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1月期中联考试卷(Word版有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2年11月期中联考高一历史(本试卷共6页,32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湖南省永州市道县以“天下稻源,红色道县”做宣传,在该县玉蟾岩遗址中出土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稻壳实物标本,距今约一万年左右。由此可知当时该地A.成为世界农业的发源地B.贫富差距和阶级分化显现C.使用打制石器种植水稻D.食物来源稳定性逐渐增强2.夏朝有浓厚的敬天思想,他们认为自己执行的统治权力,是实施上天和神灵的意志。这反映了夏朝A.政权与神权相结合B.依靠血缘维护统治C.国家治理的理性化D.社会矛盾极其尖锐3.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据此可知分封制A.实现了高度集权B.扩大了周朝的统治区域C.建立起官僚政治D.延续了商朝内外服制度4.在先秦时期的天下观念中,四夷被视为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原地区的“诸夏”与“夷狄”之间的差别主要在文化层面上,四夷只要学到了“中国”文化,就可以变成“华夏”人。这种观念A.阻碍了民族交流B.加剧少数民族与汉族之间的对抗C.缓和了阶级矛盾D.有利于多元--体民族格局的形成5.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时期,下图的现象 A.表明铁器使用普遍化B.源于分封制的崩溃C.催生出新的土地制度D.导致土地兼并盛行6.《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私学文化”,这两种文化的代表分别是A.儒家、法家B.墨家、法家C.墨家、道家D.儒家、墨家7.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养士之风盛行,最著者如齐国的稷下学宫,名流荟萃。其他如齐国孟尝君、赵国平原君、魏国信陵君、楚国春中(申)君,食客都达3000人以上。诸侯国的这些做法A.表明士阶层的没落B.有利于思想的活跃C.导致诸侯国的纷争D.阻碍了阶层的流动8.历史学家钱穆指出,“秦灭六国,天下复归一统,但那时的政府体制,已远非古代贵族政府可比。如为相者,前有吕不韦,乃赵国人。后有李斯,乃楚国人。为将者有蒙恬,其祖父骜,为齐国人。…...素廷亦不再封建。”这表明A.统一集权政治的确立B.心理隔阂的消除C.分封制彻底退出历史D.阶级对立的消失9.汉文帝曾经减免田租,景帝则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至三十税一,并立为定制。汉文帝一度将“算赋”(人头税)由120钱减为40钱,景帝则将男子为国家服徭役的年龄由17岁推至20岁。以上措施A.促使汉朝国力达到鼎盛B.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发展C.体现了黄老学说的思想D.恶化了政府的财政状况10.西汉中后期,政府在判决案件时兴起所谓“《春秋》决狱”或称“经义决狱”之风,即可以直接引用“五经”经义特别是《春秋》的内容作为判决案件的依据。这一做法A.提高了审判效率B.反映了汉代缺乏明确的法律C.降低了政府威信D.强化了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11.外戚集团易于接近皇帝,往往利用皇帝幼弱,掌握朝中大权;而宦官集团则利用皇帝逐渐成年而亟欲亲政的心理,取外戚的地位而代之。中国历史上的外戚与宦官专权A.导致地方权力膨胀B.表明外戚权力失控C.均受到宗法制影响D.是君主专制的后果12.西晋时有大臣向皇帝上陈当时的选官制度,指出“今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这反映了A.官员行政能力提升B.皇权与相权斗争激烈C.官员素质普遍下降D.九品中正制弊端显现13.表1是北魏部分皇帝的谥号和姓名,这种变化A.反映了汉化改革的结果B.反映了政权更迭的频繁C.促进了北魏经济的繁荣D.削弱了鲜卑贵族的权力14.成书于北魏的农学著作《齐民要术》记载的一些饮食烹饪,如奶酪以及涮羊肉和烤乳猪等吃法,都来自胡人;游牧民族的舞蹈、音乐也传入内地。这反映了当时A.各民族饮食习惯改变B.民族交融趋势得到增强C.各民族经济水平趋同D.统治者民族政策的开明15.南北朝后期,南北双方关系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南北使节往还日益频繁,南北方经济上的互市交易也越来越多,沿淮、汉边境有“大市”“小市”,打破关禁的要求日益迫切。由此可知A.实现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B.商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C.南方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北方D.分裂阻断了南北方交流16.2022年4月28日,京杭大运河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6月24日京冀段旅游航道实现互联互通,古老大运河焕发新的生机。以下关于大运河的说法正确的是A.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B.促进了中外贸易往来C.导致了政治中心转移D.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17.贞观四年(630年)唐太宗为巡幸洛阳,下诏征发卒役修复乾元殿,大臣张玄素就以隋炀帝“骋嗜奔欲,逆天害人”而导致二世而亡来劝谏,并警告唐太宗要爱民、养民、从民、信民。君 臣努力,终成一番治世。这反映了A.民本思想在国家治理中贯彻始终B.民心向背决定国家管理长治久安C.治国理念的变化关乎国家的兴亡D.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思想的发展18.图3为唐初中枢权力机制,图4为唐玄宗时期中枢权力机制,唐玄宗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B.恢复宰相的专权化C.实现对朝政的掌控D.提升官员晋升机会19.韩愈于贞元二年赴长安应试,无门第资荫,三试不第。后经多方请托、行卷,声名鹊起,于贞元八年始中进士。这则材料可以佐证唐代A.科举制度在当时并没有真正执行B.科举制度之下考试考风的不正C.科举制受到传统选官制度的影响D.科举制度没有打破阶层的固化20.有学者提出“弱唐者,诸侯也;既弱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并认为安史之乱至唐亡,仍存在了152年。由此可知A.藩镇外重内轻威胁了君主专制B.藩镇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C.藩镇的设置导致分裂割据局面D.藩镇的设置维持了唐朝的统治21.这是一种承认有财富差别的征税新模式,把之前的征税标准从个体转移到财产上,也被认为是允许合法“兼并土地”。这种制度A.使国家财政收人减少B.减轻了人身控制C.是均田制之下的制度D.增加了税收名目22.筷子是华夏饮食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发明于中国,唐朝时传于蒙古草原、朝鲜半岛和东南亚等地区,“筷子文化圈”已初具规模。这反映了A.中外文化双向交流频繁B.唐王朝开明的民族政策C.唐朝文化观念兼收并蓄 D.国家实力影响文化传播23.图5为宋朝对地方管理体制的新调整,这A.体现了对前朝制度的继承B.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C.实现了对地方的高度控制D.强化了地方的各项权力24.北宋王安石变法颁布保甲法,规定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农闲时军训,希望恢复兵民合一的征兵制。这一做法A.服务于封建统治的需要B.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C.增加了国家的财政负担D.得到了人民的强烈支持25.表2为《宋史》本纪中各学科的科技内容频次统计,这反映了A.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B.小农经济的基础地位C.吸收借鉴外国的成果D.前代科技文化的传统26.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图6)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作者形象描绘了祖国 的河山,精密的表现手法和形象的笔法令人惊叹,飞鸟虽轻轻一点,却具翱翔之势,以它为代表.的山水画在宋朝层出不穷。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格局的变化B.商品经济的发展C.理学思想的影响D.科举制度的完善27.图7为某博物馆“唐至宋元制瓷业发展”展览展板局部,据此以下说法最合理的是A.白地青花瓷是中国宋朝制瓷业的代表B.元朝时期形成南青北白的制瓷系统C.唐时瓷器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D.宋朝时中国的制瓷工艺达到了高峰28.图8为《元朝形势图》。据图,可知元朝当时 A.缩小内地与边疆的差距B.中书省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D.中书省与唐朝中书省的职能--致29.辽宋夏金时期,主要少数民族都模仿汉字自行创造了本民族文字(图9)。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A.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统一性B.汉字发展促进民族交融C.各民族字体流行的实际情况D.国家统一推动文化发展 30.下列历史现象或事物属于同一时期的是A.宣慰司、占城稻B.曲辕犁、安西都护府C.三教合归儒、榷场D.《女史箴图》、《千金方》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封有功的衡山王吴芮为长沙国王,辖地长沙郡城。汉武帝统一南越后,设置荆州刺史,辖治境域包括今岳阳、益阳、常德、郴州、永州、衡阳等。东汉光武帝时,不再封王国于湖南,改长沙王国为郡。东汉通过长沙郡、桂阳郡(今湖南郴州)等地方行政机构,推行中央政令和传播汉文化;湖南铁工具的使用比西汉广泛,制瓷业和商业贸易都有所发展;桂阳郡先后有六任太守积极推广教化,禁止不符合儒家礼教并妨害国计民生的种种淫祀,兴办学校,推广教育,发展地方文化。——摘编自杨东晨、杨建国《论秦汉时期湖南地区的民族与文化一兼论常德与长沙在秦汉时期的重要地位》材料二“大一统”观念萌生于三代,丰富于春秋战国,至秦汉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大一统”思想核心是疆土一统和以治权及法令制度为中心的政治一统,同时也涉及经济一统、思想一统和文化认同。——摘编自张子侠《“大一统”思想的萌生及其发展》(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汉时期治理湖南地区的举措,并分析其意义。(12分)(2)提炼材料中的核心观点,并结合秦汉时期的相关史实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8分)32.唐宋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变革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唐宋城市变革标志着中国古代的城市在空间格局和制度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表3)。材料二郑樵在总结唐宋之际婚姻观念的历史变迁时说,唐以前“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宋代门阀世族政治的消亡反映在人们的婚俗观念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向:士庶不婚的陈规被打破,婚姻重科举进士,婚姻论财等社会现象在宋代普遍出现,特别是世人嫁娶尤重钱财成为一时之尚,宋代商人以财买婚,通过与官僚、宗族、士人联姻进而跻身上层的例子可谓比比皆是。——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冯芸《宋代商人的社会流动与社会结构变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宋朝城市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婚姻观的不同,并分别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作简 要评价。(12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08 08:09:04 页数:11
价格:¥2 大小:4.47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