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上海市复旦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3

2/23

剩余2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题高一年级生物一、选择题1.肺是人体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器官,血液中的CO2进入肺泡细胞的方式是()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胞吐【答案】A【解析】【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详解】甘油、O2、CO2等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特点是从高浓度一侧运输到低浓度一侧,不需要载体和能量,A正确。故选A。2.图为细胞膜结构模式图,图中序号与其所示化合物正确对应的是()A①脂肪酸B.②磷脂C.③糖蛋白D.④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①是磷脂,②是糖蛋白,③是糖脂,④是蛋白质,据此分析作答。【详解】结合分析可知,该图为细胞膜结构模式图,①是磷脂分子、②是糖蛋白、③是糖脂、④是蛋白质。D正确。故选D。3.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过程中,液泡的体积会随外界溶液中溶质浓度的变化而 改变,如图所示。图中①、②两处滴加的溶液分别是(  )A.清水、清水B.清水、30%蔗糖溶液C.30%蔗糖溶液、清水D.30%蔗糖溶液、30%蔗糖溶液【答案】C【解析】【分析】质壁分离的原因分析: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内因: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表现: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详解】质壁分离的表现现象:液泡由大变小,细胞液颜色由浅变深。因此①处滴加溶液后,液泡的体积逐渐变小,细胞发生渗透失水,因此该处细胞外液浓度大于细胞液中的浓度,即滴加30%蔗糖溶液;②处滴加溶液后,液泡的体积逐渐变变大,细胞发生渗透吸水,因此该处滴加清水。C正确,ABD错误。故选C。4.光合作用直接或间接地为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和能源,称为“地球上最重要的化学反应”。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转换是()A.光能→化学能B.热能→光能C.化学能→热能D.化学能→光能【答案】A【解析】【分析】光合作用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阶段,光反应阶段将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过程中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储存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光合作用可以将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再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A正确;B、光合作用利用的是光能,不能将热能转化为光能,B错误;C、光合作用利用的是光能,不能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而细胞呼吸可以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C错误;D、光合作用利用的是光能,不能将化学能转化为光能,D错误。故选A。5.夏季夜晚,萤火虫在夜空中发着亮光翩翩起舞,为此过程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A.脂肪B.葡萄糖C.蛋白质D.腺苷三磷酸【答案】D【解析】【分析】ATP又叫三磷酸腺苷,简称为ATP,其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特殊的化学键,ATP是一种含有特殊的化学键的有机化合物,它的大量化学能就储存在特殊的化学键中。ATP水解释放能量断裂的是末端的那个特殊的化学键,ATP是直接能源物质。【详解】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ATP,故在萤火虫发光过程中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ATP,D正确。故选D。6.图是酶的专一性示意图,据此判断图中所示的底物是()A.RNAB.淀粉C.氨基酸D.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详解】一种酶只能水解一种物质,即酶具有专一性.该图中的酶是胰蛋白酶,催化水解蛋 白质。故选D。【点睛】本题结合化学反应图,考查酶促反应的原理、酶的特性等相关知识,首先要求考生识记酶的特性和酶促反应的原理,结合题图,判断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再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7.图表示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关于过程①和过程②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产物相同B.都产生O2C反应物相同D.都产生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有氧呼吸过程,反应物是葡萄糖,过程①葡萄糖分解产生了丙酮酸,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过程②丙酮酸反应产生了水和二氧化碳,属于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和内膜。【详解】A、图示方程式显示,两个过程的产物是不同的,A错误;B、图中过程①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过程②代表有氧呼吸的第二和第三阶段,都没有氧气的产生,B错误;C、图示方程式显示,两个过程的产物是不同的,C错误;D、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可以产生能量,D正确。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有氧呼吸的过程,弄清楚三个阶段的反应物和产物的种类,能够根据图中的物质变化判断各个数字代表的过程的名称,进而结合选项分析答题。8.体育课跑步测验后,部分同学出现了腿部酸痛的现象,此时在酸痛部位积累了()A.酒精B.乳酸C.O2D.C02【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且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出少量的能量,生成少量ATP。 葡萄糖分子中的大部分能量则存留在乳酸中。【详解】体育课跑步测验后,部分同学出现了腿部酸痛的现象,是因为处于暂时缺氧状态下的骨骼肌,可以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乳酸积累引起肌肉酸痛。故选B。9.人体神经细胞外Na+浓度约为细胞内的13倍,但仍然不断排出Na+,说明Na+排出人体神经细胞的方式是()A.被动运输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吞【答案】C【解析】【分析】自由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如水、CO2、甘油。协助扩散的特点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特点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大分子出入细胞的方式是胞吞和胞吐,需要消耗能量。【详解】被动运输的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而题干中Na+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A错误;协助扩散的运输方向也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一侧扩散,B错误;主动运输的特点是物质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符合题意,C正确;胞吞是大分子进入细胞的方式,而Na+是小分子物质,D错误。【点睛】抓住题干信息“Na+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运输”是判断其跨膜运输方式的关键。10.下列有关ATP与ADP相互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ATP转化成ADP可储存大量的能量B.ATP转化成ADP,高能磷酸键全部断开C.ADP转化成ATP所需能量只来自细胞呼吸D.ATP和ADP相互转化普遍存在于活细胞中【答案】D【解析】【分析】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其结构简式为A-P~P~P,其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易断裂释放能量,也易吸收能量合成。【详解】A、ATP转化成ADP可释放大量的能量,A错误;B、ATP转化成ADP,1个高能磷酸键断裂,B错误;C、ADP转化成ATP所需能量还可来自光合作用,C错误; D、ATP和ADP相互转化普遍存在于活细胞中,D正确。故选D。【点睛】ATP和ADP转化过程中:1、酶不同:ATP水解时是水解酶,合成ATP时是合成酶;2、能量来源不同: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来自高能磷酸键的化学能,并用于生命活动;合成ATP的能量来自呼吸作用或光合作用;3场所不同:ATP水解在细胞的各处.ATP合成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11.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方式是()A.自由扩散B.协助扩散C.主动运输D.胞吐作用【答案】D【解析】【分析】大分子物质一般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行运输,它们均需要消耗能量,并且能够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详解】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是大分子物质,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是大分子运出细胞,为胞吐作用。 故选D。12.人体红细胞浸在Y浓度的NaCl溶液中会吸水涨破,浸在Z浓度的NaCl溶液中会失水收缩。已知人体红细胞内的溶液浓度为X,则X、Y、Z的关系为A.Z>X>YB.Y>X>ZC.X>Z>YD.X>Y>Z【答案】A【解析】【分析】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中所产生的不同变化: ①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液浓度时,红细胞吸水膨胀; ②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液浓度时,红细胞失水皱缩; ③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液浓度时,红细胞吸水与失水处于动态平衡,细胞形状不改变。【详解】己知人体红细胞内的溶液浓度为X,浸在Y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破裂,说明X>Y;浸在Z浓度食盐水中的红细胞皱缩,说明X<Z。所以这三种食盐水的浓度大小依次是Z>X>Y。综上所述,BCD错误,A正确。故选A。【点睛】解决水分运输的问题的秘诀就是:水分运输的方向是哪一边溶液的浓度高,水分就 向哪一边运输,用这种方式进行判断,题目就变的很简单。13.下图中白色圈表示蛋白质,灰色圈表示酶,能正确表示蛋白质和酶二者关系的是A.B.C.D.【答案】A【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详解】并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是酶,酶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故选A.14.图为ATP的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表示腺苷B.②表示脱氧核糖C.③是高能磷酸键D.③的形成产生能量【答案】C【解析】【详解】据图分析,①表示腺嘌呤,②表示核糖,两者共同组成腺苷,AB错误;③是高能磷酸键,C正确;③的形成消耗能量,D错误。15.下列代谢途径为糖类、脂肪、氨基酸代谢所共有的是()A.合成糖原B.脱氨基作用C.产生尿素D.产生H2O和CO2【答案】D【解析】【分析】在生物体内,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三大有机物之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联系这三大有机物代谢的纽带是呼吸作用人体内三大有机物分别为:糖类,脂肪,蛋白质,人体内三大类有机物相互转化的枢纽物质是丙酮酸等中间产物。【详解】A、在动物体内葡萄糖和糖原可以相互转化,脂肪和氨基酸可转化为葡萄糖,不可以直接转化为糖原,脂肪和氨基酸可以在血糖浓度下降的条件下转化成葡萄糖被细胞氧化分解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A错误; B、脱氨基作用是氨基酸的代谢途径,糖类和脂肪没有氨基,不存在脱氨基作用,B错误;C、氨基酸中含有N元素,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尿素,糖类和脂肪不含有N元素,代谢过程不能产生尿素,C错误;D、糖类、脂肪、氨基酸都可以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D正确。故选D。16.如图表示胃蛋白酶活性与温度、pH之间的关系,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胃蛋白酶最适pH是3B.胃蛋白酶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C.据图无法推断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D.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降低【答案】B【解析】【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详解】A.由题图知,在温度相同,pH分别为2.0、2.5、3.0的条件下,胃蛋白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不同,其中在pH为2.5时酶的催化反应速率最强,而pH在2.0或3.0时酶的催化反应速率均低于pH在2.5时,说明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2.5左右,A错误;B.由题图知,当pH一定、温度不同时,胃蛋白酶的活性不同,当温度一定、pH不同时,胃蛋白酶的活性也不同,说明胃蛋白酶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B正确;C.据图可推断胃蛋白酶的最适温度为37℃,C错误;D.由题图知,在最适pH前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升高,超过最适pH后随pH的升高,酶的活性降低,因此随着pH的升高,酶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D错误。【点睛】分析思路:单看每一条曲线——在不同温度下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其中37 ℃为最适温度;在同一温度下看三条曲线上的点的酶活性不同——在不同PH下酶活性的变化规律,其中PH=2.5时是三个不同PH下的最适PH。17.下图为某小组研究酵母菌和乳酸菌呼吸方式的实验示意图,培养一段时间后小油滴的移动方向是()A.不移动B.向右移动C.向左移动D.左右移动【答案】B【解析】【分析】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真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乳酸是厌氧型细菌,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详解】小油滴的移动与瓶中的气体压强有关,石蜡油隔绝空气后酵母菌和乳酸菌都进行无氧呼吸,左侧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气体二氧化碳,右侧乳酸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没有气体产生,因此液滴向右移动。B正确,A、C、D错误。故选B。18.下表是某学生探究酶的高效性实验的操作程序及结果,表中“+”的个数表示气泡的相对量, “一”表示无明显现象。下列分析错误的是()试管号加入材料气泡数15ml3%H2O20.5ml蒸馏水—25ml3%H2O20.5ml新鲜猪肝匀浆+++35ml3%H2O20.5ml3.5%FeCl3溶液+45ml3%H2O20.5ml高温处理过的猪肝匀浆—55ml3%H2O20.5ml高温处理过的3.5%FeCl3溶液+A.设置1号管的目的是作为对照B.实验中产生气泡的成分是CO2C.高温对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应无影响D.2、3号管结果说明酶具有高效性【答案】B【解析】【详解】A、1号管是在自然条件下且没有加入酶,目的是与其它试管形成对照,A正确;B、过氧化氢分解会产生O2和水,实验中产生气泡的成分是O2,B错误;C、3号管和5号管对照,自变量是FeCl3(无机催化剂)是否经高温处理,结果3号管和5 号管产生的气泡数相同,说明高温对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应无影响,C正确;D、2号管加入新鲜猪肝匀浆中含有过氧化氢酶,产生的气泡数较多,3号管加入的FeCl3溶液是无机催化剂,产生的气泡数较少,2、3号管对照,说明酶具有高效性,D正确。故选B。【点睛】1、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的特性。高效性:酶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2、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自变量:想研究且可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因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无关变量:在实验中,除了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存在一些可变因素,能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3、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过氧化氢所处的条件,包括温度、酶的有无及酶的种类,因变量是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可通过产生的气泡数体现出来。19.研究汞在微生物中跨膜运输的机理,对防治人体汞中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科学家发现,汞在微生物中跨膜运输方式多样,其中某跨膜运输如图所示,则该跨膜运输方式是()A.自由扩散B.协助运输C.主动运输D.胞吞胞吐【答案】C【解析】【分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 运输方向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顺浓度梯度高浓度→低浓度逆浓度梯度低浓度→高浓度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能量不消耗不消耗消耗举例O2、CO2、H2O、N2、甘油、乙醇、苯、尿素葡萄糖进入红细胞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详解】据图分析,汞进行跨膜运输时,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需要ATP水解供能,符合主动运输的特点,C正确,故选C。20.细胞有氧呼吸的场所是()A.细胞质基质B.线粒体C.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D.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答案】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的基质中;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进行。【详解】由分析可知,有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第一阶段)和线粒体(有氧呼吸第二和第三阶段),D正确,ABC错误。故选D。21.过量摄入糖类会导致体内脂肪积累,其部分原理如下图所示。其中过程X、物质Y和物质Z分别是()A.糖酵解、丙酮酸、脂肪酸B.有氧呼吸、乳酸、脂肪酸C.糖酵解、乳酸、胆固醇D.有氧呼吸、丙酮酸、胆固醇 【答案】A【解析】【分析】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合成的,在生物体内,合成甘油的原料主要来源于糖酵解途径;葡萄糖、蛋白质、脂肪相互转化;有氧呼吸过程包括糖酵解、丙酮酸氧化脱羧和递氢与氧化磷酸化三个阶段;丙酮酸为非常重要的中间代谢产物。【详解】由于脂肪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所以Z代表的是脂肪酸;葡萄糖进行分解的中间产物是丙酮酸,根据图示的过程可以看出,不需要氧气的参与,所以是糖酵解的过程。所以过程X、物质Y和物质Z分别是糖酵解、丙酮酸、脂肪酸。故选A。22.脂溶性强的物质容易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其结构基础是()A.质膜具有流动性B.质膜具有选择透过性C.质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D.蛋白质嵌入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脂溶性物质很容易通过细胞膜,说明膜成分中含有脂质。【详解】脂溶性强的物质容易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主要与细胞膜的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有关,依据是相似相容原理。故选C。2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的酶是蛋白质B.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C.人体细胞中能产生能量的场所只有线粒体D.所有细胞都含有蛋白质【答案】D【解析】【分析】1、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结构蛋白(如肌动蛋白)、催化功能(如蛋白质类的酶)、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调节功能(如胰岛素)、免疫功能(如抗体)等。2、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详解】A、酶的本质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A错误; B、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B错误;C、人体细胞中能产生能量的场所除线粒体(有氧呼吸的第二、三阶段)外,还包括细胞质基质(呼吸作用第一阶段),C错误;D、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有催化、运输、构成细胞结构等功能,所有细胞都含有蛋白质,D正确。故选D。24.某兴趣小组开展“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课题,不能通过测量()来表示光合速率。A.氧气的生成量B.二氧化碳的吸收量C.(CH2O)的生成量D.二氧化碳的生成量【答案】D【解析】【分析】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详解】AB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利用水和二氧化碳生成氧气和有机物(CH2O)的过程,故可用氧气的生成量、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和(CH2O)的生成量来表示光合速率,ABC不符合题意;D、二氧化碳是呼吸作用的产物,故不能用来表示光合速率,D符合题意。故选D。25.光合作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发生的是()A.产生丙酮酸B.分解葡萄糖C.合成ATPD.在所有植物细胞内进行【答案】C【解析】【分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在含有叶绿体的细胞中进行,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2、呼吸作用在有光无光的条件下都可以进行,只要是活细胞都可以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可以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详解】A、光合作用不能产生丙酮酸,A错误;B、光合作用不分解葡萄糖,合成葡萄糖,B错误; C、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无氧呼吸第一阶段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都能合成ATP,C正确;D、光合作用只在含有叶绿体的植物细胞中进行,D错误。故选C。26.若人体肌肉细胞中的线粒体结构破坏了,该细胞不能发生的过程是(  )A.生成乳酸B.生成丙酮酸C.生成ATPD.生成CO2【答案】D【解析】【分析】有氧呼吸的过程:①C6H12O62丙酮酸+4[H]+能量(细胞质基质)②2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线粒体基质)③24[H]+6O212H2O+能量(线粒体内膜)【详解】A、人体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时生成乳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与线粒体结构是否破坏无关,A正确;B、人体肌肉细胞进行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与线粒体结构是否破坏无关,B正确;C、人体肌肉细胞进行细胞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生成丙酮酸,释放少量能量,合成少量ATP,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与线粒体结构是否破坏无关,C正确;D、人体肌肉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会生成CO2,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所以线粒体结构破坏,不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因而不能生成CO2,D错误。故选D。27.在“探究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程度关系”的实验中,若测得细胞的原生质层长度为B,细胞长度为A,则能用来衡量细胞质壁分离程度的指标是()A.AB.BC.B/AD.A+B【答案】C【解析】【分析】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 【详解】质壁分离指的是细胞壁与原生质层的分离,质壁分离程度越大,失水越多,即B越小,而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较小,所以A变化不大,因此B/A的值可用来表示质壁分离程度,质壁分离的程度与该值的大小呈负相关,即C正确。故选C。28.细胞内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是A.高尔基体与中心体B.中心体与叶绿体C.线粒体与内质网D.叶绿体与线粒体【答案】D【解析】【分析】1、线粒体:是真核细胞中主要的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2、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呈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粒上有色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RNA;3、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蛋白质运输的通道;4、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形成有关;5、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两个中心粒构成,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详解】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内能量转换的场所;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也是能量转换的场所。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9.科学家在进行植物生理实验时,为了在暗室中尽可能地降低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用来光照的下列几种照明灯中,最佳的一项选择是()A.绿光灯B.红光灯C.紫光灯D.白炽灯 【答案】A【解析】【分析】白色的可见光通过三棱镜时会形成7种颜色的连续光谱,在照射植物叶片却呈现绿色.植物叶片中含有多种色素,光合色素吸收光的能力很强,除了部分橙光、黄光和大部分绿光被反射外,其他波长的光如蓝紫光和红光基本上都能被光合色素所吸收。【详解】A、光合色素吸收绿光最少,为了在暗室中尽可能地降低植物光合作用的强度,最好选择绿光等,A正确;BC、光合色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BC错误;D、白炽灯发出白色的可见光,包含了7种颜色的连续光谱,除了部分橙光、黄光和大部分绿光被反射外,其他色素都被光合色素所吸收,D错误。故选A。30.图中的a~c表示三种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a可以表示蛋白质通过细胞膜B.b可以表示钠离子通过细胞膜C.b和c都表示顺浓度梯度运输D.a和c都表示逆浓度梯度运输【答案】C【解析】【分析】a逆浓度梯度且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的协助,是主动运输。b高浓度到低浓度,且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是自由扩散。c为不需要能量,为协助扩散。【详解】A、蛋白质是大分子,通过细胞膜属于胞吞(胞吐),不能用a表示,A错误;B、b是自由扩散,钠离子不能通过该种方式通过细胞膜,B错误;C、从图中可知,b和c都表示顺浓度梯度运输,C正确;D、a是逆浓度运输,c是顺浓度运输,D错误。 故选C。二、综合题(一)光合作用31.研究人员从菠菜叶肉细胞中分离出类囊体膜,用磷脂分子包裹置于油中形成图1所示的“油包水液滴”,并在其中加入足量NADP+、ADP等物质,采取明暗交替处理。一段时间内检测此结构内产生NADPH的量如图2所示。在此基础上,将有关酶等物质加入液滴内构建了一种非天然的CO2转化循环(CETCH循环),成为人造叶绿体(图3)。(1)类囊体膜上含有的物质有________。A.氧气B.光合色素C.CO2D.ATP水解酶(2)CETCH循环实现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与菠菜叶绿体__________(场所)中进行的__________(反应)相似。(3)图3中__________(甲/乙/丙)为NADPH;为CETCH循环的________过程所利用。引入CETCH循环前,图2显示NADPH量变化规律为明期上升,暗期不变;明期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暗期不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4)若对人造叶绿体重复明暗交替实验,推测NADPH含量变化结果最可能是________A.明期不变,暗期上升B.明期上升,暗期不变C.明期下降,暗期不变D.明期上升,暗期下降(5)请从不同角度设想人造叶绿体的应用前景(写出2点)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B(2)①.基质②.暗反应##碳反应(3)①.丙②.C3还原③.在明期类囊体上发生光反应产生并积累NADPH④.暗期NADPH没有生成也没有消耗,其含量保持稳定(4)D(5 )可摆脱土地种植的限制,人工光反应系统利用光能固定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充分利用二氧化碳以降低温室效应,保证大气碳氧平衡【解析】【分析】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NADP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NADP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2、分析图2可知,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NADPH的含量,NADPH含量明期上升,暗期保持不变,说明在条件适宜的情况下,油包水液滴在明期类囊体上发生光反应产生并积累NADPH;在暗期NADPH没有生成也没有消耗,其含量保持稳定。【小问1详解】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在类囊体膜上进行,需要光、光合色素、酶等条件,产生氧气、ATP和NADPH,所以类囊体膜上含有光合色素。故选B。【小问2详解】CETCH循环实现了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这一化学反应循环模拟了暗反应阶段,暗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小问3详解】图3中甲是ATP,乙是NADP+,丙是NADPH;NADPH可参与暗反应过程C3的还原;由图2可知,此结构内NADPH含量在明期上升,暗期基本保持不变,说明此结构内的类囊体膜上在明期进行了光反应过程,产生了NADPH并逐渐积累;而在暗期,NADPH没有生成也没有消耗,其含量保持稳定。【小问4详解】由于暗反应消耗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故NADPH的含量在明期上升,暗期下降。故选D。【小问5详解】暗反应二氧化碳的固定需要酶来催化,人造叶绿体中可提高酶的浓度来提高固定CO2的效率;人造叶绿体可在人为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氧气和有机物,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来说,可摆脱土地种植的限制,人工光反应系统利用光能固定CO2,合成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解决能源短缺问题;充分利用CO2以降低温室效应,保证大气碳氧平衡。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光合作用发生的条件、过程、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能从题干和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答题。(二)绿叶海蜗牛与细胞代谢32.绿叶海蜗牛没有贝壳,幼体棕色,半透明,吞食藻类植物后会变得翡翠般鲜绿,活像一片绿叶,如图1。研究发现,绿叶海蜗牛成长过程中进食一次藻类后,便终生禁食,是因为绿叶海蜗牛可以将藻类叶绿体,吸收进入自己的细胞内。进入海蜗牛细胞内的叶绿体,在有光的条件下(光照条件下才可以合成叶绿素)就能进行光合作用。图3表示绿叶海蜗牛光合作用的过程,图2表示其细胞呼吸的过程(其中①②③表示过程,X、Y、Z表示物质)。(1)叶绿体通过胞吞的方式进入绿叶海蜗牛的组织细胞,此过程需要消耗能量,直接供应此过程的能量物质是【】_________(括号内填图2中的字母,横线上填物质名称)(2)关于图2所示过程,下列判断错误的是_____A.X为丙酮酸B.②过程产生的能量最多C.在有O2条件下,会进行②③过程D.此过程将葡萄糖中的能量转化为Z (3)绿叶海蜗牛叶绿体中色素包含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图为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绿体中色素吸收不同波长光波的曲线图,请据图判定曲线A和B分别表示_________A.叶绿素类胡萝卜素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叶黄素叶绿素aD.叶绿素a叶绿素b(4)图3中的膜结构为_________A.叶绿体外膜B.叶绿体内膜C.类囊体膜D.细胞质膜(5)图3中反应Ⅰ的名称是__________,反应Ⅱ所需要的酶位于____,光质(不同波长的光)主要通过影响图3中的反应______(Ⅰ/Ⅱ)而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6)下列关于图3光合作用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A.图中的丁为NADPH,己为ATPB.反应Ⅰ能量转换是:光能→电能→化学能C.反应Ⅱ需要光,将能量储存在糖分子中D.H+通过ATP合酶的跨膜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7)图3所示绿叶海蜗牛光合作用过程的原料和产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图2中的文字和编号)。(8)ATP合酶是绿叶海蜗牛光合作用中重要的酶,它的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温度升高,酶的活性升高B.该酶的最适温度为30℃C.温度不同,该酶的活性不同D.该酶的催化功能与分子结构有关(9)绿叶海蜗牛是目前发现的唯一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动物,研究者争相培养和研究它。在培养绿叶海蜗牛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绿叶海蜗牛会由绿变棕、发黄,请从培养条件的角度推测可能的原因,并进行说明(写出两种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ZATP(2)BD(3)A(4)C(5)①.光反应②.叶绿体基质③.Ⅰ(6)AC(7)①.二氧化碳、Y水②.葡萄糖(8)BCD(9)缺乏光照;缺少Mg元素;二氧化碳不足【解析】【分析】1、据图分析,图2表示细胞的呼吸作用,其中①表示呼吸作用第一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③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X是丙酮酸,Y是H2O,Z是ATP。2、分析图3,反应I是光反应阶段,反应II是暗反应阶段,其中①是二氧化碳的固定,②是C3的还原。【小问1详解】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对应图2中的Z。【小问2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X为丙酮酸,是呼吸作用第一阶段产物,A正确;B、③是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该过程产生的能量最多,B错误;C、在有O2条件下,会进行②③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二、第三阶段),C正确;D、呼吸作用过程将葡萄糖中的能量转化为ZATP中的能量和热能,D错误。 故选BD。【小问3详解】分析题图可知,A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A为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为类胡萝卜素,故选A。【小问4详解】图3表示光合作用过程,其中涉及的膜结构是光反应的场所类囊体薄膜,故选C。【小问5详解】图3中反应Ⅰ的名称是光反应阶段;II是暗反应阶段,该过程所需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光质会影响色素的对光的吸收进而影响光反应阶段,即图3中的Ⅰ阶段。【小问6详解】A、图中的丁需要ATP合酶参与合成,故为ATP,则己为NADPH,A错误;B、反应I是光反应阶段,能量转换是光能→电能→化学能,B正确;C、反应II是暗反应阶段,该阶段不一定需要光,C错误;D、H+通过ATP合酶顺浓度运输,故方式为协助扩散,D正确。故选AC。【小问7详解】图3所示绿叶海蜗牛光合作用过程原料和产物分别是图2中的二氧化碳、Y水和葡萄糖。【小问8详解】AC、据图可知,随着温度升高,酶活性先升高后降低,温度不同,该酶的活性不同,A错误,C正确;B、据图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约为30℃,B正确;D、酶的结构决定功能,该酶的催化功能与分子结构有关,D正确。故选BCD。【小问9详解】由于光照是叶绿素合成的必要条件,缺少光照叶绿素含量减少,故若缺少光照,绿叶海蜗牛会由绿变棕、发黄;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原料,如二氧化碳不足,也可能导致其光合总用受阻而由绿变棕、发黄。缺少镁离子也会导致叶绿素合成减少。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04-27 02:33:02 页数:23
价格:¥2 大小:1.14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