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恩施州高中教育联盟2022年秋季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1。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为《春秋》所载四类会盟活动统计简表(单位:次)。隐公桓公庄公悯公僖公文公宣公成公襄公哀公总计天子与诸侯611111111诸侯与诸侯8841248366357诸侯与卿大夫243583151414560卿大夫与卿大夫131341010931总计1112726141523313118159春秋时期的会盟活动反映了()A.传统宗法制度的式微B.周天子统治尚能维系C.儒家的政治功能凸显D.争霸战争的社会现实【答案】D【解析】【详解】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诸侯与诸侯、诸侯与卿大夫和卿大夫与卿大夫之间的会盟次数远远多于天子与诸侯的会盟次数,由此体现了周天子势力的衰微,而诸侯之间争霸战争增多,通过会盟来增强对抗或者消弭战争,D项正确;这些会盟反映的是王室衰微,而不是宗法 制度式微,排除A项;这些会盟说明周天子的统治已经无力维持,排除B项;这些会盟并不能体现儒家的功能,排除C项。故选D项。2.汉朝时期,官方教育与民间私学相结合的乡里教化方式,不可不谓是统治术上的一大智慧。据《后汉书·李膺传》载:“(李膺)出补蜀郡太守,修庠序,设条教,明法令,威恩并行,蜀之珍玩,不入于门,益州纪其政化。”据此可知,汉朝的乡里教化()A.发挥了地方官吏的示范作用B.推动了儒学世俗化与大众化C.促进了蜀地开发与民族交融D.体现了基层治理的重大创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李膺)出补蜀郡太守,修庠序,设条教,明法令,威恩并行,蜀之珍玩,不入于门,益州纪其政化。”可得出地方太守在在地方开设学样,设立教条,以身作则,对民众及地方治理起到了示范作用,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不是儒学的世俗化,排除B项;材料与民族交融无关,排除C项;乡里教化并不是重大创新,排除D项。故选A项。3.唐朝时期,在都督、刺史等正官升迁或有故暂缺之际,往往临时派员代理,主持州、府之务,即通常所谓的“知州府事”。宋朝建立后,“凡诸郡入版图,率命朝臣出守,曰权知(暂代)州事”。行之既久,大藩镇多授文臣,乃始尽正其衔,明曰知某府、某军州事也。唐宋时期,知州制逐步取代刺史制反映出()A.地方自主权力的扩大B.藩镇割据基础的根除C.中央政府权威的加强D.科举选官条件的放宽【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宋代知州指的是“权知(暂代)州事”,也就是并不算地方正式官员,通过名称上的设置来削弱地方长官的正统性,从而削弱了地方势力,强化了中央的权威,C项正确;这种变化反映的是地方自主权力的削弱,排除A项;“根除”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内容和科举选官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4.明朝中后期,李贽从基于“知足”之上“贫乐”,转向基于“不知足”之上的“富乐”;从源于“惕励”“战兢”的“无逸之乐”,转向出于闲情逸致的“逸乐”。唐寅则感慨道:“眼前富贵一枰棋,身后功名半张纸”,袁中道更是认为吃喝玩乐是人生要务,“物欲”乃是人之常情。这一思潮()A.加速了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B.顺应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诉求 C.深刻影响了政府的政策调整D.动摇了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明朝中后期的李贽、袁中道等人都提出了重视世俗幸福、注重人的感受的主张,这些主张都迎合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诉求,是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繁荣带来的影响,B项正确;这一思潮并没有使明清时期的社会实现转型,排除A项;这意思潮实际上影响有限,没有影响到政府的政策调整和动摇程朱理学的正统地位,排除CD项。故选B项。5.清朝时期,广东地区种植甘蔗的现象较为普遍,“蔗田几与禾田等”。合浦人陈大恒,开设糖坊,榨蔗制糖,一次就卖给一个糖商五万片,其规模已相当可观。广东番禺、东莞、增城等地的蔗糖甚至远销海外,“至于红毛(指在东南亚的荷兰殖民者)、日本、琉球、暹罗斛(今泰国)、吕宋”。这反映了当时广东地区()A.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B.区域间的长途贸易发达C.农村与市场的联系加强D.经济作物种植已成主流【答案】C【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清朝时期广东地区普遍种植经济作物甘蔗,生产的糖远销海外,由此体现了农村与市场的联系加强,C项正确;广东地区大量种植甘蔗,但并不能说明整个国家的重农抑商政策松动,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农村种植经济作物,产品远销海外,并不能体现长途贸易的发达,排除B项;根据“蔗田几与禾田等”可知当时依然种植大量的粮食作物,所以并不能说明经济作物种植成为主流,排除D项。故选C项。6.鸦片战争后,魏源面对英国的挑战,在《海国图志》中,从战与和的夹缝里提出一个“守”字,以之为根本之策。其“守之策”有二:“一曰,守外洋不如守海口,守海口不如守内河;二曰,调客兵不如练土兵,调水师不如练水勇。”据此可知,魏源的海战思想()A.利于提升近代的海防意识B.体现了士大夫的救亡诉求C.深受传统军事观念的影响D.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指导【答案】C【解析】【详解】鸦片战争后,面对形势的巨大变化,魏源没有迎合形势的需要提出变革,而是主张防守,并且步步退让,这明显是传统军事观念的体现,C项正确;魏源的海战思想不利于提升近代的海防意识,排除A项;魏源的主张并不是要救亡,实际上带有妥协的意味,排除B项; 魏源不是洋务派的代表,他的主张也没有成为洋务运动的指导理论,排除D项。故选C项。7.1930年秋,中共中央在《两条路线》一文中指出:“……打倒一切资产阶级和中间派……已存革命有在一个或几个主要省份首先胜利的可能,提出了‘占取一二个重要的中心城市,以开始革命在一省数省首先胜利’的战略计划。同时要求农村党组织积极配合,实行城乡的武装总暴动。”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共中央()A.“左”倾教条主义色彩浓厚B.采取的革命策略符合国情C.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D.审慎落实新民主主义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1930年的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此时的中共还强调达到资产阶级和中间派,而且要通过武装暴动的方式领导革命,说明一定程度上脱离了中国革命的实际,“左”倾教条主义色彩浓厚,A项正确,排除B项;这一策略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并没有践行“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更不是审慎落实新民主主义政策,排除CD项。故选A项。8.下图是1937年和1942年我国西北地区工厂、资本和工人总数占全国比重的变化示意图。当时西北地区的工业发展状况主要得益于()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B.国民政府战时体制的推动C.中共边区生产运动的开展D.民族工商业的进一步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37—1942年间是我国的全面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时期由于战争的影响,国民政府组织大量工厂企业向内地迁移,同时还在内地兴办新企业,由此使得西北地区的工厂、资本和工人总数不断增加,B项正确;这一变化是因为国民政府战时体制的推动,并不能体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排除A项;中共边区生产运动仅是部分原因,并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项;民族工商业进一步发展是表现和结果,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 选B项。9.下表所示为1953~1956年中国参加的部分国际展览会概况。时间地点概况1953年印尼国际博览会中国馆共占地1500平方米,分为重工业,轻工业和纺织工业馆、农业馆三座,参观人数有50万以上1955年波兰波兹南国际博览会中国馆不仅展览的丝织品深受欢迎,放映的多部精彩的电影也吸引了无数观众,如《光芒万丈》《中华儿女》《新中国的诞生》《百万雄师下江南》《中国民族大团结》《钢铁战士》等1956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中国馆展出了1432种展品,包括各种矿产品、机器,丝绸,茶叶和传统出口物资以及手工艺品。法媒报道:中国馆是博览会中内容最丰富、最美观的展览馆,我们希望建立中法之间的关系和友谊据表可知,中国参加的国际博览会()A.适应了国家工业化战略的需要B.逐步改善了同西方大国的关系C.国民经济调整的成效已经初显D.彰显了中国大国的自信与担当【答案】A【解析】【详解】g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在国际展览会上的展品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工业化发展的成果,所以是适应了国家工业化战略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中国参加国际博览会的情况,但没有反映出与西方大国关系的逐步改善,也不能据此说明彰显中国大国的自信与担当,排除BD项;国民经济的调整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与表格中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A项。10.1979年,中央提出“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新八字方针,对三线企业进行调整改造。在具体方法上,一是根据原料、市场、技术、信息原则实行“脱险搬迁”,二是对留在原地的企业进行产品方向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三线企业的调整改造()A.利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优势B.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C.推动了城市经济改革的展开D.反映了对内改革的坚定意志【答案】D 【解析】【详解】根据“在具体方法上,一是根据原料、市场、技术、信息原则实行‘脱险搬迁’,二是对留在原地的企业进行产品方向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可得出三线的改造反映出了当前国家改革开放的决心和坚定的意志,要调整产业结构,D项正确;当时市场体制还没有建立,排除A项;区域经济平衡的效果并没有体现,揍他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才展开,排除C项。故选D项。11.近代西方有位学者对某一文明做如下描述:“它是一个古老文明,历史与文化厚重深沉、博大精深绚烂多彩。它在农业生产、天文学、建筑学、数学等诸多领域取得的成就,为人类文明做出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尤其是用于宗教祭祀和天文观测的金字塔,更是人类建筑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所使用的象形文字,记载了文明的传奇与神秘。”据此推断,该文明最有可能是()A.古埃及文明B.玛雅文明C.古印度文明D.苏美尔文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用于宗教祭祀和天文观测的金字塔,更是人类建筑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可知,在这一文明中,金字塔是用来进行宗教祭祀和天文观测的建筑,由此判断这一文明应该是玛雅文明,B项正确;古埃及文明的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排除A项;古印度文明和苏美尔文明中没有修建金字塔,排除CD项。故选B项。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前几个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与19世纪的欧洲世界霸权之间的一个中间阶段。这一时期,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发生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关于“中间阶段”理解正确的是()A.宗教改革冲击基督徒对上帝的信仰B.封建王权强化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C.自由主义思潮助推世界市场的拓展D.启蒙思想成为欧洲各国的价值认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可得出这一时期,封建王权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在封建王权支持对外扩张,试图摆脱天主教会的控制,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B项正确;宗教改革冲击的是天主教的神权统治,而不是基督徒对上帝的信仰,排除A项;这一阶段推行的是重商主义,排除C项;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排除D项。故选B项。 13.有位学者认为:“英国宪法有效的秘密可以说是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联合,是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所谓“融合”,不是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吸收,而是二者的融贯。该学者意在说明近代英国()A.议会中心地位丧失B.君主立宪制尚待完善C.内阁作用日益凸显D.国王的权力逐步强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英国宪法有效的秘密可以说是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联合,是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可得出英国的内阁原来掌握行政权,而随着内阁权力的膨胀,也侵占了一部分议会的立法权,把二者结合,反映出内阁的作用突显,C项正确;议会仍然中权力中心,排除A项;B项不是主旨,排除B项;国王没有实权,排除D项。故选C项。14.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西方报刊上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出英法两国()《打扰!请问诸位是否听见一声尖叫?》(二战前英国漫画家所绘,两名救护员分别是英国和法国)A.试图维护捷克的国家利益B.牺牲弱国以缓解经济危机C.带有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D.奉行对德妥协的绥靖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英法奉行绥靖政策,通过割让捷克斯洛伐克的利益来满足德国对外扩张的野心,所以漫画讽刺的就是英法等国纵容希特勒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后猫哭老鼠假慈悲的丑态,D项正确;英法是要牺牲捷克斯洛伐克的国家利益,完 全没有人道主义情怀,排除AC项;英法牺牲弱国并非是为了缓解经济危机,排除B项。故选D项。15.20世纪70年代,苏共中央制定并实行《集体农庄示范章程》。其主要措施有:改进农产品收购制度,提高收购价格;对庄员实行有保障的劳动报酬制;支持发展个人副业;推行农业集约化方针;进行农工综合体实验。这些措施()A.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B.埋下了苏联解体的某些隐患C.加速了苏联国家工业化进程D.发挥了市场调节的主导作用【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改进农产品收购制度,提高收购价格;对庄员实行有保障的劳动报酬制;支持发展个人副业;推行农业集约化方针;进行农工综合体实验。”可得出苏联通过政策的调整,增加农民的收入,增强对农民生活的保障,这些都有利于改善生活,A项正确;材料中的措施是对旧模式的冲击,但与解体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B项;苏联在30年代已经实现的工业化,排除C项;苏联仍然是计划体制,排除D项。故选A项。16.1956年,日本绕开美国与苏联签署联合宣言,规定两国结束战争状态并恢复外交关系。次年,双方互派大使。1960年,日本同美国签署《日美共同合作安全条约》,有条件地允许美国在日本驻军和保持军事基地。这一时期,日美关系的变化反映出()A.经济“滞胀”促进美国调整亚太战略B.资本主义阵营逐步出现分化C.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冲击两极格局D.冷战思维在亚太地区的渗透【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日本绕开美国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的行为反映出日本自主性的增强,不再唯美国马首是瞻,由此体现了资本主义阵营的逐渐分化,B项正确;经济“滞胀”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排除A项;日本的行为反映的是资本主义阵营的逐步分化,并不是多极化趋势增强的表现,排除C项;日本的行为实际上是破除冷战思维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法治建设与政治文明]材料一传统文明的法是依托君权构建的,其考虑的首要问题是“统治”,而不考虑以“法治”限制君权的问题。所以君权要高于国法,法是君王之法,也就是“王法”。与之相 应的是,所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也只是讲到王子,而不是“朕”或“寡人”。由于“国法”是君主统治的手段,故而刑法重于民法,治吏重于治民。因而可以说,中华文明的法基本.上是“政法”或为政治服务。……从夏、商、周到秦汉,建立在“血统”上的家法、宗法和国法之间的联系不断固化,从而形成了传统文化中天理、人情与国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另外,“礼”与“法”在本源上是一体的,其核心表现为“恭行天理、执法原情”,“家族本位,伦理法治”等。——摘编自王鸿生《历史的瀑布与峡谷》材料二古代罗马,私法广泛,涉及人、婚姻、家庭、继承、物、所有权、契约、私犯行为等内容,罗马法将涉及私利益的都纳入私法范围内。因此,从“私法”发生学的角度分析,近现代私法脱胎于罗马私法。正如艾伦·沃森指出:“罗马法十分重要,它的影响不仅遍及全球,而且还缔造了一个民法体系。”梁慧星也认为:“近代民法一语,乃从罗马法之‘Juscivile’一语沿袭而来,故罗马法之市民法,为今日各国民法之语源。”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分析,罗马法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法律的最完备形式”的体现,“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地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以至于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摘编自范进学《论私法的法理与法理的私法》(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法治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古代法律相比,罗马法有何不同,并分析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答案】(1)特点:服务君权(维护统治的工具);重视公法和刑法;治吏重于治民;礼法高度融合。成因: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王朝统治的需要;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封建小农经济的繁荣发展;儒家思想的影响;宗法观念的影响。(2)不同:重视私法;保护私有财产;渗透自然法理念(普适性和永恒性)。影响: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与司法产生重要影响;当代法律制度中的原则与做法均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影响甚至远及亚洲,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法律也不同程度受到它的影响。【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所以君权要高于国法,法是君王之法,也就是‘王法’。”“是君主统治的手段”得出 服务君权(维护统治的工具);根据“故而刑法重于民法,治吏重于治民。”得出重视公法和刑法;治吏重于治民;根据“从而形成了传统文化中天理、人情与国法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恭行天理、执法原情”,“家族本位,伦理法治”得出礼法高度融合。成因:根据“是君主统治的手段”得出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王朝统治的需要;根据所学得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从经济角度分析可得出封建小农经济的繁荣发展;根据“礼”与“法”可得出儒家思想的影响;根据“恭行天理、执法原情”,“家族本位,伦理法治”得出宗法观念的影响。【小问2详解】不同:根据“古代罗马,私法广泛,涉及人、婚姻、家庭、继承、物、所有权、契约、私犯行为等内容,罗马法将涉及私利益的都纳入私法范围内。”得出重视私法;保护私有财产;根据所学可得出渗透自然法理念(普适性和永恒性)。影响:根据“凡是中世纪后期的市民阶级还在不自觉地追求的东西,都已经有了现成的了”,“以至于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作任何实质性的修改”得出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与司法产生重要影响;当代法律制度中的原则与做法均可在罗马法中找到源头;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制度,推进资本主义发展的有力武器;影响甚至远及亚洲,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法律也不同程度受到它的影响。18.[国家建构思想]材料一孙中山基于对三民主义理想的追求和对封建专制暴政限制自由的批判,高举“政治革命”的旗帜,决心建立主权在民的共和国家。他说:“革命是以促成一个真正的中华民国为目的的,就是人民都享幸福,国家政治的主权在人民。”在以三民主义为毕生信念的孙中山看来,民国的最本质特征就是主权在民,现代国家建设旨在摆脱落后,实现国家强大。在民国建成后,针对外国列强侵略,孙中山指出:“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摘编自蒋飞《论孙中山的国家建构思想》材料二孙中山虽以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宪政模式,但未能真正实现中华民国的现代国家建设。辛亥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现代化实践的屡次失败,也宣告了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20世纪初期以来,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兴起后,一批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毛泽东认为,近代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就是建立民族国家。毛泽东继承了现代国家成长的历史逻辑,并把资产阶级共和国发展为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毛泽东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明确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基本政治职能,即对广大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对敌人的反抗和破坏进行坚决镇压。 ——摘编自杜新和《毛泽东国家建构思想论析》(1)根据材料一,概述孙中山国家建构思想的基本内涵。(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毛泽东国家建构思想的因素,并分析其与孙中山国家建构思想的共同之处。【答案】(1)内涵:主权在民;国家富强;民族团结。(2)因素:资产阶级道路的失败;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毛泽东个人的探索;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共同之处:建立民族国家;认同人民主权。【解析】【小问1详解】内涵:根据“决心建立主权在民的共和国家”得出主权在民;根据“现代国家建设旨在摆脱落后,实现国家强大”得出国家富强;根据“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得出民族团结。【小问2详解】因素:根据“辛亥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现代化实践的屡次失败,也宣告了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得出资产阶级道路的失败;根据“20世纪初期以来,社会主义革命运动兴起后,一批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得出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根据“毛泽东认为,近代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就是建立民族国家。”得出毛泽东个人的探索;根据所学可得出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共同之处:根据“毛泽东认为,近代中国作为一个后发现代化国家,首要任务就是建立民族国家”得出要建立民族国家;根据“即对广大人民实行广泛的民主”可得出是认同人民主权。19.[国际货币体系的变迁]材料一1816年,英国通过了《金本位制度法案》,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黄金作为货币的本位来发行纸币。1821年,英国正式启用金本位制,英镑成为英国的标准货币单位,每1英镑含7.32238克纯金。所谓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作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在该制度下,各国政府以法律形式规定货币的含金量。金本位的确立,加上当时英国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英镑很快也确立了霸主地位,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世纪。正如有位学者所说的那样:“英镑在全世界的广泛使用,加上数百年英镑同黄金汇率的稳定,让伦敦成为当时的世界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凭借其政治、经济、军事等优势,英国让西班牙、德国、法国等国也先后过渡到金本位制,促成了国际金本位体系在19世纪70年代的最终形成,英镑成为世界货币,亦 成为国际结算中的硬通货,与黄金一起发挥着世界货币的功能。”——摘编自凤凰网《英镑:第一个称霸世界的货币》材料二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牙买加体系建立,各国货币不再规定含金量,黄金也不再用于官方结算,黄金作为世界货币的使命终结。……现行汇率制度呈现弹性化趋势。在牙买加体系建立初期,大约有85%的发展中国家实行钉住汇率制度(本币与某外国货币或一篮子货币保持固定比价),而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这一比例下降到45%,1997年进一步降至40%。固定汇率制度占比大幅减少,意味着汇率制度的选择呈现多样化特征。……欧元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元主导国际金融市场的局面,从而推动国际货币储备的多元化。但是截至2012年,美元仍然占各国外汇储备的65%左右,国际外汇交易的40%以上,国际贸易结算的50%以上,美元的影子无处不在,美元的影响范围在扩大,流通领域在扩展,影响力度在增加。因此,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欧元还无法取代美元。——摘编自朱丰根、朱延赋《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基本特征与问题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世界货币进入英镑世纪”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归纳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并谈谈你对国际货币体系变迁的认识。【答案】(1)原因: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完善;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自由资本主义政策的影响;强大的海军实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国际贸易的发展);殖民霸权的建立,英国拥有雄厚的黄金储备。(2)主要内容:黄金非货币化;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国际货币储备多元化;美元仍居核心主导地位。认识:国家经济实力决定本国货币的国际地位;国际货币的演变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国际货币体系渐趋制度化,协调性作用增强;当代国际货币格局具有多元性特征;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与国际货币格局的调整具有一致性。【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加上当时英国经济贸易的迅猛发展,英镑很快也确立了霸主地位,世界货币进入了英镑世纪。”和所学可知,进入英镑世纪主要考虑到英国的下体实力的变化,即从英国的政治、经济、经济政策、殖民霸权等方面进行概括,可得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完善;工业革命的开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自由资本主义政策的影响;强大的海军实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国际贸易的发展);殖民霸权的建立,英国拥有雄厚的黄金储备。小问2详解】 主要内容:根据“各国货币不再规定含金量,黄金也不再用于官方结算,黄金作为世界货币的使命终结。”得出黄金非货币化;根据“现行汇率制度呈现弹性化趋势。”得出浮动汇率制取代固定汇率制;根据“欧元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元主导国际金融市场的局面,从而推动国际货币储备的多元化”得出国际货币储备多元化;根据“美元仍然占各国外汇储备的65%左右”得出美元仍居核心主导地位。认识:根据材料和所学可得出国家经济实力决定本国货币的国际地位;国际货币的演变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国际货币体系渐趋制度化,协调性作用增强;当代国际货币格局具有多元性特征;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与国际货币格局的调整具有一致性。20.[图片中的历史]材料文字和图片,是解锁记忆和历史之门的钥匙。文字记录下文明,给人们无穷想象。而图片和照片则是记录历史最直观的方式,使人类能够通过它们寻找到历史中的留痕,甚至发现历史的某些规律。选取上述材料两张或两张以上相关联的图片,以“历史中的图片”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选取图片2和图片3论题:民族独立是摆脱屈辱外交地位、实现和平外交的前提。论述:鸦片战争后,列强不断扩大对华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政治上,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 市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帝国主义列强妄图瓜分中国;1901年,战败的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东交民巷被划定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把守,俨然形成了“国中之国”,这一规定使东交民巷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的完全确立,清政府也沦为“洋人的朝廷”,其卑躬屈膝、妥协退让的形象是近代屈辱外交的真实写照。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华民族从此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同志便向世界宣告,新中国采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方针;1954年,中国正式提出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事务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面对帝国主义的破坏,部分与会国家对新中国的猜忌、敌视,周恩来同志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彰显了新中国在现代世界外交舞台上的大国风范和强大影响力。由此可见,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和平外交,也才能在外交中维护国家利益,作出国际贡献。示例二选取图片1、2、3、4论题:外交政策是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和外交理念等因素的综合反映。论述:乾隆时期,清朝国力强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强化,“天朝上国”的理念深入人心。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请求同中国通商贸易,被乾隆皇帝拒绝。这反映了农耕经济基础上的中国继续推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也预示着封闭的中国将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鸦片战争后,晚清政府内外交困,封建统治危机四伏。面对列强的侵略,腐朽无能的清政府为延续封建专制统治,只能卑躬屈膝、妥协退让,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且在外交上历经屈辱。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国进入和平、民主发展的新阶段。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新中国在成立初期便取得了一系列外交成就。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中国提出的“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彰显了新中国的大国风范和强大影响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面对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 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外交工作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建设“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倡议,体现了新时代的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的中国智慧。综上所述,国家实力、国家利益、外交理念等诸多因素影响着国家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特征。【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选取图片2和图片3,图片2与八国联军侵华有关,万隆会议则反映了新中国独立参加国际会议,由此可知,民族独立是摆脱屈辱外交地位、实现和平外交前提。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列强不断扩大对华侵略,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政治上,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济上,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附庸。)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帝国主义列强妄图瓜分中国;1901年,战败的清政府又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其中规定东交民巷被划定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把守,俨然形成了“国中之国”,这一规定使东交民巷成为列强侵略中国的大本营。《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的完全确立,清政府也沦为“洋人的朝廷”,其卑躬屈膝、妥协退让的形象是近代屈辱外交的真实写照。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中华民族从此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同志便向世界宣告,新中国采取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方针;1954年,中国正式提出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处理国与国之间事务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1955年的万隆会议上,面对帝国主义的破坏,部分与会国家对新中国的猜忌、敌视,周恩来同志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彰显了新中国在现代世界外交舞台上的大国风范和强大影响力。由此可见,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实现和平外交,也才能在外交中维护国家利益,作出国际贡献。选取其他的图片总结论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亦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3-17 19:00:02 页数:15
价格:¥2 大小:1.34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