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模拟考试
>
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模)(Word版附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模)(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6
2
/16
剩余14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近年来,考古学家在良渚古城发现大量稻作农业遗存,如茅山遗址古稻田有整齐的田埂、道路和灌溉系统,是规划和修整的结果;莫角山出土了数量惊人的炭化稻米,经过科学的计量换算,稻米在炭化之前的总重约达13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包括()①良渚是水稻种植的最早起源地②农业生产已成为主要经济活动③稻作农业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④农业生产为文明发展奠定基础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茅山遗址古稻田有整齐的田埂、道路和灌溉系统,是规划和修整的结果;莫角山出土了数量惊人的炭化稻米,经过科学的计量换算,稻米在炭化之前的总重约达13吨”及所学知识可得,表明当时农业生产已成为主要经济活动,稻作农业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是河姆渡人。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7000年,含有①的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2.如图为出土于云南昆明河泊所遗址的汉代封泥和简牍。封泥作为信件的封缄,能看出此区域信件文书往来的对象(如图,“益州”郡郡治在今云南昆明)。在200多枚简牍中辨识出“滇池以亭行”“建伶县”等文字。对这些文物解释正确的是()①郡县制度扩展到西南边疆地区②“改土归流”取得一定的效果③中央政府对云南进行有效管辖④西南地区与东南亚联系的加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益州太守”、“建伶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云南地区此时已有郡县制,反映了中央政府对云南进行有效管辖,①③正确,B项正确;“改土归流”实行于清朝,此时已没有州,②错误,材料不涉及与东南亚的联系,④错误,排除A、C、D三项。故选 B项。3.汉魏之际,地方治理系统在战乱中被破坏,各地出现大量坞堡,豪强地主借此自卫,农民归附以求苟存。这就形成以家族为核心的庄园组织。十六国至北朝前期,坞堡再度盛行,控制着大量土地和人口。针对上述状况,北魏孝文帝改革采取的措施包括()①仿照门阀制度,确定鲜卑贵族门第②设立三长制,检查户口,征发租调③实行均田制,授田于民,恢复农业④改革官员选拔制度,大力推行科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十六国至北朝前期,坞堡再度盛行,控制着大量土地和人口”,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分析,得出其采取的措施是设立三长制,检查户口,征发租调,加强对基层的管理和赋役征派;实行均田制,将无主荒地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促进农业发展,②③C项正确;仿照门阀制度,确定鲜卑贵族门第;改革官员选拔制度,大力推行科举,两者属于孝文帝改革的政治措施,与材料不符,排除ABD项。故选C项。4.金海陵王完颜亮扩建燕京城,并在1153年正式迁都于此,定名“中都大兴府”。他下令拆毁上京的旧宫殿、宗庙、诸大族宅第等,并“夷其址而耕种之”,将居于上京的宗室、贵族及其猛安谋克迁入内地,太祖、太宗的陵寝也一并迁至中都郊外。这一举揩()A.使统治中心转到中原地区B.推动了女真各部走向统一C.破坏了黄河流域文化发展D.增强了金朝军队的战斗力【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金朝将都城迁至燕京,并将原来的都城损毁,将金朝贵族和太祖、太宗的陵墓都迁至内地,这一举措使金朝的政治中心和统治中心转移到中原地区,A项正确;女真各部走向统一是金朝建立之时,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金将都城迁至黄河流域,并没有破坏中原地区的文化,这种做法便利了少数民族吸收中原地区的文化,排除C项;迁都与金朝军队的战斗力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5.阅读如图。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秦朝在①处开凿灵渠转运物资B.东汉将领窦宪在②大败北匈奴C.西晋宗室司马睿在③建立东晋D.④在元朝成为北方的经济中心【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大都即北京,在元朝成为北方的经济中心,④是元大都,D项正确;①是长安,灵渠在西南地区,位置不符,排除A项;②是大同,东汉将领窦宪在燕然山大败北匈奴,燕然山位于今蒙古国境内,排除B项;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③是杭州,排除C项。故选D项。6.广州和上海都是近代重要的外贸港口。对于如图中的数据变化解释正确的是()A.茶叶开始成为外贸商品B.广州失去外贸垄断地位C.阻碍了近代工业的发展D.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加剧【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1844年至1860年”,广州出口茶叶数量在这段时期总趋势在下降,上海茶叶出口量总趋势是上升,在1851年上海茶叶出口量超过了广州,结合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保留了广州一个对外口岸,中国货物出口和洋货进口全部集中在广州,但是《南京条约》五口通商之后,上海也成了通商口岸,上海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经济条件等优于广州,所以上海的茶叶出口数量逐渐超过了广州,B项正确;结合所学茶叶在鸦片战争前就已经是重要的外贸商品,排除A项;C项中的近代工业应该指的是中国的近代民族工业,1861年洋务运动创办了最早的近代民族工业安庆内军械所,1844年至1860年的中国尚无近代民族工业,排除C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加剧一般来说是19世纪末,甲午战后,排除D项。故选B项。7.铁路修建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对如表信息解释正确的是()中国近代东西部铁路对比 区域所占国土面积百分比铁路所占比主要地形每百平方千米土地的铁路里程数(千米)东部40%94%平原、丘陵0.8181西部60%6%高原、山地、沙漠0.0194①铁路修建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②近代中国铁路分布重不均衡③铁路分布与列强侵略密切相关④中国已基本实现自主修建铁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表中信息,铁路占比方面,东部比西部大很多,原因是东部主要地形是平原和丘陵,西部主要是高原、山地、沙漠,不方便修铁路,所以,铁路修建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根据表格数据,“铁路所占比”“每百平方千米土地的铁路里程数”,东部都比西部多,这反映了近代中国铁路分布不均衡,表格是关于“中国近代东西部铁路对比”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抢夺铁路修筑权,妄图通过这些铁路扩大其在华侵略利益,所以,铁路分布与列强侵略密切相关,①②③对表中信息解释合理,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以后才逐渐实现自主修建铁路,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近代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没有实现自主修建铁路,排除C项;近代,列强控制中国的铁路修筑,铁路成了西方列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以致进行资本输出等的便利工具,中国没有实现自主修建铁路,排除D项。故选A项。8.下列史料所涉及的历史事件,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②“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③“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④“中国民族既已一致觉醒……集中整个民族之力量,自卫自助,以抗暴敌”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④②D.④①③②【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 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称:“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192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来推动国民革命运动;1937年9月,蒋介石称:“中国民族既已一致觉醒……集中整个民族之力量,自卫自助,以抗暴敌”,所以,排序为③①④②,C项正确;根据材料“中华苏维埃政权”可知①是国民革命运动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可知③是要进行国民革命运动,③早于①,排除A项;根据“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可知,②是解放战争时期,①早于②,排除B项;根据材料“集中整个民族之力量,自卫自助”可知,④是全民族抗战时期,③早于④,排除D项。故选C项。9.1950年6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保存富农经济,“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但地主的其他财产不予没收”,对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实行不没收的政策。以上规定旨在()①消灭封建剥削,满足农民土地要求②团结各阶级,加速民主革命的胜利③发展生产力,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④发展集体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没收地主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可知,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①项正确;“团结各阶级,加速民主革命的胜利”属于解放战争时期的内容,此时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胜利,②项错误;根据材料“对地主兼营的工商业及其直接用于经营工商业的土地和财产实行不没收的政策”可知,新中国初期的土地改革既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需求,也保护了地主经营工商业的权益,这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③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建立,选项与题干时间不符,④项错误。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10.以下表格中,史实与结论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1980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B1983年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中国义务教育体系形成 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C2001年中国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中国拓宽与发达国家的合作D至2020年年底,在现行贫困标准下,我国贫困发生率降至为零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A.AB.BC.CD.D【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2020年年底,在现行贫困标准下,我国贫困发生率降至为零”及所学知识可知,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艰巨任务,D项正确;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的时间是21世纪初,《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只是一部关于个人所得税的法律,不能标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建立,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并非到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排除B项;上海合作组织是200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吉尔吉斯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在中国上海宣布成立的永久性政府间国际组织,是中国与周边国家致力于地区安全的组织,并非扩展与发达国家的合作,排除C项。故选D项。11.公元前6世纪,波斯成为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流动的王权”是其政治的一大特征。帝国中央政府没有常驻地,国王所到之处成为权力中心。国王常在帝国各行省巡行,接受臣民的诉请,裁决纠纷;处理总督无法决断的问题。这反映出()A.希腊化引发的政治制度变革B.波斯政体具有贵族寡头特征C.总督在行省内形成割据势力D.波斯国王有至高无上的权力【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流动的王权……帝国中央政府没有常驻地,国王所到之处成为权力中心……国王常在帝国各行省巡行,接受臣民的诉请,裁决纠纷;处理总督无法决断的问题”,可以看出波斯帝国中央政府没有常住地,所到之处成为权力中心,以及处理总督无法处理的问题,突出说明国王权力巨大,凌驾于地方总督和臣民之上,D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时期,推行的希腊化,此时并没有开始,排除A项;波斯帝国实行的是君主专制制 度,并不是贵族寡头,排除B项;流动的王权,强化了中央集权,而且材料也无法得出地方割据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12.光荣革命后,英国政府拒绝把英国人所享有政治权利授予北美殖民地居民。美国独立后,黑人奴隶和印第安人的境遇并未改善,甚至更糟。这些状况表明()A.英国革命引发美国独立战争B.权力制衡是美国制度的核心C.英美政治制度存在较大局限D.英美政治制度存在本质差异【答案】C【解析】【详解】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民主制度,但英国不给予北美殖民地居民民主权利;美国独立后同样也没有给予黑人和印第安人民主权利,这说明英美的民主制度都是有范围的,都存在较大的局限性,C项正确;美国爆发独立战争是由于英国对北美殖民地的压迫,不是英国革命引发的,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英美民主制度的局限性,不能体现权力制衡是美国制度的核心,排除B项;英美政治制度不存在本质差异,排除D项。故选C项。13.19世纪中叶,各种不满资本主义的思想,纷纷贴上“社会主义”的标签。这些思想有的主张恢复封建制度和小私有制度,有的主张通过社会改良来消除社会的弊端。19世纪后期,这些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退出历史舞台,其原因包括()①工业革命期间西方的阶级矛盾激化②这些思想未能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③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影响扩大④欧美“福利国家”制度确立和完善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19世纪中叶,各种不满资本主义的思想”可知,工业革命期间资本主义的弊端逐渐暴露,人们对资本主义不满,但这是人们对资本主义不满思想产生的原因,不是“社会主义”思潮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故①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这些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不符合当时的时代需要,且不具有科学性,因而未能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故②正确;根据材料时间“19世纪后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马克思主义已经诞生并且得到发展,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扩大,促使那些思潮退出历史舞台,故③正确;欧美福利国家制度确立于二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④错误。B项为本题正确答案。14.如图所示漫画发表于1938年,图中推地球的人是英国首相张伯伦。该漫画() A.反映一战后欧洲国际新秩序建立B.揭示英国绥靖政策将引发的后果C.赞扬张伯伦维护世界和平的努力D.说明雅尔塔体系损害弱国的利益【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示内容和所学可知,张伯伦企图通过出卖捷克的利益来维护世界和平,但独木桥已经摇摇欲坠,说明张伯伦所维护的世界和平很难实现,这是英国绥靖政策所引发的后果,B项正确;图示内容反映的是英国的绥靖政策,不是一战后欧洲国际秩序的建立,排除A项;漫画是在讽刺张伯伦的绥靖政策,而不是赞扬张伯伦维护世界和平的努力,排除C项;1938你那,雅尔塔体系还没有构建,排除D项。故选B项。15.1951年,美国国会通过《共同安全法》,规定“如果受援国不同意履行它们在由美国参加的多边与双边条约或协定中所承担的军事义务”“经济与技术援助将不给予任何这样的一个国家”。当受援国违反美国的意志时,美国就以缩减或停止“美援”相威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美国通过经济援助推行霸权政策B.受援国须将美国的援助用作军费C.确立战后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D.宏观调控成为战后各国普遍选择【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美国的《共同安全法》中规定,接受美国援助的国家同时要接受美国的意志,说明美国在通过经济援助推行霸权政策,A项正确;受援国并不是必须要把美国的援助作为军费,但必须接受美国的意志,排除B项;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并不是通过《共同安全法》确立的,排除C项;材料仅体现了美国的意志,没有体现“各国普遍选择”,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6.体国经野材料一《史记·夏本纪》写道:“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 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研究甲骨文的著名学者董作宾认为,殷墟卜辞中的侯、伯、子、男诸称谓在殷商时期皆可为诸侯的爵称,商代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分封制度,这与西周推行的分封制度是相同的。材料二作为周室屏藩的诸侯,是经过周天子的册封而后成立的。分封制度下的诸侯国是一种通过人为的途径组织起来的兼具邦国规模与周朝地方组织双重性质的共同体,不同于过去那种由古代氏族部落各自分蘖繁衍而形成的族邦组织。那些在夏商时期构成当时“天下万邦”政治格局的所谓“邦”、所谓“国”,都不是夏商王朝人为分封的结果,而是早已存立于世的地方组织。——摘编自沈长云《论殷周之际的社会变革》材料三汉唐地方层级都发生过从二级向三级的转换,二级制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中央直接管理地区过多,负担较重,于是增设州等层级,协助中央对地方的监督、管理。但增设的层级,往往容易变成实际的一级行政区,引发割据问题。宋代的统治者发展了“虚三级”的体制,即路、州、县三级。路没有统一的行政机构和单一的行政长官,与州牧、藩镇节度使不同,路一级由帅、漕、宪、仓四司共同构成,地方事务一分为四;在州之上,不存在单一的行政区划,比如这个州的帅司、漕司、宪司是属于某一路的,而它的仓司属于另一路,这虽然容易造成管理的复杂和混乱,但是不容易导致地方长官权力过于集中;州可以不通过路直接向中央奏事。宋代地方制度的设计,体现了“防弊”与“分权”的原则,使宋代的地方政府虽是三级制,但没有造成东汉末、唐后期地方割据的情况。——摘编自叶炜《中国古代史十四讲》(1)辨析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分封”概念的不同。(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从地方与中央关系的角度,分析宋代的路与汉代的州、唐代藩镇的异同。【答案】(1)材料一中分封制包括夏商君主间接控制方国和部族,这些方国和部族由部落联盟发展而来,中央王朝与各诸侯国关系松散。材料二认为分封制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周天子将土地赐予分封王室子弟和亲戚、功臣建立诸侯国;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2)相同:都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初设(或最初的目的)时都协助中央对地方管理。不同:汉朝的州、唐代藩镇都有单一的行政区划,其长官掌握了行政权和领兵权,导致地方割据。宋代的路不是单一的行政管辖;设立了四个平行的机构,地方权力被分割,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解析】【小问1详解】 不同:根据材料一“《史记·夏本纪》写道:‘禹为姒姓,其后分封,用国为姓,故有夏后氏、有扈氏、有男氏、斟寻氏、彤城氏、褒氏……’……商代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分封制度,这与西周推行的分封制度是相同的。”可知,分封制包括夏商君主间接控制方国和部族,这些方国和部族由部落联盟发展而来,中央王朝与各诸侯国关系松散。根据材料二“作为周室屏藩的诸侯,是经过周天子的册封而后成立的。分封制度下的诸侯国是一种通过人为的途径组织起来的兼具邦国规模与周朝地方组织双重性质的共同体,不同于过去那种由古代氏族部落各自分蘖繁衍而形成的族邦组织。”可知,作者认为分封制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周天子将土地赐予分封王室子弟和亲戚、功臣建立诸侯国;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政治统治。【小问2详解】相同:根据材料三“汉唐地方层级都发生过从二级向三级的转换,二级制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中央直接管理地区过多,负担较重,于是增设州等层级,协助中央对地方的监督、管理。”和材料“路没有统一的行政机构和单一的行政长官,与州牧、藩镇节度使不同,路一级由帅、漕、宪、仓四司共同构成,地方事务一分为四”可知,都是地方最高一级行政机构,初设(或最初的目的)时都协助中央对地方管理。不同:根据材料三“汉唐地方层级都发生过从二级向三级的转换,……但增设的层级,往往容易变成实际的一级行政区,引发割据问题。”可知,汉朝的州、唐代藩镇都有单一的行政区划,其长官掌握了行政权和领兵权,导致地方割据;根据材料三“路没有统一的行政机构和单一的行政长官,与州牧、藩镇节度使不同”可知,宋代的路不是单一的行政管辖;根据材料三“路一级由帅、漕、宪、仓四司共同构成,地方事务一分为四;在州之上,不存在单一的行政区划,……这虽然容易造成管理的复杂和混乱,但是不容易导致地方长官权力过于集中”可知,宋代设立了四个平行的机构,地方权力被分割,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17.国际法与近代中国郑观应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并提出了早期的维新思想。1864年,总理衙门组织出版了《万国公法》(《国际法原理》中译本),较全面地介绍了近代国际法。郑观应阅读此书后写道:“其所谓公者,非一国所得而私;法者,各国尽受其范”,列强争雄之际,“公法一出,各国皆不敢肆行,实于世道民生,大有裨益”,认为中国应加入国际法体系。他将国际法规范与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地位相比照,指出依据国际法原则,“定税之权操诸本国”,他国不得干涉,中国应据此要求修改条约,提高关税,“彼虽狡悍,亦可以理折之也”。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前,面对日本咄咄逼人的侵略图谋,郑观应修改自己关于国际法的文章,增加了普法战争中法国的遭遇,及越南、缅甸等小国作为“太弱者”无法援用国际法自卫等事例,感叹说:“由是观之,公法仍凭虚理,强者可执其法以绳人,弱者必不免隐忍受屈也。是故者,唯有发愤自强,方可得公法之益。倘积弱不振,虽有百公法何补哉? ——摘编自赖骏楠《国际法与晚清中国》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评析郑观应对国际法认识的变化。【答案】示例经过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传入加速,一些官员和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郑观应认为国际法为国际关系确立了规则,有助于各国平等交往和解决争端,中国可以借助国际法来维护国家主权。随着列强侵略的深入,中国边疆地区危机的加剧,及对欧洲列强之间战争、亚洲各国相继沦为殖民地等世界形势的了解,郑观应认识到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弱国无法凭借国际法保护自身利益,中国必须自强才能争取国际地位。郑观应对国际法认识的变化源于他对中国和世界局势了解的深入。【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其所谓公者,非一国所得而私;法者,各国尽受其范”“公法一出,各国皆不敢肆行,实于世道民生,大有裨益”以及“他将国际法规范与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地位相比照,指出依据国际法原则”“他国不得干涉,中国应据此要求修改条约,提高关税”可以看出,郑观应认为国际法为国际关系确立了规则,有助于各国平等交往和解决争端,中国可以借助国际法来维护国家主权。其主要原因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传入加速,一些官员和知识分子开眼看世界,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的主张。根据材料“增加了普法战争中法国的遭遇,及越南、缅甸等小国作为‘太弱者’无法援用国际法自卫等事例”“公法仍凭虚理,强者可执其法以绳人,弱者必不免隐忍受屈也。是故者,唯有发愤自强,方可得公法之益。倘积弱不振,虽有百公法何补哉”可以看出,郑观应在甲午战后认识到国家实力是维护国际地位的根本。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随着列强侵略的深入,中国边疆地区危机的加剧,及对欧洲列强之间战争、亚洲各国相继沦为殖民地等世界形势的了解,郑观应认识到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弱国无法凭借国际法保护自身利益,中国必须自强才能争取国际地位。最后对郑观应对于国际法的认识进行简要的评价,得出郑观应对国际法认识的变化源于他对中国和世界局势了解的深入。18.英国对印度的殖民侵略材料一西方国家对印度的殖民历程示意图 材料二印度民族主义者最大的不满就是英国统治造成的贫困,英国为了掠夺印度的农业资源并以印度作为英国商品出口市场,阻碍印度的工业化进程。与此观点相反,经济史学家莫里斯·D·莫里斯认为,印度之所以没有产生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是因为19世纪的印度还不具备资本、市场和政治基础等先决条件,这种观点颇具说服力。大多数经济决策是由印度及外国的私人资本家作出的,他们投资于回报率最高的地方,通常是贸易而不是工业。他们的兴趣不在解决贫困上,政府本身对经济采取不干涉政策。——【美】理查德·W·布利特等著《20世纪史》(1)依据材料一的地图,结合历史背景,简述印度沦为英国殖民地的过程。(2)概括材料二中关于印度贫困原因的两种观点。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答案】(1)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7世纪欧洲各国纷纷向海外扩张,英国和葡、荷、法等国在印度沿海地区建立殖民据点。18世纪,列强殖民争夺加剧,英国通过各种手段打击荷兰等国,利用印度各地封建割据严重、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的弱点,采取武力侵略等等手段,不断扩大侵略范围。随着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国力增强,19世纪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2)第一种观点认为英国在印度掠夺原材料,倾销工业品,阻碍印度工业化进程,因而造成了印度的贫困。第二种观点认为,印度殖民当局和外国资本不重视工业发展。两种观点都是正确的,认识到印度贫困的原因是没有实现工业化(或经济现代化)。【解析】【详解】(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开始形成,17世纪欧洲各国纷纷向海外扩张,英国和葡、荷、法等国在印度沿海地区建立殖民据点。18世纪,列强殖民争夺加剧,英国通过各种手段打击荷兰等国,利用印度各地封建割据严重、国内社会矛盾尖锐的弱点,采取武力侵略等等手段,不断扩大侵略范围。随着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国力增强,19世纪英国几乎控制了印度全境。根据所学分阶段进行作答即可。(2)根据“英国为了掠夺印度的农业资源并以印度作为英国商品出口市场,阻碍印度的工 业化进程”可知第一种观点认为英国在印度掠夺原材料,倾销工业品,阻碍印度工业化进程,因而造成了印度的贫困。根据“印度之所以没有产生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是因为19世纪的印度还不具备资本、市场和政治基础等先决条件”可知第二种观点认为,印度殖民当局和外国资本不重视工业发展。综合所学内容可知,两种观点都是正确的,因为它们认识到印度贫困的原因是没有实现工业化19.家国命运1925年,唐君远(1901—1992年)担任无锡丽新布厂厂长。面对日商的技术优势和对市场的垄断,他贷款订购先进纺织印染设备,使丽新成为旧中国纺织业中唯一能够独立纺纱、织布、印染的企业。他还以高薪引进外资纺织厂工程师和归国留学生主持生产技术管理。1934年,因受日商倾销棉纱的冲击,唐君远创办协新毛纺织染股份有限公司,获利颇丰。1937年无锡沦陷,日军胁迫唐君远与日方“合作”,唐君远表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坚拒日军要求,致被拘捕关押半月,所办工厂也遭到破坏。抗日战争胜利后,唐君远主持工厂全面复工,无奈通货膨胀加剧,市场凋敝,民不聊生,致销售受阻。解放前夕,唐君远坚持不撤资外迁,并和无锡工商界一起向解放军捐助粮食10万石,柴草15万担。1950年,他被推举为无锡市人民政府委员。唐君远积极恢复、发展生产,带头参加各项爱国活动,认购国家建设公债10亿元,抗美援朝时捐献飞机4架。1955年,唐君远率先申请上海协新厂公私合营,并带领上海毛纺织业全行业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此后他出任上海市毛麻纺织工业公司副经理,发挥懂技术、善经营的特长,虚心和公方经理配合,工作积极主动。1959年,唐君远任全国政协委员,后曾任全国政协第三至六届委员、全国工商联常委、上海市政协第五至七届副主席等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唐君远鼓励其长子——香港实业家唐翔千在新疆建立国内第一家合资经营的毛纺织厂,1981年又办起上海市第一家沪港合资经营的上海联合毛纺织厂。——摘编自朱邦华《唐君远先生传》(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拟定唐君远传记的目录。(2)撰写唐君远的传记,你认为可以参考哪些类型的史料?【答案】(1)示例第一章实业救国,发展民族纺织业第二章不向日本帝国主义低头第三章内战与经济崩溃下事业受阻第四章支持新中国建立与巩固第五章支持公私合营,参与政协工作第六章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创办合资企业(2)文献材料,如企业档案、官方档案、报刊报道、往来书信、相关专著等;实物史料,如工厂遗迹等;口述史料,如当事人回忆录;现代音像史料,如相关纪实性影视作品。 【解析】【详解】(1)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根据“担任无锡丽新布厂厂长。面对日商技术优势和对市场的垄断,他贷款订购先进纺织印染设备,使丽新成为旧中国纺织业中唯一能够独立纺纱、织布、印染的企业。他还以高薪引进外资纺织厂工程师和归国留学生主持生产技术管理”得出是实业救国,发展民族纺织业;根据“1937年无锡沦陷,日军胁迫唐君远与日方“合作”,唐君远表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坚拒日军要求,致被拘捕关押半月,所办工厂也遭到破坏”得出不向日本帝国主义低头;根据“抗日战争胜利后,唐君远主持工厂全面复工,无奈通货膨胀加剧,市场凋敝,民不聊生,致销售受阻”得出内战与经济崩溃下事业受阻;根据“1955年,唐君远率先申请上海协新厂公私合营,并带领上海毛纺织业全行业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此后他出任上海市毛麻纺织工业公司副经理,发挥懂技术、善经营的特长,虚心和公方经理配合,工作积极主动”得出支持公私合营,参与政协工作;根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唐君远鼓励其长子——香港实业家唐翔千在新疆建立国内第一家合资经营的毛纺织厂,1981年又办起上海市第一家沪港合资经营的上海联合毛纺织厂”得出顺应改革开放的时代浪潮,创办合资企业。(2)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撰写唐君远的传记,可以参考文献材料,如企业档案、官方档案、报刊报道、往来书信、相关专著等;实物史料,如工厂遗迹等;口述史料,如当事人回忆录;现代音像史料,如相关纪实性影视作品。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料研习明清经济史料选摘序号史料出处①豪富之家,役使佃客抬轿……一日追给工钱六十文。《明律集解》附例②(嘉靖时)钞久不行,钱亦大壅,益专用银矣。《明史·食货志》③(松江府)垦田凡二百万亩,大半种棉,当不止百万亩。【明】徐光启《农政全书》④一条鞭法者,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明史·食货志》 ⑤镇油坊可二十……合之八百余人,一夕作,佣值二铢(白银计量单位,一铢约等于1—3克)。【明】贺灿然《石门镇彰宪亭碑记》⑥吕宋(今菲律宾)地无他产,夷人悉用银钱易货,故归船自银钱外,无他携来。【明】张燮《东西洋考》⑦种蔗十亩之家,即制车釜(榨甘蔗汁熬糖的设备)一副。【明】宋应星《天工开物》⑧番禺、东莞、增城种植最多,蔗田几与禾田等矣。【清】屈大均《广东新语》⑨山主矿……每山起炉,少则五六座,多则一二十座,每炉聚集(雇佣)二三百人,在山掘矿,煽铁取利。【清】屈大均《广东新语》⑩(甘薯)不与五谷争地,凡瘠卤沙岗皆可以长。【清】周亮工《闽小记》⑪据康熙五十年征粮丁册,定为常额;其新增者,谓之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清圣祖实录》⑫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清史稿.食货志》⑬凡一切行使,大抵数少则用钱(铜钱),数多则用银。【清】张廷玉编《皇朝文献通考》⑭(玉米)延山漫谷……皆恃此为终岁之粮。《霍山县志》(清乾隆)⑮(景德镇)每窑一座需工数十人,一有所拂(争执),辄哄然停工。《浮梁县志》(清乾隆)⑯占田者十无一二,佃田者十之四五,而无田可耕者十之三四。【清】旷敏本《岣嵝删余文草》⑰(甘薯)每亩可得数千斤,胜种五谷几倍。【清】陆耀《甘薯录》⑱佃人……收(收获物)而均分之。《凤台县志》(清嘉 庆)结合所学,从上表列出的史料中概括明清经济的特点并加以说明。要求:选择史料,概括三个特点;分别列出与该特点相关的史料(写出序号即可),并加以说明。【答案】示例经济特点:货币白银化;相关史料:②⑤⑥⑬;说明:新航路开辟后,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形成;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准确归纳概括其特点,史论结合加以说明,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出现种植作物更加多样化,经济作物广泛种植;租佃制度更加广泛,通过赋役制度改革,政府对人身依附关系的控制逐渐减弱;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货币白银化等特点,作答时标明序号并加以说明,比如特点:货币白银化;根据材料找到相关史料序号:②⑤⑥⑬;说明时从原因,影响等角度切入,可得出新航路开辟后,围绕白银输入中国的贸易网络形成;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促进了长途和大额贸易的发展,也有利于商业资本的集聚。其他特点的说明言之有理即可。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历史一模试题(Word版带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数学一模试题(Word版带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历史下学期二模试卷(Word版带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数学下学期二模试题(Word版带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中学2022届高三化学下学期三模试题(Word版附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22届高三历史下学期查漏补缺试题(Word版附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历史三模试题(Word版附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一模)(Word版附解析)
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数学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一模)(Word版附答案)
北京市海淀区2023届高三英语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一模)(Word版附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模拟考试
发布时间:2023-05-07 04:54:04
页数:16
价格:¥3
大小:347.8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