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0

2/30

剩余2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学年第二学期湖州市三贤联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生物学科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将硫、氮化合物从燃料中去除,并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主要目的是(  )A.保护臭氧层B.治理水体污染C.防治温室效应D.防治酸雨【答案】D【解析】【分析】人类活动会影响生物多样性,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详解】据分析可知,二氧化硫、一氧化氮等气体的排放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ABC错误,D正确。故选D。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A.乳酸脱氢酶B.氨基酸C.乳酸D.胰岛素【答案】A【解析】【分析】内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又叫细胞外液,由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组成,凡是可以存在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液中的物质,都可以看做内环境中的物质,只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详解】A、乳酸脱氢酶存在于细胞质基质中,不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A符合题意;B、氨基酸存在于血浆、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B不符合题意;C、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肝细胞参与代谢,是内环境中的物质,C不符合题意;D、胰岛素是激素存在于血浆、组织液中,属于内环境中的物质,D不符合题意。故选A。3.研究人员在调查某沙地的植物群落演替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序为: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多年生亚灌木→多年生灌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多年生草本群落在争夺阳光和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B.随着演替的进行,单位时间灌木群落合成的有机物比草本群落多C.多年生亚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亚灌木,其自我调节能力比多年生灌木群落更强D.该沙地主要植被是多年生灌木,与其根系发达、抗风和吸水能力较强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1、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随着演替的进行,单位面积灌木群落合成的有机物比草本群落多,原因是灌木群落垂直结构比草本复杂,植物对光的利用率高,光合作用强。2、沙地的优势种是耐风沙与干旱的灌木。一般这类灌木的根茎干重比大于乔木,其适应性较强的原因是灌木树冠低矮,具有很强的防风固沙的能力,根系发达,能从土壤中吸收较多水分。【详解】A、多年生草本因为在争夺阳光空间方面比一年生草本群落更有优势,因此多年生草本替代了一年生草本,A正确;B、灌木植物比草本植物更加高大,拥有更为复杂的垂直结构,植物对光的利用率高,因此单位时间灌木群落合成的有机物比草本群落多,B正确;C、多年生灌木群落里有草本和灌木,生物种类和空间结构比多年生亚灌木群落更为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D、该沙地演替最后主要为多年生灌木,是因为其根系发达,有很好的抗风能力和吸水能力,更加适合在沙地生存,D正确。故选C。4.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和微生物培养都需要用到灭菌和无菌操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B.培养动物细胞的培养基中加入动物血清可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C.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可在普通房间的酒精灯火焰旁接种D.微生物培养结束后,所有使用过的器皿、废弃物等都必须先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后再处理【答案】D【解析】【分析】微生物培养过程中要进行无菌操作,关键就在于防止外来杂菌的入侵,其中消毒和 灭菌是常用的防止杂菌入侵的方法。【详解】A、倒平板过程中不能完全打开培养皿的皿盖,以防止杂菌污染,A错误;B、为了防止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细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抗生素,动物血清不能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B错误;C、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外植体,应在消毒的实验室中的酒精灯火焰旁接种,C错误;D、微生物培养结束后,所有使用过的器皿、废弃物等都必须先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后再处理,防止菌体污染环境和实验者,D正确。故选D。5.德清县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有一个朱鹮岛。朱鹮有“东方宝石”之称,是全球濒危鸟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当某个种群的数量过少濒临灭绝时,种群内个体间信息传递效率低下B.导致朱鹮濒临灭绝的因素可能包括气候变化、人类捕杀、环境污染等C.早期保护朱鹮主要通过易地保护,这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方式D.通过保护使朱鹮的种群数量增加,其遗传多样性也会随之提高【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有:(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详解】A、种群数量过少时,则彼此间相互进行信息传递的频率低,种群内个体间信息传递效率低下,A正确;B、气候变化、人类捕杀、环境污染等因素会导致朱鹮生存条件恶化,出生率低于死亡率,使种群数量减少,B正确;C、由分析可知,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就地保护,C错误;D、通过保护使朱鹮的种群数量增加,种群中出现的新变异能够遗传给后代,使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提高,D正确。 故选C。6.在第24届北京冬奥会上,谷爱凌获得女子自由式滑雪跳台冠军,她在比赛过程中身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有()A.机体产热量与散热量基本持平B.垂体合成并分泌抗利尿激素减少C.神经与肌肉协调配合完成高难度的动作D.血液中的肾上腺素使呼吸和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答案】B【解析】【分析】运动员在寒冷环境中滑雪比赛,机体进行复杂的稳态调节,包括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和水盐平衡调节,在稳态调节中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等方式参与,共同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详解】A、寒冷环境中,运动员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使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维持平衡,最终维持体温的稳定,A正确;B、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分泌的,但储存在垂体中,B错误;C、在滑雪比赛中,需要神经系统与肌肉协调配合,才能完成高难度的动作,C正确;D、滑雪跳台比赛中,由于速度快、难度大等因素刺激,人体内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呼吸和心中加快,血压上升,D正确。故选B。7.下列有关HIV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HIV不仅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也可通过皮肤接触传播B.在辅助性T细胞内,以HIV的RNA为模板直接指导合成RNA和蛋白质C.艾滋病患者的辅助性T细胞被大量破坏致使其无法抵御常见病原体D.感染了HIV的妇女会通过哺乳出现母婴传播,但是妊娠和分娩不会出现该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关于“艾滋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艾滋病的中文名称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其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是逆转录病毒。(2)艾滋病的致病原理: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辅助 性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最后使人无法抵抗其他细菌、病毒的入侵,让人死亡。(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详解】A、HIV可以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等传播,但是不能通过皮肤接触传播,A错误;B、HIV是逆转录病毒,在辅助性T细胞内,以HIV的RNA为模板,在逆转酶的作用下合成DNA,并整合到人的染色体DNA上,以该DNA为模板转录形成RNA,再以RNA为模板翻译形成蛋白质,B错误;C、艾滋病患者的辅助性T细胞被大量破坏,特异性免疫能力大大降低,使得其无法抵御常见病原体,C正确;D、HIV可以通过妊娠、分娩或哺乳等母婴传播途径传染给孩子,D错误。故选C。8.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泡菜制作的方法,泡菜使用低浓度的盐水,再经乳酸菌发酵,制成一种带酸味的腌制品,只要乳酸含量达到一定的浓度,并使产品隔绝空气,就可以达到久贮的目的。下列关于家庭泡菜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A.发酵前需要对所有器具、原料进行高压蒸汽灭菌B.腌制泡菜时泡菜坛盖上坛盖后需用水密封C.在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会先增加后减少D.泡菜腌制成熟的标志是泡菜有酸味且具有特殊的风味【答案】A【解析】【分析】泡菜的制作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的原理:(1)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对比,可以大致估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详解】A、泡菜制作的原料不能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A错误;B、腌制泡菜时,泡菜坛盖上坛盖后需用水密封,以创造无氧环境,B正确;C、在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会先增加后减少再趋于稳定,C正确;D、泡菜有酸味且具有特殊的风味(清香)是泡菜腌制成熟的标志,D正确。 故选A。9.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体内最主要的生长素是吲哚乙酸B.生长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细胞伸长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D.植物的某些细胞能够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答案】C【解析】【分析】生长素:(1)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2)主要生理功能: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3)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运向形态学下端;极性运输是细胞的主动运输。生长素在成熟组织中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详解】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A正确;B、生长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细胞纵向伸长,B正确;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相同,幼嫩细胞更敏感,C错误;D、植物根、茎中能感受重力的细胞能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造成生长素分布的不均衡,D正确。故选C。10.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植物和食草动物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模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甲是食草动物,乙是植物,它们构成了一条食物链B.食草动物进入草原的早期阶段,其种群数量增长大致呈“J”型曲线C.图中点a的纵坐标值代表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D.食草动物进入该草原后对植物数量的调节属于内源性调节【答案】B 【解析】【分析】1、J型增长曲线: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增长率不变,数量会连续增长。2、S型增长曲线: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无限增长。3、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其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而恢复力稳定性越弱。【详解】A、图中甲是植物,乙是食草动物,A错误;B、食草动物进入早期,缺乏天敌且生存压力小,其种群数增长大致呈“J”型曲线,B正确;C、环境容纳量是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虽然a确实是最大数量,但是环境不能维持这个数量,所以a不是环境容纳量,C错误;D、食草动物进入该草原后对植物数量的调节属于外源性调节,D错误。故选B。11.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针对特定抗原的单克隆抗体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用于融合的B淋巴细胞应从未受抗原刺激的动物中提取B.单克隆抗体制备与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均依据细胞全能性原理C.筛选2过程需要用到抗体和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特性D.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只能通过体外培养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答案】C【解析】【分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为,先给小鼠注射特定抗原使之发生免疫反应,之后从小鼠脾脏中获取已经免疫的B淋巴细胞;诱导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进行抗体检测,筛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克隆化培养,即用培养基培养和注入小鼠腹腔中培养;最后从培养液或小鼠腹水中获取单克隆抗体。【详解】A、用于融合的B淋巴细胞应从受特定抗原刺激的动物体中提取,A错误;B、单克隆抗体制备是利用细胞膜的流动性将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具有两种细胞的遗传信息,B错误; C、为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可以通过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进行筛选,C正确;D、选出的杂交瘤细胞可通过植入小鼠腹腔中增殖或体外培养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D错误。故选C。12.生态位的重叠和分离状况与种间竞争、种内斗争具有密切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态位表示某个体在种群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B.黄鹂主要生活在林冠层,林冠层就是黄鹂的生态位C.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有利于生物对环境资源的充分利用D.食性和栖息地完全相同的两种生物在群落中占据的生态位相同【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位是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与作用。生态位又称生态龛。表示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生存所必需的生境最小阈值。一个群落中不同物种在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上都是不同的,因此它们有自己不同的生态位。【详解】A、生态位表示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作用、重要性等,A错误;B、一个物种的生态位不仅决定于它生活在什么地方,而且决定于它与食物、天敌和其他生物的关系,包括它吃什么和被什么动物所吃,以及与其他种之间的各种关系等,因此不能说林冠层就是黄鹂的生态位,B错误;C、不同物种占据不同生态位,如不同种类的鸟类分布在植物的不同高度,有利于对空间和资源的充分利用,C正确;D、食性和栖息地完全相同的两种生物在群落中占据的生态位也是不同的,若完全相同,则会有竞争,且可能会淘汰某一方,D错误。故选C。13.2022年3月11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决定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并组织制定了《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以下关于新冠肺炎的叙述错误的是()A.新冠病毒可人体内环境中大量增殖B.核酸检测法和抗原检测法采用的检测原理不同C.核酸检测指的是检测待测人体内有无新冠病毒的核酸D.接种加强针可以提升人体记忆细胞和抗体的含量 【答案】A【解析】【分析】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只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构成,不能独立的生活和繁殖,只有寄生在其他生物的活细胞内才能生活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无法进行生命活动。2、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故二次免疫反应快而且强烈。【详解】A、新冠病毒免疫细胞结构,不能在内环境中独立生存和繁殖,A错误;B、核酸检测法和抗原检测法采用的检测原理不同,前者利用了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后者利用了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B正确;C、新冠病毒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由于其核酸中的核苷酸具有特定的序列,因此通过核酸检测可排查新冠病毒感染者,C正确;D、接种新冠疫苗的主要目的是让体内产生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和相应的记忆细胞,接种加强针可以提升人体记忆细胞和抗体的含量,D正确。故选A。1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解者的生产量一定不会转化为消费者的生产量B.当群落演替到顶极时,其净生产量也达到了最大C.海洋的年净初级生产量低于陆地但是其净次级生产量高于陆地D.热带雨林需外界不断输入物质才能维持其正常生产量和生物量【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生产量是指“单位时间”内的有机物质生产量,是指速率。初级生产量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或所合成的有机物质。所有的消费者和分解者都直接或间接地利用初级生产量为生,因此初级生产量是生态系统的基石。在初级生产量中,有一部分被植物的呼吸(R)所消耗,剩下的才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繁殖,这就是净初级生产量(NP),而把包括呼吸消耗在内的全部初级生产量称为总初级生产量(GP),即总初级生产量=净初级生产量+呼吸消耗量。生物量是指生物在某一特定时刻,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内实际存在的有机物质(包括生物体内所存的食物)的鲜重或干重总量,常以干重表示。 【详解】A、消费者和分解者等异养生物都属于次级生产者,分解者的生产量可以转化为消费者的生产量,例如鸡以蚯为食,A错误;B、当群落演替到顶极时,虽然总初级生产量接近最大,但此时的呼吸消耗量也达到了最大值并几乎与总初级生产量相等,因此净生产量反而最小,B错误;C、因为海洋中大部分面积是开阔大洋,故海洋的净初级生产量低于陆地,但由于海洋中植食动物利用藻类的效率比陆地动物利用植物效率高,导致海洋的次级生产量高于陆地次级生产量,C正确;D、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是一个完善而稳定的生态系统,不需要外界物质输入就可维持其正常生产量和生物量,D错误。故选C。15.下列关于胚胎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用于胚胎移植的早期胚胎可以是来自有性生殖得到的胚胎B.囊胚中的内细胞团和滋养层核基因相同,但是全能性高低不同C.超数排卵技术的运用可以提高优良母畜的繁殖率和缩短繁殖周期D.为避免代孕动物对植入胚胎产生排斥反应,应对其注射免疫抑制剂【答案】D【解析】【分析】1、选用去核卵(母)细胞的原因:卵(母)细胞大,容易操作;卵(母)细胞质多,营养丰富;含有促使细胞全能性表达的物质。2、供体与受体相同的生理变化,为供体的胚胎植入受体提供了相同的生理环境。3、胚胎干细胞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性,可分化为成年动物任何一种组织细胞。【详解】A、用于移植的胚胎可来源于转基因、核移植或体外受精等技术,其中受精后得到的早期胚胎是有性生殖得到的,A正确;B、囊胚中的内细胞团和滋养层来自同一个受精卵,核基因相同,其中内细胞团全能性更高,B正确;C、超数排卵技术的运用大大缩短了供体本身的繁殖周期,充分发挥雌性优良个体的繁殖能力,C正确;D、代孕动物不会对移植来的胚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因此胚胎移植时不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D错误。故选D。 16.目前新冠疫情在我国呈多点散发态势。专家呼吁民众面对疫情要保持冷静,无需恐慌,其原因是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会使免疫能力下降,增加患病概率。结合图示分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导致神经系统通过突触结构释放的相关神经递质减少,减弱了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B.焦虑、紧张会使得肾上腺皮质释放的糖皮质激素减少从而使得免疫力下降C.据图可知机体可以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来维持内环境稳态D.由图可推测机体存在着“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反馈调节机制【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其中神经系统能释放神经递质进行传递;免疫系统能释放免疫活性物质起作用;内分泌系统能产生相应的激素进行调节。【详解】A、分析题干及图示信息,可推测焦虑、紧张等精神因素可能导致神经系统释放的相关神经递质减少,减弱了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A正确;B、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分泌的,促糖皮质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主要受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的调节。由图示信息可知,神经系统通过“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引起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增多,间接抑制了免疫功能,B错误;C、据图可知内环境稳态是由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机制维持的,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C正 确;D、血液中糖皮质激素含量增多对下丘脑、垂体的分泌活动有抑制作用,使血液中激素维持相对稳定,该过程为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B。17.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的主产区,广泛使用的植物化学调控技术提高了棉花产量和品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棉花生长早期给顶芽喷洒低浓度的生长素,能增加侧枝数量B.棉花生长中期喷洒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可以防止植株过高C.棉花生长后期可以喷洒乙烯利促进棉花果实成熟、吐絮D.机械化采收前可喷洒落叶剂促进叶片脱落,减少收获棉花中杂质【答案】A【解析】【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促进麦芽糖化,促进营养生长,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细胞分裂素类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详解】A、在棉花生长早期给顶芽喷洒低浓度的生长素,顶芽也能产生生长素,顶芽处的生长素会向侧芽运输,从而导致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侧芽生长,因此不能增加侧枝数量,A错误;B、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因此在棉花生长中期喷洒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可以防止植株过高,B正确;C、乙烯利能够是促进果实成熟,因此棉花生长后期可以喷洒乙烯利促进棉花果实成熟、吐絮,C正确; D、落叶剂可以促进叶片脱落,因此机械化采收前可喷洒落叶剂促进叶片脱落,减少收获棉花中的杂质,D正确。故选A。18.如图是一个处于平衡状态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B、C、D分别代表不同营养级的生物类群,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B同化的能量要大于B、C、D呼吸消耗的能量之和B.C的遗体残骸及其产生的粪便都是C流入分解者的能量C.D现存能量与C现存能量之比就是能量从C传递到D的效率D.由于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一定的,所以B获得的能量越多,留给C、D的能量就越少【答案】A【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图中A代表生产者,B~D分别是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2、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是指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之比,不是个体之间而是群体之间,能量流动逐级递减、单向流动。【详解】A、B同化的能量有三个去向:呼吸消耗、传给C和传给分解者,由于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所以整体上看B同化的能量等于B、C、D的呼吸量加三者传给分解者的能量,所以B的同化量大于三者呼吸消耗的能量,A正确;B、C流入分解者的能量来自于C的同化量,而C产生的粪便并不属于C的同化量,而是属于上一营养级B的同化量,因此C产生的粪便是B流入分解者的能量,B错误;C、能量的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营养级群体中同化量之比,即下一营养级中所有生物的同化量与上一营养级所有生物的同化量之比,而不是现存能量之比,C错误;D、若B获得的能量越多,按照传递效率10%~20%计算,C、D获得的能量很可能相对较多, D错误。故选A。19.下图表示大脑海马某些区域突触在受到较长时间重复刺激后可能引起突触结构稳定性改变,形成长时程增强效应,这一现象被认为是学习和记忆的基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谷氨酸是一种神经递质,可与不同种特异性受体结合B.神经元B膜去极化是Na+大量内流引起膜外电位由正转负的结果C.逆行信使NO经自由扩散作用于神经元A,进而促进谷氨酸释放D.不断重复某种刺激可增加受体A的数量,降低神经兴奋的敏感性【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突触前膜释放谷氨酸,分别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B、A受体,引起钙离子通道和钠离子通道开放,其中钙离子作用于钙调蛋白,产生的NO,又返回到突触小体中,继续作用于突触小泡释放谷氨酸,达到一种持续增强的突触效应。【详解】A、分析题图可知,谷氨酸是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识别并结合B受体与A受体,A正确;B、神经元B膜去极化是Na+大量内流引起膜外电位由正转负,使膜发生去极化,B正确;C、逆行信使NO可经自由扩散进入突触前膜,作用于神经元A,进而促进谷氨酸持续释放,C正确;D、由题意可知,大脑海马某些区域突触在受到较长时间重复刺激后可能引起突触结构稳定性改变,形成长时程增强效应,说明增强了神经兴奋的敏感性,D错误。故选D。20.下图表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一种方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靶细胞不可能是分泌细胞B.一种分泌物只能作用于一种细胞C.分泌物也可能作用于分泌细胞自身D.分泌物通过体液定向运输作用于靶细胞【答案】C【解析】【分析】1、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H+等,通过体液的运输而对人体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称为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2、激素是指由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生物活性物质,经血液或组织液传输而发挥调节作用。【详解】A、如果激素为促甲状腺激素,则靶细胞则为甲状腺,甲状腺是分泌细胞,甲状腺可以分泌甲状腺激素,A错误;B、不同激素的靶细胞有所区别,如抗利尿激素的靶细胞为肾小管细胞和集合管细胞,而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是全身组织细胞,B错误;C、分泌物也可能作用于分泌细胞自身,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全身细胞,C正确;D、分泌物的运输方向是不定的,可通过体液运输至全身各处,D错误。故选C。21.下列关于免疫细胞的说法,正确的是()A.有T淋巴细胞参与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B.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C.辅助性T淋巴细胞受刺激后可在血液中大量增殖D.成熟的B淋巴细胞分化成的记忆B细胞可识别抗原-MHC复合体【答案】C【解析】【分析】免疫细胞是执行免疫功能的细胞,它们来自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包括各种类型的白细胞,如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等。淋巴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B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和T淋 巴细胞(简称T细胞)等。T细胞又可以分为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等。树突状细胞分布于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很多上皮组织及淋巴器官内,成熟时具有分支;具有强大的吞噬、呈递抗原功能。巨噬细胞几乎分布于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详解】A、在体液免疫中,辅助性T细胞参与抗原的呈递,A错误;B、巨噬细胞具有吞噬消化、抗原处理和呈递功能,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B错误;C、辅助性T淋巴细胞接受刺激后,在血液中增殖分化同时分泌细胞因子,C正确;D、成熟的B淋巴细胞分化成的记忆B细胞可直接识别抗原,不需要识别抗原-MHC复合体,D错误。故选C。22.某研究小组为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在利用两种肝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时,可用胃蛋白酶处理B.细胞培养应在CO2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的呼吸C.取单个肝肿瘤细胞进行培养,获得细胞群的方法不属于克隆培养法D.甲、乙细胞在原代培养过程中,最终均会出现停止增殖的现象【答案】D【解析】【详解】A、在利用两种肝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时,常用胰蛋白酶,不能使用胃蛋白酶,因为胃蛋白酶需要在强酸环境下才能起作用,但这样的环境不适于细胞生存,A错误;B、细胞培养应在CO2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B错误;C、取单个肝肿瘤细胞进行培养,获得细胞群的方法属于克隆培养法,C错误;D、甲、乙细胞原代培养过程中,细胞贴壁生长,细胞数目不断增多,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抑制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D正确。故选D。23.如图表示某一反射弧的部分模型,其中有一部位被切断,a为外周段(远离中枢的部位),b为向中段(靠近中枢的部位),且b段的两侧连接电流表。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可以判断切断神经的名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刺激a处,肌肉不收缩,刺激b处,肌肉收缩,说明切断的为传入神经B.若刺激a处,肌肉收缩,刺激b处,肌肉不收缩,说明切断的为传出神经C.若刺激b处,电流表偏转1次,肌肉收缩,说明切断的为传入神经D.若刺激b处,电流表偏转2次,肌肉收缩,说明切断的为传出神经【答案】D【解析】【分析】反射弧一般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具有双向传导的特点,在突触处单向传递。【详解】A、刺激a处,肌肉不收缩,刺激b处,肌肉收缩,说明兴奋不能由外周传经传入神经中枢,切断的为传入神经,A正确;B、刺激a处,肌肉收缩,刺激b处,肌肉不收缩,说明兴奋不能由神经中枢传导到效应器,切断的为传出神经,B正确;C、刺激b处,电流表偏转1次,说明电流表连接在突触的两侧,肌肉收缩,说明切断的为传入神经,C正确;D、a为外周段(远离中枢的部位),b为向中段(靠近中枢的部位),若电流表连在传入神经靠近神经中枢侧,刺激b处,电流表可偏转2次,肌肉也收缩,若电流表连在传出神经靠近神经中枢侧,刺激b处,电流表可偏转2次,肌肉不收缩,D错误。故选D。24.探究不同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取各种条件下培养的酵母菌培养液各1L,分别稀释10倍后,用血细胞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进行计数,结果如下图(单位:107个/m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出现了“S”型增长B.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无关变量有酵母菌菌种、酵母菌数量、培养液成分等C.酵母菌在15℃环境中存活时间最长,15℃是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D.若在20℃条件下培养24h,推测血细胞计数板1个中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约为20个【答案】D【解析】【分析】1、通过柱形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时间和温度,因变量是酵母菌的数量。2、分析题左图,血球计数板有25个中方格,每个中方格有16个小方格,即总共有400个小方格,计数室的容积为0.1mm3。【详解】A、从柱形图可以看出,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过程中出现了“S”型增长,A错误;B、由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时间和温度,因变量是酵母菌的数量,无关变量有有酵母菌菌种、培养液成分等,B错误;C、通过柱形图可知,酵母菌在15℃环境中存活的时间最长,25℃是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最适温度,C错误;D、据图表可知,20℃条件下培养24h,酵母菌总数量为5×107个/mL,因计数室共有25个中格,1mL=1cm3=103mm3,可设每个中格中的酵母菌数量为x,则有25×x×104×10(稀释10倍)=5×107个/mL,可得x=20个,D正确。故选D。25.双子叶植物在破土前,子叶和顶端分生组织及一部分下胚轴组织向下弯曲,形成弯钩状结构,由弯钩处的下胚轴优先接触土壤,这个局部特化的组织称为“顶端弯钩”(如图1)。研究发现,生长素在弯钩的外侧浓度低于内侧,并且多种植物激素参与弯钩的形成,其部分分子调控机制如图2。当双子叶植物出土后,生长素的分布发生改变,导致弯钩打开。下列叙述 错误的是()A.顶端弯钩的形成体现了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的特点B.对于顶端弯钩的形成,乙烯与赤霉素表现为协同作用,与茉莉酸表现为拮抗作用C.水杨酸通过抑制EIN3/EIL1活性,从而抑制HLS1基因表达,抑制顶端弯钩形成D.出土后,顶端弯钩外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内侧,生长速率大于内侧【答案】D【解析】【分析】1、顶端优势现象是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由于顶芽运输来的生长素积累,浓度过高,导致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2、生长素作用因浓度、细胞年龄、植物种类.植物器官的不同而有差异,因生长素浓度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是由于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即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如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的产生、根的向地性等。【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生长素在弯钩的外侧浓度低于内侧”,可知弯钩两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有高浓度抑制、低浓度促进的作用,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A正确;B、从图2可知,赤霉素通过促进WAG2基因的表达来促进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顶端弯钩的形成;乙烯通过促进EIN3/EIL1转录因子来促进HLS1基因的表达,进而促进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顶端弯钩的形成;水杨酸则是通过抑制EIN3/EIL1活性,从面抑制HLS1基因表达,抑制顶端弯钩形成,最终导致顶端弯钩的形成,所以对于顶端弯钩的形成,乙烯与赤霉素表现为协同作用,与茉莉酸表现为拮抗作用,B正确;C、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水杨酸通过抑制EIN3/EIL1活性,从而抑制HLS1基因表达,抑制顶端弯钩形成,C正确;D、出土后,生长素的分布发生改变,导致弯钩打开,所以可推测弯钩内侧的生长速率大于外侧,D错误。 故选D。第II卷(非选择题)26.科研人员为修复稻田生态系统进行研究,对照区稻田按当地耕作习惯进行日常管理,人工控制区进行如下处理:①稻田冬闲期种植豆科绿肥紫云英,并在盛花期全株翻耕还田;②田埂全年保留禾本科杂草,并在控制区中部设置茭白种植区;③水稻生育期不喷洒杀虫剂,并控制化肥使用。图2是人工控制区和对照区水稻主要害虫稻纵卷叶螟(如图1)及其两种天敌密度的变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中常用_____法调查稻纵卷叶螟种群密度。蜘蛛和寄生蜂属于生态系统的_____(成分),蜘蛛与稻纵卷叶螟的种间关系是_____。(2)与对照区相比,人工控制区中蜘蛛和寄生蜂的数量_____,主要原因:一是稻田田埂全年保留禾本科杂草,控制区中部种植茭白等可为寄生蜂和蜘蛛提供栖息地和产卵地;二是不喷洒杀虫剂,_____。(3)生态修复实施5年后,人工控制区和对照区效益调查比较如下表:处理杀虫剂使用次数/次季-1氨肥使用量/g·m-2水稻产量/g·m-2经济效率/元·m-2控制区0.018.44847.932.59对照区4.021.29786.312.36①从物质循环角度看,稻田生态系统需要施氮肥的原因是_____。与对照区相比,控制区氮肥使用量较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②N元素在水稻、稻纵卷叶螟、蜘蛛间传递的主要形式是_____。(4)根据该研究可知,在实施稻田生态工程修复时,可以通过保护_____种类和数量,增加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既能有效控制虫害,又能提高经济效益,最终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协调与提高。【答案】(1)①.样方②.消费者③.捕食(2)①.更多②.增加了寄生蜂和蜘蛛的食物(3)①.输出的水稻产物中含有氮元素②. 控制区种植了豆科绿肥紫云英,紫云英具有固氮的功能(或根瘤菌有固氮作用)③.含氮有机物(4)①.害虫的天敌②.抵抗力稳定性(或稳态)【解析】【分析】1、估算种群密度时,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或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而标记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2、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无机环境);(2)生产者(自养型):主要是绿色植物,还有少数化能合成型生物;(3)消费者(异养型):主要是动物,还有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4)分解者(异养型):主要是指营腐生生活细菌和真菌,还有少数动物。【小问1详解】稻纵卷叶螟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常采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蜘蛛和寄生蜂都是稻纵卷叶螟的天敌,都属于生态系统的消费者,蜘蛛会吃稻纵卷叶螟,两者之间为捕食关系。【小问2详解】根据图2分析可知,与对照区相比,人工控制区中蜘蛛和寄生蜂的数量更多,结合题干对于人工控制区进行的处理可知其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稻田田埂全年保留禾本科杂草、控制区中部种植茭白等可为寄生蜂和蜘蛛提供栖息地和产卵地;二是不喷洒杀虫剂,不会杀死稻纵卷叶螟,而稻纵卷叶螟是寄生蜂和蜘蛛的食物,故不喷洒杀虫剂,增加了寄生蜂和蜘蛛的食物。 【小问3详解】①从氮循环的角度分析,由于输出的水稻产物中含有氮元素,所以稻田生态系统需要施氮肥;根据题干对于人工控制区进行的处理可知,控制区种植了豆科绿肥紫云英,而豆科绿肥紫云英具有固氮的功能(其根部的根瘤菌具有固氮能力),因此与对照区相比,控制区氮肥使用量较少。②物质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有机物的形式存在,因此N元素在水稻、稻纵卷叶螟、蜘蛛间传递的主要形式是含氮有机物。【小问4详解】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其结构的复杂性呈正相关,生态系统的结构越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保护害虫天敌种类和数量,增加了生态系统结构的复杂性,提高了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既减少害虫的数量,还使得水稻的产量增多,即通过保护害虫天敌种 类和数量既能有效控制虫害,又能提高经济,最终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协调与提高。【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种间关系等知识点,能够根据生物的活动特点判断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并能够区分不同物种间的种间关系,进而利用所学知识结合题干要求分析答题。27.健康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人体健康有密切的关系。精神压力、感染病原体、肾脏疾病、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都会引起内环境失调。图1是人体某组织局部示意图。图2是①②③3名受试者在摄入一定量的葡萄糖后人体内血糖含量变化示意图,a代表仅对②号受试者静脉注射了一定量的某种激素。(1)B液水分的主要来源有A液、C液及_____。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可能会出现_____现象。(2)食盐过多也是引发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原因,高盐饮食会导致血液量增多的原因是_____。(3)图2中②号注射的激素在人体内由_____细胞分泌。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_____(填“交感神经”或“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促进该激素的分泌。(4)若对①号受试者静脉注射了一定量的②号同种激素,发现曲线下降程度很小,可能的原因是_____。检查发现,该个体是在感染某种病毒后导致机体对该激素的敏感性降低。【答案】(1)①.消化道②.水肿(2)过多食盐进入血液后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通过渗透作用使组织液的水分进入血浆,从而血液量增多(3)①.胰岛B②.副交感神经(4)胰岛素的靶细胞表面缺乏受体或受体被破坏【解析】【分析】分析图1可知,A液为组织液,B液为血浆,C液为淋巴。人体血糖在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共同作用下维持在一定范围内,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具有降低血糖的激素。分析图2可知,受试者①血糖高于正常值,且摄入血糖后血糖浓度较高,可能为糖尿病患者,②血糖高于正常人,在a时间注射某激素后血糖迅速降低,可能注射了胰岛素,③为正常人的血糖浓度变化。 【小问1详解】B液为血浆,其水分的主要来源有A液组织液、C液淋巴,以及通过消化道消化吸收的水分。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导致产生组织水肿。【小问2详解】摄入过多食盐时,通过消化吸收进入血浆,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的水分通过渗透作用进入血浆,使血液总量增多,血压升高。【小问3详解】由分析可知,图2中②号注射的激素是胰岛素,是由人体内的胰岛B细胞分泌的。正常人在摄取葡萄糖后,副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于胰岛B细胞促进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小问4详解】激素发挥作用时需要与靶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若对①号受试者静脉注射了一定量的胰岛素,其血糖下降程度很小,则可能是胰岛素的靶细胞表面缺乏受体或受体被破坏,不能促进靶细胞加速吸收利用血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物质交换和血糖调节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能力,联系知识形成网络的能力,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利用知识间的联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8.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利用微生物的工作过程。生活中的很多食品都是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实验室里筛选用于发酵工程的菌种时,需要对获得的菌种进行分离纯化。最常用的分离单菌落的方法是_____和_____。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_____。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的原因是_____。(2)如图是发酵工程中常见的发酵控制装置。若是用此装置生产酒精,可以先通入无菌空气,一段时间后密闭。通入无菌空气的目的是_____。生产上可以通过利用该装置检测发酵液的温度、_____实时检测和控制整个发酵过程。(3)分离或提纯发酵产品是工业发酵制取产品必经的步骤。如果发酵产品是菌体本身,可采用_____等方法;如果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则可采用_____等方法提取。【答案】(1)①.划线分离法②.涂布分离法③.接种环④.将聚集的菌体逐步稀释以得到单菌落(合理即可)(2)①.既防杂菌污染又能促进酵母菌需氧呼吸②.pH、溶氧量、营养供给(写出1个即可)(3)①.过滤、沉淀(写出1个即可)②.真空发酵、吸附发酵、萃取发酵(写出1个即可)【解析】【分析】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发酵工程的内容包括菌种 的选育、培养基的配制、灭菌、扩大培养和接种、发酵过程和产品的分离提纯等方面。【小问1详解】纯化微生物时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其中平板划线法的操作相对简单。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接种环。在第二次及以后划线时,总是从上一次的末端开始划线,这样做可以将聚集的菌落逐步稀释以获得单个菌落。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落,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落。【小问2详解】若是用此装置生产酒精,反应罐中应加入反应液和酵母菌。在装入后较短时间内,应通入无菌空气,目的是有利于酵母菌进行需氧呼吸,增加菌体的数量,同时又可以防止杂菌污染。发酵过程中由于营养物质和氧气的消耗、代谢废物的产生,会导致装置中溶氧量、温度、pH的改变,使种群数量发生改变。故在生产上可以通过利用该装置检测发酵液的温度、pH、溶氧量、营养供给等实时检测和控制整个发酵过程。【小问3详解】不同微生物产品分离、提纯方法不同,如果发酵产品是微生物细胞本身,可在发酵结束之后,采用过滤、沉淀等方法将菌体分离和干燥,即可得到产品;当发酵产品是微生物代谢产物时,可采用蒸馏、萃取、离子交换等方法进行提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和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的内容,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29.植物激素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诱导生根或生芽等均起着重要的作用。下表为科研人员利用某一兰花品种的茎尖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时各阶段的最佳激素配比。请回答下列问题:兰花组织培养阶段阶段I阶段II阶段III诱导形成愈伤组织诱导形成幼芽诱导生根细胞分裂素浓度(μmol/L)m1m2m3生长素浓度(μmol/L)n1n2n3(1)植物体内主要在_____部位以_____为原料合成生长素。 (2)阶段I称为_____,通常在固体培养基上避光进行,培养基除表中两种激素以及必需的营养成分外还需添加_____,其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用量比值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1。(3)为了解决兰花生根速度慢、幼苗生存能力弱等问题,科研人员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得到了“韭菜——兰花”。①诱导韭菜和兰花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离心和振荡等。杂种原生质体在培养过程中,只有重新形成_____后,才可进行有丝分裂,多次分裂形成的小细胞团可通过_____或器官发生的途径再生植株。②操作后虽得到了“韭菜——兰花”植株,但未能实现预想中的“繁殖容易,香气浓郁”,可能的原因是_____。【答案】(1)①.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②.色氨酸(2)①.脱分化②.琼脂③.等于(3)①.聚乙二醇#PEG②.电刺激③.细胞壁④.胚胎发生⑤.两个物种之间的基因相互影响,导致某些基因无法正常表达或在培养过程中某些染色体丢失(合理即可)【解析】【分析】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分析可知:阶段I愈伤组织形成是离体的植物细胞脱分化的结果,脱分化过程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发生的明显改变,成为未分化状态;阶段Ⅱ、Ⅲ是形成幼芽和根的过程,存在细胞的分化,分化和脱分化都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故I、Ⅱ、Ⅲ阶段都存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小问1详解】生长素是以色氨酸为原料合成的植物激素,主要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小问2详解】阶段I为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该过程所用的培养基中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应该相等,即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用量比值为1;由于该过程所用的培养基为固体培养基,因此需要添加琼脂。【小问3详解】①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主要有聚乙二醇(PEG)、电刺激、离心和振荡等;融合的杂种细胞只有再生细胞壁后,才可进行有丝分裂,多次分裂形成的小细胞团可通过胚胎发生或器官发生的途径再生植株。 ②操作后得到的“非菜一兰花”,并没有预想中的“繁殖容易,香气浓郁”,可能的原因是两个物种之间的基因相互影响,导致某些基因无法正常表达或在培养过程中某些染色体丢失。【点睛】本题结合表格数据考查植物细胞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植物细胞工程的具体过程、条件,掌握植物细胞工程技术的相关应用,并能够结合题干信息准确答题。30.1898年,科学家发现切除胰腺的狗会患糖尿病,据此提出胰腺能分泌某种抗糖尿病的物质(后被命名为胰岛素)的假说。为证明该物质的存在,科学家努力制备胰腺提取物,并注射由胰腺受损诱发糖尿病的狗,但收效甚微。后来科学家又发现以实验方法结扎胰管会引起胰腺萎缩,而胰岛保持完好,机体不会患糖尿病。回答下列问题:(1)胰岛素降低血糖的机理是_____及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结扎胰管的狗却不患糖尿病,原因是_____。(2)科学家摘取狗的整个胰腺研磨后制备胰腺提取物对糖尿病疗效甚微的原因是_____。(3)某研究小组欲验证芹菜素对糖尿病大鼠具有降血糖作用。请完善实验报告。材料与试剂: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大鼠若干只、芹菜素(用生理盐水配制)、生理盐水、血糖测定仪、链脲佐菌素溶液[STZ]Ⅰ、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随机取20只健康大鼠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8周后,左下腹注射65mg/kgSTZ使大鼠患糖尿病。Ⅱ、检验芹菜素降血糖效果①随机取_____只健康大鼠作为甲组,将实验Ⅰ制备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均分为乙、丙两组;②_____;③每天对乙组的每只大鼠_____,每天对甲组和丙组的每只大鼠灌喂等量生理盐水,均连续注射4周。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④4周后,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取平均值。Ⅲ、预期实验结果(设计一个坐标,结果用柱形图表示)_____【答案】(1)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贮存、利用葡萄糖②.胰岛素直接进入血液,结扎胰总管不影响胰岛B细胞的结构和功能(2)正常胰腺还能分泌胰蛋白酶,催化胰岛素分解失效(3)①.10②.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取平均值并记录③. 灌喂适量芹菜素④.【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降低血糖的效果,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含有胰岛素,实验的因变量是血糖浓度,试剂的用量、培养条件和培养时间的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且适宜,按照实验设计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小问1详解】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贮存、利用葡萄糖,同时能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降低。结扎胰管的狗胰胰腺萎缩,但胰岛保持完好,由于分泌胰岛素的胰岛仍能保持正常的结构和功能,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必须经过体液运输,才能到达靶细胞和靶器官,所以结扎胰腺通向小肠的胰总管,不影响胰岛B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不影响胰岛素的运输,故狗不患糖尿病。【小问2详解】胰岛素的本质为蛋白质,由于正常胰腺还能分泌胰蛋白酶,催化胰岛素分解失效,故制备胰腺提取物对糖尿病疗效甚微。【小问3详解】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目的是证实芹菜素对糖尿病大鼠具有降血糖作用,则实验的自变量是芹菜素的有无,因变量是糖尿病大鼠的状况,实验设计应遵循对照与单一变量原则,故实验设计如下:①取10只健康大鼠作为甲组,将实验Ⅰ制备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为乙、丙两组(每组10只)。②在实验前需要用血糖测定仪测定三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记录取平均值。③每天对乙组的每只大鼠灌喂适量芹菜素,连续灌喂4周;每天对甲组和丙组的每只大鼠灌喂等量生理盐水,连续灌喂4周。期间各组大鼠均饲喂普通饲料,自由饮食。④4周后,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大鼠的血糖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甲组血糖正常,乙组血糖浓度较高,但由于提供芹菜素,所以血糖浓度降低,丙组饲喂饲喂生理盐水,且胰岛B细胞被破坏,血糖浓度不变维持较高的水平,结果如图: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实验设计分析能力,要求考生识记基础知识,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能正确分析题文并进行实验设计,进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4-27 05:42:02 页数:30
价格:¥2 大小:803.2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