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绵阳市盐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盐亭中学2022级2023年春第一学月教学质量监测(历史)1.1947年,歌曲《山那边哟好地方》在解放区传唱:“山那边哟好地方,一片稻田黄又黄,大家唱歌来耕地哟,万担谷子难满仓……穷人富人都一样,你要吃饭得做工哟,没人给你做牛羊。”这反映了()A.解放区土改提高了农民积极性B.农民成为解放战争的领导力量C.共产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D.歌曲成为政治宣传的全新途径【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山那边哟好地方,一片稻田黄又黄,大家唱歌来耕地哟,万担谷子难满仓……穷人富人都一样,你要吃饭得做工哟,没人给你做牛羊。”可得出这反映的是在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场景,农民积极性提高,农业有所发展,A项正确;农民并不是领导力量,排除B项;工作重心转移是在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排除C项;歌曲以前就是宣传的途径,排除D项。故选A项。2.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与以苏联为首的人民民主国家建交,这是对下列哪一外交政策的体现()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D.“一边倒”【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体现”,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据题干新中国先后与“以苏联为首的人民民主国家”建交,并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一边倒”外交方针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D项正确;“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指的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干净,不给它们留下活动余地,然后再考虑建交问题,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指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排除B项;“求同存异”中的“同”是指亚非国家团结一致,共同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发展等等;“异”是指亚非国家的社会制度和建设道路不同等等,排除C项。故选D项。3.读下表。据此推断,这一状况出现于()中国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情况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B.徘徊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9年—1956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图片信息,“已进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农民96%.....已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手工业者92%...已完成公私合营的工业企业99%.....”可知这一状况处于三大改造时期(1953年—1956年),即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所以这一时期也属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1949年—1956年),A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文革结束后,1976年—1978年属于徘徊时期,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B项;文化大革命时期是1966年—1976年,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C项;改革开放时期是1978年至今,与本题时空不一致,排除D项。故选A项。4.以下史实可作为直接论据用来探究()A.“一边倒”的外交政策B.计划经济的基本建立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1年-1955年的中国。由材料“开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一五计划,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都是一五计划的成就,一五计划的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因此,材料史实可以作为直接论据用来研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C项正确;“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项;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也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的基本建立,排除B项;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都是一五计划的成就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5.20世纪50~70年代,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涌现出“铁人”王进喜、好干部焦裕禄、好战士雷锋、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时代楷模。他们共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B.独立自主、实事求是C.互学互鉴、互利共赢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人”王进喜、好干部焦裕禄、好战士雷锋、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等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模范人物,体现了探索时期人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时代精神,D项正确;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属于“红船”精神,排除A项;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长征精神的特色,排除B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是新时期的丝路精神,排除C项。故选D项。6.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承包运动”,个人首创精神带来了农业生产的大幅度增长。关于这场“承包运动”说法正确的是()A.体现了传统平均主义色彩B.改变了我国土地所有制的形式C.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D.成为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举措【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承包运动”可得出是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改变了农村面貌,C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体现的是按劳分配,排除A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仍然以公有制为主,只是经营权发生变化,排除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改革开放时期,三大改造是1956年,排除D项。故选C项。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从我国国情出发,量力而行,改革经济管理体制,下放一部分权力,调动企业、干部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逐步解决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这一决策A.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确立C.推动确立了正确的思想路线D.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改革经济管理体制,下放一部分权力,调动企业、干部和劳动者的积极性”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决策主要针对的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项正确;我国开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迈进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A项;材料与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思想路线调整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8.20世纪80年代初,关于香港回归后的管理,邓小平强调“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港人必须是爱国者”。这一要求()A.解决了中英之间历史遗留问题B.践行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C.改变了香港民众原有的生活方式D.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可知,一国两制制度下,香港管理仍是香港人,但却是爱国的香港人,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香港问题的性质,排除A项;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是外交原则,排除B项;香港回归后,没有改变香港民众原有的生活方式,排除C项。故选D项。9.古代印度的《摩奴法典》规定,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待在同一个房间里,不能同桌吃饭,不能同饮一口井里的水,不同种姓的人严格禁止通婚。由此可以推知,古代印度()A.不同群体职业世袭B.刻意宣扬君权神授观念C.社会等级制度森严D.妇女社会地位极其低下【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印度。由材料“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待在同一个房间里,不能同桌吃饭,不能同饮一口井里的水,不同种姓的人严格禁止通婚。”可知古代印度存在等级差异,由此可以推知,古代印度社会等级制度森严,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到职业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社会等级,说明不了君权神授,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妇女社会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10.波斯帝国统治时期,伊朗地区常使用埃兰语,巴比伦地区使用阿卡德语,民间和商业领域广泛地使用阿拉米亚语。这反映出波斯帝国A.多种文化之间相互竞争B.给予各地区部分自治权C.宣扬专制主义中央集权D.适应多民族发展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波斯帝国是一个疆域广阔的大帝国,所以帝国境内采取多种语言是适应了多民族发展的需要,D项正确;同一个帝国内采用多种语言适应了多民族发展的需要,并不是多种文化竞争的需要,也不能体现给予各地区部分自治权,排除AB项;使用多种民族语言并不能体现是宣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排除C项。故选D项。11.有英国学者指出:当国家不断扩大,并开始统治大量人口之后,它们可以被称为帝国。在世界古代史上,曾出现过一些著名的帝国(图),这些帝国都() A.实行政教合一的制度B.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C.控制了东西方的商路D.建立了完善官僚和法律体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这些帝国均重视经济发展,促进了东西方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B项正确;只有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实行政教合一制度,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建立后控制了东西方商路,并对过境商品征收重税,其他帝国均未控制商路,排除C项;这几个帝国都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但是只有拜占庭帝国的法律体系较为完善,排除D项。故选B项。12.帝国鼎盛时期,国际大都会巴格达舟车辐袋,市场上汇聚了印度的香料、中亚的宝石、东非的象牙和金砂、北欧的毛皮等,它们除部分在当地消费外,大多再由商人转销世界各地。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巴格达发展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枢纽B.古巴比伦王国的海外贸易繁荣C.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三洲的大帝国D.拜占庭帝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国际大都会巴格达舟车辐袋,市场上汇聚了印度的香料、中亚的宝石、东非的象牙和金砂、北欧的毛皮等,它们除部分在当地消费外,大多再由商人转销世界各”可得出这是指阿拉伯帝国时期,阿拉伯帝国经济繁荣,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很大发展,阿拉伯商人在东到中国、西到西欧、南至非洲的广大地区从事着陆上和海洋贸易。帝国境内城市繁多,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帝国,而不是古巴比伦王国,也不是拜占庭帝国,排除BD项;材料不能反映出阿拉伯帝国的疆域,排除C项。故选A项。13.下列是某学生所做的学习笔记,其学习的主题应是 A.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往来B.东西方文明间相互交融C.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国家D.亚洲各国经济联系加强【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日本大化改新,实行租庸调制”“高丽王朝在中央设三省六部”“越南引进科举制度”可知,材料反映中华文明影响周边国家,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亚非国家间的友好往来,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东西方文明间相互交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亚洲各国经济联系加强,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4.下列农作物中,属于古代美洲印第安人独立培育出来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古代美洲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玉米、甘薯、马铃薯等,而最早种植水稻是中国古代长江中下游居民,A项正确;最早种植水稻是中国古代长江中下游居民,排除B项;最早种植水稻是中国古代长江中下游居民,排除C项;最早种植水稻是中国古代长江中下游居民,排除D项。故选A项。15.自《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流传以后,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看成是金银当瓦的“人间天堂”,有很多人沉迷于“寻金热”之中,上至国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价格革命”的影响B.商品经济发展C.西欧封建制度瓦解D.贸易中心转移【答案】B【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出当时西欧社会对黄金的追求,结合所学,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对黄金的需求量增加,B项正确;ACD项都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排除ACD项。故选B项。16.16世纪,亚洲、非洲、美洲遭到殖民掠夺,围绕中国形成白银贸易网络,欧洲出现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这表明,全球航路的开辟()A.导致多元文明覆灭B.使殖民体系完全确立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推动了世界格局演变【答案】D【解析】【详解】全球航路的开辟,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亚洲、非洲、美洲遭到殖民掠夺,推动了世界格局演变,D项正确;A项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19世纪末20世纪初殖民体系完全确立,排除B项;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17.材料一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代中国、古希腊是世界上的“五大文明发源地”。这是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说法。(1)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材料一中涉及的文明可以划分为哪两类?请探讨造成两类文明巨大差异的原因。材料二在中日文化交流中,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尤其是日本派大批遣唐使、留学生、学问僧来华,出现了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第一次高潮。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同时也涉及精神文化如佛教、建筑、雕塑、诗歌等方面。——摘编自王晓秋《中日文化交流史话》(2)据材料二分析隋唐以前和隋唐时期中日交流在形式上和主要内容上的变化。【答案】(1)类型:大河文明(农耕文明)、海洋文明或者东方文明、西方文明;原因: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方式;政治体制差异。(2)形式: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隋唐时期互派使节来往变化:隋唐以前中国向日本传播生产工具和技术,隋唐时期以日本学习中国制度文化为主。【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第一小问从自然地理环境方面对五大文明进行分类。时空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代中国、古希腊。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代中国、古希腊相关知识思考即可。古巴比伦是两河流域的文明、古埃及是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印度是印度河和恒河流域的文明、古代中国是黄河、长江流域的文明,都属于大河文明(农耕文明或者东方文明),古希腊位于爱琴海,属于海洋文明(或者西方文明)。结合所学知识,造成两类文明巨大差异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 展方式、政治体制差异等角度思考。自然地理环境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古巴比伦文明依托两河流域产生、古埃及文明依托尼罗河产生、古印度文明依托印度河和恒河流域产生、古代中国文明依托黄河和长江流域产生,都属于大河文明,古希腊位于爱琴海,属于海洋文明。经济发展方式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代中国主要发展农业,古希腊的海外贸易与工商业比较发达。政治体制差异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代中国等级严格,古希腊则是民主制。【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分别是古代雅典、西汉时期的中国。提取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并运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得出其不同即可。由材料二中的“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和“隋唐时期,中日主要通过互派使节人员往来”可得,隋唐以前主要通过中国移民赴日本传播中国先进文明,隋唐时期互派使节来往变化;由材料二中的“带去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和“交流内容则以制度文化层面为主”等信息可得,隋唐以前中国向日本传播生产工具和技术,隋唐时期以日本学习中国制度文化为主。18.材料一(中古时期的欧洲社会)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形成一种特殊的贵族等级制度……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世界的伦理和信仰。……从11世纪开始,英、法等西欧国家进入城市复兴阶段。从中世纪的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市民,从这个市民阶层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在英、法王权强化的过程中,城市曾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国王给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特许证书,既削弱了割据势力,又博得了城市的拥护,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一般都支持国王。城市中文化教育发达,到12世纪末,城市培养的法学家成为国王统治机构中的重要成员,教士不再是国家文官的唯一来源了。——根据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等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古时期西欧社会的基本特征。简析中世纪后期西欧社会出现了哪些新变化。材料二玉米起源于美洲墨西哥、秘鲁和智利沿安第斯山麓的狭长地带。在1494年哥伦布航海归来时将玉米果穗作为珍品奉献给了西班牙国王,随着16世纪世界性航线的开辟,玉米沿着新航线开始了它的环球旅行。当时欧洲人主要以小麦和豆类以及稍后引进的马铃薯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玉米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并不重要。直至18世纪以后,由于接连不断地发生饥荒,玉米才在欧洲许多国家开始大面积种植。玉米在人类的帮助下,经历了400多年的环球旅行之后,终于在世界适宜生长的地区安家落户,发展成为重要的载培作物。现在,玉米已跃升为世界上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的第三大谷物粮食作物。——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冬屏亚《玉米的起源、传播和分布》(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玉米的洲际传播轨迹及其原因。说明玉米传播产生的影响。 【答案】(1)基本特征:封君封臣;庄园与农奴;基督教占统治地位变化;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城市兴起谋求自治;王权强化和早期民族国家形成;兴办大学,打破了教会对文化的垄断。(2)传播轨迹:美洲到欧洲再到世界各地。原因:新航路开辟促使物种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影响:助推了不同地区物种的交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贫困地区饥饿状况;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第一小问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古时期的欧洲。由材料一中“存在一个带有军事性质的领主附庸集团……与同样带有军事色彩的领主、农奴制度相结合”并结合中古时期的欧洲相关知识可得特征是,封君封臣、庄园与农奴。本题第二小问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后期西欧。由材料一中“教会……开始拥有精神方面的领导权,掌握世俗世界的伦理和信仰。”和“教士不再是国家文官的唯一来源了。”并结合中古时期的欧洲相关知识可得,基督教占统治地位变化;由材料一中“从中世纪的农奴中产生了初期城市的市民,从这个市民阶层中发展出最初的资产阶级分子”可得出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成为近代资产阶级的前身;由材料一中“国王给封建主领地上的城市颁发特许证书”并结合中世纪西欧城市自治的史料可得出城市兴起谋求自治;由材料一中“削弱了割据势力,又博得了城市的拥护,把持市政的城市贵族一般都支持国王”并结合中世纪王权加强的史料,可得出王权强化和早期民族国家形成;由材料一中“城市中文化教育发达,到12世纪末,城市培养的法学家成为国王统治机构中的重要成员,教士不再是国家文官的唯一来源了。”并结合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史料可得出兴办大学,打破了教会对文化的垄断。【小问2详解】本题第一小问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二“1494年哥伦布航海”“16世纪世界性航线的开辟”可知,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据此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新航路开辟促进物种交流的相关知识思考即可。根据材料二“玉米起源于美洲”“1494年哥伦布航海归来时将玉米果穗作为珍品奉献给了西班牙国王”“在世界适宜生长的地区安家落户”等信息可知,玉米的洲际传播轨迹从美洲到欧洲再到世界各地。本题第二小问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时期。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玉米传播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玉米从美洲到欧洲再到世界各地,助推了不同地区物种的交流;据材料二“由于接连不断地发生饥荒,玉米才在欧洲许多国家开始大面积种植”可得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改善贫困地区饥饿状况;据材料二“发展成为重要的载培作物。现在,玉米已跃升为世界上仅次于水稻和小麦的第三大谷物粮食作物。”可得出丰富了人们的饮食文化。 19.图1、图2分别是创作于1957年、2006年宣传海报,折射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比较图1、图2,提取海报中有关体育宣传的变化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答案】变化说明范围变化:由局限于劳动者到全民参与理念变化:由关注身体健康到关注身心健康目的变化:由局限于工作和建设到关注民众生活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升。1957年海报体现了进入社会主义阶段,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开始的时代背景,强身健体,努力工作,全力建设社会主义成为当时时代追求之一;2006年的海报,体现了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生活品质要求不断提高的时代背景;申奥成功,宣传奥运会融入当时体育事业,体现民族自豪感等。【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结合两幅海报的时间信息及画面信息提取有关体育宣传的变化信息,从范围变化:由局限于劳动者到全民参与理念变化:由关注身体健康到关注身心健康目的变化:由局限于工作和建设到关注民众生活水平和整体素质的提升等方面概括。如图4反映的是宣传体育锻炼是为了胜任艰苦工作,进行生产建设,而图5反映的是宣传体育锻炼是为了强身健心,乐群睦邻。论述时可结合1957年我国所处的时代背景、所面临的时代任务和2006年我国社会发展的状况的相关史实进行分析比较论述,言之有理即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5-06 13:18:07 页数:10
价格:¥2 大小:1.26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