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邵阳市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年4月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高一期中联考语文班级:姓名:准考证号:(本试卷共10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小题。材料一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境界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讲境界的确比讲气质、讲神韵更能揭示中国诗歌艺术的精髓,也更易于把握。但是,讲诗歌艺术仅仅讲到境界这个范畴,仍然显得笼统。能不能再深入一步,在中国古典诗歌里找出一种更基本的艺术范畴,通过对这个范畴的分析揭示中国古典诗歌的某些艺术规律呢?我摸索的结果,找到了“意象”古人所谓意象,尽管有种种不同的用法,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必须呈现为象。那种纯概念的说理,直抒胸臆的抒情,都不能构成意象。因此可以说,意象赖以存在的要素是象,是物象。物象是客观的,它不依赖人的存在而存在,也不因人的喜怒哀乐而发生变化。但是物象一旦进入诗人的构思,就带上了诗人主观的色彩。这时它要受到两方面的加工:一方面,经过诗人审美经验的淘洗与筛选,以符合诗人的美学理想和美学趣味;另一方面,又经过诗人思想感情的化合与点染,渗入诗人的人格和情趣。经过这两方面加工的物象进入诗中就是意象。诗人的审美经验和人格情趣,即是意象中那个意的内容。因此可以说,意象是融入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由“云”所构成的意象,例如“孤云”,带着贫士幽人的孤高,陶渊明《咏贫士》:“万族各有托,孤云独无依。”杜甫《幽人》:“孤云亦群游,神物有所归。”“暖云”则是带着春天的感受,罗隐《寄 渭北徐从事》:“暖云慵堕柳垂条,骢马徐郎过渭桥。”“停云”却带着对亲友的思念,陶渊明《停云》:“霭霭停云,蒙蒙时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辛弃疾《贺新郎》:“一樽搔首东窗里,想渊明、停云诗就,此时风味。”由“柳”构成的意象,如“杨柳依依”,这意象带着离愁别绪。“柳丝无力袅烟空”,这意象带着慵倦的意味。“千条弱柳垂青琐,百啭流莺绕建章。”这意象带着诗人早朝时的肃穆感。同一个物象,由于融入的情意不同,所构成的意象也就大异其趣。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以夸张物象某一方面的特点,以加强诗的艺术效果,如“白发三千丈”“黄河之水天上来”。也可以将另一物象的特点移到这一物象上来,如“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长有归心悬马首,可堪无寐枕蛩声”,这些诗都写到“心”,心本来不能离开身体,但李白的“愁心”却托给了明月,秦韬玉的归心则悬在了马首上。这些意象都具有了“心”原来并不具备的性质。诗人在构成意象时,还可以用某一物象为联想的起点,创造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李贺诗中的牛鬼蛇神大多属于这一类。火炬都是明亮的,李贺却说“漆炬迎新人”,阴间的一切都和人间颠倒着。“忆君清泪如铅水”,铅泪,世间也不存在。但既然是金铜仙人流的泪,那么当然可以是铅泪了总之,物象是意象的基础,而意象却不是物象的客观的机械的模仿。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的创造。摘编自袁行霈《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材料二要说明“木”字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箜者也在此。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音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摘编自林庚《说“木叶”》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意象”比“境界”更能揭示中国古典诗歌的某些艺术规律,而“境界”仍然显得笼统。B.意象来源于物象,是客观存在的,是融入诗人主观情意的物象,不含诗人主观色彩的物象不是意象。C.“木”的概念意义是“树”,它的潜在形象是“木头、木料、木板”等,所以“木”暗示着“落叶”。D.“树”与“叶”的形象不相斥,十分一致,但“木”与“叶”的形象常常是相互排斥,不一致的。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是直抒胸臆的诗句,它虽然有情意,但没有某一具体的物象,所以该诗句中没有意象。B.“树叶”与“木叶”这两个意象在不同的诗句中大异其趣,是因为诗人融入同一物象“叶”以不同的情意。C.诗人在构成意象时,可采用移情、夸张、联想等方法,甚至可以创造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的意象,体现出诗人的创造才华。D.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非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不能察觉到,这就是我们普通人与诗人们在文学素养上的区别所在。3.下列都是“咏蝉”诗句,对“蝉”这个意象所寄寓的诗人情意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寄寓了诗人立身高洁,自能声名远播的自信。B.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寄寓了诗人仕途不得志,压抑不自由的悲伤。C.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寄寓了诗人半夜因壮志难酬而无法入眠的痛苦。D.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寄寓了诗人清高清贫,想陈情求助而白费劲的愤懑。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4分)5,如欲以“一切景语皆情语赏析《劳劳亭》的意象之美”为题写一则文学短评,请综合两则材料,列出评论要点。(4分)劳劳亭(唐代)李白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小题。【第五幕】关汉卿的书斋田汉他的好友杨显之,在看已经写成的几折。关汉卿站在其后面。关汉卿:显之,你看这样写,行了吗?杨显之:我觉得第二折那支《感皇恩》很好。“……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万种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写得又生动,又深刻。后面那支《滚绣球》,“地啊,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啊,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我看干脆改成“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样感情不是更强烈一些吗?关汉卿:好,那就这么改吧。杨显之:好。我今天还有事,我走了。杨显之匆匆地走出去了。关汉卿看着已经改过的前三折,出了神,不觉朗诵起来。叶和甫上,轻轻地走进来,听关汉卿朗诵。关汉卿朗诵:【正宫】【端正好】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关汉卿发现了叶和甫,请他入座。叶和甫:昨儿个帘秀告诉我,你在给她打一个新本子,就是你刚念的这个吗?关汉卿:对。叶和甫:已经完稿了?关汉卿:没有。还差一折,不过也快完了。叶和甫:一定又是个杰作吧,刚才的这支《滚绣球》就不错。让我先观为快吧。(他接过前几折,看了一下。)关汉卿:哦,还是所谓的“乱头粗服”,刚才想请显之给仔细改一改,可他没工夫。叶和甫:“乱头粗服,丰韵天然”,你从来不是这样写的么?不过听刚才念的,什么“不分好歹何为地,错勘贤愚枉做天”,连天地也骂起来了,不能像往常那样轻松一点吗?关汉卿:你是内行,当然应知道,这戏的写法是随着情节而定的。这戏原本就不是轻松愉快的情节。叶和甫:哦,这是开玩笑。(转话题)刚才这个戏是写的哪个朝代的故事呢?关汉卿:也不知道这是哪个朝代,应是汉朝吧。东海地方有一个孝妇被东阿太守给冤语文试题卷第4页共10页 杀了,后来那地方三年没下雨。直到于公治狱,这案子给平反了,这才下起雨来。叶和甫:这不过是个传说,你不会是还要替传说中的人物担忧吧?关汉卿:如今,这样的冤狱还在重复着哩!叶和甫:唔,帘秀告诉我,你对最近朱小兰一案很抱不平。关汉卿:对,每个有良心的人,都会为她不平的。叶和甫:是啊,街头巷尾,议论纷纷,更何况你这样多情的文人呢?不过,别人议论尽管议论,你可千万别写。关汉卿:(反感)那为什么?叶和甫:我觉得,你近来的几出戏,像《救风尘》《望江亭》啊,称得上是洛阳纸贵。歌台舞榭没你的戏就不卖座。人家把你看成了“烟花粉黛的大师”。于今,你忽然改写公案戏,成功固然好,一旦不中,盛名岂不一落千丈?很是不值。关汉卿:胡说什么,我哪是什么“烟花粉黛的大师”,我写《救风尘》是歌颂赵盼儿那样急人之难的侠妓,我写《望江亭》是赞美谭记儿那样机智勇敢、保卫自己幸福的寡妇。我的戏,不管写什么,都只求代替受冤屈的百姓们一吐胸中的怨气。再说了,我不是在痛恨那些周舍、杜婆婆,还有杨衙内之流吗?我也不求什么盛名,怕什么一落千丈?叶和甫:(遮住地)别生气嘛。再说了,小兰一案其说不一,你不要只听人家的一面之词,据李驴儿的说法……关汉卿:你这不是一面之词吗?叫我说,是李驴儿这狗杂种,把一个无辜的女子陷害死了,还要血口喷人。你也跟着附和,玷污她的清白。叶和甫:汉卿,别忙。还有了,你刚才埋怨皇天“欺软怕硬”。其实,我们做事说话就得把谁硬谁软好好地估量一下。李驴儿当然是一个无足轻重的人,可是他后面有萨千户,还有忽辛大人。忽辛原也没有什么,其人贪赃枉法,不辨贤愚,不分好歹,这也是众所周知的。可是,不是我恭维你,你在戏里骂得真对。但有什么用呢?阿合马大人是当今皇上最信任的财神爷,好比一块又大又硬的石头,其余的人全是些鸡蛋,没人敢说他半个坏字眼。你敢碰他?谁碰他谁倒霉。别忘了,老朋友,已经有几个人被下狱了。监察御史白栋、宿卫秦长卿秦大人,你不要重蹈他们覆辙啊!关汉卿:(愈发不快)怎么,你是要来威胁我? 叶和甫:(越发说得唾沫四溅)你写的这个戏本子,不管假托哪一个朝代的事,只要一演出来,明眼人哪个不知是在挖苦忽辛大人?只要人家在阿合马大人面前说上几句,不管是演戏的还是写戏的,准保都得……嚓,(用手在脖子上做了个抹脖动作)——掉脑袋啊。关汉卿:(质问)别瞎说了,我这戏跟阿合马有什么关系?叶和甫:你骂忽辛,会跟他老子不相干?弄不好连我们都……关汉卿:(走前一步)你说了两点,那我也说两点。我写的主角窦娥,是她舍己救人的性格感动了我,使我不能不写,绝不是单纯为的骂什么人。你千万替我解释解释。而且,我是爱上了戏才写戏的。我既然决定写,就对所写的负责任,生死祸福自己去当。别连累了您,“士各有志”,您请吧!(选自田汉《关汉卿》,有删改)6.下列对节选部分戏剧内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节选部分前面写关汉卿与杨显之斟酌修改已写成几折的《窦娥冤》,后面写叶和甫来劝关汉卿不要写作《窦娥冤》。B.从关汉卿与杨显之、叶和甫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杨显之是关汉卿文学创作上的笔友,叶和甫是关汉卿生活中的挚友。C.关汉卿“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的性格主要体现在叶和甫来劝关汉卿不要写《窦娥冤》的过程中。D.叶和甫说“人家把你看成了‘烟花粉黛的大师’”,这并非表示人们没有看懂关汉卿的戏,这只是叶和甫找的劝说关汉卿的理由。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通过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情感,“反感”“愈发不快”等属于神态描写,“质问”“走前一步”等属于动作描写。B.“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把原句陈述语气改为质问语气,把对天的哀告和祈求改为对天的指责和否定,深化了作品的主题。C.节选第五幕虽然写了两部分内容,但严格遵守“三一律”原则,“朱小兰”“忽辛”“阿合马”等只出现在人物对话中,从而让戏剧情节集中而又完整。D.“叶和甫:你写的这个戏本子,……不管是演戏的还是写戏的,准保都得……嚓,-掉脑袋啊。”这段话从正面表现了社会现实。8.“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如《雷雨》中有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情感冲突、周朴园和鲁大海的阶级冲突,请简要概括本文的冲突,不得少于三种。(6分) 9.《关汉卿》“戏中戏”的结构让剧作家与剧中人达到心灵、精神的契合,请你结合剧中人关汉卿的形象,探究剧作家田汉的形象特点。(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文本一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理,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将崇极天之峻,永保无疆之休。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德不处其厚,情不胜其欲,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节选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有删减)文本二臣窃观陛下有恭俭之德,有聪明睿智之才,夙兴夜寐,无一日之懈;而又公选天下之所愿以为辅相者,属之以事,而不贰于谗邪倾巧之臣。此虽二帝、三王之用心,不过如此而已。宜其家给人足,天下大治。而效不至于此,顾内则不能无以社稷为忧,外则不能无惧于夷狄,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而风俗日以衰坏,四方有志之士,認锶然常恐天下之久不安。此其故何也?患在不知法度故也。今朝廷法严令具,无所不有,而臣以谓无法度者,何哉?方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夫以今之世,去先王之世远,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不一,而欲一二修先王之政,虽甚愚者,犹知其难也。然臣以谓今之失,患在不法先王之政者,以谓当法其意而已夫二帝、三王,相去盖千有余载,一治一乱,其盛衰之时具矣。其所遭之变、所遇之势,亦各不同,其施设之方亦皆殊,而其为天下国家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臣故曰:当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耳目,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乎先王之政矣。(节选自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有删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B.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C.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D.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 11.下列对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神器,宝剑之类的神物,也指帝王的印玺。文中指帝位、国家权力。B.疏,奏议文体的一种,是古代臣属进呈给帝王的奏章,与“表”类似。C.“二帝、三王之用心”与“用心一也”(《劝学》)的“用心”意思相同。D.治:治理,安定。“天下大治”与“一治一乱”中的“治”的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征以常见之物、常识之理设喻,引出话题,并向唐太宗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建议。B.魏征先言“臣虽下愚,知其不可”,然后用一反诘,使文情跌宕有致,也让此疏更具针对性。C.王安石点明北宋内外交困的深重危机,指出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法令制度不够严苛完备,并提出改革主张。D.王安石认为,当今时代所面临的形势与先王时不同,不应照搬先王治国的具体措施,而应因时而异,与时俱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2)然臣以谓今之失,患在不法先王之政者,以谓当法其意而已。14.理性的声音需要理性地表达,这就要求观点鲜明,言必有据,运用合适的论证方法。王安石是如何理性表达的?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小题。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张孝祥①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注】①张孝祥:南宋人,本词大约写于绍兴二十三年,是词人自建康还宣城途经溧阳时所作。三年前,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不久知抚州,一年后又罢归。词人三年内,两次遭罢官。②沙鸥:有“鸥鸟忘机”典故,比喻以诚相见,不以世事为怀。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问讯”,表达出词人主动前来探望的殷切心情。“湖边”,为下文乘船游湖作铺垫。B.三、四句写风助船行,柳拂人面,注情于物,创造出轻松惬意、物我合一的境界。 C.“世路”二句,暗承上片“过湖”,由描述转入议论,看似语意突兀,实是一脉相通。D.结尾紧承“悠然”,描绘了一幅动静相宜、虚实相生的画面,以景结情,余音绕梁。16.有人认为词人的“悠然”是口是心非,你是否赞成这一观点?(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表达了自己的富民思想,但在礼乐方面他表示“,”(2)唐朝诗人杜牧曾在《台城曲》中讽刺说:“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就是用这个典故来表达亡国之恨。(3)据考证,自唐代始,“孤舟”在诗歌中频繁出现,并发展为寄寓漂泊之感的经典意象,我们可从唐诗中找到佐证,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廊桥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汉朝时已有相关记载,繁荣于唐宋,鼎盛于明清,逐渐没落于近代。廊桥由桥身和廊屋组成,也就是在桥身上加盖廊屋的桥。尽管形态各异、构造不一,廊桥的使用功能和文化内涵却高度一致——廊桥不仅在中国是一座公共交通建筑,还扮演着休憩场所、祭祀神庙、交易市场,甚至娱乐平台、地标建筑、文化长廊等。许多民间风俗在上面呈现,廊桥就像一个①的大舞台。在许多爱桥人的心中,廊桥承载了各地地域文化,已成为中国精神文化的图腾。在今天,还有人能够关注传承了两千多年的中国建筑文化,这本身就足够令人热泪盈眶。梁思成在《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中指出:“研究中国建筑可以说是逆时代的工作。”“逆”时代潮流而行绝非容易,我们却看到了坚定地“②”的造桥人、守桥人、追桥人……爱桥之人对廊桥及其精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令人动容。廊桥,如同穿越而来的古代哲人,以其饱经风霜的面目,将过去的人事及桥事③。我们听了太多的“廊桥遗梦”,或许只有当廊桥的故事被人铭记,才终不会成为一场“遗梦”18.下列有关文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尽管”表示让步,也可换成“虽然”。B.“一致”不合文意,改为“相似”。C.“逆”和“廊桥遗梦”引号用法相同。D.“饱经风霜”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语文试题卷第9页共10页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小题。最近,一款名为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彻底火出了圈。上线仅三个月,其活跃用户已突破一亿。写诗、写论文、敲代码、数据分析……ChatGPT①,这也让很多人担忧“饭碗不保”其实,人类在人工智能面前不必自惭形秽。迄今为止,ChatGPT虽然看似“聪慧异常”,②。ChatGPT也在“自我介绍”中坦言了自身不足:可能偶尔产生不正确的信息,对2021年之后的世界认知有限,不具备对复杂和抽象系统的理解能力。这些不足,有些能随着技术进步迭代修复,有些则注定无法超越更无法取代人类。人工智能的“智能”③,而人类的智能还包括价值判断、意志情感、审美情趣等非理性内容。换言之,它可以模拟杜甫的创作风格,却模拟不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国忧民;它可以解出一道客观题,但无法洞悉你此刻快不快乐。而这些想象力、创造力、洞察力、感受力,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独特标识。21.请为上述材料拟一则标题,要求使用疑问句,不超过15个字。(5分)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①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庄子》)②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③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④一沙一天地,极微即无穷。人是世界的量器,世界也是人的容器。(《2023新年献词》)以上关于“小大之辩”的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选择其中两句立意,体现彼此的某种关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23年4月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高一期中联考语文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张冠李戴,客观存在的是物象,不是意象。2.【答案】D【解析】原文说“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而不是说我们不能察觉到。3.【答案】C【解析】寄寓了诗人虽遭贬谪,却依旧陶醉于夏夜山村风光的悠闲自得之情。4.【参考答案】(1)文章开篇借用王国维之语,引出“意象”这个概念;(2)然后论述意象与物象的关系;(3)接着论述了构成意象的几种方法;(4)最后总结全文,点明“从物象到意象是艺术的创造”。(评分细则:写出一点1分)5.【参考答案】《劳劳亭》意象之美在于(1)意象的暗示性,如“劳劳亭”“柳条”,“劳劳亭”虽是南京近郊一座亭子名,但大家常在此亭送别,“劳劳亭”就被赋予了别情,暗示了离别,“柳”谐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也暗示了离别,借助这两个意象,虽没说离别,却让离别满心怀,含蓄而优美;(2)意象的移情性,如“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里写到“春风”,它本来无知无觉,但李白却让“春风”知道离别苦,不让柳条青,从而让“春风”具有了“人”的性质,富有情趣而优美。(评分细则:写出一点2分,观点1分,分析1分)6.【答案】B【解析】叶和甫劝关汉卿不要写《窦娥冤》,可见叶和甫与关汉卿不是一条路上的人。7.【答案】D【解析】“从正面”有误,属于侧面。8.【参考答案】戏剧冲突有:①《关汉卿》剧本修改的冲突;②《关汉卿》该不该写的冲突;③元代统治阶级与下层百姓的冲突;④关汉卿与叶和甫人性的冲突;⑤文艺创作理想与客观现实压力的冲突。(评分细则:一点2分,任写三点6分)9.【参考答案】田汉身上就闪烁着关汉卿所有的形象特点,与其说他在写关汉卿,倒不如说他在写自己。①关注时代。关汉卿熟知元代是一个草菅人命、无法无天的社会时代。②心系苍生。关汉卿把朱小兰的遭遇写成剧本《窦娥冤》,创作《救风尘》《望江亭》等也都是“代替受冤屈的百姓们一吐胸中的怨气”。③爱憎分明。关汉卿为朱小兰抱不平,对忽辛疾恶如仇,“痛恨那些周舍、杜婆婆,还有杨衙内之流”“连天地也骂起来了”。④凛然不屈。当叶和甫以创作《窦娥冤》会得罪阿合马大人,会被下狱掉脑袋来劝关汉卿不要创作《窦娥冤》时,关汉卿说“我既然决定写,就对所写的负责任,生死祸福自己去当”。⑤执着理想。叶和甫劝关汉卿创作要像往常那样轻松一点,认为创作《窦娥冤》“成功固然好,一旦不中,盛名岂不一落千丈?很是不值”,但关汉卿不为所动,仍旧执着于自己的创作理想,说“我也不求什么盛名,怕什么一落千丈?”。(评分细则:一点2分,写出任意三点6分)10.【答案】A【解析】孟子说:“有仁义的心肠和有仁爱的声誉,却没有将恩泽施予百姓的人,是因为治理国家不遵循先王的制度。”以孟子的学说,看看现在的错误,正是在这里了。“仁心”“仁闻”并列,不可断开,排除BC;“而”表转折,领起下个句子,故排除D;“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根据上文“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句式照应,也可排除D。故答案选A。 11.【答案】C【解析】“用心一也”中的“用”,因为。12.【答案】C【解析】“造成这种局面是因为法令制度不够严苛完备”错误,由第一段最后“此其故何也?患在不知法度故也”可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不懂得如何建立法令制度”。13.【参考答案】(1)想要树木长得好,一定要使它的根稳固;想要河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评分细则:得分要点:长:长得好,繁茂;固:使稳固;浚:疏通。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2)然而我之所以认为当今政策上的错误,弊病在于不效法先王的政策,是指应当效法先王的用意。(评分细则:失:错误;患:弊病;法:效仿。每点1分,句意通顺1分。)14.【答案】①观点鲜明:患在不知法度也。②论据充分:三王、二帝的史实;孟子名人名言。③论证方法得当:引用论证、对比论证、假设论证等。(评分细则:写出一点1分)【文本二参考译文】我私下观察,陛下您有恭谨俭朴的品德,有聪明智慧的才能,早起晚睡,没有一天懈怠;又能公正地选拔天下人一致拥护的人担任辅佐大臣,把国家大事托付给他们,而不被谗佞奸邪的小人所迷惑。即使是二帝、三王那样的用心,也不过如此而已。按理应该家家丰给,人人富足,天下太平。但实际并不是这样,从内部来看还不能不对国家的命运担忧,从外部来看还不能不害怕异族的侵扰,天下的财力一天天地困窘穷乏,而社会风气一天天地衰颓败坏,天下的有志之士深深忧虑,常常担心天下不能长治久安。这是什么原因呢?弊病就在于不懂得建立法令制度的缘故。如今朝廷的法令严密详备,无所不有,而我却认为没有法令制度,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法令制度,大都不合先王治理国家的政策。孟子说:“国君有仁爱的心意和仁爱的声誉,但他的恩泽却不能施加到百姓头上,那是因为治国没有效法先王之道的缘故。”用孟子的话来考察当前的弊病,问题的关键正在这里。当今的时代,距离先王的时代已很久远,所遇到的变化、所面临的形势不同,而想一一重修先王的政策,即使是十分愚蠢的人,尚且知道它的困难。然而我之所以认为当今政策上的错误,弊病在于不效法先王的政策,是指应当效法先王的用意。二帝、三王的时代距今约有千年,其间治乱更迭,盛世衰世都有。他们所遇到的变化、所面临的形势,也各不相同,他们施行设置的措施也都不相同,然而他们治理国家的用意,主次先后的考量,并没有什么不同。所以我说:应当效法先王的用意。效法先王的用意,那么我们所进行的变法改革,就不至于惊骇天下人的视听,使天下人议论纷纷,而这本身就已合乎先王的政策了。15.【答案】D“虚实相生”有误。16.【参考答案】示例1:赞成。①词的上片描写美好春景,表面上看似闲适,但“重来又是”露出时光易逝、功业无成之感。②词的下片说“如今已惯”政治腐败、荆棘丛生的“世路”,但暗寓着他已看透世事、唾弃尘俗的莫名悲哀和无比忧愤。③诗人最后与鸥鸟同盟,其实也是数遭贬谪、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强作悠然。示例2:不赞成。①词人虽数遭贬谪,报国无门,但时隔三年旧地重游,眼前美景令人陶醉,让人忘却了时光易逝、功业无成的感伤。②结尾两句紧承“悠然”,借“鸥鸟忘机”表达以世事为怀,投身自然的悠然心境。(评分细则:赞成:每点2分,共6分,不赞成:每点3分,共6分,只答“赞成”或“不赞成”而不分析,不给分。) 17.【答案】(1)如其礼乐,以俟君子。(2)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3)示例: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18.【答案】C【解析】“逆”,引号兼有强调和引用的作用,“廊桥遗梦”,引号表特殊含义。19.【参考答案】包罗万象、逆流而上、娓娓道来【解析】成语填空题,可从语境角度,用逻辑关系与词语对应解题;也可以从词义角度,用提及语素与词义轻重解题;还可以从用法角度,用适用对象与感情色彩解题;另外还要看搭配对象、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本题主要利用语境来推断。第一空,可根据前文“许多民间风俗在上面呈现”推断,此处可填“包罗万象”。第二空,“却”提示此句与前文构成转折,由“‘逆’时代潮流而行绝非容易”可知,此处应填“逆流而上”。第三空,整句话的主语为“廊桥”,结合下文“我们听了太多“可知,此处填表示讲述的成语即可,如“娓娓道来”。(评分细则:每空1分)20.【参考答案】廊桥在中国不仅是一座公共交通建筑,还扮演着休憩场所、祭祀神庙、交易市场,甚至娱乐平台、地标建筑、文化长廊等角色。(评分细则:修改一处1分)【解析】原文中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①语序不当,改为“廊桥在中国不仅是...”或“在中国,廊桥不仅是....”;②成分残缺,“扮演着”缺少对应的宾语,应补充“角色”。(评分细则:改对一处1分,改对两处3分)21.【参考答案】ChatGPT爆火,它会取代人类吗?【解析】拟写标题,要求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材料的主要内容,并且生动,富有吸引力。整则材料一共三段,主体为“ChatGPT”,首先摆出ChatGPT“火出了圈”的现象,然后解释ChatGPT无法取代人类的原因。注意题干中的句式要求。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评分细则:点明主体“ChatGPT”1分,概括现象“火出了圈”2分,疑问句2分)22.【参考答案】①仿佛无所不能;②但也有不少硬伤;③更多是一种理性能力【解析】第一空,对上文“写诗、写论文、敲代码、数据分析……”进行总结,强调ChatGPT功能多样,加上“仿佛”“好像”“似乎”等词,表达更严谨。第二空,与前文构成转折,结合后文“坦言了自身不足”可知,此处填写“但也有不少硬伤/缺陷”。第三空可从上下文信息对称来推断,“人类的智能”对应“人工智能的智能”,那么“非理性内容”对应的应是“理性能力/内容”。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评分细则:每空2分)23.【评分建议】参照2022年全国卷1作文评分标准。字数达800,但只选取了材料中的一句话,仅仅谈“渺小”“谦卑”“积累”“从小事做起”“不可贪图小利”之类,未体现与另一句话的关系,不超过42分。【审题提示】这是一道二元关系型作文题。“二元”之间的关系,可以是包含、并列、递进、条件、对立、互补、相辅相成、一分为二等。审题时首先明确“小”与“大”的内涵,然后厘清“小”和“大”的辩证关系。第①句:我在天和地之间,就像是一粒小石子或一颗小树在一座巍峨大山上一样。在广阔的天地之中,个体显得如此渺小,也正是看到了自身的渺小,因而更懂得谦卑。若结合庄子《齐物论》《逍遥游》等代表作进行深入思考,人可以在精神上超越个体的“小我”,将生命融入宇宙万物之间,达到一种自由洒脱的境界。第②句:一味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图小利就做不成大事。在原文中,子夏向孔子请教政事,孔子就告诉他,一是“无欲速”,二是“无见小利”。“无见小利”就是不要着眼于小利益。只把目光盯在小利上,往往成就不了大事。不看小利,而观大局,有大心量,有长远的目光,才能成大事。 第③句: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不能汇聚成江河大海。做好小事,是成大事的第一步。若结合原文中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可以引申为从点滴做起,一步一脚印,才能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第④句:个体纵然微小,但依然可以从“小我”之中看到大世界的样貌,将自身融入时代的洪流,为人类历史发展贡献力量,从而成就“大我”四句话都指向“小”与“大”之间关系,既有对“小”和“大”的正确认识,也涉及在正确认识基础之上的具体实践。题干中明确要求“选择其中两句立意”,行文最好直接引用两句话。“体现彼此的某种关系”,对这一关系的表述,即文章的观点。选择语句时必须考虑两句话之间是否具有某种关系,不可随意搭配,导致文章分论点之间简单并列,甚至脱节。【立意参考】第①④句:以己微光,铸国荣光。点点微光,照亮世界。第②③句: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小袋子里装不下大物件,短井绳没法从深井里打水。要想成就大事业必须胸襟宽广,有海纳百川之气魄,同时还需要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方能在关键时刻勇挑重担。)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4-25 22:33:02 页数:15
价格:¥2 大小:61.9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