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3月联考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七至十单元十(下)第一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的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920年元旦,《星期评论》发表的新年词《红色的新年》中写道:“从北极下来的新潮,拥着无数的锤儿锄儿,直要锤匀了、锄光了世间的不平不公”,并期望“一霎时遍地都红”。这反映出当时()A.中国民主革命迈入了新阶段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已拉开帷幕C.共产主义渐成中国社会主流D.十月革命助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从北极下来的新潮,拥着无数的锤儿锄儿,直要锤匀了、锄光了世间的不平不公”,并期望“一霎时遍地都红”可得出“北极”是指北方的俄国,“新潮”是指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播中国,给中国的革命带来了希望,D项正确;中国民主革命迈入了新阶段是指五四运动进入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排除A项;毛泽东创立井冈山道路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道路拉开帷幕,排除B项;当时主流不是共产主义,排除C项。故选D项。2.1926年秋至1927年春,为配合革命军的北伐,中共中央和上海区委组织上海工人,连续发起了三次武装起义,其中第三次武装起义歼灭反动军警5000余人,缴获枪支4000余支。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直接领导人民武装取得夺取大城市的胜利。由此可推知,当时()A.革命形势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B.中国共产党逐渐掌握革命领导权C.国共友好合作关系得到有效强化D.工人阶级已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答案】A【解析】
【详解】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此时处于北伐战争时期,随着革命军的顺利北伐,革命形势不断好转,中共中央在上海组织的工人武装起义也最终取得了胜利,并有效配合了北伐战争的开展,这体现了革命形势对工人运动的推动作用,A项正确;此时中共尚未取得革命的领导权,排除B项;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国共第一次合作最终破裂,排除C项;近代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排除D项。故选A项。3.下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的部分内容。该会议的召开()A.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B.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派的总方针C.标志着中共由幼稚走向成熟D.奠定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等内容可得出这是中共古田会议,1929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会议,即古田会议召开,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D项正确;A项是中共成立的意义,排除A项;B项是八七会议的内容,排除B项;C项是遵义会议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4.20世纪40年代,中共中央政治局批准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在边区的民意机关和政府中,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在政权工作中,要不断健全民主制度,党员必须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把持包办。这一举措()A.适应了民族战争的形势需要B.体现了工农民主政权的性质C.巩固了土地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20世纪40年代”、“陕甘宁边区”等信息可知此时是抗日战争时期,在边区政府中吸收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中间派是为了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战,所以这一举措是适应了民族战争的需要,A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建立的政权不是工农民主政权,排除B项;抗日战争时期没有进行土地革命,因此不是巩固土地革命的社会基础,排除C项;此时是国共两党合作时期,并没有壮大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排除D项。故选A项。5.下图是1949年初,漫画家廖冰兄发表的一幅作品一《江南布防图》。该漫画()
A.反映了人民解放军已拉开反攻的序幕B.意在揭示国共的军事态势已发生逆转C.折射出国民党在大陆统治覆灭的命运D.暗示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开始出现危机【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49年初,国民党败局已定,《江南布防图》反映了国民党军队企图依靠长江防线进行垂死挣扎,虽然国民党沿长江进行布防,但随后展开的渡江战役还是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所以漫画折射出国民党在大陆统治覆灭的命运,C项正确;千里跃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军反攻的序幕,排除A项;国共的军事态势在1949年之前就已经发生逆转,排除B项;国民政府的统治危机在1949年以前就已经出现,排除D项。故选C项。6.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于1955年出品了彩色纪录片《深山探宝》(图),集中地介绍了在湖北黄石铁山工作的四二九勘探队和在西北祁连山工作的六O五普查队的活动。该纪录片折射出当时()
A.工业化建设的成就显著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国家战略C.人民建设国家的热情高D.“大跃进”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集中地介绍了在湖北黄石铁山工作的四二九勘探队和在西北祁连山工作的六O五普查队的活动。”可得出《深山探宝》反映的是进山探寻矿产资源,为当时开展的重工业建设提供原料,折射出当时的一五计划重点是发展重工业,B项正确;材料没有展示成就有哪些,排除A项;材料只体现勘探队工作的相关内容,不能反映人民的热情,排除C项;大跟进运动是1958年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7.1975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访问法国。这是中国领导人首次正式深山外出西方国家。访问期间,法国总统德斯坦同邓小平举行会谈,两国决定成立经济贸易混合委员会,商定两国外长不定期地就重大国际问题进行磋商。这一现象()A.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深入开展B.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政策C.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D.消除了中法两国敌对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访问期间,法国总统德斯坦同邓小平举行会谈,两国决定成立经济贸易混合委员会,商定两国外长不定期地就重大国际问题进行磋商。”可得出中国与法国接触,两国关系改善,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外交环境,C项正确;1978年才改革开放,排除A项;中国重返联合国,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排除B项;两国还没有正式建交,因此敌对关系并没有完全消除,排除D项。故选C项。8.从198]年起,我国部分国有企业进行了“利改税”试点,即国有企业由向国家上缴利润改为缴纳税款,税后余利则由企业自行支配,逐步建立国家与国营企业之间以法律为依据的、稳定的利润分配关系。由此可知,“利改税”的实施()
A.反映了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B.利于增强企业自主经营的活力C.体现了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D.意在解决政企职责不分的弊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通过“利改税”企业对于利润的支配权增加,这就有利于调动企业生产的自主性,从而增强企业自主经营的活力,B项正确;20世纪80年代我国还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排除A项;进行“利改税”是进行制度改革,并不是市场化改革,排除C项;“利改税”是为了解决生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而不是政企职责不分的弊端,排除D项。故选B项。9.习近平曾指出:回归祖国后,香港同胞实现了当家做主,实行了“港人治港”,真正的民主由此开启;同时,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发挥连接祖国内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与窗口作用,在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全面拓展与内地交流合作领域的同时,香港同胞创业建功的舞台也越来越宽广。习近平的这一言论意在强凋()A.香港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紧密相连B.改革开放是实现香港繁荣的前提与保障C.高度自治有利于香港的民主建没D.中央政府高度关注香港的社会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同时,香港在国家改革开放的洪流中发挥连接祖国内地同世界各地的重要桥梁与窗口作用,在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全面拓展与内地交流合作领域的同时,香港同胞创业建功的舞台也越来越宽广。”可得出材料强调香港的发展依托于强大的祖国,香港在积极融入国家发展战略过程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进步,因此体现出香港的前途命运与祖国紧密相连,A项正确;改革开放并不是实现香港繁荣的前提,只是影响因素之一,排除B项;材料强调香港的经济发展与整体进步,并不强调民主建设,排除C项;材料强调香港发展与国家的关系,并不是单方面中央的关注,排除D项。故选A项。10.下图反映的是2016~2020年中国科技成果登记数及其增速情况。由此可知,当今中国()
A.科学技术取得全面突破B.科技发展水平世界领先C.政府鼓励支持科技创新D.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数据可以看出,2016-2020年我国科技成果数量及增速都有所提升,说明我国科技水平及创新能力不断提高,D项正确;全面的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与世界进行比较,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政府的态度与政策,因此不能得出政府鼓励支持科技创新,排除C项。故选D项。11.据统计,在早期人类成功驯化的56种大种子作物中,地中海地区有32种,美洲有11种,撒哈拉以南非洲有4种,澳洲有2种。这反映出()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区域不平衡性B.欧洲的社会生活较为富足C.农业文明发展具有多元化的特点D.古代各文明缺乏交流联系【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在不同地区驯化的种子作物数量差距较大,种子作物的驯化体现出的是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说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区域不平衡性,A项正确;仅根据驯化种子作物的数量并不足以说明欧洲的社会生活较为富足,排除B项;材料仅反映了种子作物的驯化,并不足以体现农业文明的多元性,排除C项;虽然不同地区驯化的种子作物数量不一,但并不能说明各文明之间缺乏交流联系,排除D项。故选A项。12.《汉漠拉比法典》第一百六十六条规定:“诸子女均已结婚,仅有一未成年之子未娶妻者,父死亡后分割父家之所有时,诸兄弟除予未成年之弟以应继承部分外,更应以银予之以为聘礼之用,未成年之兄弟应娶妻。”由此可推知,古巴比伦()A.律法以人文精神指导思想B.律法注重服务现实生活C.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D.家庭成员地位日趋平等【答案】A
【解析】【详解】根据“诸子女均已结婚,仅有一未成年之子未娶妻者,父死亡后分割父家之所有时,诸兄弟除予未成年之弟以应继承部分外,更应以银予之以为聘礼之用,未成年之兄弟应娶妻。”可得出法典关心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体现了一定的人文关怀精神,说明律法以人文精神为指导思想,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对未成年人的关心,并没有体现对现实的服务,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并非强调财产的私有,排除C项;材料中涉及的几位人物地痊并不平等,排除D项。故选A项。13.塞德节是古埃及的重要节日之一,期间法老会亲自主持新神庙的奠基仪式,并修建众多用立柱支撑屋顶的神龛,为各地代表团和神祇提供住处。节日上,法老会亲率祭拜团体向众神供奉土地和献祭,并在最后表演加冕仪式。这反映出古代埃及()A.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B.拥有较高的建筑水平C.法老权力受到一定约束D.注重社会的礼仪德治【答案】A【解析】【详解】塞德节期间,国家为各地代表团和神祇提供住处,法老主持向众神供奉土地和献祭,并表演加冕仪式等,反映出古代埃及注重通过宗教活动,强调国王的政治权威,即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A项正确;拥有较高的建筑水平与“法老会亲率祭拜团体向众神供奉土地和献祭,并在最后表演加冕仪式”等不符,排除B项;材料并未具体说明约束和限制法老权力的做法,排除C项;仅有塞德节的相关仪式不足以说明古代埃及注重社会的礼仪德治,排除D项。故选A项。14.亚述帝国宫廷的叙事浮雕中流传最多的是关于军事征战和猎狮(如下图)。对战争和狩猎场面的直接描绘,不惜精心渲染凶残的细节,是这些作品的特点。曾有艺术家评价道:“(亚述艺术)到处都是杀戮的场面…这种艺术看多了连我们自己也要跟着堕落!”这些浮雕艺术反映了亚述帝国()A.社会政局动荡不安B.尚武的社会风气
C.文明程度相对落后D.国民军事素养高【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亚述艺术)到处都是杀戮的场面…这种艺术看多了连我们自己也要跟着堕落!”可得出材料中所描绘的内容,强调亚述帝国整个社会崇尚武力,崇尚暴力,这有利于其对外扩张,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社会风气,不能反映政局如何,排除A项;仅从材料中的场景,不能反映出其文明程度高或者低,排除C项;材料只反映杀戮的场和渲染凶残的细节,不能说明军事素养就高,排除D项。故选B项。15.有学者曾说:“他促使民主氛围浓厚的希腊以主动的姿态同专制主义的东方发生了广泛的交流,在他所征服的地区开始了长达三百年的‘希腊化时代’”。这里的“他”()A.导致了被征服地区出现文化断裂B.开启了东西文明交流融合历史的序幕C.加速了希腊文化中心的逐渐东移D.推动了不同文化交织的混合文化产生【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远征促进了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的交流,开启了“希腊化时代”,推动了不同文化交织的混合文化产生,D项正确;亚历山大东征促进了文化融合,“文化断裂”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开始于汉代时期的丝绸之路,排除B项;希腊文化中心是雅典,并未东移,排除C项。故选D项。16.公元2世纪,有人曾这样描述当时的罗马城:“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这里看不到的东西,肯定不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这反映出当时()A.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形成B.罗马城经济文化繁荣的景象C古罗马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D.古罗马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有的货物,所有现存的和曾经存在的东西,贸易、航海、农业、金属加工,任何曾经创造出来或者生长出来的东西,都在这里汇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世纪的罗马经济文化较为繁荣,B项正确;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在新航路开辟后才逐渐形成,排除A项;出超即出口贸易额大于进口贸易额,材料未体现罗马处于出超地位,排除C项;材料内容反映了罗马的经济活动较为繁荣,并未涉及对外侵略扩张,排除D项。故选B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17题14分,第18题14分,第19题12分,第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开展“恢复教育权”运动,要求一切外国设立的教会学校在教育部登记,以及所有这些院校中的领导人都必须是中国国民。不久,国民党有关孙逸仙的三民主义的政治教育进入院校。另一政策是在全国加强或建立国立大学,直接由南京教育部监督。从1933年开始,政府发布法令,包括管理必修课、选修课和大学入学考试程序等事宜。此外,还限制文科的招生人数,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和工科。虽然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时教学计划的调整尚未完成,但政府的努力已初见成效。——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下卷》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接管了教会学校以及各级各类学校。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采取“以俄为师”的方针,模仿苏联教育重建新中国教育制度。从教育理论到学制、学校教育、教学过程、教材、方法等各方面对“苏联经验”系统地全盘移植。为了适应工业化需要,加速培养专门人才,从1952年开始,高等学校进行大规模的院系调整。调整的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人才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其基本特点是教育计划与国民经济计划紧密相连,国家对高校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摘编自杨东平《中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政策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概述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特点。(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相比,新中国初期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之处,并分析新中国初期推动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意义。【答案】(1)特点:强调教育的自主权;注重意识形态输出;注重制度化建设;与国家发展战略。(2)不同之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在建设方法上坚持“以俄为师”面向人群更广;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意义:有效巩固了新中国政权;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及工业化建设人才基础;完善了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改革开放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根据“恢复教育权”得出强调教育的自主权;根据“国民党有关孙逸仙的三民主义的政治教育进入院校。”得出注重意识形态输出;根据“另一政策是在全国加强或建立国立大学,直接由南京教育部监督。从1933年开始,政府发布法令,包括管理必修课、选修课和大学入学考试程序等事宜。”“此外,还限制文科的招生人数,以鼓励更多的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和工科。虽然到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时教学计划的调整尚未完成,但政府的努力已初见成效。”得出注重制度化建设与国家发展战略相适应。【小问2详解】不同之处:根据所学可得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根据“以俄为师”得出在建设方法上坚持“以俄为师”面向人群更广;根据“其基本特点是教育计划与国民经济计划紧密相连,国家对高校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管理。”得出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意义:根据所学,从政权巩固的角度概括,得出有效巩固了新中国政权;根据“为了适应工业化需要,加速培养专门人才”得出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及工业化建设人才基础;根据所学可得出完善了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改革开放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近现代中共土地政策的变化(部分)阶段文物或情景资料相关历史文献资料一长汀县古城区岩杭乡出具给乡民的分田字据从“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到“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二晋察冀根据地农民游行,拥护减租减息政策承认地主对土地财产的所有权,要求地主减租减息;同时保证农民的承佃权,但需交租交息
三北京郊区农民报名参加农业合作社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将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四四川广汉向阳人民公社“撤社建乡”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实行以户为单位的家庭承包制,统分结合,双层经营(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共土地政策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土地政策“第三阶段”出现的社会背景并分析中共土地政策从“第三阶段”向“第四阶段”转变的影响。(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中共土地政策变化的认识。【答案】(1)原因: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矛盾;全面抗战爆发;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现实需要。(2)社会背景:土地改革完成;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工业化建设拉开了帷幕。影响: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放松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束缚,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一定经验;但是这种小农生产模式也在一定程度阻碍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3)认识土:地政策调整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土地政策要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解析】【小问1详解】原因:根据“承认地主对土地财产的所有权,要求地主减租减息;同时保证农民的承佃权,
但需交租交息”可得出这一时期正值抗战时期,因此原因是民族矛盾上升到主要矛盾;全面抗战爆发;巩固和壮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现实需要等。【小问2详解】社会背景:根据“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积极稳妥地将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可得出这与三大改造有关,结合所学,概括三大改造的背景即可,即土地改革完成;国民经济已基本恢复;工业化建设拉开了帷幕等。影响:结合所学从积极与局限角度理解,可得出对农业改造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放松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束缚,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一定经验;但是这种小农生产模式也在一定程度阻碍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小问3详解】认识土根据材料中所涉及的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可得出土地政策调整要因地制宜,因时而变;土地政策要坚持以人民利益为中心。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五世纪,雅典民主迎来了黄金时代,并出台宪法规定:凡属国家机关,雅典公民都有权参与管理,凡属国家大事,雅典公民都有权参与决策。辩论是雅典公民对重大国事问题决策过程中常见的讨论形式。辩论后,由公民以举手或投石(将石头投入壶中)等民主方式作出栽决。“雅典人不相信专家政治”,各级管理机构的国家公职人员不是由君主任命,而由公民轮流充任。据亚里士多德统计,一年之中,轮流担任雅典公职的公民在七百人以上。——摘编自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及其局限性》材料二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下为宪法的内容(部分)。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第二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第二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行使国家立法权的唯一机关(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雅典民主政治与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异同。(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民主政治发展的因素。
【答案】(1)同:民主决策都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公民大会都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异:性质上:雅典属于奴隶制性质,新中国则属于社会主义性质;范围上:雅典民主范围为成年的男性公民,新中国则属于全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后者范围更广;方式上:雅典是直接民主,新中国则是间接民主;公职任命上:雅典是轮番而治,新中国是通过选举;民主保障上:雅典是多数下的人治,新中国则是民主法治(2)因素:地理环境;社会属性;历史文化;时代变迁。【解析】【小问1详解】同:根据“由公民以举手或投石(将石头投入壶中)等民主方式作出栽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得出民主决策都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根据“凡属国家机关,雅典公民都有权参与管理,凡属国家大事,雅典公民都有权参与决策。”“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得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公民大会都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异:性质上:根据所学,从性质角度概括,可得出雅典属于奴隶制性质,新中国则属于社会主义性质;范围上:根据“雅典公民都有权参与管理”得出雅典民主范围为成年的男性公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可得出新中国则属于全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后者范围更广;方式上:结合所学,可得出雅典是直接民主,新中国则是间接民主;公职任命上:根据“各级管理机构的国家公职人员不是由君主任命,而由公民轮流充任。据亚里士多德统计,一年之中,轮流担任雅典公职的公民在七百人以上。”和所学得出雅典是轮番而治,新中国是通过选举;根据所学,从民主保障的角度可得出,雅典是多数下的人治,新中国则是民主法治【小问2详解】因素:根据材料的内容,可从地理环境;社会属性;历史文化;时代变迁等角度概括。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文明具有多样性,就如同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一样,一同构成我们这个星球的生命本源。”世界上各具特色的不同文明相互交织、交相辉映,形成色彩斑斓的人类文明画卷。虽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出现过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但多样性文明间的平等交流互鉴始终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始终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人类文明发展史本质上就是一部异质文明之间交流交融、互学互鉴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基本规律。——摘编自张凤莲《在深化交流互鉴中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示例:论题:世界古代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在相互交融中不断发展。阐述:由于地理环境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人类文明发展呈现出多元文化格局。如富饶的尼罗河有
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大一统的古埃及文明,并逐步形成了君主专制制度和官僚体系;而多山少平原的巴尔干半岛则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政治,并推动了古希腊海洋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交通条件的发展,各文明逐渐打破隔离,如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先后崛起,欧亚非的各文明区域逐渐联系起来,虽然这一过程伴随着暴力冲突,但经济文化上的和平交流始终占据重要地位如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的丝绸等物品和纺织、凿井等技术随着商业交流传到了中亚、西亚,继而传播至欧洲,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发展,汉朝与罗马帝国的联系也日益密切。总之,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我们应该坚守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原则,在和平交流中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酌情给分。)【解析】【详解】根据“世界上各具特色的不同文明相互交织、交相辉映,形成色彩斑斓的人类文明画卷。”可得出论题为世界古代文明具有多样性,不同文明在相互交融中不断发展。阐述:根据“虽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出现过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但多样性文明间的平等交流互鉴始终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始终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并结合文明的多样性出现的原因、各自的特色、文明间的相互交流、交融等角度进行概括。最后,再根据材料“人类文明发展史本质上就是一部异质文明之间交流交融、互学互鉴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基本规律。”进行总结,可得出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我们应该坚守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原则,在和平交流中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繁荣发展。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