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遂宁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遂宁市高中2024届第二学期教学水平监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1701年,英国议会颁布了《王位继承法》,限定了国王的继承顺序和宗教信仰,重申国王必须遵守法律。这一法律文献的颁布旨在()A.强调法律至上B.推翻专制王权C.捍卫议会主权D.保障信仰自由【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限定了国王的继承顺序和宗教信仰,重申国王必须遵守法律”可知,《王位继承法》运用法律手段,对国王的权力进行了更大的限制,捍卫了议会权力的至高无上,C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主要是捍卫议会主权,不是强调法律至上,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专制王权已经被推翻,英国已经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排除B项;题干所给材料未涉及信仰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2.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二款:“众议员人数及直接税税额,应按联邦所辖各州的人口数目比例分配,此项人口数目的计算法,应在全体自由人民——包括订有契约的短期仆役,但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数目之外,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材料表明1787年宪法()A.具有分权制衡特点B.具有种族歧视色彩C.体现人人平等原则D.公开支持奴隶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不包括未被课税的印第安人”“再加上所有其他人口之五分之三”体现了1787年宪法对印第安人和黑人的歧视,具有种族歧视色彩,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三权分立以及分权制衡,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人人平等,反而有种族歧视色彩,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并不是公开支持,排除D项。故选B项。3.这部宪法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也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这一法律文件是A.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C.《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D.《1875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无论君主派还是共和派均对这部宪法态度冷漠,符合《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一票通过的场景,故选D项;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获得资产阶级的大力支持,排除A项;美国1787年宪法通过时大家态度积极,排除B项;《1871年德意志德国宪法》规定德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4.《共产党宣言》说:“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看到了阶级的对立,以及占统治地位的社会本身中的瓦解因素的作用。但是,他们看不到无产阶级方面的任何历史主动性,看不到它所特有的任何政治运动。”这段话反映了A.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必要性B.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必要性C.资本主义从发展到灭亡的必然性D.工人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主要是对比分析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圣西门、傅里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揭露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设想了没有剥削的理想社会,但不能指明实现这些理想的正确道路。马克思主义肯定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工人阶级自我解放指明正确的方向,社会主义实现了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转变。5.巴黎公社失败后马克思总结:“工人们所具备的一个成功因素就是人数众多,但是只有当群众组织起来并为知识所指导时,人数众多才能起决定胜负的作用。"马克思意在说明A.工人数量少,革命难以成功B.工人运动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待检验D.巴黎公社的成功需要国际援助【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为知识所指导时”表明,马克思特别强调了正确理论指导的重要意义,这是马克思从巴黎公社运动中总结的经验,故B项正确;A、C两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中马克思强调的是指导工人运动的理论武器,D项不是马克思强调的重点。 6.列宁曾讲到:“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第一阶段由于无产阶级的觉悟和组织程度不够,政权落到了资产阶级手中,第二阶段则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这个过渡的特点是:一方面有最大限度的合法性……”请分析判断这段讲话发生在A.1917年3月B.1917年4月C.1917年7月D.1917年11月【答案】B【解析】【详解】1917年4月,列宁在“四月提纲”提出“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即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过渡,故选B;ACD时间均不符合题意,排除。7.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国务院专门设立了主管文化外交的国际文化关系局,来推动美国与苏联之间的文化交流。美国心理战略委员会还主持一个“学说宣传项目”来与社会主义学说进行对抗和攻击。美国这样做的主要意图()A.宣传美国价值,实现和平演变B.促进世界和平,繁荣多元文化C.团结苏联等国,消除文化分歧D.帮助苏联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可知,美国设立国际文化关系局的目的是推动美国与苏联之间的文化交流;美国心理战略委员会主持“学说宣传项目”的目的是与社会主义学说进行对抗和攻击。由此可知,美国这样做的主要意图是通过宣传美国价值来实现和平演变,A项正确;促进世界和平、繁荣多元文化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C项不符合史实,此时处于冷战时期,美苏对峙,排除C项;帮助苏联改革、促进经济发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8.下列各项叙述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选项史实结论甲春秋战国时期,商人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乙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集市“草市”出现。南方商业水平超过北方;丙唐朝,诗人杜荀鹤诗曰“夜市卖菱藕,春船栽绮罗”;夜市繁荣,市坊制度废除;丁清朝时期,统治者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被禁止;A.甲B.乙C.丙D.丁【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商人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私商,说明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A项正确;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民间集市“草市”出现。”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商品经济有所发展,不能说明南方商业水平超过北方,排除B项;依据材料“唐朝,诗人杜荀鹤诗曰“夜市卖菱藕,春船栽绮罗””可知,唐朝也有夜市经济,但不能说明市坊制度被废除,排除C项;清朝时期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是指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是禁止,排除D项。故选A项。9.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A.注重新技术的创新研究与推广B.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C.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D.具有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工师善教工”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重视对工匠的培训,从而确保官营产品的质量,故C项正确;官营手工业技术不外传,不注重新技术的创新研究与推广,故A项错误;官营手工业产品不在市场流通,故B项错误;材料介绍的是手工业工匠技术的培养,不是论述经营管理理念,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C。 10.明清商人主动遵守组织和纲纪的约束规范,清代《商贾便览》中记载:“货之精粗美恶,实告经纪,以便售卖,若昧而不言,希图侥幸出脱,恐自误也。”这反映了明清商人()A.遵纪守法的法纪意识B.诚信不欺的商业道德C.贱买贵卖的经营策略D.重商轻农的商业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货之精粗美恶,实告经纪,以便售卖,若昧而不言,希图侥幸出脱,恐自误也。”,可以看出明清商人秉承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商人的诚信,未涉及法纪意识,经营策略以及商业思想,排除ACD项。故选B项。11.清代中叶,长江下游地区人口饱和,粮食出产不足以养活当地人口,于是当地农民不得不寻找出路,向长江中游移民,出现了“江西填湖广”的人口迁移运动。这()A.促进了长江流域的开发B.阻碍湖广地区经济发展C.导致长江流域人口锐减D.动摇了江浙的经济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代,江西填湖广促进了人口迁移,有利于长江流域的开发,A项正确;人口迁移能够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排除B项;C项说法错误,长江下游向中游移民,长江人口并没有减少,排除C项;D不符合史实,江浙是经济重心,排除D项。故选A项。12.清末中国棉布和棉纱进口量情况表年代棉纱(1000担)价值(海关两1000)棉布(1000匹)价值(海关两1000)18707018771443924877188015234481356119735189010811939216561425629据上表可知,当时中国A.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列强加紧了对华经济侵略C.近代棉纺织业发展较快D.进口棉布在中国市场滞销【答案】C【解析】 【详解】据表格数据显示,18701900年间中国棉纱进口量增加较快,棉布进口量相对平稳,说明近代棉纺织业发展对原料需求量增加,C项正确;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列强对华经济侵略体现为掠夺原材料和商品(资本)输出,表中棉布进口量相对平稳,无法得出“加紧”结论,排除B项;表中无法看出棉布销量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13.1907年3月著名知识分子温世霖、吴芷洲创办《醒俗画报》,图画“看吸烟之害处”“私贩烟土”“行同狗彘”是该刊某一期的其中三幅。据此判断,《醒俗画报》创办的动机是A.唤醒国民,校正陋俗B.传播西学,启迪蒙稚C.广播时事,教授新知D.倡导禁烟,强健体魄【答案】A【解析】【详解】据图示内容可知,这三幅画是在激烈批判鸦片烟的危害,由此可知《醒俗画报》的创办是在唤醒国民思想,校正陋俗,A项正确;批判鸦片烟的危害不是在传播西学、广播时事,排除BC项;图示中没有倡导强健体魄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A项。14.1931年,以启新为首的三家民营水泥公司签订联营合同,协定销数和售价,划定联营区域,制定管理规则,并在限制扩充及联合对外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同业联营的建立()A.是民族工业“短暂春天”的表现B.有效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C.有利于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D.是政府支持经济建设的有力证据【答案】C【解析】 【详解】根据“在限制扩充及联合对外等方面进行了规定”,结合所学可知,1931年是经济大危机时期,同业联盟的建立有利于联合对外,应对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C项正确;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A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B项;材料不能反映国家对经济的支持,排除D项。故选C项。15.民国政府规定:自1948年起进一步降低进口税率,“我国所给予美国之让步,包括美国最重要之物品一百十项,其中有麦、面粉、棉、食粮、染料等项”。这一举措()A.成为美国对华侵略的新途径B.加速了民国政府的覆亡C.改变了中国民众的饮食结构D.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复苏【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降低了进口税率,适应了帝国主义国家经济侵略的需要,加速了民国政府的灭亡,B项正确;经济侵略不属于新途径,排除A项;材料与中国民族饮食结构变化无关,排除C项;该项措施沉重打击了民族工业,排除D项。故选B项。16.1950年,我国出台计划草案,计划四年建成长春汽车制造厂,但建设过程遇到了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1953年,中共中央指示“责成各有关部门对长春汽车厂的建设予以最大的支持,力争三年内完成”。该厂建设速度加快,1956年建成投产。该厂建成投产表明()A.新中国工业结构日趋合理化B.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C.苏联政府提供大量无偿援助D.国家组织能力的强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53年,中共中央指示‘责成各有关部门对长春汽车厂的建设予以最大的支持,力争三年内完成’。长春汽车制造厂建设速度加快,1956年建成投产”可知,长春汽车制造厂在建设过程中运动众多的困难,在中央政府的统筹规划和支持下,长春汽车制造厂建设速度加快并成功投产,体现了当时我国国家组织能力的强大,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工业结构日趋合理,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制度在1956年建立,不符合题干时 间,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强调国家组织能力的强大,没有涉及苏联政府对我国的援助,排除C项。故选D项。17.如图是1955年发表的漫画《让生产指标飞快的上升》。该漫画意在说明()A.劳动竞赛推动一五计划完成B.左倾思想影响经济建设C.技术革新推进社会经济发展D.勤劳奉献成为社会潮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漫画内容可知,左边的人在用手费力地拉着重物,但重物却纹丝不动,比喻人工劳动的生产效率较低,右边的人则操纵机器很轻松便将重物提了起来,象征着技术的进步推动生产率提高。也就是说技术进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社会经济发展,C项正确;漫画是1955年发表的,此时一五计划尚未完成,排除A项;B项与史实不符,此时没有左倾思想,排除B项;漫画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工作方式的对比,强调技术的重要性,与勤劳奉献的社会潮流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8.我国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采取了以下办法:第一步,号召农民组织农业生产互助组;第二步,号召农民组织带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步,依据同样自愿和互利的原则,组织大型的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这表明社会主义改造()A.巩固发展小农经济B.消灭剥削实现平等C.循序渐进变私为公D.注重保护农民地权【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可以看出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C项正确;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将土地私有改造为公有,更好的为国家工业化服务,不是在发展小农经济,排除A项;土地改革消灭了封建剥削,排除B项;农 业社会主义改造是要变私为公,排除D项。故选C项。19.1960年,全国粮食产量1435亿公斤,比1957年减少了26%以上。到1961年底,全国已经精简职工873万人,减少城镇人口1000万人,仅在1960年秋到1966年春,新增加农业劳动力2913万人。出现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左倾错误得以彻底纠正B.经济倒退出现了逆城市化C.加快工业化建设的需要D.国家调整政策以恢复经济【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1960年,全国粮食产量1435亿公斤,比1957年减少了26%以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等左倾错误的影响,加上自然灾害,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仅在1960年秋到1966年春,新增加农业劳动力2913万人。”,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整,国民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D项正确;调整任务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左倾错误,排除A项;经过国明经济的调整,经济有一定的好转,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并不是适应工业化建设,排除C项。故选D项。20.1978年底,四川省总结了试点企业的经验.制定了责、权、利相结合的14条扩权试点办法,允许企业在不需上级批准的情况下提拔中层干部;折旧基金留归企业部分由40%提高到60%.流动资金试行全额信贷。这反映出当时A.国企改革正在全面展开B.企业的经营自主权有所扩大C.市场经济改革卓有成效D.政企职责不分弊喘得制解决【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中的“扩权”“允许企一.提拔中层干部”“折旧基金留归企业部分由40%提高到60%”说明,1978年四川省试点企业改革扩大了企业经营的自主权,B项正确;根据材料中“1978年底”可知,当时市场经济改革、国企改革尚未全面进行,AC两项错误;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21.1982年,很多来深圳参观的老干部惊呼“深圳除了五星红旗还在,社会主义已经看不见了”,“特区姓‘资’不姓‘社’了”,北方党报甚至还刊登文章《旧中国租界的由来》,影射深圳特区是新的“租界”。这种现象说明,当时() A.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B.深圳率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存在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不清现象D.深圳特区建设已经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深圳除了五星红旗还在,社会主义已经看不见了”“特区姓‘资’不姓‘社’了”可知,经济特区设立后,一些人不能转变思想观念,看不到经济特区设立的真实意义,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不清,C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排除A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于1992年提出,排除B项;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22.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未完成的《“蒸汽”的力量》第三目“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的知识结构。填入3处最为恰当的是()A.“大工业”的狂飙时代B.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开始确立C.通讯事业发展加强了各地联系D.新航路的开辟连接了世界文明【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知识结构图并结合所学可知,“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出现在19世纪60、7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包括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世界各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际经济交流基本准则开始确立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B项正确;A项涉及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背景、进程以及影响,排除A项;C项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使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3.针对19世纪晚期以来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状况,列宁说:“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以下关于垄断组织的论述,正确的有()①英国东印度公司是典型代表 ②它客观上推动了世界一体化进程③它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④它严重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③【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可以说,就自然而然地走到垄断。”得出垄断组织客观上推动了世界一体化进程,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②③D项正确;东印度公司是英国早期殖民扩张的产物,不属于垄断组织;垄断组织是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排除ABC项。故选D项。24.下图反映了1920-1929年美国工资指数和生产指数变动情况。据此可知,当时美国A.工人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政府适度干预推动了生产发展C.经济危机爆发的因素日积月累D.工人生活水平未获得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由1920—1929年美国工资指数和生产指数的变动情况图可以看出,美国生产指数的增长远远高于工资指数的增长,这就导致工人的购买力远远低于商品的提供能力,从而导致供求关系严重失衡,所以容易诱发经济危机,故C项正确;图示中的工人收入远低于经济增长,故A排除;题干没有提到政府的干预,故排除B;由图示看,工人的实际收入总体上是提高的,所以不能说生活水平没有获得提高,故排除D。【点睛】这一题属于折线图的数据比较题,首先考生要看到图表中的工人工资指数与生产指 数所代表的是哪条折线,然后对比两条折线和四个选项,逐个对比选项中的说法和折线图展示出来的信息,只有完全符合才是正确选项,比如,A中的“同步增长”、B中的“政府适度干预”、D中的“未获得提高”都是与史实或折线图不符合的,故排除。25.1936年,美国公共事业振兴署对各州的拨款增加了2倍多,其中对在1932年总统大选中支持共和党人胡佛的宾夕法尼亚州拨款增幅最大,达到了3000%。与此同时宾夕法尼亚州注册的民主党人大增,帮助罗斯福赢得了该州1936年的总统选票。这表明()A.新政得到广泛支持B.国家干预初见成效C.救济带有政治色彩D.保障体系已经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和历史解释的素养。依据材料信息可知,民主党人罗斯福总统在总统大选前将联邦救济资金较多地投入到原来支持敌对阵营共和党的宾夕法尼亚州,用救济来讨好选民,换取选票,这表明罗斯福新政的救济带有一定的政治色彩,C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新政得到广泛的支持,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救济的政治色彩,而不是国家干预的成效,排除B项;保障体系并没有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二、材料阅读题26.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国际形势风云突变,这引发了人们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反思。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苏军备竞赛主要历程材料二根据联合国的估计,全世界用于研究与发展的人力物力资源中,军事方面的研究与发展占20—25%,每年约700—900亿美元,其中美苏两国共占85%。全世界从事军事研究与发展的科学家和工程师约50万,大多数集中在美苏两国。——俞行《战后美苏军备竞赛的不断升级及其原因和影响》材料三60至70年代逐渐形成了三个世界并存的世界格局。它是在国际形势大分化、大动荡、大改组的基础上产生的。首先体现在第三世界的兴起……它们开始作为一支重要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新兴民族国家日益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重要发展力量。其次体现在帝 国主义阵营的分化。——赵立冲《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演变探析》材料四1991年7月,华约宣布解散……,东欧各国由于内部民族、宗教等矛盾冲突及受到外部力量威胁等因素,希望得到北约的确实安全保障。1997年7月,波兰、匈牙利和捷克三国正式加入北约,北约完成首轮东扩,将己方军事防线向东推进了700—900公里,逼近了俄罗斯的边界。苏联解体后,美国认为“灾祸帝国”已不存在,“一个扩大和民主的欧洲必须是一个没有尽头的历史进程,不应受在政治上任意涂抹的地理的限制”。而西欧外交官则认为“如果欧洲国家团结起来,我们的力量不会比美国弱,通过北约东扩,我们向成员国以外的国家证明了一种有用的东西”。——摘编自《光明日报:北约东扩是引爆乌克兰危机的罪魁》(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军备竞赛的特点,并进行简要的辩证评价。(2)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60至70年代世界政治格局发展呈现的新趋势,并根据所学知识列举“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的具体表现。(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约东扩对国际关系的影响。【答案】(1)特点:延续时间长;双方投入大;主要集中在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探索方面;竞赛不断升级等。(任答3点)评价二战后,美苏两国为了谋求世界霸权,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美苏军备竞赛加剧了冷战,使人类面临核战争的危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军备竞赛不断升级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和科学资源的巨大浪费。核威慑有效防止了美苏两个核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一定程度上维持了世界的和平。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2)新趋势:两极格局受到冲击,多极化趋势出现。表现:兴起: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或中国的腾飞);分化: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出现。(3)危害俄罗斯国家安全利益;加剧东欧地区国际关系的紧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欧洲一体化;便利了美国干预欧洲事务。(任答2点)【解析】【详解】(1)特点:从时间轴上的时间来看,延续时间长;根据所学可得出双方投入大;从领域的角度可得出主要集中在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探索方面;从程度可得出竞赛不断升级等。评价:消极方面,从美苏军备竞赛的影响角度分析,得出二战后,美苏两国为了谋求世界霸 权,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美苏军备竞赛加剧了冷战,使人类面临核战争的危险,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军备竞赛不断升级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和科学资源的巨大浪费;积极方面,从核威慑的影响角度分析,得出核威慑有效防止了美苏两个核大国之间的军事冲突,一定程度上维持了世界的和平;从科技的发展角度分析,得出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2)趋势:从欧洲的联合到中国的崛起可得出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表现:依据材料“第三世界的兴起”,得出不结盟运动;依据材料“其次体现在帝国主义阵营的分化”,得出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的崛起,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出现。(3)影响:依据材料“北约完成首轮东扩,将己方军事防线向东推进了700—900公里,逼近了俄罗斯的边界”,得出危害俄罗斯国家安全利益;从国际关系的角度分析,得出加剧东欧地区国际关系的紧张;依据材料“如果欧洲国家团结起来,我们的力量不会比美国弱,通过北约东扩,我们向成员国以外的国家证明了一种有用的东西”,得出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欧洲一体化;从北约的作用和发展角度分析,得出便利了美国干预欧洲事务。27.2022年中央工作一号文件锚定乡村振兴的总体目标,突出党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历代粮食产量一览表朝代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辽宋金元(1100年)明(1600年)清(1800年)亩产量(市斤)95110120154140/343155/337155/337总产量(亿市斤)205.39591.4415.8889.821749.452385.88234097(说明:140/343和155/337中划线前面数字为当时北方亩产量,后边为当时南方亩产量)——摘编自吴斌、党晓红《论中国古代粮食安全问题及其影响因素》材料二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部分表现19世纪60据《南浔志》卷31 年代,浙江地区:“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顺德县志》1853年材料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中国农业政策的创举。中国三农问题研究中心在2008年所作的《农民眼中的农村改革三十年—基于安徽省16市农村千人问卷调查》中,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有以下三种观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粮食产量发展趋势及原因(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3)上述三种观点你赞同哪一种?请选择并说明理由。【答案】(1)趋势:亩产量和总产量均不断增加。原因: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耕地面积的扩大;新的粮食作物传入和种植;重农政策的实施;(或“统治者的高度重视”);人口增长推动等。(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2)变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农村商品经济日益发展;逐渐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任答两点可)原因: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列强侵略打开中国大门,中外贸易联系加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3)观点一:总体来看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理由:总体来看是好的: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了农业的发展)。(答出其中1项即可)存在问题:分散经营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不利于投入增加)。阻碍了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答出其中1项即可) 观点二:非常适合中国农村。理由: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了农业的发展)。观点三:对农村发展有不利影响。理由:分散经营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不利于投入增加);阻碍了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解析】【详解】(1)趋势:依据材料表格“亩产量由95……155/337,总产量由205.39……2340.97”,得出亩产量和总产量均不断增加。原因:从生产力角度分析,得出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进步;从耕地面积分析,得出耕地面积的扩大;从高产作物引进分析,得出新的粮食作物传入和种植;从治国政策分析,得出重农政策的实施;从人口增长角度分析,得出人口增长推动。(2)变化:依据材料“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得出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依据材料“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得出农村商品经济日益发展;依据材料“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得出逐渐沦为西方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原因:从工业革命的影响分析,得出工业革命完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从列强入侵角度分析,得出列强侵略打开中国大门,中外贸易联系加强;从中国经济发展分析,得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3)选择“总体来看是好的,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理由:总体是好的,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分析,得出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从促进经济发展角度分析,得出大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存在问题:从农民分散,土地分散角度分析,得出不利于先进技术的推广,阻碍了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28.识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航路开辟示意图 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四条航线开辟的相关史实(包含航海家及对应航线)。(2)材料二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相关材料,请从中选取对该主题研究价值最大的两份材料,并说明理由。【答案】(1)①迪亚士通往好望角的航线;②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线。③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④麦哲伦及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2)两份材料奥理特斯《寰宇全图》和哥伦布航海日记手稿;理由:二者均为一手史料,有较高的史学研究价值;两则材料互相补充,有助于研究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这一史实。【解析】【详解】(1)史实:A,连接欧洲和美洲的的航线被打通,得出哥伦布发现了美洲;B,依据图示“该航线到达非洲最南端”,得出迪亚士通往好望角的航线;C,依据图示“找到了通往印 度的航线”,得出达.伽马开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线;D,依据图示“环球航行”,得出麦哲伦及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2)选取材料奥理特斯《寰宇全图》和哥伦布航海日记手稿理由:从材料本身的史料价值分析,得出二者均为一手史料,有较高的史学研究价值;从两者之间的联系角度分析,得出两则材料互相补充,有助于研究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这一史实。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5-09 13:56:02 页数:18
价格:¥2 大小:2.31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