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生物
>
四川省 校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 校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36
2
/36
剩余34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成都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下期高二3月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B.果酒、果醋制作分别利用了酵母菌和醋酸菌的无氧呼吸C.制作泡菜时,泡菜坛中加料不要加满,每天及时排气D.制作馒头时,馒头的松软与酵母菌产生的酒精有关【答案】A【解析】【分析】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3、泡菜的制作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蔬菜中的葡萄糖氧化分解为乳。泡菜的制作流程是:选择原料、配制盐水、调味装坛、密封发酵。【详解】A、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如酵母、曲霉和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A正确;B、果酒、果醋制作分别利用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和醋酸菌的有氧呼吸,B错误;C、制作泡菜时,容器中加料不要加满,八成满,密封罐做泡菜要放气,将瓶盖拧紧,放置一周到十天,两天左右开盖放一回气,不需要每天及时排气,C错误;D、制作馒头时,馒头的松软与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有关,D错误。故选A。2.家庭酿造甜米酒时一般是先将米煮熟,待其冷却后拌酒曲,然后在米饭中央挖一小洞,加盖后置于适当地方保温。下列关于此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将米煮熟的目的只是消灭杂菌B.冷却的目的是防止拌酒曲时烫手C.在米饭中央挖洞有利于CO2的排出D.发酵制米酒时并不需要严格密封【答案】D【解析】【分析】1.米酒制作菌种是酵母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真菌,属于真核细胞,条件是18~25℃、前期需氧,后期不需氧,酵母菌的呼吸过程如下: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一分子葡萄糖形成两分子丙酮酸、少量的[H]和少 量能量,这一阶段不需要氧的参与;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分解为二氧化碳、大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H]和氧气结合,形成水和大量能量,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详解】A、家庭酿造甜米酒时将米煮熟的原因是便于微生物发酵和可以食用,A错误;B、冷却的目的是防止温度太高将菌种杀死,B错误;C、在米饭中央挖洞是为了氧气的进入,进行酵母菌的繁殖,C错误;D、发酵制米酒时并不需要严格密封,D正确。故选D。3.关于泡菜、果酒和果醋的制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泡菜和果酒需要全程无氧环境,制作果醋需要通入氧气B.泡菜、果酒的制作过程中,蔬菜和水果都要充分的消毒C.制作果醋所需要的温度比制作果酒所需要的温度高D.制作果酒和果醋所需要的酶部分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答案】C【解析】【分析】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把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故果酒的制作原理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酵母菌适宜生长繁殖的温度范围是18~25℃;生产中是否有酒精的产生,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来检验,该物质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2、果醋制作中起到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醋酸菌,醋酸菌是一种好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其代谢类型属于异养需氧型。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为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醋酸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3、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详解】A、制作泡菜利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是厌氧型细菌,所以制作泡菜的过程须全程持续保持无氧环境,制作果酒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要先通过有氧呼吸大量增殖,之后需保持无氧条件进行酒精发酵,参与果醋制作的醋酸菌是好氧菌,制作果醋需要有氧环境,A错误;B、制作泡菜利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制作果酒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在泡菜、果酒的 制作过程中蔬菜和水果都不需要充分消毒,但需要对容器进行消毒,B错误;C、果酒制作过程中的发酵温度是18~25℃,果醋制作过程中的发酵温度是30~35℃,制作果醋所需要的温度比制作果酒所需要的温度高,C正确;D、线粒体基质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制作果酒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要先通过有氧呼吸大量增殖,之后需保持无氧条件进行酒精发酵,因此制作果酒的酶部分存在于线粒体基质中;参与果醋制作的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原核生物,无线粒体,D错误。故选C。4.某研究小组欲利用如图装置进行葡萄酒和果醋发酵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制作葡萄酒时对葡萄的处理步骤为:去梗→清洗→灭菌→榨汁→装瓶B.进行葡萄酒发酵时,应对图示装置进行清洗、消毒,并将果汁装满瓶子C.进行葡萄酒发酵时,气阀a和气阀b应同时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D.利用果酒进行果醋发酵时,应适当提高温度并打开气阀a【答案】D【解析】【分析】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醋酸菌是一种好氧性细菌,只有当氧气充足时,才能进行旺盛的生理活动。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A、制作葡萄酒时对葡萄的处理步骤为:清洗→去梗→榨汁→装瓶,先除去枝梗再清洗容易造成果肉污染,如果对葡萄汁进行灭菌将会杀死葡萄汁中存在的天然酵母菌,A错误;B、进行葡萄酒发酵时,应对图示装置进行清洗、消毒,但不能将果汁装满瓶子,B错误;C、无氧发酵阶段气阀a一直关闭,气阀b应定期打开,C错误;D、由于果醋发酵利用的是醋酸菌,醋酸菌是好氧菌,并且其发酵温度高于酒精发酵,所以利用果酒进行果醋发酵时,应适当提高温度并打开气阀a提供氧气,D正确。故选D。5.传说杜康的儿子墨塔在一次酿酒时发酵过头,直至第21天开缸时,发现酒液已变酸但香 气扑鼻,酸甜可口,于是他结合“甘一日”和“酉”字,给这种酸水起名为“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酿酒过程中发酵液出现的气体都是在酵母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B.酿酒时糖类未耗尽,酵母菌的发酵也会停止,由pH上升和酒精含量增多导致C.墨塔酿酒反成醋可能是由于发酵装置密封不严造成的,若适当升温则醋味更浓D.统计活酵母菌数量时,可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统计的结果比实际数目低【答案】C【解析】【分析】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A、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也可进行有氧呼吸,在线粒体基质中产生CO2,A错误;B、在酿酒的过程中,糖类即使未耗尽,酵母菌的发酵过程也会停止,原因可能是pH降低和酒精含量增多,对发酵起抑制作用,导致酵母菌发酵停止,B错误;C、酒变酸是醋酸菌发酵的结果,墨塔酿酒反成醋的原因可能是:发酵装置密封不严,导致醋酸菌混入发酵液中,由于果醋发酵的温度高于果酒发酵温度,故若适当升温则醋味更浓,C正确;D、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所统计的菌体是活菌体和死菌体的总和,统计的结果比实际数目偏多,D错误。故选C。6.绍兴是黄酒之乡,“麦曲酶长,酵米复芳;白梅酒酿,伴淋寒香;压滤琼浆,煎煮陈藏”是对绍兴黄酒精致复杂酿造工艺的描述。在黄酒的主发酵过程中,“开耙”(搅拌)是极为关键的一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接种麦曲有利于淀粉的糖化,有利于“酒酿”菌种发酵B.煎煮的目的是除去发酵产品中的杂菌,利于酵母菌繁殖C.陈藏有利于黄酒中醇与酸发生酯化反应,使酒更加芳香D.发酵过程中“开耙”可适当提供O2,调节pH,活化酵母【答案】B【解析】【分析】1、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在葡萄酒自然发酵 过程当中,其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详解】A、淀粉属于生物大分子物质,淀粉糖化为小分子糖有利于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对糖类的利用,A正确;B、煎煮是进行消毒,除去发酵产品中的酵母菌等微生物,利于储藏,B错误;C、陈储”是将榨出的酒放入罐内存放,此过程有利于黄酒中醇与酸发生酯化反应,使酒更加芳香,C正确;D、“开耙”(搅拌)是为了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增加酵母菌的数量,有利于活化酵母,D正确。故选B。7.利用微生物发酵制作酱油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某企业通过发酵制作酱油的流程示意图如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大豆、小麦、麦麸为米曲霉大量增殖提供了充足的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B.米曲霉发酵过程不断搅拌有利于其通过无氧呼吸快速增殖C.在发酵池中需加入抗生素才能保证酱油质量D.酱油的制作是米曲霉、酵母菌等代谢类型不同的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答案】D【解析】【分析】微生物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此外还要满足微生物生长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对异养微生物来说,含C、N的化合物既是碳源,也是氮源,即有些化合物作为营养要素成分时并不是起单一方面的作用。【详解】A、大豆、小麦、麦麸为米曲霉大量增殖提供了充足的碳源、氮源,A错误;B、米曲霉发酵过程不断搅拌有利于其通过有氧呼吸快速增殖,B错误;C、抗生素会抑制细菌增殖,发酵池中不能加入抗生素,C错误;D、酱油的制作是米曲霉、酵母菌等代谢类型不同的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D正确。 故选D。8.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选择含水量超过70%的豆腐并利用蒸煮法灭菌B豆腐装瓶腌制时,底层和近瓶口处需加大用盐量C.密封腌制过程中,毛霉不断增殖,并产生大量酶D.后期发酵时间长短与盐用量、卤汤成分、酒精含量等有关【答案】D【解析】【分析】1、腐乳是用豆腐发酵制成,多种微生物参与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具发达的白色菌丝。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以蛋白酶为主各种酶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2、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色、香、味。卤汤是由酒及各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中的酒可以选用料酒、黄酒、米酒、高粱酒等,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加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香辛料种类很多,如胡椒、花椒、八角、桂皮、姜、辣椒等。香辛料可以调制腐乳的风味,也具有防腐杀菌的作用。可据个人口味配制卤汤。【详解】A、选择制作腐乳的豆腐含水量不宜过大,否则不易成形,一般所选择的豆腐含水量不超过70%,A错误;B、豆腐装瓶时,要逐层加盐,并随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的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些,底层处加盐最少,B错误;C、加卤汤、密封腌制,可防腐杀菌,同时使腐乳具有一定的香味,在此条件下毛霉不能生长、增殖,C错误;D、后期发酵时间长短与盐用量、卤汤成分、酒精含量等有关,D正确。故选D。9.图甲为利用酵母菌酿制葡萄酒的实验装置,在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测得一段时间内装置中相关物质含量的变化如曲线乙所示,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乙中曲线①、②可分别表示装置甲中O2浓度、酒精浓度的变化B.用装置甲进行果醋发酵时,需同时打开阀a、bC.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所需的适宜温度不均为30℃D.果醋和腐乳制作所用的菌种全是原核生物【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甲可知,充气口a的作用是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排气口b的作用是排出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分析图乙可知,①表示物质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减少,②表示物质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加。【详解】A、酵母菌在酿酒过程中,先进行有氧呼吸,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然后再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所以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氧气逐渐减少,酒精逐渐增加,A正确;B、果醋发酵需要在有氧条件下进行,因此需要同时打开阀a、b,B正确;C、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所需的适宜温度分别是18~25℃、30~35℃、15~18℃,C正确;D、腐乳制作所用的菌种主要是毛霉,是真核生物;果醋制作所用的菌种是醋酸菌,是原核生物,D错误。故选D。10.下列关于果酒、果醋和腐乳制作的叙述,正确的是()A.发酵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和种类都下降B.参与发酵的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都相同,异化作用类型有差异C.发酵过程都需在适宜温度下进行,腐乳制作温度最高D.产品中都需添香辛料和盐等佐料,以提高产品的口感【答案】B【解析】 【分析】1、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果醋制作的原理: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2、腐乳制作的菌种主要是毛霉,代谢类型是需氧型真菌,属于真核细胞,条件是15-18℃,一定湿度。【详解】A、发酵过程中有机物的含量下降,但是种类一般增加,A错误;B、参与发酵的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都相同,都是异养型,异化作用类型有差异,醋酸菌和毛霉是需氧型,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B正确;C、发酵过程都需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制作果酒的适宜温度是18~25℃,制作果醋的适宜温度是30~35℃,制作腐乳的适宜温度是15~18℃,因此制作果醋所需的适宜温度最高,C错误;D、腐乳制作时需添香辛料和盐等佐料,以提高产品的口感,但果酒和果醋制作时不需要添加香辛料和盐等佐料,D错误。故选B。11.机体的尿酸含量过高,会导致痛风。2021年7月,中国科研人员首次从浆水(一道传统名菜)中筛选分离出一株具有较强尿酸降解能力的乳酸杆菌—JL—3益生菌。该菌可以在小鼠肠道内生存繁殖,能有效改善模型小鼠的高尿酸血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浆水中的JL—3益生菌可以用于制作腐乳B.JL—3益生菌是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的好氧细菌C.长期食用含JL—3益生菌的浆水可治愈痛风D.发酵时导致发酵产物不同的重要因素是温度、氧气、菌种等【答案】D【解析】【分析】腐乳的制作原理: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其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毛霉能够产生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别水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详解】A、由题干信息可知,JL-3益生菌是乳酸杆菌,而制作腐乳主要利用的是毛霉,A错误;B、由题干信息可知,JL-3益生菌是中国科研人员首次从浆水(一道传统名菜)中筛选分离出的,其并不一定广泛分布在自然界中,且乳酸杆菌是厌氧菌,B错误;C、由题干信息可知,JL-3益生菌具有较强尿酸降解能力,能有效改善模型小鼠的高尿酸血症,但是否能够长期服用,且能否治愈痛风还需要进一步验证,C错误;D、发酵时导致发酵产物不同的重要因素是温度、氧气、菌种等,D正确。 故选D。12.家庭制作泡菜并无刻意的灭菌环节,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就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在发酵的初期,乳酸菌的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种内互助B.在发酵的中期,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的积累,乳酸菌的种内竞争趋于激烈C.密闭发酵环境使乳酸菌在种间竞争中占据优势D.在发酵的中期,泡菜坛内各种微生物大量繁殖【答案】D【解析】【分析】1、“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可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其他微生物和乳酸菌之间属于种间关系,所以属于竞争;2、“乳酸菌产生的乳酸”,属于乳酸菌之间的共同协作,产生乳酸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所以属于种间互助;3、根据“当环境中的乳酸积累到一定浓度时,又会抑制乳酸菌自身的增殖”,到了后期由于营养物质等资源的缺乏,导致种内发生斗争。【详解】A、在发酵的初期,乳酸菌数目增加较快,其种内关系主要表现为种内互助、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A正确;B、在发酵的中期,随着营养物质的消耗和代谢产物的积累,乳酸菌的种内竞争趋于激烈,B正确;C、由于乳酸对乳酸菌代谢活动的影响不大,所以在乳酸菌与其他微生物的生存斗争中乳酸占优势,C正确;D、在发酵的中期,由于乳酸的大量积累,pH下降,抑制微生物的生长,泡菜坛内的微生物减少,D错误。故选D。13.中国制作酸菜的历史悠久,酸菜不仅口感好,而且对人体有益。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酸菜制作过程中,主要起作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B.腌制的酸菜不酸且发酵液表面出现了一层菌膜,其原因可能是密封过严C.腌制过程中,坛中亚硝酸盐和水分的量都会持续增多D.腌制酸菜时要控制好盐与水的比例,泡菜水中的盐含量不宜过高或过低【答案】D【解析】 【分析】酸菜的制作原理:酸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详解】A、酸菜制作过程中,主要起作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A错误;B、若发酵液表面出现一层菌膜,最可能原因是发酵瓶密封不严导致漏气,使好氧菌产生了菌膜,B错误;C、腌制过程中,坛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整体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错误;D、腌制酸菜时要控制好盐与水的比例,泡菜水中的盐含量不易过高或过低,如盐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杂菌的生长,导致发酵失败,过高可能导致酸菜品质变差,D正确;故选D。14.制作果酒、果醋和泡菜三个实验的共同点是()A.菌种为异养原核生物B.将原料灭菌后再发酵C.保证无氧环境下发酵D.发酵液最终呈现酸性【答案】D【解析】【分析】制作果酒的菌种是酵母菌,制备果醋的菌种是醋酸菌,制备泡菜的菌种是醋酸菌;制备过程横需要注意防止杂菌污染。【详解】A、果酒制作时所需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它属于真核生物中的真菌,果醋制作时所需的微生物是醋酸杆菌,泡菜制作时所需的微生物是原核生物中的乳酸菌,代谢类型中同化作用都属于异养型;A错误;B、灭菌应是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在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时对原料只进行了清洗和消毒,没有进行灭菌,B错误。C、酵母菌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醋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菌,乳酸菌属于异养厌氧细菌;C错误。D、果酒制作时发酵液产生CO2,所以发酵液是酸性,果醋、泡菜制作时因为产生醋酸和乳酸所以发酵液呈酸性;D正确。故选D。15.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要十分重视无菌操作,现代生物学实验中的许多方面也要进行无菌操作,防止杂菌污染。请分析下列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①煮沸消毒可以杀死微生物细胞和一部分芽孢 ②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 ③家庭制作葡萄酒时要将容器和葡萄进行灭菌 ④培养基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⑤加入培养基中指示剂或染色剂不需要灭菌A.①②B.②④C.②⑤D.③⑤【答案】D【解析】 【分析】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①对实验操作的空间、操作者的衣着和手,进行清洁和消毒;②将用于微生物培养的器皿、接种用具和培养基等器具进行灭菌;③为避免周围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实验操作应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④实验操作时应避免已经灭菌处理的材料用具与周围的物品相接触。【详解】①100℃煮沸5~6min可以杀死微生物细胞和一部分芽孢,①正确;②酒精灯火焰附近存在一个无菌区,为了无菌操作,接种操作要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②正确;③家庭制作葡萄酒时所利用的微生物是葡萄皮表面的酵母菌,故不能对葡萄进行灭菌,③错误;④培养基灭菌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④正确;⑤指示剂和染料混有微生物,故加入培养基前需灭菌,⑤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的有关知识,要求掌握无菌技术的主要内容,能够区分消毒和灭菌,以及适用的对象。16.我国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发酵制氢技术是为实现“碳中和”研发的新技术,研究团队将秸秆制成发酵液培养某种细菌,进行发酵制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碳循环平衡的破坏主要是因为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B.“碳中和”的结果是实现CO2的排放速率和吸收速率达到平衡C.水稻、小麦的秸秆中富含纤维素,可为产氢细菌提供碳源和氮源D.与传统农业相比,发酵制氢技术既能减少CO2的排放量又能获得新能源【答案】C【解析】【分析】碳循环碳在无机环境中是以二氧化碳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的,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大气中的碳主要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方式可以回到大气中。【详解】A、碳循环平衡的破坏主要是因为煤、石油等化石燃料在短时间内的大量燃烧,从而导致大气中的二氧含量升高,A正确;B、“碳中和”是指二氧化碳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B正确;C、纤维素的组成元素为C、H、O,可以为产氢细菌提供碳源,无法提供氮源,C错误;D、与传统农业相比,发酵制氢技术通过将秸秆中的含碳有机物转换成有机酸等工业原料,减少CO2的排放量,又获得了新能源,D正确。 故选C。17.根瘤菌能与豆科植物共生形成根瘤,将空气中的氮气还原成氨供给植物营养。科研人员进行了土壤中根瘤菌的分离和纯化培养,实验流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步骤①土壤样品的获取过程既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又要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步骤④选择的纯化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应该包括各种营养物质C.根据步骤④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可判断土壤中含有不同固氮能力的根瘤菌D.若步骤④平板上统计根瘤菌菌落数平均为150个,则每克土壤含根瘤菌约1.5×108个【答案】C【解析】【分析】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根据物理性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培养基中一般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详解】A、步骤①土壤样品的获取过程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但不能进行高压蒸汽灭菌,不然会杀死土壤中的根瘤菌,A错误;B、步骤④选择的纯化培养基的营养成分应该包括碳源、水和无机盐等,不需要氮源,因为根瘤菌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气,B错误;C、步骤④培养基上的菌落大小不同,说明不同菌落的根瘤菌固氮能力不同,固氮能力强的根瘤菌繁殖速度较快,形成的细菌群体大,菌落体积较大,C正确;D、将10g土壤先稀释100倍,再进行梯度稀释1000倍,然后取0.1mL进行涂布平板,若步骤④平板上统计的菌落数平均为150个,则每克土壤含固氮菌约150÷0.1×100×1000÷10=1.5×107个,D错误。故选C。18.下列关于微生物纯化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倒平板操作应等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B.微生物的纯化培养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分离和培养等步骤C.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得到单菌落 D.涂布平板时应先将培养皿盖置于实验操作台上【答案】D【解析】【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A、倒平板操作应等培养基冷却至50℃左右时,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这样操作的目的是一方面该温度为刚不烫手的温度,另一方面在酒精灯火焰旁的目的是保证无菌环境,A正确;B、微生物的纯化培养的步骤包括配制培养基、灭菌、接种、分离和培养等步骤,其目的是获得纯培养物,B正确;C、用平板划线法通过连续划线操作可得到单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在稀释倍数足够高的情况下,可知通过涂布在培养基上获得单菌落,即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得到单菌落,C正确;D、涂布平板时不能完全掀开培养皿盖,将其置于实验操作台上,只需要打开一条缝隙,D错误。故选D。19.柠檬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疗和化工领域,具有重要的商业价值。以玉米粉为原料,利用黑曲霉有氧发酵生产柠檬酸的基本流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玉米清液可以为黑曲霉提供碳源和能源B.发酵前将黑曲霉孢子接种到种子培养基进行扩大培养C.发酵培养基和种子培养基灭菌后加入到发酵罐内发酵D.需严格控制发酵罐内的温度、溶解氧和pH等条件【答案】C【解析】【分析】培养基是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进行微生物培养的物质基础。通常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详解】A、玉米清液中含有蛋白质和糖类等物质,故可以为黑曲霉提供碳源和能源,A正确;B、据图可知,发酵前将黑曲霉孢子接种到种子培养基,该措施的目的是进行扩大培养,增加黑曲霉孢子的数量,B正确;C、种子培养基中有发酵所需的菌种,若进行灭菌处理会杀灭菌种而导致发酵失败,C错误;D、黑曲霉属于需氧生物,且微生物发酵过程需要适宜条件,所以在发酵罐内发酵需严格控制溶解氧、温度、pH等条件,D正确。故选C。20.山西老陈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素有“天下第一醋”的盛誉。为满足食醋产量需求、缩短发酵周期,现代工业制醋一般采用人工选育的纯培养的高产醋酸菌进行醋酸发酵,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纯培养物是指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B.细菌能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菌落C.通过检测发酵液中的醋酸含量,筛选出高产醋酸菌并进行纯化D.为防止杂菌污染,醋酸菌的纯化培养需要在密闭无菌条件下进行【答案】D【解析】【分析】接种微生物常用的两种方法:(1)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2)稀释涂布平板法则是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详解】A、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由单一个体繁殖所获得的微生物群体称为纯培养物,A正确;B、细菌十分微小,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其形态和结构。要想用肉眼观察到,必须培养成菌落。一个细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细菌菌落,B正确;C、醋酸发酵的产物是醋酸,通过检测发酵液中的醋酸含量,能够筛选出高产醋酸菌并进行纯化,C正确;D、醋酸菌是好氧菌,纯化培养需要在有氧无菌条件下进行,D错误。故选D。21.青霉菌属于异养需氧型多细胞真菌。下列关于实验室纯化青霉菌以及利用青霉菌发酵大规模生产青霉素过程异同的分析,错误的是() A.均须使用液体培养基B.均须在适宜温度下进行C.前者需通过稀释或划线的方法得到单菌落D.后者需实时检测发酵液中O2等物质的含量【答案】A【解析】【分析】1、利用制备好的培养基进行分离和纯化在纯化青霉菌时,实验室一般用划线法或者稀释法,两种方法都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菌落。2、发酵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品的过程。发酵工程则是通过现代工程技术,利用微生物的特定功能,规模化生产对人类有用的产品。它涉及菌种的选育和培养、产物的分离和提纯等方面。3、发酵过程中需要控制的条件有温度、pH、溶解氧等,还要及时从取样管取样,检测发酵液中的微生物数量、营养物质浓度产物浓度等,以了解发酵进程。【详解】A、实验室纯化青霉菌应使用固体培养基,A错误;B、温度是青霉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均须在适宜温度下进行,B正确;C、实验室纯化青霉菌需通过稀释或划线的方法得到单菌落,C正确;D、发酵过程中需要发酵液中O2等物质的含量以控制适宜的发酵条件及了解发酵情况,D正确。故选A。22.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赖氨酸营养缺陷型突变菌由于发生基因突变只能在添加了赖氨酸的培养基上生长。下图为以野生型菌株为材料,诱变、纯化赖氨酸营养缺陷突变株的部分流程图,数字代表培养基,A、B、C表示操作步骤。下列有关说法正确是()A.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够合成所需的全部氨基酸,因此培养基中无需提供氮源B.①②④培养基中需添加赖氨酸,而③培养基中不能添加赖氨酸C.需将①中的菌液适当稀释后,用接种环蘸取菌液在②上进行划线接种D.从④培养基中挑取乙菌落进行纯化培养即可获得所需突变株【答案】B【解析】 【分析】由题图信息分析可知,图中首先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细菌,然后运用影印法将菌种接种到两种培养基中,分别是基本培养基、完全培养基;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而氨基酸营养缺陷型菌株由于发生基因突变无法合成某种氨基酸只能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据此利用培养基的种类便可以选择出氨基酸突变株。【详解】A、野生型大肠杆菌菌株虽然能合成所需的全部氨基酸,但培养基中仍需提供氮源,A错误;B、图中①②④为完全培养基需添加赖氨酸,③为基本培养基不能添加赖氨酸,B正确;C、需将①中的菌液适当稀释后,涂布器将菌液均匀的涂布在②表面,C错误;D、甲在基本培养基中无法生长,在完全培养基中可生长,说明甲是氨基酸缺陷型菌落,故经C过程影印及培养后,可从④培养基中挑取甲菌落进行纯化培养,D错误。故选B。23.进行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时,利用的培养基组分及含量如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组分KH2PO4Na2HPO4MgSO4·7H2O葡萄糖尿素琼脂H2O含量1.4g2.1g0.2g10.0g1.0g15.0g定容1000mLA.KH2PO4和Na2HPO4既可为菌体提供无机盐,又可调节培养基的pHB.尿素既可为尿素分解菌提供氮源,又可对培养基中的微生物起选择作用C.琼脂一般不可以为尿素分解菌提供碳源,只起到凝固剂的作用D.蒸馏水既可进行定容,又可对培养液进行稀释以便于计数【答案】D【解析】【分析】进行土壤中尿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的原理:培养基的氮源为尿素,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以尿素作为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详解】A、KH2PO4和Na2HPO4这两种无机盐既可为细菌生长提供无机营养,又可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相对稳定,A正确;B、培养基中除了尿素无其他含氮物质,只有尿素分解菌能通过分解尿素进行生长繁殖,故尿素既能为尿素分解菌提供氮源又可对培养基中的微生物起选择作用,B正确;C、琼脂不能被微生物利用,只能充当凝固剂,C正确;D、蒸馏水起定容作用,蒸馏水不能对培养液进行稀释,稀释所用的溶剂应该是无菌水,D错误。 故选D。24.下列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准确估计菌落数目的关键是有恰当的稀释度B.若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要设置未接种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为对照C.该实验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并以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D.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添加了酸碱缓冲剂的培养基来培养该细菌后不会使酚红指示剂变红【答案】B【解析】【分析】培养基选择分解尿素的微生物的原理:只有能合成脲酶的微生物才能分解尿素,故选择培养基应以尿素作为唯一氮源。缺乏脲酶的微生物由于不能分解尿素,缺乏氮源而不能生长发育繁殖,而受到抑制,所以用此培养基就能够选择出分解尿素的微生物。【详解】A、利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准确估计菌落数目的关键是恰当的稀释度,稀释倍数太低,菌落太多会长在一起,稀释倍数太高,平板上菌落数目过少,都不易进行计数,A正确;B、若要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起到了选择作用,需设置接种了的没有选择作用的细菌通用的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作对照,B错误;C、该实验每隔24h统计一次菌落数目,并以菌落数目稳定时的记录作为结果,C正确;D、以尿素为唯一氮源且添加了酸碱缓冲剂的培养基来培养该细菌后,培养基的pH相对稳定,不会使酚红指示剂变红,D正确。故选B。25.利用微生物分解纤维素对废弃物污染的减轻和作物秸秆再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某兴趣小组从富含纤维素的土壤中取样,加入选择培养基中进行振荡培养,之后接种于鉴别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筛选出能够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选择培养的目的是保留纤维素分解菌生长,杀死其他微生物B.振荡培养可以增加溶解氧量,促进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充分接触和利用C.鉴别培养基上涂布接种时,一般将0.1mL菌液滴到培养基表面再用涂布器涂布均匀D.鉴定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常用的染料是刚果红【答案】A【解析】【分析】1.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一般步骤是: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涂布培养和筛选菌株;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用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纤维素分解菌可以用刚果红染液进行鉴别,在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染液,在其菌落周围会出现 透明圈。2.选择培养基是指一类根据特定微生物的特殊营养要求或其对某理化因素抗性的原理而设计的培养基。具有只允许特定的微生物生长,而同时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生长的功能。。【详解】A、选择培养的目的是促进纤维素分解菌生长,增加纤维素分解菌的数量,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A错误;B、振荡培养可以增加溶解氧量,促进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充分接触和利用,促进目的菌的生长,B正确;C、鉴别培养基上涂布接种时,通常将0.1mL菌液滴到培养基表面再用涂布器涂布均匀即可,C正确;D、鉴定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常用的染料是刚果红,因为刚果红染液可以和纤维素等多糖结合成红色复合物,随着纤维素被分解红色复合物褪去,最终形成以菌落为中心的红色透明圈,据此可鉴别纤维素分解菌,D正确。故选A。26.青霉菌处在葡萄糖浓度不足的环境中时,会通过分泌青霉素杀死细菌,以保证自身生存所需的能量供应。目前已实现青霉素的工业化生产,关于该生产过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发酵液中的碳源不宜使用葡萄糖B.可用深层通气液体发酵技术提高产量C.选育出的高产菌株经扩大培养后才可接种到发酵罐中D.青霉素具有杀菌作用,因此发酵罐不需严格灭菌【答案】D【解析】【分析】培养基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四类营养物质。配制培养基时除了满足基本的营养条件外,还需满足微生物生长对特殊营养物质、pH、O2的要求。【详解】A、青霉菌处于葡萄糖浓度不足的环境中会通过分泌青霉素杀死细菌;提供相同含量的碳源,葡萄糖溶液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较多,会导致细胞失水,发酵液中的碳源不宜使用葡萄糖,乳糖是二糖,可被水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是青霉菌生长的最佳碳源,可以被青霉菌缓慢利用而维持青霉素分泌的有利条件,A正确;B、青霉菌的代谢类型为异养需氧型,可用深层通气液体发酵技术提高产量,B正确;C、选育出的高产青霉素菌株经扩大培养纯化后,才可接种到发酵罐中进行工业化生产,C正确;D、为了防止细菌、其他真菌等微生物的污染,获得纯净的青霉素,发酵罐仍需严格灭菌,D错误。故选D。 27.下列关于刚果红染色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不需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B.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可在培养皿中先加入1mL刚果红(CR)溶液后加入100mL培养基C.刚果红染色后,纤维素分解菌菌落周围出现红色D.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长期培养微生物后,刚果红有可能被某些微生物分解,菌落周围会形成透明圈【答案】D【解析】【分析】刚果红染色法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原理:刚果红是一种染料,它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我们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详解】A、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需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若在细菌菌落形成前,倒平板时加入刚果红,则不需要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A错误;B、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可在培养皿中先加入10mg/mLCR溶液,灭菌后按照每200mL培养基加入1mL的比例加入CR溶液,B错误;C、在含有纤维素的培养基中加入刚果红时,刚果红能与培养基中的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分解菌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就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C错误;D、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因为有些微生物能降解色素,长期培养微生物后,刚果红有可能被这些微生物分解,菌落周围会形成透明圈,D正确。故选D。28.下列关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果胶酶能提高水果的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B.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高,适于保存酶C.酶反应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少量或者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D.酸碱度、酶的抑制剂、表面活性剂都会影响酶的活性【答案】B【解析】【分析】1、果胶:(1)作用: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纤维素和果胶;(2)成分:由半乳糖 醛酸聚合而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3)特点:在果汁加工中,影响果汁的出汁率和澄清度。2、果胶酶:(1)作用:果胶在果胶酶的作用下可生成可溶性半乳糖醛酸;(2)组成: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总称,包括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详解】A、果胶酶可以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胞间层,从而提高水果出汁率并使果汁变得澄清,A正确;B、酶应在低温条件下保存,B错误;C、酶的反应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反应物的减少量或者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C正确;D、温度、酸碱度、酶的抑制剂、表面活性剂都会影响酶的活性,D正确。故选B。29.下列关于果胶酶的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分解水果细胞壁中的纤维素、果胶和细胞间质B.可将果胶分解成半乳糖醛酸,使果汁变清C.果胶酶不是一种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D.可使果汁榨取变得容易,提高出汁率【答案】A【解析】【分析】1、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由半乳糖醛酸和半乳糖醛酸甲酯组成。不溶于乙醇,这是鉴别果胶的一种简易方法。2、果胶酶水解果胶,生成半乳糖醛酸,后者具有还原性醛基,可用次亚碘酸法进行定量测定,所生成半乳糖醛酸的量可用于表示果胶酶的活力。【详解】A、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果胶酶能分解果胶,从而可以将细胞壁瓦解,A错误;B、果汁中含有大量的果胶,并且该物质不溶于水,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使果胶分解成能溶于水的半乳糖醛酸,使浑浊的果汁变的澄清,B正确;C、果胶酶不是一种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果胶酯酶等,C正确;D、果胶酶能瓦解细胞壁,使得果汁榨取变得更容易,能提高出汁率,D正确。故选A。30.纤维素分解菌能分泌纤维素酶。已知刚果红与纤维素能形成红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分解后、复合物无法形成,平板上会出现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如图)。下列关于纤维素分解菌筛选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从林下多年落叶形成的腐殖土中取样B.除了氮源等物质外,培养基应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C.可用平板划线法或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后进行筛选D.可通过透明圈大小反映细菌分解纤维素能力的差异【答案】C【解析】【分析】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1)方法:刚果红染色法;(2)原理:刚果红(CR)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被纤维素酶分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培养基中的纤维素被分解后,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详解】A、林下多年落叶形成的腐殖土富含纤维素,容易筛选获得纤维素分解菌,A正确;B、进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应选择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培养基,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B正确;C、要获得纤维素分解菌,需从取样的土壤中选择分离出样品,然后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将样品接种到鉴别培养基上,经筛选获得目的菌。不能采用平板划线法,C错误;D、可通过透明圈大小反映细菌分解纤维素能力的差异,透明圈直径较大时,说明该菌分解纤维素能力较强,反之则较弱,D正确;故选C。31.泡菜起源于中国,是我国的传统食品之一。贾思勰《齐民要术》中已有制作泡菜的专述:“作盐水,令极咸,于盐水中洗菜。若先用淡水洗者,菹烂。洗菜盐水,澄取清者,泻者瓮中,令没菜把即止,不复调和。”该表述说明食盐的用量非常关键。研究小组探究泡菜制作过程中不同浓度的食盐对亚硝酸盐产生的影响,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腌制过程中,坛中出现溶液量增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细胞呼吸产生水B.食盐的浓度越低,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越高,这与杂菌繁殖数量有关C.在泡菜发酵过程中,坛中无氧环境的创设仅依靠盐水浸没蔬菜就能实现D.达到峰值后,亚硝酸盐含量下降的原因是亚硝酸盐被微生物转变成亚硝胺【答案】B【解析】【分析】泡菜制作的原理是乳酸菌发酵。由于在泡菜制作过程中,微生物会将原料中的硝酸盐还原形成亚硝酸盐,因此在发酵初期亚硝酸盐含量会逐渐升高,发酵后期亚硝酸盐又会被某些微生物氧化成硝酸盐,亚硝酸盐含量又会逐渐下降,因此在泡菜制作过程中要检测亚硝酸盐的含量,确定合适的取食时间。【详解】A、腌制过程中,坛中出现溶液量增多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蔬菜在盐水中失水,A错误;B、由于食盐用量过低,造成微生物大量繁殖,将蔬菜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所以制作泡菜时食盐的浓度越低,亚硝酸盐含量的峰值出现得越早,且峰值较高,B正确;C、为了保证坛内乳酸菌发酵所需的无氧环境:①选择的泡菜坛要闭封性好;②加入蔬菜后要注入煮沸冷却的盐水,使盐水没过全部蔬菜;③盖上坛盖后要在坛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清水,主要依赖①③,C错误;D、据图分析可知,食盐用量和腌制时间都会影响亚硝酸盐含量;亚硝酸盐含量达到峰值后下降,是因为缺氧和酸性环境抑制杂菌生长,使亚硝酸盐的产生量降低;同时产生的亚硝酸盐会被分解,最终导致亚硝酸盐含量下降,D错误。故选B。32.酵母菌的品质影响葡萄酒的产量和质量,研究人员为分离出产酒精能力强的酵母菌菌株,进行了如图Ⅰ所示实验,甲、乙、丙、丁锥形瓶内分别加入100mL完全培养基,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A.在传统葡萄酒发酵过程中,为避免污染发酵装置需严格灭菌B.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算出葡萄酒过滤液的活菌数为6.8×106个/L,此数值可能低于实际的活菌数C.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菌种接种过程中的试管口、瓶口等无需再灼烧灭菌D.由图Ⅱ可知,丙瓶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培养瓶密封不严,丁组酵母菌产酒精能力比乙强【答案】D【解析】【分析】果酒制作过程中的相关实验操作:材料的选择和处理→灭菌→榨汁→发酵。利用葡萄皮表面野生型酵母菌在缺氧的环境下发酵产酒精。若对菌液计数,需选取菌落数处于30~300的培养皿计数。平均菌落数除以涂布体积乘上稀释倍数求的是每百毫升发酵液的微生物数量,还应该再乘10算每升发酵液的微生物数。【详解】A、在传统葡萄酒发酵过程中,利用的是葡萄皮表面的天然酵母菌,不需要严格灭菌,A错误;B、若对菌液计数,需选取菌落数处于30~300的培养皿计数。平均菌落数除以涂布体积乘上稀释倍数求的是每毫升发酵液的微生物数量,还应该再乘1000算每升发酵液的微生物数,故先求平均菌落数为(62+68+74)÷3=68,除以涂布体积0.1mL后等于680个/mL,稀释倍数为1×104,再乘1000,最后为6.8×109个/L,计数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细胞连在一起,平板上生长出一个菌落,所以数目偏小,B错误;C、培养基灭菌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玻璃器皿、接种用具可采用干热灭菌,接种时的玻璃瓶口等都需在酒精灯火焰处进行灼烧灭菌,C错误;D、乙、丙、丁挑取不同的菌落培养,丙瓶与乙、丁瓶相同条件培养,但培养液没有酒精产生,且瓶内活菌数量不低,丙瓶出现的原因可能是培养瓶密封不严,进行有氧呼吸;丁组的活菌数比乙组少,但是产生的酒精和乙组一样多,所以丁组产生酒精能力比乙强,D正确。故选D。33.为拓宽爱媛橙的销路提高附加值,研究人员利用其果实生产果酒的过程及相关物质变 化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发酵前将发酵罐口打开通入空气,目的是增加酵母菌数量B.破碎打浆和酶解处理可提高爱媛橙果汁的出汁率C.采样检测发酵中总糖和酒精度等变化,可有效控制发酵进程D.下胶和过滤处理可除去陈酿后溶液中的沉淀物和颗粒悬浮物【答案】A【解析】【分析】左图中加入果胶酶的作用是去除细胞壁,使果汁澄清,提高出汁率。加入活化的酵母菌是为发酵提供菌种。分析右图可知,随着取样时间的延长,总糖量逐渐降低,直至为0。而随着取样时间延长,酒精度逐渐增加,直至稳定。开始时酒精度接近0,说明开始一段时间菌体主要进行有氧呼吸。【详解】A、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在有氧的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可为菌体繁殖提供大量能量,而在无氧条件下,可发酵产生酒精,但该实验是加入的纯化的活化菌种,为防止杂菌污染,不能将发酵罐口打开通入空气,应向密闭装置中通过无菌空气,A错误;B、破碎打浆可有利于酶与底物充分接触,果胶酶可将不溶性的果胶分解,从而提高爱媛橙果汁的出汁率,B正确;C、采样检测发酵中总糖和酒精度等变化,可及时了解发酵装置中糖的剩余量和酒精的生成量,可有效控制发酵进程,C正确;D、下胶可以澄清葡萄酒、去除沉淀或悬浮物、除去粗糙的单宁物质和异味等,过滤可除 去陈酿后溶液中的沉淀物和颗粒悬浮物,D正确。故选A。34.脲酶可将尿素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是常用的工具酶,一般从刀豆中提取。实验室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了能够合成脲酶、分解尿素的细菌S,并分别研究了培养液中的、和尿素浓度对细菌S脲酶产量的影响(说明:研究某一项时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结果如下表。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离子浓度(%)00.00050.0010.0050.010.05脲酶产量(u/mL)0.020.0560.0670.280.360.080.0310.210.280.310.370.085尿素浓度(%)00.20.40.60.81.0脲酶产量(u/mL)01.151.601.731.050.28A.脲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在内质网上加工使其具有活性B.实验结果表明培养液没有、的情况下细菌也可产生脲酶C.培养液不含尿素时细菌不产生脲酶,细菌产生脲酶的最适尿素浓度在0.4%—0.6%之间D.实验表明培养液中和对脲酶产量的影响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表格分析:影响脲酶产量的因素有两种离子的浓度、尿素浓度,且对脲酶的生成都有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培养液中Ni2+和Mn2+以及尿素浓度的增加,脲酶的产量都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少,但是始终高于对照组。【详解】A、根据题意可知,细菌也能分泌脲酶,但细菌细胞内除核糖体外没有内质网等其他细胞器,故细菌分泌的脲酶的过程与内质网无关,A错误;B、由表格数据可知,当Ni2+、Mn2+离子浓度为0时,细菌也可以产生脲酶,B正确;C、表中数据表明,培养液中尿素的浓度在0.4%-0.8%之间时,脲酶的产量相对较高,说明细菌合成脲酶需要尿素诱导,尿素的最适诱导浓度在0.4%-0.8%之间,C错误;D、实验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离子浓度为0的一组),在实验的范围内,培养液中Ni2+和Mn2+对脲酶的影响都是促进生成,只是低浓度促进作用显著,高浓度促进作用减弱,D错误。故选B。35.氮是植物必需的元素,主要以NH4+、NO3-的形式被植物吸收。适量的氮肥可以促进作 物生长,但过量的氮肥会造成作物减产。某学习小组设计了相关实验,结果如下表,表中数据均为相对值。以下分析错误的是()培养液中含氮量叶绿素含量植株干重单株籽粒干重50%64%48%39%75%83%80%62%100%100%100%100%125%105%110%93%150%103%97%63%(注:100%含氮量为适宜)A.氮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缺氮导致光反应受限B.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强度与培养液中含氮量呈正相关C.氮肥过量可能会阻碍有机物向籽粒转运D.氮元素缺乏对暗反应影响较大,可能是因为暗反应所需的酶较多【答案】B【解析】【分析】光合作用整个过程中是合成有机物并储存光能的过程。具体过程分光反应阶段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中,色素吸收、传递光能,并将光能变为ATP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过程中将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详解】A、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有C、H、O、N、Mg等,氮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缺氮导致叶绿素不能合成,使光反应受限,A正确;B、叶绿素含量在一定范围内与培养液中含氮量呈正相关,但当培养液中含氮量为150%时,叶绿素含量为103%,反而低于培养液中含氮量为125%时的叶绿素含量,B错误;C、氮肥过量后(超过100%),可知单株籽粒干重呈下降趋势,可能是氮肥过量阻碍有机物向籽粒转运,C正确;D、分析培养液中含氮量为50%时,植株干重与单株籽粒干重均较低,可推测是由于暗反应所需的酶较多,氮元素缺乏对暗反应影响较大,D正确。故选B。36.细胞进行的某代谢过程如图甲所示,与该代谢密切相关的细胞器如图乙所示,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甲中的全部代谢过程都发生在图乙所示的结构中B.图中T1、T2、T3阶段分别发生在①②③所示的结构中C.图中的[H]指的是NADH,I、II分别是H2O和O2D.人体的细胞都能通过该代谢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答案】C【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2、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无氧呼吸由于不同生物体中相关的酶不同,在植物细胞和酵母菌中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在动物细胞和乳酸菌中产生乳酸。【详解】A、根据图示信息判断,图乙为线粒体,图甲代谢过程是有氧呼吸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T1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并不在线粒体中,A错误;B、①②③分别是线粒体外膜内膜和线粒体基质,T1、T2、T3阶段分别是有氧呼吸的一、二、三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上,B错误;C、一、二阶段产生的[H]是NADH。第二阶段有H2O参与,第三阶段有O2参与,C正确;D、人体的绝大部分细胞能通过有氧呼吸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成熟的红细胞等没有线粒体的细胞通过无氧呼吸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C。37.细胞呼吸能为生物体提供能量,也是生物体代谢的枢纽。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真核生物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线粒体B.乳酸菌无氧呼吸时,呼吸底物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都以热能散失C.无氧呼吸是在有氧呼吸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D.糖类和脂质的相互转化可通过细胞呼吸联系起来 【答案】D【解析】【分析】1、需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需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需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2、厌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需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分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H]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是乳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详解】A、真核生物进行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A错误;B、乳酸菌无氧呼吸时,呼吸底物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乳酸当中,B错误;C、有氧呼吸是在无氧呼吸的基础上演化而来的,C错误;D、细胞呼吸是生物体代谢的枢纽,蛋白质糖类和脂质的代谢,都可以通过细胞呼吸过程联系起来,如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转化为甘油、氨基酸等非糖物质,非糖物质代谢形成的某些产物与细胞呼吸中间产物相同,这些物质可以进一步形成葡萄糖,D正确。故选D。38.苹果享有“水果之王”的美誉,它的营养价值很高。装在密封纸袋里的苹果放置多天以后,再打开纸袋时能闻到“阵阵酒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阵阵酒香”的“酒”一般是在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的B.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也有少量ATP生成C.为了更好储存苹果应选择低氧、零上低温的环境D.裸露放置的苹果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中,主要进行有氧呼吸【答案】B【解析】【分析】无氧呼吸全过程: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即一分子的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分解成两分子的丙酮酸,过程中释放少量的[H]和少量能量。第二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下,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或者转化为乳酸。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详解】A、“阵阵酒香”的“酒”一般是在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的,即酒精是无氧呼吸第二阶段的产物,A正确;B、无氧呼吸过程中只有第一阶段有ATP的产生,而在第二阶段没有ATP生成,B错误;C、为了更好储存苹果应选择低氧、零上低温的环境,因为这样的环境条件下能抑制呼吸作用,进而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可延长保存时间,零上低温的环境不仅可以降低酶活性,而且还可避免苹果被冻伤影响品质,C正确; D、裸露放置的苹果,因为处于氧气充足的环境中,因而主要进行有氧呼吸,此时的无氧呼吸过程被抑制,D正确。故选B。39.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曲线是常见的表述形式之一。关于某同学建立如图所示曲线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A.若横坐标代表酶促反应的时间,纵坐标代表生成物的量,则P点表示酶已经失活B.若横坐标代表光照强度,纵坐标代表光合速率,则限制P点升高的因素可能是光合色素的含量C.若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距离,则P点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D.若横坐标代表物质浓度,纵坐标代表物质运输速率,则该物质的运输需要消耗细胞代谢的能量【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横坐标代表自变量,纵坐标代表因变量,由曲线可知:曲线0P段纵坐标随着横坐标的增加而增加,P点后限制纵坐标的因素不再是横坐标。【详解】A、若横坐标代表酶促反应的时间,纵坐标代表生成物的量,P点时反应体系中的反应物已经全部转变为生成物,生成物的量达到最大值,此时增加酶量并不会增加生成物的量,A错误;B、若横坐标代表光照强度,纵坐标代表光合速率,则限制P点升高的因素是除光照强度外的其他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可能是光合色素的含量,B正确;C、若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距离,则P点时有水分子进出细胞,C错误;D、若横坐标代表物质浓度,纵坐标代表物质运输速率,则P点后的限制因素为载体蛋白的数量,故该曲线可以表示协助扩散或者主动运输,不一定消耗能量,D错误。故选B。40.小麦旗叶是位于麦穗下的第一片叶子,小麦子粒产量约50%来自旗叶。科学家在适宜的条件下进行了相关研究,在小麦子粒形成过程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旗叶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类囊体数目较多B.为小麦旗叶提供H218O,子粒中的淀粉中含18OC.为小麦旗叶提供14CO2,子粒中的淀粉都含14CD.若去掉一部分子粒,旗叶叶肉细胞的光合效率会下降【答案】C【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而旗叶是位于麦穗下的第一片叶子,因此光照强度不是其限制因素;一昼夜内有机物的增加量=白天光合作用总量-一天呼吸作用消耗量;净光合作用量=光合作用量-相同时间内的呼吸作用消耗量。【详解】A、小麦旗叶是位于麦穗下的第一片叶子,小麦籽粒的有机物约50%来自旗叶,说明旗叶的光合作用较强,因此其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类囊体数目较多,A正确;B、水既是光合作用的反应物也是有氧呼吸的反应物和产物,为小麦旗叶提供H2l8O,该水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Cl8O2,再参与光合作用暗反应将段,因此籽粒中的淀粉会含l8O,B正确;C、籽粒中的有机物只有50%来自旗叶,因此给小麦旗叶提供14CO2,小麦籽粒中的淀粉只有一部分含有14C,C错误;D、去掉一分部籽粒,旗叶产生的淀粉输出减少,导致旗叶中有机物积累,因此一段时间后旗叶的光合速率会下降,D正确。故选C。二、综合题41.青梅果肉营养丰富,成熟的青梅果实易腐烂,不易运输保存。进行青梅果酒和果醋研究可提高青梅资源利用率,又可提高产品附加值。图1是制作青梅酒和青梅醋的流程图。图2是发酵过程中用到的一种发酵罐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发酵是利用天然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制造或生产某些产品例如果酒、果醋、泡菜等,泡菜制作需要的主要微生物是___。(2)图1中,家庭酿造青梅酒时不需要添加酵母菌菌种,菌种来源是___。写出酵母菌产生酒精的反应式:___。在酸性条件下,用___检测有无酒精的产生。(3)图2装置进行青梅酒发酵时,应保证进气口___。(填“打开”或“关闭”)在发酵过程中,一般将温度控制在___,发酵的___条件会抑制杂菌的生长。若发酵时间过长,产酒率不再增加,但会增加被杂菌污染的风险,若被醋酸菌污染,___(填“会”或“不会”)发酵产生醋酸,原因___。【答案】(1)乳酸菌(2)①.青梅皮上附着的酵母菌②.③.重铬酸钾(3)①.关闭②.18-25°C③.无氧、呈酸性、含酒精④.不会⑤.醋酸菌发酵温度为30-35℃,还需通入无菌空气【解析】【分析】果酒制作原理:利用酵母菌无氧呼吸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酒精发酵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果酒制作注意事项:制作果酒时,将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约1/3的空间,既可以为酵母菌大量繁殖提供适量的氧气,又可以防止发酵旺盛时汁液溢出。【小问1详解】泡菜制作是利用乳酸菌将葡萄糖进行无氧呼吸生成乳酸。【小问2详解】家庭酿造青梅酒时不需要添加酵母菌,青梅的皮上附着有野生的酵母菌。酵母菌产酒精是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在酶催化下,将一个C6H12O6分解成2个C2H5OH和2个CO2,同时释放少量能量。酒精检测原理是,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遇酒精生成灰绿色。 【小问3详解】进行青梅酒发酵时,进气口应关闭,形成无氧环境。酵母菌生存的最适温度是20℃左右,一般将发酵温度控制在18-25℃。发酵时,无氧、产生的CO2溶于水形成H2CO3、生成酒精,这些条件抑制杂菌生长。若被醋酸菌污染,由于醋酸菌发酵需要氧气,此时缺氧环境下,醋酸菌不能增殖,不能发酵产生醋酸。青梅醋发酵时,需要不断通入无菌空气。.厨余垃圾是指食品加工过程及人们日常饮食中产生的食物废料及残余。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余垃圾年产量约1.2亿吨,但仅有约10%的余垃圾可被资源化转化。常规的填埋和焚烧技术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有机物,而且在处理过程中会产生有毒有害物质,而厨余垃圾的微生物处理则高效环保。请回答下列问题42.厨余垃圾制乳酸。该过程中利用的主要微生物之一是乳酸菌,从细胞结构上看,乳酸菌是______生物,利用乳酸菌将厨余垃圾制成乳酸的发酵过程需要在______(填“有”或“无”)氧气的条件下进行,发酵过程中发酵液的pH值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发酵至最后阶段,乳酸菌往往会大量死亡,原因最可能是______。43.厨余垃圾制乙醇。余垃圾可在无氧条件下被酵母菌发酵生成_______。厨余垃圾中含有酵母菌生长繁殖所必需的______、_______、无机盐和_______,是一种天然培养基。44.综上所述,余垃圾的转化应根据_______和______等因素来控制发酵条件,以达到较好的转化效果。【答案】42.①.原核②.无③.逐渐下降而后稳定④.营养缺乏和酸性过强43.①.乙醇和CO2②.碳源③.氮源④.水44.①.氧气②.pH【解析】【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酒精发酵。温度是酵母菌生长和发酵的重要条件,20℃左右,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乳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能够将葡萄糖转化为乳酸。【42题详解】乳酸菌为异养厌氧型微生物,细胞中没有成形细胞核,从细胞结构上看,乳酸菌是原核生物,利用乳酸菌将厨余垃圾制成乳酸的发酵过程需要在“无”氧气的条件下进行,发酵过程中,随着乳酸的不断积累,发酵液的pH值变化的趋势是逐逐渐下降而后稳定,发酵至最后阶段,乳酸菌往往会因为营养缺乏和酸性过强造成大量死亡。【43题详解】厨余垃圾制乙醇涉及的微生物是酵母菌,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微生物,在有氧环境中进行有氧呼吸,在无氧环境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因此,厨余垃圾可在无氧条件下被酵 母菌发酵生成乙醇CO2。厨余垃圾中含有酵母菌生长繁殖所必需的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是一种天然培养基。【44题详解】综上所述,厨余垃圾的转化应根据氧气和pH等因素来控制发酵条件,以达到较好的转化效果。45.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等,常用于果汁的生产。(1)果胶酶用于果汁生产,是因为它能分解果胶——植物______________(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可解决________________问题。(2)为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下:操作流程:制备苹果泥和果胶酶溶液→果胶酶与苹果泥混合水浴一段时间→过滤果汁→测量果汁体积(在不同的温度下同时进行以上实验)温度梯度:-30℃、0℃、20℃、40℃、60℃、80℃、100℃问:该实验方案有无不当之处,如有请补充说明??_____________。该实验是否需要另外再增设对照组,为什么?______________。(3)在最适温度和最适pH条件下,测得烧杯内葡萄糖的产生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请在图中分别画出温度提高5℃和酶量提高1倍时的葡萄糖产生量曲线。【答案】(1)①.细胞壁和胞间层 ②.果肉出汁率低和果汁浑浊等(2)①.①在果胶酶与苹果泥混合前应使两者在同一温度条件下水浴保温;②温度梯度过大,可设置温度为10℃、20℃、30℃、40℃、50℃和60℃等,也可以以5℃作为温度梯度②.不需要。实验的不同温度梯度之间可以相互对照(3)【解析】 【分析】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容易,而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也使得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果胶酶并不特指某一种酶,而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酯酶。【小问1详解】果胶是细胞壁和胞间层的组成成分,果胶酶能瓦解果胶,使得果胶分解,瓦解细胞壁以及产物溶于水,因此可以解决果肉出汁率低和果汁浑浊等问题。【小问2详解】由于本实验是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为温度,因此在果胶酶与苹果泥混合前应使两者在同一温度条件下水浴保温,这样才能保证反应的时候是设置的那个温度。温度梯度为-30℃、0℃、20℃、40℃、60℃、100℃,梯度过大,可缩小温度梯度;该实验的不同温度梯度之间可形成相互对照,无需对照实验。【小问3详解】应温度提高5℃,超过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下降,反应速度减慢,所用时间延长,但不改变反应平衡点。酶量调高1倍,反应速度加快,所需时间减少,但不改变平衡点,故图为:46.饮水机由于容易滋生细菌需要定期清洗。某校生物兴趣小组随机选取教室中正在使用的饮水机,研究其放出水的污染情况。请分析回答:(1)水样采集:先用酒精对饮水机的冷热出水口和采集人员的手进行_________,然后打开出水口放掉一部分水,再用经__________处理后的锥形瓶分别从出水口取不同温度的水各10mL。(2)制作平板:用移液管直接取0.1mL的水样,用方法接种在培养基表面,每个水样制作3个平板,然后与1个空白培养基一起倒置于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每组培养基菌落数的平均数如下表:培养基种类菌落数空白培养基0开水98℃0 热水60℃30常温水25℃180(3)实验分析:①实验操作中将培养基倒置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②根据实验结果,若取60℃的热水放凉后饮用,将饮入__________个/升的微生物,且由于计数菌落时会存在__________的情况,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比实际活菌数目低,因此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建议师生取开水放凉后饮用。③为鉴别水样中含有的细菌类型,同学们在该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指示剂,若出现深紫色带金属光泽的菌落,说明水样中含有大肠杆菌。【答案】(1)①.消毒②.干热灭菌(2)涂布平板法(3)①.防止培养基的水分过快蒸发,防止皿盖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②.3×105③.两个或多个细菌粘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④.伊红美蓝【解析】【分析】伊红美蓝培养基是种鉴别培养基,可用来鉴别大肠杆菌,当大肠杆菌分解乳糖产酸时,细菌带正电荷被染成红色再与伊红美蓝结合形成黑色菌落,并带有金属光泽;倒平板法需要固体培养基通过添加琼脂作为凝固剂来将液体培养基转化为固体培养基。【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无菌操作,涉及消毒和灭菌,由于灭菌采用的是剧烈的理化因素,对实验人员的手只能是消毒,锥形瓶是需要保持干燥的玻璃器皿,所以应当采用干热灭菌法。【小问2详解】由于饮水机中微生物数量较少,可以不进行稀释直接接种,接种方法有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而本题需要统计菌落数目,所以接种的方法不能采用平板划线法,而是采用涂布平板法。【小问3详解】①培养基倒置培养的原因是防止培养基的水分蒸发过快,同时防止皿盖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②表格显示,60℃热水取0.1mL,接种后长出的菌落数为30个,表明0.1mL水样中有30个微生物。1升等于1000毫升,故每升水当中,有30×10×103=3×105个微生物。同时,由于计数菌落时会存在“两个或多个细菌粘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的情况,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比实际活菌数目低。③鉴别水样中的大肠杆菌,应在该培养基中加入伊红美蓝指示剂,若出现深紫色带金属光泽的菌落,说明水样中含有大肠杆菌。47.为了研究棉花植株光合作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某生物兴趣小组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 下,棉花植株在黑暗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氧气的消耗量以及光照条件下单位时间内氧气的释放量,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中测定棉花植株氧气释放量时,应保持________(答两点)等环境因素相同、适宜且始终一致。黑暗中棉花植株单位时间内氧气的消耗量,代表的是_______速率。(2)据图分析,20℃时棉花叶肉细胞中合成[H]的场所有____;若长期处于30℃下,棉花植株_______(填“能”或“不能”)正常生长,原因是________;40°C时,棉花叶肉细胞中用于光合作用CO2的来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光照强度、初始CO2浓度②.有氧呼吸③.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④.能⑤.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零,有有机物的积累植株生长⑥.线粒体和细胞外【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和CO2浓度。图上单位时间氧气的消耗量表示有氧呼吸速率,单位时间氧气的释放量表示净光合速率。【详解】(1)控制变量法,当温度一定时,实验中测定棉花植株氧气释放量时,应保持光照强度和初始CO2浓度始终一致;黑暗中棉花植株单位时间内氧气的消耗量,代表的是有氧呼吸速率。(2)据图可知,20摄氏度时棉花细胞可以光合作用,也可以呼吸作用,所以产生[H]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叶绿体;若长期处于30℃下,棉花植株能正常生长,原因是净光合作用速率大于零,有有机物的积累,植株生长;40°C时,棉花叶肉细胞中用于光合作用CO2的来源有线粒体和细胞外。【点睛】本题熟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是解题的关键,当净光合速率大于零时植物有有机物的积累,可以正常生长。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甘肃省张掖市某重点校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 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理)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 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 校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理)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 校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 校(西区)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遂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 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 校2022-2023学年高二化学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 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5-08 06:54:01
页数:36
价格:¥2
大小:1.39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