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巴中市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巴中市普通高中2022级2022年秋学期联考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分两卷,第I卷为选择题,第II卷为非选择题。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学校名称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3.第I卷的答案用2B铅笔填涂到答题卡上,第II卷必须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规定位置。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航天基地发射成功,并于2021年5月15日成功登陆火星表面,开启了我国探测火星的新征程,图为地球、火星、太阳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天体系统中,包含火星且级别最低是()A.地月系B.太阳系C.银河系D.河外星系2.科学家认为火星是太阳系中除地球之外最有可能存在生命的星球,下列关于火星的描述正确且有利于生命存在的是()A.大气成分较适宜B.与地球同为远日行星C.适宜的距日距离D.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3.天问一号在飞往火星的途中,威胁其安全运行的太阳活动可能有()A.强劲的太阳风将其吹离轨道B.黑子遮挡太阳帆板阻碍发电C.耀斑抛射高能粒子损坏仪器D.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强【答案】1.B2.C3.C【解析】【1题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火星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因此包含火星且级别最低的天体系统为太阳系,B正确。地月系不包括火星,A错。银河系包括火星,但级别高于太阳系,C错。河 外星系不包括火星,D错。故选B。【2题详解】火星大气稀薄且大气成分不利于生命存在,A错。火星与地球同属于类地行星,并不属于远日行星,B错。火星与太阳的距离适中,太阳辐射相对适宜,温度适宜,有利于生命存在,C正确。火星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但这与生命存在关系不大,D错。故选C。【3题详解】太阳风是太阳上层大气射出的超声速的离子体带电离子流,并不会将天问一号吹离轨道,A错。黑子是太阳光球层上温度相对较低的区域,并不会遮挡太阳能板阻碍发电,B错。耀斑属于剧烈的太阳活动,其抛射的高能粒子可能会损坏仪器,C正确。太阳辐射不属于太阳活动,D错。故选C。【点睛】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的区别,太阳源源不断地通过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出能量,称为太阳辐射;太阳大气层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为太阳活动。我国北方某地建设绿色低碳住宅,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系统,将吸收的太阳辐射转化为热能和电能供生活使用,如图所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为保证该系统发电供热效率最高,屋顶太阳能面板应朝向()A.东方B.西方C.南方D.北方5.下列能源的形成也与太阳辐射有关的是()A.石油B.潮汐能C.核能D.地热能【答案】4.C5.A【解析】【4题详解】该系统位于我国北方,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太阳能面板正对着太阳,可以提高发电供热效率,因此应朝向南方,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5题详解】 石油是地质历史时期固定下来的太阳能,其形成与太阳辐射有关,故A正确;潮汐能的形成与天体间的引力有关,与太阳辐射无关,故B错误;核能是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与太阳辐射无关,故C错误;地热能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与太阳辐射无关,故D错误。故选A。【点睛】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直接为地球提供光热资源,满足生物生长发育。(2)维持着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3)是人类生活和生产的主要能量来源。地层和生物化石是研究地球演化历史的重要途径,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6.据图推测地层②中的生物主要生活于()A.古生代B.中生代C.新生代D.元古宙7.下列关于上述地层描述正确的是()A.地层②时期哺乳动物繁盛B.地层⑤形成年代比地层③更晚C.地层④中生物生活于海洋D.地层⑥比地层③中生物更古老8.关于图中地层及其包含的化石与地球圈层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地层主要位于莫霍面以上B.地层形成与软流层有关C.古登堡面以下可能有化石D.地层主要位于下地幔中【答案】6B7.D8.A【解析】【6题详解】读图可知,地层②中的生物是恐龙,属于爬行动物,中生代是爬行动物繁盛的时期,B正确;古生代是海洋无脊椎动物繁盛时期,新生代是哺乳动物繁盛时期,元古宙属于前寒武纪,蓝细菌繁盛,ACD错误。故选B。【7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含有化石的岩石一般位于沉积岩中,具有水平层理结构,岩层越往下越老,因此图中岩层有心到老依次是①、②=④、③=⑤、⑥,B错误,D正确;地层②和④时期爬行动物繁盛,哺乳动物繁盛是在新生代,AC错误。故选D。【8题详解】图中地层及其包含的化石主要属于沉积岩,位于岩石圈,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位于莫霍界面以上,A正确;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与地层的形成无关,B错误;古登堡面以下是地核,不可能有化石,C错误;地层不可能位于下地幔中,D错误。故选A。【点睛】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包括地壳全部和上地幔顶部,由坚硬岩石组成的部分。地壳和岩石圈不是一个概念。很多气象俗语和谚语反映了大气的一些现象,可帮助人们了解大气的规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9.“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谚语中描述的鲤鱼斑状云块位于大气层中的()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星际空间10.“高处不胜寒”说明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图中的()A①B.②C.③D.⑤【答案】9.A10.D【解析】【9题详解】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因此对流运动显著,加上集中了绝大部分水汽和尘埃,容易成云致雨,而平流层、高空大气和星际空间不易成云致雨,因此谚语中描述的鲤鱼斑状云块位于对流层,A符合题意,排除BCD。故选A。【10题详解】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对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对流层大气主要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其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辐射,即图中的⑤,D正确。①表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表示被大气吸收的少量太阳辐射(不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热源),③表示大气逆辐射,ABC错误。故选D。【点睛】从大气的受热过程看,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少,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过大气到达地面;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多,绝大部分地面长波辐射被大气截留。所以,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也是来源于此。图为某年某月长江入海口的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弯曲并明显向东凸出,其直接影响因素是()A.洋流B.入海径流C.潮汐D.波浪12.若此时甲点(28‰等值线上的最东点)在一年中距海岸线最远,该月最可能是()A.1月B.4月C.7月D.10月【答案】11.B12.C【解析】【11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长江入海口附近等盐度线向东(高值)弯曲凸出明显,说明弯曲部分盐度低,入海径流对沿海盐度起稀释用,使盐度降低,B正确。洋流流向与沿海海岸线平行,不会引起等盐度线向外海的弯曲,A错误。该等盐度线向外海凸出,与潮汐、波浪无关,CD错。故选B。【12题详解】甲点距海岸线最远时,表明入海径流对海水的稀释最强,入海径流的流量最大,长江流域主要属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入海径流量大,所以该月最可能为7月,C正确,ABD错。故选C。【点睛】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对比。蒸发使海水浓缩,降水使海水稀释。降水量比蒸发量大的海区,盐度小,反之盐度大。此外,在有河流注入的海区,海水盐度一般较低。在暖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高,寒流流经的海区盐度较低。在近岸地 区,盐度则主要受河川径流、海区形状等因素的影响。下图为北大西洋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从洋流性质看,甲、乙洋流()A.均为寒流B.甲为暖流,乙为寒流C.均为暖流D.甲为寒流,乙为暖流14.洋流对海洋生物和渔场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下列海域中最易形成渔场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13.D14.B【解析】【13题详解】由图可知,甲洋流由纬度较高的海域流向纬度较低的海域,是从温度低的海域流向温度高的海域,为寒流;乙洋流是从温度较高的海域向北流向温度较低的海域,为暖流,D正确,排除ABC选项;故选D。【14题详解】寒暖流交汇处,由于海水扰动,易将下层营养盐带至表层,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形成大型渔场;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的渔场据图可知,②海域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最易形成渔场;其它三处既无寒暖流交汇又无上升补偿流带来的营养、浮游生物及丰富的饵料,故不易形成渔场。排除ACD,故选B。【点睛】大渔场的成因有两大类,一是寒暖流交汇处,二是有上升补偿流的地区。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两种洋流汇合还可以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易于形成大的渔场;在秘鲁附近海区,受离岸的东南信风影响,盛行上升补偿流,深层海水上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了世界著名的秘鲁渔场。 下图为我国四种不同地貌景观素描图,完成下面小题。15.关于图中所示地貌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图①-海浪侵蚀B.图②-冰川侵蚀C.图③-河流侵蚀D.图④-海浪堆积16.根据图④景观形态和指向标,判断当地盛行的风向是()A.西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答案】15.C16.A【解析】【15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①为风蚀蘑菇,属于风力侵蚀地貌,A错误;②为石林地貌,属于喀斯特地貌,是流水溶蚀(侵蚀)作用形成的,B错误;③为高山峡谷地貌,是流水侵蚀形成的,C正确;④为沙丘地貌,主要是风力沉积形成的,D错误。故选C。【16题详解】根据图中指向标,以及沙丘缓坡为迎风坡,因此地貌区盛行风向为西北风,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主要的外力地貌的类型1、流水地貌:流水沉积一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流水侵蚀地貌一一峡谷、瀑布、喀斯特地貌、黄土高原沟壑地貌、丹霞地貌;2、风力地貌:风力侵蚀地貌一雅丹地貌、风蚀菇、风蚀洼地等,风力沉积地貌沙丘、黄土高原的形成;3、海浪地貌:海浪侵蚀地貌一一海蚀崖、海蚀等,海浪沉积地貌一一沙滩,4、冰川地貌:冰川侵蚀地貌冰蚀湖、峡湾、角峰、刃脊等,冰川堆积地貌冰碛丘陵等。图是摄影师在某地区森林中拍摄到的植物的部分景观照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7.从照片中能直接读出地理信息是()A.该地区树种多为针叶林B.该地区乔木层次比较单一C.该地区植物有板根发育D.该地区植物树种比较单一18.图中景观最可能出现的地区是()A.热带雨林地区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区C.亚寒带针叶林地区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区【答案】17.C18.A【解析】【17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植被有板根发育,应为热带雨林,而非针叶林。热带雨林垂直结构复杂,乔木层次复杂,植物树中复杂,C正确,ABD错,故选C。【18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景观为热带雨林植被,出现的地区为热带雨林地区,A正确,排除BCD,故选A。【点睛】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和热带季风气候区,森林呈深绿色,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数量丰富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常见茎花、板根等现象。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土壤纵剖面,由一些形态各异的、大致呈水平展布的土层所构成。下图是地球表面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甲、乙、丙依次对应的土层是()A.淀积层、淋溶层、腐殖质层B.淋溶层、腐殖质层、淀积层C.腐殖质层、淀积层、淋溶层D.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20.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成土母质层的作用是()A.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与养分状况B.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质与腐殖质C.能使营养元素在土壤的表层不断富集D.能加快所在地区母岩层的风化速度 21.组成土壤的主要物质是()A.矿物质、有机质、水分与空气B.矿物质、沉积岩、水分与空气C.矿物质、有机质、植被与空气D.沉积岩、动植物、水分与空气【答案】19.D20.A21.A【解析】【19题详解】根据成熟土分层结构,甲为腐殖质层,乙为淋溶层,丙为淀积层,成土母质层,母岩层。D正确,ABC错误,故选D。【20题详解】土壤是环境中各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成分,A正确;生物为土壤提供大量的有机质与腐殖质,使得使得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BC错误;无论是温度还是微生物和雨水以及风速都能加快所在地区母岩层的风化速度,D错误。故选A。【21题详解】土壤是矿物质、有机质和活的有机体以及水分和空气等的混合体,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植物选择性的吸收母质、大气、水体中的营养,经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质,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促进养分的释放。动物残体也为土壤提供有机质,并且土壤中动物对土壤产生特殊作用,所以土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生物。气候因素是土壤系统发展变化的主要推动力。地形因素一般只是引起地表能量和物质的再分配,并没有引起新的物质。时间因素决定这土壤的发育程度。台风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形成并强烈发展的大气低压旋涡。图左是西北太平洋台风移动的主要路径示意图,图右为北半球台风卫星影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2.根据图推测,一般情况下台风在中国大陆登陆频次最高的海域是()A.渤海与黄海B.黄海与东海C.东海与南海D.南海与渤海 23.下列对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发生季节和旋转方向描述正确的是()A.夏秋季节,顺时针B.夏秋季节,逆时针C.冬春季节,逆时针D.冬春季节,顺时针24.当台风登陆时,沿海地区最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A.洪水、滑坡与沙尘暴B.大风、寒潮与沙尘暴C.狂风、暴雨与风暴潮D.暴雨、寒潮与泥石流【答案】22.C23.B24.C【解析】【22题详解】读图可知,影响我国的台风主要发生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因此台风在中国大陆登陆频次最高的海域是南海和东海,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23题详解】台风是气旋强烈发展形成的,北半球气旋为逆时针方向旋转;台风发生需有较高的气温和大量的水气,因此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24题详解】台风往往带来暴雨,不会引发沙尘暴,故A错误;台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不会带来寒潮天气;台风往往带来暴雨,也不会引发沙尘暴,故B错误;台风的破坏性很强,往往伴随狂风、暴雨、风暴潮,故C正确;台风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不会带来寒潮天气,故D错误。故选C。【点睛】台风常带来狂风、暴雨和风暴潮,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益处。台风给人类送来了丰沛的淡水资源,对改善淡水供应和生态环境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台风还使世界各地冷热保持相对均衡;赤道地区气候炎热,若不是台风驱散这些热量,热带会更热,寒带会更冷,温带也会从地球上消失。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2年9月5日12时52分,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位于29.59°N,102,08°E,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图为地震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5.泸定县地震的发生,是由于()A.地壳应力长期作用的结果B.地壳物质长期变质作用的结果C.地表物质长期沉积的结果D.地表岩层长期风化侵蚀的结果26.等震线是把地震对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而成的曲线,下列因素与等震线无关的是()A.地震震级B.震源深度C.震中距D.地震时间27.一次大地震可能给当地带来的危害有()①基础设施破坏②连续性降水③人员伤亡④大风寒潮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答案】25.A26.D27.D【解析】【25题详解】该地地震的发生是地壳应力长期作用的结果,是累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承受的限度时,岩层发生突然错位或断裂,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在短时间内急剧释放,并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产生地震。A正确。与变质作用关系不大,B错。地震与地球内力相关,并不是地表物质长期沉积或地表岩层长期风化侵蚀的结果,CD错。故选A。【26题详解】一般而言,地震的震级越大,震源深度越浅或离震中距越近,则对地面破坏程度越大,所以ABC选项均与等震线相关。地震时间与等震线无关。故选D。【27题详解】一次大的地震会导致当地的基础设施破坏,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①③正确。地震并不会产生连续性降水或大风寒潮,②④错。故选D。【点睛】地震能量的大小用震级表示。地震时某一地区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用地震烈度表示。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震源深 度等有直接关系。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图层为基础。图层是用图形、符号、文本等描述某个主题的数据,如道路、村庄、河流等。这些图层可通过位置叠加组合在一起,不同的组合可以形成具有不同实际应用价值的图片、数据及文字信息。图为某地区幼儿园与行政区叠加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8.如果只读图层1,可以直接读出的地理信息是()A.行政区的空间位置分布B.幼儿园的空间位置分布C.各行政区占地面积大小D.各幼儿园占地面积大小29.根据图层3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甲行政区幼儿园数量最少B.丙行政区幼儿园数量最少C.甲行政区幼儿园密度最小D.乙行政区幼儿园密度最大30.如果图示地区有一个区域是城市,另两个区域为乡村。则据图层3推测正确的是()A.甲是城市,乙、丙是乡村B.乙是城市,甲、丙是乡村C.丙是城市,甲、乙是乡村D.甲、乙是城市,丙是乡村【答案】28.B29.B30.A【解析】【28题详解】图层1为幼儿园分布图,如果只读图层一,可以直接读出各幼儿园的空间位置分布,无法读取行政区的空间位置分布或占地面积大小,B正确,AC错。各幼儿园的占地面积大小需要查询或分析计算,不能直接读出,D错。故选B。【29题详解】图层3是将幼儿园分布图与行政区分布图叠加,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行政区的幼儿园数量最多,丙行政区的幼儿园数量最少,A错,B正确。幼儿园密度是单位面积上幼儿园数量,读图可知,甲行政区幼儿园密度最大,CD错。故选B。【30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甲行政区的幼儿园数量最多,密度最大,表明幼儿数量多,人口数量 多,人口密度大,应为城市,同理,乙、丙应为乡村,A正确,BCD错。故选A。【点睛】地理信息系统是对地理数据进行输入、处理、存储、管理、查询、分析、输出等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查询与分析功能,可以根据不同目的对相关数据进行叠加分析。第II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综合题:共3道大题,共40分。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局部地区某时刻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读图回答问题。(1)甲、乙两地此时的风向分别为____,____;甲地的风力比乙地____(大、小),原因:____。材料二沿海地区存在海陆风现象,风向在一天中有明显的改变。图为我国某沿海地区某时刻海陆剖面示意图,此时在海边游玩的同学看到远处碧海蓝天、水天一色。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根据材料二信息和图中近地面的等压面弯曲特点判断,此时应为____(白昼或夜晚);A、B两地此时气温较高的是____(填A或B);图中A、B、C、D气压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____。(3)在图中用箭头画出此时海陆之间热力环流的气流运动方向和C、D附近的等压面。(请画在答题卡上,画在试卷上无效)【答案】(1)①.西北风(或偏北风)②.偏东风(东风或东南风)③.大④.甲处等压线更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更大 (2)①.白昼②.A③.B、A、D、C(3)【解析】【分析】本题以我国局部地区某时刻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我国某沿海地区某时刻海陆剖面示意图等图文材料信息为载体,考查风向画法、风力大小比较、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等压面特点等知识,考查学生信息提取、解读和绘图等能力。【小问1详解】近地面风的画法是先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于等压线;再画风向,北半球向右偏,与等压线成一夹角;故可知甲地是西北风,乙地是偏东风;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由图可知,甲地比乙地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小问2详解】可以通过材料信息“此时在海边游玩的同学看到远处碧海蓝天、水天一色”可得知此时为白昼;近地面陆地A地气温高于海面B,A处气流上升,B处气流下沉,近地面B的气压高于A,高空D处气压高于C,故气压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B、A、D、C。【小问3详解】根据上题可知:A处气流上升,B处气流下沉,近地面B的气压高于A,高空D处气压高于C,水平方向上气体由高压流向低压,由此推出气流运动方向。根据高空和近地面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的规律,也可画出C、D附近的等压面,如下图: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根据发生的空间范围,水循环可分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三种类型。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四川等众多地区,从上海注入东海。图为长江水系分布示意图。(1)判断长江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并描述其水循环的主要过程。(2)说明长江的水循环对流经地区水资源的影响。(3)图中我国修建的三峡大坝将改变长江水循环的哪个环节?这种改变将主要影响当地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还是时间分配?【答案】(1)海陆间循环;在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从海陆表面蒸发的水分,上升到大气中;随着大气的运动和在一定的热力条件下,水汽凝结为液态水降落至地球表面;一部分降水可被植被拦截或被植物散发,降落到地面的水可以形成地表径流;渗入地下的水一部分从表层壤中流和地下径流形式进入 河道,成为河川径流的一部分;贮于地下的水,一部分上升至地表供蒸发,一部分向深层渗透,在一定的条件下溢出成为不同形式的泉水;地表水和返回地面的地下水,最终都流入海洋或蒸发到大气中。(2)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长江水循环能够保证流经地区的水资源可以及时补充,从而使水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长江水循环能够有效减少流经地区的水资源的浪费,从而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有效防止水资源的污染。长江水循环能够有效防止流经地区的水资源受到污染,从而保证水资源的安全性。(3)地表径流;时间分配【解析】【分析】本题以长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该流域的水循环、水资源的利用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图文获取信息、运用所学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的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长江水最终注入太平洋,说明长江为外流河,水循环的主要类型海陆间循环。在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从海陆表面蒸发的水分,上升到大气中;随着大气的运动和在一定的热力条件下,水汽凝结为液态水降落至地球表面;一部分降水可被植被拦截或被植物散发,降落到地面的水可以形成地表径流;渗入地下的水一部分从表层壤中流和地下径流形式进入河道,成为河川径流的一部分;贮于地下的水,一部分上升至地表供蒸发,一部分向深层渗透,在一定的条件下溢出成为不同形式的泉水;地表水和返回地面的地下水,最终都流入海洋或蒸发到大气中。【小问2详解】根据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长江的水循环对流经地区水资源的影响为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长江水循环能够保证流经地区的水资源可以及时补充,从而使水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减少水资源的浪费,长江水循环能够有效减少流经地区的水资源的浪费,从而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有效防止水资源的污染。长江水循环能够有效防止流经地区的水资源受到污染,从而保证水资源的安全性。【小问3详解】根据图文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我国修建的三峡大坝将改变长江水循环的地表径流,这种改变将主要影响当地水资源的时间分配,使得河流水位季节变化变小。【点睛】水循环的三种类型分别为:1、海陆间循环。海陆间循环又称水的大循环,在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从海陆外表蒸发的水分,上升到大气中;随着大气的运动和在一定的热力条件下,水汽凝结为液态水降落至地球外表;一部分降水可被植被拦截或被植物散发,降落到地面的水可以形成地表径流。 2、陆地内循环。陆地上(或一个流域内)发生的水循环是降水—地表和地下径流_蒸发的复杂过程。陆地上的大气降水、地表径流及地下径流之间的交换又称三水转化。流域径流是陆地水循环中最重要的现象之一。3、海上内循环。海洋面上的水蒸发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回到海洋的部分水分交换过程。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图是两种不同地理环境下形成的典型地貌景观照片,一张拍摄于海边,一张拍摄于内陆。(1)填空题:图左中甲地貌的名称是____,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地区;图右中乙地貌的名称是____,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侵蚀。(2)简答题:推测乙地貌今后最可能的演变趋势并说明理由。【答案】(1)①.风蚀蘑菇②.西北内陆③.海蚀拱桥④.海水(2)乙地貌是海蚀拱桥,随着进一步受侵蚀,拱桥上方岩体发生崩塌,近海岸形成海蚀崖,残存在海洋中的部分形成海蚀柱。【解析】【分析】本题以典型地貌景观照片为背景信息,涉及常见地貌的分布、成因及演变过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准确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与运用地理知识回答问题。【小问1详解】 甲地貌的名称是风蚀蘑菇,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之一,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气候干旱的西北内陆地区;乙地貌的名称是海蚀拱桥,分布在沿海地区,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海浪侵蚀。【小问2详解】海岸侵蚀地貌是岩石海岸在波浪、潮流等不断侵蚀下所形成的各种形态,主要有海蚀洞、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桥等。海岸基岩不断受海水侵蚀形成海蚀洞,海蚀洞不断扩大形成海蚀拱桥(突出的海岬两岸如发育相向的海蚀洞被蚀穿而相互连通,形成海蚀拱桥),海蚀拱桥进一步受蚀使拱桥顶板崩塌,外侧形成脱离海岸的海蚀柱,近海岸形成海蚀崖。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05-07 06:33:02 页数:18
价格:¥2 大小:12.87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