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台州市2022年4月高三年级调考试题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別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虎年春晚《只此青绿》《忆江南》两个节目,以唯美醇厚的方式将中华传统之美悉数展现,其精髓(suǐ)是华夏儿女融于五千年历史中的家国情怀,是对民族血脉的赓(gēng)续。B.汉魏六朝,赋体盛行,讲究词藻骈俪(lì)华美、音节铿锵和谐,因此成为文学形式美的极至。但如果作者一味追求靡(mǐ)丽的形式,就会造成文章思想浅薄和气格下沉。C.一段西安男子殴打妻子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并引发网友强烈谴责,警方通报夫妻因琐事引发口角(jiǎo),男子已被依法拘留:家暴绝不能以一句“家务事”来和(huò)稀泥。D.历史上种种社会蕃篱和制度钳(qián)制的弱化,起推动作用的都有技术因素。如近四十年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代际、性别、地区、阶层等系列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纾(shū)缓。【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常用字字音字形的能力。B.“极至”“至”应写作“致”。C.“口角”的“角”应读作“jué”。D.“蕃篱”的“蕃”应写作“藩”。故选A。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网络从来不缺流行语,去年满屏招摇的,今年已是明日黄花。【甲】放远来看,所谓“潮流变化”是真实存在,还是无数流行语快速换代伪造的幻象?【乙】有人批判,“迷恋这些网红词,人只会越来越匮乏”,也有人包容,认为这是特定时代的情绪表达与话语权更迭。不过,语言匮乏确实有可能引发情感和思想的匮乏。如果对一切事物的赞美都用“yyds”来表达,那么说话人所感受到的世界也会越来越干瘪,欢愉、悲伤、痛苦不再有更精细的划分。还有一种担忧在于,流行语的使用阻碍了公共讨论。【丙】摆事实、讲道理等正常的讨论步骤动辄被“带节奏”“yyɡq”“夹带私货”等词打断,“吃瓜”“看戏”的话术熏染出对现实的漠然置之。当然,一个模式是一闪而过还是成为经典,自有时间来决定。与当年的火星文、“ɡɡmm”、“886”等初代网络语言一样,如今年轻人爱用的另类“黑话”,纵然算不上是对互联网话语权的争夺,更多的是自我表达的需要,属于一个阶段的互联网文化产物。 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明日黄花B.更迭C.漠然置之D.纵然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甲B.乙C.丙【答案】2.D3.B【解析】【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A.明日黄花: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本处是说网络流行语去年还是满屏招摇,今年就已经失去了应时作用。运用正确。B.更迭:轮流替换。本处是说话语权的替换。运用正确。C.漠然置之:指对人或事态度冷淡,放在一边不理。本处是说“吃瓜”“看戏”的话术表现出对现实的态度冷漠。运用正确。D.纵然:即使,表示一种让步假设。此处不是让步假设,应改为“尚且”。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也有人包容”前面的逗号使用错误,应改为分号,表“有人批判”“也有人包容”两部分的并列。故选B。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元宇宙的经济制度不是地球上经济制度的平移,它需要打破受资本主义制度影响或主导的市场经济的很多弊端;同理,人们也不能用现在的认知来想象元宇宙的货币和金融体系。B.有的粉丝群体为了维护偶像,互相“拉踩”、造谣等带有攻击性的言行屡见不鲜;少数网络平台不但没有尽到监督管理之责,反而对相关不良事件带来的巨大流量“甘之如饴”。C.在赛场外围,保障人员一次次细致入微、温暖贴心的服务,传达着我们对每一位参与“冬奥”的朋友的善意,体现我们希望为全世界呈现一届精彩“冬奥”的诚意。D.两部戏剧尽管叫好不叫座,但席勒在其中却赋予了极高的期待,他在一场公开演讲中将戏剧奉为坚守正义的“道德机关”,它的效果将“比道德和法律更为深刻持久”。【答案】C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A.搭配不当,“打破……弊端”改为“消除……弊端”。B.结构混乱,“互相‘拉踩’、造谣”本是“有的粉丝”的谓语,同时又成为“言行”的定语,藕断丝连,应改为“有的粉丝群体为了维护偶像,互相‘拉踩’、造谣,这些带有攻击性的言行屡见不鲜”。D.语序不当,关联词位置不当,前句主语为“两部戏剧”,后句主语为“席勒”,分句主语不同,关联词“尽管”应该在句首。故选C。5.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古来荣利若浮云,人生倚伏信难分。(骆宾王《帝京篇》)B.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苏轼《中秋月》)D.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杜审言《渡湘江》)【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把握修辞手法的能力。A.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荣利比作浮云。B.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杨贵妃哭泣的情状比作春天带雨的梨花。C.运用了比喻手法,将月亮比作玉盘。D.运用了拟人手法,将花鸟当作人来写,它们也和人一样发愁。故选D。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021-2022年央视跨年晚会“启航2022”选址台州录制,借此契机,台州市举行了“跨年晚会看央视,追着阳光去台州”文旅活动,邀请师生代表参加,多场景多维度呈现台州自然、历史、人文的美丽画卷,亲历山海之旅、美食之旅、文化之旅。(1)如果你是活动参与者,请你为台州旅游写一句广告语,要求主题突出,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个字。(2)配合这次文旅活动,旅游部门推出宣传台州的短视频,下面是其中一段解说词,请你根据示例仿写一段,要求句式、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再用“山水”作为描述对象。 示例:这是一座山水之城,奇峰、飞瀑、丘壑、溪流,清奇俊美,装点出一个灵秀的台州。仿写:______________【答案】(1)①千年曙光地,浪漫山海城。②山水仙境,如诗如画,美丽台州欢迎您。③读一卷唐诗,观一城山海,台州就是诗和远方。④撷一缕阳光,品一桌海鲜,山海浪漫等你来。⑤烟雨巷,老城墙,古韵台州如诗画。(2)示例一:这是一座美食之城,海鲜、水果、时蔬、小吃,万千味道,荟萃成一个鲜甜的台州。示例二:这是一座滨海之城,岛屿、港湾、帆影、奇礁,海纳百川,汇聚成一个大气的台州。【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拟写广告语的能力。广告,顾名思义就是广而告之。广义的广告语指通过各种传播媒体和招贴形式向公众介绍商品、文化、娱乐等服务内容的一种宣传用语,包括广告的标题和广告的正文两部分。狭义的广告语指通过宣传的方式来增大企业的知名度。本题是为“台州旅游”写广告语,要求“主题突出”“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20个字”结合“跨年晚会看央视,追着阳光去台州”“亲历山海之旅”,抓住“阳光”“山海”等关键词,可以写为:千年曙光地,浪漫山海城。结合“多场景多维度呈现台州自然、历史、人文的美丽画卷,亲历山海之旅、美食之旅、文化之旅”可知这里风景独好,如诗如画,可以写:山水仙境,如诗如画,美丽台州欢迎您。结合“多场景多维度呈现台州自然、历史、人文的美丽画卷,亲历山海之旅、美食之旅、文化之旅”可知这里不仅有美景,还有丰富的人文历史,是梦想中的诗和远方,可以写:读一卷唐诗,观一城山海,台州就是诗和远方。结合“追着阳光去台州”“亲历山海之旅、美食之旅”可知这里光照充足,并且靠山临海,有许多海鲜,可以尽情享受山海的浪漫,可以写:撷一缕阳光,品一桌海鲜,山海浪漫等你来。结合“多场景多维度呈现台州自然、历史、人文的美丽画卷”可以突出台州的人文历史,领略古风古韵,可以写:烟雨巷,老城墙,古韵台州如诗画。【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根据“不得再用‘山水’作为描述对象”的要求,再结合“亲历山海之旅、美食之旅、文化 之旅”可以写这是一座美食之城、这是一座滨海之城、这是一座古韵之城等。结合“这是一座山水之城,奇峰、飞瀑、丘壑、溪流,清奇俊美,装点出一个灵秀的台州”的句式,可知接下来要罗列台州四种具体的事物以印证“这是一座……之城”的观点,然后点出总的特点,最后以类似“装点出一个灵秀的台州”的句子结尾。如果写这是一座美食之城,可以罗列海鲜、水果、时蔬、小吃印证美食之城的观点,特点是味道万千,而且海滨美食特点是鲜甜,可以写成:这是一座美食之城,海鲜、水果、时蔬、小吃,万千味道,荟萃成一个鲜甜的台州。如果写这是一座滨海之城,可以罗列岛屿、港湾、帆影、奇礁印证海滨之城的观点,海具有包容性,海纳百川,大气。可以写成:这是一座滨海之城,岛屿、港湾、帆影、奇礁,海纳百川,汇聚成一个大气的台州。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一般而言,诗歌阅读的起点是标题,创作构思恐怕也常常如此。道理很简单,一首诗的标题,就像一个人的面目,关系到给人的第一印象,传递作者的情感姿态、社会身份、文化取向以及诗人性格特点等信息,担负着主体识别的功能。仔细琢磨,标题的信息量很大,常带有时代信息。更多地,新诗标题可传达个性化的审美信息。如果你读多了新诗,就会注意到一个现象,不少新诗的标题起得富有韵味,本身就是好诗句。与古诗相比,新诗标题可分为两大类型,一类是说明型,旨在向读者传达与诗歌内容、主题、情感、写作背景等相关的信息,留有古诗社交功能的痕迹,与古诗的实用性、规范性一脉相承;另一类是审美型,突出表达个人情感,弱化实用性、规范性传统,强调审美性、个人性。吴承学讨论杜甫诗题,将杜诗中“承六朝而来”讲究规范、实用的标题称为精致型标题,而将突破规范、体现诗人独特审美追求的标题称为漫与型标题。新诗不妨借用这一说法,将咏物、写人、记事以及种种社会交往、赠酬唱和、望而知之的诗题,划为精致型标题,而将追求个性、标新立异、望而新颖或难知的诗题,划为漫与型诗题。新诗诗题与古诗有一脉相承处,如咏物诗、山水诗、酬唱赠和诗,特别体现写实记事的传统。同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取向相同,“因事立题”“即事名篇”的观念依然是许多新诗标题遵循的原则。如此一来,新诗百年的标题中,像《再别康桥》《雨巷》《吹号者》《乡愁》《致橡树》一类说明性诗题可归为精致型标题,而《万物扎根于我》《周总理,你在哪里》一类审美性标题可归为漫与型标题。 漫与型标题弱化实用性传统,突出审美独立性。标题本身讲究诗意,创造了一种新的传统,标题不再是配角,甚至可能像“标题党”一样成为主角。比如,《向太阳》《去雅典的鞋子》《黄河大合唱》《假如我们不去打仗》,都有相似的性质。爱情诗从“五四”时期已经有了根本的变化,在标题上大做文章,而非简单地说明一下完事。刘半农《尽管是》写于巴黎,是对住在对面的一个女子的观察,对她的悲喜的观察,与她一同的悲喜,是青春萌动的回应和表现。刘大白《心上的写真》,写青年对女性的爱慕和思念,与古典诗题完全不同。“五四”初期,新诗对诗题审美的重视和强调是革命性的。诗的内容可能平淡,但标题却诗意盎然。王统照不是名气很大的诗人,但他《小的伴侣》这首诗,情真动人,标题富有诗意:瓶中的紫藤,落了一茶杯的花片。有个人病了,只有个蜂儿在窗前伴他。虽是香散了,花也落了,但这才是小的伴侣啊!有的标题和正文构成互动关系,有的构成游戏关系,有的制造悬念。与讲究实用的说明型、精致型标题不同,审美型、漫与型标题无法让你明了诗的内容,却能引起你的好奇和阅读欲。只看徐志摩的诗歌标题,浪漫气息就扑面而来,《这年头活着不易》《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我有一个恋爱》《我等候你》,一个解放了的新式青年形象在标题里就可呈现。步入新媒体时代,诗题的“额头”地位更加突出。总体而言,突破了古诗题的范围,千姿百态,五花八门,除了诗的说明性,审美成为诗题的内在要求。一大批诗将诗题看成自我的确认方式,力求产生辨识度。诗题已成为诗人标举个性风格的有效方式。诗题的自觉成为新诗的一个新传统。(节选自师力斌《新诗如何取标题》)7.下列对文中“漫与型标题”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诗歌的漫与型标题,不会向读者传达与诗歌内容、主题、情感、写作背景等相关的信息,没有延续古诗的实用性、规范性。B.吴承学为杜甫诗歌标题分类时提出了“漫与型标题”,作者认为新诗可以借用这一说法, 用来指称追求个性、标新立异、望而新颖或难知的诗题。C.漫与型标题本身讲究诗意,创造了一种新的传统,标题不再是配角,甚至成为主角,所以这类标题可能成为“标题党”。D.“五四”初期,新诗对诗题审美的重视和强调是革命性的,主要体现在标题由精致型转向漫与型,如文中所举王统照和徐志摩的诗,标题都是诗意盎然。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诗歌阅读的起点是标题,创作构思的起点也是标题。道理很简单,诗的标题就像人的面目,传递作者的情感姿态、社会身份、文化取向及性格特点等信息,担负着主体识别的功能。B.不少新诗的标题起得富有诗意,它可能无法让读者明了诗的内容,却真切动人,或能引起读者的好奇和阅读欲。如王统照的《小的伴侣》,徐志摩的《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我有一个恋爱》。C.新诗诗题与古诗有一脉相承的一面,如咏物诗、山水诗、酬唱赠和诗,特别体现写实记事的传统。同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取向相同,许多新诗标题依然遵守“因事立题”“即事名篇”的原则。D.新媒体时代,诗歌标题的地位更加突出,诗题除了诗的说明性,审美成为诗题的内在要求;诗题更加追求个性化,突出审美独立性;诗题的自觉成为新诗的一个新传统。9.运用文本的观点,试分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首诗标题的特征。【答案】7.B8.A9.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属于审美型/漫与型的题目。②题目本身诗意盎然,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意境优美,情趣盎然,是诗歌内容的组成部分。③诗题追求审美独立性和个性化,很能体现海子诗歌的风格和审美追求。④诗题的额头作用突出,体现了现代诗歌的诗题自觉,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与阅读欲。【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不会向读者传达……信息,没有延续古诗的实用性、规范性”错误。结合“漫与型标题弱化实用性传统,突出审美独立性。标题本身讲究诗意,创造了一种新的传统,标题不再是配角”“与讲究实用的说明型、精致型标题不同,审美型、漫与型标题无法让你明了诗的内容,却能引起你的好奇和阅读欲”等分析,“不会向读者传达与诗歌内容、主题、情感、写作背景等相关的信息,没有延续古诗的实用性、规范性”过于绝对。 C.“甚至成为主角,所以这类标题可能成为‘标题党’”错误。结合“标题本身讲究诗意,创造了一种新的传统,标题不再是配角,甚至可能像‘标题党’一样成为主角”分析,原文是“甚至可能……成为主角”,混淆或然必然,“这类标题可能成为‘标题党’”对原文理解有误。D.“主要体现在标题由精致型转向漫与型”错误。结合“‘五四’初期,新诗对诗题审美的重视和强调是革命性的。诗的内容可能平淡,但标题却诗意盎然”“有的标题和正文构成互动关系,有的构成游戏关系……却能引起你的好奇和阅读欲”分析,文中说“新诗对诗题审美的重视和强调是革命性的”,并没有说革命性体现在标题类型的转变上,无中生有。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诗歌阅读的起点是标题,创作构思的起点也是标题”错误。结合“一般而言,诗歌阅读的起点是标题,创作构思恐怕也常常如此”分析,原文有“一般而言”“恐怕”“也常常”等词限制,表示通常情况,而非所有情况,去掉这些词,扩大了范围。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结合“另一类是审美型,突出表达个人情感,弱化实用性、规范性传统,强调审美性、个人性”“将突破规范、体现诗人独特审美追求的标题称为漫与型标题”分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抓住“大海”“春”“花”等分析,该标题属于漫与型的题目。“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对着大海,感觉是春天来了,美丽的花儿都开了。形容自己在面对大海时,心情很愉悦。题目本是诗歌内容的组成部分。结合“新诗标题可传达个性化的审美信息”“漫与型标题弱化实用性传统,突出审美独立性。标题本身讲究诗意,创造了一种新的传统,标题不再是配角,甚至可能像‘标题党’一样成为主角”分析,诗题追求审美独立性和个性化。大海是海子诗中的核心意象,广阔浩荡,心旷神怡,生机勃勃,是海子作为“海之子”的精神归宿,是他可以找到真正的幸福感的地方。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所能感受到的一种明丽的幸福感受。很能体现海子诗歌的风格和审美追求。结合“步入新媒体时代,诗题的‘额头’地位更加突出”“诗题已成为诗人标举个性风格的有效方式。诗题的自觉成为新诗的一个新传统”分析,诗题的额头作用突出,体现了现代诗 歌的诗题自觉。第一次使用,“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此时诗人的情感还处于徘徊矛盾之中,诗人的内心既渴望面向世人,渴望被世人接受,又无法摆脱纯粹精神世界的诱惑。最后一句加了主语“我”,“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很明确地强调只有“我”一人,由群体向个体的转换,其本身就弥漫着一种强烈的孤独感。这样的标题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与阅读欲。(二)(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出阁黎锦明过了中秋第二天,人家屋里的香灰都冷了,而陈家门口却更加了一番沸腾。陈四姑娘出阁了!左邻右舍早就将这消息喧传几天了。那一天天气很清明,屋前屋后的桂花正在吐放着馥郁的芳香,舞动着的轻烟,玲珑的山色,好像都替四姑娘抱了无限的欢意。正堂里面一阵迅急的磬鸣,接着大门口的爆竹煮粥似的响动,和着送嫁的人们的欢叫,连几只偷贡饭吃的瓦雀子都吓的无影无踪了。在这当儿四姑娘由伴娘从内房扶出,对亲人连哭带诉地告了辞。最后轮到她的老寡母身边,她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哭得一身只是乱颤,哭得四围的人都有些欷歔的意思了。“上轿上轿,马家新姑爷等得肝油也冒出了!”抬花轿的几个少年们嚷着。他们都是从前四姑娘的玩伴,又是个个钟情于她的。如今她脱离他们高就了,哪个又不感到一种创伤的痛楚?那个又不灰心?他们只是说这是不屑理会的事,而又舍不得离开她,只好兴奋着替她压一膀子的轿扛。伴婆和新娘移到轿边来了。新娘只是哭,她的妈妈也跟着哭,直待几个人将她掼进轿门。只是她在里面哭的更热闹!一双着红绣鞋的六寸大脚一顿跺跺拍拍地蹴起来。“看你这蛮婆好福气,这样长一双脚!”罗梅生咬紧牙关将轿门一锁的说,叫了声口号,四人一齐将轿举起,接着又是一阵爆竹的嘈响和哭声。“如今世界变了,大脚姑娘行时了。奇怪!”后面龙春叹了口气说,似乎他再也不承认四姑娘是美好似的。的确,这是乡里少年们值得希异的事,陈家庄放足的风习,实要算四姑娘为首倡。这大概是六七年前的故事罢。她还不过十一二岁年纪,她的脚才由母亲严厉地限制着捆扎起来,她反抗,号叫,也不知挨了多少骂,然而她没有一天不想方法来解放自己。“妈呀,城里的女人都放了,王四爷不说过吗?”她时时这么反复地央求,只是没有确凿的证明,马上给妈 “信他那油嘴”一句驳翻了。然而这也是她的幸运,不几天果有一位由城里回乡的姑娘,打她屋门边歇轿,那双翘在轿门外六七寸长着浅肤缎鞋的大脚给她做证明了。“妈,楚家小姐不放了吗?那脚多松快!”她吐出高兴的话头又对妈央求了。“唉,我的儿,她是小姐们啊!像我们这穷户人家放起那样大有哪个要啦?”“我就赌咒不嫁!”她破涕为笑地说。这是为娘的心软,又想起这孤儿独女,又想起将来老时的零落……不禁默了下来。他们已走出布满桂香的陈家庄了,沿着涧水直趋山径走来。四姑娘在轿里哭的越发凄紧了,清音在山谷里颤荡着,淅淅的流泉的唱答好似也为她同情,他们走到山腰那里一段生满了映山红的草坪头山来。那冬青树底下,那莲塘的尽头,他们不禁一齐顾盼过去,啊,那是何等令人可留恋的场所。冬青树下是她日常留连的,她和她的嫂子当日中时便到这里来晒衣。她的力大,两脚又活泼,可以扒到那高而险的树上去支晒衣竿子。衣一件件地理,她一阵阵地对她嫂子攀谈。她说“若是舅舅回乡来,一定要跟他进城念外国书去”,她说“哥哥有空时,我得抽工夫去习一两年汉书”,她又说“乡里没有一个不说我能干”。她这样抱了大志愿的口气,差不多成了父老们的奇谈,也是龙春一班少年们呶起嘴不屑于谈及而值得鄙薄的话。她自然觉得这班卑视女子的少年心理是不足以挂齿的。有时他们找她来打趣,她很有些傲视,也不留连,“呸”的一声飞跑了。但当薄暮黄昏时,她的屋前屋后都弥漫了他们相往返的缠绵山歌,金碧辉煌的残阳投到山腰上,她倚在树边,望着迷蒙的山色。“哎呀,咱们再也捱不着榜榜槌了。算起来,我已经是八回啦,背上两下,肚皮上三下,脚杆上三下!”龙春又嘲着说,喘着气换了换肩,他们不禁全都笑了几声。自然的,他们想,这莲塘边从此再也不见这娴婉的浣衣女了。平日只要天气晴和,她时常提起一桶衣服到这山腰的莲塘边来。西头有一带松荫,松荫上便是一段青石崖,她盘坐在崖边角,扎起袖,系紧裙子,徐徐地搓洗,默默地空想,那里有野卉杂莲花的清香,有山鹬的低唱,有翡翠的飞窜和斗然一条鱼跳出水面的微响。少年们便乘此机会来撩搭她了,对她斜视着,对她窃语着,她尽自动作着不理,有时但红着两颊只是掩住嘴笑。及到他们闹的开不得交,她佯怒了,将捣衣杵轻轻一摆——“拍!”“哎哟!”山坡头路已尽,这鼎鲜红的桎梏将这幽婉的少女灵魂载出乡境了!那大路前便是他乡的标界。标界的左方便是一所神王庙,庙前每年打过花鼓。一打花鼓四姑娘一定姗姗然来,如今她去了……她去了,而这地所留下的映象,他们总不能忘掉罢。他们觉得那如鼎沸的人声仿佛还残留在山角里,清脆的锣钹与胡琴的余声还在缭绕。那是春季四月初了,禾田里的稻秧正在荣发,农人们已停下耕作,水牛一群群的在山腰闲着吃草。少年们玩了火龙灯后又议定打花鼓 了。开台的那一天,远近的人众都忙着聚拢来,说是罗满娘子忙到连午饭也烧掉,陈七爷忙到连裤子也穿错。台就是搭在那山坡上,神王庙前。说是借来杨秀才家的喜帐挂了,又借了后山包府上的金漆桌椅与宁绸扎的莲花灯,开台打得起劲时,台底下的铜钱纸票子只是如飞的掼来。而他们用意无非都是在四姑娘身上罢。四姑娘一来,饰花旦的何妖精只是眉来眼去,扮小生的罗梅生只舞得八面威风,丑角陈三尽着涎皮搭脸的为她取笑,老旦龙春不安本分,当时要露出那圆的脸清脆的喉音。如今她要离去了!而她犹兀自一无所觉的在轿里哭……“唉龙春,怎么办?越哭越凶了。”台后扛的陈三咳了一声说。“我也这末想哪!”罗梅生矫作愉快的声音答。“要是哭坏了人,又是我们负担子呢。”谢三接着说。于是龙春不自禁地呼道:“喂,四姑娘,我想你老是哭,哭得这样伤心,还是让我们抬回去吧!”“你配!”四姑娘的哭泣陡然停止,嗷的一声说,“偏要哭!你不抬走是我的孙!”1925年(有删改)10.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文字。11.文中多次写到四姑娘的“哭”,这些“哭”蕴含怎样的情感?12.分析抬花轿少年的语言特点及作用。13.这篇乡土小说,诗化风格鲜明,请作分析。【答案】10.①运用排比手法描写环境,写出莲塘的清新与生机,衬托人物的纯朴秀美;②通过嗅觉、视觉、听觉等多角度描写景物,细致丰富;③句式上长短结合,多用整句,使行文灵动有韵味。11.①对母亲等亲友的不舍;②对故乡家园的眷恋;③告别过去生活的伤感;④对少年们淳朴的爱恋的珍惜和不舍。12.语言特点:①活泼风趣;②表面带着些讥讽或贬损,实则关爱。作用: ①表达不舍的情感;②推动情节的发展,少年的对话串联起过去的回忆;③表现乡村少年健康纯真的爱恋,体现乡村淳朴的人情;④衬托四姑娘的形象。13.①诗化风格体现于诗意的乡村环境描写,将四姑娘的出阁置于晴明的天气和清新的山水之中,一路清丽的山光水色烘托出人物怅惘留恋的复杂情感;②选取乡村生活里一段送亲路,以亲朋抬轿送嫁、哭嫁风俗等呈现田园诗般的乡土风俗美、人情美;③诗化的人物形象,四姑娘的美好,少年们的淳朴;④语言细腻灵动,具有抒情性,传达出诗意含蓄的韵味。【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语言的能力。“那里有野卉杂莲花的清香,有山鹬的低唱,有翡翠的飞窜和斗然一条鱼跳出水面的微响”运用排比手法描写环境,写出莲塘的清新与生机。在花的清香、鸟的鸣唱、翡翠鸟的飞窜、塘中鱼的跳跃的美丽风光的烘托中,写出了四姑娘对故乡依依惜别的深情,突出了四姑娘的娴婉秀美。“野卉杂莲花的清香”是嗅觉描写,“山鹬的低唱”是听觉描写,“翡翠的飞窜和斗然一条鱼跳出水面的微响”是视觉和听觉描写,嗅觉、视觉、听觉等多角度描写景物,细致丰富。“有山鹬的低唱”“有翡翠的飞窜和斗然一条鱼跳出水面的微响”句式上长短结合,“徐徐地搓洗,默默地空想”,“有……的……”多用整句,使行文灵动有韵味。【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情感的能力。由“在这当儿四姑娘由伴娘从内房扶出,对亲人连哭带诉的告了辞。最后轮到她的老寡母身边,她哇的一声大哭起来,哭得一身只是乱颤”可知是对母亲等亲友的不舍;由“山坡头路已尽,这鼎鲜红的桎梏将这幽婉的少女灵魂载出乡境了!那大路前便是他乡的标界”,四姑娘的一路不停地兀自嘤嘤地哭泣,显然带着对故乡家园的深深眷恋;由“四姑娘一来,饰花旦的何妖精只是眉来眼去,扮小生的罗梅生只舞得八面威风,丑角陈三尽着涎皮搭脸地为她取笑,老旦龙春不安本分,当时要露出那圆的脸清脆的喉音。如今她要离去了!而她犹兀自一无所觉的在轿里哭……”可知告别过去生活的伤感;由“从前四姑娘的玩伴,又是个个钟情于她的”“少年们便乘此机会来撩搭她了,对她斜视 着,对她窃语着,她尽自动作着不理,有时但红着两颊只是掩住嘴笑。及到他们闹的开不得交,她佯怒了,将捣衣杵轻轻一摆”可知是对少年们淳朴的爱恋的珍惜和不舍。【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语言特点以及段落作用的能力。语言特点:由“上轿上轿,马家新姑爷等得肝油也冒出了”“要是哭坏了人,又是我们负担子呢”“喂,四姑娘,我想你老是哭,哭得这样伤心,还是让我们抬回去吧”等可知语言活泼风趣。由“唉龙春,怎么办?越哭越凶了”“我也这末想哪”“要是哭坏了人,又是我们负担子呢”“喂,四姑娘,我想你老是哭,哭得这样伤心,还是让我们抬回去吧”可知表面带着些讥讽或贬损,实则关爱。作用:由“哎呀,咱们再也捱不着榜榜槌了”,表达不舍的情感。“算起来,我已经是八回啦,背上两下,肚皮上三下,脚杆上三下”,少年的对话串联起过去的回忆,推动情节的发展。“看你这蛮婆好福气,这样长一双脚”“唉龙春,怎么办?越哭越凶了”“我也这末想哪”“要是哭坏了人……”表现乡村少年健康纯真的爱恋,体现乡村淳朴的人情。由“你配”“偏要哭!你不抬走是我的孙”可知具有衬托四姑娘的形象的作用。【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诗化风格体现于诗意的乡村环境描写。作者将陈四姑娘置于清丽旖旎的山水风光中,以景之美托情之美人之美。那舞动的轻烟、玲珑的山色,那淅淅的流泉、金碧的残阳,那碧绿的松岭、那飞舞的白云,尤其对莲塘畔松荫下的浣衣女的描写:“她盘坐在崖边角,扎起袖,系紧裙子,徐徐的搓洗,默默的空想。那里有野卉杂莲花的清香,有山鹬的低唱,有翡翠的飞窜和陡然一条鱼跳出水面的微响。”在花的清香、鸟的鸣唱、翡翠鸟的飞窜、塘中鱼的跳跃的美丽风光的烘托中,突出了四姑娘对故乡依依惜别的深情,突出了四姑娘的娴婉秀美。《出阁》描绘的是送亲。四个抬轿的少年梅生、龙春、陈三、谢三,都是“从前四姑娘的玩伴,又是个个钟情于她的”。作品集中描写了少年们抬轿送亲路上的所见所思。四姑娘嫁给马家了,他们表面上装得不屑理会若无其事,心底里却依依惜别难舍难分;表面上一路戏谑调笑插科打诨,心底里却失落怅惘伤感痛楚。作者在细腻地描画一路清丽的山光水色时,着力描写抬轿人复杂苦痛的心理,触景生情,情随景移,情景相生,作者将他们对四姑娘出阁的 感慨惋惜和对过去和四姑娘在一起岁月的留恋回忆交织起来,清新风趣之间蕴蓄着伤感哀婉的意味。花轿抬出陈家庄来到生满了映山红花的草坪上、冬青树底下、莲塘的尽头,他们不禁顾盼令人留恋的过去:四姑娘冬青树下的晒衣和憧憬、莲塘边松荫下的浣衣和遐想,他们找四姑娘在树下屋旁的打趣和歌唱、在塘里崖边的撩搭和捱棒,“他们想,这莲塘边从此再也不见这娴婉的浣衣女了”,在戏谑的调笑下隐匿着“一种创伤的痛楚”。花轿抬出乡境来到神王庙,他们不禁忆起春季四月年年庙前打花鼓,神王庙前挂上喜帐,悬起莲花灯,玩了龙灯后又打花鼓的少年们使出混身解数,“用意无非都是在四姑娘身上”,因为“一打花鼓,四姑娘一定姗姗然来,如今她去了……”,在欢快的回忆中流露出心中的哀婉酸楚。小说以四姑娘的哭声贯串始终,抬轿人的一路调笑和四姑娘的一路哭泣形成强烈的反差,抬轿人的笑是强颜为笑,四姑娘的哭是真正的伤心。以亲朋抬轿送嫁、哭嫁风俗等呈现田园诗般的乡土风俗美、人情美。本文以散文化的笔调和结构描写了湖南山乡出阁的风习,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只是择取乡村生活的一截,在抬轿者对过去的生活琐事的回忆中着力刻划了陈四姑娘的形象,她的首倡陈家庄的放足风习、她的进城念外国书的渴望、她的爱听少年人缠绵山歌的嫣然一笑、她的爱看打花鼓姗姗然来的幽婉身影,突出了她的娴婉淳朴、有志向和敢反抗的个性。“四姑娘一来,饰花旦的何妖精只是眉来眼去,扮小生的罗梅生只舞得八面威风,丑角陈三尽管涎皮搭脸的为她取笑,老旦龙春不安本份,常时要露出那圆的脸,清脆的喉音”写出了少年们的淳朴与爱恋,人物是诗化的人物。“那一天天气很清明,屋前屋后的桂花正在吐放着馥郁的芳香,舞动着的轻烟,玲珑的山色,好像都替四姑娘抱了无限的欢意”“四姑娘在轿里哭的越发凄紧了,清音在山谷里颤荡着,淅淅的流泉的唱答好似也为她同情”“但当薄暮黄昏时,她的屋前屋后都弥漫了他们相往返的缠绵山歌,金碧辉煌的残阳投到山腰上,她倚在树边,望着迷蒙的山色”,语言细腻灵动,具有抒情性,传达出诗意含蓄的韵味。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一)(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与邓卫玉书(清)郑日奎阅来谕,其论次仆文,似多假借,不敢当。至谓仆以京华清署①,日与诸名公卿负海内文章重望者游,以故风气日上,似有所师承云云,仆捧读之余,不胜悚息。以仆文为佳,固 未也;谓有师承,则无之矣。夫长安人物所萃,巨公名流多在焉,则就正有道,是其地;又仆前官翰林,文学臣也,近虽改部郎,部务亦甚简,与读书论文事不妨,是其时矣;又仆嗜诗文,尝乐得从胜己者游,非专己自是者比,是其人。以是三者,宜乎来谕云云乃尔也。抑知有大不然者乎?仆性素拙且介,足下所知,雅不乐游尊显者门。或当迁除,朝参后,故例必往谒,不获已,问道已经,得其状,赧甚,然不可免也。姑造焉,则必先贿阍者,为婉词求其通。阍者犹不遽达,直曰:“属方有公事,君且去。”约以他日。既不敢强,复不敢违约。如期往,或不值;值矣,则下马拱立门外,阍者将刺入,良久,始出报曰:“属方倦,少憩也。”或曰:“甫进餐。”或曰:“方与某客谈未竟,君姑俟。”乃引至别室中,几席略不备,苟然命坐。良久,口且燥,腹且饥,或疲欲就卧。当此之时,面目不可以告妻子,每愤起欲弃去不顾,度于理又不可,勉俟之。良久,阍者趋前曰:“请见矣。”急从之入。相见时,尊显者礼殊简贵;坐定,慰劳外,寥寥数语,都不及文章事。茶罢,三揖而别,如是而已。如是者一且甚,其可再乎?夫今之负海内文章望者,大半皆居尊显、据要路者也。一旦以闲署郎官骤通其门,而曰余以文章求教者也,谁则信者?且既无以厌阍者欲,初至必姑辞之,再则且箕踞以对。三往,鲜不笑且骂之矣。此虽主人之意必不然然谒者之难昔人已叹之况我辈尚未得入其门登其堂奉其色笑又安测主人意旨所在哉!仆性既拙且介,不工为佞,一旦作此举动,足未进,口未言,面已发赤;即使请益有获,所得几何,所丧已大,是以离群索居,不能坐进于此道,明矣。且夫文章信有师承,抑师又何尝之有乎?韩得于《左》,柳得于《国》,庐陵得于西汉,眉山父子得于《战国策》,固未尝亲炙其人,受其提命者也。今名公卿手笔,固所景慕,然得其诗若文,读而私淑之,足矣;无已,更进而求之古,亦足矣。外以欺于人,而内以欺于心,则岂郑子所敢出哉?足下深知古者也,肯进而教之,以匡所不逮,亟请得执鞭以从。【注】①清署:清贵的官衙。这里指作者曾任职的翰林院。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其论次仆文,似多假借假借:宽容B.夫长安人物所萃萃:聚集C.今之负海内文章望者负:依仗D.以匡所不逮匡:纠正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其可再乎吾其还也B.一旦以闲署郎官骤通其门以资政殿学士行 C.韩得于《左》以其无礼于晋D.肯进而教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邓卫玉在写给作者的信中称道他的文章的风格气度,说他有所师承。作者认为,自己的文章谈不上有什么师承,尽管他在北京,“巨公名流”很多,但作者很少与他们交往。B.文中痛快淋漓地揭示了当时参见名公重臣之难,申述了自己不屑为受辱谄媚之举,表达了一位封建时代知识分子耿介拔俗之心。C.作者在文中提出文章确实要有所师承,如韩愈、柳宗元、苏轼等人,虽然没有亲身受到前人的熏陶和教诲,但对所师承的名家,还是仰慕并引为学习的榜样。D.文章气势凌厉,笔酣墨饱,对当时上层社会的一些丑恶现象作了穷形尽相的描画。见识超拔,语言质朴,生动传神。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此虽主人之意必不然然谒者之难昔人已叹之况我辈尚未得入其门登其堂奉其色笑又安测主人意旨所在哉1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仆性素拙且介,足下所知,雅不乐游尊显者门。(2)且既无以厌阍者欲,初至必姑辞之,再则且箕踞以对。【答案】14.C15.B16.C17.此虽主人之意必不然/然谒者之难/昔人已叹之/况我辈尚未得入其门/登其堂/奉其色笑/又安测主人意旨所在哉18.(1)我的本性一向拙笨而耿介,这是您所知道的,我素来就不喜欢奔走在显贵人家的府邸。(2)况且既然无法满足守门人的贪欲,第一次去时他一定会暂且拒绝来访者;第二次去时就会叉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着,傲慢地面对来访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负”,享有。句意:如今享有国内文章声望的人。故选C。【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表反问,“难道”。句意:难道能再一次呢?/表婉商,“还是”。句意:我们还是回去吧。B.均为介词,都译为“凭……身份”。第一句句意:一旦凭着闲署郎官身份贸然进入他们的门庭。第二句句意:凭借资政殿学士的身份前行。C.介词,“从”。句意:韩愈从《左传》得益。/介词,“对”。句意:因为它对晋国无礼。D.第一人称代词,“我”。句意:肯写信教导我。/第三人称代词,指代项羽。句意:再三举起他佩戴的玉玦暗示项王。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所师承的名家”错误,根据原文“今名公卿手笔,固所景慕,然得其诗若文,读而私淑之,足矣”可知,韩愈等人师承的是名家的文章而非名家本人。故选C。【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这种情况即使主人的想法肯定不是这样的,然而拜谒人的艰难,古人已经对此有感叹了。何况我们这些人尚且还未能进入他们的府邸,进入他们的厅堂,看其脸色,陪其笑脸,又怎么能料想主人的想法是什么呢?利用顶真修辞,应在两个“然”中间断开;“昔人”为“叹”的主语,应在其前断开;“之”为“叹”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入其门”“登其堂”“奉其色笑”均为动宾短语,句式结构一致,应单独成句。【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得分点:(1)“素”,一向;“介”,耿介;“雅”,向来;“游”,奔走。(2)“厌”,满足;“姑”,暂且;“再”,第二次;“箕踞”,叉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着,形容傲慢。参考译文:读了你的来信,信中论定排次我的文章,似乎有许多的宽容,我不敢承当。至于说我在 京城清贵的官署里,每天与享有国内文章很高声望的各位名公贵卿交往,因此文章风度一天天地长进,似乎有了师承的关系等等,我捧读来信后,不胜惶恐。你认为我的文章好,本来就不是的呀;你认为我有师承,却是没有这种事的。京城人才聚集,有很多大师名流,要向有学问和有道德的人请求指正,这是好地方;我之前任职于翰林院,是文学撰述之臣,近来虽改任郎官,职务也很清简,不妨碍我读书作文章,这是好时机;我又嗜好诗文,曾乐于跟胜过自己的人交往,不与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人同列,(我)这是适合求教的人。凭这三个因素,你的来信那样认为也是应该的。或者知道有完全不这样的吗?我所拥有的秉赋一向就拙笨而又耿介,这是您所知道的,我素来就不喜欢奔走在显贵人家的府邸。有时遇到官职升迁,上朝参见皇上之后,按照惯例必须去拜谒显贵之人。不得已,询问已经拜访过的人的拜见方法,了解了情况后,就非常羞愧了,然而这是无法避免的。如果去拜访高官,就必须贿赂守门人,说好话请他通报一下。守门人仍然不能马上通报进去,只说:“恰好主人有公事,您暂且离开吧!”约定其他日期再来。既不敢强求,又不敢违约。按照日期前往,有时遇不到;遇到了,就下马在门外拱手而立,守门人将名帖送进去,很久,才出来通报说:“恰逢主人疲倦,稍作休息呢。”有时说:“刚刚吃饭呢。”有时说:“正与客人谈话,还未谈完,您姑且等一下。”就引导到偏房,几桌坐席也省去不准备,草率地安排坐席,过了很久,口渴肚饥,有时疲惫得想要睡下去。在这个时候,自己的样子不能说给妻子儿女,常常愤然而起想要放弃离开不再顾及,但是顾虑到常理又不能离开,勉强继续等待。过了很久,守门人走过来说:“请您见面了。”急忙跟着他进去。见面时,显贵之人的礼节特别简傲高贵。坐下来后,慰问之外,简单几句话,都没有谈及到文章之事。喝茶之后,三次作揖告别,如此罢了。像这样的情况一次已经过分,岂能再一次呢?如今享有国内文章声望的人,大半都是处在尊贵显扬的地位、占据显要地位的人。一旦凭着闲署郎官身份贸然进入他们的门庭,却说我是拿文章去求教的,谁能相信呢?况且既然无法满足守门人的贪欲,第一次去时他一定会暂且拒绝来访者;第二次去时就会叉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着,傲慢地面对来访者;第三次去时很少有不耻笑辱骂的。这种情况即使主人的想法肯定不是这样的,然而拜谒人的艰难,古人已经对此有感叹了。何况我们这些人尚且还未能进入他们的府邸,进入他们的厅堂,看其脸色,陪其笑脸,又怎么能料想主人的想法是什么呢?我的秉性愚拙耿介,不擅长巧言谄媚,一旦做出这样的事情,脚还未进门,嘴还未出声,脸上已经变红了;即使请教增益有所收获,所得到的没有多少,而失去的已经很多了。所以远离人群,独自居住,不能深谙此道,也就清楚了。再说文章确实有师承,但是又何曾 有过老师呢?韩愈得益于《左传》,柳宗元得益于《国语》,欧阳修的散文得益于西汉作家,苏洵父子得益于《战国策》,本来就未曾亲承著者的教导,接受著者的耳提面命、亲切教诲。现在有名望的公卿亲手写的文章,本来就被我们仰慕的,获得他们的诗歌和文章,读到这些诗文并私下敬仰他们,这就足够了。不得已,再进一步求教于古人,也应当有所得益。您特别了解古代的事情,肯写信教导我,来纠正我没做好的地方,我急切地请求能够执鞭策马来跟随您。(二)(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念奴娇·过洞庭①(南宋)张孝祥洞庭青草②,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疏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③西江,细斟北斗,万象④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注】①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张孝祥因受政敌谗害而被免职。他从桂林北归,途经洞庭湖,即景生情,写下这首词。②青草:和洞庭相连的另一个湖。③挹:舀。挹一作“吸”。④万象:万物。19.下阕词人直抒胸臆,表明自己襟怀光明磊落的词句是________“稳泛沧溟空阔”中,“沧溟”指__________20.黄蓼园评此词说:“从舟中人心迹与湖光映带写,隐现离合,不可端倪。”分析词人在上阕如何表达自己的“心迹”。【答案】19.①.肝胆皆冰雪②.洞庭湖/湖面/湖水/青苍色的水等皆可20.①情景交融/融情于景,以洞庭湖万里无云、水波不兴的景色,表达自己洒脱与开阔的胸襟。②以比喻、夸张、对比写湖水的明净和湖面的广阔,小船行于其中,表达融入自然、物我两忘的心迹。③运用双关,“表里俱澄澈”,既指洞庭湖景光洁透明,也表明襟怀坦白、光明磊落的心迹。【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第一空,考生需要抓住“下阕”“直抒胸臆”“襟怀光明磊落”几个提示性信息,据此可以 确定“肝胆皆冰雪”。“冰雪”比喻心地光明磊落像冰雪般纯洁,“肝胆皆冰雪”意思是“胸襟仍像冰雪一样透明”。第二空,“稳泛沧溟空阔”意思是“平静的泛舟在这广阔浩淼的苍溟之中”。“沧溟”意思是青苍色的水,结合标题“过洞庭”可知,这“沧溟”既可指水,也可指洞庭湖。【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技巧,品味诗歌情感的能力。“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意思是“洞庭湖与青草湖相连,浩瀚无垠,在这个中秋将至的时候,没有一丝风过的痕迹”,“更无一点风色”说的是洞庭青草湖上,万里无云,水波不兴,不仅没有风,而且连风的影子都没有,以湖面的开阔平静来抒发此时的心境,展现作者洒脱而开阔的胸襟。这是运用融情于景的手法。“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意思是“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载着我一叶细小的扁舟”,用“玉鉴琼田形容的是秋月下浩浩汤汤、一碧万顷的湖水,玉鉴也好,美玉般的琼田也好,都是以玉比喻湖水清澈透明之美,使用比喻;“万顷”则极言湖面之广,使用夸张修辞;“三万顷”的湖面和“一叶扁舟”,二者形成对比。如此良辰美景,驾一叶扁舟游其中,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这是多么惬意。“表里俱澄澈”,一层是写秋月秋水之美,美在哪里,美在澄澈。澄是水清,澈也是水清,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没有一丝一毫浑浊,没有一丝一毫污染,这样的清澈明亮,有如非人间的琉璃世界;另一层是说三万顷湖上扁舟上的我,也有如秋月,有如秋水,我就是一个光明磊落,坦坦荡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的男子汉、大丈夫。所以表里俱澄澈不仅是写景,而且也是写人,写自己品格之美。这是使用双关的手法。(三)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论语·子罕》) 21.(1)材料一中,“割鸡焉用牛刀”比喻;(2)材料二颜渊说“约我以礼”,请用“颜渊问仁”章的原句回答孔子如何以礼约之。22.从上述材料可见,孔子将礼作为治国之本和日常行为的准则。但当时违礼现象普遍存在,孔子极为担忧。请举例分析。【答案】21.(1)治理武城这样的小地方用不着礼乐大道。(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22.答案示例1:季氏享用周天子的八佾舞,孔子深恶痛绝,认为这是对周礼僭越和破坏,这必然带来鲁国政治的无序。答案示例2:宰我提出把三年的丧期改成一年,孔子非常气愤,认为服丧三年是对养育之恩的回报,是天下的通行的礼,必须要遵守。【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1)“割鸡焉用牛刀”意思是“杀只鸡怎能用宰牛的刀”,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从语段来看,这是孔子在武城听到管弦和歌唱的声音时所作的评论,子游做了武城的邑宰,对此地实施庠序教化,学习礼乐的人很多,弦歌不辍,孔子把治理武城比作“杀鸡”,把“礼乐”比作“牛刀”,显然认为治理这样的小地方不必用礼乐。(2)“约我以礼”意思是用礼来约束我们的行为,这是颜渊对孔子用礼教育弟子的评价,由此想到“颜渊问仁”中颜渊询问孔子“仁”的具体准则,孔子回答“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名著观点以及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由题干可知,首先要把握孔子“礼”的大概内涵。如孔子要求人们自觉地约束自己,在既定的位置上以礼的标准正确地处理上下左右的关系,如为父要慈,为子要孝,为友要信,为臣要忠,为君要善,要爱民;如孔子认为“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然后举出当时违礼的现象,并进行分析。如“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是说季氏的僭越行为,西周时期,贵族享用乐舞的等级,有着明确的规定,即天子礼乐用八佾,诸侯六佾,大夫四佾,不得擅自越级,而季氏身为鲁国大夫,本应使用四佾,却享用周天子的八佾舞。 如宰我认为为父母服丧三年太长了,建议“期可已矣”,对此孔子非常生气,“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孔子认为为人子者,自出生到三岁都没有离开过父母的怀抱,父母生我们、养我们那种恩德是无量无边,服丧三年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必须遵守。参考译文:孔子到了武城,听到管弦和歌唱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老师说过:‘君子学习了道就会爱人,老百姓学习了道就容易使唤。’”孔子说:“学生们,言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是同他开玩笑罢了。”颜渊感叹地说:“我的老师啊,他的学问道德,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深。看着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了。老师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用礼来约束我们的行为,我们想要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已经用尽自己的才力,似乎有一个高高的东西立在我的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找不到可循的路径。”(四)古诗文默写。(6分)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子路曰:“_______,______。”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论语》)(2)_________,道相似也,_____,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3)廊腰缦回,______;各抱地势,_____。(杜牧《阿房宫赋》)(4)__________,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柳永《雨霖铃》)(5)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___,______。(王维《积雨辋川庄作》)【答案】①.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②.敝之而无憾③.彼与彼年相若也④.位卑则足羞⑤.檐牙高啄⑥.钩心斗角⑦.都门帐饮无绪⑧.竟无语凝噎⑨.漠漠水田飞白鹭⑩.阴阴夏木啭黄鹂【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裘、敝、憾、卑、檐、啄、钩、帐、绪、噎、漠、鹭、啭。四、作文(60分)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张艺谋在接受央视专访时说,他导演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表现了当代中国人的浪漫,这是文化自信的体现;戴建业教授讲唐诗时说,盛唐一代的诗人展现出极其浪漫的精神风貌, 只有在盛世才会有唐诗的浪漫;在普通人看来,人幸福了安居乐业了才懂得浪漫。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答案】例文:在冬奥盛会中读懂“中国式浪漫”随着全国多地先后换上了银装素裹的“节日套装”,壬寅虎年的味道越发浓郁,北京冬奥的氛围感也一下子被拉满。当冬奥与春节相遇,当竞技与文化共舞,一个热词开始频繁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之中,那就是“中国式浪漫”。浪漫,一个自带意境的词语,不仅有玫瑰里的爱意与深情,更有千古诗词里的风骨与气魄,和民族复兴的壮志与豪情,中国人的骨子里向来都不缺乏浪漫气息。其实,浪漫无关于物质的丰富,更在于心灵的充盈。即使有情人相隔两地无缘得见,中国人亦有“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浪漫;即使深陷困顿,中国人亦有“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的自我浪漫;即使朝不保夕,中国人亦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爱浪漫。这份浪漫源自于坚定的文化自信。这次冬奥会,当首钢滑雪大跳台与敦煌“飞天”的飘带“齐飞”,当冬奥制服与多彩的千里江山图“共色”……多层次文化盛宴正在徐徐打开。一身冰雪蓝的“瑞雪迎春”号冬奥列车载着5G超高清直播演播室一路驰骋;“凤舞九天”的太子城站直达冬奥会比赛核心区,成为新一代“打卡盛地”……让美感和科技相得益彰,在独具匠心的设计之中,中国优秀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珠联璧合,这样的呈现方式令人叫绝,这样的文化自信令人动容。这份浪漫映衬出深厚的家国情怀。如果说优秀文化是浪漫之本,那么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奋进精神就是浪漫之根。从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的张骞,到首次在太空过年的神舟十三号“出差三人组”;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到感动中国的张桂梅的“赠人间以芬芳”;还有“双奥之城”北京用最美的中国姿态再燃奥运圣火……前进路上的每一处细节、每一次感动都承载着满满的“家国情怀”,这种情怀正滋养出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奋进力量。这份浪漫展现了从容的大国担当。从自立自强的“争气路”到集大成者的智能化,冬奥中的京张高铁再现高光时刻;“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也为未来奥运会的举办提供了良好借鉴……中国始终在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着世界。北京冬奥的举办,又将是 一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诠释。这份蕴含着中国人勇敢与担当的“浪漫主义”,也正在为世界发展提供着切实有效的智慧方案。中国人的浪漫,从不是虚浮的风花雪月,而是深深刻在每个中国人的骨血里,在历久弥新的传承里,在勇于超越的信念里,在“一起向未来”的力量里。【解析】【详解】本次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围绕“浪漫”这一关键词,展现了三种对于浪漫的不同思考。普通人对于浪漫的思考,着重体现在浪漫的产生条件。他们认为浪漫作为一种形而上的精神体验,必须依靠基本的生理条件或物质条件满足才能产生。一个人若是为艰苦所困、为基本的衣食住行而担忧,他就无法浪漫。由此可推知,本次冬奥的浪漫,体现的是我国人民的安居乐业。戴建业所讲的盛唐诗人的浪漫,不仅仅是讲浪漫主义这一种诗歌风格,更在于展现盛唐诗人那种昂扬、自信、放达的精神气质。而“只有在盛世才会有唐诗的浪漫”这一论断,更是从侧面反映了在冬奥中展现中国式浪漫的当下,亦是一个盛世中华的时代。而张艺谋导演对于浪漫的论述,则从民族文化的角度说明,本次“中国式浪漫”,体现的正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由此可知,本次材料所讲述的,并非仅仅是浪漫思想或精神,而是要求思考“浪漫”之精神与现实中的人民生活、民族文化之间的关系。写作时,可以由本次冬奥盛会展现的浪漫出发,展现中华民族的独特浪漫。并在此基础上,思考浪漫与现实、浪漫与国家民族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具体的人和事解读浪漫的内涵意义。当然,写作时,也应该结合本次冬奥会的“中国式浪漫”热点,延申拓展到更广阔领域的中国浪漫,展现我国在浪漫中展现的大国气象和文化自信。立意:1.中国的浪漫是中华文化与国人气质相融的完美体现。2.中华文化尽显中国浪漫。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4-14 04:20:01 页数:24
价格:¥3 大小:52.9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