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学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北仑中学2021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生物试卷(学考)一、单选题1.就一个四分体而言,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分别是(  )A.2和4B.4和4C.2和8D.2和2【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常常发生互换。一个四分体中含有四条染色单体,两对姐妹染色单体。【详解】一个四分体含有一对同源染色体即2条染色体,共含4条染色单体,4个DNA分子。故选A。2.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型为Yy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数量比约为1:1B.在“性状模拟分离比”试验中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不一定要相等C.一个基因型为AaBb(位于两对染色体)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只能形成2种精子(不考虑交叉互换)D.有一对正常夫妻生了四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则双亲一定均为杂合子(不考虑基因突变)【答案】A【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有性生殖的生物产生生殖细胞时,从原始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生殖细胞的过程。这个过程中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本物种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详解】A、雌配子数量远远小于雄配子,A错误;B、在“性状模拟分离比”试验中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不一定要相等,两个桶模拟的是雌雄生殖器官,B正确;C、一个基因型为AaBb(位于两对染色体)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只能形成2种精子(不考虑交叉互换),AB、ab或Ab、aB,C正确;D、一对正常的夫妻生下白化病孩子,则白化病为隐性,且双亲杂合,D正确。故选A。 3.下面四个遗传系谱图中(正常男女,患病男女)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2)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详解】A、该遗传病男患者只有一个女儿,是患者,因此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显性遗传病,A错误;B、该遗传病男患者儿子是患者,一定不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B正确;C、该遗传病可能是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女患者是杂合子,C错误;D、该病可能是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女患者都是杂合子,D错误。故选B。4.下列关于减数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也有细胞周期B.染色体复制两次,细胞分裂一次C.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D.精(卵)原细胞只可进行减数分裂【答案】C【解析】【分析】减数分裂是形成生殖细胞时,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这是染色 体数目减半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详解】A、连续分裂的有丝分裂才有细胞周期,减数分裂没有细胞周期,A错误;B、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B错误;C、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原来的一半,C正确;D、精原细胞和卵原细胞既可进行有丝分裂,也可进行减数分裂,D错误;故选C。5.如图为某哺乳动物某个器官中的4个细胞,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此动物为雌性,该器官为卵巢B.②处于有丝分裂后期C.该动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D.④是卵细胞或极体,因为不含同源染色体【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①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含有染色单体;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③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④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详解】A、③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根据细胞③的不均等分裂可知,该生物为雌性,该器官为卵巢,A正确;B、②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正确;C、根据细胞①中含有4条染色体,可判断该动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条,C正确;D、细胞④不含同源染色体,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可能是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D错误。故选D。6.红绿色盲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色盲的孩子(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色盲孩子不可能是男孩 B.这对夫妇再生一个色盲男孩的概率是1/2C.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D.女性色盲患者的父亲一定正常【答案】C【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红绿色盲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用基因B、b表示。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的孩子,则这对夫妇的基因型是XBXb和XBY。【详解】A、据分析可知,对夫妇的基因型是XBXb和XBY,则患病的孩子为XbY,是男孩,A错误;B、这对夫妇XBXb和XBY,再生一个色盲男孩XbY的概率是1/2×1/2=1/4,B错误;C、伴X隐性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男性多于女性,C正确;D、女性色盲患者基因型为XbXb,女性色盲患者父亲的基因型为XbY,一定是色盲患者,D错误。故选C。7.精子和卵细胞经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在受精卵中()A.细胞核的遗传物质完全来自卵细胞B.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C.细胞核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都平均来自精子和卵细胞D.细胞中的营养物质由精子和卵细胞各提供一半【答案】B【解析】【分析】受精作用:1、概念:受精作用是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2、过程: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不久精子的细胞核就和卵细胞的细胞核融合,使受精卵中染色体的数目又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来自精子有一半来自卵细胞。3、结果:受精卵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平均来自精子和卵细胞,而营养物质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详解】ABC、受精时,精子只有头部(细胞核)进入卵细胞,因此受精卵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几乎完全来自卵细胞,细胞核的遗传物质一半来自卵细胞,一半来自精子,AC错误,B正确;D、受精时,精子只有头部(细胞核)进入卵细胞,因此受精卵中的营养几乎完全由卵细胞提供,D错误。故选B。 8.下列关于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都位于染色体上,每条染色体上有许多个基因B.在果蝇的所有细胞中染色体都是成对存在的C.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主要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详解】A、真核细胞的基因主要位于染色体上,此外真核细胞的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分子中、原核细胞的拟核和质粒上都有基因,A错误;B、基因和染色体在体细胞中都是成对存在的,而在配子中是成单存在的,B错误;C、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C错误;D、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D正确。故选D。9.下图表示果蝇某染色体上的几个基因。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DNA上有多个基因,且这些基因是相互连续的B.图示每个基因都是特定的DNA片段,有特定的遗传效应C.图示4种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和数量均不相同D.图中各基因在一个细胞上均表达【答案】B【解析】【分析】1、一条染色体含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2、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详解】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NA上有的片段不是基因,是非基因序列,因此图示多个基因不是连续的,A错误;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图示每个基因都是特定的DNA片段,有特定的遗传效应,B正确; C、组成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种类相同,均为4种,C错误;D、图中各基因在一个细胞上不一定均表达,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会使细胞分化,即形成结构、功能、形态不同的细胞,D错误。故选B。10.人体的神经细胞和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是因为这两种细胞内(  )A.tRNA不同B.rRNA不同C.mRNA不同D.DNA上的遗传信息不同【答案】C【解析】【分析】神经细胞和肌细胞是细胞分化形成的,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所以不同细胞所含的mRNA和蛋白质有所区别。【详解】A、神经细胞和肌细胞中tRNA的种类相同,A错误;B、神经细胞和肌细胞中核糖体的结构相同,即具有相同的rRNA,B错误;C、神经细胞和肌细胞选择表达的基因不同,因此两者所含mRNA的种类不同,C正确;D、同一个人的神经细胞和肌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有丝分裂形成的,两者DNA上的遗传信息相同,D错误。故选C。11.已知携带苏氨酸的tRNA上的反密码子为5’-ACC-3’,那么决定苏氨酸的密码子是由下列哪个序列转录而来()A.5’-ACC-3’B.5’-TGG-3’C.5’-CCA-3’D.5’-GGT-3’【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所有已知的生命,都利用基因表达来合成生命的大分子。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RNAP)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在核糖体。【详解】mRNA上的密码子与tRNA上的反密码子互补配对,且方向相反,因此密码子为5’-GGU-3’,而DNA模板链的序列与mRNA上密码子也是反向平行、互补配对,因此DNA模板链的序列为5’-ACC-3’。故选A。12.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链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从表可知() 实验组号接种菌型加入S型菌物质培养皿长菌情况①R型蛋白质R型②R型荚膜多糖R型③R型DNAR型、S型④R型DNA(经DNA酶处理)R型A.①不能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B.②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有转化活性C.①~④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③和④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答案】D【解析】【分析】由①、②、③组相比较可知DNA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再通过④组可进一步证明DNA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蛋白质、多糖以及DNA水解产物都不是S型细菌的转化因子;③和④形成对照,也能说明DNA是S型菌的转化因子;①~④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详解】A、在含有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加入S型细菌的蛋白质,R型细菌没有转化成S型细菌,说明S型菌的蛋白质不是转化因子,A错误;B、实验②的结果只有R型细菌,说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不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所以证明S型菌的荚膜多糖不具有转化活性,B错误;C、①~④说明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C错误;D、③和④形成对照,说明DNA是S型菌的转化因子,D正确。故选D。13.关于“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叙述正确的有()A.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细菌体内的病毒,在细胞核内含有一个DNA分子B.若用含有35S和31P的培养基分别培养噬菌体,则只有一组噬菌体有放射性C.用35S标记的实验组上清液放射性较强的原因是含35S的蛋白分布在上清液中D.用35S标记的实验组搅拌不充分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增强【答案】C【解析】【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T2噬菌体是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含细胞核,A错误;B、T2噬菌体是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因此不能用培养基直接培养T2噬菌体,B错误;C、35S标记的是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T2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经过搅拌离心后分布在悬浮液中,因此用35S标记的实验组悬浮液放射性较强,C正确;D、用35S标记的实验组搅拌不充分,则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仍会吸附在细菌上,一起随细菌到沉淀物中,故会导致沉淀物出现放射性,上清液放射性降低,D错误。故选C。14.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共同点是()A.产生了新的基因B.产生了新的基因型C.都属于可遗传变异D.改变了基因的遗传信息【答案】C【解析】【分析】变异包括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前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后者是环境因素引起的。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染色体变异是指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改变。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主要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类型。染色体数目变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细胞内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另一类是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详解】A、只有基因突变才能产生新基因,A错误;B、只有基因突变产生了新的基因型,B错误;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都是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属于可遗传变异,C正确;D、只有基因突变才会改变基因中的遗传信息,D错误。故选C。15.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包括转录和翻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转录和翻译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B.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C.RNA一般是单链,不含氢键D.在真核细胞中,染色体上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是在细胞内的不同区室中进行的 【答案】C【解析】【分析】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mRNA的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详解】A、转录和翻译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前者碱基配对发生在DNA和RNA之间,后者的碱基配对发生在RNA之间,A正确;B、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这是生物有共同起源的证据之一,B正确;C、RNA一般是单链,有的也含有氢键,如tRNA,C错误;D、在真核细胞中,染色体上基因的转录和翻译是在细胞内的不同区室中进行的,即转录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而翻译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D正确。故选C。16.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DNA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导致DNA甲基化,进而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DNA会因此失去转录活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DNA甲基化,会导致蛋白质合成受阻B.DNA甲基化,会导致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C.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生物的性状D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答案】B【解析】【分析】1、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指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指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2、紧扣题干信息“DNA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导致DNA甲基化,进而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因此失去转录活性”答题。【详解】A、DNA甲基化,会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因此失去转录活性,导致mRNA合成受阻,A正确;B、DNA甲基化是指DNA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这不会导致基因碱基序列的改变,B错误;C、DNA甲基化会导致mRNA合成受阻,进而导致蛋白质合成受阻,这样可能会影响生物的性状,C正确;D、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而DNA甲基化会导致mRNA合成受阻,即会影响基因表达,因此DNA甲基化可能会影响细胞分化,D正确。故选B。 17.下图表示中心法则图解。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过程①②③进行时,碱基的互补配对方式完全不相同B.过程①②⑤只能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完成染色体的加倍C.过程③④只能发生在病毒体内,过程③需要逆转录酶的催化D.过程⑤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均可进行,这两种细胞均含核糖体【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中心法则图解,其中①为DNA分子复制过程,②为转录过程,③为逆转录过程,④为RNA分子复制过程,⑤为翻译过程。其中逆转录过程和RNA分子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详解】A、图中过程①为DNA复制(碱基配对为:A-T、G-C)、过程②为转录(A-U、G-C、T-A)、过程③为逆转录(U-A、T-A、G-C),碱基的互补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A错误;B、①DNA分子复制过程只能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②转录过程和⑤翻译过程在可合成蛋白质的细胞中均存在,细胞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后没有完成染色体的加倍,B错误;C、③逆转录过程和④RNA分子复制过程在病毒侵染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完成,C错误;D、⑤为翻译过程在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中均可进行,这两种细胞均含核糖体,D正确。故选D。18.下列关于单倍体、二倍体、三倍体和多倍体的叙述,错误的是A.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不一定是二倍体植株B.由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获得的三倍体,高度不育C.玉米等高等植物的单倍体植株常常是植株弱小、果实和种子较小D.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果实较大【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中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详解】A、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若是配子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A正确;B、由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获得的三倍体,由于染色体联会紊乱,高度不育,B正确;C、玉米是二倍体,它的的单倍体植株不育,无种子,C错误;D、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的植株常常是茎秆粗壮、果实较大,D正确。故选C。 【点睛】要判断某生物是几倍体,需要先看该生物的来源,若是受精卵发育而来,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则为几倍体;若是配子直接发育而来,则为单倍体。19.下列有关育种说法正确的是()A.杂交育种的原理属于基因重组B.培育无籽西瓜原理属于基因突变C.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可以直接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纯合植株D.单倍体育种通常在幼苗或种子时期使用秋水仙素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答案】A【解析】【分析】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1、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2、单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与优点: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再人工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优点:明显缩短育种年限,原因是纯合体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3、多倍体育种:原理:染色体变异,方法:最常用的是利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详解】A、杂交育种原理:基因重组(通过基因分离、自由组合或连锁交换,分离出优良性状或使各种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A正确;B、培育无籽西瓜利用了多倍体育种的原理,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错误;C、利用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是单倍体植株,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能获得能稳定遗传的纯合植株,也有可能是杂合植株,C错误;D、单倍体植株一般高度不育,不能形成种子,因此单倍体育种通常在幼苗时期使用秋水仙素使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故选A。20.下图为染色体上基因(用字母表示)的排列次序及其变化,有关①和②过程所产生的变异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基因突变B.②是基因重组C.①是缺失D.②是倒位【答案】D【解析】【分析】图示为染色体上基因(用字母表示)的排列次序,染色体结构变异(SV)是染色体变异的一种,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类型有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的缺失例如,猫叫综合征是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因为患病儿童哭声轻,音调高,很像猫叫而得名。猫叫综合征患者的两眼距离较远,耳位低下,生长发育迟缓,而且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果蝇的缺刻翅的形成也是由于一段染色体缺失造成的2.重复染色体增加了某一片段果蝇的棒眼现象就是X染色体上的部分重复引起的3.倒位染色体某一片段的位置颠倒了180度,造成染色体内的重新排列如女性习惯性流产(第9号染色体长臂倒置)4.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或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区域如人慢性粒白血病(第22号染色体的一部分易位到第14号染色体上造成),夜来香也经常发生这样的变异。【详解】①和②过程都属于染色体结构的变异,①过程的a基因被j基因取代,b基因缺失;②过程的d基因发生倒位。故选D。21.下列有关实验过程及方法的分析,错误的是A.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运用了分子提纯技术B.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运用了物理模型构建法C.探究DNA复制方式的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D.孟德尔研究遗传规律的过程运用了假说-演绎法【答案】A【解析】【分析】①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过程是:将无毒R型活细菌、有毒S型活细菌、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无毒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分别注射到小鼠体内,观察小鼠的存活状况。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过程是:将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提纯和鉴定,然后将提纯的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别加入到培养了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培养基中的菌落特征。②沃森和克里克以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提供的DNA衍射图谱的有关数据为基础,推算出DNA双螺旋结构,运用物理模型构建法建立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③1958年,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以含有15N标记的NH4Cl培养液来培养大肠杆菌,让大肠杆菌繁殖几代,再将大肠杆菌转移到14N的普通培养液中。之后,在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并提取DNA,再将提取的DNA进行密度梯度离心,记录离心后试管中DNA的位置。该实验首次证实了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④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运用了分子提纯技术,A错误;沃森和克里克采用物理模型构建法,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B正确;探究DNA复制方式的实验,利用了同位素标记法,C 正确;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以豌豆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发现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22.下列关于“DNA是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RNA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C.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细胞和大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B【解析】【分析】1、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2、细胞类生物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它们的细胞质遗传物质和细胞核遗传物质均为DNA;3、病毒只有一种核酸,它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4、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5、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详解】A、细胞核内和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错误;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DNA和蛋白质彻底分离,而“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中提纯的DNA中仍混有少量的蛋白质,因此“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B正确;C、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只有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C错误;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错误。故选B。23.在DNA分子模型的构建实验中,若仅用订书钉将脱氧核糖、磷酸、碱基连为一体并构建一个含10对碱基(A有6个)的DNA双链片段,那么使用的订书钉个数为()A.58B.75C.82D.88【答案】C【解析】【分析】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每个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的磷酸、一分子的脱氧核糖和一分子的碱基组成,而每个核苷酸之间是通过磷酸二酯键相连。【详解】每个脱氧核苷酸的三部分间需要2个订书钉,每条链上的10个脱氧核苷酸间需要 9个订书钉,两条链间的6对A-T和4对G-C间各需要12个订书钉,每条脱氧核苷酸链使用订书钉为10×2+9=29个,所以共使用订书钉为12+12+29×2=82个。故选C。24.有一个男孩的基因型是XaY,其祖父的基因型是XAY,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母亲的基因型是XAXa。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男孩的Xa一定来自于祖母B.男孩的父亲的基因型和男孩相同的概率是1/4C.男孩的Xa一定来自于外祖父D.男孩的Y一定来自于祖父【答案】D【解析】【分析】祖父的基因型是XAY,祖母的基因型是XAXa,父亲的基因型可能为XAY或XaY。男孩的基因型是XaY,Y来自父亲,Xa来自母亲。【详解】A、男孩的Xa来自母亲,一定不会来自于祖母,A错误;B、男孩的父亲的基因型是1/2XAY、1/2XaY,和男孩相同的概率是1/2,B错误;C、男孩的Xa一定来自于母亲,母亲的Xa可能来自于外祖父,也可能来自于外祖母,C错误;D、男孩的Y一定来自于父亲,父亲的Y染色体一定来自于祖父,D正确。故选D。25.下列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B.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植株也有矮茎植株,此为基因重组的结果C.基因重组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D.肠道病毒EV71是一种RNA病毒,可引起幼儿手足口病,其易发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通常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基因突变发生在生殖细胞中可以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给后代,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传递给后代。2、基因重组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产生配子时,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包括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详解】A、基因突变通常是指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若基因结构不发生改变,就不是基因突变,A错误;B、杂合高茎豌豆自交后代中既有高茎植株也有矮茎植株,此为基因分离的结果,B错误; C、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等位基因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但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都是一样的,发生交叉互换基因也不变,所以不能发生基因重组,C错误;D、肠道病毒EV71是一种RNA病毒无染色体,其易发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D正确。故选D。26.从某生物中提取出DNA进行化学分析,发现鸟嘌呤与胞嘧啶之和占全部碱基数的46%,又知该DNA的一条链(H链)所含的碱基中28%是腺嘌呤,问与H链相对应的另一条链中腺嘌呤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       )A.26%B.24%C.14%D.11%【答案】A【解析】【分析】在双链DNA分子中,互补碱基两两相等,A=T,C=G,A+T=C+G,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该DNA分子中,G与C之和占46%,说明A与T之和占54%,即每条链中A与T之和也占54%,由于A占28,因此T占该链的比例为26%,即互补链中的A占26%,故A正确。故选A。27.如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核酸杂合双链片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此核酸杂合双链片段中含有5种核苷酸和2种五碳糖B.此核酸杂合双链片段的单链中相邻的G与C通过五碳糖一磷酸一五碳糖连接C.若甲链是乙链的模板,则甲链上的密码子决定了乙链的碱基排列顺序D.若乙链是甲链的模板,则图示结构可能在所有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中出现【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甲链含碱基T,属于脱氧核苷酸(组成DNA的),乙链中含碱基U,属于核糖核苷酸链(组成RNA的),由此可知是甲、乙之间在发生转录(或逆转录过程)过程。【详解】A、甲链表示DNA的一条链,乙链表示RNA链,此核酸杂合双链片段中含有8种核苷酸和2种五碳糖,A错误;B、此核酸杂合双链片段中单链内相邻的G与C 通过“—五碳糖—磷酸—五碳糖—”相连,B正确;C、若甲链是乙链的模板,则乙链为RNA,而密码子位于mRNA上,故甲链上不存在密码子,C错误;D、若乙链是甲链的模板,该过程逆转录,则图示结构可以在艾滋病患者体内细胞中出现,因为艾滋病病毒属于逆转录病毒,但不是所有的病毒感染细胞后都会出现逆转录的过程,D错误;故选B。【点睛】易错点:B选项中单链内相邻碱基G和C之间依靠“—五碳糖—磷酸—五碳糖—”相连。28.在纯种圆粒豌豆(基因型为RR)的一条染色体的R基因中插入一个DNA片段导致该基因序列被打乱而成为r基因。将该圆粒豌豆自交,后代既有圆粒豌豆又有皱粒豌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在R基因中插入一个DNA片段,产生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B.在R基因中插入DNA片段会导致该染色体上基因的种类和数量均发生变化C.插入一个DNA片段导致由R基因变成r基因,说明这种变异是定向的D.圆粒豌豆自交后代既有圆粒又有皱粒,原因是雌雄配子受精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答案】A【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这会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进而产生新基因。2、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包括两种类型:(1)自由组合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随着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2)交叉互换型: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此外,某些细菌(如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在人为作用(基因工程)下也能产生基因重组。【详解】A、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由题干可知,r基因是在R基因内部插入了一个DNA片段导致的,所以产生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A正确;B、由题意可知,在R基因中插入一个DNA片段导致该基因序列被打乱而成为r基因,说明该变化导致该染色体上基因的种类发生变化,但基因数量未改变,B错误;C、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插入一个DNA片段导致由R基因变成r基因,不能说明这种变异是定向的,C错误;D、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受精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结合不能称为基因重组,D错误。 故选A。29.Lesch-Nyhan综合征是一种严重代谢疾病,患者由于缺乏HGPRT(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编码的一种转移酶)导致嘌呤聚集于神经组织和关节中。下图是一个Lesch-Nyhan综合征家系图,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状B.Lesch-Nyhan综合征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C.Ⅲ-1和正常男性结婚生出患病儿子的概率为1/4D.产前诊断是降低Lesch-Nyhan综合征患儿出生率的有效手段之一【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系谱图中II-3和II-4正常,而子代中III-3和III-4患病,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发病原因是“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编码的一种转移酶”导致,故致病基因位位于X染色体,设相关基因为A、a,据此分析作答。【详解】A、结合题意可知,该病的发病原因是由X染色体上的基因编码的一种转移酶缺失导致的,故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状,A正确;B、结合分析可知,Lesch-Nyhan综合征致病基因为隐性基因,B正确;C、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则III-3和III-4基因型均为XaY,II-3和II-4基因型为XAXa、XAY,则III-1基因型为1/2XAXA、1/2XAXa(配子及比例为3/4XA、1/4Xa),和正常男性(XAY)结婚,生出患病儿子(XaY)的概率为1/4×1/2=1/8,C错误;D、产前诊断和遗传咨询可有效降低遗传病发病率,故产前诊断是降低Lesch-Nyhan综合征患儿出生率的有效手段之一,D正确。故选C。30.下列关于遗传的物质基础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生物个体的不同细胞中DNA分子数均相同B.具有A个碱基对、m个腺嘌呤的DNA分子片段,完成n次复制共需(A-m)(2n-1)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C.在一个细胞的分化过程中,核DNA的数量会发生变化 D.含2对同源染色体的某细胞(DNA均被15N标记),在供给14N的环境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产生1个含15N的子细胞【答案】B【解析】【分析】DNA复制的结果是复制一次一条双链变成两条双链,复制两次由两条变成四条,以此类推,复制n次一共2n条DNA,则复制过程中所需的原料为:(1)第n次复制所需原料为2n-2(n-1)=2(n-1)乘以模板中某碱基的数量。(2)n次复制共需要2n-1乘以模板中某碱基的数量。【详解】A、同一生物个体的体细胞中,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叶绿体,这两种细胞器中含有DNA,不同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数目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同一生物个体的不同细胞DNA分子数是不相同,A错误;B、在DNA分子中,腺嘌呤和胞嘧啶之和是碱基总数的一半,根据题意可知,胞嘧啶是(A-m)个,一个DNA分子片段,复制n次后,可得2n-1个DNA分子片段,共含有胞嘧啶(2n-1)×(A-m),因此该DNA分子片段完成n次复制,需要游离胞嘧啶脱氧核苷酸为(2n-1)•(A-m)个,B正确;C、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核DNA的数量不会发生变化,C错误;D、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特点可知,每个DNA复制一次所产生的都是15N/14N,所以有2个细胞都含15N,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31.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1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图2表示某个生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请据图回答:(1)若图一中细胞均来自该动物的一个器官,此器官是_____,判断的依据是图一中的_____细胞的变化特征。(2)图2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的_____期,图2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 (3)甲细胞中有_____对同源染色体,处于_____期,处于图2中的_____段。(4)就图1中乙细胞分析可知,该细胞处于_____期,处于图2中的__段,其产生的子细胞名称为_____。【答案】(1)①.卵巢②.乙(2)①.DNA复制②.间③.着丝粒分裂(3)①.4②.有丝分裂的后③.DE(4)①.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②.BC③.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位于细胞中央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图2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末期。【小问1详解】据图1中乙图的变化: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说明该细胞是初级卵母细胞,因此该器官是卵巢。【小问2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图2中AB段每条染色体上的DNA由1个变成2个,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该过程发生于细胞分裂的间期的S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小问3详解】甲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所以细胞中有4对同源染色体。细胞中不含染色体单体,处于处于图2中的DE段。【小问4详解】图1中乙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且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该细胞含有染色体单体,处于处于图2中的BC段。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称为初级卵母细胞,其产生的子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和细胞分裂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含量变化规律。能准确判断图中曲线各区段代表的时期及各细胞的分裂方式及所处的时期,再结合所学的知识答题。32.细胞囊性纤维化(CF)是一种严重的人类呼吸道疾病,与CFTR基因有密切关系。图1为CF的一个家系图,图2为CF致病机理示意图。请回答问题:(1)据图1可以初步判断CF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2)据图2分析,异常情况下,异亮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与正常情况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最终形成的CFTR蛋白缺少一个苯丙氨酸,导致其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无法定位在细胞膜上,影响了_______的转运。(3)综上分析,导致CF的根本原因是CFTR基因中缺失了________(填出具体碱基对)。(4)CF的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的关系是互为_________。【答案】(1)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②.I-1和I-2均正常生下多个患病女儿(2)①.不同②.空间结构③.氯离子(3)CTT//GAA或TCT//AGA(4)等位基因【解析】 【分析】分析图1:根据“无中生有女”可以判断该病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分析图2:正常CFTR基因的片段中,转录和翻译得到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甘氨酸顺序的蛋白质,可以在膜上形成正常的CFTR蛋白作为氯离子运输的载体。异常情况,即发生了基因突变,CFTR基因的片段中丢失了三个碱基对,使转录和翻译得到异亮氨酸—甘氨酸顺序的蛋白质,使蛋白质的结构发生改变,无法定位在细胞膜上,影响了氯离子的转运,从而使人患病。【小问1详解】Ⅰ-1和Ⅰ-2都正常,却生出了Ⅱ-1、Ⅱ-2、和Ⅱ-5患病的女儿,所以CF的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父子正常非伴性)【小问2详解】据图2可知,正常情况下异亮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为AUC,异常情况下为AUU,可见,异常情况下异亮氨酸对应的密码子与正常情况不同,最终形成的CFTR蛋白缺少一个苯丙氨酸,导致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无法定位在细胞膜上。CFTR蛋白是氯离子的载体,从而影响了氯离子的转运。【小问3详解】综上分析,导致CF的根本原因是CFTR基因发生了因碱基对的缺失而导致的基因突变,即正常基因片段CTT//GAA或TCT//AGA发生缺失产生的。【小问4详解】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对真核生物的核基因而言,基因突变产生其等位基因。故CF的致病基因与正常基因的关系是互为等位基因。【点睛】本题考查人类遗传病、基因突变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33.图1、图2、图3表示细胞中的相关过程(图2中甘、丙等表示甘氨酸、丙氨酸等),请据图回答: (1)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图1、图2分别表示____、____过程。图1所示③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图1过程进行时,需要________酶参与。(2)在大肠杆菌细胞中,图2中的一个d上结合多个b的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3)图2中c表示________,丙氨酸的密码子是________,终止密码子位于丙氨酸密码子的________(填“左”或“右”)侧。(4)图3中,3表示________过程,需要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5过程除了需核糖体参与外,还同时需________参与;在正常细胞中不发生的过程是________(用图中的数字回答)。【答案】(1)①.转录②.翻译③.胞嘧啶核糖核苷酸④.RNA聚合(2)少量的mRNA分子就可以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3)①.tRNA②.GCA③.右(4)①.逆转录②.逆转录酶③.tRNA④.③④【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表示转录过程,其中①为DNA分子;②为胞嘧啶脱氧核苷酸;③为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图2表示翻译过程,其中a为多肽链;b为核糖体,是翻译的场所;c为tRNA,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d为mRNA,是翻译的模板。图3中,1为DNA的复制,2为转录,3为逆转录,4为RNA的复制,5为翻译。【小问1详解】图1表示转录过程,主要发生在细胞核中,该过程以四种游离的核糖核苷酸为原料,需要的酶为RNA聚合酶;图2表示翻译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该过程以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图1所示③位于RNA上,其中文名称是胞嘧啶核糖核苷酸。【小问2详解】图2中的一个d即mRNA上结合多个b核糖体,意义是少量mRNA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合成大量的蛋白质。【小问3详解】图2中c表示tRNA,其上有反密码子,能识别密码子并转运相应的氨基酸,所以可以与mRNA上的密码子进行碱基配对。丙氨酸的密码子是GCA,终止密码子位于丙氨酸密码子的右侧。【小问4详解】图3中,3表示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逆转录过程,需要的酶为逆转录酶。5为翻译, 除了需核糖体参与外,还同时需tRNA参与。RNA逆转录和RNA复制发生在被病毒侵染的宿主细胞内,正常细胞一般不发生。【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和复制以及中心法则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遗传信息转录、翻译和复制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能准确判断图示过程及物质的名称,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34.XY型性别决定的某种植物,花色和叶形分别由等位基因A/a、B/b控制。现将紫花宽叶雌株与白花窄叶雄株杂交,F1全部为紫花宽叶,F1雌、雄株相互杂交,得到F2表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F2表型及比例紫花宽叶紫花窄叶白花宽叶白花窄叶雌株3/801/80雄株3/163/161/161/16请回答:(1)进行上述杂交实验操作时,母本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去雄处理,在授粉后进行套袋的目的是_____。(2)控制叶形的基因B与b的根本区别是_____。亲本雄株的基因型是_____。(3)F2有_____种基因型,其中紫花宽叶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让F2的所有紫花宽叶雌雄植株相互交配,F3中白花窄叶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4)请选择合适的亲本验证Fl雄株的基因型。_____【答案】(1)①.不需要②.防止外来花粉授粉(2)①.碱基对排列顺序不同②.aaXbY(3)①.12②.9/16③.1/72(4)aaXbXb【解析】【分析】由“紫花宽叶雌株与白花窄叶雄株杂交,F1全部为紫花宽叶”可知,紫花对白花为显性,宽叶对窄叶为显性。F1雌、雄株相互杂交,F2中雌雄中紫花:白花均为3:1,说明控制紫花和白花的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F2雌性中无窄叶,雄性中宽叶:窄叶为1:1,说明宽叶和窄叶在雌雄中的表现型不同,则说明控制叶形的等位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故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亲本紫花宽叶雌株基因型为A_XBX-,白花窄叶雄株的基因型为aaXbY,由于F1雌雄全为紫花宽叶(AaXBXb、AaXBY),反推亲本紫花宽叶雌株基因型为AAXBXB。【小问1详解】XY型性别决定方式的植物为雌雄异株,母本无需去雄;在授粉后进行套袋的目的是防止外来花粉授粉。 【小问2详解】B和b属于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由分析可知,亲本雄株的基因型是aaXbY。【小问3详解】结合分析可知,F1雌雄全为紫花宽叶AaXBXb、AaXBY,逐对考虑,则F2的基因型有3(AA、Aa、aa)×4(XBXB、XBXb、XBY、XbY)=12种;其中紫花宽叶(A-XB-)个体的比例=3/4×3/4=9/16;紫花宽叶雌株的基因型有1AAXBXB、2AaXBXB、1AAXBXb、2AaXBXb4种,产生配子为(2/3A、1/3a;3/4XB、1/4Xb),紫花宽叶雄株的基因型为1AAXBY、2AaXBY(配子为2/3A、1/3a;1/2XB、1/2Y),相互交配,子代白花窄叶(aaXb-)个体所占比例为1/3×1/3(aa)×(1/4×1/2)(XbY)=1/72。【小问4详解】测交可以检测某个体的基因型及产生的配子比例,欲检测Fl雄株的基因型,应选择双隐性与之测交,即基因型为aaXbXb的雌株与之测交,则通过测交子代的表型及比例,即可推知该雄株产生的雄配子类型及比例,进而确定其基因型。【点睛】本题结合题表,考查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意在考查考生分析题表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用文字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4-27 03:03:02 页数:24
价格:¥2 大小:558.3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