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杭州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杭州二中2022学年第二学期高三年级4月月考语文试卷本试卷共四个大题,共5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算法是指计算机为了完成特定任务的计算步骤,用于计算、数据处理和自动预测推理。当前,算法技术广泛融入线上线下的各种应用场景,在提供各种便利性的同时,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算法作恶”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算法自身不会对人们造成直接的危害,一般是通过算法的运行对人们的行为心理带来影响,算法作恶背后的心理效应主要包括回声室效应、信息茧房和尖叫效应等。回声室效应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并以夸张或其他扭曲形式重复,令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网络技术使得信息的传递和分享变得更加便捷简单,但也在无形中打造出一个封闭的、高度同质化的“回声室”,使得人们更重视跟自己的假设或信念一致的事例。目前部分商业网站会根据用户的搜寻结果,进一步提供内容相近的网络信息,这种让人产生“挠到痒处”的心态反而会带来一定的问题。当我们越喜欢看某一类的文章,算法就越会更多推送类似的内容,这导致我们越来越加深自己原本的想法,即便自己原本的想法可能并不都是正确的。在信息传播中,因公众自身的信息需求并非全方位的,一般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内容,久而久之,会陷入像蚕茧一般的“信息茧房”中。信息茧房会加剧网络用户群体的极化,群体内的成员与外部交流会大幅减少,群体成员因为拥有相似的观点和看法,内部趋同的特征愈发显著,容易产生盲目自信、心胸狭隘等不良心理,并诱发极端思想和极端行为。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互联网平台的功能设置中,有时为了规避用户的反对,将一些体现个人自主性的设置隐藏很深,一般用户面对眼花缭乱的设置,很多情况下只能接受系统的缺省设置,将自主性完全交由平台。这种情况下,个体会不自觉地陷入平台算法推荐的信息中,对推荐内容感到高度满意并很难感知到自身的信息受限。算法借此不断培养用户对平台的依赖,久之,用户信息接收维度变窄,获取渠道单一,在单调的信息交互中形成特定的兴趣习惯,深陷“信息茧房”的桎梏。尖叫效应是在资讯传播中得以显著体现,通过非法剪拼改编的惊悚、恶搞等低俗内容,迅速引发人们的大量关注,无论是从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还是引发人们的指责批评,都能获取高额的流量和点击率。在网络关注为王、流量为王的导向下,这种效应会成为一种传播的价值导向,吸引更多人制作违反道德、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在众多平台的裂变式传播下,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算法就会沦为尖叫效应的帮凶。(摘编自朱廷劭《算法技术人文应用中的向善思考》,《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2年第10期)材料二如今,AI已经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AI会利用大量的数据,再通过一定的算法,验证过去学者们依靠观察、访谈等传统社会科学方法所得到的有关人类社会的认识理论,但有时也会给出一些令人“大跌眼镜”的观点,貌似违反了过去我们对于人类社会的认知常识。在有些专家看来,如果通过数据、算法得出的结果违反直觉或者常识,这不仅是常见的,而且是应该的。“直觉、常识本身就不一定是正确的,大数据很大的一个优点就是帮助我们寻找出一些靠人类直觉无法得到的结论。”但要依靠数据和算法对人类社会进行理解、解释,乃至帮助人们进行抉择,数据就必须具备一定条件。首先是数据规模要足够大,即使无法做到全样本数据,也应尽量实现数据来源的随机性,选择的数据要有代表性;其次则是数据质量应尽量可靠,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要有所保证;此外,如果有统一的数据接口标准,算法的复杂性也能够大大降低。如果上述要求能够得到满足,那么当我们利用AI进行决策时,将更有可能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但人类社会高度复杂,并且时刻都在变化,相对固定的算法很难做到长久有效。而且,算法的不断更新、修正,也是保证大数据应用能够取得可靠结果的重要因素。以互联网上运行的推荐算法为例,可能几小时就会迭代一次。信息获取方式的变化毫无疑问是近年来数据和算法给大众带来的最大改变之一。因此,也不断有批评者对信息推荐算法导致“信息茧房”效应加剧的问题进行批判。有研究表明,“信息茧房”是算法和受众认知偏好共同作用下的结果,两者缺一不可。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算法归根结底是受人控制的,算法的规则是人制定的。人完全可以写出一个“走向另外一个极端”的算法,让大家的选择多样化,远离“信息茧房”,但是这种算法不符合商业利益,所以没有人去做。所以,人与大数据、算法之间不存在固有矛盾。大数据、算法的应用是为了提高人类某些行为的效率,是为人类服务的,总体上是需要拥抱的。同时,如果大数据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当然也会产生负面效果,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我们应该合理、恰当地应用大数据和算法,使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要避免其被别有用心的人用于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用途,比如大数据杀熟、大数据售假等,而这则需要有关部门提高监管水平,营造一个良好的互联网环境。(摘编自都芃《在做选择这方面人类直觉竟不敌数据和算法?》,《科技日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算法技术本身是为人们生活提供便利的信息技术,应用时可能产生的“算法作恶”并非它固有的特性。B.回声室效应、信息茧房效应和尖叫效应等是互联网时代随着算法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产生的心理效应。C.“信息茧房”使网络用户群体观点和看法愈加趋同,更容易丧失对事物的客观判断,产生错误心理和行为。D.人是算法的控制者和算法规则的制定者,算法应用方向和方式的选择,反映了人在利益方面的权衡。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互联网平台不应将个人自主性的设置搞得复杂隐蔽,这种加剧用户陷入“信息茧房”的做法是错误的。B.网络平台和信息传播者不能利用尖叫效应来博取关注度和流量,尤其是面对青少年这个群体。C.利用数据、算法得出违反人类直觉或者常识结果,恰恰能够体现数据、算法对于人类独特的价值。D.算法更新得越快,其取得的结果就越可靠,就能用来对人类社会进行理解、解释,帮助人们进行抉择。3.下列选项,和材料一中所说现象最符合的一项是()A.夫妻使用同一款短视频APP,丈夫看到的多是体育军事,妻子则多是美妆美食。B.在某“文化交流群”中,本来现实中身份各异的成员在群里都互称“大师”。C.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卡夫卡也说过“应该阅读那些伤害我们和捅我们一刀的书”。D.张老师喜欢看纪录片,在央视播放的纪录片中他最感兴趣的是人物类纪录片。4.结合两则材料,概括人与算法的关系。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5.在享受算法带来的生活便利的同时,个人如何减少甚至避免“算法作恶”的影响,请结合材料一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B2.D3.A4.①人开发出算法技术,算法广泛应用于人的生活。②算法既能给人们提供生活的便利,其运行也能对人的行为心理产生影响。③算法是高效率的工具,人对算法的应用要趋利避害。④算法会被不当使用,政府要对算法的应用加强监管。5.①了解算法在互联网中运行特点,对“算法作恶”有警觉意识。②拓宽视野,使兴趣更加广泛;辩证思考,不固执己见。③注重与现实世界的交流,有节制地使用互联网,不沉迷其中。④端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低俗不良、违反道德法律的内容。【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随着算法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产生”错误,根据原文对回声室效应、信息茧房效应和尖叫效应的解释可知,这些心理效应并非因算法技术应用而产生。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算法更新得越快……就能用来对人类社会进行……”错误,“对人类社会进行理解、解释,帮助人们进行抉择”还需要更多条件,不取决于算法的更新。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A.同一款短视频APP,丈夫看到的多是体育军事,妻子则多是美妆美食,说明网络按照个人喜好在推送信息,自己看到的信息是同质化的,符合“信息茧房”现象。BCD是称呼的改变、阅读不要局限于兴趣、喜欢看纪录片,这些与材料一中所说的回声室效应、信息茧房和尖叫效应的现象均不符。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算法归根结底是受人控制的,算法的规则是人制定的”“算法是指计算机为了完成特定任务的计算步骤,用于计算、数据处理和自动预测推理。当前,算法技术广泛融入线上线下的各种应用场景”可知,人开发出算法技术,算法广泛应用于人的生活。根据“在提供各种便利性的同时,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算法作恶’逐渐引起人们重视”“一般是通过算法的运行对人们的行为心理带来影响”可知,算法既能给人们提供生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活的便利,其运行也能对人的行为心理产生影响。根据“大数据、算法的应用是为了提高人类某些行为的效率,是为人类服务的,总体上是需要拥抱的。同时,如果大数据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当然也会产生负面效果”可知,算法是高效率的工具,人对算法的应用要趋利避害。根据“要避免其被别有用心的人用于不利于社会发展的用途,比如大数据杀熟、大数据售假等,而这则需要有关部门提高监管水平,营造一个良好的互联网环境”可知,算法会被不当使用,政府要对算法的应用加强监管。【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根据“在提供各种便利性的同时,其可能带来的副作用‘算法作恶’逐渐引起人们重视”“算法自身不会对人们造成直接的危害,一般是通过算法的运行对人们的行为心理带来影响”可知,了解算法在互联网中的运行特点,对“算法作恶”有警觉意识。根据“回声室效应指的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一些意见相近的声音不断重复,并以夸张或其他扭曲形式重复,令处于相对封闭环境中的大多数人认为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实的全部”“这导致我们越来越加深自己原本的想法,即便自己原本的想法可能并不都是正确的”可知,拓宽视野,使兴趣更加广泛;辩证思考,不固执己见。根据“信息茧房会加剧网络用户群体的极化,群体内的成员与外部交流会大幅减少,群体成员因为拥有相似的观点和看法,内部趋同的特征愈发显著,容易产生盲目自信、心胸狭隘等不良心理,并诱发极端思想和极端行为”可知,注重与现实世界的交流,有节制地使用互联网,不沉迷其中。根据“尖叫效应是……这种效应会成为一种传播的价值导向,吸引更多人制作违反道德、违反法律法规的内容,在众多平台的裂变式传播下,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造成不良影响,算法就会沦为尖叫效应的帮凶”可知,端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低俗不良、违反道德法律的内容。(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来自过去的离别柳成悬2205年,你,我的儿子,约翰·路易斯出生了。那时,整个世界乌烟瘴气,环境恶劣。干涸的湖泊随处可见,火山喷发留下的遗迹无人清理,众人都饥寒交迫,温饱成了一种奢望。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呱呱坠地。迎接你的是从全食品合成工厂中合成出来的电子食物。这种食物会依照一个人的个人口味喜好而向大脑发出相应的神经冲动,同时向全身传递能量和营养物质。这是研究员们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不得已才创造出来的一种食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所谓的“食物危机”,但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消化系统退化和因食物带来的未来记忆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造成的轻微神经系统紊乱。对于我们这些21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现在的人已俨然成为了怪物,而当我看见刚出生的你时,清秀的面孔莫名有种亲切感。你住在一座宽敞的房子里,基础设施应有尽有。但如果你能理解并看见窗外的事物的话,你看到的一定是人们自相杀戮的场景,只为了从别人的身体上把几乎未使用的电子食物给抢过来。你是多么的幸福!只是,对我来说,从这开始一眼便能望到头。(一)那是2194年的一天。那时我还孑身一人,待在X城郊区的一间不起眼的小公寓中。由于人工智能的不断强化,像我这样的科学家在各大机关便渐渐没有了容身之所,最后惨遭失业淘汰的命运,留在家中,无事可做。就在那个时候,我接到一个电话,有人要来见我。刚放下电话,敲门声就响起于门口。到访的这两人打扮真是奇特:一位穿着实验服、戴着护目镜,看上去应该是个科学家;而另一位却全身邋里邋遢,不忍直视。“你好,我是克莱尔·布朗斯特研究员,”我和那位科学家热切地握了握手,并向其自我介绍,“你是……”“克莱尔研究员,感谢你能在如此艰难的情形下接待我们。我叫刘·门捷列夫。”他回答道,“我们的研究所所长特德·路易斯想和你探讨一些有关解决食物资源短缺的事。”“我们坐下来谈好了。”我回答道。我们走进书房,特德拿出一个内部结构复杂的物品,向我展示。据他的介绍,该物品是在处理一架之前捕获的外星宇宙飞船时偶然发现的。从现在掌握的资料来看,该物品应该是外星人食用的一种食物,同时携有未来的宇宙记忆。“我希望你能帮助我们解密这个结构,并加入我们的团队,领导我们进行新型电子食物的研发。我们这里的工作报酬将会使你的生活状况大大改善。你可以考虑一下。”特德补充说道。几分钟的静寂之后,我点了点头,在劳动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同意了这份工作。(二)这次有关食物话题的拜访或许是我人生当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拜访之一。意义最重大的那一次拜访,来的人却也仍是刘和特德。到那个时候,家里的境况并没改变多少,我和你爸的矛盾冲突也因如此的境况而接连不断,但当熟悉的敲门声再次响起并听到那个噩耗时,我们之间的肉体上的和精神上的斗争的欲望却在从一刹那起开始消失得无影无踪。“非常抱歉,你的儿子在进行新型电子食物的最后试验时,因为一个神经冲动触发器的小故障而使大脑遭受不可逆转的损害,最终因由此导致的全身机能紊乱而不幸去世。”我和你爸在你27岁那一年的那一天泪如雨下。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三)接下来的十年中,我们都致力于破解这个奇特的食品的结构。仅仅过去五年,该装置利用神经冲动的秘密就被破解了出来。这给我们的新型电子食物的研发提供了非常大的帮助。我们开始在实验室内搭建、放置各类容器。在接下来的五年内,这些容器将伴随着单晶硅与从装置中分离出的物质的复制品一起沸腾。天花板和墙上管道交错,整个实验室弥漫着半导体的气味。有一天,刘研究员突然冲进我的办公室,把我从睡梦中摇醒了过来并拉进实验室。进去后,他先掀开几个容器的盖子,后又把手指探入一容器泛着冷光的银色液体中,然后拿出手指尝尝味道。接着他走到总控制台跟前,操作了大约五分钟,然后便急不可耐地向着聚四氟乙烯管道的出口望去。当“啪”的声音接连不断响起时,他搓着双手,高兴地笑了起来。每响一声,便掉出一小粒银色金属——至少看起来像一小粒银色金属——落进他的手心里。“新型电子食物研制初步成功啦!”他大声向我宣告道。然后,他从手心的一把中拿出两粒,一粒自己吞了下去,另一粒让我吞了下去。没有过几秒钟,这个小东西像是极其了解我似的,依照我的个人口味喜好向大脑发出相应的神经冲动,同时向全身传递这些食物原本所具有的能量和营养和来自未来的记忆。我在那一刻感到心满意足。你,我的儿子,约翰,这时已经成为了团队的一员。你也兴奋极了,又让机器生产了一批新型食物出来,之后便迅速躲进研究室里进行临床试验和最后改进。直到那次事故发生为止,你再也没出来过。(四)投身入新型电子食物的研究将改变我的一生。正是因为这个事件,我和你的父亲相遇,最终合力研发出了新型电子食物。两者相加,使我和你有机会相识。就在这个院子里,在月光下,许多年后,我将与你分别。那一刻留给我的将只剩下新型食物。从看到食物装置被解构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未来已定。我选定了自己要走的路。那是未来的必经之路。(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采用环形叙事方式,使时间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体现了“时间轮回”的叙事隐喻。B.划线句的长句具有特色,将“我”面对噩耗时的崩溃与窒息感表达的淋漓尽致。C.因为儿子的去世,“我”才决定开始投身入新型食物的研究。D.有关食物话题的拜访是“我”人生当中具有重大意义的拜访之一,但却不是最重要的那一次。7.文本多次写到了电子食物,下列对“电子食物”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提到电子食物的诞生,以此交代了故事发生时的环境状况。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B.投身入新型电子食物的研究将改变“我”的一生。正是因为这个事件,“我”和你的父亲最终无法相遇。C.“我们”破解出的外星人食物装置利用神经冲动的秘密难以给新型电子食物的研发提供非常大的帮助。这种沮丧使得“我”儿子自杀身亡。D.“我”面对未来的确定性,放弃了进行电子食物的研发研究,转而因此开始与丈夫产生矛盾。8.小说的标题“来自过去的离别”具有丰富意蕴,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结合本文,谈谈科幻小说中“科学”与“幻想”的关系。【答案】6.C7.A8.①文章采用环形叙事方式,将过去与未来交融。②“离别”指“我”对在试验事故中身亡的儿子的道别和因此天人两隔的分离。③“过去的离别”是对过去生活宣告告别。④过去的“我”面对未来的确定性,仍旧毅然决然的进行研究,热爱着研究。9.①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是“幻想”的基础。本文情节的基本框架,即地球食物短缺的解决,就是在科学基础上演绎的;而文中细节如对外星飞船的探究、单晶硅(半导体)等,都已是或部分是科学事实。②科幻小说中的“幻想”虽然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科技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本文幻想出来的“新型电子食物”,有一定科学因素,主旨则是对人类文明的思考,以小家作为典型形象。【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因为儿子的去世,‘我’才决定开始投身入新型食物的研究”说法错误,原文为“那是2194年的一天”“我希望你能帮助我们解密这个结构,并加入我们的团队,领导我们进行新型电子食物的研发”“我点了点头,在劳动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同意了这份工作”,“我”决定开始投身入新型食物的研究时儿子还没有出生,所以选项中前后因果关系错误。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重要概念的能力。B.“正是因为这个事件,‘我’和你的父亲最终无法相遇”说法错误,原文为“正是因为这个事件,我和你的父亲相遇”,选项说反了。C.“难以给新型电子食物的研发提供非常大的帮助”说法错误,原文为“仅仅过去五年,该装置利用神经冲动的秘密就被破解了出来。这给我们的新型电子食物的研发提供了非常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大的帮助”;“这种沮丧使得‘我’儿子自杀身亡”说法错误,原文为“非常抱歉,你的儿子在进行新型电子食物的最后试验时,因为一个神经冲动触发器的小故障而使大脑遭受不可逆转的损害,最终因由此导致的全身机能紊乱而不幸去世”,可见“我”儿子并非自杀身亡。D.“‘我’面对未来的确定性,放弃了进行电子食物的研发研究”说法错误,原文为“从看到食物装置被解构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未来已定。我选定了自己要走的路。那是未来的必经之路”,可知“我”并没有放弃进行电子食物的研发研究,而是坚定进行电子食物的研发研究;“转而因此开始与丈夫产生矛盾”说法错误,原文为“到那个时候,家里的境况并没改变多少,我和你爸的矛盾冲突也因如此的境况而接连不断”,可知与丈夫的矛盾是因为家里的境况并没改变多少。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题含义的能力。“2205年,你,我的儿子,约翰·路易斯出生了。那时,整个世界乌烟瘴气……”“就在这个院子里,在月光下,许多年后,我将与你分别。那一刻留给我的将只剩下新型食物”,文章采用环形叙事方式,将过去与未来交融。“直到那次事故发生为止,你再也没出来过”,“离别”指“我”对在试验事故中身亡的儿子的道别和因此天人两隔的分离。“对于我们这些21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来说,现在的人已俨然成为了怪物”“但如果你能理解并看见窗外的事物的话,你看到的一定是人们自相杀戮的场景,只为了从别人的身体上把几乎未使用的电子食物给抢过来”,“过去的离别”是对过去生活宣告告别。“从看到食物装置被解构的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未来已定。我选定了自己要走的路。那是未来的必经之路”,过去的“我”面对未来的确定性,仍旧毅然决然的进行研究,热爱着研究。【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并进行个性化阅读能力。科幻小说中的“科学”是“幻想”的基础。“迎接你的是从全食品合成工厂中合成出来的电子食物。这种食物会依照一个人的个人口味喜好而向大脑发出相应的神经冲动,同时向全身传递能量和营养物质。这是研究员们在资源短缺的情况下不得已才创造出来的一种食物,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所谓的‘食物危机’,但同时也造成了严重的消化系统退化和因食物带来的未来记忆造成的轻微神经系统紊乱”,本文情节的基本框架,即地球食物短缺的解决,就是在科学基础上演绎的;“据他的介绍,该物品是在处理一架之前捕获的外星宇宙飞船时偶然发现的。从现在掌握的资料来看,该物品应该是外星人食用的一种食物,同时携有未来的宇宙记忆”“在接下来的五年内,这些容器将伴随着单晶硅与从装置中分离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出的物质的复制品一起沸腾”,文中细节如对外星飞船的探究、单晶硅(半导体)等,都已是或部分是科学事实。科幻小说中的“幻想”虽然立足于“科学”,但更要突破具体科技的限制,充分发挥想象力,将人文关怀与科学意识融汇在一起。本文幻想出来的“新型电子食物”,有一定科学因素,“但如果你能理解并看见窗外的事物的话,你看到的一定是人们自相杀戮的场景,只为了从别人的身体上把几乎未使用的电子食物给抢过来”“那时,整个世界乌烟瘴气,环境恶劣。干涸的湖泊随处可见,火山喷发留下的遗迹无人清理,众人都饥寒交迫,温饱成了一种奢望。在这样的环境下,你呱呱坠地”“就在这个院子里,在月光下,许多年后,我将与你分别。那一刻留给我的将只剩下新型食物”,主旨则是对人类文明的思考,以小家作为典型形象。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杨爵,字伯珍,富平人。年二十始读书。家贫,燃薪代烛。兄为吏,忤知县系狱。爵投牒直之,并系。会代者至爵上书讼冤代者称奇士立释之资以膏火益奋于学立意为奇节从同郡韩邦奇游,遂以学行名。登嘉靖八年进士,授行人。帝方崇饰礼文,爵因使王府还,上言:“臣奉使湖广,睹民多菜色,挈筐操刃,割道殚食之。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奏入,被俞旨【注】。久之,擢御史,以母老乞归养。母丧,庐墓,冬月笋生。服阕,起故官。帝经年不视朝。岁频旱,日夕建斋醮,修雷坛,屡兴工作。方士陶仲文加宫保,而太仆卿杨最谏死,翊国公郭勋尚承宠用事。二十年元日,微雪。大学士夏言、尚书严嵩等作颂称贺。爵抚膺太息,中宵不能寐。逾月乃上书极谏。及帝中年,益恶言者,中外相戒无敢触忌讳。爵疏诋符瑞,且词过切直。帝震怒,立下诏狱榜掠。血肉狼藉,关以五木,死一夕复苏。所司请送法司拟罪,帝不许,命严锢之。狱卒以帝意不测,屏其家人,不许纳饮食。屡滨于死,处之泰然。逾年,工部员外郎刘魁,再逾年,给事中周怡,皆以言事同系,历五年不释。至二十四年八月,有神降于乩。帝感其言,立出三人狱。未逾月,尚书熊浃疏言乩仙之妄。帝怒曰:“我固知释爵,诸妄言归过者纷至矣。”复令东厂追执之。爵抵家甫十日,校尉至。与共麦饭毕,即就道。尉曰:“盍处置家事?”爵立屏前呼妇曰:“朝廷逮我,我去矣。”竟去不顾,左右观者为泣下。比三人至,复同系镇抚狱,桎梏加严,饮食屡绝,适有天幸得不死。二十六年十一月,大高玄殿灾,帝祷于露台。火光中若有呼三人忠臣者,遂传诏急释之。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爵之初入狱也,帝令东厂伺爵言动,五日一奏。校尉周宣稍左右之,受谴。先后系七年,日与怡、魁切削讲论,忘其困。所著《周易辨说》、《中庸解》,则狱中作也。(节选自《明史·杨爵传》)【注】俞旨:表示同意的圣旨。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会代者至/爵上书讼冤/代者称奇/士立释之资/以膏火益/奋于学/立意为奇节/B.会代者至/爵上书讼冤/代者称奇士/立释之/资以膏火/益奋于学/立意为奇节/C.会代者/至爵上书讼冤/代者称奇/士立释之/资以膏火/益奋于学/立意为奇节/D.会代者/至爵上书讼冤/代者称奇士/立释之资/以膏火益/奋于学/立意为奇节/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服阕,守丧期满除服。古代丧礼规定,父母死后守丧三年,期满即除去丧礼之服,称为服阕。B.“帝意不测”的“不测”意思是难以揣测,与《过秦论》中“临不测之渊”中的“不测”含义相同。C.工部,古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是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最高长官是工部尚书。D.“比三人至”的“比”意思是等到,与《项脊轩志》中“比去,以手阖门”中的“比”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爵出身贫寒,读书年龄较晚,没有蜡烛照明就烧柴代替。他发奋学习,跟随同郡韩邦奇游学,以学识与品行闻名。B.杨爵陈述在湖广见到的百姓悲惨生活的景象,来表达礼仪并非为政之要的意见,得到皇帝认可。C.杨爵因为上书劝谏被投入监狱,遭到严刑拷打。狱卒摸不清皇帝的意图,便不准杨爵的家人给杨爵送饭,杨爵几乎死去。D.杨爵于嘉靖二十四年八月获释才十天,校尉又来逮捕他,杨爵知道自己不久还会被释放,也就没有认真安排家事。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假令周公制作,尽复于今,何补老羸饥寒之众!(2)爵抚膺太息,中宵不能寐。逾月乃上书极谏。14.杨爵为官颇有作为,即使在狱七年,也未失意沉沦,请概括他在狱中的作为。【答案】10.B11.B12.D13.(1)即使周公制定的礼仪在今天全部恢复了,对这些衰老、瘦弱、饥饿、寒冷的百姓又有什么补益呢!(2)杨爵抚胸长叹,半夜睡不着觉。过了一个月,就上书极力劝谏。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4.①每天与狱友切磋谈论学问。②著有《周易辨说》《中庸解》等著作。【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适逢继任的知县到任,杨爵上书诉讼冤屈,继任的知县称他为奇士,立即释放了他,并且资助他求学的费用。杨爵更加发奋学习,立志做一个有才能有节操的人。“至”是“代者”的谓语动词,不能断开,且“爵”是下句“上书讼冤”的主语,其前断开,排除CD;“奇士”是偏正结构,做“称”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错误,“不测”含义不同。难以揣测;不可测量。句意:狱卒因为皇帝的意图难以揣测。/面临不可测量的深渊。C.正确。D.正确。“比”含义相同,都是“等到”。句意:等到杨爵等三人都被抓来。/等到离开的时候,用手关上门。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杨爵知道自己不久还会被释,也就没有认真安排家事”错,原文“尉曰:‘盍处置家事?’爵立屏前呼妇曰:‘朝廷逮我,我去矣。’竟去不顾”,他不认真安排家事是不以家事为意,并非知道自己不久还会被释。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制作”,制定的礼仪;“尽复于今”,状语后置句,“于今尽复”;“何补”,有什么补益。(2)“抚膺”,抚胸;“中宵”,半夜;“极谏”,极力劝谏。【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先后系七年,日与怡、魁切削讲论,忘其困”可得出:每天与狱友切磋谈论学问。由“所著《周易辨说》、《中庸解》,则狱中作也”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可得出:著有《周易辨说》《中庸解》等著作。参考译文:杨爵,字伯珍,富平人。二十岁时才开始读书。家里贫穷,烧柴代替蜡烛。他的兄长做县吏,得罪了知县被囚在狱中。杨爵投状申诉,被一并关押。适逢继任的知县到任,杨爵上书诉讼冤屈,继任的知县称他为奇士,立即释放了他,并且资助他求学的费用。杨爵更加发奋学习,立志做一个有才能有节操的人。他跟随同郡的韩邦奇游学,于是以学识与品行而闻名。嘉靖八年他考中进士,被授予行人的职务。皇帝当时正崇尚礼仪,杨爵趁着出使王府回来,向皇上进言:“臣奉命出使湖广,看到百姓满脸饥色,提着筐子拿着刀,割取路边饿死人的肉吃。即使周公制定的礼仪在今天全部恢复了,对这些衰老、瘦弱、饥饿、寒冷的百姓又有什么补益呢!”奏书呈上后,得到皇上同意。过了很久,被提升为御史,因母亲年老请求回家乡供养。母亲死后,杨爵在墓旁结草庐居住,冬天长出竹笋。服孝期满,他被按照原来官职起用。嘉靖帝累年不临朝听政。连年发生旱情,皇上却早晚忙着建设斋醮,修立雷坛,屡次兴建工程。方士陶仲文因此加官宫保,太仆卿杨最因进谏而死,翊国公郭勋还蒙受皇帝宠幸执掌政权。二十年的第一天,下了点小雪。大学士夏言、尚书严嵩等人都作了颂文称贺。杨爵抚胸长叹,半夜睡不着觉。过了一个月,就上书极力劝谏。等嘉靖帝到了中年,更加讨厌进谏的人,朝廷内外的人都互相告诫,不敢去触犯他的忌讳。杨爵上书诋毁符瑞,并且言辞过于恳切率直。皇帝震怒,立即把他投入诏狱拷打,把他打得血肉模糊,把束身的刑具合拢在他身上,他昏死一夜才又苏醒过来。锦衣卫奏请把他送往法司定罪,嘉靖帝不允许,命令严加看管他。狱卒因为皇帝的意图难以揣测,屏退杨爵的家人,不准接受家人送来的饭。杨爵多次濒临死亡,但他仍处之泰然。过了一年,工部员外郎刘魁,又过了一年,给事中周怡,都因为进言被收捕,过了五年还没被释放。到了嘉靖二十四年八月,在扶乩(占卜问疑)的时候有神灵降临。嘉靖帝被神灵的话感动,下令立即把杨爵、刘魁、周怡三人从狱中放了出来。之后还不到一月,尚书熊浃上疏说乩仙的话是虚妄不实的。嘉靖帝生气地说:“我本来就知道释放杨爵后,那些乱说话乱诿过的人就会纷纷而至了。”于是就命令东厂特务追捕杨爵等三人。杨爵回到家刚刚十天,追捕他的校尉就到了。杨爵与校尉们吃完麦饭,就要上路。校尉说:“为什么不把家中的有关事情安排一下呢?"杨爵站到屏风前呼喊他的妻子说:“朝廷逮捕我,我要走了。”最终离去没有回头,周围观看的人都为他流下了眼泪。等到杨爵等三人都被抓来,又一同被关押在镇抚的监狱中,给他们所施的刑罚更加严酷了,饮食也多次断绝,幸亏老天保佑他们得以不死。嘉靖二十六年十一月。宫中大高玄殿发生了火灾,嘉靖帝在露台祈祷消灾。火光中好像有呼喊杨爵等三人是忠臣的,于是传诏立即把三人释放了。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杨爵在开始入狱的时候,皇帝命令东厂监视侦察杨爵的语言行动,五天汇报一次。校尉周宣略为照顾杨爵,受到谴责。杨爵先后拘囚七年,天天和周怡、刘魁切磋讨论,忘掉了他们的困苦。杨爵所著的《周易辨说》、《中庸解》,就是在狱中完成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鹧鸪天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①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①梧桐半死:晋崔豹《古今注·草木》:“合欢树,似梧桐。枝叶繁,互相交结。”则所谓“合欢树”似即连理梧桐。古诗文中例以“梧桐半死”比喻丧偶。15.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词中将“不思量”与“自难忘”并举,利用这两组看似矛盾的心态之间的张力,真实而深刻地表达了对亡妻的思念。B.苏词中“尘满面,鬓如霜”寥寥数字,运用了白描手法,刻画了诗人的外部形象,表现出其内在的复杂的思想感情。C.《鹧鸪天》一词,“同来何事不同归”劈头一问,看似无理,却极有情,道出了诗人失去妻子后强烈的悲苦之情。D.《鹧鸪天》下片,运用对比手法,“露初晞”与“新垅”形成鲜明对比,更让诗人产生“物是人非”的悲叹。16.苏轼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贺铸的《鹧鸪天》均为悼亡之作,以真挚、沉痛见称。试分析这两首词在表达技巧上的相同之处。【答案】15.D16.都运用了:①虚实结合的手法。苏词的上片是写实,写尽了词人的相思之苦;下片一开始由现实进入梦境,最后一句又从梦中回到现实,表达了词人无法与亡妻相见的彻底的绝望。贺词由实入虚,给人留下了无限的怅惘。②细节描写。如苏词中“小轩窗,正梳妆”,贺词“空床卧听南窗雨”。③借景抒情的手法。如苏词的“明月夜,短松冈”,贺词的“原上草,露初晞”,作者触景生情,抒发了追怀之痛。④比喻的修辞手法。苏词的“鬓如霜”,把鬓发比作寒霜,把自己的辛苦遭逢与对亡妻的思念交融在一起。贺词上片以连理树的半死、双栖鸟的失伴来比喻自己的丧偶,刻画出作者的孤寂、伤悲。【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D.“‘露初晞’与‘新垅’形成鲜明对比”错误。应是“旧栖”与“新拢”形成对比,用旧居和新坟对比,更显物是人非之感。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都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苏词,上阕“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写实;下阕“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记述梦境,抒写了词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写虚;“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又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整首词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加深全词的悲伤基调。贺词,“重过阁门万事非”领起眼前之景,到“空床卧听南窗雨”都是实写,通过旧地重游抒发感情,追念了作者与亡妻在长期同甘共苦的生活中培育出来的深厚爱情;“谁复挑灯夜补衣”今后还有谁再为我深夜挑灯缝补衣衫?这一句是想象昔日之景,是虚写。都运用了细节描写。苏词,“小轩窗,正梳妆”只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这一人物动作的细节描写亲切而又熟悉,她的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贺词,“空床卧听南窗雨”躺在空荡荡的床上,听着窗外的凄风苦雨,平添几多愁绪。这句细节描写,抓住人物“卧听”的动作,表达自己长夜不眠之思。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苏词,“明月夜,短松冈”借助凄冷幽独的景物描写,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凄清幽独,黯然魂销。贺词,“原上草,露初晞”原野上,绿草上的露珠刚刚被晒干。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同时,原草晞露又是荒郊坟场应有的景象,触景生情,抒发了追怀之痛。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苏词,“鬓如霜”鬓发如霜,这是一句明喻,借助“霜雪”的颜色写出了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与对亡妻的思念。贺词,“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头失伴的鸳鸯,孤独倦飞。以连理树的半死、双栖鸟的失伴来比喻自己的丧偶,形象地刻画出了诗人的孤独凄凉。(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的《离骚》虽然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含意却极宏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进酒》中,诗人以否定权贵来表达自己郁愤情绪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洞庭湖烟波浩渺,壮阔无边,历来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描写洞庭湖景色的诗词名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答案】①.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②.举类迩而见义远③.钟鼓馔玉不足贵④.但愿长醉不愿醒⑤.吴楚东南坼⑥.乾坤日夜浮(杜甫《登岳阳楼》)/示例二: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示例三: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湖》)【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本题要注意的字词有:“指”“迩”“馔”“坼”。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美国前驻华大使博卡斯指出,佩洛西的举动是一种“挑衅”,是在玩火,美方将会为之付出代价。佩洛西在新加坡期间,新方领导人当面强调了稳定的中美关系对地区和平与安全的重要性。佩洛西在韩国遭受“冷遇”,引发舆论广泛关注。分析普遍认为,佩洛西搅乱地区局势的恶劣行径,让自己成了名副其实的①。地区国家的态度充分说明,美方将台湾问题引入地区战略,渲染紧张、挑动对抗,是逆地区发展潮流而动,同亚太人民的期待②。中国实现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中方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的前景,但如果外部干涉势力和“台独”分裂势力挑衅逼迫,甚至突破红线,我们将不得不采取断然措施。面对国家统一的民族大义,中国人民有不信邪、不怕鬼的骨气,有吓不倒、压不垮的志气,有③的决心,更有坚决捍卫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的能力。任何人、任何势力、任何国家若在台湾问题上挑衅滋事,企图迟滞中国发展壮大,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怎不将碰得头破血流?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句式整齐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示例]①烫手山芋②背道而驰③众志成城19.[示例]中国完全统一,两岸人民共愿。20.[示例]①借反问语气来强烈表达中方对美方所为的谴责与愤怒,增强了气势。②三个“任何”句式整齐,节奏感强,且有递进效果,加强语势,突出美方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严重影响,侧面烘托出中方在捍卫领土主权上体现出的强烈民族精神。【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第①处语义方面强调“佩洛西”窜台行径对她本人造成的严重后果,语法方面需填名词性成语和“名副其实”构成偏正关系,可以填“烫手山芋”。“烫手山芋”,基本意思为指棘手的问题。比喻要解决的事情很棘手,但是解决之后又得到好处,多指要凭真才实学才能胜任时刻要冒风险的工作,或达到一个目的,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第②处语义方面强调逆地区发展潮流的做法与人民期望之间的反差与背离,语法方面需填可充当所在句子谓语的成语,可以填“背道而驰”。“背道而驰”,指向着相反的方向奔驰;形容背离正确目标,朝反方向走。第③处语义方面强调团结一致,中国人民就能保卫住祖国,语法方面需填可充当定语的成语,排比句式在这里表强调,可以填“众志成城”。“众志成城”,大家齐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地牢固,比喻众人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改写句子的能力。“中国实现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两个短句的中心词分别是:“完全统一”和“共同愿望”,信息词是“实现”和“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根据题干“改成一个句式整齐的句子”的要求,可以将“实现”删去,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改成和“两岸人民”或其它同义词。最后可改写为:中国完全统一,两岸人民共愿。【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修辞手法的能力。反问是运用反问的语气来表示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和强烈感情的一种修辞手法。借助反问,可以加强语气,发人深思,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说服力,为文章奠定一种激昂的感情基调。“怎不将碰得头破血流”,借反问语气来强烈表达中方对美方所为的谴责与愤怒,增强了气势。排比特点是内容相关和结构相似,排比借助相同节奏来增强语势,达到表示强调和层层深入的目的。“任何人、任何势力、任何国家”层层深入,节奏感强,且有递进效果,“若在台湾问题上挑衅滋事,企图迟滞中国发展壮大,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侧面烘托出中方在捍卫领土主权上体现出的强烈民族精神。两者合力来强调“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严重影响或结果。(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海螺拥有一双对光敏感但分辨率极低的眼睛,①。相比用眼睛这个词来称呼它这一视觉器官,其实叫它“光感受器”更合适。如果有一只鱼从它面前游过,估计它的眼睛就只能看到一个黑影划过。不过这点视力足够它用了。只要它感受到外面的光影发生了变化,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②。人家压根不需要逃跑,只需在觉察到危险的时候龟缩。扇贝的眼睛和海螺的眼睛功能也差不多。但扇贝的眼睛虽小,数量却多得多,一只扇贝大约有两百多个眼睛,所以相比于海螺兄来说,它的感光范围更广。并且,它觉察到危险后,会马上鼓掌一样游开,在逃跑能力这一方面上,只能说扇贝略胜一筹。此外,海螺的眼睛还有一个你想不到的特异功能,它会再生。2018年,有科学家对海螺做了一个实验,把它的两只眼睛切掉了,但过了八周之后,它就长了一对新眼在眼柄上。由此看来,在再生这点上,③。2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句子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那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到处宣扬它们的价值,结果一鉴定,一幅真迹也没有。B.阅读学术著作,要关注其中“问题的提出”和“问题的解决”。C.她好像是在故意气通讯员,把被子朝我面前一送,说:“抱去吧。”D.宋徽宗所创的“瘦金体”,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肉,在中国书法史上独具特色。22.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21.D22.[示例]①什么都看不清楚②就会把头缩进壳内③人眼永远比不上海螺眼【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画横线处句子中的引号作用是特定称谓。A.讽刺或否定;B.强调;C.直接引用;D.特定称谓。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从前后文“分辨率极低”和“只能看到一个黑影划过”来看,海螺的视力微弱,即“什么都看不清楚”。第②处上文有表让步的“只要”,后文用“就”来推定光影变化后海螺的行为。上下文有从宏观到微观的让步语意关系:只需在觉察到危险的时候龟缩,即“就会把头缩进壳内”。第③处是对再生能力比较结果的总结。人眼不可能再生,而海螺眼只需八周,因此“人眼永远比不上海螺眼”。四、写作(60分)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现代文阅读Ⅱ《来自过去的离别》中,“我”面对未来的确定性,仍旧毅然决然的进行研究,热爱着研究。世界著名文学家罗曼·罗兰也曾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面对无法避免的结果时,有些人放弃了生活,也有人依旧热爱着生活。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从试卷现代文阅读Ⅱ《来自过去的离别》入手,展现“我”这一个个体无惧挫折、困难,依然热爱研究的事例。在此基础上,则继续引用罗曼·罗兰《名人传》的《米开朗基罗传》中的一句话,指出积极面对挫折、奋发进取的重要性。这句话第一层意思是说,生活是残酷的。第二层意思是,认识生活的真相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第三层意思是,认识到生活的残酷真相以后,并没有颓废,而是积极寻找生活中的亮点,或者制造一些亮点,使生活显得可爱。这才是真正的英雄。所以,这里的“真相”更侧重于生活的不如意、困难、挫折、不公、甚至黑暗等;而“热爱生活”则是指向往美好、乐观生活、坚持理想等。而材料最后一句话中的对比,也启示我们,对我们自己来说,尽管生活中会遇到许多艰难险阻,但我们还是要积极乐观地面对;对看待他人而言,我们不能唯大英雄论,而是要注意到,那些虽平凡甚而低至尘埃里的普通人,只要他们在那样的环境下仍能积极乐观地去与命运抗争,甚至还能尽己所能帮助别人,就都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人。写作时,可以以对比的手法,指出面对挫折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的人的不同,及他们的不同结局,由此指出:那些积极乐观的人就是生活真正的勇者,哪怕只有百分之一的成功可能,他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争取。然后可从不同角度对“真正的勇士”进行进一步的阐释。对此,可以举自己生活中一些人物事例,也可以选用那些名著中积极抗争的小人物,如《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大卫·科波菲尔》中的大卫,《复活》中的玛丝洛娃,以及《百年孤独》的乌苏拉等人物,指出他们面对残酷的命运绝不低头,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去正视命运,去改变命运,并能与命运做抗争,都是真正的英雄主义。此外还需注意,在指出“生活的真相”和“抗争”的同时,还应强调他们身上体现的“热爱”。立意:1.放弃叫懦弱,坚持才叫勇气。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2.真正的英雄能直面生活的苦难。3.认清生活真相,依然坚持理想。第20页/共20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5-30 20:06:03 页数:20
价格:¥3 大小:73.3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