排除B项;通货膨胀与国民政府滥发纸币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10.如图分别是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及60,70年代新建工业分布图。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B.改变工业布局不平衡局面C.学习苏联模式的选择D.促进国民经济恢复的需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根据题干工业分布图可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工业分布与三线建设有关,三线建设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过程,发生背景是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A项正确;三线建设并未改变我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局面,排除B项;此时中苏交恶,排除C项;国民经济在1952年底就已经恢复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11.古埃及建筑历史悠久,有许多陵墓和神庙等仪式性建筑,它受到美索不达米亚建筑风格一定程度的影响,对希腊、波斯和罗马建筑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由此可知,古埃及建筑()A.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紧密结合C.见证了文化的交流互鉴D.反映了世界文化的一体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 古代埃及。根据材料“它受到美索不达米亚建筑风格一定程度的影响,对希腊、波斯和罗马建筑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可知,古埃及建筑受到外来建筑风格的影响,并且对其它地区产生了影响,说明古埃及建筑见证了文化的交流互鉴,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王权与神权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世界文化呈现的世多元化,非一体化,排除D项。故选C项。12.在中世纪的西欧,人们几乎普遍认为神学以外的知识都是“无用之物”。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学习文化知识日益成为时尚,甚至连教皇也谋求成为多才多艺且有丰富学识的人。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教会文化专制不得人心B.近代文学艺术地位提升C.人文主义成为时代潮流D.经济发展推动教会转型【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学习文化知识日益成为时尚,甚至连教皇也谋求成为多才多艺且有丰富学识的人”,可以看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和对尊严的尊重,体现了人文主义成为了潮流,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文艺复兴的影响,并未涉及教会的文化专制影响,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本质问题,文学艺术提升并不是本质问题,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思想影响,并非经济发展对教会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C项。13.学者克罗斯比在《哥伦布大交换:1492年以后的生物影响和文化冲击》中指出:当时的大交流使得大西洋两岸出现了两个美洲和两个非洲。作者的这一说法()A.基于两岸物种与文化的交互流动B.源于两地采取同样的生产方式C.揭示出哥伦布大交换的侵略本质D.便于全方位了解新航路的开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世纪末(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和所学可得出主要结论: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后,美洲和非洲彼此影响,逐渐改变了原来面貌的说法,基于两岸物种与文化的交互流动,A项正确;据所学,新航路开辟前后,美洲和非洲的生产方式并不相同,排除B项;本题材料没有强调哥伦布大交换的侵略本质,排除C项,便于全方位了解新航路的开辟与本题材料只体现了哥伦布大交换影响了美洲和非洲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4.据不完全统计,1922年苏俄农业播种面积达770万公顷,已经达到1913年的70%以上,1925年耕地几乎全部被耕种,1925年和1926年是苏联历史上农业收成最好的年景之一。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A.租佃制度得到了发展B.农业集体化的迅速扩展 C.苏联政治形势的变化D.新经济政策的全面实施【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20年代(苏联(俄))。据本题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20世纪20年代前期,苏俄(联)农业生产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新经济政策的推行,促进了租佃制度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A项正确;据所学,直到1929年苏联才开始推行农业集体化,排除B项;据所学,政治形势变化并非20世纪20年代苏联农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包括农业、工业和分配等多个方面,其全面实施不只影响苏联农业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15.如图是二战期间的一幅漫画,名为《拼凑的战士》,图中一群人被塞进一件大衣服里,被德国士兵用枪抵着往前驱赶,该漫画意在()A.表现德国践踏民主B.表达作者对法西斯崛起担忧C.讽刺英美绥靖政策D.讥讽了法西斯国家间相互利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根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时期的欧洲。根据材料“一群人被塞进一件大衣服里,被德国士兵用枪抵着往前驱赶”可知,此漫画形象地讽刺和揭露了纳粹德国及其仆从国之间尔虞我诈的相互利用关系,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德国对民主的践踏,排除A项;此时法西斯势力已经崛起,排除B项;绥靖政策是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6.1969年10月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勃兰特上台后提出了新东方政策,其主要内容包括:承认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放弃使用武力,与东欧各国签约建交;在全德削减美苏驻德的军事人员及装备;建立欧洲安全体系。新东方政策()A.直接引发了东西方关系的再度紧张B.体现出联邦德国国际地位的提高C.反映了德国谋求独立的外交的倾向D.是欧洲走向联合之路的直接原因 【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的、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9年(联邦德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20世纪60年代末,处于两极对峙前线的联邦德国,在经济发展情况下,提出了新东方政策,积极缓和同民主德国在内的东欧各国的外交关系,主张削减美苏驻军,建立欧洲安全体系等,反映了德国欲摆脱美国控制,谋求独立的外交的倾向,C项正确;据材料,联邦德国的新东方政策有利于缓解东西方关系,排除A项;仅有新东方政策的出台,不能说明联邦德国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排除B项;据所学,二战后欧洲走向联合之路的直接原因是法德和解,并非联邦德国提出新东方政策,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都城(部分)演进示意图.——摘编自王贵祥《中国古代都城演进探析材料二我国著名地理学家谭其骧教授认为:选择都城主要是根据经济、军事、地理位置三方面的条件来考虑的。经济条件方面要求都城附近须有一片富饶的地区,在较大程度上解决统治集团的物质需要。军事条件要求都城所在地既便于制内,又利于御外。地理位置要求都城大致位于王朝全境的中心地区,距离全国各地都不太远,道里略均,便于都域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摘編自谢雪宁《古代都城城址选择的主要影响因素》(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都城规划演进特征。(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古代某一王朝都城,从经济、军事、地理三个方面分析其选址的优势条件。【答案】(1 )演进特征:从城、郭分立,宫殿分散在全城,到宫殿区日渐缩小,宫城由外向内嵌入,由大向小收缩,与城市中轴线日益重合,并由北向南推移的演进过程;宫城与皇城逐渐毗连,明清时期,最终形成了由宫城、皇城与外郭层层环绕的三套方城式的都城规划;宫城在整座城市中的地位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突出;封闭的市坊制度逐渐瓦解,唐宋以后形成了商业街道式的组成格局。(2)示例:北宋都城东京的定都优势。经济上,唐末以来,长安、洛阳遭到战争破坏,关中经济凋敝,开封在当时已跃居仅次于扬益的全国重要商业大都会;军事上,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强干弱枝和崇文抑武的政策,有重兵驻扎京师,利于军事控制;地理上,东京城地处中原腹地,农耕经济发展,接近当时全国经济重心江南地区,隋开大运河以来,漕运等交通更是便利。【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征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综合材料一中几幅图片及文字说明,结合所学,从城、郭、宫城、皇城以及中轴线等角度思考可知,从城、郭分立,宫殿分散在全城,到宫殿区日渐缩小,宫城由外向内嵌入,由大向小收缩,与城市中轴线日益重合,并由北向南推移的演进过程;宫城与皇城逐渐毗连,明清时期,最终形成了由宫城、皇城与外郭层层环绕的三套方城式的都城规划;宫城在整座城市中的地位得到了最大限度的突出;封闭的市坊制度逐渐瓦解,唐宋以后形成了商业街道式的组成格局。【小问2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首先,确定一个朝代和都城,如北宋都城东京;然后综合材料一二,特别是材料二“经济条件方面要求都城附近须有一片富饶的地区,在较大程度上解决统治集团的物质需要。军事条件要求都城所在地既便于制内,又利于御外。地理位置要求都城大致位于王朝全境的中心地区,距离全国各地都不太远,道里略均,便于都域与各地区之间的联系”等信息和所学,从经济、军事、地理三个角度分析其都城选址的优势条件即可。具体来说,如北宋定都东京,是因为其优势条件有,经济上,唐末以来,长安、洛阳遭到战争破坏,关中经济凋敝,开封在当时已跃居仅次于扬益的全国重要商业大都会;军事上,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强干弱枝和崇文抑武的政策,有重兵驻扎京师,利于军事控制;地理上,东京城地处中原腹地,农耕经济发展,接近当时全国经济重心江南地区,隋开大运河以来,漕运等交通更是便利。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7—18世纪是闽南人海外移民的高潮时期,也是台湾移民社会形成和发展时期。台湾移民以闽南人为主,可说是闽南社会在海峡对岸的延伸。推动闽南人移民海外的内因是明中叶以来的人口压力,而16世纪中叶,欧人东来以后带动的商贸和东亚、东南亚沿海地区的开发使对中国商贩和劳力的需求大增,则是吸引闽南移民的拉力。在整个17—18世纪,始终存在着华人海上商贸和海外移民的互动。闽南人冒险、重商的人文精神,则是使这种推力与拉力作用得以实现的主观原因。——摘编自庄国土《海贸与移民互动:17—18世纪闽南人移民海外原因探析》 材料二美国是一个移民大国,目前在其广袤的国土上居住了100多个民族。早在北美殖民地时期,就有100多万来自西欧和北欧的移民涌入新大陆,这批最早的移民及其后裔构成.了美利坚民族的主体,而其中英国人占了多数。他们说英语,奉行英国的习俗和文化,他们对美语、美利坚民族、美国文化的形成及社会经济生活的诸多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摘编自向玮《浅析北美殖民地时期的英国移民(1607—1776)》(1)根据材料一,概括17—18世纪闽南人移民海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英国人移民北美殖民地的影响。【答案】(1)原因:明代中期,闽南地区人口增多,人地矛盾突出;新航路开辟后,海外贸易增多;东亚、东南亚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闽南人富于冒险、重商精神;明清易代,国内政局动荡和下南洋谋生的需要。(2)影响:英国等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使美洲原居民遭到驱赶屠杀,数量锐减;奴隶贸易等促使美国移民数量大,种群多;推动以英语为主的美利坚民族和美国文化形成,推动了新大陆的开发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的民主传统、政治思想和社会风俗等被带到北美,奠定了美国式民主的基础,同时,受狭隘民族优越论影响,美国长期存在种族歧视。【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由材料一“推动闽南人移民海外的内因是明中叶以来的人口压力”可知,明代中期以来,闽南地区人口增多,人地矛盾突出;据材料一“16世纪中叶,欧人东来以后带动的商贸和东亚、东南亚沿海地区的开发使对中国商贩和劳力的需求大增,则是吸引闽南移民的拉力”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海外贸易增多,东亚、东南亚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据材料一“闽南人冒险、重商的人文精神,则是使这种推力与拉力作用得以实现的主观原因”可知,闽南人具有冒险、重商精神;综合材料一“在整个17—18世纪,始终存在着华人海上商贸和海外移民的互动”等信息可知,明清易代,国内政局动荡和下南洋谋生的需要。【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二“北美殖民地时期,就有100多万来自西欧和北欧的移民涌入新大陆,这批最早的移民及其后裔构成了美利坚民族的主体,而其中英国人占了多数”“他们说英语,奉行英国的习俗和文化,他们对美语、美利坚民族、美国文化的形成及社会经济生活的诸多方面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角度思考可知,英国等欧洲殖民者到达美洲,使美洲原居民遭驱赶屠杀,数量锐减,贩奴贸易等促使美国移民数量大,种群多,推动英语为主,形成了美利坚民族和美国文化,推动了新大陆的开发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英国的民主传统、政治思想和社会风俗等被带到北美,奠定了美国式民主的基础,受狭隘民族优越论影响,美国长期存在种族歧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7年12月,联共(布)十五大指出现在党在农村的基本任务是“把个体经济联合起来,并改造成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通过了关于尽力开展农业集体化的决议,开始着手编制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采取一系列新的措施来限制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引导农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1930年12月,苏共中央通过了《关于巩固全盘集体化地区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同富农阶级作斗争的举措》的决议,废除了土地租佃法和劳动雇佣法。——摘编自汤德森《试评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材料二1929年6月15日,胡佛总统敦促国会通过《农产品销售法》,拟建联邦农业局,把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者组成全国性合作社,建立公司以便稳定农产品价格。但1931年由于世界市场上农产品价格猛跌,维持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努力失败。1933年《农业调整法》旨在限制农产品的产量。1934年《班克黑德棉花控制法》和1936年《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是辅助和替代1933年《农业调整法》的单行法规。——摘编自蔡东丽《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农业立法》(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苏联“一·五”计划后农业发展方向的变化及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经济大危机前后美国农业发展的特点。【答案】(1)变化:从个体农业到大规模的集体农业;限制农村资本主义发展。影响:推动了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进程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有利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2)政府成立机构部门,稳定农业;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国家宏观调控。【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1927年-1930年苏联斯大林时期。第一小问是变化,据材料一“把个体经济联合起来,并改造成为大规模的集体经济”可知,从个体农业到大规模的集体农业;据材料一“限制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引导农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可知,限制农村资本主义发展。第二小问是影响,结合所学从苏联农业集体化的进程、社会主义工业化、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等角度分析。【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1929年-1934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据材料二“《农产品销售法》、1933年《农业调整法》、《班克黑德棉花控制法》和1936年《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可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据材料二“拟建联邦农业局,把主要农产品的生产者组成全国性合作社,建立公司以便稳定农产品价格”可知,政府成立机构部门;据材料二“限制农产品的产量”可知,国家宏观调控。20.阅读材料,并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华民族拥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但近代以后历经血与火的磨难。中国人民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奋起抗争、自强不息,经过长期奋斗,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回顾历史,支 撑我们这个古老民族走到今天的,支撑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延绵至今的,是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深处的文化基因。——摘編自新华社《习近平眼中的中华文明》根据材料内容,运用中国史具体史实,自选角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答案】示例:艰苦奋斗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底色。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过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我们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1953—1957年,经过一五计划,我国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通过三大改造,我国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在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1978年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在经济建设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使我国逐步发展成为今天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所以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使之成为投身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底色。【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病结合所学内容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据“中国人民没有向命运屈服,而是奋起抗争、自强不息,经过长期奋斗,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可知,艰苦奋斗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底色。可从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外改革开放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等方面展开论述,言之有理即可。从其他方面总结论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亦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6-02 01:00:03 页数:13
价格:¥3 大小:190.2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