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浙北G2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浙北G2期中联考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地理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20小題,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民画融汇乡土情怀,传承中国民间乐观向上的精神。下图为两幅农民画作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甲图()A.居民为藏族B.正欢庆端午节C.聚落为乡村D.民居沿河而建2.与甲图所在区域相比,乙图所在区域()A.汛期时间短B.气温年较差大C.风化壳较厚D.植被为落叶林【答案】1.C2.C【解析】【1题详解】甲图中的民居为平顶屋,身着汉族服饰,堆雪人,放鞭炮,挂灯笼,应该是我国北方地区的春节,不是藏族,A错误;不是端午节,B错误;图中建筑物数量少,高度矮小,是乡村,C正确;图中没有河流信息,D错误。故选C。【2题详解】乙图中房屋外河流环绕,船只停泊在屋外,应该是我国的江南水乡,南方河流因雨季来得早退的晚,汛期时间长,A错误;乙图中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较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小,B错误;南方植被为常绿阔叶林,D错误;南方地区降水多,风化作用较北方强,风化壳较厚, C正确。故选C。【点睛】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毕尔巴鄂市始建于1300年,是西班牙的大型港口之一,经济发展几经兴衰。下图为毕尔巴鄂发展历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3.该城市发展历程()A.第一次繁荣,产业发展的主导区位因素是原料B.第二次繁荣,因铁矿开发而形成相关产业集聚C.第三次繁荣,通过劳动力的跨国流动扩大市场D.说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是自然资源禀赋4.21世纪,毕尔巴鄂()A.利用发达的海运条件实现传统工业复兴B.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产业升级C.通过延长钢铁工业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D.依托地域文化特色吸引人口迁入【答案】3.B4.B【解析】【3题详解】从毕尔巴鄂发展历程示意图可以看到,14世纪是因优良港口而兴盛的,其主导因素并不是原料,而是交通,A选项错误。第二次繁荣是在19世纪初,因出产铁矿而振兴,发展了钢铁、化工、造船等相关产业,B选项正确。第三次繁荣是在21世纪,因建设了现代艺术博物馆发展旅游服务业而振兴起来,并不是因为劳动力跨国流动而振兴,C选项错误。从毕尔巴鄂三次经济振兴可以看出自然资源并不是区域经济水发展水平的唯一决定因素,不同时期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因素会发生很大变化,D选项错误。故选B。【4题详解】21世纪毕尔巴鄂建设现代艺术博物馆,经济再次得以振兴繁荣,现代艺术博物馆属于现代服 务业,并不是传统工业复兴,A选项错误。21世纪毕尔巴鄂正是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促使产业优化升级,再次得以振兴,B选项正确。从资料可知19世纪中叶钢铁产业就已衰落,21世纪并没有在钢铁产业做出很大调整,C选项错误。21世纪毕尔巴鄂建设现代艺术博物馆发展现代服务业,能够吸引世界各地游客前往旅游,短期旅游并不属于人口迁移,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毕尔巴鄂市始建于1300年,因优良的港口而逐渐兴盛,在西班牙称雄海上的年代成为重要的海港城市,17世纪开始日渐衰落。19世纪时,因出产铁矿而重新振兴,但20世纪中叶以后再次衰落。21世纪毕尔巴鄂建设现代艺术博物馆,经济再次得以振兴繁荣。说明自然资源禀赋并不是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唯一决定因素。2022年1月15日,汤加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发生剧烈喷发,大量火山灰及气体像蘑菇云一样向空中升起。下图为1月15日汤加火山喷发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5.图中火山()A.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B.地处东半球、赤道以南约1500千米C.喷发物来自莫霍面以上软流层D.两侧板块张裂后分离,地壳运动活跃6.此次火山喷发()A.导致附近海域水温升高,引发厄尔尼诺现象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导致全球气温显著升高C.受东北信风影响,火山灰使澳大利亚空气质量下降D.可用遥感技术及时监测火山灰影响范围及移动方向【答案】5.A6.D【解析】 【5题详解】图中火山喷发处以西为印度洋板块、以东为太平洋板块,处于二者的交界处,故A正确。图中火山喷发处处于东经160度以东,即位于160°E——180°——20°W的西半球,故B错误;莫霍面以上为地壳,喷发物来自上地幔的软流层,故C错误;此处附近板块挤压碰撞,为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故D错误。综上,选A。【6题详解】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与赤道附近太平洋东侧海水升温有关,不是西部的此处,故A错误;此次火山喷发形成大量火山灰,削弱太阳辐射,使其影响的部分区域气温降低,故B错误;此处位于南半球,应为东南信风,故C错误;遥感技术主要用来获取地面信息,可用遥感技术及时监测火山灰影响范围及移动方向,故D正确。综上,选D。【点睛】火山喷发形成大量火山灰,会削弱太阳辐射,使其影响的部分区域气温降低。下图卫星城和新城建设目的是疏解伦敦主城区人口。早期卫星城以工业为主且工厂相对集中,人口3-6万,道路呈环形放射状。MK新城建于1971年,以服务业为主,道路呈网格状。2014年起,MK新城依托周边地区资源,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即时提供各类数据,促进通信、教育、社区和商贸等发展。2020年,MK新城人口约27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MK新城规划的人口数量远高于早期卫星城,主要原因是MK新城()A.建成时间较迟且功能分区明确B.离大学城较近且城市等级较高C.位于两大城市中间且交通便捷D.地租较低且人口数量增长较快8.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可使MK新城()A.城市职能转变B.工业集聚增强C.城际联系加强D.逆城市化加快 【答案】7.C8.C【解析】【7题详解】根据文字材料“2014年起,MK新城依托周边地区资源”可知其发展是依托周边地区资源,结合图片可知MK新城位于剑桥大学城和牛津大学城之间,该位置资源给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使其可以依托大学城的数据和信息,促进新城发展,从而使得城市得到较好发展,从而使得MK新城规划的人口数量远高于早期卫星城,C正确。由材料“MK新城建于1971年,以服务业为主,道路呈网格状”可知MK新城建成时间较早,且功能分区并未显示,A错误。根据图中比例尺,结合图片中MK新城和大学城的位置关系可知MK新城距离大学城较远,B错误。MK新城规划的人口数量远高于早期卫星城与其地租关系不大,而与其城市规划的发展方向以及产业发展前景有关,D错误。故选C。【8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MK新城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措施有依托周边地区资源,即时提供各类数据,促进通信、教育、社区和商贸等发展。MK新城主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随着产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MK新城可以进一步加大与伦敦和两个大学城之间的区际联系,C正确。MK新城设立之初是为了疏解伦敦主城区人口,发展的定位是进一步分散大城市的压力且产业一直以服务业为方向,因此城市职能未变,A错误。MK新城主要发展的是生活性服务业,工业集聚增强不符合该地今后发展的特点,B错误。MK新城处于城市化的前中期阶段,城市人口不断增加,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可使MK新城城市化进程加快,而不是加快逆城市化,D错误。故选C。【点睛】服务业分类:①生活性服务业:直接向居民提供物质和精神生活消费产品及服务的行业。例如:餐饮娱乐、文化与旅游业、家庭健康与养老服务业及法律服务等。②生产性服务业:主要为生产、商务等活动提供服务的行业。例如:交通运输业、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信息服务业、高技术服务业和商业服务业等。生活性服务业的布局:大多分散进行。表为北京、广东、黑龙江和西藏四省(市、自治区)第七次人口普查部分数据。人口数值是指常住(半年以上)人口数量。读表,完成下面小题。省级行政区人口数值(万)0-14岁(%)15-59岁(%)60岁及以上(%)甲1260118.8568.8012.35 乙318517.9563.3518.70丙218911.9068.519.6丁36424.5366.958.529.依据数据,可推知四地中()A.甲地社会养老负担最重B.乙地劳动人口数量最少C.丙地劳动力成本最低D.丁地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10.造成甲、乙两地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A.人口迁移B.人口政策C.医疗水平D.生育观念【答案】9.D10.A【解析】【9题详解】结合表中数据分析,甲为广东,乙为黑龙江,丙为北京,丁为西藏。四地中乙地60岁及以上人口与15-59岁人口的比值最大,可知社会养老负担最重,A错误;劳动人口数量=人口数值×劳动人口比重,计算可得,丁地劳动人口数量最少,B错误;丙为北京,劳动力成本最高,C错误;丁为西藏,0-14岁人口比重最大,可知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D正确。故选D。【10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甲为广东,经济发展速度快,吸引了大量青壮年人口迁入,因此15-59岁的劳动人口比重较高,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较低;乙为黑龙江,近年来经济发展速度较慢,人口大量迁出,从而导致15-59岁的劳动人口比重较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较高,A正确;人口政策、医疗水平、生育观念等不是造成甲、乙两地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BCD错。故选A。【点睛】三角度四方面分析人口迁移的影响(1)三个角度:①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②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③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2)四个方面:①人口数量:迁入地增多,迁出地减少。②性别比:轻工业区降低,重工业区增加。③职业构成:迁入地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④交通运输:迁入地交通压力增大。"川气东送"工程是我国继西气东输工程后又一项天然气远距离管网输送工程,管道总长 2170公里,年输送天然气120亿立方米,下图为"川气东送"工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川气东送"工程建设中需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是()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C.土地盐碱化D.水体污染12."川气东送"工程建设带来的主要影响包括()A.促进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B.改善中部地区的环境质量C.促进东部地区火电工业向西部转移D.调整东北地区的能源结构【答案】11.B12.B【解析】【分析】【11题详解】读图可知,图中"川气东送"工程基本分布在南方地区,因此工程建设中需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盐碱化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川气东送"工程建设对水体污染较小。故B对,ACD错。故选B。【12题详解】天然气为非可再生能源,"川气东送"工程建设可以促进西部地区非可再生能源开发,A错。"川气东送"工程为中部地区输送天然气资源,能够改变中部地区能源结构,改善中部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B对。图中能源跨区域调配可促进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输向东部地区,并不能促进东部地区火电工业向西部转移,C错。图中未涉及东北地区,不能调整东北地区的能源结构,D错。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我国区域特征及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熟悉并 掌握。宝成集团,是世界最大的鞋类代工企业。世界每五双运动鞋,就有一双产自宝成。下图为2014和2015年宝成集团旗下制鞋厂区的产量占比,宝成集团在中国的厂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影响宝成集团制鞋厂区产量占比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劳动力B.市场C.能源D.原料14.宝成集团制鞋厂区未迁往我国中西部的主要原因是我国中西部地区()A.土地租金高昂B.交通运输成本高C.环境承载力低D.科技力量较落后【答案】13.A14.B【解析】【13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制鞋厂属于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对廉价劳动力数量要求高,根据2014年和2015年宝成集团旗下制鞋厂区的产量占比可知,中国产区的产量占比在下降,印尼产区和越南产区的产量占比在上升,可知由于中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因此将大量制鞋业务转移到印尼和越南,主要是利用当地廉价劳动力,A选项正确。印尼和越南的市场不如中国广阔,B选项错误。制鞋厂对能源和原料要求低,C、D选项错误。故选A。14题详解】我国中西部地区经济较落后,土地租金低,A选项错误。中西部距离市场较远,交通通达度较差,交通运输成本高,B选项正确。制鞋厂对环境影响小,C选项错误。制鞋企业对技术要求较低,D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劳动力指向型工业:指的是企业在选择地理位置时应该考虑劳动力比较低廉的地方, 例如制衣厂、打火机生产工业。下图为浙江省江郎山风景区中的红色砂岩“三爿石”景观,2019年7月,浙江省中学暑期研学旅行团队到达该景区,实地观察了当地的典型岩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三爿石”景观的形成过程最可能为()A.固结成岩—风力侵蚀—地壳抬升B.岩浆侵入—地壳抬升—流水侵蚀C.固结成岩—地壳抬升—流水侵蚀D.岩浆侵入—风力侵蚀—地壳抬升16.某同学在“三爿石”景区捡到一块当地的岩体标本,制成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及测量,那么观察到的岩石薄片最接近(图下方为比例尺)()A.B.C.D.【答案】15.C16.B【解析】【15题详解】砂岩属于沉积岩,因此需要先发生沉积作用,而后固结成岩,而形成红色砂岩,B、D选项错误。而后地壳抬升,受到侵蚀作用影响而形成“三爿石”景观,浙江省位于南方,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主,因此主要受到流水侵蚀作用影响,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故选C。 【16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组成砂岩的碎屑物的粒径为0.1-2mm之间,图中A、C、D选项比例尺太小,表示实际物体过大,与实际不符,而B选项比例尺较为符合实际情况,B选项正确。故选B。【点睛】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也能称为地形。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内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廊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构造格架。而外营力(流水、风力、太阳辐射能、大气和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地质作用,通过多种方式,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从而形成了现代地面的各种形态。干旱区植被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会选择相适应的水分来源,以提高适应干旱环境的能力。好吉日嘎纳、胡杨、白刺和梭梭是新疆艾比湖流域的主要种群。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7.在干旱荒漠区,对盐碱抵抗力较强的是()A.好吉日嘎纳B.胡杨C.白刺D.梭梭18.梭梭和胡杨都根系发达,深入地下500cm,主要是因为地下水()A.水质洁净,水体污染少B.水位稳定,季节变化小C.水温适宜,冬季不结冰D.有机质多,水肥条件好【答案】17.A18.B【解析】【17题详解】从图中看好吉日嘎纳、胡杨、白刺和梭梭四种植物中好吉日嘎纳扎根较浅,主要分布在表层土中。这些植被主要生长在干旱区,地表盐渍化严重,表层土盐分高,好吉日嘎纳扎根较浅,主要分布在表层土中说明其盐碱抵抗力较强,其余扎根深,说明对盐碱抵抗力较弱,故A正确。 【18题详解】这些干旱区人类活动少,表层、深层均水质洁净,水体污染少,故A错误;地下深处,水分不易蒸发,水位稳定,季节变化小,有利于根系获取水分,故B正确;冬季结不结冰要看所在区域的纬度、海拔,新疆部分纬度高、海拔高的地方冬季500cm处也可能结冰,故C错误;干旱区总体土壤贫瘠,有机质少,水肥条件不好,故D错误。综上,选B。【点睛】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植物具有耐旱特性,根系发达。下左图是某地摄影师在夜晚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照片,图中弧线为恒星视运动轨迹。下右图表示另外一地m、n两个不同日期的太阳高度日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9.若上左图中的中心天体P为北极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照片拍摄于南半球低纬地区B.该照片是地球公转的客观反映C.照片的曝光时间可能是9小时D.照片中恒星呈逆时针方向运动20.根据上右图可以判定()A.该地可能为20°NB.m日该地日出东北C.m与n相差半年D.m不可能是劳动节【答案】19.D20.D【解析】 【19题详解】南半球中纬度地区无法看到北极星,只有北半球能看到北极星,A错;恒星的视运动是地球自转的表现,故B错;图中每颗恒星视运动轨迹的弧线相对于北极星转过的角度约为30°左右,依据地球自转的角速度约为15°/小时,图中照片的曝光时间可能是2小时,C错;观察北极星,须面朝北,由于地球是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我们观察到的北极星以外的其它恒星相对于地球的自转应该是东升西落,即围绕着北极星逆时针转动,D正确。故选D。【20题详解】依据n日昼长12小时,可以确定n日对应二分日,依据二分日太阳直射赤道,该地正午太阳高度80°,依据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º-当地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纬度差,可以判定该地可能是10°N或10°S,A错;依据该地可能是10°N或10°S,若该地是10°S,则m日对应的日期是太阳直射点位于20°S,该地日出东南,B错;由以上可知,由n日至m日,是太阳直射点由赤道向20°N或20°S移动的过程,时间相差不到三个月,C错;m日对应的日期是太阳直射点位于20°S或20°N的两天,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速度在地理题的计算中可粗略取每天移动0.25度纬度,则m日对应的日期可能是二至日之前的14天,大约为6月8日或12月8日左右,不可能是5月1日,D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地球的地轴,一直指向北极星的方向,因此只有北半球可以看到北极星,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附近恒星围绕北极星逆时针旋转的周日视运动,是对地球自转的真实反映;北极星与地平面的夹角,为北极星的高度角(仰角),与观察者当地的纬度相同。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为我国某农作物主产区某年6月16日发育及收获进程分布图。读图,完成各题。21.据图判断该农作物为() A.玉米B.棉花C.小麦D.水稻22.该农作物在甲、乙两地的发育晚于同纬度其他地区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降水较小B.地势较高C.技术落后D.旱灾频发23.该农作物在丙地与同纬度内陆地区同时成熟,但丙地收割却较晚的原因可能是()A.阴雨天气不利于收割和晾晒B.机械化水平低影响收割进度C.劳动力短缺影响收割进度D.市场价格走低导致农民收割意愿不强【答案】21.C22.B23.A【解析】【21题详解】该农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北、长城以南地区,且6月份成熟,所以判断为冬小麦;而玉米、棉花应在9月份成熟;水稻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故选C。【22题详解】读图,甲乙两地所在地区海拔高,甲位于青藏高原,乙位于黄土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所以发育晚于同纬度其它地区,B对;该农作物能生长,说明有充足灌溉水源,降水不是主要原因,A错;作物生长必须达到一定的积温条件,技术落后,旱灾频发不是作物发育晚的主要原因,C、D错。故选B。【23题详解】丙地位于沿海,阴雨天气多,不利于收割和晾晒;而机械化水平对收割时间没有影响;丙地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市场的价格对丙地和同纬度地区的影响是相同的。故选A。下图为全球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差值(降水量差值是指某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去上一个月多年平均降水量)逐月变化统计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4.该地降水量最大的月份是()A.5月份B.10月份C.11月份D.12月份25.该地可能位于()A.长江中下游B.美国东南部C.南非好望角D.欧洲南部【答案】24.D25.D【解析】【24题详解】图中曲线为降水量差值曲线,即某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去上一个月多年平均降水量,可以理解为降水量差值小于0表示比上个月降水要少,降水量差值大于0表示比上个月降水要多。从图中可以看到,1~7月份降水量差值均小于0,可以判断1~7月份降水量持续减小。8月到12月份降水量差值始终大于0,即从8月到12月份,降水持续增大,同时1月份降水差值也小于0,故降水最大的月份应出现在12月,D选项正确,排除其他选项。故选D。【25题详解】从图中气温曲线图可以看到7月份气温较高,应属北半球,排除C选项。最低气温大于0℃,但同时最低气温小于15℃,判断应为亚热带;从降水量差值曲线可以得出,该地冬季降水较多,夏季降水较少,应属亚热带地区的地中海气候。长江中下游与美国东南部属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欧洲南部属地中海气候,D选项符合题意,A、B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地中海气候由西风带与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是亚热带一种气候类型。其气候特点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其分布于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包括地中海沿岸、黑海沿岸、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澳大利亚西南部珀斯和南部阿德莱德一带,南非西南部,以及智利中部等地区,因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典型而得名。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5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丹江口水库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起点,水库上游丹江穿行于秦岭、大巴山等高山深谷之间。规划中的“引江补汉”工程,是从三峡水库引水至丹江口水库,可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多送20多亿立方米水,将对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产生重大影响。下图为湖北省区域简图。(1)湖北省位于我国三大自然区划中的______,丹江口水库上游河段主要补给水源是______,限制秦巴山区经济发展的主要自然因素是______。(2)从水文特征角度,分析丹江口水库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起点的优势。(3)说出“引江补汉”工程对丹江口水库及下游地区生态环境带来的有利影响。【答案】(1)①.东部季风区②.雨水(大气降水)③.地形(2)上游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水量充足;含沙量小,水质好;无结冰期,利于调水;丹江口海拔较高,水位较高,利于向北自流。(3)增加库区和下游河流水量,可维护生物多样性,可提高河水自净能力,缓解水污染问题。【解析】【分析】本大题以中国“南水北调”图文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我国自然区、河流补给水源、引水工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我国三大自然区划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湖北省位于东部季风区;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发源于秦岭,属于季风季候区,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为雨水;秦巴山区地形起伏大,对外联系不便,地形是其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自然因素。 【小问2详解】水文特征包含流量、流速、含沙量、结冰期等。丹江口水库位于汉江上游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河流水量充足;流域植被覆盖率高,人类活动较少,含沙量小,水质好;河流无结冰期,利于调水;丹江口处海拔较高,水位较高,利于向北自流。【小问3详解】“引江补汉”工程使丹江口水库和下游汉江水量增加,有利于调节气候、改善区域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使河流流量增加,容纳污染物和排出污染物的能力增强,可提高河水自净能力,缓解水污染问题。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河北省唐山市及其周边地区示意图(如下图)及2010年和2020年的唐山市三次产业结构比重(如下表)。产业2010年2020年第一产业9.4%8.2% 第二产业58.2%53.2%第三产业32.4%38.6%材料二唐山有“世界钢都”之称,工业历史悠久,钢铁工业是唐山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政府规划发展,钢铁工业通过产能置换、智能制造等逐步实现转型升级,在保持钢铁工业优势的基础上,发展成为京津冀轨道交通、汽车零部件、高铁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特种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材料三河北唐山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科技产业园被列为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为绿色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下图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部分生产过程示意图。(1)2010年,唐山市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______________;从三次产业结构看,当前唐山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2)概述唐山钢铁工业转型发展的区位优势。(3)根据材料,说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答案】(1)①.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②.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过低)(2)地处环渤海经济圈(或京津唐工业基地),经济发达;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工业基础雄厚;邻近京津高等教育发达地区,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有铁路,高速公路,海港,海陆交通便利;政府政策支持。(3)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废钢循环利用,减少炼钢产生的污染;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增加就业岗位,提高收入。【解析】【分析】该题以河北唐山市的产业结构比重、产业转型升级的措施等相关信息为材料,设置 了3个小题,涉及了产业结构的特征、工业的区位优势以及工业发展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等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掌握程度,培养综合思维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小问1详解】根据2010年的产业结构比重可知,唐山市的第二产业占比最高,达一半以上,第一产业比重低,因此应该处于以工业化为主体的成长阶段,但是根据三次产业比重可知,第二产业占比过高,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小问2详解】唐山市属于河北省,位于京津冀地区,经济水平较高;属于京津唐工业基地,历史悠久,工业基础好;靠近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技发达,利于工业转型;有便利的陆上和海上交通,海陆交通便利;受政府规划发展的影响,因此有政府政策支持。【小问3详解】使废弃物转换为了资源,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废弃物的污染;根据材料可知,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部分生产过程增加许多产业,可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也可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发展等。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纳米比亚位于非洲西南部(下左图),渔业资源丰富。在西部沿海的鲸湾港附近,常出现高大沙丘的滚滚沙流飞泻入海的“倒沙入海”奇景(下右图)。材料二鲸湾港位于纳米比亚西部,是从安哥拉洛比托到南非开普敦之间近三千公里海岸线上唯一的深水良港。2019年8月,由中国公司承建的鲸湾港港口项目竣工交付。(1)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纳米比亚西部沿海出现“倒沙入海”奇景的原因。(2)分析纳米比亚渔业资源丰富的原因。(3)说出鲸湾港成为纳米比亚重要的矿产资源输出枢纽的原因。 【答案】(1)终年受副高或信风带控制,使得当地降水少,沙源丰富;东南信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盛行离岸风),将大量沙尘从陆地吹向海洋(2)有上升补偿流,利于海底营养物质上泛;海岸线较长(海域广阔);大量沙尘从陆地吹向海洋,使海中营养物质增多。(3)纳米比亚矿产资源丰富;鲸湾港与矿产资源地之间有公路相连;矿产资源为大宗货物,宜采用海运出口;鲸湾港为深水良港,海运便利。【解析】【分析】本题以纳米比亚渔业资源、海岸地貌及港口开发为材料,涉及大气环流、渔业区位条件、港口区位条件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从材料可知,鲸湾港位于南回归线附近,位于非洲大陆西岸,属热带沙漠气候;该地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全年降水少,气候干燥,东南部沙漠面积广大,沙源丰富。南半球信风带其风向为东南风,鲸湾港位于大陆西侧,处于东南信风离岸风的所在地;东南信风将鲸湾港东南部沙漠吹向沿海地区,便呈现出高大沙丘滚滚沙流飞泻入海的“倒沙入海”奇景。【小问2详解】鲸湾港位于非洲大陆西侧,该地受东南信风离岸风影响,沿海地区形成上升补偿流,利于海洋底部营养物质上泛,大量浮游生物生长,饵料丰富。鲸湾港附近海岸线平直,海域面积辽阔,为鱼类生长提供生存空间。同时受东南信风影响,将内陆大量沙尘带至海洋中,使海洋中矿物质、营养物质增多,利于海洋植物的大量生长,为鱼群提供更为丰富的饵料。【小问3详解】从纳米比亚位置图可知,该国金刚石、铀矿、黄金、铜矿等资源大量分布,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从位置图中还可看到矿产的资源产地与鲸湾港有公路连接,使得资源可以快速运输到港口,便于出口贸易。矿产资源为大宗类货物,重量大且易储存,非洲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其矿产资源大量出口至工业发达国家,运输距离较远,运量大、运输距离远,适宜采用海运运输。同时鲸湾港港阔水深,为良好的深水港湾,使得海运在此成为了可能。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攀枝花市米易县地处川滇交界,雅砻江与安宁河的交汇处,山高谷深。该县属南亚热带气候,局部分布有干热河谷。干热河谷中盛产热带水果,与海南、广西南部地区并列为中国三大芒果产区,是中国典型的晚熟芒果产区。下图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1)分析米易县城所在河谷干热的成因。(2)与海南、广西南部芒果相比,分析米易县芒果种植业的优势。(3)请为当地热带水果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建议。【答案】(1)该地纬度较低,谷地内海拔较低,气温较高;当地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谷地下沉气流下沉增温,且谷地封闭热量不易散失,气温较高,从而形成干热河谷。(2)得天独厚的光热、土地资源使得当地芒果品质独特,品质较国内其它产区更优。当地为种植芒果为世界最北缘区域,芒果成熟期较国内及国外偏晚,从而避开了我国海南、广西等各省区芒果上市的高峰期,形成了当地芒果的特有市场,经济效益好。(3)引进和筛选适宜优良栽培品种,打造当地晚熟芒果品牌;深入开展当地芒果栽培技术研究和集成,提高当地芒果标准化栽培技术水平;加强采后处理技术研究,延长芒果贮藏保鲜时间,提高运输能力;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注重生态保护。【解析】【分析】本大题以攀枝花米易县芒果种植为背景,以相关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干热河谷的成因、农业区位、产业可持续发展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详解】(1)米易县城所在河谷干热的成因应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进行分析。该地纬度位于26°N附近,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较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多,且谷地内海拔较低,地势越低,气温越高;当地位于横断山区,图文信息表明,当地地 形具有山高谷深的特征,盛行风越过高山到达谷地,气流下沉,很难成云致雨,因此当地降水稀少;越过高山的下沉气流产生焚风效应,下沉气流绝热升温,气温较高;谷地地形比较封闭,风力较弱,热量不易散失,导致气温较高,从而形成干热河谷。(2)米易县具有干热河谷,光照强,日温差较大,雨季在6月之后,芒果果实生长发育期空气湿度较低,病虫害发生较轻,当地芒果生长周期较长,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得攀西芒果品质独特,其糖分、果酸、维生素含量较其他产地所产芒果高,味甜,肉质细腻,营养丰富,品质较国内其它产区更优。当地种植芒果为世界最北缘区域,相对于其它其它地区而言,热量条件较差,因此芒果成熟期较国内及国外偏晚。当地芒果早熟品种成熟期在7月初,较我国海南、广东晚30天左右,晚熟品种成熟期在在9月以后,有些品种延长到国庆节之后,为全球罕见。从而避开了国外及我国海南、广西等各省区芒果上市的高峰期,形成了当地芒果的特有市场,市场价格高,经济效益好。(3)当地芒果产业的关键在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因此要突出当地生态优势、晚熟优势和优质特色,引进和筛选适宜的优良栽培品种,打造当地芒果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目前当地栽培技术水平不高,标准化、规范化栽培程度低,因此要加大科技投入,深入开展当地芒果栽培技术研究和集成,开展以推广发展优良品种为目的的种苗快速繁殖技术研究、开展抗灾防灾技术研究、开展平衡施肥技术研究、开展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提高当地芒果标准化栽培技术水平;加强采后处理技术研究,提高采后商品化处理程度以提高芒果商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芒果深加工能力,以提高当地芒果的附加值,延长芒果贮藏保鲜时间,提高运输能力;对当地适宜发展种植芒果的区域作全面考察和规划,鼓励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投入发展当地芒果产业,扶持地方龙头企业,实行芒果生产良种区域经、管理科学化,经营集约化,产销系列化,做到规模化种植,产业化发展。在积极发展过程中,不能盲目发展,要关注当地环境承载能力,密切关注当地生态变化,做到生态、经济共同可持续发展。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04-30 10:30:09 页数:21
价格:¥2 大小:3.02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