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高一生物(等级考)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要求。1.孟德尔利用豌豆进行杂交实验,并对实验结果分析后发现了遗传的基本定律。在探索遗传规律的过程中创造性地运用了假说-演绎法,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孟德尔提出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且生物的性状由遗传因子控制的假说B.假说核心: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C.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自交和测交实验,自交和测交均可用于验证遗传定律D.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9:3:3:1的性状分离比需依赖雌、雄配子的数量相等【答案】D【解析】【分析】豌豆的优点:1、豌豆为严格自花传粉、闭花授粉,一般在自然条件下是纯种;2、豌豆花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3、豌豆具有稳定的可以区分的性状,易于区分、便于统计实验结果。【详解】A、孟德尔提出解释实验现象的假说有: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A正确;B、假说的核心是:在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B正确;C、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涉及自交和测交实验,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分离比为3:1,可验证分离定律,测交可用于推测F1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测交的理论结果为1:1,可用于验证遗传定律,C正确;D、减数分裂产生配子中,一般而言,雄配子的数量多于雌配子的数量,D错误。故选D。2.下列关于性状显隐性或纯合子与杂合子判断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甲:乙=1:1→甲为显性性状B.甲×甲→甲+乙→乙为隐性性状C.甲×乙→只有甲→甲为显性性状D.花粉鉴定法:只有一种花粉→纯合子,至少两种花粉→杂合子【答案】A 【解析】【分析】相对性状中显隐性的判断:(1)亲代两个性状,子代一个性状,即亲2子1可确定显隐性关系;(2)亲代一个性状,子代两个性状,即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所以亲2子1或亲1子2可确定显隐性关系,但亲1子1或亲2子2则不能直接确定。【详解】A、甲+乙→甲+乙=1:1,这属于测交,据此不能确定显隐性关系,A错误;B、甲×甲→甲+乙,出现性状分离现象,这说明乙为隐性性状,B正确;C、甲×乙→只有甲,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杂交,子代只有一种性状,这说明甲为显性性状,C正确;D、纯合子只能产生一种配子,花粉鉴定法:只有一种花粉→纯合子,至少两种花粉→杂合子,D正确。故选A。3.现有纯合的冷敏型(野生型)拟南芥植株,抗冻型(D)对冷敏型(d)为显性。研究人员培育了一株拟南芥纯合抗冻型突变体,现将该纯合突变体植株与野生型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抗冻型:冷敏型=7:5。已知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推测带有D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下列杂交实验可检验上述推测的是()A.F1作母本×冷敏型作父本B.F1作父本×冷敏型作母本C.纯合突变体作母本×冷敏型作父本D.纯合突变体作父本×冷敏型作母本【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纯合突变体植株基因型为DD,与野生型植株基因型为dd,杂交得F1,F1基因型Dd。【详解】据“该纯合突变体植株与野生型植株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抗冻型:冷敏型=7:5。”和“已知F1产生的雌配子育性正常,推测带有D基因的花粉成活率很低。”,推知F1的含D基因的雄配子的成活率很低,要检验上述推测,则需要用F1作父本对其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进行测交,所以选F1作父本×冷敏型作母本,综上,ACD错误,B正确。故选B。4.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玉米的育性受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其中基因型为MM、Mm的个体可产生可育的雌雄配子,基因型为mm的个体表现为雄性不育,只能产生可育的雌配子。基因型为Mm的植株连续自交两代,F2中雄性不育植株所占的比例为()A.1/8B.1/6C.3/8D.3/4 【答案】B【解析】【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基因型为Mm的植株自交,F1中MM:Mm:mm=1:2:1,其中基因型为MM、Mm的植株可产生可育的雌雄配子,基因型为mm的植株只能产生可育的雌配子,故只有1/3MM和2/3Mm植株能够自交,则F2中雄性不育植株mm所占的比例为2/3×1/4=1/6,B正确。故选B。5.下列关于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描述,正确的是()A.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1:1:1:1,说明两对基因能自由组合B.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产生基因型为AB、Ab、aB、ab的四种配子,说明两对基因能自由组合C.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不为9:3:3:1,则两对基因一定不能自由组合D.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3:1,说明两对基因能自由组合【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不管两对基因是否能自由组合,aaBb产生的配子均为ab:aB=1:1和Aabb产生的配子均为Ab:ab=1:1,后代表现型比例均为1:1:1:1,A错误;B、若两对基因能自由组合,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将产生基因型为AB、Ab、aB、ab的四种配子,但如果基因连锁且发生交叉互换,也能产生这四种配子,B错误;C、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不为9:3:3:1,可能为12:3:1等变式,也能说明两对基因自由组合,C错误;D、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个体杂交,若两对基因能自由组合,AaBb产生的配子为AB: Ab:aB:ab=1:1:1:1,aaBb产生的配子为aB:ab=1:1,则后代表现型比例为3:1:3:1,D正确。故选D。6.小麦的多子房与单子房是一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品系甲为纯合多子房小麦,品系乙为纯合单子房小麦,科研人员利用两品系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杂交方式F1F2杂交Ⅰ♂品系甲×♀品系乙单子房小麦单子房:多子房=3:1杂交Ⅱ♀品系甲×♂品系乙多子房小麦多子房;单子房=3:1进一步研究发现,品系乙细胞由小麦细胞核和山羊草的细胞质构成,异源细胞质会抑制小麦细胞核中某些基因表达,且这种效应可以遗传给子代,但某种基因纯合的植株不受异源细胞质的影响。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据杂交Ⅱ实验的结果可判断小麦的多子房为显性性状B.杂交Ⅰ的F2单子房植株自交时,其后代可出现性状分离的植株占1/3C.杂交Ⅰ的F1与品系甲(♂)杂交,后代中多子房:单子房=1:1D.杂交Ⅱ的F1与品系乙(♂)杂交,后代中多子房:单子房=1:1【答案】B【解析】【分析】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减数分裂过程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详解】A、分析题意,异源细胞质会抑制小麦细胞核中某些基因表达,而品系乙细胞由小麦细胞核和山羊草的细胞质构成,故应根据品系乙做父本的杂交组合进行分析,即根据杂交实验II♀品系甲×♂品系乙杂交,F1均为单子房小麦,F2中多子房∶单子房=3:1,可知小麦的多子房为显性性状,A正确;B、设相关基因是A、a,则杂交I的品系甲基因型是AA,乙是aa,由于品系乙做母本,表现为抑制,F1基因型是Aa(表现为抑制效应,为单子房),F2为AA∶Aa∶aa和=1∶2∶1,其中单子房(Aa和aa):多子房(AA)=3:1,F2单子房植株自交时,其后代可出现性状分离的植株Aa 占2/3,B错误;C、杂交Ⅰ的F1(Aa)与品系甲(♂)(AA)杂交,子代中AA∶Aa=1∶1,由于该组合中的品系乙做母本,可表现出抑制效应,故后代中多子房(AA):单子房(Aa)=1:1,C正确;D、杂交Ⅱ的F1(Aa)与品系乙(♂)(aa)杂交,子代中Aa∶aa=1∶1,由于该组合中的品系乙做父本,不表现抑制效应,故后代中多子房(Aa):单子房(aa)=1:1,后代中多子房:单子房=1:1,D正确。故选B。7.某雌雄同株异花植物的籽粒颜色由两对基因控制,基因A控制籽粒为紫色,基因a控制籽粒为黄色,基因B只对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使籽粒呈现白色。籽粒的颜色同时也受到环境的影响。某生物兴趣小组成员利用黄色籽粒和紫色籽粒长成的植株进行两次杂交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组别亲代F1表型F1自交,所得F2表型及比例一黄色×紫色全为白色紫色:黄色:白色=6:4:6二全为紫色紫色:黄色:白色=10:4:2A.亲本黄色的基因型可能是aabb或aaBBB.第一组F2紫色个体中基因型有4种C.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在不同环境中表现出来的颜色可能不同D.第二组F2黄色个体中自交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占比1/2【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籽粒颜色由两对基因控制,基因A控制籽粒为紫色,基因a控制籽粒为黄色,基因B只对基因型为Aa的个体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使籽粒呈现白色可知,紫色基因型为AA__或Aabb,黄色基因型为aa__,白色基因型为AaB_。【详解】A、第一组的亲代表型为黄色×紫色,而F1表型全为白色,由白色个体的基因型为AaB_可推知,亲本黄色的基因型可能分别是aabb、aaBB,A正确;B、第一组F2中,紫色个体基因型为AAB_、A_bb,所以基因型种类为4种,B正确;C、由于籽粒的颜色同时也受到环境的影响,第二组的F1 全为紫色可能是由环境条件改变引起的,C正确;D、F2中黄色基因型为aa__,所以自交后代全是黄色,不发生性状分离的占比1,D错误。故选D。8.在雄性小鼠某腺体发现同时存在甲、乙和丙3种类型细胞。这三种类型细胞的染色体数量比为细胞甲:细胞乙:细胞丙=1:2:4。下列推测错误的是()A.该腺体可能是睾丸B.细胞甲中会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C.细胞乙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D.细胞丙进行有丝分裂【答案】B【解析】【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三种类型细胞的染色体数量比为细胞甲:细胞乙:细胞丙=1:2:4,说明雄性小鼠某腺体能进行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睾丸可以进行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因此该腺体可能是睾丸,A正确;B、细胞甲已经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或精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B错误;C、细胞乙可能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C正确;D、细胞丙进行有丝分裂,且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是体细胞的两倍,D正确。故选B。9.小鼠是研究遗传病的模式动物。图1为雄鼠的某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图2表示不同细胞的染色体与核DNA的数量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其对应图2中的细胞bB.图1细胞分裂完成后,产生的配子类型有aY、AX、aXC.若b-e代表某细胞的不同分裂期,则其先后顺序为b→d→c→eD.图1细胞中基因A和基因a发生分离的时期仅是减数分裂Ⅰ后期【答案】D【解析】【分析】图2表示不同细胞的染色体与核DNA之间的数量关系,a为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核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b为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核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c为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核DNA分子,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d为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核DNA分子,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e为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核DNA分子,是精子(配子)。【详解】A、因为细胞中的每条染色体中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加上该细胞处于分裂后期,可以判断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时期染色体数目:DNA数目=1: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故图1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可用图2中的b表示,A正确;B、图l分裂完成后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YY和AaXX,次级精母细胞进一步分裂生成的精子有:aY、aX、AX,B正确;C、图2表示不同细胞的染色体与核DNA之间的数量关系,a为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核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b为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核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c为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核DNA分子,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d为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核DNA分子,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e为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核DNA分子,是精子(配子),则其先后顺序为bdce,C正确;D、图1细胞中基因A和基因a位于姐妹染色单体,故发生分离的时期仅是减数分裂Ⅱ后期,D错误。 故选D。10.现有一个基因型为AaXBXb的卵原细胞,下列有关该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及结果的分析(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互换),错误的是(  )A.若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aXB,则减数分裂I过程中出现异常相对值B.若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XBXB,则减数分裂II中出现异常C.若产生的1个极体基因型为aXBXb,则卵细胞的基因型为aXBXbD.若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Xb,则3个极体的基因型可能为AXb、aXB、aXB【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分裂前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A、基因型为AaXBXb的卵原细胞正常情况下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配子中A/a、XB/Xb各含有一个,若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aXB,则减数分裂I过程中出现异常相对值,即A和a所在染色体未分离,A正确;B、若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XBXB,则减数分裂II中出现异常,XB所在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发生分离,B正确;C、若产生的1个极体基因型为aXBXb,说明XB和Xb所在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未发生分离,则与之同时产生的次级卵母细胞或极体基因型是AA,卵细胞基因型是A,如果AA是极体,则可能是aXBXb,C错误;D、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若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Xb,则3个极体的基因型可能为AXb、aXB、aXB,D正确。故选C。11.豚鼠毛色黄与白为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A、a控制,眼色红与黑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B、b控制,且这两对基因均不位于Y染色体上。让多对豚鼠相互交配(雌鼠和雄鼠都各只有一种基因型),F1的表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下面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黄毛红眼黄毛黑眼白毛红眼白毛黑眼雌4/1202/120雄2/122/121/121/12A.据表分析,黄毛和红眼是显性且AA致死B.亲代鼠的基因型是AaXBY,AaXBXbC.若只考虑眼色,F1中红眼雌鼠产生的卵细胞有2种基因型,比例是3:1D.F1中黄毛红眼雌鼠与黄毛黑眼雄鼠随机交配,子代中黄毛红眼雌鼠的比例为1/3【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子代分析:根据子代中雌、雄都是黄毛:白毛=2:1,可知黄毛为显性,且位于常染色体上,子代中AA致死;子代中红眼:白眼=3:1,所以红眼为显性,雌性全为红眼,雄性红眼:黑眼=1:1,可知该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A、根据子代中黄毛:白毛=2:1,红眼:白眼=3:1,可知黄毛和红眼是显性且AA致死,A正确;B、根据子代中雌、雄都是黄毛:白毛=2:1,雌性全为红眼,雄性红眼:黑眼=1:1可知亲代鼠的基因型是AaXBY、AaXBXb,B正确;C、若只考虑眼色,F1中红眼雌鼠的基因型是XBXB:XBXb=1:1,故产生XB、Xb两种配子,比例是3:1,C正确;D、F2中黄毛红眼雌鼠基因型是1/2AaXBXb、1/2AaXBXB,黄毛黑眼雄鼠基因型是AaXbY,随机交配后,AA致死,F2中黄毛红眼雌鼠AaXBXb=2/3×3/4×1/2=1/4,D错误。故选D。12.雌性小鼠在胚胎发育至第5天左右,细胞中的两条X染色体会有一条发生随机失活。经细胞分裂后,失活的染色体在子细胞中仍是失活的,但是在形成生殖细胞时,失活的X染色体可得到恢复。雄性小鼠则不存在X染色体失活现象。现有两只转荧光蛋白基因的小鼠,甲为发红色荧光的雄鼠(基因型为XRY,R为红色荧光基因),乙为发绿色荧光的雌鼠(基因型为XGX,G为绿色荧光基因)。甲、乙交配产生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F2若不发生突变,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F1仅发绿光的小鼠均为雄性B.F1部分雌性小鼠可发两种荧光C.F2出现全身发绿光的雌性小鼠D.F2出现只发一种荧光的小鼠的概率是9/16【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分析:雌性小鼠发育过程中一条X染色体随机失活,雄性小鼠不存在这种现象,甲乙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是XRX、XY、XRXG、XGY,F1随机交配,雌配子产生的种类及比例是XR:XG:X=2:1:1,雄配子产生的种类及比例为X:XG:Y=1:1:2。【详解】A、F1的基因型是XRX,XY,XRXG、XGY,仅XGY发绿光,A正确;B、XRXG体内,若XR失活,则该细胞发绿光,若XG失活,则该细胞发红光,部分雌性小鼠可发出两种荧光,B正确;C、XRXG与XGY交配,产生XGXG的雌性小鼠,无论哪一条X染色体失活,全身发绿光,C正确;D、F2产生的雄配子为1/4XG、1/4X、1/2Y,产生的雌配子为1/2XR、1/4XG、1/4X,只发一种荧光的个体包括XRX、XRY,XGX,XGY,XGXG,出现的概率是11/16,D错误。故选D。13.果蝇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同时与X染色体的数量有关,即受精卵中含有两个X染色体才能产生足够的雌性化信号。将黄体雌果蝇(表示两条染色体并联,并联的X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无法分离)与灰体雄蝇(XAY)杂交,子代中只有灰体雄蝇和黄体雌蝇,且比例为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雌蝇在减数分裂时产生2种异常配子B.染色体组成为的果蝇无法存活C.子代中灰体雄蝇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D.子代中的黄体雌蝇不携带并联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黄体雌蝇与灰体雄蝇XAY杂交,子代基因型为XA、Y、XAO、YO,由于子代中只有灰体雄蝇和黄体雌蝇,且比例为1:1,又已知基因型为YO的受精卵没有X染色体无法发育,故基因型为XA的果蝇无法存活,基因型为Y的果蝇为黄体雌蝇,基因型为XAO的果蝇为灰体雄蝇。 【详解】A、并联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无法分离,雌蝇在减数分裂时产生2种异常配子,一种含有两条并联染色体,另一种不含有X染色体,A正确;B、并联黄体雌果蝇和灰体雄果蝇杂交,子代只有灰体雄果蝇和黄体雌果蝇,说明染色体组成为的果蝇无法存活,B正确;C、子代中灰体雄蝇基因型为XAO,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C正确;D、子代中黄体雌蝇基因型为Y,携带并联染色体,D错误。故选D。14.某科研小组利用小鼠、R型和S型肺炎链球菌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关实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实验中细菌甲和乙分别对应R型细菌和S型细菌B.经过步骤②后,鼠2血液中含有活菌甲和活菌乙C.加热致死菌乙中的某种转化因子能使活菌甲转化成活菌乙D.鼠5经过步骤⑤后死亡的原因是死菌甲中某种物质使活菌乙转化为活菌甲【答案】D【解析】【分析】R型肺炎链球菌不会使人或小鼠患病,因此无致病性。S型肺炎链球菌有致病性,可使人或小鼠患肺炎,小鼠并发败血症死亡。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内含有的“转化因子”能够促进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详解】A、注射活菌甲的鼠1存活,说明细菌甲无致病性,对应R型细菌;注射活菌乙的鼠4死亡,说明细菌乙有致病性,对应S型细菌,A正确;B、步骤②是将活菌甲与加热致死的细菌乙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结果鼠2死亡,将从鼠2体内分离出的活菌乙注射到鼠4体内,导致鼠4死亡,说明有部分活菌甲转化为活菌乙,且转化的性状能够遗传,因此鼠2血液中含有的活菌类型有甲和乙,B正确; C、结合对B选项的分析可推知:死菌乙中某种转化因子能使活菌甲转化成活菌乙,C正确;D、鼠5经过步骤⑤后死亡的原因是活菌乙能使鼠致死,活菌甲不具有致死效应,D错误。故选D。15.用35S标记的噬菌体感染无标记的大肠杆菌,短时间保温后,离心获得上清液并进行检测,发现上清液放射性很高,并且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与细菌转化实验相同,也是根据遗传物质具有控制性状的特性设计的B.该实验使用的噬菌体必须是接种在用35S标记的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再释放出来的C.上清液放射性很高,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可推测DNA是遗传物质D.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均会导致沉淀中的放射性增强【答案】B【解析】【分析】35S标记的噬菌体感染无标记的大肠杆菌,35S不能进入大肠杆菌的细胞。要想进行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需要分别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再用上述大肠杆菌培养T2噬菌体,得到蛋白质含有35S标记或DNA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然后,用35S或32P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短时间的保温后,用搅拌器搅拌、离心。【详解】A、该实验是用同位素标记法追踪蛋白质去向来探究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蛋白质是否进入细菌内,A错误;B、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将噬菌体接种在用35S标记的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B正确;C、上清液放射性很高,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蛋白质没有进入大肠杆菌,没有用标记DNA的噬菌体进行实验,不能推测出DNA是遗传物质,C错误;D、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均对沉淀中的放射性没有影响,D错误。故选B。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6.某种蝴蝶(ZW型)的口器长短有两种表型:长口器和短口器,且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对于蝴蝶的口器长短来说,长口器对短口器为显性B.雌性蝴蝶的一对性染色体是异型的,雄性为同型的C.控制蝴蝶的口器长短的基因只存在于口器细胞中D.杂交组合一的F2中短口器只出现在雌性个体中【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杂交组合一可知,短口器为隐性性状;根据杂交组合二可知,口器长短遗传和性别有关,蝴蝶性别决定型为ZW型且控制口器长短的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详解】A、根据杂交组合一可知,亲本为一对相对性状,子代只表现出长口器,说明长口器对短口器为显性,A正确;B、蝴蝶性别决定型为ZW型,雌蝴蝶性染色体为ZW,为异型;雄蝴蝶性染色体为ZZ,为同型,B正确;C、口器长短遗传和性别有关,控制蝴蝶的口器长短的基因存在于Z染色体上,存在于所有体细胞中,C错误;D、由A可知,杂交组合一亲本为ZaW(雌)和ZAZA(雄),其F1代为ZAW(雌)、ZAZa(雄),则F2代基因型为ZAW(雌长口器)、ZaW(雌短口器)、ZAZa(雄长口器)、ZAZA(雄长口器),即杂交组合一的F2中短口器只出现在雌性个体中,D正确。故选C。17.果蝇的直毛对分叉毛为伴X显性,长翅与残翅、灰体与黑檀体各由一对基因控制,显隐性关系及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未知。纯合直毛黑檀体长翅雌果蝇与分叉毛灰体残翅雄果蝇杂交,F1相互杂交,F2中体色与翅型的表型及比例为灰体长翅:灰体残翅:黑檀体长翅:黑檀体残翅=9:3:3:1.F2表型中可能出现(  )A.黑檀体全雄性B.残翅全为雄性C.长翅全为雌性D.残翅全为分叉毛【答案】BD【解析】 【分析】直毛和分叉毛用W/w表示,假设控制黑檀体和灰体的基因用A、a表示,控制长翅和截翅的基因用B、b表示,已知F2中灰体:黑檀体=3:1,长翅:残翅=3:1,可知灰身、长翅为显性性状,控制体色与翅型的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详解】A、若控制黑檀体a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只考虑体色,亲本基因型可写为XaXa、XAY,子二代可以出现XAXa、XaXa、XAY、XaY,灰体:黑檀体=1:1,与题干不符;若控制黑檀体a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后代表型与性别无关,故不会出现黑檀体全为雄性,A不符合题意;B、若控制残翅的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只考虑翅型,亲本基因型可写为XBXB、XbY,子二代可以出现XBXB、XBXb、XBY、XbY,即残翅全为雄性,B符合题意;C、若控制长翅的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只考虑翅型,亲本基因型可写为XBXB、XbY,子二代可以出现XBXB、XBXb、XBY、XbY,即长翅有雌性也有雄性,C不符合题意;D、若控制残翅的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考虑翅型和眼色,亲本基因型可写为XBWXBW、XbwY,子二代可以出现XBWXBW、XBWXbw、XBWY、XbwY,即残翅全为分叉毛,D符合题意。故选BD。18.果蝇卷曲翅(A)对正常翅(a)为显性。现有卷曲翅♂(甲)、卷曲翅♀(乙)、正常翅♂(丙)和正常翅♀(丁)四种果蝇若干,欲通过杂交实验确定等位基因A、a在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下列关于各杂交实验的预期结果与结论不对应的(  )A.乙×丙,若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卷曲翅:正常翅=1:0,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甲×乙,若子代表型及比例为卷曲翅:正常翅♂=3:1,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C.乙×丙,若子代表型及比例为卷曲翅:正常翅=1:1,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甲×丁,若子代表型及比例为卷曲翅♀:正常翅♂=1:1,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答案】AC【解析】【分析】判断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可用显性雄性(卷曲翅雄性)与隐性雌性(正常翅雌性)杂交,即甲和丁杂交,若子代性状与性别无关,则为常染色体上,若子代雌性全是显性(卷曲翅),雄性全是隐性(正常翅),则为伴X染色体遗传。【详解】A、乙×丙,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卷曲翅∶正常翅=1∶0,即子代中均为卷曲翅,可推导出乙应为显性纯合子,即XAXA或AA,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染色体均可,A错误;B、甲×乙,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卷曲翅∶正常翅♂=3∶1,即存在性别差异,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B正确; C、乙×丙,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卷曲翅∶正常翅=1∶1,可推导出乙为杂合子,即XAXa或Aa,即基因不一定位于X染色体上,C错误;D、甲×丁,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卷曲翅♀∶正常翅♂=1∶1,即存在性别差异,说明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D正确。故选AC。19.下图表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由常染色体上的A/a基因决定,且女性不会患该病;乙病由X染色体上的B/b基因决定。其中1号个体不含甲病的致病基因,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病、乙病都是隐性遗传病B.I2和II6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2/3C.II6和II7再生一个女孩只患乙病的概率是1/4D.III10与一正常男性结婚,生下只患甲病孩子的概率是1/16【答案】ABCD【解析】【分析】甲病由常染色体上的A/a基因决定,且女性不会患该病,Ⅰ1和Ⅰ2表现正常,而Ⅱ5患甲病,由于1号个体不含甲病的致病基因,故致病基因为显性;由于Ⅰ3和Ⅰ4表现正常,而Ⅱ7患乙病,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则Ⅱ7的基因型为XbY。【详解】A、分析遗传系谱图,Ⅰ1和Ⅰ2表现正常,而Ⅱ5患甲病,则甲病为隐性遗传病;由于Ⅰ3和Ⅰ4表现正常,而Ⅱ7患乙病,则乙病为隐性遗传病,A正确;B、甲病为显性遗传病,乙病为隐性遗传病,Ⅱ5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Aa,男性为杂合子即表现患甲病,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aa,故Ⅰ1、Ⅰ2关于甲病的基因型分别为aa、A_,Ⅲ9关于乙病的基因型为XbY,则Ⅱ6、Ⅰ2的基因型为XBXb,则Ⅰ1的基因型为aaXBY,Ⅰ2的基因型为A_XBXb,根据9号患有甲病,判断6号含有甲病致病基因,即含有Aa,Ⅱ6基因型与Ⅰ2相同的概率为100%或0,B错误; C、Ⅱ6基因型为AaXBXb,Ⅱ7的基因型为aaXbY,他们所生女儿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故再生一个女孩只患乙病的概率(XbXb)=1/2,C错误;D、Ⅲ10的基因型为AaXBXb=1/2,基因型为aaXBXb=1/2,正常男性的基因型为aaXBY,他们生下的孩子基因型为Aa=1/2×1/2=1/4,XBY=1/4,因为女孩不患甲病,故生下只患甲病孩子的概率1/4×3/4=3/16,D错误。故选BCD。20.中国早在《诗经》中,就有“田祖有神,秉畀炎火”的记载(《诗·小雅·大田》),意思是将田中害虫捉去烧掉。宋代朱熹认为这就是指夜里以火诱捕蝗虫以消灭之。雌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蝗虫只有1条X性染色体,没有Y染色体,可表示为XO。控制蝗虫复眼正常基因(B)和异常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会使雄配子致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蝗虫的群体中,仅考虑B、b基因,共4种基因型B.基因b会使雄配子致死,所以子代蝗虫中不存在复眼异常雌蝗虫C.雄蝗虫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其体细胞相同D.杂合复眼正常雌体和复眼异常雄体杂交,后代中复眼正常:复眼异常=1:1【答案】ABD【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雌蝗虫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蝗虫只有1条X性染色体,没有Y染色体,可表示为XO,即雄蝗虫的染色体数目比雌蝗虫少一条。控制蝗虫复眼正常基因(B)和异常基因(b)位于X染色体上,且基因b会使雄配子致死,故可知蝗虫群体中的基因型有XBXB、XBXb、XBO、XbO,共4种,无XbXb个体。【详解】A、蝗虫的群体中,仅考虑B,b基因,雌蝗虫有XBXB、XBXb两种基因型,雄性个体有XBO、XbO两种基因型,共有4种基因型,A正确;B、分析题意可知,基因b会使雄配子致死,所以无XbXb个体,子代蝗虫中不存在复眼异常雌蝗虫,B正确;C、雄蝗虫缺少一条染色体,所以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形成的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中,一个的染色体数目有一个与其体细胞相同,另一个比正常体细胞少两条染色体,C错误;D、杂合复眼正常雌体基因型为XBXb,复眼异常雄体基因型为XbO,由于基因b使精子致死,因此两者杂交后代为:复眼正常雄性(XBO):复眼异常雄性(XbO)=1:1,D正确。故选ABD。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21.市场上的茄子有红茄、白茄两种类型,红茄中又存在深紫色、红色、浅红色三种类型,为探究茄子颜色的遗传规律,研究者做了两组实验。实验1:选择芜湖白茄与甲种白茄杂交,F1均为红茄,F1自交所得F2中红茄与白茄的比例为9:7,红茄中深紫色、红色、浅红色的比例为1:4:4;实验2:芜湖白茄与乙种白茄杂交,F1均为白茄,F1自交所得F2均为白茄。回答下列问题:(1)若控制茄子颜色的两对等位基因为C、c与R、r,基因C/c与R/r的位置关系是______。芜湖白茄与甲种白茄的基因型为_____,F2白茄中自交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______。研究发现白茄含维生素较高,欲培育白茄品种可选择最简单方法,即______。(2)根据实验1的F2中红茄中深紫色、红色,浅红色的比例为1:4:4,可推断控制红色果皮的基因特点是______,如果实验1中F2一株红茄自交,后代出现的性状分离比为______(写出具体性状及比例)。【答案】(1)①.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②.CCrr,ccRR(此空两基因型顺序可颠倒)③.1④.选择白茄自交即可(2)①.控制红色果皮的2对等位基因存在累加效应②.全为深紫色或深紫色:红色:白色=1:2:1或深紫色:红色:浅红色:白色=1:4:4:7【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F1自交后F2中性状比为9:7,为9:3:3:1的变式,即相关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题中白茄基因型为C-rr、ccR-、ccrr。实验1中,亲本杂交后,F1只有红茄CcRr,说明亲本为CCrr,ccRR。【小问1详解】由题意可知,F1自交后F2中性状比为9:7,是9∶3∶3∶1的变形,说明基因C/c与R/r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实验1中,亲本杂交后,F1只有红茄CcRr,且亲本为白茄,说明亲本为CCrr,ccRR,根据9:7推知,白茄基因型为C-rr、ccR-、ccrr,故白茄自交后代均为白茄,即F2白茄中自交能稳定遗传的比例为1。小问2详解】根据实验1的F2中红茄中深紫色、红色,漫红色的比例为1:4:4,说明全为显性基因是为深紫色,含三个显性基因时为红色,含两个显性基因时为浅红色,即控制红色果皮的2对等位基因存在累加效应;如果实验1中F2一株红茄自交(如CCRR、CCRr、CcRR、CcRr),后代出现的性状分离比为全为深紫色(CCRR子代)或深紫色:红色:白色=1:2:1(CCRr、 CcRR自交子代)或深紫色:红色:浅红色:白色(CcRr自交子代)=1:4:4:7。22.研究人类遗传病的模式动物。图1为小鼠的某细胞分裂示意图(仅示部分染色体,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图2表示不同细胞的染色体与核DNA之间的数量关系。(1)图1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为_______,其对应图2中的细胞为______。(2)正常情况下该小鼠细胞中最多含有_____条X染色体,图1细胞分裂完成后,产生的配子类型有aY和______。(3)若b~e代表同一细胞的不同分裂期,则其先后顺序为______,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发生在图2中_____。(4)减数分裂时偶尔发生X染色体不分离而产生异常卵(XX),这种不分离可能发生的时期______。(5)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末端缺失的染色体因失去端粒而不稳定,其姐妹染色单体可能会连接在一起,着丝点分裂后向两极移动时出现“染色体桥”结构,如图丙所示。基因型为Aa的雄性小鼠进行减数分裂时,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不考虑其他变异,则该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有______。(若细胞中不含A或a基因则用“0”表示)【答案】(1)①.减数分裂Ⅰ后期②.b (2)①.2②.aX、AX(aY写上也可)(3)①.b-d-c-e②.b(4)减数分裂Ⅰ后期、减数分裂Ⅱ后期(5)A、A或AA、0或a、a或aa、0【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1细胞中的同源染色体(含有姐妹染色单体)正在分离,可以判断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据此作答。【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图示细胞的同源染色体分离,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该时期染色体数目:DNA数目=1: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为2n,故图1细胞所处的分裂时期可用图2中的b表示。【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图1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且细胞质均等分裂,故该动物是雄性,性染色体组成是XY;图1分裂完成后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的基因型为aaYY和AaXX,次级精母细胞进一步分裂生成的精子有:aY、aX、AX。【小问3详解】图2表示不同细胞的染色体与核DNA之间的数量关系,a为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核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正常情况下该小鼠细胞中最多含有2条X染色体(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b为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核DNA分子,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c为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核DNA分子,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为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核DNA分子,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e为一条染色体含有一个核DNA分子,是精子(配子),则其先后顺序为b-d-c-e;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发生在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2n,一条染色体含有两个核DNA分子,对应图中的b。【小问4详解】减数分裂时偶尔发生X染色体不分离而产生异常卵(XX),这种不分离可能发生的时期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减数分裂Ⅱ后期(姐妹染色体单体未分离)。【小问5详解】据题意分析,基因型为Aa的雄性小鼠进行减数分裂时,其中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出现“染色体桥”并在两着丝点间任一位置发生断裂,形成的两条子染色体移到细胞两极,该次级精母细胞产生的精细胞的基因组成可能有A、A或AA、O或a、a或aa、O。 23.下表为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编号实验过程和操作结果A组含35S噬菌体+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高,下层沉淀中的放射性很低B组含32P噬菌体+大肠杆菌(培养一段时间)→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很低,下层沉淀中的放射性高(1)实验中,32P标记的是____________,该实验能证明____________。(2)从理论上分析,A组的下层沉淀和B组的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应该为零。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请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①在A组实验的沉淀中检测到放射性,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②在B组实验中,32P标记的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时间过长,会使上清液中放射性含量____________,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3)请设计一个实验,为表中A组实验培养出“含35S的噬菌体”(简要写出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答案】(1)①.T2噬菌体的DNA②.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2)①.搅拌不充分,没有将吸附在大肠杆菌外的35S标记的噬菌体外壳与其完全分离②.升高③.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3)首先用含35S的物质制备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然后用该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从而得到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然后让噬菌体侵染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从而得到含35S的噬菌体【解析】【分析】1、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2、上清液和沉淀物中都有放射性的原因分析: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上清液中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a、保温时间过短,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出现放射性。b 、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也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含量升高。②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沉淀物中也有少量放射性的原因:由于搅拌不充分,有少量35S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表面,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小问1详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组成元素是C、H、O、N、S,D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因此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据实验结果可知,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胞外,因此子代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亲代的DNA遗传的,该实验证明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小问2详解】①在A组实验中,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理论上沉淀物不会出现放射性,但由于搅拌不充分,没有将吸附在大肠杆菌外的35S标记的噬菌体外壳与其完全分离,导致在沉淀中检测到放射性。②在B组实验中,32P标记噬菌体的DNA,如果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时间过长,会导致细菌裂解,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出来,经离心后分布于上清液中,使上清液中放射性含量升高。【小问3详解】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在宿主细胞内增殖。为培养出“含35S的噬菌体”,应首先用含35S的物质制备培养大肠杆菌的培养基,然后用该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从而得到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然后让噬菌体侵染含35S标记的大肠杆菌从而得到含35S的噬菌体。24.果蝇的红眼(R)对白眼(r)为显性,相关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但不确定相关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回答下列问题:(1)相对性状指的是______,果蝇黑身与灰身是一对相对性状。现有一只黑身雄果蝇与一只灰身雌果蝇杂交,F1果蝇中灰身:黑身=1:1.据此_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亲本中灰身雌果蝇为杂合子。请从F1中选取两只果蝇进行一次杂交实验,以便确定控制体色的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还是在常染色体上。①杂交组合:________(填表型)。②预期结果:若子代中雌果蝇_______,则控制体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子代中雌果蝇_____,则控制体色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2)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也在X 染色体上。现有甲、乙(白眼雄性)两只果蝇杂交,子代果蝇中红眼:白眼=1:1,灰身:黑身=3:1.为了确定甲果蝇的基因型,观察子代黑身果蝇的眼色。分析结果及结论:①如果子代黑身果蝇全为白眼,则甲的基因型为______。②如果子代黑身果蝇全为红眼,则甲的基因型为_______。(3)如果控制体色的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现用纯合的灰身红眼雌果蝇与黑身白眼雄果蝇杂交,再让F1个体间杂交得到F2,则F2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答案】(1)①.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②.能③.黑身雌果蝇x灰身雄果蝇④.灰身:黑身=1:1⑤.全为灰身(2)①.XBRXbr②.XBrXbR(3)12【解析】【分析】1.伴性遗传概念: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上和性别相关联,叫做伴性遗传。基因在染色体上位置不确定时,常常用假设法分析。2.两对性状组合判断基因位置的方法:“分别统计,单独分析”:可依据子代性别、性状的数量分析确认基因位置:若后代中两种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无关,则可确定基因在常染色体上;若后代中两种表现型在雌、雄个体中比例不一致,说明遗传与性别有关,则可确定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小问1详解】相对性状指的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子代灰身:黑身=1:1,可知亲本中灰身雌蝇是杂合子,若是纯合子,子代全是灰身。若体色基因位于X染色体,则F1的基因型是XBXb、XbXb、XBY、XbY,若位于常染色体,F1基因型是Bb、bb,可选择F1中的黑身雌蝇和灰身雄蝇杂交,若位于常染色体上,则子代雌蝇是Bb:bb=1:1(灰身:黑身=1:1),若位于X染色体,则子代雌蝇是XBXb(灰身)。【小问2详解】子代果蝇红眼:白眼=1:1,可知亲代是XRXr、XrY,子代灰身:黑身=3:1,可知亲代是XBXb、XBY。则亲代雄性基因型是XBrY,①如果子代黑身果蝇全为白眼,其基因型只能是XbrY,甲的基因型是XBRXbr。②如果子代黑身果蝇全为红眼,其基因型只能是XbRY,则甲的基因型为XBrXbR。【小问3详解】 现用纯合的灰身红眼雌果蝇(BBXRXR)与黑身白眼雄果蝇(bbXrY)杂交,F1个体的基因型是BbXRXr、BbXRY,第一对基因F2的基因型是BB、Bb、bb,第二对基因F2的基因型是XRXR、XRY、XRXr、XrY,经自由组合后共有12种基因型。【点睛】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考查伴性遗传、基因位置判断、基因自由组合规律。25.某性别决定为XY型的植物,其花瓣颜色有红色和白色(相关基因用A、a表示),花瓣层数有重瓣和单瓣(相关基因用B、b表示)。现将纯合红花重瓣植株与纯合白花单瓣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F1相互交配,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不考虑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F2红色重瓣花红色单瓣花白色重瓣花白色单瓣花雌株3/401/40雄株3/83/81/81/8(1)分析实验结果可知,控制花瓣颜色和花瓣层数的两对基因遵循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亲本中纯合红花重瓣植株与纯合白花单瓣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植株另有一对相对性状全缘叶和缺刻叶(相关基因用D、d表示),在上述杂交中F1均表现为全缘叶。为探究F1中基因D、d和基因A、a的位置关系,研究人员对F1进行测交,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缺刻叶:白花全缘叶=1:1,由此可推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以题干中出现的植物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证实该推论成立,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自由组合②.F2中花瓣颜色与性别无关,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花瓣层数与性别有关,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即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③.AAXBXB、aaXbY(2)①.基因D、d和基因A、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A、d位于一条染色体上(或基因a、D位于一条染色体上)②.实验思路:将F1进行自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或继续统计F2 植株中花色和叶形性状的组合表现及比例)预期结果: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缺刻叶:红花全缘叶:白花全缘叶=1:2:1【解析】【分析】只考虑花瓣颜色,F2中雌性和雄性都是红色和白色的比例都是3:1,说明红色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只考虑花瓣层数,F2中雌性都是重瓣花,雄性中重瓣花:单瓣花=1:1,说明重瓣花为显性,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小问1详解】只考虑花瓣颜色,F2中雌性和雄性都是红色和白色的比例都是3:1,与性别无关,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只考虑花瓣层数,F2中雌性都是重瓣花,雄性中重瓣花:单瓣花=1:1,与性别相关联,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即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据题意可知,红色为显性,重瓣花为显性,因此亲本中纯合红花重瓣植株与纯合白花单瓣植株的基因型分别是AAXBXB、aaXbY。【小问2详解】据题意可知,F1均表现为全缘叶,F2中出现缺刻叶,说明缺刻叶为隐性,因此F1(红色全缘叶)进行测交,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缺刻叶:白花全缘叶=1:1,不是1:1:1:1,说明两对等位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基因D、d和基因A、a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因为红花和缺刻叶、白花全缘叶连在一起,因此基因A、d位于一条染色体上(或基因a、D位于一条染色体上)。验证基因的位置,可用测交或者自交,题中已用测交进行推测,因此要设计实验证实该推论成立,可用自交。实验思路为:将F1进行自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或继续统计F2植株中花色和叶形性状的组合表现及比例)。预期结果:F1基因型为AaDd,产生的雌雄配子都是1/2Ad和1/2aD,因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花缺刻叶(AAdd):红花全缘叶(AaDd):白花全缘叶(aaDD)=1:2: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5-09 01:36:11 页数:24
价格:¥2 大小:329.7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