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菏泽市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A)一、选择题1.据考古发现,河南殷王武丁配偶“妇好”墓中出土随葬器物1928件,其中礼器、仪杖、日用器、装饰品等各类玉器756件,占出土器物总数的29.2%,这批玉器玉料基本上都产自新疆。这说明了()A.西域与内地之间的交往历史久远B.商品交换是联结东西方的重要纽带C.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原与西域联系D.早期的民族迁徙推动了东西方交流【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论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朝。根据“其中礼器、仪杖、日用器、装饰品等各类玉器756件,占出土器物总数的29.2%,这批玉器玉料基本上都产自新疆。”可得出商代的时候西域的新疆地区已经与中原地区有交往,因此才会有相关的器物出土,A项正确;新疆并不是西方,排除BD项;西汉开通了丝绸之路,排除C项。故选A项。2.南北朝时期,北魏太学设五经博士,学生为州郡选派,多达3000人。南朝宋文帝时,在京师设立四学:儒学、史学、玄学、文学,称为“四学制”。到梁时,学校教育渐渐有了合儒、佛、道于一堂的做法。这些措施得以实施的主要原因是()A.汉代的学制影响深远B.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C.中原先进文化的吸引D.佛教道教的广泛流传【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南北朝时期,北魏和南朝之所以都推动教育的发展都是为了笼络知识分子,起到巩固统治的作用,所以主要原因是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B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这些措施是因为汉代学制的影响,排除A项;实行这些措施的区域既包括北朝,也包括南朝,因此并不能体现所谓中原先进文化的吸引,排除C项;统治者实行这些措施主要是出于巩固自己的统治需要的原因,并不能说是因为佛教道教的广泛流传,排除D项。故选B项。3.南宋诗人陆游在《鸟啼》中描述:野人无历日,鸟啼知四时:二月闻子规,春耕不可迟;三月-14- 闻黄鹏,幼妇闵蚕饥;四月鸣布谷,家家蚕上簇;五月鸣鸦舅,苗稚忧草茂。据此可知宋代()A.实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B.文化蕴含天人合一的理念C.科举制推动了文学的繁荣D.男耕女织是主要生产方式【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南宋(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可知,陆游在诗中将农民的生产活动与自然界的鸟啼一一对应描述,强调生产须遵循自然规律,反映出宋代文化蕴含天人合一的理念,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排除A项;科举制推动了文学的繁荣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C项;材料并未强调男耕女织在当时社会生产中的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4.史载,南京服饰在明代万历年间以前“犹为朴谨,官戴忠静冠,士戴方巾而已”。至万历时期,“殊形诡制,日异月新”,甚至还有用马尾织成巾的,这种马尾巾则又有瓦楞、单纱、双丝的区别。时人感叹:“首服之侈汰至今日极矣”。这种现象反映出()A.地方风俗习惯发生了根本性改变B.中央无法有效节制地方权力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思想观念D.地方官员未能保持清廉操守【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代。从“犹为朴谨,官戴忠静冠,士戴方巾而已”到“殊形诡制,日异月新”可得出这是受明代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原来严谨的服饰不再要求那么严格,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了思想观念,C项正确;根本性变化的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排除B项;服饰变化与清廉与否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D项。故选C项。5.19世纪30至60年代是广州“外销画”的鼎盛时期。“外销画”是近代由中国画师采用西洋绘画技法批量绘制、专供输出国外市场的美术作品。画师大多受过传统中国画训练,简单掌握西洋画技法,在创作时会很自然地会加入中国画技法。由此可知,“外销画”()A.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B.反映了中华文化影响西方艺术发展C.是当时中西方商业贸易的产物D.丰富了中国传统文人画的精神内涵【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14- 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是近代由中国画师采用西洋绘画技法批量绘制、专供输出国外市场的美术作品。”可得出外销画是为了满足外国人对中国画的需求而创作的,体现了中西技术融合的特点,是当时中西方商业贸易的产物,C项正确;没有比较,不能得出外销画是“主要载体”,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外销画对西方艺术发展的影响,只是体现了中西方技艺有所融合,排除B项;材料中只体现中国的画艺融合了一些西方的技法,没有深入到精神内涵层面,排除D项。故选C项。6.如图为京师同文馆首任生理学和医学教习德贞手绘教学图,该图能够反映出当时()A.中国医学逐渐式微B.近代科学得到传播C.传统文化受到挑战D.西方医学广受关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京师同文馆首任生理学和医学教习德贞手绘教学图”可得出近代西方的科学(医学)在中国得以传播,B项正确;中国学生学习西医并不代表中医的式微,排除A项;学习西医不代表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挑战,排除C项;广受关注过于夸大,材料只反映在京师同文馆里有而已,排除D项。故选B项。7.京张铁路修建过程中,詹天佑以创造性的设计克服了种种工程困难,用安全可靠的炸药取代原来的炸药,采用欧美国家铁路普遍使用的姜尼挂钩,并建议清政府在全国推广。1909年,詹天佑被美国土木工程学会吸收为学会会员。这反映出()A.科技进步依赖文明交流B.晚清铁路修建世界领先-14- C.技术交流推动社会发展D.利于文化多元社会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末时期的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据题意可知,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的过程中引进外来的炸药和姜尼挂钩,使京张铁路得以成功修建,由此可知技术交流推动了社会发展,C项正确;文明交流有利于科技进步,并不能说科技进步依赖于文明交流,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不能说明晚清铁路修建世界领先,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铁路修建,并不是文化多元社会的发展,排除D项。故选C项。8.如表为1907年清政府学部颁布的女子师范学堂课程设置状况,这表明当时()课程名称周课时数比例(%)通识教育修身821.32图画7音乐6体操8专业教育教育学2450.74国文12历史6地理6算数13格致8家政学教育家事8-14- 27.94裁缝15手艺15合计136100.00A.传统理念与近代教育相结合B.教育改革旨在促进女性的个性发展C.男尊女卑观念发生根本改变D.教育成为实现男女平等的重要途径【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初(中国)。据本题图片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清末新政时,女子师范学堂的课程设置兼顾了古今中外多个学科,反映出传统理念与近代教育相结合,A项正确;据所学,清末改革教育的宗旨并非促进女性的个性发展,排除B项;男尊女卑观念发生根本改变的说法太绝对,排除C项;教育成为实现男女平等重要途径与女子师范学堂的家政学教育占有一定比例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9.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苏联服装布拉吉在中国风靡一时,它便捷、轻盈、活泼、经济的特点,受到人们普遍的欢迎。列宁服也受到尤其是政府机关工作人员的偏爱。“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是当时年轻人的流行说法。这反映出建国初期()A.审美观念具有时代烙印B.经济水平影响文化交融C.服装设计紧跟世界潮流D.中西合璧成为大众时尚【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关系友好,中国在经济、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都受到苏联影响,因此苏联特色的服装在中国流行,这说明建国初期的审美观念具有时代的烙印,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苏联式服装在中国的流行,并没有体现文化交融,排除B项;苏联式服装在中国流行并不能说明是紧跟世界潮流,排除C项;材料说明是苏联式服装在中国的流行,并不是中西合璧,排除D项。故选A项。-14- 10.《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雇用一个长工,其一年的工资为大麦八斤,一个牧人的一年工资为大麦六斤。法典对泥瓦匠、木匠、成衣匠等手工业者的雇佣工资皆有详细的规定。由此可知,《汉谟拉比法典》()A.注重调节社会关系B.具有鲜明的阶级特征C.保障了平民的利益D.强调对私有财产保护【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两河流域。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据题意可知,《汉谟拉比法典》中对于众多行业工人的工资都做了明确规定,这有助于减少雇主和工人的纠纷,从而起到调节社会关系的作用,A项正确;材料主要是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中对于不同行业工人工资的规定,不能体现鲜明的阶级特征,排除B项;这些规定不仅仅是针对平民,排除C项;这些规定与工资有关,并不是强调对私有财产的保护,排除D项。故选A项。11.亚历山大以马其顿国王身份进入亚洲,但每到一地都自认为是当地原来统治者的继承人;他崇尚威严赫赫的东方宫廷礼节,穿波斯、米底君王的衮服,要人们向他行匍伏礼,对他敬若神明。这些举措旨在()A.融合东西方文明B.促进区域间文明交流C.推广古希腊文化D.加强被征服地区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历山大帝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亚历山大在亚洲扩张时,宣称自己是原来统治者的继承人,崇尚东方宫廷礼节服饰,要当地人对他敬若神明等举措,旨在加强被征服地区统治,D项正确;融合东西方文明并非亚历山大主动融入其征服地区的目的,排除A项;促进区域间文明交流与“要人们向他行匍伏礼,对他敬若神明”等不符,排除B项;本题材料没有体现亚历山大推广古希腊文化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2.如图为印度贵霜帝国银币,正面印有希腊文和贵霜帝国国王肖像。该银币()-14- A.体现了印度商品经济发达B.兼具政治经济多种功能C.说明亚欧大陆间贸易繁荣D.反映古印度文明的中断【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据题意可知,希腊文出现在印度货币上,体现了希腊文化在印度的影响很大,这必然是当时希腊和印度之间有着较为频繁的商贸往来,才会使得希腊文印在印度货币上,C项正确;印度货币印有希腊文并不代表希腊商品经济发达,排除A项;印度货币上印有希腊文和贵霜帝国国王肖像并不能体现政治功能,排除B项;根据货币上印的内容不足以说明古印度文明中断,排除D项。故选C项。13.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在1865年给约翰逊总统的一份报告中说:“他们(华工)安详、平和、耐心、勤劳、节俭,(比白人劳工)更谨慎和节俭,因而工资少点也毫无怨言……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材料表明()A.华工解决了美国劳动力不足难题B.华工品行得到美国民众普遍认可C.华工的贡献提升了中国国际地位D.华工为美洲的开发作出重要贡献【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的美洲。根据“如果没有华人,要在《国会法案》规定的时间内建成这个宏大的全国性工程的西段,是完全不可能的”可得出华工到美洲,为美洲的开发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D项正确;材料只体现了华工的贡献,并不能证明已经解决的劳动力不足的难题,-14- 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众对华工的态度,排除B项;华工的贡献并不能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14.20世纪70年代之前,澳大利亚政府一直推行“文化同化”政策,即以英格兰文化代替其他民族文化,实现英格兰单一文化政策。事实证明,这个政策是不成功的。1979年,澳大利亚政府决定,效仿加拿大等国采纳“多元文化”政策。这一转变可以说明澳大利亚()A.文化同化政策促进民族意识的萌发B.放松了对外来移民的控制C.多元文化政策符合移民国家国情D.致力于摆脱英国殖民影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世界)。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澳大利亚是移民国家,种群众多,文化多样,而它的“文化同化”政策最终以失败告终,不得不效仿加拿大实行“多元文化”政策,这说明多元文化政策符合移民国家的国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澳大利亚的文化政策的变化,并没有体现澳大利亚的民族意识,排除A项;材料内容和澳大利亚的移民政策无关,排除B项;根据“以英格兰文化代替其他民族文化,实现英格兰单一文化政策”可知澳大利亚并没有致力于摆脱英国殖民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5.1964年,新加坡提出“居者有其屋”计划,由政府保障中低收入群体的公共住房(即组屋)。20世纪70年代,政府规定:不同族群在房屋配额上按比例随机抽签获得组屋。1989年颁布的《民族融合政策》中规定,组屋必须按照各种族人口比例设定。这些举措()A.意在消除族群间的差异B.增强了东南亚地区的文化认同C.清除了殖民主义的影响D.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多元文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的新加坡。根据“20世纪70年代,政府规定:不同族群在房屋配额上按比例随机抽签获得组屋。1989年颁布的《民族融合政策》中规定,组屋必须按照各种族人口比例设定。”可得出对于组屋的设定需要按照各种族人口比例设定,这样可以形成不同种族人共同居住的状态,从而有利于形成和谐的多元文化,D项正确;族群间的差异是始终存在的,并不可能消除,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新加坡,而不是整个东南亚,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针对民族主义,而是强调多元文化的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14- 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环境与文化——据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根据材料信息,提炼观点,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言之成理)。【答案】观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论述:黄河、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因为面临河流,中纬度地区气候适宜,为文化的发展奠基。早期自然环境的恶劣,也铸就了早期文化的神话色彩。魏晋时期,寒冷气候导致北方游牧民族南迁,促使中国历史步入政权并立、社会动荡的年代,在剧变中儒家实现复兴。春秋战国,生产力发展,礼崩乐坏,大批思想家纷纷著书立说,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汉武帝时期为巩固大一统,尊崇儒术,奠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明清时期商品经济高度繁荣,冲击了传统理学思想,出现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推动了儒学的进一步发展。总之,文化形成和发展深受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影响,中华文化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解析】-14- 【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魏晋以来(中国)。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由于没有较多基础知识做依托,需要考生根据题目所创设的情境和提供的图文信息进行现场学习和思维构建,考查考生再学习的能力。首先,考生要阅读材料给出的图文信息,提炼出一个观点,如通过观察一千七百年来世界温度波动趋势图,结合右侧“‘文化生态’包括自然环境与人造环境”“人类发展到任何阶段,都须臾不得脱离地理环境给予的恩惠,并无可回避地受其制约”“人类的社会实践,首先是生产实践,与地理环境提供的自然资源相结合”“愈益深刻地给周围环境打上人在知性指导下的实践的印记”等信息,可得出观点——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然后,按照题目要求,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展开具体论述,如用长江、黄河之于中华文明的意义、魏晋时期,气候对中华文明发展的影响和春秋战国以来,生产力发展、国家治理的进步、商品经济繁荣等对中华文明的影响等,说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共同影响着文化发展;最后,在史实论述基础上,升华认识,如明确文化形成和发展深受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影响,中华文化在悠久的历史中形成了丰富的内涵,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等。解题过程中注意,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言之成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清政府对华工出洋的态度材料一福建龙溪县人陈怡老于1736年前往噶喇巴(今雅加达)贸易,娶当地番妇为妻,并生有子女,深得当地华民爱戴。1749年,搭前往南洋贸易商人谢冬发船归国,行至厦门,被查获。皇帝获悉后指示“此等匪民,私往番邦,即干禁例,况潜住多年,或恐吓番夷,或泄漏内地情形,别滋事衅,均未可知”,并令福建巡抚彻底查清,从严处置。1750年,清政府将陈恰老照“交结外国,互相买卖,借贷、框骗财物,引惹边衅”例,发边远充军,番妻、子女金遣,银货统追入官,谢冬发照例枷杖,凡船只入官。——摘编自黄小用《晚清华侨政策研究》材料二1864年中国与西班牙签订《和好贸易条约》,其中条约第十款:“凡有华民情甘出口在日斯巴尼亚所属各处承工,俱准与日斯巴尼亚国民人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由通商各口前往。该处官员与日斯巴尼亚国官员查照各口地方情形,会定章程,为保全此项华工之意,但不得收留中国逃人及另有拐卖不法情事”。——摘编自芮红磊《湘籍官员对晚清中国出洋劳工政策的影响》材料三19世纪末期被非法贩卖至秘鲁、古巴乃至整个拉丁美洲的华工从事着劳动强度巨大的鸟粪开采、甘蔗种植等工作,成为当地社会无法替代的一部分。然而这些背井离乡的华工在当地遭受到了非人的待遇。居住条件极差,监工动辄横加体罚,缺乏最基本的生存保障。清政府在-14- 了解到这一情况之后,分别同秘鲁和古巴的西班牙殖民当局签订了旨在禁止中国人非法出洋、保护华工合法权益的《中秘查办华工专条》与《会订古巴华工条款》。之后,清政府在秘鲁和古巴设立领事机构、派遣领事官员,以监督当地涉及华工之事宜。——摘编自李伟明《拉丁美洲华工研究——以秘鲁与古巴华工案为中心的考察》(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对于华工出洋及海外华工态度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华工出洋所产生的历史影响。【答案】(1)变化:由严禁华工出国到允许华工出国。原因:晚清时期中国国门被打开,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海外劳动力的需求;列强的强迫。(2)为华工流入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有利于近代中国的进一步开放,促进了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根据“私往番邦,即干禁例”、“凡有华民情甘出口在日斯巴尼亚所属各处承工,俱准与日斯巴尼亚国民人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由通商各口前往”得出变化是由严禁华工出国到允许华工出国。原因结合所学内容主要可以从晚清时期中国国门被打开,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奴隶贸易废止,海外劳动力的潜在需求以及列强的强迫等方面作答。【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成为当地社会无法替代的一部分”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为华工流入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华工的大量出国有利于近代中国的进一步开放,也能够促进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材料一王韬于同治六年(1867年)在英国参观博物馆时记录道:“英之为此,非徒令人炫奇好异,悦目怡情也。盖人限于方域,阻于时代,足迹不能遍历五洲,见闻不能追及千古;虽读书知有是物,究未得一睹形象,故有遇之于目而仍不知为何名者。今博采旁搜,综括万汇,悉备一庐,于礼拜一、三、五日启门,纵令士庶往观,所以佐读书之不逮而广其识也,用意不亦深哉”。1895年康有为成立强学会,学会中最重要的四件事为“译印图书、刊布报纸、开大书藏、开博物院”,他认为“西方借博物馆众人之心思以求实用,合万国之器物以启心思,乌得不富?”-14- 从而要求创办博物馆,其中“凡古今中外兵、农、工、商各种新器,如新式铁舰、轮船、水雷大器及各种电学、化学、光学、重学、天学、地学、物学、医学诸机器,各种矿质及动植种类,皆为备购,博揽兼收”。——摘编自李军《晚清民国时期对博物馆教育功能的认识》材料二1922—1937年新增各博物馆全国分布图——摘自陈思清《近代中国学校博物馆发展研究(1876—1949年)》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中国博物馆的发展”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举例:100多年来,博物馆在中国走过了一条极不寻常的道路。19世纪六七十代,中国出现了类似于博物馆的设施。受到西方博物馆文化的影响,先进中国人主张创办自己的博物馆,弥补书籍的不足,拓宽中国人的世界视野,解放人们的思想。甲午战败后,民族危机加剧,民族意识开始觉醒,戊戌维新运动兴起,康有为主张建立博物馆来宣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启发国人的民智。1905年张謇在南通创办了近代中国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博物苑”。民国时期博物馆建设展现新气象。1921年国立历史博物观正式开馆。各地的学校博物馆、教育博物馆等数量增多,但全国发展不平衡,边疆地区还没有一所博物馆,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通过借鉴国外博物馆的优势,近代先进中国人主动建设自己的博物馆来教育大众,提升国人的素质。而近代中国社会动荡和发展落后,也阻碍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近代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据材料一“王韬于同治六年(1867年)在英国参观博物馆时记录道”“纵令士庶往观,所以佐读书之-14- 不逮而广其识也,用意不亦深哉”受到西方博物馆文化的影响,先进中国人主张创办自己的博物馆,弥补书籍的不足,拓宽中国人的世界视野,解放人们的思想。据材料一“1895年康有为成立强学会,学会中最重要的四件事为‘译印图书、刊布报纸、开大书藏、开博物院’,他认为“西方借博物馆众人之心思以求实用,合万国之器物以启心思,乌得不富?”可知,康有为主张建立博物馆来宣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启发国人的民智。据材料二地图不同颜色的分布情况可知,各地的学校博物馆、教育博物馆等数量增多,但全国发展不平衡,边疆地区还没有一所博物馆,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其次归纳总结,通过借鉴国外博物馆的优势,近代先进中国人主动建设自己的博物馆来教育大众,提升国人的素质。而近代中国社会动荡和发展落后,也阻碍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卡叠什之战材料一卡叠什战役铭文是古代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下令刻在卡叠什上纪念碑的铭文。它记录了公元前1274年,埃及与赫梯联盟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的经过。以下是卡叠什战役铭文的部分内容材料二在卡叠什之战中,到底胜利属于谁,说法不一。埃及的铭文说胜利属于拉美西斯二世,赫梯的铭文则说这场战役是埃及的巨大失败。这个战役的结局,并无一方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尽管在埃及神庙的墙上,绘有拉美西斯二世巨大的胜利浮雕,但赫梯国王穆瓦塔鲁认为自己才是胜利者,因为这次战役巩固了赫梯在叙利亚的统治。在此后几年中,双方展开了反复争夺,互有胜负,但双方都被战争拖累得疲惫不堪。——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二,评析《卡叠什战役铭文》的史料价值。(2)结合世界近现代史所学知识,围绕“战争与人类文明发展”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答案】(1)《卡叠什战役铭文》是埃及法老在战役后为了标榜个人功业而撰写的,是研究埃及与赫梯战争的一手文献史料,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但是铭文是战争一方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下-14- 令撰写的,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还需要结合战役所在地的考古发现和赫梯方、第三方的文献史料加以佐证。(2)观点:战争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双重影响。阐释:拿破仑在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引起当地人民的反抗,激发了欧洲各地的民族民主意识。但拿破仑战争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在欧洲广泛传播,拿破仑大军所到之处,废除封建贵族特权,传播启蒙思想,受到各国革命者的欢迎。一战也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一战客观上传播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思想,激发了欧洲、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改变了欧洲、西亚和北非的政治版图,冲击了世界殖民体系。总之,战争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但在客观上推动文明的发展,我们应珍惜和平,深刻认识:和平合作才能共享繁荣。(论题也可拟“文明之间的碰撞促进各国世界视野的扩大”、“战争带来的文化交锋促进文化的交流创新”等,不拘泥于答案,言之有理,酌情得分。)【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据材料一“卡叠什战役铭文是古代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下令刻在卡叠什上纪念碑的铭文”,结合所学,从史料内容、方向、性质和局限等角度思考作答。具体来说,首先须明确《卡叠什战役铭文》是埃及法老在战役后为了标榜个人功业而撰写的,是研究埃及与赫梯战争的一手文献史料,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次指出该史实是战争一方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下令撰写的,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还需要结合战役所在地的考古发现和赫梯方、第三方的文献史料加以佐证。【小问2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古代(埃及)。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由于没有较多基础知识做依托,需要考生根据题目所创设的情境和提供的图文信息进行现场学习和思维构建,考查考生再学习的能力。首先,考生要在阅读材料一二基础上,围绕“战争与人类文明发展”这一主题,结合文字材料二“双方展开了反复争夺,互有胜负,但双方都被战争拖累得疲惫不堪”等信息,明确个人观点如“战争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双重影响”;然后,考生需要结合所学世界近代现代史知识,展开阐释,如用拿破仑对外战争、一战等史实,说明战争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最后,在史实论述基础上,升华观点,如明确战争给人类带来沉重的灾难,但在客观上推动文明的发展,我们应珍惜和平,深刻认识和平合作才能共享繁荣。解题过程中注意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不必拘泥于答案,言之有理即可。-1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5-23 20:00:01 页数:14
价格:¥2 大小:994.4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