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二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四)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如表为黄帝到春秋战国时期部落和语言方言的变化情况,部落和语言方言的变化反映了时代部落语言方言黄帝万国万语夏代诸侯三千地域性方言西周诸侯八百若干方言区域形成春秋战国列国几十秦代“书同文”A.国家统一趋势加强B.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发展C.铁犁牛耕的使用D.贵族等级体系瓦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黄帝到春秋战国时期,部落和语言方言的变化的情况可以看出,从“万语”到最后秦朝统一文字,反映出统一的趋势,A项正确;材料强调语言的统一,而不是华夏认同,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生产工具,排除C项;贵族等级体系瓦解与材料主旨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A项。2.下图为唐朝岭南道怀集百姓在缴纳庸调时,由地方官折纳成银饼上交朝廷。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货币地租取代实物地租B.赋税征收方式灵活C.政府减轻百姓赋税负担D.白银进入流通领域 【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观察图片及文字说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22年”即唐朝初期,地方政府专门安排官员,负责将均田制下农民缴纳的庸调,“折纳”成银饼上交朝廷,可以用来说明当时赋税征收方式灵活,B项正确;地方官把庸调折纳成银饼,不能说明农民交纳的是货币地租,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政府“减轻”了百姓赋税负担,排除C项;白银进入流通领域与“银饼上交朝廷”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3.明堂起源于西周,是对朝堂及太庙的美称。汉武帝曾复原明堂,此后长期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在平城“起明堂”,仿汉制修建明堂,并亲赴祭祖。据此可知,北魏孝文帝此举意在()A.为迁都洛阳奠定基础B.彰显北魏政权的合法性C.借鉴西周的统治经验D.缓和阶级与民族的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明堂起源于西周,是对朝堂及太庙的美...此后长期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可知明堂是国家礼制的代表性政治符号,北魏仿汉制修建明堂,并亲赴祭祖体现了北魏国家政权正统性、合法性的构建,B项正确;北魏修建明堂是为了彰显对中国统治的合法性、正统性,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北魏建明堂主要目的是宣扬统治正统合法性,并非学习借鉴,排除C项;根据材料与史实,阶级与民族矛盾在此处并无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4.南宋时期,刻版印书业发展较快。当时有官刻本(监本)和书坊的坊刻本;出现了规模较大的私人手工业刻书作坊,有的刻工多至百人以上,还专门接受委托雕印业务;刻书种类多,有礼书、乐书、药方以及可称为日用百科全书的《酬世大全》。上述材料可说明南宋时期A.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B.民营手工业超过了官营手工业C.活字印刷术广泛应用D.书籍印刷已经商业化、产业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当时有官刻本(监本)和书坊的坊刻本;出现了规模较大的私人手工业刻书作坊,有的刻工多至百人以上,还专门接受委托雕印业务;”可得出宋代印刷业已经商业化,成为一种产业,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印刷业的发展,与重心无关,排除A项;B项是在明 朝,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是活字,排除C项。故选D项。5.有学者认为宋代的儒学家虽然高度宣扬“人”的地位和价值,掀起了人的主体性和个性自由的启蒙思潮,但这种启蒙的实质是“无主体性”,人们依旧依附于自然经济和中国传统的封建礼教。该学者意在强调A.理学对宋代文化的启蒙影响B.理学未能突破传统的文化模式C.儒家思想对人创造力的桎梏D.宋朝商业发展的内在文化阻力【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学者的观点认为理学形式上宣扬了人的主体性,但是当时的人们依然依附于自然经济和中国传统的封建礼教,即事实上的“无主体性”,意味着理学并未突破传统的文化模式,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理学的局限性,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理学对人的解放是有限的,排除C项;D项与题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6.明清时期,李时珍十年中多次远行,踏遍青山尝百草;徐霞客头戴“远游冠”,手拄铁杖,游遍“九州五岳,问奇名山大川”;顾炎武遍游华北,写下《天下郡国利病书》。这些学术考察旅游活动A.深受宋明理学思想的影响B.反映市民阶层的需求C.旨在总结古代科技的成果D.体现文人的闲情逸致【答案】A【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李时珍、徐霞客和顾炎武等都通过亲身实践完成了著作,说明他们深受宋明理学中格物致知的影响,A项正确;这些学术考察旅游活动反映的不是市民阶层的需求,排除B项;徐霞客和顾炎武的著作都不是在总结古代科技的成果,更不是文人的闲情逸致,排除CD项。故选A项。7.如表呈现的是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表中“年份”一栏大致应是在()年份英国日本其他国家69.496.2624.2562.9911.2025.8155.7114.0430.25 50.8916.1432.9748.3120.3931.30A.1840—1860年B.1894—1914年C.1916—1936年D.1931—1945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呈现下降趋势,日本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呈现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在甲午战后取得了一系列在华特权,有利于日本对华贸易。英国因一战的原因而无暇东顾,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因此,表中“年份”一栏大致应是在1894—1914年,B项正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表中“年份”一栏大致应是在1894—1914年,ACD项与材料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8.如图是太平天国运动从金田起义至定都天京进军示意图(局部),由此推知,当时的清政府 A.存在严重内忧外患B.财政面临严重困难C.统治迅速土崩瓦解D.已经丧失革新能力【答案】B【解析】【详解】据图所示可知,太平天国已定都天京,建立了与清政府相对峙的政权,占据了大清半壁江山,而江浙地区是清朝主要财源地,这必然会对清廷财政收入造成严重冲击,B项正确;图中未显示列强侵略,排除A项;清朝统治瓦解是在武昌起义后,排除C项;19世纪60年代,清廷开展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机器,使中国开始近代化,这场革新取得了一定成效,排除D项。故选B项。9.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选项史实结论A1885年,中法战争法军战败,法国内阁因此倒台,中法签订《越南条款》。同年,台湾建省法国丧失了对越南的控制权,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B1891年至1895年,康有在广州万木草堂讲学期间完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标志戊戌维新运动进入高潮C1895年,《马关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设厂制造,清政府不得不放开民间办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增多推动了近代中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D1901年,清末新政的内容有改革教育、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满足了立宪派的政治要求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放开民间设厂,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增多,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推动了近代中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C项史实与结论相符,C项正确;《越南条款》内容有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故A项结论“法国丧失了对越南的控制权”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百日维新是戊戌维新运动进入高潮的标志,B 项史实与结论不相符,排除B项;清末新政没有真正实现君主立宪,皇族内阁的成立证明君主立宪是一场骗局,故D项史实与结论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C项。10.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担心波及其势力范围长江流域,遂策动两江总督、湖广总督等与列强合作。后来,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保护东南章程九款”。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后,南方更多督抚加入进来,和各参战国形成“东南互保”协议,虽未签字,但是其产生的重大影响是A.进一步巩固清政府的统治根基B.导致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日益尖锐C.激发义和团反抗西方列强的爱国热情D.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策动了一些地方总督等与列强合作,后来,上海道余联沅与各国驻沪领事商定“保护东南章程九款”,很多督抚加入进来,和各参战国形成“东南互保”协议,这体现了地方势力的膨胀,中央权力的式微,导致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日益尖锐,B项正确;材料是削弱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排除A项;材料中的事件无法起到激发义和团反抗西方列强的爱国热情的作用,排除C项;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标志是《辛丑条约》的签订,排除D项。故选B项。11.下表《青年杂志》第1卷封面人物介绍(节选)封面人物人物介绍《青年杂志》的评价屠格涅夫俄国著名作家。他的作品体现着不妥协的精神,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其文章乃咀嚼近代矛盾之文明,而扬其反抗之声者也王尔德作品影射了现实社会的困境与复杂文学之才崭然出众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作品反抗暴力与奴役以文明为人生之最大目的以上人物入选《青年杂志》封面人物的原因是A.文学革命弘扬优秀文学作品B.为了寄托编者们对国民的期望C.时代呼吁伟大人物的精神引领D. 符合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的内涵【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可以看出,入选《青年杂志》封面的人物都是有独特思想的作家,其作品中呈现的诸如“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反抗暴力与奴役”等,都反映出《青年杂志》对国民的期望,期望国民思想启蒙与思想解放,故B项正确;ACD项明显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意思,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2.1928年12月7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海关进口税则》,将1926年关税特别会议上初步拟定的七级附加税率,再分别加上5%的进口正税。这一税则的颁布A.意在废除旧有的不平等条约B.标志着中国正式收回关税自主权C.有利于增加国家的关税收入D.使民族工业发展进入“短暂的春天”【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有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国民政府颁布《海关进口税则》,提高了关税税率,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税率偏低的现象,有利于增加国家的关税收入,C项正确;国民政府提高关税税率,有利于关税主权的恢复,没有体现国民政府意在废除旧有的不平等条约,排除A项;新中国建立后,中国才正式收回关税自主权,排除B项;民族工业发展进入“短暂的春天”是在一战期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3.1901年,梁启超发表《中国史叙论》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国民族”的概念;1902年,梁启超正式提出了“中华民族”概念。1935年,《义勇军进行曲》使“中华民族”观念传遍大江南北。这一过程表明A.维新思想推动新民族观形成B.传统的家国观念被摒弃C.中华民族观念深受西方影响D.反帝斗争促进民族觉醒【答案】D【解析】【详解】1901年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后,此时梁启超先后提出了“中国民族”和“中华民族”的概念;1935年是抗日战争时期,此时“中华民族”的概念随着《义勇军进行曲》传遍大江南北,由此可知反帝斗争促进了“中华民族”概念传播,促进了民族的觉醒,D 项正确;是反帝斗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新民族观的形成,而非维新思想,排除A项;“中华民族”概念的传播不代表传统的家国观念被摒弃,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西方对中国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14.1950年7月,新中国贸易部召开全国进出口会议,决定采用国家和私人互相补充、公私兼营等灵活多样的外贸形式和方法,把进出口商品统一协调领导起来。这反映出当时A.新民主主义经济存在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至关重要C.国民经济很快得到恢复D.社会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1950年,国家外贸部允许公私互补、公私兼营,可见当时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存在,A项正确;抗美援朝是1950年10月发生的,排除B项;国民经济恢复是在1952年年底,排除C项;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建立是在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排除D项。故选A项。15.1982年,甘肃兰州某街道办事处对80余名待业青年进行就业意愿的调研,其中竟没有一个人愿意选择从事个体经营,原因是觉得“干个体低人一等”,担心将来政策改变“受批判殃及子女”。这反映了当时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推进缓慢B.社会转型进程影响就业观念C.左倾错误思想尚未得到纠正D.私营经济落后制约青年就业【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1982年,处于经济体制改革初期,当时一些人对经济体制改革心存顾虑,思想还没有发生转变,认“干个体低人一等”,不愿意选择从事个体经营,说明社会转型进程影响就业观念,故B项正确;1984年开始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排除A项;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纠正左倾错误思想,排除C项;一些人觉得“干个体低人一等”,担心“受批判殃及子女”,而不愿意选择从事个体经营,并非因为私营经济落后制约青年就业,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二、非选择题16.古代农耕经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令送粮无取僦(租赁),无得反庸(通“佣”),车牛舆重设必当名。然则往速来疾,则业不败农。 ——《商君书》(战国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材料二里耶出土的秦简记录了秦始皇时一条令文:“传送委输,必先悉行……急事不可留,乃兴徭。……田时也,不欲兴黔首”。材料三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材料四材料五据楼璹《耕织图·序》记载,宋高宗即位于江南,“备知民瘼(疾苦),尤以百姓之心为心,未遑它务,下务农之诏”。楼璹当时任临安於潜县令,“笃意民事,慨念农夫蚕妇之作苦,究访始末”,创作了耕织图共45幅,包括耕图从浸种到入仓21幅,织图从浴蚕到剪帛24幅。《耕织图》进献高宗后,高宗十分欣赏,对楼璹进行嘉奖,命翰林图画院摹绘,加以推广。(1)指出材料二、三能否对材料一进行佐证并说明理由。(2)根据材料四、五,谈谈你对《耕织图》创作和推广的认识。【答案】(1)材料二:可以佐证,因为里耶秦简属于官方文书,属于一手文献资料,史料价值高,令文的意思是运输物资的活计,要先使用刑徒,遇有紧急而情况人手不够,才能征民为徭。为了不误农时,不想动用黔首,黔首为秦语,意即老百姓,所以通过里耶秦简可以佐证秦国重视农业生产。材料三:不可以佐证,材料三出自《史记》,《史记》是汉代的历史著述,属于二手文献史料,它的内容不一定符合事实,要与其它证据互证。.(2)认识:从图画本身的角度,《耕织图》以农事耕作与丝棉纺织为主题,是图文并茂且系统化的耕织图.像; 呈现出农耕经济下精耕细作、男耕女织的画面。从科普的角度,《耕织图》有助于普及农业生产知识,推广耕织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发展。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耕织图》的绘制与推行契合了政府重农劝农的经济政策,意在宣扬“农为天下之本"的重农理念,树立统治者勤政爱民的形象;《耕织图》往往以皇帝或中央政令的形式被提倡、刊刻与推广,目的在于教化百姓专于本业、勤于耕织,以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解析】【小问1详解】材料二:根据材料的出处可得出可以佐证,因为里耶秦简属于官方文书,属于一手文献资料,史料价值高,令文的意思是运输物资的活计,要先使用刑徒,遇有紧急而情况人手不够,才能征民为徭。为了不误农时,不想动用黔首,黔首为秦语,意即老百姓,所以通过里耶秦简可以佐证秦国重视农业生产。材料三:根据材料的出处可得出不可以佐证,材料三出自《史记》,《史记》是汉代的历史著述,属于二手文献史料,它的内容不一定符合事实,要与其它证据互证。【小问2详解】认识:结合材料的内容,可从画作本身、科普的角度、社会治理的角度去概括。可得出从图画本身的角度,《耕织图》以农事耕作与丝棉纺织为主题,是图文并茂且系统化的耕织图.像;呈现出农耕经济下精耕细作、男耕女织的画面。从科普的角度,《耕织图》有助于普及农业生产知识,推广耕织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发展。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耕织图》的绘制与推行契合了政府重农劝农的经济政策,意在宣扬“农为天下之本"的重农理念,树立统治者勤政爱民的形象;《耕织图》往往以皇帝或中央政令的形式被提倡、刊刻与推广,目的在于教化百姓专于本业、勤于耕织,以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新中国未来记》梁启超在1902年写了《新中国未来记》,这是一部政治幻想小说。他描述了未来六十年以后中国的景象“其时正值万国太平会议……各国全权大臣在南京,已经将太平条约画押……恰好遇着我国举行祝典,诸友邦皆特派兵舰来庆贺,英国皇帝、皇后、日本皇帝、皇后,俄国大统领及夫人……皆亲临致祝。其余列强,皆有头等钦差代一国表贺意,都齐集南京,好不匆忙,好不热闹。” “那时我国民决议在上海地方开设大博览会……竟把偌大一个上海,连江北,连吴淞口,连崇明县,都变作博览会场。”“原来自我国维新以后,各种学术进步甚速,欧美各国皆纷纷派学生来游学,据旧年统计表,全国学校共有外国学生三万余名。”“我们今日得拥这般的国势,享这般的光荣,有三件事是必要致谢的。第一件是外国侵凌压迫已甚,唤起人民的爱国心。第二件是民间志士为国忘身,百折不回,卒成大业。第三件是前皇英明,能审时势,排群议,让权与民。”——据许子东《重读<新中国未来记>:中国现代小说的开幕礼》(1)梁启超描述的未来中国国势具有怎样的特征?(2)你怎样理解梁启超笔下国家复兴三件事?【答案】(1)未来中国成为强盛大国,赢得列强尊重(能够与列强平起平坐),经济、文化、教育发达。(2)梁启超笔下的国家复兴三件事反映了作者对民族复兴的殷切期盼;在民族危机空前加剧、国家日渐贫弱之时,作者展望国家未来强盛发达的景象,反映了作者赤诚的爱国情怀;小说将民众的觉醒、英雄志士的奋斗和皇帝让权于民(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作为国家复兴的前提,这种观点有正确之处,但也反映作者没有放弃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戊戌变法的失败已经证明,依靠一个皇帝实行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并且清朝统治日益腐朽无能(新政未能成功),民主革命运动正在酝酿之中,作者仍然没有找到救国救民的科学道路(政治思想的局限性),其政治理想滞后于时代发展。【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其时正值万国太平会议……各国全权大臣在南京,已经将太平条约画押……恰好遇着我国举行祝典,诸友邦皆特派兵舰来庆贺,英国皇帝、皇后,日本皇帝、皇后,俄国大统领及夫人……皆亲临致祝。其馀列强,皆有头等钦差代一国表贺意,都齐集南京,好不匆忙,好不热闹。”,得出梁启超笔下的未来中国成为强盛大国,赢得列强尊重(能够与列强平起平坐),经济、文化、教育发达。(2)梁启超笔下的国家复兴三件事反映了作者对民族复兴的殷切期盼;在民族危机空前加剧、国家日渐贫弱之时,作者展望国家未来强盛发达的景象,反映了作者赤诚的爱国情怀;依据材料“我们今日得拥这般的国势,享这般的光荣,有三件事是必要致谢的。第一件是外国侵凌压迫已甚,唤起人民的爱国心。第二件是民间志士为国忘身,百折不回,卒成大业。第三件是前皇英明,能审时势,排群议,让权与民” ,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小说将民众的觉醒、英雄志士的奋斗和皇帝让权于民(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作为国家复兴的前提,这种观点有正确之处,但也反映作者没有放弃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戊戌变法的失败已经证明,依靠一个皇帝实行改良运动在中国行不通,并且清朝统治日益腐朽无能(新政未能成功),民主革命运动正在酝酿之中,作者仍然没有找到救国救民的科学道路(政治思想的局限性),其政治理想滞后于时代发展。18.某兴趣小组以“大境门”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搜集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大境门1644年,清朝在张家口长城上修建了万里长城线上的最后一个“关门”,顺治皇帝亲笔题字——大境门。1927年,察哈尔都统高维岳为大境门内外的高山大川所感动,在大境门上面写下了四个颜体大宇“大好河山”。1644年,大境门被打开,成为张库商路(从张家口到蒙古乌兰巴托即古代库伦,并延伸到俄罗斯的古商道)的起点,张家口贸易十分繁华。1673年,吴三桂起兵反清,康熙征召塞外八旗兵于张家口,八旗兵从大境门进入中原,赶赴南方,为平定“三藩之乱”起了作用。1697年,康熙第三次北征噶尔丹,其主力部队于大境门誓师出发。叛乱平定后,文人张自成被长城内外繁荣祥和的景象感动,用汉、满、蒙、藏、梵等六种文字写下“内外一统”,镌刻在大境门外的石壁上。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何孟雄等在大境门内外开展革命活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爱国将领吉鸿昌率领数万抗日同盟军宣誓出征,北出大镜门,抗击日寇,收复失地。1945年8月23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从大境门攻入张家口,从日寇手中解放张家口。1948年12月24日,人民解放军取得平津战役西线张家口战役的胜利,从大境门入城。1982年,大境门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2年2月3日,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火炬传递在张家口大境门遗址进行。请你选用新的时间尺,对材料中大境门的历史进行阶段划分并阐释阶段特征。(要求:划分为两个或三个阶段,阐释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答案】例:大镜门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阐述:建党初期,李大钊等领导革命志士在大境i门进行革命工作,推动了革命事业在北方发展。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解放了张家口,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境门见证了光辉的时刻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防御、反攻阶段的战斗,取得了战略决战平津战役的胜利,张家口解放,大境门成为胜利之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70多年的探索与改革,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得到很大提升,2022年冬奥会火炬在大境门上传递,彰显了我们的国力。总之,以大境门为象征的张家口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大境门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解析】【详解】结合材料中不同时期内容,并结合中共奋斗历程可得出大镜门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阐述:根据“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李大钊、何孟雄等在大境门内外开展革命活动。”可得出建党初期,李大钊等领导革命志士在大境门进行革命工作,推动了革命事业在北方发展。根据“1945年8月23日,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从大境门攻入张家口,从日寇手中解放张家口。”可得出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解放了张家口,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境门见证了光辉的时刻。根据“1948年12月24日,人民解放军取得平津战役西线张家口战役的胜利,从大境门入城。”得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经过防御、反攻阶段的战斗,取得了战略决战平津战役的胜利,张家口解放,大境门成为胜利之门。根据“1982年,大境门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可得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过70多年的探索与改革,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得到很大提升,2022年冬奥会火炬在大境门上传递,彰显了我们的国力。最后总结得出以大境门为象征的张家口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大境门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19.下图1、图2分别为20世纪五十、六十年代新中国工业重点建设中心示意图。 ——陆大道《中国工业分布图集》围绕图1、图2新中国建成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的变化,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答案】变化:五十年代东北地区比较集中,六十年代西南、西北地区比较集中。论述:新中国成立后,为把新中国建成现代化工业国,改变旧中国轻重工业比例失调,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借鉴苏联经济,优先发展发展重工业,形成了上述工业布局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成果;而上述地区矿产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重工业;尤其是东北地区成为了20世纪50年代新建工业建设的重点地区,20世纪60年代前期,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和美苏的战争威胁,出于国防安全的需要,开展大规模三线建设,尤其是核武器实验试制,新建工业中心放在在我国西北和中部西南地区。因此,20世纪五十、六十年代新中国工业重点建设中心的变化,受到国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解析】【详解】根据图1可见,在20世纪五十年代:新中国的工业建设重点在东北地区;根据图2可见,在20世纪六十年代:新中国的工业建设重点在西南、西北地区。原因阐述:五十年代:可结合50年代中国共产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借鉴苏联经验,优先发展发展重工业,以及华北、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的特点进行论述;六十年代:可结合60年代前期的国际形势和美苏对中国的战争威胁,国家开展三线建设的内容进行论述。最后结合新中国新建工业中心的变迁,分析其对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等等。因此,20世纪五十、六十年代新中国工业重点建设中心的变化,受到国内外因素的综合影响。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5-09 15:44:02 页数:14
价格:¥2 大小:1.80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