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叙州区二中高2020级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考古资料显示商代遗址中出土的海贝,很多来自渤海至南海域,甚至还有产于印度洋的,一些刻写甲骨文的龟甲也被证实产于南海。这反映出A.价值认可与跨地域交往相互促进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础初步奠定C.我国辽阔疆域版图已经基本奠定D.中心政治权力有效控制较为广泛【答案】A【解析】【详解】商代遗址中出土了来自渤海甚至南海和印度洋的海贝,且部分海贝被刻写了甲骨文,说明当时出现了跨区域的交流和价值认可,故A符合题意;商代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尚未形成,辽阔疆域版图的也尚未奠定,排除BC;商代地方实行方国,中央政治权力并没有实现广泛的有效控制,排除D。故选A。2.商朝诸王常以鬼神、排序等意思的字取名,如辛、乙、丁等;而周代诸王多用文、武、成、康等字为名号,并在青铜器铭文中也涉及“懿德”、“天德”、“敬德”等内容。这一变化反映了A.文化的传承受到严重挑战B.王权打破了当时的宗教权威C.贵族的人伦观念明显淡化D.政治生活中德治观念的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而周代诸王多用文、武、成、康等字为名号,并在青铜器铭文中也涉及‘懿德’、‘天德’、‘敬德’等内容”可知,这体现了周代诸王重视道德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性,故D正确;材料信息涉及的是商朝到西周诸王起名特征的变化,不能说明文化传承受到严重挑战,没有涉及宗教权威被打破的信息,更与人伦观念没有必然联系,ABC错误。3.“种麦得时,无不善”;“早种则虫而有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桑葚赤,可种大豆”;“凡种大、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这表明中国古代A.区域农业比较发达B.传统农业的生产经验丰富C.政府提倡精耕细作D.农作物种类有了明显增多 【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种麦得时,无不善”“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耕种植注重农时,说明农业生产经验丰富,故选B;材料未涉及区域性农业生产的情况,排除A;材料并没有反映政府对农业的政策,排除C;材料主旨是反映注重农时的重要性,而不是农作物品种的增加,排除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种麦得时,无不善……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业生产经验总结的角度入手,排除无关选项即可。4.下表取自湖北江陵凤凰山十号汉墓出土的景帝(前157—前141在位)二年南郡江陵县郑里康薄(土地、赋税等情况记录薄)。据此可知,当时该地户数口数成丁男女数耕地总数每户最多与最少田亩数25户105口69口617亩54亩、8亩A.精料细作农业发展B.地主田庄经济繁荣C.土地租佃现象普遍D.自耕小农经济盛行【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得知该地农民都占有一定土地,并出现土地集中但不严重,反映出自耕农经济盛行,故本题答案选D项。材料体现不出精耕细作农业发展状况和土地租佃现象普遍,排除AC俩项;B项与题意不相符合,排除。5.唐朝科举中有这样一道程序,即在确定录取名单前,主考官通常会邀请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社会名声,共同决定最终录取名单,这个过程简称“通榜”。这一做法A.体现唐代科举制走向完善B.使科举的公平性遭质疑 C.导致科举制无法选拔精英D.是君主专制加强的表现【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主考官通常会邀请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依据考生的考试成绩和社会名声,共同决定最终录取名单”可以看出,其违反了科举按考试成绩录取的公平原则,故B项正确;ACD项不是材料主旨的反映,排除。6.下表出示了不同人对宋朝王安石的评价,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人物评价司马光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梁启超若乃于三代下求完人,惟公庶足以当之矣。列宁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实行土地国有未成。A.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B.同时代人因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加准确C.后人因掌握丰富资料评价较为全面D.外国人因文化背景不同评价更为客观【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司马光与王安石为同时代人物,其政治观点比较保守,他对于王安石的评价更具贬义。梁启超和列宁提倡变革,二者对于王安石的评价更具褒义。三位人物的政治立场与评价紧密相关,体现了对人物的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故A选项正确;司马光与王安石虽是同时代人,但是文中提及“有直观感受评价更加准确”过于武断,故B选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后人掌握丰富资料,故C选项错误;王安石并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度,所以列宁评价不符合史实,并不客观,故D选项错误。7.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主要是酒器、乐器、礼器、兵器,对此历史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与祖先及神沟通的媒介B.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C.当时兵器只有青铜兵器D.商周时不存青铜农具【答案】B【解析】【详解】“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主要是酒器、乐器、礼器、兵器”表明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故B正确;A与史实不符,排除;CD太过绝对,排除。8.下表内容是春秋时期关于君主的几段记述。从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春秋时期记述出处(春秋初年)苟主社稷,国内之民其谁不为臣《左传·庄公十四年》(春秋初期)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左传·隐公五年》(春秋中期)良君将赏善而刑淫,养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左传·襄公十四年》A.君民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B.君民一体的国家观念增强C.以民为本的意识日益浓厚D.忠君爱国的观念不断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三则材料都强调君主在治理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民众对君主的臣服和敬畏,表明春秋时期军民一体的国家观念增强,故 B选项正确;第三则材料强调君民之间的相互关爱,不能说明君民关系日益紧张,故A选项错误;前两则材料都着重突出君主的地位,不能体现以民为本的意识,故C选项错误;“苟主社稷,国内之民其谁不为臣”“君将纳民于轨物者也”两则材料强调了君主的地位,无法体现忠君爱国的观念,故D选项错误。9.明朝嘉靖时胡世宁曾上疏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内阁首辅的地位开始突出,倍受大臣们的尊崇,称其为首相,内阁中的其他成员也多为首辅举荐,他们事事附和首辅,不敢有什么意见。材料中的现象()A.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B.反映了中枢体制出现创新C.说明内阁首辅取得决策权D.表明权力制衡已被打破【答案】A【解析】【详解】明代时期设置内阁,废除丞相,本身即是君主专制强化的结果,首辅的权力来自于皇权,其地位与皇帝的信任有关,故A项正确;内阁不属于中央中枢机构,故B项错误;“内阁首辅”能够参与决策取决于皇帝的信任与授权,随时可能收回,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首辅对大臣有一定的影响,但其权力来源于君主,是君主权力加强的表现形式,故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知道内阁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首辅的权力来自于皇权,其地位与皇帝的信任有关。10.伯利克里改革将国家所有公职向全体公民开放,但一贫如洗的平民,即便幸运地被选上了,也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公务。这说明A.雅典民主政治徒有其表B.公民群体政治素养有限C.民主运行机制脱离实际D.贵族阶层操纵民主政治【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根据材料“所有公职向全体公民开放”表明,雅典民主还是具有一定的广泛性、真实性,故A项错误;一贫如洗的平民并不能代表整个公民群体的政治素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一贫如洗的平民,即便幸运的被选上了,也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公务”说明,雅典政治设计与现实有一定的偏差,故C项正确;贵族阶层操纵民主政治与材料“国家所有公职向全体公民开放”相左,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11. “民主”源于希腊文,原意为“人民的权力”;“共和国”一词中的“公共”源自拉丁文“人民”,在古罗马,共和国被视为是“人民的共同事务”;进入帝国时代,“皇帝所决定的都有法律效力,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材料反映了A.社会契约论根植于久远的传统文化B.君权神授理念取代了人民主权思想C.古希腊的民主政体在不断发展创新D.罗马帝国的立法重视体现君主意志【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出皇帝的决定有法律效力的原因是“因为人民已把他们的全部权力通过王权法移转给他”来看,是因为皇帝和人民之间的契约使得决定有法律效力,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君权民授”,排除B项;C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君主意志”的法律效力,排除D项。故选A项。12.有学者指出,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首次出现了“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的现象。这一观点体现出该学者A.运用整体史观分析历史现象B.注重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原因C对新航路开辟给予全面肯定D.对西欧殖民活动的辩证分析【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首次出现了“南北美洲和东欧(包括西伯利亚)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的现象等信息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联系加强,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新航路开辟的原因,B错误;该学者的观点只是说的现象,没有对新航路开辟给予评价,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对西欧殖民活动的辩证分析,D错误。【点睛】 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新航路的开辟,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各地的文明发生接触与碰撞,开始了汇合交融,世界日益连成了一片整体。(2)贸易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4)葡萄牙、西班牙首先开始了殖民扩张。(5)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尚书牧誓》云:“牝鸡司晨,惟家之索。”这句话不仅是中国古代齐家的戒律,而且是古代政治生活的信条。在这样的政治文化中,男性把持天下就是天经地义,女性参与政治就是名不正言不顺。但是,就在男性牢牢控制的政治领域,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几位女性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局面。秦宣太后、西汉吕后、北魏冯太后、灵太后、唐代武则天、北宋刘太后、辽国萧太后、清代孝庄太后、慈禧太后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古代社会女政治家,她们的所作所为皆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据范若兰《古代女政治家研究中的道德和政治标准》材料二18世纪以前,各国的妇女都是几乎没有政治权利的。从19世纪初开始,首先在英国有呼吁给予妇女选举权,让她们有机会参政。19世纪中叶,美国发起了女性选举权运动,首次会议于1848年在纽约州的塞内卡福斯尔举行。19世纪后半期,妇女选举权运动在英、美、新西兰等国壮大起来。1893年,新西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承认妇女选举权的国家。1897年,“妇女选举社团国际联盟”在英国成立。1902年,澳大利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妇女同时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的国家。1906年,芬兰批准妇女享有选举权,次年,芬兰议会机构里诞生了首批女议员。1918年,英国规定凡满30周岁的女性拥有选举权。1919年,德国、奥地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批准妇女享有选举权。1920年,美国赋予女性选举权。1944年法国赋予女性选举权。——据卢伟芳《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等材料三1992年4月3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自1992年10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保障妇女的权益。国家采取有效措施,为妇女依法行使权利提供必要的条件。——据杨一凡《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近代西方各国女性参政的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出台保障妇女权益相关法律的意义。 【答案】(1)特点:男性掌握政权;偶有女性掌权。原因:小农经济环境下男性在生产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宗法制和儒家思想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少数民族文化迥异于中原文明,女性有一定地位;专制君主权力向女性的畸形延伸。(2)背景: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启蒙思想及自由平等理念的传播;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发展与完善;战争使得男性公民大量减少。(3)意义:有利于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保障男女平等;有利于充分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解析】【详解】(1)第一小问“特点”,通过材料中“男性把持天下就是天经地义,女性参与政治就是名不正言不顺”可以看出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男性掌握国家政权;通过材料中“也曾出现几位女性掌握生杀予夺大权的局面”可以看出女性偶尔有掌权的现象。第二小问“原因”,可以从小农经济下男性的主导地位,宗法观念的影响,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等角度分析。(2)从材料所给出的信息“19世纪”思考西方各国女性参政的背景,包括:启蒙思想的传播;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工业革命的发展等角度去回答。(3)分析现在中国妇女权益保护的意义,主要从保护妇女的合法权益,发挥妇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等角度回答。14.“人是万物的尺度”这句古老的希腊哲学话语,完整的含义至少包括三个层面的解读。第一,人身方面,人必须有人身自由,人不能成为他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奴隶制度下解放出来。第二,精神方面,人必须有精神自由,人不能成为神及其代言人的奴隶,就是要把人从蒙昧、蒙骗中解脱出来。第三,物质方面,人必须有物质自由,人应当追求理性,追求科学,用发展生产力来克服物质世界的限制,让自然为人类服务。这三个方面构成了人文精神的完整含义,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渊源。近代欧洲科学的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源上说无不滥殇于这一思想,并不断地丰富发展着人文精神的内涵,共同推进了人类在精神层面的自立、自主、自觉和自信。——摘编自张晖明等:《人文精神的回归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创新》概括材料中的观点,并结合近代欧洲文明发展的相关知识,任选一角度对材料中的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答案】观点:近代欧洲文明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人文精神。文艺复兴批判神权统治,鼓吹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崇尚理性和科学,追求知识,体现了精神方面的进一步解放。启蒙运动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把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斗 争推进到反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的高度上来,体现了人身方面的进一步解放。总之,西方人文精神起源于古希腊,近代欧洲文明在不同历史阶段丰富和发展了人文精神的内涵。【解析】【详解】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由材料关键信息“近代欧洲科学的发展和思想解放运动从根源上说无不滥觞于这一思想”,由此概括观点:近代欧洲文明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人文精神。论证环节,可从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科学革命是如何继承和发展古希腊人文精神,推动近代欧洲社会发展的等角度论证。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茶马互市是指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之间以茶易马的方法进行交易,中原王朝获得战马等牲畜,周边少数民族则交换来茶叶、布帛等生产和生活必需品。互市的产生,主要由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社会分工差异。《明史》记载:“番人嗜乳酪,不得茶,则困以病”。随着茶叶产量的增多和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之间交往的频繁,饮茶之风开始盛行,边疆少数民族迫切需要从中原王朝获得大量茶叶。马匹在古代一直是国力和军事的重要支柱,尤其是明朝从蒙古人手中取得天下后,明朝统治者面对以蒙古骑兵为主的北元残余势力的侵扰,同时在统一周边少数民族的过程中,也逐渐明白了战马和骑兵的重要性。茶叶和战马不仅成为中原和边疆重要的经济联系纽带,而且也逐渐成为一种政治和文化的联系纽带,对加强明朝中央与周边民族乃至中原和边疆人民之间的依存关系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摘编自贾兴荣、李国栋《明朝茶马互市探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茶马互市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茶马互市对明朝的影响。【答案】(1)原因: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生产结构差异;茶叶产量的增加;各民族间经济交流和商业贸易的发展;茶叶成为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中原王朝的军事需求。(2)影响:增强国家军事实力;有利于巩固统治,维护边疆稳定;加强各民族间的友好交流,促进民族融合,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推动茶叶种植的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互市的产生,主要由于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社会分工差异”可知,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生产结构差异;根据材料“随着茶叶产量的增多和中原王朝与边 疆少数民族之间交往的频繁,饮茶之风开始盛行,边疆少数民族迫切需要从中原王朝获得大量茶叶”可知,茶叶产量的增加,而且茶叶成为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同时各民族间经济交流和商业贸易的发展;根据材料“明朝统治者面对以蒙古骑兵为主的北元残余势力的侵扰,同时在统一周边少数民族的过程中,也逐渐明白了战马和骑兵的重要性”可知,中原王朝的军事需求。(2)影响:对于明朝而言,大量马匹获得,增强国家军事实力;随着军事实力的增强,有利于巩固统治,维护边疆稳定;根据材料“茶叶和战马不仅成为中原和边疆重要的经济联系纽带,而且也逐渐成为一种政治和文化的联系纽带,对加强明朝中央与周边民族乃至中原和边疆人民之间的依存关系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可知,加强各民族间的友好交流,促进民族融合,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茶叶需求量的扩大,推动茶叶种植的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社会经济发展;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而言,茶马互市能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5-09 16:36:03 页数:10
价格:¥2 大小:31.8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