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2月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泸州市高2022级高一上学期末统一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本部分共1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0年7月,古蔺县黄荆镇发现约1.2亿年前的野比氏实雷龙足迹化石,其宽度约20厘米(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雷龙足迹化石的岩层最可能位于地质年代表中的()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2.发现雷龙足迹化石的岩层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A.莫霍界面之上B.莫霍界面之下C.古登堡界面之上D.古登堡界面之下3.推断野比氏实雷龙的猎食场景是()A.绿藻爆发的海洋B.蕨类植物繁茂的沼泽C.被子植物繁盛的草原D.裸子植物兴盛的森林【答案】1.C2.A3.D【解析】【1题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恐龙出现在中生代;因此雷龙足迹化石的岩层最可能位于中生代,C正确,ABD错误。故选C。【2题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化石属于沉积岩;莫霍界面之上为地壳,主要是以岩石组成,因此最有可能分布着化石,A正确;莫霍界面之下为上地幔,岩浆活动较多,沉积岩易出现变质,不会存在化石,B错误;古登堡界面之上是下地幔,深度较深,高温高压,一般不会存在沉积岩,因此恐龙化石不会出现在下地幔,C错误;古登堡界面之下为地核,高温高压,不会出现沉积岩,因此化石不会出现在地核,D错误。故选A。【3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雷龙存在于中生代;结合所学可知,海生藻类属于海洋中较早出现的生物种类,最早出现于元古宙时期,属于前寒武纪,A错误;蕨类植物出现在古生代,B错误;被子植物繁盛的草原出现在新生代,C错误;裸子植物兴盛的森林出现在中生代,D正确。故选D。【点睛】地球生命演化从时间来讲,地球的显生宙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古生代依次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中生代依次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依次分为古近纪、新近纪和第四纪;从植物来讲,由老到新为:藻类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从动物来讲,由老到新为:无脊椎动物、有脊椎动物、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时代。图为“某地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4.图中能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A.①B.②C.③D.④ 5.该地对流层的高度最接近是()A.8~9千米B.12~13千米C.15~16千米D.17~18千米6.Ⅰ层热量的直接来源为()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大气逆辐射【答案】4.C5.B6.B【解析】【4题详解】①曲线所示对流层的气温变化过于剧烈,最低温过低,排除④;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排除①;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排除②;高层大气的底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上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③曲线正确。C正确,ABD错误。故选C。【5题详解】I层是对流层,对流层是最靠近地面的大气最底层。对流层平均厚度随纬度的升高而降低,在高纬地区为8~9千米,中纬地区约10~12千米,低纬地区为17~18千米。读图可知,该地近地面的温度大概在20℃,在中纬度地区的气温温度,会由海平面的大约17℃下降至对流层顶的大约-52℃,故可推测该地大致在中纬度地区12~13千米,B正确。故选B。【6题详解】对流层大气温度是通过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使大气增温,故直接来源于地面辐射,B正确,排除ACD。故选B。【点睛】地面放出的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对流层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所以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地面辐射的能源来自于太阳。“穿堂风”又称过堂风,指的是在风压作用下,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贯穿内部,从另一侧流出的自然通风,是气象学中一种空气流通现象。图为我国南方某民居设计的穿堂风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穿堂风的风压形成原因是()A.温室效应B.地转偏向力C.热岛效应D.地面冷热不均8.南方民居设计穿堂风的目的主要是()A.冬季防寒B.夏季降温C.减少温差D.增加湿度9.房前石坝屋后竹林的主要作用是()A.增大摩擦力,减小风力B.竹林阻挡冬季风,保温C.加大房前屋后温差,增大风力D.石坝有利于夏季风进入,增加降水【答案】7.D8.B9.C【解析】【7题详解】风压指的是水平气压梯度力,产生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直接原因是同一水平面存在气压差,近地面气压状况与热力性质有关;近地面气温较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近地面气温较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故穿堂风的风压形成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D正确;风压形成与温室效应、地转偏向力没有关系,AB错误;热岛效应指城市温度高于郊区,与穿堂风的风压没有关系,C错误。故选D。【8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穿堂风主要指的是室外空气从一侧进入,贯穿内部,从另一侧流出的自然通风,故南方民居设计穿堂风的主要目的是夏季降温,B正确;自然通风不利于冬季防寒,A错误;穿堂风的形成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故减少温差不是其主要目的,C错误;南方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空气湿度大,不需要设计穿堂风增加空气湿度,D错误。故选B。【9题详解】增大摩擦力,减少风力,不利于形成穿堂风,A错误;由材料可知,穿堂风的主要目的是夏季降温,故阻挡冬季风不是其主要目的,B错误;竹林石坝的热力性质差异明显,房前石坝屋后 竹林可以加大房前屋后温差,增大风力,C正确;南方地区降水丰富,不需要利用石坝增加降水,且石坝高差小,水汽抬升作用弱,对增加降水作用很小,D错误。故选C。【点睛】热力环流的过程可归纳为,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垂直运动,使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引起大气的水平运动。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上升为主,近地面气压降低,高空气压升高;近地面气温较低,空气下沉为主,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同一水平面的高低压引起大气的水平运动,气流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图示是不同地域的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0.图中属于风沙地貌的是()A.甲B.乙C.丙D.丁11.图中景观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影响的是()A.甲B.乙C.丙D.丁12.乙地貌地区的典型特点是()①耕地广阔②水土流失严重③土层深厚肥沃④旅游资源丰富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10.C11.A12.D【解析】10题详解】读图可知,甲为流水地貌,是流水侵蚀形成的地貌,A不符合题意;乙为喀斯特地貌中的峰丛,是流水溶蚀形成的地貌,B不符合题意;丙为风沙地貌,是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C正确;丁为海岸地貌,是海浪侵蚀形成的地貌,D不符合题意.故选C。【11题详解】读图可知,甲为流水地貌、乙为喀斯特地貌中峰丛、丙为风沙地貌,是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丁为海岸地貌,其中甲图中景观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影响。故选A。【12题详解】喀斯特地貌的特点为地表崎岖、土壤十分贫瘠、植被较少,水土流失严重,容易出现石漠化, 并且耕地面积小;但喀斯特地貌区旅游资源丰富。故选D。【点睛】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对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它将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其结果往往使地表趋于平坦。短命植物又称短营养期植物、短期生植物。在短短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活周期,随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以种子或地下器官休眠渡过对植物生长不利的季节,来年再由种子或地下器官形成新的个体。我国新疆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冬季积雪)的莫索湾地区,短命植物种类丰富。图为莫索湾地区地理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影响莫索湾地区短命植物生长的主导因素()A.热量B.水分C.光照D.土壤14.推测莫索湾地区短命植物生长繁盛的季节()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15.推测莫索湾地区短命植物的生态特征()A.枝繁叶茂B.耐高温C.耐干旱D.根系短浅【答案】13.B14.A15.D【解析】【13题详解】影响莫索湾地区短命植物生长的主导因素是水分,对于这类植物来说,只有春季短暂的几个月水分条件得到满足,可以快速生长,B正确;热量条件虽然也非常重要,但是夏季热量更充足,但短命植物休眠体现了热量不是主导因素,A错误;光照和土壤与热量一样,都不是短命植物在春季快速完成生命周期特有的条件因素,C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据材料和图可知,短命植物生长的地区位于新疆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常有积雪,不适合短命植物生长,夏季,该地区炎热干燥,短命植物也无法生长,秋 季降水稀少,土壤缺乏水分,也无法生长。短命植物,生长期短,一般只有两个月左右,利用早春雨水或雪水,在夏季干旱到来之前即可完成生长开花结果等生活周期,生长过程一般为:3月下旬发芽,4月生根长叶,5月开花,6月结果实,所以,它的开花时间为春季(5月)。这样的生长规律与气候环境有很大关系,该地区3月下旬,气温回升,积雪开始融化,加上春季降水增多,为短命植物提供足够的水分;春季,气温回升较快,为短命植物生长提供充足热量,生长迅速。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15题详解】由于在短命植物的生长季内,该地区有一定的降水或积雪融水,土壤水分较好,而且水分主要集中在土壤的表层,为短命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水分条件,短命植物无须像旱生植物那样将根系扎向更深的土层内,即可获得所需要的水分;干旱地区的土壤养分主要集中于表层,浅根即可获得所需土壤养分;短命植物生长时间短,无法扎根深处。因此,短命植物在长期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浅根系的形态特征。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短命植物又称短营养期植物、短期生植物。主要生长在干旱区,植物利用早春雨水和融化的雪水提供的土壤湿度和一定的温度生长发育,并在夏季干热季节来临之前短短的2个月左右时间里迅速完成生活周期,随后整个植株或地上部分干枯死亡,以种子或地下器官休眠渡过对植物生长不利的季节,来年春季再由种子或地下器官形成新的个体,这类植物包括一年生短命植物和多年生类短命植物两类。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四个大题,共55分。1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于火星,开始对火星的观察。火星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非常稀薄,大气密度只有地球的大约1%,表面平均温度零下56℃。火星直径约是地球的一半,体积为地球的15%,质量为地球的11%,表面遍布陨石的撞击坑、峡谷、沙丘和砾石。材料二下图是“太阳系示意图”。 (1)图中共包含______级天体系统,代表火星的是______(填字母)。(2)列举科考人员在火星上进行科学考察时可能面临的威胁。(3)与地球比较,简述火星没有生命存在的原因。【答案】(1)①.两②.D(2)强太阳辐射;低温;低压;陨石撞击等。(3)气温较低;无液态水;大气稀薄,无可供呼吸的大气。【解析】【分析】本题以天问一号为材料,涉及天体系统、太阳系以及地球存在生命条件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图包括太阳系和行星系两级天体系统;A为水星,B为金星,C为地球,D为火星,E为木星,F为土星,G为天王星,H为海王星。【小问2详解】火星距离太阳较远,表面温度较低,会面临低温的威胁;火星大气稀薄,气压较低、太阳辐射较强;火星距离小行星带较近,大气稀薄,受陨石撞击的概率较高。【小问3详解】火星与太阳的距离大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因此温度条件比地球要差;火星的质量和体积比地球小,可吸引住的大气也比地球少,大气密度小于地球,火星的大气成分不足以满足生物呼吸作用;火星上也没有液态水,故火星上没有生命存在。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短波辐射能穿透塑料薄膜,而长波辐射难以穿透塑料薄膜。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 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用塑料薄膜制作集水装置获取淡水(如左图所示),右图为当日透明塑料膜内外气温变化示意图。(1)说出左图集水装置能体现的水循环环节。(2)判断右图中代表膜内气温的曲线是______(填“甲”或“乙”),并运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进行解释______。(3)据右图判断该集水装置获取淡水最多的时刻是______左右,并说明理由______。【答案】(1)蒸发、降水、径流(2)①.甲②.太阳辐射进入塑料薄膜,加热海水,海水产生地面长波辐射,加热塑料薄膜内空气,但地面长波辐射和大气辐射无法穿过塑料薄膜,故膜内温度始终高于膜外。(3)①.14点②.14点时,膜内外温差最大,膜内水汽更容易凝结。【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塑料薄膜制作集水装置获取淡水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水循环、大气受热过程和降水的条件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小问1详解】该集水装置在获取淡水的过程中,液态海水变为水汽,体现了水循环的蒸发环节;塑料薄膜上的水滴凝结下落,体现了水循环的降水环节;凝结的水滴汇集到集水器,体现了水循环的径流环节。【小问2详解】太阳辐射进入塑料薄膜,加热海水,海水升温,海水产生长波辐射,加热塑料薄膜内空气,产生大气辐射,但海水长波辐射和大气辐射无法穿过塑料薄膜,热量只能保留在塑料薄膜内,增强大气逆辐射,故膜内气温始终高于膜外,因此右图中代表膜内气温的是甲。【小问3详解】该集水装置获取淡水主要依靠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差,气温差越大,蒸发和凝结水越多,获得的淡水越多,因此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段应是膜上和膜下气温差最大时。读当日塑料薄膜 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可知,14时前后膜下和膜上气温差异最大,因此这个时段是获取淡水的最佳时段。18.图为“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蒸发量和盐度随纬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判断乙丙两条曲线对应的地理事物名称。乙______、丙______。(2)比较南北纬60°海区甲曲线值的高低,并说明理由。(3)分别简述乙、丙以及年降水量与甲的大致关系。【答案】(1)①.海洋表面平均温度②.海洋表面平均蒸发量(2)甲是海洋表面平均盐度。60°N海区盐度低于60°S海区;北纬60°海区有大陆淡水大量注入;南纬60°基本上全是海洋。(3)甲是海洋表面平均温度,乙是海洋表面平均温度,丙是海洋表面平均蒸发量。温度越高,盐度越高;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降水越多,盐度越低。【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全球年降水量及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蒸发量和盐度随纬度分布示意图”为材 料设置试题,涉及海水的温度、盐度、蒸发量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海洋表面平均温度受太阳辐射影响,自低纬向高纬递减,故曲线乙表示海洋表面平均温度。蒸发量和盐度均受温度的影响,但由于赤道附近的低纬度地区全年降水丰富,蒸发量较少,盐度较低;使副热带海域成为蒸发量最大、盐度最高的海域;故蒸发量与盐度均由副热带海域向两侧递减。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地区气温(水温)低,且年内有封冻现象,故极地附近的高纬度地区蒸发量很小,故丙表示海洋表面平均蒸发量,甲表示海洋表面平均盐度。综合上述分析可知,乙表示海洋表面平均温度,丙表示海洋表面平均蒸发量。【小问2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甲表示海洋表面平均盐度,由图可知,60°N海区平均盐度低于60°S海区。海洋表面平均盐度主要受降水、蒸发、入海径流的影响,两海区纬度数值相同,其降水量、蒸发量差异很小,故盐度差异主要受入海径流影响。由所学区域地理知识可知,60°N海区有大量河流注入,淡水对沿岸海区海水起到稀释作用,使海区平均盐度较低;而60°S海区基本全是海洋,盐度较高。【小问3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甲表示海洋表面平均盐度,乙表示海洋表面平均温度,丙表示海洋表面平均蒸发量。由所学知识可知,盐度与温度的关系是,温度越高,蒸发越旺盛,盐度越高;盐度与蒸发量的关系是,蒸发量越大,盐度越高;盐度与降水量的关系是,降水量越大,稀释作用越强,盐度越低。19.读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砂田也谓石田,是人们用砂石覆盖在土壤表面而成,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材料二下左图为砂田和裸田的蒸发量图,下右图为4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图。 (1)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并说明砂田对土壤水分蒸发的影响。(2)4月末土壤深度30cm处,土壤含水量较大的是______(填“裸田”或“砂田”),简述4月末裸田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变化特点______。(3)砂田耕作方式比较适合于我国______地区,并说出该地区砂田在春节播种季节对土壤的保护作用______。【答案】(1)砂田的蒸发量小于裸田。砂石覆盖层能抑制蒸发,减少蒸发量。(2)①.砂田②.随深度增加,裸田含水量先迅速增加后缓慢增加(3)①.干旱、半干旱②.砂石覆盖可以增加下渗,减少蒸发,蓄水保墒,减弱外力对土壤的侵蚀,保持土壤肥力【解析】【分析】本大题以“砂田和裸田的蒸发量图”和“4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土壤含水量、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从材料和图文中获取地理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由图可知,砂田的蒸发量小于裸田。土壤水分蒸发主要受气温、光照等的影响,砂石覆盖使土壤表层接受太阳光照减少,可以抑制蒸发、减少蒸发量。【小问2详解】由图可知,4月末土壤深度30cm处,土壤含水量较大的是砂田。读图可知,裸田在10cm深度处,土壤含水量不到7%;在20cm深度处,土壤含水量增加到11%左右;在30cm深度处,土壤含水量增加到13%左右;在40cm深度处,土壤含水量增加到14%左右。可知,4月末,裸田土壤含水量随土壤深度增加,含水量先迅速增加后缓慢增加。【小问3详解】由上题分析可知,砂石覆盖在春节播种季节可以增加下渗,减少蒸发,蓄水保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节播种季节,地表植被覆盖率低,砂石覆盖还可减弱外力对土壤的侵蚀,保持土壤肥力;故砂田耕作方式适用于春季蒸发旺盛、外力(风力)侵蚀作用较强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04-01 01:24:02 页数:12
价格:¥2 大小:9.03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