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烟台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3

2/23

剩余2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二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四)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袭,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已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细小;正如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 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材料二: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朝的“文”装点了北朝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学生、求法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是络绎不绝。在宗教方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唐社会注入新的气息。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调敞、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百姓殷富……将不拾遗,行者不囊粮。”(郑綮《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十四年,短短的五十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40%,人均粮食达到700斤。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思想比较自由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摘编自袁行霈《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朝气蓬勃作为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既是盛唐诗歌独有的艺术风格,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特征。B.作者认为,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C.盛唐时代的作品思想性与艺术性高度统一,所以盛唐气象呈现鲜明、开朗、深入找出,以及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等特征。D.唐朝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文化新人诞生,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B.李煜的《虞美人》中描写愁的文字是名句,与李白的《将进酒》有相似的地方,境界很高,颇具盛唐的气象。C.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D.诗风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盛唐时代,性情相对于战国时期更为平易开朗,是因为盛唐是统一、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A.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B.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刘方平《月夜》)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D.饮马渡河水,水寒风似刀。(王昌龄《塞下曲》)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答案】1.A2.D3.B4.首先说明朝气蓬勃是盛唐气象最突出特点,也是时代的性格特征,实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统一,人民性是思想性的体现。然后分析产生的原因或时代背景,进而引出盛唐诗歌,并以此为例,说明盛唐气象的具体表现,最后总结盛唐气象的风格为“浑厚”。大量举例,论证充分,层层深入,富有逻辑性。5.①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 ②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③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对盛唐诗人的诗歌风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④抑制门阀士族政策的实行,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创造出盛唐文化。【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暗”错误,选项理解不当。原文是“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属于人民的作品有描述黑暗的,没有程度上的要求。C.“所以盛唐气象呈现鲜明、开朗、深入找出,以及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等特征”错误,材料一结尾段信息是“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可见选项因果颠倒。D.“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错,因果颠倒,原文说的是“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并理解文中内容的能力。A.“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错误,根据材料一第二段,盛唐时代不同于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楚辞》的风格与盛唐诗歌风格不同,可知选项无中生有。B.“与李白的《将进酒》有相似的地方,境界很高,颇具盛唐的气象”错,盛唐气象的特点是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浑厚”是盛唐气象的风格,而李煜的《虞美人》流露了南唐后主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是生命的绝笔,给人的是浓重的悲哀,境界不高,不具备盛唐气象。C.“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错,以偏概全,原文只说“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而结合下文可知,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有“经济繁荣”“社会稳定”“思想自由”“打破门阀垄断”等多个方面。 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念内涵分析论点、论据的能力。A.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承前写长江江面的远景,诗人将读者的视野沿着烟波浩渺的长江,引向无限宽广的天地里,使人顿时觉得心胸开阔、眼界扩大。从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李白的豪放不羁的精神和不愿意把自己限在小天地里的广阔胸怀,可见盛唐气象。B.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饱含对乡村生活的深情,既是说清新,又有欣悦之意,是宁静、安然的心境,取景细微,不能体现盛唐气象。C.诗句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了。取象宏大,春来雪融,江水漫涨,崖岸宽阔,和风劲吹,船帆鼓起,何其壮也,体现了盛唐气象。D.牵马饮水渡过了那大河,水寒刺骨秋风如剑如刀。是从军士饮马渡河的所见所感,描绘了塞外枯旷苦寒景象。写苦寒,只选择了水和风这两种最能表现环境特征的景物,笔墨简洁,又能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中原或中原以南地区,秋风只使人感到凉爽,但塞外的秋风,却已然“似刀”。足见其风不但猛烈,而且寒冷,仅用十字,就把地域的特点形象地描绘了出来。境界阔大,气势恢宏,体现了盛唐气象。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行文思路的能力。由第一段开头“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结尾“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思想性”,得出首先明确盛唐气象的特点。由第二段“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歌所独有的”可见承上启下的过渡铺垫,深入一层分析盛唐气象产生的原因。由第三段“李白的《将进酒》”“我们如果以为……仅仅是说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王 昌龄《芙蓉楼送辛渐》”“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绪而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盛唐气象”可知第三层结合盛唐诗歌具体说明盛唐气象的具体表现或内容。由第四段“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收束全文,照应前三段明确盛唐气象的风格。综合以上信息得出材料一的行文思路,层层深入,由表及里,先点明盛唐气象的特点,进而分析产生的因素,最后明确具体风格和表现。【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二第一段“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和第二段“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可见,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了积极作用。从“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可见,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不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可见,自由开放的思想氛围,对盛唐诗人的诗歌风格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从“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可见,抑制门阀士族政策的实行,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创造出盛唐文化。(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我的鱼塘 [加]斯蒂芬·里柯克[注]我的鱼塘在山谷的一片小洼地里,隐映在树木丛中。我最后一次去那儿正好是秋季结束的时候,当时塘边大树的叶子正日益变黄,并沙沙地落到平静黝黑的水面安息。塘岸是那么高峻,岸边的树又是那么古老高大,因此难得有一丝风把塘面吹皱。在鱼塘周围,世界好像陷入了沉寂,而时间也融进了永恒。当时看着那个鱼塘,我再一次意识到,它是一个多么美丽而与世隔绝的地方,它叫钓鱼者着迷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儿。为了不至于搞得神秘兮兮的,还是让我立即告诉你吧,我的塘里根本就没有鱼。据我所知那里从来就没有过鱼。不过,我从来没发现那有什么区别。不时有些客人从外面的世界来访,旨在来此挥钩一个下午他们决不会怀疑会没有鱼,他们也决不会问,于是我也就听之任之了。我周围的人都很清楚,我不会随使带人到我的鱼塘去钓鱼。我只喜欢请那些真正懂钓鱼的能挥挥钩的人——也就是钓鱼行家,尤其是那些以前从没见过我的鱼塘并且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奇的远方来客。他对钓鳟太了解了。他知道,即使在真正棒的鱼塘里都常有一连几天钓不到一条鳟鱼的情况。他本人事先会对你解释一番,在解释完之后,假如结果被他不幸言中,一条鳟鱼都没有钓到,那他会更加高兴。说实话,我只需对我的钓鱼行家朋友说上一句:“怪了,它们居然不吃饵!”他便会滔滔不绝地向我解释半天。关于钓鳟鱼值得学的东西太多了,难怪热衷此道的人们可以一连好几个小时谈论钓鱼理论。我们一般都是一边谈这类理论,一边在塘边做准备工作的。你知道吧,我在那儿有钓鱼所需的各种设施,有一条方头平底船,有一个用春柏搭成的整洁的小码头(香柏能吸引鳟鱼),而最棒的是有一间小小的钓鱼屋——它小巧别致,形状像宝塔,主靠在水边,而且有树木荫庇。屋里放的是钓具,各种钓具一应俱全,它们随意地挂在墙上,但并不显得紊乱。“瞧,老兄,”我说,“你要是想试试念珠钓的话,拿这条去好了。”或说:“你见过这种日本式铅线吗?没有吧,它们不是肠状的,而是像丝一样。”“我怀疑我是否能用那玩意儿钓到鱼。”他说。“也许吧。”我回答说。事实上我肯定他钓不到,塘里根本没鱼可钓。钓鱼塔里的木钉上挂着一两件防水雨衣。除了雨衣之外,当然还有个香柏餐橱什么的,里面装满了一瓶又一瓶的酒和姜汁甜饼之类。当我带我的某位朋友出去钓鱼的时候,我总是发现这些纯粹的准备工作,这些钓鱼的前期活动,在整个钓鱼过程中是最开心的。它们常常要花去一个小时。要谈论的东西有很多很 多,有钓具的重量问题,有蝇饵的颜色问题,另外还有不少更宽泛的理论问题。我们度过了一个很痛快的下午,我们一条鱼也没钓到。我承认,由于我的鱼塘里没鱼,有时安排起来真需要点手腕。来客有时会变得有点不安。于是我对他说:“你的垂钓技术棒极了,没说的!”他听了之后大为高兴,一门心思地想着把钓越抛越远,以致于把鱼全给忘了。诚然,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会认为他们的确把鱼钓住了,他们会大谈特谈所谓“我弄丢的那条大鱼”。——在事后的回顾中,这一话题足以令任何一个钓鱼者感慨万千。“你还记得我去年夏天在你的鱼塘那儿弄丢的那条大鳟鱼吗?"几个月之后有一个伙计在我们城里的俱乐部对我说。“当然记得。”我说。“你后来把它钓上来了吗?”“没有,根本钓不上来。”我回答道。实话实说,我确信我就是钓到死也钓不上来,他或任何其他人也同样如此。然而那种错觉却相当令人惬意。再说你也绝对说不死。说不定塘里真有鳟鱼哩。为什么不呢?无论怎么说,凭什么塘里不该有一条鳟鱼呢?你有那么好的一个塘,那里面应该有鳟鱼!说到钓鱼的众多妙趣,最令人开心和着迷的事之一便是禁期钓鱼。假如刚好在这时候有客人来访,那么我会说:“我知道渔季过去了,但我想你大概还是乐意上那儿去看看鱼塘的吧。”他没法抗拒那种诱惑。我们就会钓上它一个下午。“我真高兴,”客人最后说,“它们没有吃钓。反正我们同样享受到了乐趣,就跟它们吃了饵似的。”就这样——幻觉而已!人生与这多相似啊。重要的是对事物的那种意念和期待。现在我要回城去,回我的俱乐部去了,在那里我们整个冬季都会“钓”将下去,钓起那些大大的鱼,但弄丢那些更大的。而对我来说,在这一切后面,对我的鱼塘的回忆正在纷纷坠落下的秋叶下越变越黑……不过,至少这一切已给了我的朋友们无限的快乐。(有删改)文本二:里柯克的幽默是一种淡淡的、含蓄的幽默,他不是靠奇特、滑稽的故事情节来把读者逗得哈哈大笑,而是善于从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提炼出一些为大家司空见惯却又往往熟视无睹的可笑的和不合理的东西,加以放大后呈现在读者面前,让人们产生共鸣而露出会心的微笑或无奈的苦笑。在里柯克看来,真正的幽默具有抚慰心灵创伤、净化甚至提升人类精神的 作用。里柯克在其众多作品里通过幽默与讽刺艺术地表现了人生的种种尴尬,揭示了人类的众多人性弱点。他坚持用笑去净化和超越人生的尴尬与悲哀。喜剧精神与悲剧意识的完美结合,使里柯克的作品既引人发笑,又发人深省。(节选自里柯克《幽默之我见》,有删改)[注]斯蒂芬·里柯克(1869-1944),被认为是继马克·吐温(美国)之后最受欢迎的幽默作家。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钓鱼行家在我的鱼塘里没钓到鳟鱼却更高兴,因为他并不关心是否钓到鱼,而是享受着鱼塘的美景。B.“怪了,它们居然不吃饵”,我也不清楚鱼塘的情况,却能得到钓鱼行家的认同,符合他的钓鱼理论。C.钓鱼行家质疑“我”推荐的钓鱼线,表现了钓鱼行家对钓技的自信,也表现我与朋友关系的亲密无间。D.“我”邀请访客到“我的鱼塘”钓鱼,虽然没有任何结果,却让他真切感受到了在禁钓期钓鱼的乐趣。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还是让我立即告诉你吧”“你知道吧”,文章用这种对话方式,写出了“我”着急的心态,拉近了我和朋友的距离。B.小说中反复强调鱼塘里并没有鱼,重在表现“我”爱捉弄人的心理,同时也嘲讽了钓客自以为是的人性弱点。C.小说结尾“纷纷坠落下的秋叶”既与开头“塘边大树的叶子正日益变黄”照应,又烘托了“我”即将离开鱼塘的伤感。D.小说突出了钓鱼情节,叙事曲折,通过矛盾冲突,让人们在含泪的微笑中引发思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8.文本二指出里柯克的幽默是一种“淡淡的、含蓄的幽默”,这种风格在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简要分析。9.作为读者,你从小说中获得哪些人生感悟?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说明。【答案】6.D7.B8.①小说写了在根本没有鱼的鱼塘钓鱼的几个片段,不疑不问,煞有介事解释原因,大谈钓鱼理论,含蓄幽默;②某位朋友被我夸赞,以至于“把鱼全给忘了”的细节,含蓄幽默;③ 不经意的夸大钓鱼过程中的诸多细节,从而产生了幽默的效果;④“我”明知鱼塘没鱼,却郑重其事的语气邀请他人钓鱼,含蓄幽默。9.①鱼塘美丽而与世隔绝,并强调是“我的”,表达了人需要纯洁、宁静、淡雅的精神家园;②塘里没有鱼,“我”却精心准备钓鱼用品,钓鱼者虽然没有钓到鱼却很快乐,让人领悟到享受过程的快乐也很重要;③“我”想回到城里俱乐部继续“钓”下去,表达了人对未来要有美好的期待;④钓客没有钓到鱼却沉浸在有鱼的世界里,启发人们有时要有执着的意念;⑤钓鱼行家没有钓到鱼却大谈理由,启示人们理论不能脱离实际;⑥钓客看到鱼塘美丽,“绝不会怀疑会没有鱼”“也绝不会问”,告诫人们不要只凭经验主义而被假象迷惑。【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因为他并不关心是否钓到鱼,而是享受着鱼塘的美景”错误,结合“‘我真高兴,’客人最后说,‘它们没有吃钓。反正我们同样享受到了乐趣,就跟它们吃了饵似的’”可知,钓鱼行家没钓到鳟鱼却更高兴,是因为他们享受到了钓鱼过程的乐趣。B.“我也不清楚鱼塘的情况……”错误,结合“还是让我立即告诉你吧,我的塘里根本就没有鱼。据我所知那里从来就没有过鱼”可知,“我”清楚鱼塘的情况。C.“也表现我与朋友关系的亲密无间”错误,钓鱼行家对“我”推荐的钓鱼线能钓到鱼表示怀疑,表现了钓鱼行家对自己钓技的自信,无法表现我与朋友的关系。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B.“重在表现‘我’爱捉弄人的心理,同时也嘲讽了钓客自以为是的人性弱点”错误。小说中反复强调鱼塘里并没有鱼,是为了表现钓鱼者虽然没有钓到鱼却很快乐,让人领悟到享受过程的快乐也很重要。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风格的能力。结合“他知道,即使在真正棒的鱼塘里都常有一连几天钓不到一条鳟鱼的情况。他本人事先会对你解释一番,在解释完之后,假如结果被他不幸言中,一条鳟鱼都没有钓到,那他会更加高兴。说实话,我只需对我的钓鱼行家朋友说上一句:‘怪了,它们居然不吃饵!’他便 会滔滔不绝地向我解释半天。关于钓鳟鱼值得学的东西太多了,难怪热衷此道的人们可以一连好几个小时谈论钓鱼理论”可知,他在鱼塘里钓不到鱼,还会会滔滔不绝地向我解释半天,说值得学的东西太多了,可以一连好几个小时谈论钓鱼理论。可见小说写了在根本没有鱼的鱼塘钓鱼的几个片段,不疑不问,煞有介事解释原因,大谈钓鱼理论,让人笑;由原文“于是我对他说:‘你的垂钓技术棒极了,没说的!’他听了之后大为高兴,一门心思地想着把钓越抛越远,以致于把鱼全给忘了”可知,我夸朋友的垂钓技术棒极了,他听了之后大为高兴,把鱼全给忘了。可见某位朋友被我夸赞,以至于“把鱼全给忘了”的细节,让人笑。结合“我总是发现这些纯粹的准备工作,这些钓鱼的前期活动,在整个钓鱼过程中是最开心的。它们常常要花去一个小时。要谈论的东西有很多很多,有钓具的重量问题,有蝇饵的颜色问题,另外还有不少更宽泛的理论问题”可知,常常要花去一个小时的准备工作,而且这是在整个钓鱼过程中是最开心的。不经意的夸大钓鱼过程中的诸多细节,从而产生了幽默的效果;结合“为了不至于搞得神秘兮兮的,还是让我立即告诉你吧,我的塘里根本就没有鱼。据我所知那里从来就没有过鱼”可知,我的塘里根本就没有鱼,据我所知那里从来就没有过鱼。可见“我”明知鱼塘没鱼,却郑重其事的语气邀请他人钓鱼,让人笑。【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结合“我的鱼塘在山谷的一片小洼地里,隐映在树木丛中”和“当时看着那个鱼塘,我再一次意识到,它是一个多么美丽而与世隔绝的地方,它叫钓鱼者着迷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儿”可知,我的鱼塘在山谷的一片小洼地里,是一个美丽而与世隔绝的地方。可见鱼塘美丽而与世隔绝,并强调是“我的”,表达了人需要纯洁、宁静、淡雅的精神家园。结合“为了不至于搞得神秘兮兮的,还是让我立即告诉你吧,我的塘里根本就没有鱼。据我所知那里从来就没有过鱼”和“‘我真高兴,’客人最后说,‘它们没有吃钓。反正我们同样享受到了乐趣,就跟它们吃了饵似的’”可知,我的塘里根本就没有鱼,钓鱼行家没钓到鳟鱼却更高兴。可见塘里没有鱼,“我”却精心准备钓鱼用品,钓鱼者虽然没有钓到鱼却很快乐,让人领悟到享受过程的快乐也很重要。结合“现在我要回城去,回我的俱乐部去了,在那里我们整个冬季都会‘钓’将下去,钓起那些大大的鱼,但弄丢那些更大的”可知,我要回城去,回我的俱乐部去了,在那里我们整个冬季都会“钓”将下去。可见“我”想回到城里俱乐部继续“钓”下去,表达了人对未来 要有美好的期待。结合“‘我真高兴,’客人最后说,‘它们没有吃钓。反正我们同样享受到了乐趣,就跟它们吃了饵似的’”可知,钓鱼行家没钓到鳟鱼却享受到了乐趣。可见钓客没有钓到鱼却沉浸在有鱼的世界里,启发人们有时要有执着的意念。结合“他知道,即使在真正棒的鱼塘里都常有一连几天钓不到一条鳟鱼的情况。他本人事先会对你解释一番,在解释完之后,假如结果被他不幸言中,一条鳟鱼都没有钓到,那他会更加高兴。……他便会滔滔不绝地向我解释半天。关于钓鳟鱼值得学的东西太多了,难怪热衷此道的人们可以一连好几个小时谈论钓鱼理论”可知,他一条鳟鱼都没有钓到,便会滔滔不绝地向我解释半天,关于钓鳟鱼值得学的东西太多了,一连好几个小时谈论钓鱼理论。可见钓鱼行家没有钓到鱼却大谈理由,启示人们理论不能脱离实际。结合“当时看着那个鱼塘,我再一次意识到,它是一个多么美丽而与世隔绝的地方,它叫钓鱼者着迷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儿”和“不时有些客人从外面的世界来访,旨在来此挥钩一个下午他们决不会怀疑会没有鱼,他们也决不会问,于是我也就听之任之了”可知,鱼塘美丽而与世隔绝,它叫钓鱼者着迷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儿,所以他们决不会怀疑会没有鱼,他们也决不会问。可见钓客看到鱼塘美丽,“绝不会怀疑会没有鱼”“也绝不会问”,告诫人们不要只凭经验主义而被假象迷惑。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壬戌,以李光弼为幽州长史、河北节度使。史思明乘胜西攻郑州。李光弼整众徐行,至洛阳,谓留守韦陟曰:“贼乘胜而来,利在按兵,不利速战。洛城不可守,于公计何如?”陟请留兵于陕,退守潼关,据险以挫其锐。光粥曰:“两敌相当,贵进忌退。今无故弃五百里地,则贼势益张兵。不若移军河阳,北连泽潞,利则进取,不利则退守,表里相应,使贼不敢西侵,此猿臂之势也。夫辩朝廷之礼,光弼不如公;论军旅之事,公不如光弼。”陟无以应。冬十月丁酉,下制亲征史思明,群臣上表谏,乃止。史思明引兵攻河阳,使骁将刘龙仙诣城下挑战。龙仙恃勇,举右足加马鬣上,慢骂光弼。光弼顾诸将曰:“谁能取彼者?”孝德请行。光弼问:“须几何兵?”对曰:“请挺身取之。”光弼壮其志,然固问所须。对曰:“愿选五十骑出垒门为后继,兼请大军助鼓噪以增气。”光弼抚其背而遣之。孝德运矛跃马搏之,斩首,携之以归。贼众大骇。 周挚复收兵趣北城。光弼遽帅众入北城,登城望贼曰:“贼兵虽多,嚣而不整,不足畏也。不过日中,保为诸君破之。尔辈望吾旗而战。吾飐旗缓,任尔择利而战;吾急飐旗三,则万众齐入,死生以之,少退者斩。”又以短刀置靴中曰:“战危事吾国之三公不可无贼手万一战不利诸君前死于敌我自刎于此不令诸君独死也”诸将出战,顷之,廷玉奔还。光弼望之,惊曰:“廷玉退,吾事危矣。”命左右取廷玉首。廷玉曰:“马中箭,非敢退也。”使者驰报,光弼令易马。遣之。光弼连飐其旗,诸将齐进致死,呼声动天地,贼众大溃,斩首千馀级,捕虏五百人,溺死者千馀人,周挚以数骑遁去,思明不知挚败,尚攻南堿,光弼驱俘囚临河示之。乃遁。(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安史之乱》)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战/危事/吾国之三公/不可死贼手/万一战不利/诸君前死于敌/我自刭于此/不令诸君独死也/B.战危事/吾国之三公/不可死贼手/万一战不利诸君/前死于敌/我自刭于此/不令诸君独死也/C.战危事/吾国之三公/不可死贼手/万一战不利/诸君前死于敌/我自刭于此/不令诸君独死也/D.战/危事/吾国之三公/不可死贼手/万一战不利诸君/前死于敌/我自刭于此/不令诸君独死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节度使,古代官名。唐朝天宝后,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超过魏晋时期的持节都督,时称“节镇”。B.河阳,“阳”指山南水北。文中“河阳”南城面临黄河,后世常以“河阳”泛指河司曲水的北面。C.丁酉,此处指干支纪月中的丁酉月,前一位是丙申,后一位是戊戌。干支纪月多用于命理学,历法不常用。D.使者,是指奉皇帝、朝廷命令出使或者办事的人。文中与“楚又囚郑使者”中“使者”同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光弼认为自己和韦陟各有所长,自己在辨别朝廷礼仪方面虽然不如韦陟,但在安联排军旅事务作战方面韦陟却不如自己。 B.皇帝下制书要亲自讨伐史思明,在大臣们的劝谏下才暂停;史思明得知皇帝亲征的消息后,派兵挑战河阳驻军。C.孝德请求出战刘龙仙,李光弼派遣了五十名骑兵为孝德殿后,他抚摸孝德后背的动作表现出他对部下的肯定、爱护和激励。D.李光弼治军军纪严明,当看到廷玉从前线跑回时,就让左右去斩杀廷玉以示众,廷玉解释说自己的马中箭,才幸免于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贼兵虽多,嚣而不整,不足畏也。不过日中,保为诸君破之。(2)光弼望之,惊曰:“廷玉退,吾事危矣”。14.李光弼作战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答案】10.A11.C12.B13.(1)敌人虽然兵多,但混乱而不整齐,用不着害怕。过不了中午,我保证为大家打败敌人。(2)李光弼望见,大惊说:“郝廷玉逃下阵来,我的计划就危险了。”14.①善于把握进退的时机;②善于肯定、爱护和激励部下;③治军有方,军纪严明。【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战斗是危险的事情,我身为国家的三公,不能够死于叛军之手,万一战斗失败,大家在前面死于敌手,我就在这里自刎而死,决不会只让大家战死。“战”和“危事”构成主宾式判断句,“战”是主语,“危事”是宾语,主宾之间断开,排除BC;“诸君”是“前死于敌”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D。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丁酉,此处指干支纪月中的丁酉月”错误,由“冬十月丁酉”可知,丁酉,此处指干支纪日中的丁酉日。故选C。【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暂停”错误,文中说“乃止”,是停止;“史思明得知皇帝亲征的消息后,派兵挑战河阳驻军”错误,文中说“……乃止。史思明引兵攻河阳,使骁将刘龙仙诣城下挑战”,是皇帝停止了亲征,史思明派刘龙仙到城下来挑战。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虽”,虽然;“嚣”,混乱;“不足”,不值得;“破”,打败。(2)“退”,败退;“危”,危险。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言文信息,归纳概括文言文内容要点的能力。根据原文“贼乘胜而来,利在按兵,不利速战”“两敌相当,贵进忌退。今无故弃五百里地,则贼势益张矣。不若移军河阳,北连泽潞,利则进取,不利则退守,表里相应,使贼不敢西侵,此猿臂之势也”概括出李光弼善于把握进退的时机。根据原文“光弼顾诸将曰:‘谁能取彼者?’孝德请行。光弼问:‘须几何兵?’对曰:‘请挺身取之。’光弼壮其志,然固问所须……光弼抚其背而遣之”“又以短刀置靴中曰:‘战,危事,吾国之三公,不可死贼手。万一战不利,诸君前死于敌。我自刭于此,不令诸君独死也’”“廷玉曰:‘马中箭,非敢退也。’使者驰报,光弼令易马。遣之”概括出李光弼善于肯定、爱护和激励部下。根据原文“尔辈望吾旗而战/吾飐旗缓/任尔择利而战/吾急飐旗三/则万众齐入/死生以之/少退者斩”“廷玉奔还。光弼望之,惊曰‘廷玉退,吾事危矣。’命左右取廷玉首”“光弼连飐其旗,诸将齐进致死,呼声动天地”概括出李光弼治军有方,军纪严明。参考译文:壬戌年,任命李光弼担任幽州长史、河北节度使。史思明率兵乘胜西攻郑州,李光弼整军缓缓而行,到了洛阳,对留守韦陟说:“叛军乘胜来攻,我们应该按兵不动,不宜与敌速战速决。看形势洛阳城难以坚守,你有什么计策呢?”韦陟请求留兵于陕郡,退守潼关,占据险要之地,以挫敌锋锐。李光弼说:“两军相当,贵进忌退,现在没来由地放弃五百里地,叛军的势力就会更加嚣张。不如移军于河阳,北与泽潞兵相连,如果有利就进取,不利就退守,里外相应,使叛军不敢向西进攻,这形势就好似猿猴伸缩自如的手臂,说到朝廷中的礼仪,我比不上你;如果论指挥军事,你比不上我。”韦陟没有说话。 冬季,十月丁酉(初四),肃宗下制书要亲自征讨史思明,因群臣上表书谏阻才罢。史思明率兵来攻打河阳,派骁将刘龙仙到城下来挑战。刘龙仙仗着勇力,把右脚举起来放在马鬣上,谩骂李光弼。李光弼看着各位将领说:“哪一位能为我把他的头颅取来?”白孝德愿往,李光弼问道:“你需要多少兵马?”白孝德回答说:“我一个人就行。”李光弼赞扬他的勇敢,但坚持问他需要什么支援。白孝德说:“希望挑选五十名骑兵出营门为后援,并请求大军在后面擂鼓叫喊以助威。”李光弼拍着白孝德的肩膀鼓励他,然后让他出战。白孝德挟着长矛,策马横过河流而进。砍下头颅,持之以归。叛军士卒看见后十分惊骇。叛军大将周挚又收兵逼近北城。李光弼立刻率兵到了北城,登上城头望着叛军说:“敌人虽然兵多,但混乱而不整齐,用不着害怕。过不了中午,我保证为大家打败敌人。你们都看着我的旗子作战,如果我的旗子挥动缓慢,就任凭你们选择有利时机出战,如果我急速往地上挥动旗子三下,你们就全军齐发,冒死前进,稍有后退者杀!”然后李光弼又把一把短刀放置在自己的靴子中,说:“战斗是危险的事情,我身为国家的三公,不能够死于叛军之手,万一战斗失败,大家在前面死于敌手,我就在这里自刎而死,决不会只让大家战死。”于是众将领出战,不一会儿,郝廷玉逃下阵来。李光弼望见,大惊说:“郝廷玉逃下阵来,我的计划就危险了。”于是命令左右的人去把郝廷玉的头颅割下来。郝廷玉说:“是我的坐骑中箭,并不是我怯战退了下来。”使者驰马来报告李光弼。李光弼就命令换了一匹马,让郝廷玉重新上阵。李光弼不断地挥动着手中的指挥旗,众将领都冒死进攻,呼喊之声惊天动地,叛军顿时大败,被杀一千余人,被俘虏五百人,掉进水中被淹死的有一千余人,周挚仅带领数名骑兵逃走,史思明不知道周挚已被打败,还在南城进攻,李光弼把俘虏的叛军赶到河边上让史思明观看,史思明才退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虞美人秦观【注】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来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所用,一生仕途抑塞。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词的开篇“和露”两字,让人想到碧桃的枝叶上挂着的晶莹的露珠,把水灵灵的碧桃呈现在读者面前。 B.“轻寒细雨情何限”中,寒是“轻寒”,雨是“细雨”,写出了花在暮春轻寒细雨中的动人情态。C.“不道春难管”,与上一句构成对比,春光如此美好,但却不能长留在人间,表达了无奈和忧愤之情。D.词的最后两句说的是因为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的想法,“只怕”一句更表达出借春之意。16.“乱山深处水漂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在“乱山深处”这样荒凉的环境中“为谁开”,表达了碧桃生长环境的恶劣和不得意的遭遇。②词人以花自喻,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表达了无奈和忧愤之情”错,原句应这样理解:清寒细雨显柔情,怎奈春光短暂,美景将逝,因此此句应为“表达了对春光易逝的惋惜之情”。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及情感的能力。①“乱山深处水萦回”乱山之处,萦水之畔,可见生长环境偏僻。“一枝如画”足见碧桃的美丽;“为谁开”可见无人欣赏。②美丽的碧桃却长在偏僻的乱山深水之中,无人欣赏,诗人借碧桃比喻自己,表达怀才不遇之意。(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红楼梦》中,林黛玉把贾母送给她的原唤鹦哥的丫鬓改名为紫鹃,红学界普遍认为这暗示了黛玉的悲剧命运。杜鹃又名子规、杜字,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寓意悲苦。比如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中的“_____________”。(2)张孝祥在《念奴娇·过洞庭》中写水天辉映,一片晶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又闻子规啼夜月②.杜鹃啼血猿哀鸣③.望帝春心托杜鹃④.素月分辉⑤.明河共影⑥.表里俱澄澈【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托”“俱”“澄澈”。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属于孩子们的纯真夏日是__①__的。刘仁杰的《夏至》中,孩子抬着头,若有所思,身后的老人埋头劳作,屋檐下酣睡的黄狗正享受着夏日的宁静。画面中,地里的菜叶儿、盛开的花儿、飞舞的蝴蝶以及孩子的脸庞,都沐浴着日光,闪耀着温暖的光芒。夏至正是莲花初放的时节,“赏莲”便成了夏日里一项极具风雅的活动。莲花素有“水宫仙子”的雅称,大家熟知的宋代文学家周敦颐,就在他的府衙中栽种莲花,千古名篇《爱莲说》__②__。赏莲既要看莲花娇艳,也要看荷塘碧绿。离开了骄阳,夏日夜晚的莲花也同样娇媚可人。陈孟昕的工笔画作品《夏塘风轻花落迟》描绘了一片夏夜的莲池幻境。画面中,蓝紫相交的夜空、女子素雅的粉红衣衫、白净通透的莲荷,似有皓月普照,清透明亮。画家以独特的色彩,传播出日退暑散后的清凉之感,呈现了充满诗意和遐想无限的夏夜画面。夏至之景,有阳光熠熠,有__③__,更有宁静闲适的温柔面孔,它交织着多样的情绪,也是生活热度自然的延锦。18.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画家以独特的色彩,传播出日退暑散后的清凉之感,呈现了充满诗意和无限遐想的夏夜画面。B.画家以独特的色彩,传递出日退暑散后的清凉之感,呈现了充满诗意和无限遐想的夏夜画面。C.画家以独特的色彩,传递出日退暑散后的清凉之感,呈现的充满诗意和无限遐想的夏夜画面。D.画家以独特的色彩,传播出日退暑散后的清凉之感,呈现的充满诗意和遐想无限的夏夜画面。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表达效果。 【答案】18.(1)无忧无虑(2)应运而生(3)疾风骤雨19.B20.(1)构成:三个“蓝紫相交的夜空”“女子素雅的粉红衣衫”“白净通透的莲荷”都是定语+名词的偏正结构短语共同组成主语,结构相同,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为成分排比。(2)表达效果:①形式上,给人以一气呵成之感,节奏感强,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②内容上,一气列举了画面中三种不同的景物,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突出了画面独特的色彩和莲池幻境。【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此处是形容属于孩子们的纯真夏日没有忧愁顾虑,应填写“无忧无虑”。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第二处,此处是说周敦颐的《爱莲说》自然产生,应使用“应运而生”。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第四处,此处是说夏日也会有风雨,应使用“疾风骤雨”。疾风骤雨:形容风雨来势猛,也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三处语病:一是搭配不当,“传播”与“清凉之感”搭配不当,应把“传播”改为“传递”;二是搭配不当,“和”连接的是并列短语,前后结构应一致,都应是名词短语,故应为“无限遐想”;C.“呈现的充满诗意和遐想无限的夏夜画面”成分残缺,应为“呈现了充满诗意和无限遐想的夏夜画面”。只有B修改正确。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构成:划线句“画面中,蓝紫相交的夜空、女子素雅的粉红衣衫、白净通透的莲荷,似有皓月普照,清透明亮”中,“蓝紫相交的夜空”“女子素雅的粉红衣衫”“白净通透的莲荷”句式整齐, 结构相同,都是定语+名词的偏正结构短语共同组成主语,意义相关,都表现了清透明亮的特点。表达效果:“蓝紫相交的夜空”“女子素雅的粉红衣衫”“白净通透的莲荷”读起来感到琅琅上口,节奏感强,有一股强大的力量,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列举“夜空”“粉红衣衫”“莲荷”三种不同的景物,内容集中,描写细腻,突出了陈孟昕的工笔画作品《夏塘风轻花落迟》画面独特的色彩和莲池幻境。(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今的媒介多种多样,①,两者似乎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双胞胎”。全媒体环境下的公益广告活动,要设法让受众感兴趣并付出行动。“协同创意”等理念主张让受众亲身参与到活动中,感受乐趣并愿意分享,不失为“拉拢”受众的理想传播策略。全媒体时代信息的过度泛滥,让受众逐渐形成了去繁从简的阅读习惯。简言之就是:②。这也是当下影视文化市场空前繁荣、传统文本阅读受到冷落的重要原因。在这个图多于文的时代,所谓“可视化”传播就是,能够用视觉图像表现的内容,③。以“可视化”增强互动力度,是公益广告俘获受众眼睛的必杀技。将要传达的信息蕴含在故事中,令人看后恍然大悟,会心一笑,还会因为对广告创意本身的喜爱而进行自发传播,这种“讲故事”的创意正是当下我国公益广告所缺少的。对广告创意进行“故事化”处理,才能在短时间内抓住受众内心。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全媒体环境下的公益广告传播,怎样才能取得良好的受众互动效果?请从上文各段分别概括,并使之形成一组整句。每句不超过12个字。【答案】21.①受众又与之紧密关联。②能看图像尽量不看文字(或:读图像多于读文本)。③尽量不(少)用文字说明。22.①以活动激发受众兴趣:②以图像俘获受众眼睛:③以故事抓住受众内心(或:①以活动“拉拢”受众参与:②以图像增强互动力度。③以故事传达创意信息)【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依据后文“两者似乎成了一对形影不离的‘双胞胎’。全媒体环境下的公益广告活动,要设法让受众感兴趣并付出行动”可知,①应写媒介与受众关系密切。又因为侧重写“受众”,所以应以“受众”为主语,可填:受众又与之紧密关联。第二空,依据前文“受众逐渐形成了去繁从简的阅读习惯”以及后文“在这个图多于文的时代”可知,这里的“繁”与“文”相对,而“简”与“图”相对。这里是说“人们读图像多于读文本”。第三空,语境解释是“可视化”传播,再结合前文“在这个图多于文的时代”,所以这里表达的一定是能够用视觉图像表现的内容,尽量不(少)用文字说明。【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段内容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依据第一段“全媒体环境下的公益广告活动,要设法让受众感兴趣并付出行动”可概括为:以活动激发受众兴趣。依据第二段“在这个图多于文的时代……以‘可视化’增强互动力度,是公益广告俘获受众眼睛的必杀技”可概括为:以图像俘获受众眼睛。依据第三段“将要传达的信息蕴含在故事中,令人看后恍然大悟,会心一笑,还会因为对广告创意本身的喜爱而进行自发传播,这种‘讲故事’的创意正是当下我国公益广告所缺少的”可概括为:以故事抓住受众内心。最后将三个特点加以整理即可。注意题目要求学生“请从上文各段分别概括,并使之形成一组整句使之形成一组整句”,所以要注意句子的形式整齐匀称,结构相同或相似。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行不去,须知退一步之法。——《菜根谭》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退,是为了更好地进行不去,须知退一步之法。——《菜根谭》 浩浩青史,浓缩了几多历史的唏噓;渺渺哲史,又阐述着几多历史的深思。轻翻泛黄的书页,细读一个个伟人的名字,方才领悟:退,是为了更好地进!天生一副傲骨,不屈于俗,不慕于官,嵇康过着隐士生活。一代名将钟会慕名拜谒,却被拒之门外,在临走时,钟会没有忘记恨恨地瞪他两眼。于是,嵇康上了刑台,理由是谋乱。行刑前,他抬起头,他知道,以他的名望,只要他肯说一句恳求的话,一切皆大欢喜。然而,他宁愿自己的性命退一步,说了句:“把琴拿来。”他用生命的退留给了历史一个隽永的背景,那《广陵散》的余音绕耳:生命的退,让尊严有了跃进!“致君舜尧上,再使风俗淳。”怀着远大抱负,杜甫开始了仕宦生涯,然造化弄人,政治黑暗,藩镇割据,秉笔直立的后果就是一贬再贬!时势让杜甫明白了:天下是权贵者的天下,百姓的疾苦算什么?于是,杜甫毅然退入到百姓中,为百姓歌,为百姓诗,为百姓泣。胡马、难民、伤兵、羌笛,压弯了他命运的枝桠。《三吏》《三别》的咏叹,帮助他完成了“诗圣”的跃进!大浪淘沙,东坡谪居蛮荒之地,把盏临风,牵黄擎苍叹英雄。对他充满希望的家人,和他共历劫难的友人,受他关爱的世人,无不期望他能才显四方,安世济民。但是,命运不济,仕途的黑暗之门永远容不下这样一个生性旷达的苏轼。于是,他从功名利禄中退下来,换上“竹杖芒鞋”,高唱“一蓑烟雨任平生”,东坡功名的退让,正是“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的跃进!风雨如晦的年代,“救国”二字点燃了多少年轻人的人生灯塔,“图存”二字激励了多少年轻人的拼搏奋进。一位少年——鲁迅,沸腾的热血里奔涌着激情。他只身赴日,只为学医以挽救国人的生命。然而,当他的精神受辱时,他猛然惊醒:一个人可以没有强健的体魄,可以失去他宝贵的生命,但是,却不可没有高贵的精神!于是,他从医学上退了下来,决心向文学奋进,以拯救国人的灵魂!当“鲁迅”这名字响彻中国,那个信念才得以成真,那种精神才得以升华。鲁迅在医学上的退,在文学上的进,让国人呐喊着灵魂的声音跃进!《周易大传》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倍感自豪和骄傲的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在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烦恼无尽,殊不知,人生在世,起落寻常,为民族大义,当退则退,当进则进,进退有据,高下在心,如此就能带着一份自信和坚定,从容不迫地稳步前行。站在历史的长河中,掩卷长思,荡气回肠,不觉惊叹:原来,退,是为了更好地进啊!【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这是一则多材料作文题。材料一康德的话,强调面对自己最初的选择,要排除万难,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材料二《蔡根谭》中的话,强调人生中遇到障碍难以通行时,必须学会暂时退避,明白以退为进的方法。可见,第一则材料侧重于强调坚持——人生贵在坚持:面对自己选择的道路,不管遇到怎样的困难,都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样才能到达目标,实现理想。第二则材料侧重于强调退让——行不通时退一步海阔天空:人生的道路崎岖不平,当发现此路不通时,虽然“不见黄河不死心”精神可嘉,但于事无益,这时我们要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有时候以退为进未必不是一种好的方法。两则材料阐述了一个共同的话题:人生之路,如何行走。但两则材料意思相左,各有侧重,均有道理。考生可以认可其一,亦可辩证看待。从“感悟与思考”可知,文体主要是议论文。考生可以认可人生贵在坚持,运用层进式结构谈如何坚持、为什么要坚持、坚持的作用和意义;考生也可以认可行不通时需要退避,运用层进式结构谈如何退避、为什么要退避、退避的作用和好处;考生也可以以辩证的眼光,运用并列式结构谈在什么情况下需要坚持、如何坚持,在什么情况下需要退避、如何退避。无论从哪个角度立意,考生都要注意观点必须明确,切忌模棱两可。立意:1.坚持初心,砥砺前行。2.坚守本真,风雨兼程。3.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4.坚守初心,适时避让。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4-14 03:06:01 页数:23
价格:¥2 大小:46.1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