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江苏省镇江市镇江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省镇中高一年级第二学期三月检测历史一、选择题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大发明。”这说明()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B.农耕经济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结果【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可知农业的出现可以供养更多的人口,从而发展出了祭司阶级、士兵、官吏和文字,说明农耕经济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B项正确;“唯一标志”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古代文明的产生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而非产生自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排除C项;私有制的产生是在人类文明出现以后,排除D项。故选B项。2.文字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文学的产生和演变见证并记录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历程。曾出现在两河流域的古老文字是()A.B.C.D.【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曾出现在两河流域的古老文字是楔形文字,C项正确;AD项中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不是楔形文字,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中的文字是甲骨文,出现于中国的商朝时期,排除B项。故选C项。3.古代希伯来人有大洪水毁灭几乎所有人类,仅留下诺亚一家的传说;古代希腊人也有类似 的洪水毁灭人类的故事。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这个故事的最早版本。这说明A.希腊神话皆来源于西亚B.苏美尔创造了人类神话C.生存环境对文明的影响D.诺亚方舟一说确有其事【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古代希伯来人、古代希腊人、苏美尔人都有关于洪水毁灭几乎所有人类的故事,说明生存环境对文明的影响,故选C;A项中“皆来源于”表述错误,排除;B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诺亚方舟是传说,无法证明确有其事,排除D。【点睛】4.历史事实是指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表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A.字母文字对文化传播产生了巨大作用B.汉谟拉比在位时统一了两河流域C.亚历山大建立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D.古印度实行贵贱分明的种姓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历史观点是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可知,“字母文字对文化传播产生了巨大作用”是对字母文字的评价,属于历史观点,A项正确;汉谟拉比在位时统一了两河流域、亚历山大建立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和古印度实行贵贱分明的种姓制度都只是对历史史实的叙述,属于历史史实,不是历史观点,排除BCD项。故选A项。5.波斯王大流士改革,将全国划分为五大军区,每个军区长官统辖几个行省的驻军,并直接对国王负责;被称为“不死队”精锐常备军是波斯军队的核心,由皇帝亲自指定将领,直接控制。这有利于A.维护中央集权统治B.社会经济的发展C.各地经济文化交流D.封建制度的建立【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每个军区长官统辖几个行省的驻军,并直接对国王负责……由皇帝亲自指定将领,直接控制”可知,这种军制改革有利于加强国君的权力,从而维护中央集权统治,故A正确;据材料信息可知,大流士改革主要是军事方面的改革,没有涉及“经济、文化交流、封建制度的建立”,故B、C、D排除。6.“(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 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A.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B.实现了社会成员人人平等C.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观念形成D.商业氛围影响了政治理念【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可知,古代希腊人在贸易交往中形成发展起来平等、自由思想,说明商业氛围影响了政治理念,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商业氛围对政治理念的影响,并没有体现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排除A项;古希腊时期的平等仅局限于公民内部,并不是社会成员人人平等,排除B项;是商业氛围影响了政治理念,没有体现海外殖民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7.“终于出现了这样的时代:世界上同时存在两个强有力的大国,它们不仅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国界向外推进。”材料中的“两个强有力的大国”,一个是汉朝时期的中国,另一个是()A.亚历山大帝国B.拜占庭帝国C.罗马帝国D.波斯帝国【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与汉朝同一时期、能够制服蛮族入侵,而且还能把自己帝国的国界向外推进的另一个大国是罗马帝国,C项正确;亚历山大帝国是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早于汉朝,排除A项;拜占庭帝国指的是东罗马帝国,到公元4世纪末才形成,晚于汉朝,排除B项;波斯帝国是在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左右,早于汉朝,排除D项。故选C项。8.在中世纪的欧洲,如果附庸一方违背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同样,如果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同样可以离开领土,当时有一个专用词汇谓之“撤回忠诚”。这说明当时欧洲领主和附庸关系的特点是()A.具有双向契约特征B.带有严格等级性质C.以血缘关系纽带D.属于军事控制关系【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中世纪的欧洲,附庸一方违反约定,领主可以抛弃附庸;而领主不履行诺言,附庸可以离开领主。说明附庸和领主之间是双向契约的关系,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领主和附庸之间双向契约的关系,并不能体现具有严格的等级性质,排除B项;领主和附庸之间是以土地为纽带,而非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排除C项;领主和附庸之间以 土地为纽带,带有契约关系的特点,而不是军事控制的关系,排除D项。故选A项。9.西欧的众多城市,大都是在某一个领主的庄园土地上建立起来的。起初领主对城市并不感兴趣,他们最感兴趣的是经济利益。当时城市对于领主们最显而易见的有两大利益:一是“你们在我的庄园里交易,那就要向我交税”;二是赚市民们的钱,例如本来放在城堡内部的公用磨坊被搬到了城市中间,并开始收费。这意味着A.政治上的分裂割据局面将荡然无存B.市民们将以各种方式与领主展开斗争C.西欧城市居民普遍信仰《圣经》D.封建城市规划布局将更加规范合理【答案】B【解析】【详解】领主对经济的关注必然会剥削市民,最终市民为了维护自己的利于与领主展开斗争,B正确;城市兴起之时,欧洲依然是分裂局面,排除A;C与题无关,排除;城市布局与题干中领主对经济利益的关注无关,排除D。10.7世纪中期,日本仿效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7世纪末,新罗统一朝鲜半岛,模仿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被称为中国第五大发明,在近代被介绍到了西方,对欧洲文官制度的确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材料表明()A.隋唐时期的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B.隋唐科举制度对世界的影响非常深远C.隋唐时期中国的各个方面都领先于世界D.中国文明为世界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材料可知隋唐时期中国制度对日本和朝鲜产生深远影响,并影响到了近代欧洲的文官制度,这些都是中国文明对世界发展作出的贡献,故选D;材料中没有全面比较分析当时世界上各国家的发展情况,无法得出A、C这样的结论,排除;B只是反映了材料的一部分,不全面,排除。故选D。11.高丽成宗时代(981年—997年),某大臣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下列哪一选项反映该官员的主张()A.主张全盘吸收中国文化B.注意有选择性地对外学习C.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D.认为本国习俗比华夏文明【答案】B【解析】 【详解】材料“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体现的是朝鲜某大臣主张学习中华文化,但是应该有选择性地对外学习,B项正确,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对藩属地位的承认,排除C项;该大臣主张对中华文化有选择的学习,非本国习俗比华夏文明,排除D项。故选B项。12.9世纪初,阿拉伯帝国的哈里发为了给伊斯兰神学寻找“理论支持”,竭力鼓励并组织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智慧之城”巴格达拥有一大批专门的翻译人才。这一人类翻译史上的伟大工程()A.使翻译人才成为当时最受到尊重人才B.表明了巴格达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C.体现了阿拉伯统治者对商业利益的追逐D.使人类古典文明成果在中古时期得以继承【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竭力鼓励并组织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伟大工程有利于继承和传播古希腊文化,从而使人类古典文明成果在中古时期得以继承,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比较信息,“最受尊重的人才”、“最大的城市”的信息无从体现,排除AB项;材料反映的是阿拉伯统治者对于古典文化的重视,而不是对于商业利益的追逐,排除C项。故选D项。13.在津巴布韦的维多利亚博物馆里,陈列着从“大津巴布韦遗址”出土的文物,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在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博物馆里还陈列着从大津巴布韦遗址中发掘出的4块中国明代瓷器碎片。从已经发掘到的文物看,大津巴布韦曾经()A.农业、冶炼业、对外贸易较发达B.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C.是最早遣使到中国来的东非国家D.水渠和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其中有中东的陶瓷、阿拉伯的玻璃等”体现的是大津巴布韦对外贸易繁荣;材料“在遗址旁还保留着古代的梯田、水渠、水井,在遗址地基上还找到了古代铸造钱币的泥模”体现的是大津巴布韦曾经农业、冶炼业较为发达,因此A项正确;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排除B项;最早遣使到中国的东非国家是埃塞俄比亚,排除C项;水渠和道路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4.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古津巴布韦)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本特观点本质上反映 了(  )A.古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B.认可外来文明对古津巴布韦文化的影响C.对非洲文明存在种族歧视错误倾向D.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内容可知,本特对古津巴布韦的认识,由初认为古津巴布韦文化都是本地的废墟古物,后来在挖出皂石鸟后又认为古津巴布韦文化来自于地中海文明,绝不是非洲的,这些语言就可以看到本特存在种族歧视的误倾向,故C项正确;据材料“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可知,A与材料不符;据材料“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可知,B是主观臆断;据所学可知,对非洲文明的推理判断,讲求的是科学,与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无关,D项错误。15.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美洲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都像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曾经建立起国家,都有自己的行政系统。这种现象说明A.印第安文明深受欧亚大陆各文明的影响B.印第安文明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交流C.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客观规律D.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都是独立进行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与欧亚大陆隔绝的美洲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印加人都像欧亚大陆的文明一样,曾经建立起国家,都有自己的行政系统。”可得出不论是欧洲还是美洲,人类文明的起源与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都经历着一些相同的发展过程,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欧洲对美洲的影响,排除A项;印第安文明之间并没有密切的相互交流,排除B项;D项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6.据《曼多撒手抄本》记载,阿兹特克人的学前教育在家中完成,十岁到十五岁进入公共学堂学习,由氏族酋长监督;学校种类多样,主要有平民学堂、女子学堂、贵族神学院、音乐学院以及神庙的修道室等。据此可知阿兹特克人的教育()A.鼓励人们全面多元发展B.注重民主、平等意识的灌输C.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等级D.以维护封建政府统治为目的【答案】A【解析】 【详解】根据“学校种类多样,主要有平民学堂、女子学堂、贵族神学院、音乐学院以及神庙的修道室等”可知阿兹特克人学校种类多样,这就有利于不同的人进入不同的学校学习,说明阿兹特克人的教育鼓励人们全面多元发展,A项正确;材料主要反映阿兹特克人学校种类多样,但没有体现学校教授的内容,不能说明阿兹特克人注重民主、平等意识的灌输,排除B项;仅根据学校种类多样不能说明打破了原有的社会等级和以维护封建政府统治为目的,排除C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农作物品种的单一,使农民在自然灾害侵袭面前常常束手无策。宋朝的统一不仅结束了南北分裂割据的政局,也为农作物品种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宋太宗下了一道粮食品种南北大交流的诏令,“诏江南、两浙、荆湖、岭南、福建诸州长吏,劝民益种诸谷,民乏粟、麦、黍、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之;江北诸州,亦令就水广种粳稻,并免其租”。大中祥符四年,真宗又“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乃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原产于占城的稻种,又自福建移种于江淮地区。经济作物如棉花在宋代也不断扩大种植区域,描画的种植在北宋时主要是在广南东西、福建路,到南宋后期也扩展到两浙、江南东西路,并作为夏税交纳。又如西瓜自辽初由回纥传入辽,金代传入黄河中游的河南,绍兴十三年洪皓自金朝“携‘西瓜种’以归,今禁囿、乡圃皆有”,西瓜遂传入江南。——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指出宋朝农作物品种交流的历史条件。(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农作物品种交流的历史影响。【答案】(1)北宋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加强;政府的重视和鼓励;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2)提高了农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解析】【详解】(1)根据“宋朝的统一不仅结束了南北分裂割据的政局,也为农作物品种的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得出北宋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加强;根据“宋太宗下了一道粮食品种南北大交流的诏令”得出政府的重视和鼓励;根据“原产于占城的稻种,又自福建移种于江淮地区。经济作物如棉花在宋代也不断扩大种植区域”得出中外经济和文化的交流。(2)综合材料内容和所学可知,宋朝农作物品种交流的影响主要在于提高了农民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的使用频率柱状图 ——张颖等《对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方针变化的计量分析―以<人民日报>为样本》对1953年后《人民日报》“帝国主义”一词使用频率相对较低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答案】(1)从新中国方面作答角度1:新中国实施“--五”计划.需要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角度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主张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和平相处角度3:新中国参加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力促国际重大问题的解决。(2)从国际形势方面作答:如伴随朝鲜战争结束,中美之间直接的军事对抗有所缓和。【解析】【详解】原因:中国方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新中国实施“--五”计划,需要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主张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和平相处;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新中国参加了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力促国际重大问题的解决。国际形势方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朝鲜战争结束,中美之间直接的军事对抗有所缓和。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封君与封臣关系的结成有一套独特的仪式。……附庸把手放到贵族的手里就表示附庸个人为贵族所支配,贵族抓住附庸的手表示贵族接纳了这种顺服。……所有这一切都要面对圣物起誓。……12世纪以后,书面契约开始增多。——《世界古代中世纪史》材料二乔瓦尼·维拉尼(1276-1348年)在其所著《编年史》中,对佛罗伦萨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作了充分的统计分析:佛罗伦萨有2.5万15-70岁符合兵龄的人,都是自由公民。……平均每天有1500名外地人、旅行的人和兵士在佛罗伦萨逗留,还不算在修道院退隐的男女修士。学龄男女青少年(学生人数)约在8000到10000之间……做羊毛加工的作坊有200处或更多些,这些作坊制造7万-8万条毛毯,价值120万金弗洛林,其中有三分之一的钱就地付给雇工(支付工资),还不算羊毛商经营的收益和靠此生活的3万多人。——德尼兹·加亚尔著《欧洲史》材料三恰恰因为它们才从头开始,而且处于政治上支离破碎的欧洲而不是坚如磐石的帝国结构中,所以自治市的自由民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斯塔夫里阿诺斯 (1)材料一揭示的是中世纪西欧的什么制度?依据所学知识,结合史料概括封君封臣关系的实质。(2)根据材料二,佛罗伦萨城市与同时代的西欧乡村社会相比,有哪些不同?(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复兴有何意义。【答案】(1)制度:封君封臣制度。实质:以土地为纽带,以契约来维系的封建等级制度。(2)与农村农奴相比城市居民是自由公民(市民);与乡村封闭的庄园自然经济相比城市是开放的商品经济,工商业发展;城市世俗教育发展,有大量的世俗学校和人数众多的学生;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等。(3)它不仅在封建社会母体中孕育了迥异于庄园经济的新的经济因素,而且催生出了新的经济体制、新的政治体制、新的价值观念和新的文化精神,它在促使欧洲走出中世纪的同时,也促使世界迈向新的时代。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等思想观念在城市复兴过程中萌发。【解析】【分析】【详解】(1)制度,根据材料信息“封君与封臣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制度为封君封臣制度;第二小题,实质,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即以土地为纽带,以契约来维系的封建等级制度。(2)不同,根据材料信息“自由公民”“做羊毛加工的作坊”“羊毛商”“男女青少年(学生人数)”“支付工资”等从政治、经济、教育等角度与乡村经济对比作答即可,如与农村的农奴相比城市居民是自由公民(市民);与乡村封闭的庄园自然经济相比城市是开放的商品经济,工商业发展;城市世俗教育发展,有大量的世俗学校和人数众多的学生;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等。(3)意义,根据材料信息“自治市的自由民从一开始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角度思考作答即可,如它不仅在封建社会母体中孕育了迥异于庄园经济的新的经济因素,而且催生出了新的经济体制、新的政治体制、新的价值观念和新的文化精神,它在促使欧洲走出中世纪的同时,也促使世界迈向新的时代。自由、平等、公平、公正等思想观念在城市复兴过程中萌发。20.拜占庭帝国由古代罗马帝国分裂而成,它延续千年,对欧洲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9世纪初至11世纪初,拜占庭帝国臻于极盛。阿拉伯作家描写拜占庭的手工艺品时写道: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同时,经由君士坦丁堡往来于欧亚大陆各地区的货物非常多,它们是黑海地区的奴隶和盐、印度的香料和宝石、埃及的纸莎草和粮食、中国的丝绸和瓷器以及西方的银、熟铁产品、亚麻布、棉花和毛织品。拜占庭的这段显赫的历史,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 材料二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483-565年)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因此,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还编纂了罗马帝国的法典。查士丁尼宣称:“我们将重建过去的一切,尽管其价值现已降低到最低限度……我们要重视罗马人的名誉,确保过去的一切以更大的规模重新回到我们生活中来。材料三1453年,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大军20万,战船300艘,配备10万攻城重炮,一举包围了君士坦丁堡。当土耳其人兵临城下时,君士坦丁堡城内兵力甚少。拜占庭人与主耳其大决战,激战了53个昼夜,5月29日被攻陷……(1)根据材料一,归纳拜占庭帝国的繁盛表现在哪些方面。其繁盛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帝国衰亡的原因。(3)从拜占庭帝国1000余年的兴衰过程中,你能得到什么感悟?【答案】(1)表现:商业兴旺,手工业发达。因素: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2)长年的对外军事扩张,严重消耗了拜占庭的资源;游牧部族的冲击;内部矛盾;封闭保守的心态;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3)由拜占庭帝国灭亡可知,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衰落。一个国家或者民族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解析】【详解】(1)表现:根据材料“只有中国的工艺品能与之相媲美。同时,经由君士坦丁堡往来于欧亚大陆各地区的货物非常多”可知,拜占庭帝国商业兴旺,手工业发达。因素:根据材料“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可知,君士坦丁堡地处欧亚两洲之间的有利位置,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2)原因:根据材料“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483-565年)一心想将恢复帝国的梦想变为现实。因此,他征服了北非、意大利及西班牙地区”可知,长年的对外军事扩张,严重消耗了拜占庭的资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拜占庭受到游牧部族的冲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查士丁尼统治时期,帝国内部矛盾重重;根据材料“落后、保守的查士丁尼”可知,封闭保守的心态;根据材料“信奉伊斯兰教的奥斯曼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率大军20万,战船300艘,配备10万攻城重炮,一举包围了君士坦丁堡”可知,奥斯曼土耳其的扩张最终导致了拜占庭帝国的灭亡。(3)感悟: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可以从开放宽容使文明繁荣,保守狭隘导致文明衰落。最后拓展至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方能让一个民族国家立于不败之地。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5-06 12:39:11 页数:10
价格:¥2 大小:162.8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