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5

2/25

剩余2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宁波市咸祥中学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生物学科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C.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D.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答案】C【解析】【详解】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因此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A正确;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B正确;病毒无细胞结构,但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代谢和繁殖,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细胞,C错误;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协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D正确。2.多糖、蛋白质、核酸是生物大分子,它们都是由许多基本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其中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是()A.脱氧核糖B.核糖核酸C.核苷酸D.核糖【答案】C【解析】【分析】核酸包括DNA和RNA,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酸(磷酸、脱氧核糖、碱基),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磷酸、核糖、碱基),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统称为核苷酸。【详解】核酸的基本单位是核苷酸,C正确。故选C。3.关于ATP的化学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ATP和核酸共有的元素是C、H、O、N、PB.ATP中的A表示腺嘌呤C.ATP结构简式为A-P-P~PD.含有腺嘌呤和脱氧核糖【答案】A 【解析】【分析】ATP的结构简式是A-P~P~P,其中A代表腺苷,T是三的意思,P代表磷酸基团。ATP和ADP的转化过程中,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特殊化学键,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详解】A、ATP和核酸的元素组成都是C、H、O、N、P,A正确;B、ATP中的A表示腺苷,B错误;C、由分析可知,ATP结构简式为A-P~P~P,C错误;D、ATP分子中含有腺嘌呤和核糖,D错误。故选A。4.某些保健品含有一定量的性激素(或性激素类似物),对青少年的发育会造成不良影响。从化学成分上分析,性激素属于()A.脂质B.糖类C.蛋白质D.核酸【答案】A【解析】【分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详解】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和固醇,其中固醇类物质又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故性激素属于脂质中的固醇,A正确,BCD错误。故选A5.下列关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核生物细胞无线粒体,不能进行有氧呼吸B.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只进行无丝分裂C.真核生物以DNA为遗传物质,部分原核生物以RNA为遗传物质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系统(生物膜系统),有利于细胞代谢有序进行【答案】D【解析】 【详解】A、原核生物细胞只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不含线粒体,但部分原核细胞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也能进行有氧呼吸,A错误;B、原核生物只能进行二分裂生长,而真核生物的生殖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B错误;C、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均含有细胞结构,而细胞类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C错误;D、真核生物细胞具有核膜、细胞器膜和细胞膜,而这些构成了生物膜系统,细胞内广阔的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D正确。故选D。6.植物细胞液浓度为0.3g/ml,将其放在清水A中足够长时间后,再移到0.1g/ml的蔗糖溶液B中,一段时间后,蔗糖溶液B的浓度将()A.变大B.变小C.不变D.先变小后变大【答案】C【解析】【分析】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详解】植物细胞液浓度为0.3g/mL,将其放在清水A中足够长时间后,细胞吸水,但有细胞壁的保护作用,使细胞不破裂,所以其细胞液浓度只会略有降低。再移到0.1g/mL的蔗糖溶液B中,细胞吸水达到饱和,蔗糖溶液B的浓度将不变。故选C。【点睛】7.植物细胞工程中常需要去掉细胞壁,在不损伤植物细胞内部结构情况下,可用于去除细胞壁的物质是()A.脂肪酶B.蛋白酶C.盐酸D.纤维素酶【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植物细胞工程中在不损伤植物细胞的结构的情 况下除去细胞壁的方法是酶解法,即用纤维素酶或果胶酶处理,使细胞壁溶解。【详解】A、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脂肪酶的作用是催化脂肪的水解,不能除去细胞壁,A错误;B、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蛋白酶的作用是催化蛋白质的水解,不能除去细胞壁,B错误;C、盐酸不能除去细胞壁,还能杀死细胞,C错误;D、细胞壁的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纤维素酶的作用是催化纤维素的水解从而除去细胞壁,D正确。故选D。8.下列关于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是所有植物细胞都可作为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材料B.将植物细胞置于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壁分离及复原现象更明显C.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D.若外界溶液是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则细胞可能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答案】B【解析】【分析】1、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半透膜和浓度差.成熟的植物细胞就是一个渗透系统,其中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只要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即可发生渗透吸水或失水。2、质壁分离的原因:(1)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2)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3、质壁分离后的复原的原因是外界溶液的溶质可以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液浓度升高,引起细胞吸水。【详解】A、质壁分离需要原生质层,有些细胞例如分生区细胞没有原生质层,所以不能发生质壁分离,A正确;B、高浓度的蔗糖溶液可能导致植物细胞失水过多,从而导致细胞死亡,就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B错误;C、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失水导致细胞液浓度变大,吸水能力增强,C正确;D、K+和NO3-离子可以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内,导致细胞液浓度变大,从而细胞吸水,引起质壁分离后的复原,D正确。 故选B。【点睛】本题要求学生理解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同时要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的前提是细胞必须是活细胞。9.某研究小组同学为探究温度和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得到如下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温度和淀粉的浓度都属于无关变量B.三种不同温度条件下,该淀粉酶的最适pH各不相同C.该实验能准确地测得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D.强酸或强碱都能破坏淀粉酶的空间结构而使其失活【答案】D【解析】【分析】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增强,超过最适温度将导致酶的空间结构改变,从而使酶的活性降低,低温抑制酶的活性;pH对酶活性的影响是pH过高或过低都将导致酶的空间结构改变而失去活性。【详解】A、本实验是究温度和pH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所以自变量是温度和pH,A错误;B、从图中看出在三种不同的温度下淀粉剩余量都在pH=7时最低,说明酶的最适pH为7,B错误;C、该实验只能大致判断酶的最适温度在C曲线附近,而不能准确判断最适温度,C错误;D、pH过高或过低都将导致酶的空间结构改变而失去活性,D正确。故选D。【点睛】曲线图最重要的是看清楚横坐标和纵坐标,找到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有多条曲线的需要分析清楚多条曲线之间的关系。10.实验材料的选择在科学研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实验中材料选择错误的是()序号实验名称实验材料 A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梨B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菠菜叶C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酵母菌D观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製紫色洋葱鱗片叶A.AB.BC.CD.D【答案】D【解析】【分析】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所选的实验材料可以选苹果、梨等;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在选择材料时一般以选取新鲜的绿叶为宜,如菠菜叶、韭菜叶等;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这一实验中所用的材料为酵母菌(兼性厌氧菌);观察植物的有丝分裂这一实验中所选的材料应选有分裂能力细胞的材料,如洋葱根尖细胞、玉米根尖细胞等。【详解】A、梨中富含还原糖且果肉颜色浅,因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可选择梨作为实验材料,正确;B、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需要选择富含叶绿素的新鲜绿叶,如菠菜叶,正确;C、探究细胞呼吸的方式所用的实验材料是单细胞真菌-酵母菌,正确;D、观察植物的有丝分裂这一实验中所选的材料应选有分裂能力细胞的材料,如洋葱根尖细胞、玉米根尖细胞等,而洋葱鳞片叶细胞并不具有分裂能力,因而不能作为该实验材料,错误。故选D。11.在封闭的温室内栽种蔬菜,下列不能提高蔬菜产量的措施是A.保持合理的昼夜温差B.降低CO2浓度C.增施有机肥D.适当延长光照时间【答案】B【解析】【分析】在提高温室作物产量的过程中,可以增大昼夜温差,降低夜间有机物的消耗或白天的时候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室内CO2浓度等均有助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可以提高产量。【详解】A、温度通过影响光合作用酶和呼吸作用酶的活性来影响绿色植物的有机物的净积累, 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有利于增加光合作用,晚上适当降低温度有利于减弱呼吸作用,因而保持合理的昼夜温差,能提高有机物的净积累量,从而提高作物产量,A正确;B、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CO2浓度会直接影响到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适当增加封闭温室内的CO2浓度,可以提高作物产量,B错误;C、增施有机肥利于微生物分解作用释放CO2,从而能提高作物产量,C正确;D、适当延长光照时间,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有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D正确。故选B。12.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凋亡细胞内凋亡基因表达,酶活性一定会减弱B.有丝分裂保证了亲子代细胞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C.癌变细胞和衰老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形态发生变化D.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过程中,细胞内的遗传物质一定发生改变【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细胞衰老、凋亡、癌变相关知识,也考查通过比较分析,理解和掌握知识要点并形成知识体系的能力。【详解】细胞凋亡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接受凋亡信号→凋亡调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蛋白水解酶的活化→进入连续反应过程,所以酶活性不是都会减弱,A错误.有丝分裂产生的子代细胞和亲代的遗传物质组成完全相同,保证了亲子代细胞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B正确.细胞表面糖蛋白减少是癌变细胞的特征,C错误.受精卵发育成个体的基础是细胞有丝分裂和分化的过程,实质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选择性表达,正常情况下遗传物质不会发生改变,D错误.【点睛】易混点:细胞衰老和癌变的特征,注意比较记忆。易错点:基因选择性表达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不改变遗传物质的组成。13.下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②过程需多种酶参与,且需ATP供能C.适宜条件下,③过程在活细胞中都能进行D.⑤过程产生的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的ATP最多E.①③④过程产生的[H]都将与氧结合产生水【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是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在叶绿体类囊体膜上;②是暗反应阶段;③是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④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⑤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详解】A、②过程为暗反应阶段,需多种酶参与,且需ATP供能,A正确;B、细胞类生物都能进行呼吸作用,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个阶段完全相同,所以③过程在活细胞中都能进行,B正确;C、①阶段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叶绿体中的暗反应等生命活动,⑤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的用于各项生命活动的ATP最多,C正确;D、①③④过程都能产生[H],其中①产生[H]只能用于暗反应,只有③和④过程产生的[H]都与O2结合产生水,D错误。故选D。14.图是新鲜绿叶中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上分离的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甲色素的颜色是蓝绿色 B.色素乙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最快C.提取色素时加入乙醇是为了防止丙色素分解D.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丁色素的溶解度最大【答案】D【解析】【分析】1、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结果是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2、据图可知:甲是叶绿素b,乙是叶绿素a,丙是叶黄素,丁是胡萝卜素。【详解】A、据分析可知,甲是叶绿素b,颜色是黄绿色,A错误;B、丁是胡萝卜素,扩散的距离最远,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最快,B错误;C、提取色素时加入乙醇是为了提取色素,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色素(甲和乙)分解,C错误;D、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丁色素扩散距离最远,因此溶解度最大,D正确。故选D。15.下图表示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主要操作步骤。其中属于染色步骤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C【解析】【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步骤为:取材→解离→漂洗→染色→制片→观察。【详解】据图分析可知,甲表示解离,目的是使组织细胞分离;乙表示漂洗,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丙表示染色,常用碱性染料(如甲紫溶液、醋酸洋红液)将染色体染成深色,C正确,ABD错误。故选C。16.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生理作用是(  )A.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B.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C.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答案】B【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成熟生殖细胞进行的细胞分裂,在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而细胞连续分裂两次。因此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通过受精作用,受精卵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详解】减数分裂使成熟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减少一半,而受精作用使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因此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遗传和变异都很重要。ACD错误,B正确。故选B。17.如图为与有丝分裂相关的坐标曲线。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细胞中DNA含量不变B.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的含量,则e点时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与a点相同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D.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染色体数目不变【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曲线图分析,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ab表示分裂间期;bc表示有丝分裂的前、中、后三个时期;cd是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de表示末期。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b完成DNA的复制,每条染色体上含有2个DNA,表示分裂间期;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c→d表示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含有1个DNA,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详解】A、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c→d过程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此时 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由2个变成1个,但细胞核中DNA的含量不变,A正确;B、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e点与a点时每条染色体都含有1个DNA,B正确;C、若纵坐标表示一条染色体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和中期,该过程中着丝点不分裂,染色体数目不变,C正确;D、若纵坐标表示一个细胞中DNA的含量,则a→c过程表示有丝分裂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在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故选D。18.下列基因型的个体中,只能产生一种配子的是(  )A.ddTtB.DDttC.DdTtD.DDTt【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A、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能产生两种配子,即dT、dt,A错误;B、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只能产生Dt一种配子,B正确;C、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能产生四种配子,即DT、Dt、dT、dt,C错误;D、基因型为DDTt的个体能产生两种配子,即DT、Dt,D错误。故选B。19.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实现3:1的分离比必须同时满足的条件是(  )①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    ②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  ③雌、雄配子结合的机会相等④F2不同基因型的个体存活率相等     ⑤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  ⑥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相等.A.①②⑤⑥B.①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②③④⑤⑥ 【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相关知识,意在理解实验现象与理论符合所要满足的条件。【详解】子代数目较少时,存在一定的偶然性,所以观察的子代样本数目足够多是出现3:1分离比的条件,正确。F1形成的配子数目相等且生活力相同、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且结合的机会相等、F2不同的基因型的个体的存活率相等,这样才能保证子代表现型和数量正确反应亲代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数量,也是实现3:1分离比的前提,故②③④正确;⑤等位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是完全的,否则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发生改变,也不会出现3:1的分离比,故⑤正确;⑥,F1体细胞中各基因表达的机会相等与否只关系到F1的表现型,不涉及子代的表现型,因此不是实现3:1分离比的条件,⑥错误。【点睛】实验现象要能反应本质,需要实验条件接近理想条件,这样实际值才能最大限度的接近理论值。20.如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B.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C.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D.正常情况下,甲植株中基因A与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答案】D【解析】【详解】A、甲(AaBb)×乙(aabb),属于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1:1:1,A正确;B、甲(AaBb)×丙(AAbb),后代的基因型为AABb、AAbb、AaBb、Aabb,且比例为1: 1:1:1,B正确;C、丁(Aabb)自交后代基因型为AAbb、Aabb、aabb,且比例为1:2:1,C正确;D、A与a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而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D错误.故选:D.21.已知某DNA分子片段含有胞嘧啶(C)600个,则该DNA分子片段中含有鸟嘌呤(G)的数目是()A.300个B.400个C.500个D.600个【答案】D【解析】【分析】DNA为双链结构,双链之间靠碱基配对形成氢键而连接,碱基配对遵循:A与T配对,G与C配对。因此在双链DNA中碱基的数目之间有最基本的关系A=T,G=C。【详解】D正确,在双链DNA中胞嘧啶(C)与鸟嘌呤(G)数目永远相等,因此G也是600个。故选D。22.下列有关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基因B.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D.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答案】A【解析】【分析】1、基因的概念: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2、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在染色体上,并且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详解】A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一条染色体上有很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错误、B正确;C、大多数基因位于细胞核的染色体上,少数位于细胞质中,故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C正确;D、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置上,D正确。故选A。23.在探究遗传的物质基础的历程中,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可以说明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B.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C.蛋白质是遗传物质D.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思路是:使DNA与蛋白质等其它物质分开,单独、直接观察各自的作用。本题考查对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原理做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被35S标记的一组大多数35S出现在宿主菌细胞的外面,说明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在感染宿主菌细胞后,并未进入宿主菌细胞内部而是留在细胞外面。被32P标记的一组32P主要集中在宿主菌细胞内,32P标记的一组子代噬菌体也出现了放射性,说明噬菌体感染宿主菌细胞时进入细胞内的是DNA,且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详解】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并不能得出基因的实质,A错误;B、通过子代噬菌体含有放射性可以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B正确;C、蛋白质并未进入细菌,不能证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C错误;D、DNA是主要遗传物质是通过大量实验证明和总结出来的,不是那一个实验能证明的,D错误。故选B2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DNA分子复制的叙述,错误的是()A.以DNA分子的一条链为模板B.主要在细胞核中完成C.DNA分子边解旋边复制D.是一种半保留复制【答案】A【解析】【分析】DNA分子复制:(1)复制时间: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2)条件:模板(DNA的双链)、能量(ATP水解提供)、酶(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等)、原料(游离的脱氧核苷酸);(3)特点:边解旋边复制;(4)方式:半保留复制。【详解】A、DNA分子复制以DNA的两条链分别为模板,A错误;B、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所以复制主要在细胞核中完成,B正确;C、DNA分子复制的过程是边解旋边复制,C正确;D、DNA分子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D正确。故选A。25.2021年11月9日,人们在南非检测到一种新的新冠病毒变异株,2021年11月26日,世 界卫生组织将其取名奥密克戎,该变异株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奥密克戎的变异来源是()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异【答案】B【解析】【分析】新冠病毒是RN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没有染色体,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详解】A、基因重组指的是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病毒不会进行减数分裂,A错误;B、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任何生物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奥密克戎的变异来源是基因突变,B正确;C、病毒没有染色体,C错误;D、染色体是真核生物的结构,病毒没有染色体,D错误。故选B26.下图为某动物体的细胞分裂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甲、乙细胞的分裂类型都能实现细胞染色体数目精确的平均分配B.甲、乙细胞都处于分裂后期都含8条染色单体C.乙、丙细胞都处于减数分裂过程中,其中乙为初级精母细胞D.着丝点的断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丙细胞下一时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4【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该动物的性别为雄性;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详解】A、甲是着丝点分开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乙是同源染色体分开,都可以保证细胞染色体数目精确的平均分配,A正确;B、甲细胞染色单体数目为0条,B错误; C、乙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C正确;D、丙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条,所以着丝点分开后染色体为4条,D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同源染色体的有无和染色体的行为准确判断细胞分裂的时期。27.下列不属于表观遗传特点的是()A.表型可以遗传给后代B.基因表达水平发生改变C.没有DNA碱基序列的改变D.不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答案】D【解析】【分析】经典遗传学是指由于基因序列改变(如基因突变等)所引起的基因功能的变化,从而导致表型发生可遗传的改变;而表观遗传学则是指在基因的DNA序列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功能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并最终导致了表型的变化。【详解】A、表型的影响可遗传给后代,属于表观遗传的特点,A不符合题意;B、DNA分子碱基连接多个甲基基团,出现甲基化,会影响基因的表达,属于表观遗传的特点,B不符合题意;C、DNA分子碱基发生甲基化,DNA碱基序列不会发生改变,属于表观遗传的特点,C不符合题意;D、表观遗传也受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D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28.图甲所示为基因表达过程,图乙为中心法则,①~⑤表示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甲所示为染色体DNA上的基因表达过程,需要多种酶参与B.红霉素影响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故影响基因的转录过程C.图甲所示过程为图乙中的①②③过程 D.图乙中涉及碱基A与U配对的过程为②③④⑤【答案】D【解析】【分析】图甲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且这两个过程在同一时空进行,应该发生在原核细胞中。图乙为中心法则,其中①表示DNA分子的复制;②表示转录过程;③表示翻译过程;④表示RNA分子的复制;⑤表示逆转录过程。【详解】甲图中,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属于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过程,而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A错误;红霉素影响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所以影响基因的翻译过程,B错误;图乙中①是DNA复制、②是转录过程、③是翻译过程、④是RNA的复制,⑤是逆转录过程,图甲是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即转录和翻译,为图乙中的②③过程,C错误;图乙中①为复制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为A-T、T-A、C-G、G-C)、②为转录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C-G、G-C)、③为翻译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C-G、G-C)、④为RNA复制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为A-U、U-A、C-G、G-C)、⑤为逆转录过程(碱基配对方式为A-T、U-A、C-G、G-C),可见这五个过程中,涉及碱基A与U的配对的过程为②③④⑤,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中心法则及其发展,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明确图甲过程发生在原核细胞中;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29.图为人类某家庭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不可能为()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答案】C【解析】【分析】显性遗传的特点是“有中生无”,即亲本均患病,子代有正常个体。判断显性遗传病是否是伴X遗产口诀是“显性遗传看男患,母女无病非伴性”,即男性患者的母亲或女儿正常, 则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隐性遗传的特点是“无中生有”,即亲本均正常,子代有患病个体。判断隐性遗传是否是伴X遗传,口诀是“隐性遗传看女患,父子无病非伴性”,即女性患者的父亲或儿子正常,则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则1号为Aa,2号为aa,3、4号为aa,5号为Aa,A符合要求;B、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则1号为aa,2号为Aa,3、4号为Aa,5号为aa,B符合要求;C、男性患者1号的女儿3、4号正常,该病不可能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不符合要求,C不符合要求;D、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1号为XaY,2号为XAXa,3、4号为XAXa,4号为XaY,D符合要求。故选C。30.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B.基因与基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基因相应的产物都是蛋白质C.环境因素既能影响基因的结构,也能影响基因的表达D.线粒体中的基因可通过控制某些酶的合成从而影响生物的性状【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是控制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特定的基因控制特定的性状。2、基因通过中心法则控制性状,包括两种方式:(1)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例如:a、豌豆粒型:豌豆淀粉分支酶基因异常(插入外来DNA序列)→不能正常合成淀粉分支酶→淀粉少→皱粒。b、白化病:酪氨酸酶基因异常→缺少酪氨酸酶→制约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白化病。(2)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例如: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血红蛋白基因突变→血红蛋白结构异常→红细胞呈镰刀状。b、囊性纤维病:CFTR基因缺失3个碱基→CFTR蛋白结构异常→功能异常。【详解】A、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如镰刀形细胞贫血症,A正确; B、基因与基因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基因相应的产物不都是蛋白质,B错误;C、环境因素既能影响基因的结构,也能影响基因的表达,基因的结构形成和基因表达过程中都涉及细胞代谢,都受到环境的影响,C正确;D、据分析可知:线粒体中的基因可通过控制某些酶的合成从而影响生物的性状,D正确。故选B。二、非选择题31.图1表示细胞内某些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和功能关系,其中甲代表图中有机物共有的元素,II、III、IV、V是生物大分子,X,Y,Z,P分别为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单位;图2为核酸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甲代表的元素是_____。(2)脂质中,参与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是_____,动物细胞膜中还有_____,相同质量的V和I彻底氧化分解,_____(填“V”或“I”)释放的能量更多。(3)Y和Z在组成上的不同体现在图2中_____(填序号)上。若图2为III的部分结构,则⑤的中文名称是_____。【答案】(1)C、H、O(2)①.磷脂②.胆固醇③.I(3)①.②③②.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解析】【分析】1、图1中I是细内良好的储能物质,则I是脂肪;II、III携带遗传信息,且II主要分布在细胞核,III主要分布在细胞质,所以II是DNA,III是RNA,Y是脱氧核苷酸,Z是核糖核苷酸;IV承担生命活动,所以IV是蛋白质,P为氨基酸;甲代表的元素是C、H、O,V是糖原,X是葡萄糖。2、图2为核酸的部分结构示意图,①是磷酸,②是五碳糖,③是含氮碱基,④是鸟嘌呤脱氧核昔或鸟嘌呤核糖核苷酸,⑤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或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小问1详解】由分析知,由于I是脂肪,X是葡萄糖,而脂肪和葡萄糖的组成元素只有C、H、O,因而图中甲代表的元素是C、H、O。【小问2详解】脂质中,参与构成生物膜的主要是磷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生物膜的基本支架,脂质中的胆固醇还是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相同质量的V糖原和I脂肪彻底氧化分解,由于脂肪中含有较多的氢,而氧的含量较低,因而I脂肪彻底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更多。【小问3详解】Y和Z分别是脱氧核苷酸和核糖核苷酸,二者在组成上的不同体现在五碳糖(即图2中的②)不同和含氮碱基(图2中的③)不完全相同,前者含有的五碳糖为脱氧核糖,后者含有的五碳糖上是核糖,前者的碱基有A、G、C、T,后者的碱基为A、G、C、U。⑤中含的碱基是腺嘌呤,若图2为III(RNA)的部分结构,则⑤的中文名称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点睛】本题结合图形,考查糖类、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的知识点,熟知组成的各种物质的结构层次以及各种物质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正确辨析图示中的结构物质之间的联系以及核酸的结构模式是解答本题的前提,掌握组成细胞的各种物质的元素组成、结构层次以及相应的功能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32.如图1表示发生在植物叶肉细胞中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两种代谢反应,图中数字表示反应过程,字母表示有关物质。图2为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效率影响的实验装置简图,实验中其他环境因素保持稳定不变。(1)其中C代表NADP+,上图编号D、I所代表的物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及叶绿体基质中的反应过程编号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3)若突然停止光照,短时间内物质H和物质E的含量变化分别是_____________(填“增加”“不变”或“减少”)。(4)实验装置图2可用于测定_____________的变化量;该实验的无关变量主要是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种)。 【答案】(1)①.NADPH②.丙酮酸(2)①.⑧②.④⑤(3)减少、增加(4)①.氧气②.CO2量(或NaHCO3溶液量及浓度)、温度、pH、光照时间等【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其中,①表示水的光解,②表示光反应中生成NADPH,③表示光反应中产生ATP,④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⑤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⑥表示呼吸作用的第一个阶段,⑦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⑧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是[H],B是水,C代表NADP+,D代表NADPH,E代表ADP,F代表ATP,G是三碳化合物,H是五碳化合物,I是丙酮酸,J是水。图2中,因变量是氧气的产生量,液滴右移的距离表示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量。【小问1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图1表示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过程,若C代表NADP+,则D是NADPH,I是丙酮酸。【小问2详解】图1中⑧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图1中④表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⑤表示二氧化碳的固定,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小问3详解】若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停止,NADPH和ATP合成终止,短时间内NADP+和ADP消耗停止,含量增加,此时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受阻,五碳化合物生成停止,去路不变,导致五碳化合物的含量减少,故图1中物质H—五碳化合物减少和物质E—ADP增加。【小问4详解】实验装置图2的自变量是光照强度不同,因变量是氧气的产生量,故实验装置图2可用于测定氧气的变化量;除自变量以外能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量均为无关变量,有温度、CO2量、NaHCO3溶液浓度、pH、光照时间等。【点睛】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过程及光合作用的测定,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33.下图表示真核细胞内某DNA片段上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①〜⑤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生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过程是______,发生的时期是________,发生的场所主要是_________。(2)图中b过程是______,c过程中结构⑤运输的氨基酸的密码子是______。(3)能够发生上图所示过程的生物,其遗传物质是________。【答案】①.DNA复制②.有丝分裂的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③.细胞核④.转录⑤.UUC⑥.DNA【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a表示DNA复制,b表示转录,c表示翻译,①表示两个子代DNA分子,②表示mRNA,③表示核糖体,④表示多肽,⑤表示tRNA。【详解】(1)图中a过程表示DNA复制,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发生的场所主要是细胞核。(2)图中b过程表示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c过程为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的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的过程,结构⑤所示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AAG,则其运输的氨基酸的密码子是UUC。(3)依题意可知:图示过程发生在真核细胞内。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是真核生物,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并理解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等相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据此依据题图中呈现的信息,判断图中各数字所代表的物质或结构名称、字母所示的生理过程的名称,进而对相关问题情境进行解答。34.某同学在学习了减数分裂过程后,通过观察不同的减数分裂装片,绘制了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部分细胞简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细胞简图中不是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是细胞_____________(填序号),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2)以上细胞简图中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细胞来自_____________(填“雄性”“雌性”或“雄性和雌性”)个体,其中细胞③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细胞④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_____________。(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发生在细胞_____________所示的分裂过程中,其中表示核DNA数:染色体数=1:1的是细胞_____________。(填序号)【答案】(1)①.②②.细胞②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但是没有发生联会,其着丝粒统一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2)①.雄性和雌性②.次级精母细胞③.卵细胞和极体(3)①.③②.①④【解析】【分析】据图可知:①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已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②含有同源染色,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都处于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③含有同源染色体,正在进行同源染色体分裂,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④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已分裂,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小问1详解】细胞②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但是没有发生联会,其着丝粒统一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为有丝分裂中期,①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③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因此以上细胞简图中不是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是细胞②。【小问2详解】据图可知:③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此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该细胞来自雄性;④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此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该细胞来自雌性,因此以上细胞简图中处于减数分裂时期的细胞来自雄性和雌性个体。其中细胞③为初级精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细胞④为次级卵母细胞,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卵细胞和极体。 【小问3详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减半是由于同源染色体分裂造成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即细胞③所示的分裂过程中。核DNA数:染色体数=1:1,说明不存在染色单体,着丝粒已分裂,图中①④不存在染色单体,核DNA数:染色体数=1:1。 【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理解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5.某种植物在自然状态下是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的,该植物的果皮颜色有紫色和绿色两种,受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某实验小组以纯合个体为亲本进行杂交得到F1,F1自交得到F2,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F1/株数F2/株数紫色果皮绿色果皮紫色果皮绿色果皮①紫色果皮×绿色果皮212061243②紫色果皮×绿色果皮76027691(1)该种植物与果皮颜色相关的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定律,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2)果皮的紫色和绿色这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_。若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用A/a、B/b表示,则表中组合①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理论上,组合①的F2紫色果皮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3)若要鉴定组合②中F2的某株紫色果皮植株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请设计最简便的实验进行探究,完善下列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预期结果:若后代_____________,则组合②中F2的紫色果皮植株是纯合子;若后代中_____________,则组合②中F2的紫色果皮植株是杂合子。【答案】(1)①.自由组合(或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②.组合①中F1紫色果皮植株自交得到的F2的表型及比例为紫色果皮植株:绿色果皮植株=15:1,符合9:3:3:1的变式(2)①.紫色②.AABB、aabb③.1/5(3)①.让F2中的紫色果皮植株进行自交②.全为紫色果皮植株③.紫色果皮植株﹔绿色果皮植株=3:1【解析】 【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时,位于同源染色体的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独立遗传给后代,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由于自由组合问题同时也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可以将自由组合问题转化成若干个分离定律问题进行解答。2、紫色果皮×绿色果皮F1都是紫色果皮,说明紫色为显性。【小问1详解】由于组合①中F1紫色果皮植株自交得到的F2的表型及比例为紫色果皮植株:绿色果皮植株=15:1,符合9:3:3:1的变式,所以该种植物与果皮颜色相关的基因的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小问2详解】根据组合①紫色果皮×绿色果皮F1都是紫色果皮,说明紫色为显性。由于组合①中F1紫色果皮植株自交得到的F2的表型及比例为紫色果皮植株:绿色果皮植株=15:1,符合9:3:3:1的变式,说明由两对基因控制,亲本都是纯合子,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F2中只有1/16aabb是绿色,其余15/16都是紫色,紫色纯合子为1/16AABB、1/16AAbb、1/16aaBB,所以组合①的F2紫色果皮植株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1/5。小问3详解】为了探究组合②中F2的某株紫色果皮植株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则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是让F2中的紫色果皮植株进行自交、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组合②F2表现型及比例为3:1,说明符合分离定律,紫色是显性性状,设紫色果皮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所以实验思路是:让F2中的紫色果皮植株进行自交,统计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判断紫色果皮植株的基因型。预期结果:如果组合②中F2的紫色果皮植株是纯合子AAbb,则纯合子自交后代还是纯合子,F2自交后代表现型全部是紫色果皮植株。如果组合②中F2的紫色果皮植株是杂合子则基因型为Aabb,自交后代为AAbb:Aabb:aabb=1:2:1,表现型为紫色果皮植株﹔绿色果皮植株=3:1。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4-27 03:06:02 页数:25
价格:¥2 大小:902.9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