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3年春季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地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大气、水、必修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9时17分(当地时间2月6日4时17分)土耳其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震中300公里范围内有33座大中城市;2月6日18时24分土耳其(北纬38.00度,东经37.15度)再次发生7.8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此次地震造成了多人遇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上地幔B.地壳C.下地幔D.软流层2.我国地震网成功预警本次地震,其基本原理是()A.纵波传播速度慢,横波快;纵波破坏力强;根据早到达的横波计算地震参数,对纵波的到达提出预警B.纵波传播速度慢,横波快;横波破坏力强;根据早到达的横波计算地震参数,对纵波的到达提出预警C.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慢;横波破坏力强;根据早到达的纵波计算地震参数,对横波的到达提出预警D.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慢;纵波破坏力强;根据早到达的纵波计算地震参数,对横波的到达提出预警【答案】1.B2.C【解析】【1题详解】由材料可知,震源深度20千米,而大陆地壳平均厚度为39-41km,该地震最可能发生在地壳,B正确,ACD错误,故选B。【2题详解】地震预警是指地震发生后,因为纵波传播速度快,横波慢,横波到达地表,导致物体左右摇晃,破坏力强;根据早到达的纵波计算地震参数,对横波的到达提出预警,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地球的内部圈层从地表往下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位于莫霍面以上,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以下为地核。石林地貌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下图为石林地貌发育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3.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丙→乙→甲4.石林地貌发育过程对当地产生的影响是()A.储水条件改善B.土壤厚度增加C.地表趋于平坦D.旅游资源增多【答案】3.D4.D【解析】【3题详解】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地貌,根据图示可知,丙地石灰岩保存量最多,即被侵蚀程度最弱,说明为地貌发育初期,甲地石灰岩保存量最少,即被侵蚀程度最强,说明为地貌发育后期,则乙为发育中期,所以图中地貌的演变顺序是丙→乙→甲,D正确,ABC错误。故选D。【4题详解】石林地貌发育,使得当地旅游资源增多,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D正确。石林地貌发育,地表水下渗增加,储水条件变差,A错误。石林地貌发育,表明流水侵蚀作用强,因此会导致土壤厚度下降,B错误。石林地貌发育会导致地表崎岖不平,C错误。故选D。【点睛】石林地貌是喀斯特地貌的一种,其形成过程是:首先因沉积作用形成石灰岩,然后石灰岩因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受流水溶蚀作用地表变得高低不平,随着流水侵蚀程度的增加,地表形成山峰与山谷,地表水下渗量增加,最后,流水溶蚀作用进一步加剧,地表形成孤立峰林,地下形成暗河,形成典型的石林地貌。以24小时降水量作为日降水量,以起始时间相同的20:00一次日08:00的12小时降水量作为夜间降水,简称夜雨;以08:00—20:00的12小时降水量作为白天降水,简称昼雨。丽水市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以中山、丘陵地貌为主。下图示意丽水市降水月变化特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丽江市夜雨率高值区出现在()A.冬半年城区B.夏半年山顶C.冬半年山顶D.夏半年城区6.5-9月昼雨率较高,可能是因为白天()A.多锋面雨B.谷风强度大C.对流性天气多D.植被蒸腾作用更强【答案】5.A6.C【解析】【5题详解】读丽水市降水变化特征示意图可知,夜雨率最大值出现在1月,B、D错误。根据材料“以24小时降水量作为日降水量,以起始时间相同的20:00一次日08:00的12小时降水量作为夜间降水,简称夜雨:08:00—20:00的12小时降水量作为白天降水,简称昼雨。丽水市地处浙江省西南部山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以中山、丘陵地貌为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区热岛效应明显,城市盛行上升气流;夜晚谷地较热,盛行上升气流,受二者共同影响,夜雨率最高,A正确,C错误。故选A。【6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9月热量丰富,对流运动较强,白天气温高,常出现对流性天气,昼雨相对明显,C正确;5-9月多锋面雨,但不是昼雨率高的原因,A错误;白天谷地温度较低,盛行下沉气流,以谷风为主,但不易降水,B错误;植物蒸腾作用强,但只影响局地,范围小,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C。【点睛】山谷风指由于山顶与谷底附近空气之间热力差异而引起白天风从谷底谷吹向山顶的风。在日间阶段,山地受太阳辐射加热后升温更快且气温更高,山地出现低压,气温低的平原产生高压,形成谷风。在夜间阶段,山地的冷却速度要快于平原且气温更低,山地近地面产生高压,平原产生低压。形成山风。南北向洋流对于高低纬间热量的输送和交换具有重要意义。科考发现:近几十年来,德雷克海峡海冰数量呈现冰进—冰退—冰进的周期性变化,海冰进退对全球气候变化有重大影响。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反之。下图分别示意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总面积季节变化和南太平洋附近海域洋流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当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面积减小时,该海域()A上空大气温度降低B.与上空大气间热量交换减弱C.太阳辐射持续增强D.表层海水热量收入大于支出8.当德雷克海峡出现冰进时()A.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水温升高B.秘鲁寒流增强C.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减小D.赤道逆流增强【答案】7.D8.B【解析】【7题详解】海冰面积大小是一个逐渐累积的过程。海水比热容大,水温下降慢,结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可知,南极地区8月气温最低,2月气温最高。2~9月,海水热量收入小于支出,表层海水温度不断下降,海冰范围逐步扩大,至9月份达到最大;从9月到次年2月是海冰融化时间,到2月份海冰面积最小。因此,当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面积减小时,海水温度升高,受海洋影响,上空大气温度升高,A错误;海水与上空大气间热量交换加强,B错误;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达最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全年最大,太阳辐射达最强,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面积减小应是从9月到次年2月,因此太阳辐射先增强后减弱,C错误;南极大陆周围海域海冰面积减小,海水温度升高,表层海水热量收入大于支出,D正确。故选D。【8题详解】依据材料“冰进(海冰较常年增多)会导致德雷克海峡水流通量减少,海峡西侧水位增高,北上水流增加;冰退则反之”可知。德雷克海峡冰进期,海峡西侧水位升高,北上水流增加;对南半球而言,北上的海水水温较途经海域低,因此,冰进期秘鲁寒流增强,B正确;秘鲁寒流位于南半球太平洋东岸,秘鲁寒流增强导致赤道附近东太平洋海域水温降低,赤道附近海域东西温差变大,A、C错误;“海峡西侧水位增高”,说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侧水位升高,赤道逆流是自西向东流动的补偿流,因而德雷克海峡出现冰进 时赤道逆流减弱,D错误。故选B。【点睛】德雷克海峡位于南美洲南端与南设得兰群岛之间,长300千米,宽900~950千米,平均水深3400米,最深5248米。德雷克海峡是世界上最宽的海峡,其宽度竟达970千米,最窄处也有890千米。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土壤处于嫌气(无氧)状态,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从而使有机层的积累超过有机质的分解,即形成有机土。下图为某湖泊沼泽地的有机土壤物质等厚度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该湖泊沼泽地()A.有机土厚度甲小于乙B.有机土厚度甲、乙可能相同C.有机土厚度甲大于乙D.有机土厚度与水域的深度无关10.终年高温地区和终年寒冷地区土壤中有机质含量都较低,其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终年高温地区植物生长迅速,生物量较多B.终年寒冷地区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慢C.终年寒冷地区植物生长缓慢,生物量较小D.终年高温地区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慢【答案】9.A10.C【解析】【9题详解】结合图中数值可知,甲地有机土壤厚度大于2.0m小于2.5m,乙地有机土壤厚度大于2.5m小于3.0m,因此乙地的有机土厚度大于甲,A正确,BC错误;结合材料可知,在长期积水和滞水的情况下,土壤处于嫌气(无氧)状态,有机质分解十分缓慢,说明水域越深,有机土厚度越厚,D错误。故选A。【10题详解】终年寒冷地区,气温较低,植物生长缓慢,有机质来源较少,因此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较低,A错误,C正确;终年寒冷地区微生物不够活跃,分解作用较弱,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因此这并不是有机质含量低的原因,B错误;高温地区微生物活跃,分解速度较快,D错误。故选C。【点睛】土壤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其形成过程、土壤的水热状况及微生物活动情况等,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条件的制约。土壤和大气之间经常进行着水分和热量的交换。在气候与土壤关系 的研究中,水热条件常常被作为最一般的气候指标。不同气候带中水热状况及其配比不同,决定土壤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过程及其变化。因此,气候是影响土壤地理分布的基本因素。下图示意地球上五个不同地区(都位于沿海)受气压带和风带影响的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图中四地所属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是()A.①主要分布在大陆东岸B.②主要分布在大陆内部和西岸C.③只分布在北半球D.④主要分布在40°~60°大陆西岸12.下列有关气候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地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B.③地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C.④地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D.⑤地全年高温多雨【答案】11B12.B【解析】【11题详解】读图可知,①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②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③④两地受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为地中海气候;⑤地常年受西风带控制,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①②)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A错误,B正确;地中海气候(③④)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C错误;温带海洋性气候(⑤)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①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A错误;③④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B正确,C错误;⑤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D错误。故选B。【点睛】热带沙漠气候:特点是终年高温干旱;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大陆内部或大陆西岸;成因是常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地中海气候: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分布在南北纬30~40° 大陆西岸;成因是风带与副高交替控制。温带海洋性气候:特点是温和湿润,降水均匀;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成因是常年受西风控制。2021年国庆节期间,石家庄市经历了一场天气变化,下图示意石家庄市该时期的气象要素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引起石家庄市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A.气旋B.暖锋C.准静止锋D.冷锋14.关于本次天气变化过程,推测合理的是()A.无风B.降雪C.降温D.连续性降水15.与4日相比,6日()A.大气逆辐射强B.风速更大C.气温日较差大D.出现冻害【答案】13.D14.C15.C【解析】【13题详解】读图,该天气系统导致石家庄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在4日出现短时间且强度较大的降水天气,符合冷锋过境的特点,D正确;气旋属于低压中心,过境不会导致气压升高,A错;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B错;准静止锋影响下降水历时长,强度小,C错。故选D。【14题详解】结合图示风速信息可知,4日风速较大,A错误;气温在0℃以上,不会出现降雪,B错误;冷锋过境后,气温降低,C正确;出现的是强降水,D错误。故选C。【15题详解】与4日比,6日天气较晴朗,云层较薄,大气削弱和保温作用较弱,气温日较差更大,大气逆辐射较弱,C正确,A错;结合图示风速信息可知,6日风速较4日小,B错;读图,6日气温在10℃以上,不会出现冻害,D错。故选C。 【点睛】一般而言,冷锋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冷锋过境时,暖气团被迫抬升,一般出现降温、降雨、大风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受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转晴,气温下降,气压升高。二、综合题(共3小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辽河口位于我国海岸线的最北端,南临辽东湾,河口岸线平面形态呈喇叭状。辽河口内河道迂回曲折,并伴有沙滩和岛屿。河口属于强潮河口,大潮潮差可达4m以上。辽河口口外海水盐度分布表现出较为复杂的、明显不同于外部海洋的特征。近年来,辽河下游工、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多。下图示意辽东湾及三道沟站海水盐度随水位变化。(1)简述辽东湾海水盐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列举影响辽河口盐度时间变化的主要因素。(2)推测三道沟站一日中潮汐涨落次数,并说明判断依据。(3)说明近年来辽河口自然环境可能发生的变化。【答案】(1)空间分布规律:自辽河口向外盐度逐渐增大(辽河口盐度明显低于辽东湾平均值)。主要因素:入海径流;潮汐现象;海水温度;降水量和蒸发量等。(2)涨潮、落潮各两次。依据:三道沟站海水水位在一日中有两个高值和两个低值。(3)河口淡水资源减少,海水入侵,盐度增加,水质恶化;河口输沙量减少,三角洲后退。【解析】【分析】本大题以辽东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水盐度、海水性质和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一般沿岸可能受到地表径流的影响,盐度低,往海洋内部,盐度逐渐增加。辽河口的入海径流受雨水补给影响,夏季径流量大,冬季径流量小,导致盐度夏季低、冬季高;根据三道沟站海水盐度 随水位变化可知,涨潮时辽河口海水多,盐度高,落潮时,盐度低;一般海水温度越高,盐度越高;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时,盐度高,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时,盐度低。【小问2详解】根据三道沟站海水盐度随水位变化可知,海水位在一日中有两次高值和两次低值,分别为涨潮和落潮,故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小问3详解】近年来,辽河下游工、农业用水量不断增多,导致河口淡水资源减少,河口水位低,海水入侵,使得盐度增加,水质变差;径流减小,搬运能力减弱,导致河口输沙量减少,三角洲后退萎缩。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胡杨是生长在沙漠中的乔木树种。胡杨林具有喜光耐热、耐旱涝、耐盐碱等特点,对沙漠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其强大的根系在土层内向四周延伸,并直达潜水面。当胡杨体内盐分积累过多时,便从树干的节疤和裂口处将盐分自动排泄出去,堪称“拔盐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下图示意胡杨林景观及胡杨林根质量密度(单位体积土壤中根系的质量)的垂直分布。(1)据图描述胡杨林根质量密度从地表到地下垂直分布特征。(2)指出胡杨林所属的植被类型及其具有的生态价值。(3)胡杨幼树上的叶片细长如柳叶,老树的叶片大而厚,表面有蜡质层。结合胡杨树叶形态,说出其适应的气候特点。【答案】(1)总体具有密度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80-100cm深度,地表和100-120cm深度密度最小。(2)落叶阔叶林;防风固沙(防治荒漠化);调节绿洲气候;改良土壤等。(3)主要是为了适应夏季气温高、降水少、蒸发量大、光照强的气候特点。【解析】【分析】本大题以胡杨为材料,设置3道小题,涉及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植被类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特征、分布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 读胡杨林根质量密度(单位体积土壤中根系的质量)的垂直分布图可知,胡杨林根质量密度总体具有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最大值出现在80~100cm深度,达到接近3mg/cm3,地表和100~120cm深度处,密度最小,只有0.3mg/cm3左右。【小问2详解】胡杨林生长在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在有水源的地方而生长,由于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潮湿的气候,树木在冬季落叶,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根据材料“胡杨林具有喜光耐热、耐旱涝、耐盐碱等特点,对沙漠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知,胡杨林具有防风固沙(防治荒漠化)的作用;根据材料“胡杨体内盐分积累过多时,便从树干的节疤和裂口处将盐分自动排泄出去,堪称“拔盐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可知,胡杨林具有改良土壤(防治盐渍化)的作用,还具有调节绿洲气候的作用等。【小问3详解】结合我国西北胡杨林生长地区具有夏季气温高、降水少、蒸发量大、光照强的气候特点,为了适应夏季高温干旱的气候,根部萌生幼苗,可以利用根部吸收地下水分;幼树上的叶片细长如柳叶,老树叶片大而厚,表面有蜡质层,以减少水分蒸发。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2022年11月20日至12月18日第22届国际足联世界杯在卡塔尔举行,为了让暖季型草坪在秋冬季保持常绿,卡塔尔花费12.64亿美元从中国引进了地下渗透灌溉技术,把水肥直接作用在草的根部。下图示意卡塔尔位置。材料二:多哈气温、降水量数据。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 月均温(℃)17.518.522.026.531.534.535.535.032.529.025.019.5降水量(mm)3.58.510.32.6000000.55.28.8(1)依据材料二,描述多哈的气候特征并说明原因。(2)世界杯一般在所在半球夏季举行,本届世界杯却选择在11月一12月举办,并将重要的赛事安排在晚上进行,请从地理角度分析其自然原因。(3)相比传统草皮喷灌,说出智能地下渗灌技术的优势。【答案】(1)特征: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高温少雨,降水主要分布在冬半年。原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影响。(2)选择在11-12月举办世界杯的原因:此时处于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高度较小,太阳辐射较弱,气温较低,有利于球员在足球赛开展。选择在晚上比赛的原因:地处沙漠地区,热容量小,夜晚降温快,气温较低,有利于球员在足球赛取得好成绩。(3)对植物根部精准灌溉,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或减少用水量);地下渗水灌溉,减少因高温造成的水分蒸发;水肥效率高;避免土地盐碱化。【解析】【分析】本题以多哈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材料二多哈气温和降水量的数据,可以看出,多哈全年气温在15℃以上,全年高温;全年降水少,冬半年降水较为集中,所以多哈的气候特点为全年高温少雨,降水主要分布在冬半年,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特点。原因:如图所示,多哈位于25°N附近,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者信风带控制,全年高温少雨。【小问2详解】一般世界杯的举办国家为北半球温带地区国家,夏季举办世界杯气温相对适宜。多哈位于热带地区,选择在11-12月举办世界杯,主要原因为多哈纬度低,冬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太阳高度角小,太阳辐射较弱,温度较低,有利于足球赛事开展;选择在晚上,主要因为,多哈地处沙漠地区,白天太阳辐射强,气温高,不适于足球运动,晚上没有太阳辐射,温度低,适于足球运动。【小问3详解】 多哈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缺水严重,对植物根部精准灌溉,可以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或减少用水量),减少水资源浪费;地下渗水灌溉,减少因高温造成的水分蒸发,减少水资源损耗;地下渗水灌溉,把水肥直接作用在草的根部,提高植物对水肥的利用率,减少浪费;避免了因不合理灌水,引发的土地盐碱化的问题。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05-18 20:00:12 页数:13
价格:¥2 大小:1.93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