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年湖北云学新高考联盟学校高一年级3月联考语文试卷考试时间:2023年3月13日09:00~11:30时长: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惯常的印象中,方言常常营造出浓郁的乡土氛围,承载着家长里短和陈年旧事。然而今天,在流行语聚集的网络上,方言也突然散发出不小的感染力。年轻人中间,夹杂不同方言的聊天方式越来越流行,方言发音和用词的“土味”不仅不被避讳,反而博得了年轻人的青睐。如今流行的方言话语,大多是在普通话对话中借用了方言词汇和发音,或者使用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普通话,而非完整、系统地进行方言交流。因而,可以说获得流行的是一种方言元素,可以说“上头”的方言是一种以普通话为本、方言为用的言语模式。方言最重要的社会功能之一就是承载乡土文化和故乡情结。乡音难改的背后是对生养之地深深的眷恋。如今,中国社会走向信息化和数字化,偏僻村落也通过互联网与全球相连,人们被卷入共同的虚拟语言生活。借助共同市场和信息技术,普通话的普及更加迅捷,而借由相同的渠道,方言也被带出故乡,成为公共空间中某种表达乡梓之情的语言载体。同时,这一混合语言现象也暗示着普通话和方言的分层使用结构已经基本形成。普通话服务于教育、医疗、公共事务和跨区域交流,是代表国家的民族共同语。而方言则是家庭、民俗生活中的语言媒介,对健康的语言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当共同语和方言的位置被摆正了,在各自的圈层中发挥其功能,则语言生活趋于和谐:普通话不再“高冷”,方言也不再“土味”。然而,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方言梗走红的背后,被娱乐化了的方言也隐藏着危机。方言梗里充斥着“土味”,仿佛可以带来接地气的感觉,但屏蔽了地域文化之美;一些方言梗只顾矮化方言使用者以达到搞笑的目的,却忽视了挖掘并展示其蕴含的文化民俗及悠久历史。我们不能以保护传承方言文化为名就一窝蜂地刻板复制,让方言被贴上“土”“俗”的标签。面对这种红极一时的网络文化现象,应注意避免被流量盲目裹挟着的方言与低级趣味挂钩,要积极探索并鼓励开发应用多样化的方言,塑造高端、典雅、文化气息浓郁的方言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在虚拟空间和公共空间中,勇于并勤于使用方言,背后是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某媒体在2021 年面向高校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81%的人明确表示喜欢自己家乡的方言,76%的人会不自觉地向身边人“安利”家乡话,近八成“Z时代”表示愿意为家乡话代言。一句方言的身后是多少“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期待?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过去的穷乡僻壤或坐拥金山银山,或发展特色产业,都成为丰衣足食的所在,家乡话的自信,也因此底气十足了。语言态度常常伴随着语言认同,其背后则是文化与归属认同。如果不是人们对祖籍、对人生来源有了更坚定的自信和更强烈的认同,可能会有许多人一时难以转变对方言的态度,亿万人的“小家乡”汇成国人的“大家乡”,这份态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裨益良多。(摘编自饶高琦《当方言不再“土味”》)材料二:目前,我国共有100多种方言,每种方言都有自己的特点,每种方言的背后都有独特的地域文化。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个性化的时代,千篇一律、千人一面、整齐划一的内容是缺乏传播力的,而千姿百态、独树一帜、别出心裁的内容往往更受青睐。从这个意义上讲,互联网为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契机。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方言理应受到精心保护和良好传承。我们需要兼顾语言的主体性和多样性,正确处理普通话推广和方言保护的关系,给予方言合理宽容的生存空间。为保护传承方言文化,教育部和国家语委于2015年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在互联网与数字化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方言,增强方言文化的社会认同感,应该成为我们新的探索方向。比如,将方言引入长短视频,用方言演唱古风歌曲,用创意活动弘扬方言文化,这些新玩法都有助于方言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传播环境,提高人们对方言的熟悉度和亲切度。(摘编自董雪松《“土味”方言缘何成网红——从“为家乡上分”短视频走红看方言的保护与传承》)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如何利用互联网与数字化媒体带动更多人参与方言的创作,进而促进方言的传承发展,应是当下新的探索方向。B.网络时代,夹杂方言的聊天方式越来越流行,方言凭借其“土味”的发音和独特的用词,广受年轻人的喜爱。C.互联网的发展使普通话的普及更加迅捷,也使方言的传播不再受限于空间和地域,有了更广阔的生存空间。D.由于方言具有浓郁的乡土氛围,因此其在传播时存在被娱乐化的现象,比如一些方言梗矮化方言,忽视地域文化。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方言是乡土情结和地域文化的载体,传承方言既有利于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又有利于传承民俗文化和历史。B.网上流行的方言并不能完整再现方言系统,而是作为语言元素辅助普通话交流,这表明方言已被边缘化。C.普通话的推广和方言的保护传承之间并不矛盾,他们有着很明确的分层使用结构,泾渭分明而又和谐共处。D.日益富裕的生活增强了人们对方言及其所代表的家乡文化的认同感,进而构建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态。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电影《人生大事》中,演员使用武汉、四川方言进行对话,赋予文艺作品鲜明的地域特色,让作品更有个性和特点。B.云南曲靖某村干部以一口土味地道方言,通过大喇叭宣传疫情防控工作,既接地气,又幽默诙谐,广受村民欢迎。C.2020年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采录展示平台上线并向社会开放,其可保存、检索、展示全国各地的语言资源数据。D.某海派音乐人用上海话改编的《钗头凤》通过方言独特的韵律平仄再现了宋词的细腻唯美,平台累计点击量超高。4.材料一在论证“使用方言是一种文化自信”时使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5.方言短视频《我是云南的》一时火遍全网,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方言短视频火爆的原因。一段云南傈傈族小伙录制的视频“我是云南的,云南怒江的……”在网络平台走红。由此,在社交平台上,以家乡、方言为主题的热门话题衍生出新一轮传播热度,全国各地网友争相模仿,以类似的方式拍摄视频介绍自己的家乡。【答案】1.D2.A3.B4.①运用引用论证。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出文化自信这一观点。②运用举例论证。以某媒体的调查数据为例,指出大多数人都是以家乡方言为傲的。③运用假设论证。指出如果没有强烈的文化认同和坚定的文化自信,可能人们一时难以转变对方言的态度。5.①这缘于人们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缘于人们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人们愿意为方言代言、为家乡代言。②国家对乡土文化的重视与引导,以及互联网与数字化媒体的迅速发展,使人们有机会、有条件用创意活动弘扬方言文化。【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由于方言具有浓郁的乡土氛围,因此……”因果不当。结合材料一第1段中的“方言常常营造出浓郁的乡土氛围”和材料一第5段中的“在方言梗走红的背后,被娱乐化了的方言也隐藏着危机”“一些方言梗只顾矮化方言使用者以达到搞笑的目的,却忽视了挖掘并展示其蕴含的文化民俗及悠久历史”可知,方言在传播时出现被娱乐化的现象是因为传播者想达到搞笑的目的,而不是因为“方言具有浓郁的乡土氛围”。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这表明方言已被边缘化”错。材料一中说的“以普通话为本,方言为用”是如今方言运用的一种言语模式,这并不等于方言被边缘化。C.“它们有着很明确的分层使用结构,泾渭分明而又和谐共处”错。根据材料一第4段可知,普通话与方言都有自己使用的情境,但是二者并非是泾渭分明的。D.“进而构建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态”错。由材料一最后一段中的“这份态度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裨益良多”可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不只是由人们对方言的认同感构建起来的,只是这份认同感对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积极作用。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和论据的能力。材料二侧重介绍了当下我国保护传承方言的做法。B.是利用方言来拉近和当地群众的关系的做法,达到宣传防疫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推广传承方言。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讲话引出文化自信的内容。“某媒体在2021年面向高校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81%的人明确表示喜欢自己家乡的方言,76%的人会不自觉地向身边人‘安利’家乡话,近八成‘Z时代’表示愿意为家乡话代言”,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以翔实的数据,论证了人们以家乡方言为傲的现象。“如果不是人们对祖籍、对人生来源有了更坚定的自信和更强烈的认同,可能会有许多人一时难以转变对方言的态度”运用了假设论证的方法,从反面进行假设,指出强烈的文化认同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改变了人们对方言的态度。【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材料一最后一段中的“在虚拟空间和公共空间中,勇于并勤于使用方言,背后是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某媒体在2021年面向高校学生的一项调查显示,81%的人明确表示喜欢自己家乡的方言,76%的人会不自觉地向身边人‘安利’家乡话,近八成‘Z时代’表示愿意为家乡话代言。一句方言的身后是多少‘谁不说俺家乡好’的期待?”“随着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过去的穷乡僻壤或坐拥金山银山,或发展特色产业,都成为丰衣足食的所在,家乡话的自信,也因此底气十足了。语言态度常常伴随着语言认同,其背后则是文化与归属认同”可知,这缘于人们对家乡的依恋和热爱,缘于人们对乡土文化的认同和自信,人们愿意为方言代言、为家乡代言。由材料一第3段中的“借助共同市场和信息技术,普通话的普及更加迅捷,而借由相同的渠道,方言也被带出故乡,成为公共空间中某种表达乡梓之情的语言载体”和材料二第2段中的“为保护传承方言文化,教育部和国家语委于2015年启动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也明确提出‘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以及材料二最后一段“在互联网与数字化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方言,增强方言文化的社会认同感,应该成为我们新的探索方向。比如,将方言引入长短视频,用方言演唱古风歌曲,用创意活动弘扬方言文化,这些新玩法都有助于方言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传播环境,提高人们对方言的熟悉度和亲切度”可知,国家对乡土文化的重视与引导,以及互联网与数字化媒体的迅速发展,使人们有机会、有条件用创意活动弘扬方言文化。(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过了九点,互助组的八户到齐了,除这以外,还来了21家单干户,有现贫农,新老下中农,也有新老上中农。看见该来的人都到了,刘雨生把大家叫进厢房。这位单单瘦瘦的青皮后生子,站在桌边,背着灯光,面向人群,从从容容作报告。他没有稿子,也不拿本本,却把邓秀梅和李主席在支部会和代表会上的讲话,传达得一清二楚。新中国成立前,刘雨生家里顶穷。他只读得两年私塾。他是一个大公无私的现贫农;或者用亭面糊的话来说:“是一个角色。”他的记性非常好。刘雨生的互助组的八户人家和周围单干的家底,人口和田土,以至这些田土的丘名、亩级和产量,他都背得熟历历。他出生在这块地方,又在这里做了16年的田。村里的每一块山场,每一丘田,每一条田塍的过去几十年的历史,他都清楚。他是清溪乡的一本活的田亩册。他为人和睦、本真,心地纯良,又吃得亏,村里的人,全都拥护他。但是,刘雨生所走的道路并不是笔直的,而且也不平坦。村里组织互助组时,他是组长之一。那时候,唤人开个会都很困难,他要挨门挨户去劝说,好像讨账。他的堂客张桂 贞是个只图享福的小巧精致的女子,看见丈夫当了互助组组长,并时常误工,绞着他吵,要他丢开这个背时壳。他自己心里对互助合作,也有点犹豫。互助组到底好不好?他还没有想清楚。如今,上级忽然派个邓秀梅来了,说是要办社。他心里想,组还没搞好,怎么办社呢?不积极吧,怕挨批评,说他不像个党员,而且自己心里也不安;要是积极吧,又怕选为社主任,会更耽误工夫,张桂贞会吵得更加厉害,说不定还会闹翻。想起这些,想起他的相当标致的堂客,可能会离开他,他不由得心灰意冷,打算缩脚了。“你是共产党员吗?”他的心里有个严厉的声音责问自己,“入党时的宣誓,你忘记了吗?”开支部会时,听了邓秀梅的报告,刘雨生回到家里,困在床上,睁开眼睛翻来覆去想了一通宵。一直到早晨,他的主意才打定,他想清了:“不能落后,只许争先。不能在群众跟前丢党的脸。家庭会散板也顾不得了。”从那以后,他一心一意,参与了合作化运动。张桂贞看他全然不问家里的冷暖,时常整天不落屋,柴不砍,水也不挑了,只想发躁气,跟他吵闹。开着群众会的头一天晚上,刘雨生回家,发现灶上锅里,既没有菜,也没有饭,张桂贞本意是要激起他吵的,但他也没有作声,拿灯照照,看见米桶是空的,忍着饥饿,吹熄灯睡了。张桂贞翻了一个身,满含怨意地说道:“你呀,哼,心上还有家?”第二天,也就是开这会的同一天的上半日,张桂贞从床上起来,带着他三岁的孩子,回到了娘家,找哥嫂商量去了。他的大哥张桂秋,人生得矮小。人们都叫他秋丝瓜,解放以前,他是个兵痞。他一心一意,盘算要把他久想离婚的妹妹嫁到城里去。虽说眼看要遭遇不幸,他喜欢的儿子要遭到他们婚变的影响,但刘雨生还是忍着心痛,出席和主持了晚上的会议,并且平平静静地作了报告。在灯光下面,人们看得出,他的脸上有愁云,眼含着沉郁凄楚。“他心里好像有事。”亭面糊旁边有一个人低低的说。亭面糊并非精细一流的人物,平常对自己马马虎虎,对人家也谈不上细致,但经人说破,他也看出了,刘雨生显出没有精神、大有心事的样子。“准是他的堂客又跟他吵了。”亭面糊身边那个人又低声地说。“这号没得用的堂客,要是落在我手里,早拿烟壶脑壳敲她了!”亭面糊说。正在说的时候,一个短小单瘦的中年人来了。刘雨生的报告顿了一顿,手也好像轻轻抖动了。他的眼睛有意避开不看这个进来的男子。“那是哪一个?”桌子边上,邓秀梅小声地问程大春。“那是刘雨生的大舅子,张桂秋,小名秋丝瓜。”陈大春说,声音也没有平常粗大。稍稍打了一阵顿,刘雨生忍住心里的凄楚,继续作他的报告。他说起了农业社的优越性,又谈到将来,乡里要把一些田塍通开,小丘改成大丘;所有的田,除缺水的干鱼子脑壳,都插双季稻;按照土地的质量,肯长什么,就种什么,有的插稻谷,有的秧豆子,有 的贴黄麻,有的种瓜菜。听到刘雨生说起这些具体的做田的事,大家都用心地听。刘雨生的心也轻快了一些。(节选自周立波《山乡巨变》,有删改)文本二:周立波善于在民俗风情中塑造典型生动的人物形象,在故乡系列小说中,周立波塑造了一系列富有个性的人物。如《艾嫂子》中聪明朴实的养猪能手艾嫂子,《山乡巨变》中,本真善良,大方却又自私,时新而又古板的亭面糊等。在刻画人物时,周立波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真实性的原则。“即使是合作化运动的带头人刘雨生、李月辉、盖满爹,按当时流行的创作风气来看,人物头上不但没有理想的光圈和宝气,反而有世俗的窝囊劲。”朴实清丽,简练生动,通俗易懂,口语化,富含风情是周立波故乡系列小说特有的语言风格。作者把形象生动的富于地方色彩的群众语言引入到了作品中,使作品具有鲜明的地方风味。(节选自《谈周立波乡土小说的艺术特色》,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雨生在作报告时既没有稿子,也不拿本本,却能把上级领导的讲话精神传达得一清二楚,说明他记忆力好,能力出色。B.刘雨生虽然心情不好,但工作态度认真,没有影响作报告,他指明了当时农村发展的方向,即坚持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C.小说重点描写了刘雨生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与妻子出现的矛盾,突出了以刘雨生为代表的促使“山乡巨变”的人的牺牲与奉献。D.“他是清溪乡的一本活的田亩册”表明刘雨生是带领农业合作社建设的合适人选,也说明刘雨生在清溪乡地位的举足轻重。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一第二、三段采用了插叙的叙事手法,有助于塑造刘雨生的形象,其他部分则采用了顺序的叙事手法。B.张桂秋的出现使会场的气氛紧张起来,故事情节发展达到了高潮,这也预示着刘雨生将要离婚的结局。C.刘雨生具有一心为公的一面,也有因公事无法照顾家里以致婚变的一面,体现了人物塑造的真实性。D.召开群众会这一部分,采用了侧面描写,通过邓秀梅、陈大春、亭面糊等人的反应塑造刘雨生的形象。8.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刘雨生对乡村工作的态度经历了哪些变化。9.文本一在语言表达方面很有特色,请结合文本二简要分析【答案】6.D7.C 8.①成立互助组之处,工作开展有些困难,刘雨生对此感到犹豫和迷惘。②上级派邓秀梅来准备办合作社后,刘雨生心里感到疑惑,甚至想要退缩。③开完支部会,刘雨生最终打定主意,一心一意参与合作化运动。9.①口语化,运用方言。如“熟历历”“堂客”“背时壳”“散板”“不落屋”等方言的使用,使作品具有地方风味。②简练生动,善用动词。如写刘雨生的状态时,“回到家里,困在床上,睁开眼睛,翻来覆去,想了一通宵”,运用几个动词将他进行心理斗争的状态写得精炼传神。③简练生动,多用短句。如写刘雨生的为人时,“他为人和睦、本真,心地纯良,又吃得亏,村里的人,全都拥护他”,节奏分明,突出了刘雨生的善良,富有表现力。【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说明刘雨生在清溪乡地位的举足轻重”错误,“他是清溪乡的一本活的田亩册”,是说他对清溪乡田土、丘名、亩级、产量、历史等十分了解,并不能说明他在清溪乡的地位。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其他部分则采用了顺序的手法”错误,文本一第4至9段采用的也是插叙的手法;B.“故事情节发展达到了高潮”错误,张桂秋的出现没有激起情节高潮。D.“采用了侧面描写,通过邓秀梅、陈大春、亭面糊等人的反应塑造刘雨生的形象”错误,召开群众会时,邓秀梅的反应是对于张桂秋的好奇,陈大春则是回应邓秀梅的询问,并没有塑造刘雨生人物形象的作用。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根据“那时候,唤人开个会都很困难,他要挨门挨户去劝说,好像讨账。他的堂客张桂贞是个只图享福的小巧精致的女子,看见丈夫当了互助组组长,并时常误工,绞着他吵,要他丢开这个背时壳。他自己心里对互助合作,也有点犹豫。互助组到底好不好?他还没有想清楚”可知,成立互助组之处,工作开展有些困难,刘雨生对此感到犹豫和迷惘。根据“如今,上级忽然派个邓秀梅来了,说是要办社。他心里想,组还没搞好,怎么办社呢?不积极吧,怕挨批评,说他不像个党员,而且自己心里也不安;要是积极吧,又怕选为社主任,会更耽误工夫,张桂贞会吵得更加厉害,说不定还会闹翻。想起这些,想起他的相当标致的堂客,可能会离开他,他不由得心灰意冷,打算缩脚了”可知,上级派邓秀梅来准备办合作社后,刘雨生心里感到疑惑,甚至想要退缩。 根据“开支部会时,听了邓秀梅的报告,刘雨生回到家里,困在床上,睁开眼睛翻来覆去想了一通宵。一直到早晨,他的主意才打定,他想清了:‘不能落后,只许争先。不能在群众跟前丢党的脸。家庭会散板也顾不得了。’从那以后,他一心一意,参与了合作化运动”可知,开完支部会,刘雨生最终打定主意,一心一意参与合作化运动。【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语言特点的能力。从小说的人物对话分析,“他背得熟历历”“丢开这个背时壳”“准是他的堂客又跟他吵了”“这号没得用的堂客,要是落在我手里,早拿烟壶脑壳挖死了”这些语言具有口语化特点,并且“背时壳“堂客”等还具有地方特色,带有方言的特点,这些口语和方言的运用,符合农民的人物身份,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读来真实、自然、亲切,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写刘雨生“站在桌边,背着灯光,面向人群,从从容容做报告”,“回到家里,困在床上,睁开限睛,翻来覆去”,描写了人物的动作,简洁有力,精练传神的刻画了刘雨生有能力、内心矛盾纠结的状态,可以说作者用语简练生动,善用动词。简练生动,多用短句。如“他为人和睦、本真,心地纯良,又吃得亏,村里的人,全都拥护他”“站在桌边,背着灯光,面向人群,从从容容做报告”“回到家里,困在床上,睁开限睛,翻来覆去”,句式活泼灵动,简洁明快,节奏感较强,读来朗朗上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曹操将击乌桓,诸将皆曰:“袁绍亡虏耳,夷狄贪而无亲,岂能为尚用!今深入征之,刘备必说刘表以袭许。”郭嘉曰:“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操从之。初,袁绍数遣使召田畴于无终,畴皆拒之。畴忿乌桓多杀其本郡冠盖,意欲讨之而力未能。及曹操定冀州,遣使辟畴,畴戒其门下趣治严。遂随使者到军,拜为蓚令,随军次无终。时方夏水雨,而滨海洿下,泞滞不通,虏亦遮守蹊要,军不得进。操患之。畴曰:“旧北平郡治在平冈,道出卢龙,达于柳城。自建武以来,陷坏断绝,垂二百载,而尚有微径可从。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可不战而禽也。”操曰:“善!”乃引军还。虏候骑见之,诚以为大军去也。操令畴将其众为乡导,上徐无山,经白檀,东指柳城。未至二百里,虏乃知之。尚、熙与蹋顿及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将数万骑逆军。操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操登高,望虏阵不整,乃纵兵击之,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余万口。辽东单于速仆丸与尚、熙奔辽东太守公孙康。或劝操遂击之,操曰:“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矣。”九月,操引兵 自柳城还。公孙康斩尚、熙,并速仆丸首送之。诸将或问操:“公还而康斩尚、熙,何也?”操曰:“彼素畏尚、熙,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既还,科问前谏者,人人皆惧。操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节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可不战而禽也。B.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可不战而禽也。C.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可不战而禽也。D.今虏将以大军当由无终/不得进而退/懈弛无备/若嘿回军/从卢龙口越白檀之险/出空虚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备/蹋顿可不战而禽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逆军”中的“逆”与成语“以意逆志”中的“逆”意思相同。B.夷狄,为华夏族以外各族的泛称。古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C.冠盖,指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或官宦之家。D.“次无终”中的“次”与《烛之武退秦师》中的“晋军函陵”中的“军”意思接近。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操要讨伐乌桓,诸将反对。等到攻打乌桓凯旋,曹操不但没有责备他们,反而厚赏了他们,因为他认为他们所提的意见也是有道理的。B.曹操善于听从下属的意见,但有自己的判断,有人劝他攻打公孙康,他没有听从,而是仅派出使者劝说,最终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C.田畴多次拒绝袁绍的征召,却积极接受曹操的征召,并且在曹操进攻乌桓遭遇困难时提出了避实就虚的解决方案,为最终的胜利立下大功。D.曹军从卢龙口进军,收到一石二鸟之效:一是引军后退,让敌人误以为曹军撤兵;二是出其不意,攻打敌人不设防的区域。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2)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顾不可以为常。14.曹操为什么不趁胜攻打公孙康?这反映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0.D11.A12.B13.(1)乌桓人倚仗距离遥远,一定不会预先防备,趁其不备,突然攻打他们,可以消灭他们。 (2)我先前出兵,冒着危险,侥幸获胜。虽然成功了,(但)是上天保佑的结果,但不能作为常规。14.①如果攻打公孙康,会逼迫他与袁尚、袁熙联合起来对抗自己;如果不去攻打,公孙康一向害怕袁尚、袁熙,这时会想办法杀掉袁尚、袁熙,如此自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②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能够准确分析情势、了解人心的人。【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现在乌桓将领以为我们大军应当经过无终县,不能前进就会撤退,因此他们放松懈怠,没了防备。如果我们默默地回军,从卢龙塞口越过白檀的险阻,进到他们没有设防的区域,路近而行动方便,趁他们没有防备,可以不战而捉住蹋顿。“无终”做“由”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路近而便”语意完整,其后断开;“掩其不备”为动宾结构,不能断开;“蹋顿”是“可不战而禽”的主语,其前断开,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言实词的含义以及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意思相同”错。“逆”,迎击/揣测。句意:迎击曹军/用自己的心思去揣度别人的意图。二者意思不同。B.正确。C.正确。D.正确。“次”,驻扎。句意:驻扎在无终县/晋军驻扎在函陵。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仅派出使者劝说”错误,“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中的“使”是“让”的意思,不是派使者的意思。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恃”,倚仗;“因”,趁;“卒然”,突然。(2)“前行”,古今异义,先前出兵;“得”,成功;“顾”,但。【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以及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彼素畏尚、熙,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可知:如果攻打公孙康,会逼迫他与袁尚、袁熙联合起来对抗自己;如果不去攻打,公孙康一向害怕袁尚、袁熙,这时会想办法杀掉袁尚、袁熙,如此自己可以坐收渔翁之利。面对郭嘉建议“胡恃其远,必不设备,因其无备,卒然击之,可破灭也”,曹操能“从之”。后来,他又听从了田畴的意见,再结合后文“操曰:‘吾方使康斩送尚、熙首,不烦兵矣’”“彼素畏尚、熙,吾急之则并力,缓之则自相图,其势然也”“孤前行……后勿难言之”可以看出:曹操是一个能够准确分析情势、了解人心的人。参考译文:曹操准备出兵征讨乌桓,将领们都说:“袁尚只不过是个逃亡罪犯罢了,乌桓人贪得无厌而不念旧情,岂能受袁尚利用!如今大军深入塞外征讨乌桓,刘备必然会劝说刘表趁虚袭击许都。”郭嘉说:“乌桓人倚仗距离遥远,一定不会预先防备,趁其不备,突然攻打他们,可以消灭他们。”曹操听从了郭嘉的意见。起初,袁尚几次派使者到无终县去征召田畴,田畴都拒绝了。田畴愤恨乌桓人经常杀害他们本郡的官员,想讨伐乌桓却力量不够。到曹操平定冀州后,曹操派使者来征召田畴,田畴要他的弟子赶快为他整理行装。于是他随同使者到曹操军中,被任命为县令,随大军进驻无终县。当时正赶上夏季下雨,沿海一带地势低洼,泥水淤积,道路不通,乌桓人又拦截把守在险要的地方,曹军无法前进。曹操十分忧虑。田畴说:“原来北平郡府设在平冈,道路通过卢龙寨塞,到达柳城。自从光武帝建武以来,道路毁坏,无人行走,已将近二百年,但仍有小路可走。现在乌桓将领以为我们大军应当经过无终县,不能前进就会撤退,因此他们放松懈怠,没了防备。如果我们默默地回军,从卢龙塞口越过白檀的险阻,进到他们没有设防的区域,路近而行动方便,趁他们没有防备,可以不战而捉住蹋顿。曹操说:“很好!”于是率军从无终县撤退。乌桓人的侦察骑兵看到后,当真以为曹军已经离去。曹操命令田畴率领他的部众做向导,上徐无山,经过白檀,向东直指柳城,距离二百里时,乌桓人才知道。袁尚、袁熙与蹋顿以及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率领数万名骑兵迎击曹军。曹军车辆辎重都在后边,身披铠甲的将士很少,曹操左右的人都感到畏惧。曹操登高,看到乌桓军队不整齐,就出兵攻击。乌桓军队大乱,曹军斩杀了蹋顿和声名显赫的王以下的乌桓首领,投降的胡人与汉人有二十余万。辽东单于速仆丸与袁尚、袁熙投奔辽东郡太守公孙康。有人劝曹操乘势追击。曹操说:“我将使公孙康斩下并送来袁尚、袁熙的人头,不必再劳师动众。”九月,曹操率领大军从柳城班师。公孙康斩杀袁尚、袁熙连同速仆丸的人头一起送给曹操。将领中有人问曹操:“您已退军,而公孙康还是杀死了袁尚、袁熙,这是为什么?”曹操说:“公孙康一向畏惧袁绍、袁熙,我如果急攻,他们就会合力抵抗,缓和时他们就会自相残杀,是形势使他这样做的。”大军返回后,曹操查问以前劝阻他出兵征讨乌桓的人,众人都心怀畏惧。曹操对劝阻者都加以厚赏,对他们说:“我先前出兵,冒着 危险,侥幸获胜。虽然成功了,(但)是上天保佑的结果,但不能作为常规。你们的意见,才是万全之计,所以加以赏赐,以后不要害怕提意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送郑司仓入蜀卢照邻离人丹水北,游客锦城东。别意还无已,离忧自不穷。陇云朝结阵,江月夜临空。关塞疲征马,霜氛落早鸿。潘年三十外①,蜀道五千中②。送君秋水曲,酌酒对秋风。注释:①潘年三十外:化用潘岳《秋兴赋序》中“晋十有四年,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见二毛”之典,卢照邻写本诗时已三十五岁,故称。②蜀道五千中:写自己在外宦游,多次奔走于千里之外的蜀道上。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陇云”两句为虚写,设想郑司仓跋山涉水早晚奔走蜀道的情景,前句写山路的高耸,后句写水路的凄清。B.“关塞”两句以征马忍受长途跋涉的疲病、鸿雁忍受严寒气候的风霜之苦,极写行路的艰辛苦困。C.诗题点明事件和送别对象,前两句中“离人”“游客”照应诗题,“离人”指诗人自己,“游客”指郑司仓。D.最后两句写诗人为郑司仓饯行,酒酣之际,面对萧瑟的秋风,在这凄楚的气氛中与友人无奈地分手。16.《送郑司仓入蜀》是一首五言律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5.C16.①与朋友离别的伤感。“别意还无已,离忧自不穷”直接表达了诗人与朋友相聚恨短的离愁。②对朋友的关切。诗人设想朋友前去道路上的艰辛,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③对仕宦失意的悲慨。诗人化用潘岳的典故,感慨自己在外宦游,但得不到朝廷重用,抒发了宦途不顺的悲慨。【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离人’指诗人自己,‘游客’指郑司仓”说法错误。“离人”指郑司仓,“游客” 是诗人的自称,这两句说的是诗人刚从蜀中来此地,与郑司仓相见,而郑司仓却要马上离开此地,到蜀中去。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题“送郑司仓入蜀”点明这是一首送别诗。第一、二句“离人丹水北,游客锦城东”,点明送别地点及对象,“离人”“游客”已将离别伤感点染出来;三、四句“别意还无已,离忧自不穷”,“别意”“离忧”直接点明离愁,“还无已”“自不穷”抒发了相聚恨短的离情。接着诗人想象郑司仓艰难奔走蜀道的情景:五、六句“陇云朝结阵,江月夜临空”写山路高耸云霄,陇云排阵,水路夜景凄清;七、八句“关塞疲征马,霜氛落早鸿”写路途遥远,征马疲病,天气恶劣,大雁都要停下来等待日出霜消再飞,突出行路的艰难。诗人设想朋友前去道路上的艰辛,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心。最后四句借送别之机发仕宦失意的悲慨:九、十句“潘年三十外,蜀道五千中”借用典故,“潘年三十外”化用潘岳《秋兴赋序》中的典故,“蜀道五千中”写自己在外宦游,多次奔走于千里之外的蜀道上。这两句写自己在外宦游多年,但不被朝廷重用。最后两句“送君秋水曲,酌酒对秋风”写诗人为郑司仓饯行,酒酣之际,面对萧瑟秋风,心中感到一片茫然。两位友人也在这凄凉的气氛之中无奈地分手,抒发了宦途不顺的悲慨。(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先进》中,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笑子路,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居易《琵琶行》中写主人和客人被琵琶声打动,于是打听弹奏琵琶者,但弹奏者不肯言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古人欢乐之余,往往有人生短暂之叹,比如有人曾感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为国以礼②.其言不让③.寻声暗问弹者谁④.琵琶声停欲语迟⑤.寄蜉蝣于天地⑥.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让、蜉蝣、渺、沧、粟、臾、羡。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观园是曹雪芹寄托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清净之境,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是如何向读者全面呈现刚建好的大观园的呢?《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一节展示出曹雪芹在谋篇布局上的①:曹雪芹构想了这样一个场景,就是贾政领着众清客游览大观园,以便为园中的亭台馆舍草拟匾额对联,突然碰到了宝玉,想考考他的才学,于是带他同游。该节内容将贾宝玉的文学才华展露得②。为大观园中的亭台馆舍之类草拟匾额对联并非③之事,更不必说匾额对联还需当场拟出,贾宝玉不仅要接受异常严厉的父亲的检验和众多清客的点评,还要贴出来供将来省亲的贵妃定夺、审阅。但是,他的答卷很完美……这不仅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还向读者展示出我国园林这一④的人造景观之妙。比如“(贾政)一面引人出来,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可以说,“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这一节的景色之妍,描写之妙,可与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相比。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语言有什么特点?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答案】18.①匠心独运②淋漓尽致③一蹴而就④巧夺天工19.贾宝玉不仅要接受异常严厉的父亲的检验和众多清客的点评,所拟的匾额对联还要贴出来供将来省亲的贵妃审阅、定夺。20.运用了一系列动宾结构的短句,体现了视点的流动,既凸显了大观园景致的繁盛与贾府的繁荣,又凸显了贾政等人游园的惬意。【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空,前文提出问题——曹雪芹如何向读者全面呈现刚建好的大观园,后文指出曹雪芹构想的场景不仅介绍了大观园,还完全展现了贾宝玉的文学才华,由此可知曹雪芹在谋篇布局上的构思很巧妙。根据前后语境可知所填成语有构思巧妙的意思,所以可以填“匠心独运”之类的成语。匠心独运: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第②空,前文提到贾政领着众清客考贾宝玉的才学,后文提到贾宝玉的答卷很完美。根据前后语境可知,此处强调的是贾宝玉的文学才华在这一节中完全展露出来,故此处可填“淋漓尽致”之类的成语。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第③空,语段说匾额对联需当场拟出,还要接受众人的点评和贵妃的审阅、定夺,所以这 件事难度很大。根据语境和横线前的“并非”二字可知所填成语有事情简单、容易做到的意思,所以可填“一蹴而就”之类的成语。一蹴而就:形容一下子把事情办成。第④空,横线后接的是“人造景观之妙”,且后文具体描写了景观之妙。根据语境可知所填成语有人造景观精妙的意思,故此处可填“巧夺天工”之类的成语。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修改病句的能力。该语句主要有两处语病:一是偷换主语,“贴出来供将来省亲的贵妃定夺、审阅”的主语应是所拟的匾额对联,而不是“贾宝玉”,故要在“还要”之前添加“所拟的匾额对联”;二是不合逻辑,应先“审阅”再“定夺”,故应将“定夺”与“审阅”颠倒顺序。故病句改为:贾宝玉不仅要接受异常严厉的父亲的检验和众多清客的点评,所拟的匾额对联还要贴出来供将来省亲的贵妃审阅、定夺。【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根据句子“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蘼架”等内容可以看出,句子运用了一系列动宾结构的短句,体现了视点的流动;再根据后文中的“‘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这一节的景色之妍,描写之妙,可与……相比”,以及划线句中景物“山坡”“花”“柳”“石”“泉”等可知,这些景物描写突出了大观园的繁盛与贾府的繁荣;根据“转”“穿”“抚”“依”“过了”“再入”“越”“度”“入”“出”等一系列动词,可以看出贾政等人游园是随时可以移步换景,眼前景物不停变换,内心无比惬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机器人手术系统是集多项现代高科技手段于一体的综合体。外科医生可以利用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远离手术台的情况下①,一旦切口位置被确定,装有照相机和其他外科工具的机械臂将实施切断、止血及缝合等操作,外科医生只需坐在手术室的控制台上,观测和操纵机械臂工作。通常,实施开放式外科手术出血量多,需要输血;而机器人做手术则②,无须输血,患者1天即可出院。一些外科医生操纵名为“达·芬奇”的机器人系统做心脏外科手术。该机器采用最先进的主仆式远距离操作模式,灵活的“内腕”可消除医生手的颤抖,特有的三维立体成像系统,在术中能将手术视野放大15倍,大大提高手术的精确性和平稳性。但机器人做外科手术③,尽管降低输血率可以节省金钱,但是购买机器也会增加成本。它们需要维护,有些设备还是一次性的,这些都会导致机器人外科手术比普通手术更贵。 21.下列句子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画横线处引号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科学家仔细研究了鲸,发现它的外形是一种极为理想的“流线型”。B.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宁国府”五个大字。C.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D.这里说“只能”“才是”,就是说,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答案】21.C22.①操纵机器进行手术②出血量相对较少③成本是比较高的【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原句:灵活的“内腕”可消除医生手的颤抖,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殊的含义。A.表示特定称谓。称鲸鱼外形是极为理想的“流线型”。B.表示直接引用。引用匾额上的内容“敕造宁国府”C.表示特殊含义。“招牌”的含义是表示什么云就是什么天气。D.表示突出强调。“只能”“才是”加引号表示强调的词语。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①处,根据下文中的“外科医生只需坐在手术室的控制台上,观测和操纵机械臂工作”可知,机器人手术系统中,医生可以远离手术台操纵机器进行手术,故此处可填“操纵机器进行手术”之类的内容;第②处,上下文有表示转折的关联词“而”,且根据横线前的“出血量多,需要输血”和横线后的“无须输血”,可以推断机器人做手术出血量较少,故此处可填“出血量相对较少”之类的内容;第③处,根据后文中的“购买机器也会增加成本……手术更贵”可知,机器人做外科手术成本是比较高的,故此处可填“成本是比较高的”之类的内容。此外,拟写答案时,注意字数限制。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前段时间,网络上流传一位母亲的博文。她说,女儿是上海交大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临近毕业,收到了好几家互联网大公司的录取通知,年薪不菲;国家电网也伸来橄榄枝,给女儿年薪28万的许诺。经过和家人的商量,女儿选择入职腾讯。谁知有一天女儿突 然说自己考了选调生,要回家乡的小县城,为改变家乡的面貌而奋斗,面试和政审都通过了。这位母亲表示十分不理解,说“自己真的要被气哭了”。对于这位研究生的选择,你有什么看法?请你结合现实生活,写一篇演讲稿。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审读材料时,要注意材料前后的对比关系。作为上海交大的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女儿拥有良好的就业前景,本可以选择薪资待遇高、工作环境更好的工作,这对她的个人利益有利;但是她最终却为了改变家乡的面貌而选择了考回县城做选调生,这表明她更看重为家乡、为社会做贡献。女儿的选择表明,在选择工作的时候,相对于个人利益,她更看重的是社会效益。她的母亲之所以“被气哭”,原因在于更多地考虑孩子的个人发展、个人利益,而忽略了其社会价值的实现。整则材料,意在引导考生思考,如何合理地看待、协调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个人利益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关系。写作时,要注意写成演讲稿的格式,要有称呼语、问候语、开场白、结束语,有现场感。在演讲稿的正文部分,可以采用“引议联结”的结构模式,先由材料引入话题,明确观点:支持女孩的做法,要追求自身社会价值的实现。然后分析她之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说明她在寻求个人发展时,主动把个人发展融入到家乡、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去,这是有强烈的义务感、责任感、使命感的体现,是新时代的新青年应该有的样子。接下来,联系现实,辩证分析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之间的关系,强调二者并非完全对立的,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在为社会服务的过程中,自我的价值得以实现。此处可以举出事例论据来进行论证:杨善洲放弃安逸的退休生活,去植树造林;“大眼睛”苏明娟放弃大城市,回家乡支教。最后,可以发出号召,呼吁同学们,在追求自我价值实现的同时,也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时代使命感,为社会做贡献,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立意:1.反哺家乡有担当,堪为楷模应颂扬。2.我辈青年当立大志,服务社会实现价值。3.让自己投身时代的洪流,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统一。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4-25 20:39:02 页数:18
价格:¥2 大小:52.0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