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5

2/25

剩余2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1-2022学年西湖高级中学期中检测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我国音乐文化已有8000多年历史。时至今日,现代音乐创作依然延续着某些传统音乐的创作方式。我国历史上,传统音乐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是周朝的礼乐;西周时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宫廷雅乐体系及一系列礼乐制度。尽管周公“制礼作乐”的初衷是维护宗法等级制度的稳定,却也历史性地将之托举为中国传统音乐的滥觞。在西周礼乐制度下,周代宫廷音乐中的雅乐主要适用于重大仪典、祭祀等场合,其音乐风格庄严肃穆,乐句缓慢悠长,富有端庄高远之美。雅乐被历代文人士大夫奉为音乐正宗。先秦雅乐的遗风余韵,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伦理观念和审美倾向,是中华文明历史的重要开篇。当代古典音乐演唱家哈辉提出“新雅乐”概念,并着手创立“新雅乐”体系。为了取得多元化视听效果,也为给观众尽可能还原古代社会生活真实场景,新雅乐演唱者在舞台造型上力求符合古代中国女性贤淑、优雅的特点,在服装和饰品上也试图对汉服进行复原,举手投足间尽显周代的礼仪风范。此外,新雅乐还注重运用现代配器、编曲技法甚至流行音乐元素,使其表现出一种古典与现代相互交融的特点。“新雅乐”取材不仅限于古代雅乐。还有的取材于古典诗词,把经典古诗词用今天的旋律重新谱写,代表作品有《游子吟》《关雎》等;有的则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提取德、礼等思想范畴进行全新创作,代表作品有《礼》《孔子曰》等。“新雅乐”创作始终坚持“以礼修身、以乐化性”的艺术宗旨,不仅在曲调形式上保留了古风意境之美,而且将古代雅乐所承载的“仁德”精神用现代手法进行表现,这既是对传承千年礼乐文化的“复活”,又发扬了儒家以礼乐为本的教化精神。以儒家为主要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被称为“礼乐文化”。礼乐是中华古代文明的重要象征。古人对音乐的理解并不单是以声音表达情感的“艺术”,更非只是休闲生活的娱乐和点缀,而是要通过以和为德的“乐”来陶冶人的心性情操,实现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礼记·乐记》就指出:“是故先王之制礼乐也,非以极口腹耳目之欲也,将以教民平好恶,而 反人道之正也。”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成于乐”就是要通过“乐”的陶冶和调节,来提升人的道德修养,成就理想人格。当前,有一部分人沉迷于刺激、热闹、宣泄的“快餐音乐”。有些现代流行音乐作品为盲目取悦听众,过于注重情感的宣泄与感官的娱乐,而缺少文化内涵、精神品质的追求,其文化理念、审美定位都与古人对音乐的理解大相径庭。总之,现代音乐创作有必要放弃一味追求“新奇特”“短平快”的趋势,而着力向民族传统、向古代雅乐回归,创作出更多富有民族特色、中国气派的时代华章,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为目标,扩大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摘编自孙甜甜《激活古典雅乐的端庄之美》)材料二:上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就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期。这一时期正是我国市场经济起步并不断高速发展之时,我国港台地区、日本、欧美、韩国的流行音乐先后大举进入内地市场,冲击着人们审美思潮,影响、改变着时代中青少年的音乐认知。青少年在这种音乐文化环境中,塑造着个性化的文化观念。“追星族”“粉丝群”纷纷涌现,他们高昂的激情,不断刺激着流行音乐市场的勃发。人们欣赏流行音乐的工具也在发展。从收音机、录音机到手机视频、Ipad等高科技成果,这些产品越来越“近距离”地满足了人们的欣赏需求。今天,我们随时可以看到在街头戴着耳机,在地铁低头凝视手机视频欣赏流行音乐的年轻人。流行音乐深入地介入到青少年人的生活中,深刻地影响着青年人的思考方式与社会行为方式。流行音乐不像传统音乐、古典音乐那样深具严肃性,也不需要欣赏者必须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以便深刻理解作品的意义与内涵,不论是否学习过音乐知识,都能够很好地欣赏、模仿,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需求去理解音乐内容。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来看,20岁上下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发展时期。他们的情感与意志都已基本塑造完整,只需要合适的机会和环境来表达个人情怀。众多青少年在种类丰富的流行音乐中,可以找到与之心态相适应的欣赏对象,尽情聆听,陶醉其中,使情感得以疏导,心境变得平和,精神得以升华,最终获得美的享受。此外,流行音乐在青少年中不仅仅用来自娱自乐,同时还是娱乐消遣、交际交往的有效方式。卡拉OK使他们从音乐欣赏者转变为参与者,这不仅使年轻人在消费的同时获得了身心愉悦,培养了乐观的性格和心态,还使人与人交流了感情,获得了改善、增进人际关系的益处。(摘编自李春沐《建设良好的流行音乐文化氛围》) 材料三:从民间俗乐到国家仪式正乐,丝路上音乐交流涵盖演奏技巧、乐器等的互通;既有对家国的颂美咏唱,也有对人类和平相处、睦邻友好的呼唤赞美。“入人也深,化人也速”的音乐弥漫丝路沿线地区人民的“生活世界”,浸润人民的身心情感,成为各个时代丝路上各国人民“民心相通”的先行者、奠基者和典范形态。我们要以传统音乐为素材进行现代音乐的加工展演,根据传统乐器的特殊性及表现潜力,充分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受众的文化消费习惯和取向,改编优秀的传统乐曲;从内容或形式上对一些经典的古典音乐进行再创造再展示。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强化音乐艺术与技术发展的融合。比如“一带一路”世界合奏的音乐视频,就是利用中国元素的特色和数字技术手段,巧妙地将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京剧与说唱、虚拟与现实融为一体,受到广泛传播和好评。“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交”,而音乐“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正是丝路沿线各国人民相亲相交的最佳媒介。我们要在认清自我文化特征、树立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潮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务实创新的精神,不断推进丝路音乐文化的交流融通,以音乐为纽带联结丝路沿线各国人民的情感与感性经验,架起联通“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的友谊之桥。(摘编自孙晓杨《音乐交流: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纽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雅乐,周代亦称礼乐,因周公制礼作乐而产生,被奉为音乐正宗,影响绵延至今。B.从模仿古代雅乐表演转为注重发扬礼乐为本的教化精神,意味着新雅乐走向成熟。C.域外流行音乐大举进入,丰富了内地的音乐市场,彻底改变了青少年的音乐认知。D.作为“一带一路”的使者,音乐是物质互通媒介,也是文化融合和感情交流纽带。2.下列对材料一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立足当下,追根溯源,提出现代音乐创作要继承民族传统和古代雅乐的主张。B.第五段主要运用了引证法,重点论证了“乐”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教化作用。C.文章对“快餐音乐”的辩证分析,能引发人们对现代音乐创作走向进行深入思考。D.文章整体上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使论证内容纲目清晰,层次井然。3.根据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雅乐,就是用现代配器、编曲技法和流行音乐元素来演绎古代雅乐的艺术形式。B.新雅乐尽管借鉴周代典礼、祭祀上宫廷雅乐的表演形式,但却与之有着质的区别。 C.追星族、粉丝群的广泛存在,体现出青少年对于流行音乐文化的公开化拥护态度。D.改编传统乐曲,既是对各地受众文化消费习惯的尊重,也是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4.流行音乐在我国蓬勃发展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5.当下我们应该如何营造良好的音乐文化氛围?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看法。【1~5题答案】【答案】1.D2.C3.A4.①我国经济腾飞、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呼唤文化的多元化,吸引了外域流行音乐进入;②科技进步带动了流行音乐的快速传播;③流行音乐通俗易懂、易学易唱的特点适应了人们的娱乐需求;④流行音乐种类丰富,契合了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5.①从继承的角度:大力推广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的传统音乐,陶冶人们的心性情操,提高人们的审美鉴赏能力。②从创作的角度:创作富有民族特色、具有正能量的流行音乐,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③从交流的角度:加强与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交流,互相学习,提升技艺,促进文化融合与情感沟通。【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做好这类题,需要全面提取信息,精准筛选,细心比对,灵活理解。常见问题有:遗漏或添加信息、时空交错、偷换概念、张冠李戴、逻辑出错等。A项,“雅乐,周代亦称礼乐”混淆概念,从材料一“我国历史上,传统音乐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是周朝的礼乐;西周时已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宫廷雅乐体系及一系列礼乐制度”“在西周礼乐制度下,周代宫廷音乐中的雅乐主要适用于重大仪典、祭祀等场合,其音乐风格庄严肃穆,乐句缓慢悠长,富有端庄高远之美”可知“雅乐”只是“礼乐”组成的一部分,选项错误;B项,“从模仿古代雅乐表演转为注重发扬礼乐为本的教化精神”理解错误,“意味着新雅乐走向成熟”于文无据,材料一第4段“‘新雅乐’创作始终坚持‘以礼修身、以乐化性’的艺术宗旨,不仅在曲调形式上保留了古风意境之美,而且将古代雅乐所承载的‘仁德’精神用现代手法进行表现,这既是对传承千年礼乐文化的“复活”,又发扬了儒家以礼乐为本的教化精神”是关于礼乐教化的内容,但是没有选项的信息,可知“从模仿古代雅乐表演转为注重发扬礼乐为本的教化精神”于文无据,“意味着新雅乐走向成熟”在文中也没有相关信息。C项,“彻底改变了青少年音乐认知”说法过于绝对,从材料二第1段“上世纪70年代后 期至今就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期。这一时期正是我国市场经济起步并不断高速发展之时,我国港台地区、日本、欧美、韩国的流行音乐先后大举进入内地市场,冲击着人们审美思潮,影响、改变着时代中青少年的音乐认知。青少年在这种音乐文化环境中,塑造着个性化的文化观念。”可知原材料没有“彻底”之意。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论证和语言特点的分析理解能力。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证”一般指论证方法、论证结构、论点、论据等内容。论述类文本阅读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因果论证与类比论证等六大类;论证结构主要包括“横向展开议论”(并列结构)与“纵向展开议论”(递进结构)两种。C项,“辩证分析”分析错误,从材料一第6段“当前,有一部分人沉迷于刺激、热闹、宣泄的“快餐音乐”。有些现代流行音乐作品为盲目取悦听众,过于注重情感的宣泄与感官的娱乐,而缺少文化内涵、精神品质的追求,其文化理念、审美定位都与古人对音乐的理解大相径庭”可知文中原文分析的是“快餐音乐”的弊端,并不是辩证分析的,选项分析错误。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根据原文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做这类题因为是“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句子,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出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A项,表述不全,从材料一第3段“为了取得多元化视听效果,也为给观众尽可能还原古代社会生活真实场景,新雅乐演唱者在舞台造型上力求符合古代中国女性贤淑、优雅的特点,在服装和饰品上也试图对汉服进行复原,举手投足间尽显周代的礼仪风范。此外,新雅乐还注重运用现代配器、编曲技法甚至流行音乐元素,使其表现出一种古典与现代相互交融的特点”的“此外”一词可知新雅乐除了选项中的表现形式以外,还有其它的表现形式。故选A。【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首先审清题干要求,然后在读完一遍文本的基础上快速锁定答案范围,筛选并提取出符合答案的句子,细致分析灵活理解,最后整理成答案。本题从材料二第1段“上世纪70年代后期至今就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期。这一时期正是我国市场经济起步并不断高速发展之时,我国港台地区、日本、欧美、韩国的流行音乐先后大举进入内地市场,冲击着人们审美思潮,影响、改变着时代中青少年的音乐认知”可知我国经济腾飞、改革开放的社会背景呼唤文化的多元化,吸引了外域流行音乐进入;从材料二第2段“人们欣赏流行音乐的工具也在发展。从收音机、录音机到手机视频、Ipad等高科技成果,这些产品越来越“近距离”地满足了人们的欣赏需求”可知科技进步带动了流行音乐的快速传播;从材料二第3段“流行音乐不像传统音乐、古典音乐那样深具严肃性,也不需要欣赏者必须具有一定的音乐素养以便深刻理解作品的意义与内涵,不论是否学习过音乐知识,都能够很好地欣赏、模仿,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感需求去理解音乐内容”可知流行音乐通俗易懂、易学易唱的特点适应了人们的娱乐需求;从材料二第4段“众多青少年在种类丰富的流行音乐中,可以找到与之心态相适应的欣赏对象,尽情聆听,陶醉其中,使情感得以疏导,心境变得平和,精神得以升华,最终获得美的享受。此外,流行音乐在青少年中不仅仅用来自娱自乐,同时还是娱乐消遣、交际交往的有效方式”可知流行音乐种类丰富,契合了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特征。【5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相关材料,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从材料三第1段“从民间俗乐到国家仪式正乐,丝路上音乐交流涵盖演奏技巧、乐器等的互通;既有对家国的颂美咏唱,也有对人类和平相处、睦邻友好的呼唤赞美”可得出应该大力推广具有深厚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的传统音乐,陶冶人们的心性情操,提高人们的审美鉴赏能力。从材料三第2段“我们要以传统音乐为素材进行现代音乐的加工展演,根据传统乐器的特殊性及表现潜力,充分考虑‘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受众的文化消费习惯和取向,改编优秀的传统乐曲;从内容或形式上对一些经典的古典音乐进行再创造再展示”可得出应该创作富有民族特色、具有正能量的流行音乐,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从材料三第3段“正是丝路沿线各国人民相亲相交的最佳媒介。我们要在认清自我文化特征、树立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紧跟时代潮流、遵循文化发展规律,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务实创新的精神,不断推进丝路音乐文化的交流融通,以音乐为纽带联结丝路沿线各国人民的情感与感性经验,架起联通‘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的友谊之桥”可得出加强与世界各地的音乐文化交流,互相学习,提升技艺,促进文化融合与情感沟通。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可参考以下技巧:1.关注材料的标题出处。2.概括材料中心,理清材料关系。3.客观题要了解设误方式,包括以偏概全、混淆是非、夸大缩小、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混淆时态、偷换概念、因果混乱。4.主观题要遵循审题干、定范围、选要点、巧归纳的步骤。(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寻声楚吟缓缓归汤世杰①听见一声“到了”,应声望去,秭归就到了。这句话猛然唤醒了我:那场“处心积虑”的返回,将将抵达。路上,我一直深究的,正是“秭归”这个地名。“秭”,《广韵》中称“千亿”。“归”,即返回,扩展为反观、反思。所谓“秭归”,便是万千人生的返回,反现与反思。②屈原必深谙于此,他的一生是对“返回”最好的注释,而导引这一切的就是诗。屈原本质上是个诗人,以文辞与辩才名世,“诗”与“策”,是他生命的两翼。他曾极力以他的“策”去报效他的国,可惜君王既不懂他的“诗”,也无视他的“策”。当“策”的翅膀被折断,便只能返回去做他的诗人。③我到的那天,是端午前一天。这些年,我在异域他乡身心俱疲,每时每刻都渴望着归去。如果“返回”“归”是秭归的一大属性,漂泊与流浪,则是秭归的又一大属性。没有漂泊与流浪,何来“返回”与“归”?④多年前一个端午,我去过老秭归。那年的端午诗会是在一个幽暗的礼堂进行。轮到我上台时,浑身都在哆嗦。“近乡情更怯”。紧张,突然意识到了那个时刻的庄严。诗是秭归的骨与血。只有那时,你才会真切想起你面对的,是中国最古老也最伟大的诗人屈原——一直颠沛流离于江河湖海的诗人。在他身后,世界迷失了方向,至今还在迷失。汉唐以降,诗早成了仕途进阶攀附的云梯,诗的价值断崖式跌落。人沦为徒具内身的躯壳,灵魂无家可归。比如我,多年漂泊异乡,以为浪迹天涯阅尽春秋有无尽豪迈,其实无非是一种极致的自我迷失,潇洒中隐藏着的唯有孤独。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与屈原一样,一直处于无尽的流放与漂泊之中……⑤翌日清晨我醒得早,沿乐平里盘山小道爬上去,来到屈原庙前奉上三柱香。只有在乐 平里,才能感受到屈原穿越了两千多年时光,整整走过一部中国文明史。说屈原只知忠君报国的论者,他们忘了屈原终其一生都是个追寻真善美的诗人。在他那里,美政与美人同为一体,二者不过是“美”的不同形态。他是人类历史上为数不的以“美”为终极目标的歌者。美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她高踞于山河之上,与日月同光。⑥祭奠屈子的招魂仪式即将开始。在高高的屈原庙脚下,一张普通条桌,铺上一幅深红色绒嶂。凝眸处,“三闾骚坛”四个稚拙可亲的隶书字,让整个乐平里顿有千钧之重。条桌上,供着显见是出于民间手笔的灵牌:“楚三闾大夫屈原之魂魄位”,两边“清烈千秋师”“忠贞万古存”两行小字,点点滴滴都是淋漓的民心。烛灯、香炉、酒盅、点心一溜排开,轻烟缭绕,人世静穆、纸扎的引魂幡以素雅的清白,在屈原庙前沉郁的深色背景里,时而低垂,时而轻飚。由一面鼓、两面锣、一副大钹组成的乐队,四个乡人,把阵阵锣鼓敲打得叫人热血盈沸。三个吟诵招魂诗的乡人开始了吟唱。那是始自屈原的道地楚吟,来自大地,悲悯悠扬,深切跌宕,忧而不伤。置身在那样的气氛里,异样的肃穆让人既振奋充盈,又虚脱无力,屈原若魂魄来归,必可听见乡党的声声呼唤。⑦招魂之要义不在召回肉身,而在以吟唱呼唤、重现他的诗意。诗,从诞生之日起,便与“唱”紧紧相连。三闾骚坛的诗人,一代代地读诗写诗唱诗,那既是怀念屈原,也是他们自身生命的需要。来自俗世的吟唱者,肉身沉重,尘埃满身,没有翅膀,无法飞翔,只好以吟唱代替飞翔。他们的吟诵,率真的粗砺一如裸露的山野,无饰的挚拙恰似未耕的田园,有无名山花之清纯,有在山之水的凛冽。⑧坐在身边的朋友悄悄问我,能不能也朗诵一首自己的诗作。久不为诗,我只在去乐平里的路上,用手机记下一些思绪。头天在县城吃过的粽子状若小喇叭,凝视良久,总以为它在吹奏什么,讲诉什么。解开紧紧缠着粽子的道道绳索,一如解开屈原身上的左徒官服,方可见屈原作为一个大地诗人的真身,向世界奉献他几经煎煮早已热透的糍糯之心,顿时诗意汹涌,蜜汁涟漪流溢,九州为之庆幸。不如此,我们将痛失《九歌》《天问》,失去那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而乐平里的乡亲、农人,则在千年之后,得以继续为大地招魂,为诗意招魂,为生命招魂。⑨朗诵间隙,我与从台上走下来的乡亲悄声聊天,问他们的写作,他们的吟唱。刚才参与招魂吟唱的三位乡人,没有一个职业诗人。在乐平里,在秭归,诗性的日子已成常态。诗,伴随着他们的日常,伴随着他们的油盐柴米欢乐悲辛。离开秭归的路上,我记述下这一切,一首仿楚辞的习作适时而生。三十五年辗转,我终于在聆听了那场楚吟后,完成了身与心的同时返回,肉与灵的共同抵达。(有删改)6.下列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中“秭归”的全部历史,都隐藏在这一地名之中。文章开头对“秭归”地名含义的阐释,既有文化意味,又为下文作铺垫。B.第④段运用补叙,作者回忆参加端午诗会情形,说明世界至今还迷失方向,表达迷失自我的复杂心情,为下文作铺垫。C.作者热情地讴歌了屈原,以其独特的视角表现秭归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给人鲜明的艺术感受。D.本文记叙与抒情相结合,运用想象等手法,长短句错杂,整散句结合,体现散文语言之美,体现作者娴熟的写作技巧。7.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分析。8.文章为什么花大量的笔墨来写祭奠屈原的仪式?请结合全文来谈谈你的认识。【6~8题答案】【答案】6.B7.(1)结构上,呼应开头,结构严谨,开篇写回到秭归,最后离开秭归,相互照应。(2)内容上,写作者参加三闾骚坛诗会后,在庄重的仪式中获得了情感共鸣和心灵感悟,创作仿楚辞的习作。(3)效果上,结尾言志,升华情感,深化主题,表明作者已从极度的自我迷失中找到心灵归宿。8.(1)描写对屈原庙招魂的陈设、吟诵招魂诗等仪式,表达了秭归人民对屈原的肃穆、隆重、庄严的纪念。(2)通过自己参加祭奠仪式受到的震动和感悟,表达对屈原纪念的本质和意义的思考,招魂的要义在于一种宗教般的咏唱和呼唤来重现屈子的诗意,在于对真善美的诗意价值的追寻。(3)对屈子诗魂的呼唤,可以让精神处于流放与漂泊的后人完成心灵与肉体的回归,归于大地、诗意和生命。表达作者对屈原的热爱崇敬之情,对诗人生命本真价值的思索,耐人寻味。【解析】【6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解答此题,应从语句理解、手法分析、内容分析、主题理解等角度分析判断。根据对文本内容的感知与理解,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B项,“第④段运用补叙”错误,应为插叙。插叙插入的是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补入的则是基本事件发展之中的有机环节,去掉它会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补叙可以在篇中,也可以在篇末,而插叙只能在篇中,不能在篇末。 故选B。【7题详解】此题考查把握段落作用的能力。分析语段的作用,首先明确语段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结构上注意伏笔、照应、铺垫等,内容注意主旨的体现,和其它语段的关系。还要注意语段所处的位置,如开头注意铺垫、引起下文、统领全文、奠定情感基调、引起阅读兴趣等,中间注意承上启下,结尾注意点明深化主旨等。“听见一声‘到了’,应声望去,秭归就到了”“离开秭归的路上,我记述下这一切,一首仿楚辞的习作适时而生。三十五年辗转,我终于在聆听了那场楚吟后,完成了身与心的同时返回,肉与灵的共同抵达”,即结构上,呼应开头,结构严谨,开篇写回到秭归,最后离开秭归,相互照应。“一首仿楚辞的习作适时而生”,结合“招魂之要义不在召回肉身,而在以吟唱呼唤、重现他的诗意。诗,从诞生之日起,便与‘唱’紧紧相连。三闾骚坛的诗人,一代代地读诗写诗唱诗,那既是怀念屈原,也是他们自身生命的需要”,可知内容上,写作者参加三闾骚坛诗会后,在庄重的仪式中获得了情感共鸣和心灵感悟,创作仿楚辞的习作。“三十五年辗转,我终于在聆听了那场楚吟后,完成了身与心的同时返回,肉与灵的共同抵达”,即效果上,结尾言志,升华情感,深化主题,表明作者已从极度的自我迷失中找到心灵归宿。【8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文章内容、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因而抓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来。依据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依据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段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反复朗读与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解答时可通读全文,理清文章层次,然后归纳。“在高高的屈原庙脚下,一张普通条桌,铺上一幅深红色绒嶂。凝眸处,‘三闾骚坛’四个稚拙可亲的隶书字,让整个乐平里顿有千钧之重。条桌上,供着显见是出于民间手笔的灵牌:‘楚三闾大夫屈原之魂魄位’……由一面鼓、两面锣、一副大钹组成的乐队,四个乡人,把阵阵锣鼓敲打得叫人热血盈沸”,即描写对屈原庙招魂的陈设、吟诵招魂诗等仪式,表达了秭归人民对屈原的肃穆、隆重、庄严的纪念。“置身在那样的气氛里,异样的肃穆让人既振奋充盈,又虚脱无力,屈原若魂魄来归,必可听见乡党的声声呼唤”,即通过自己参加祭奠仪式受到的震动和感悟,表达对屈原纪念的本质和意义的思考,招魂的要义在于一种 宗教般的咏唱和呼唤来重现屈子的诗意,在于对真善美的诗意价值的追寻。“刚才参与招魂吟唱的三位乡人,没有一个职业诗人。在乐平里,在秭归,诗性的日子已成常态。诗,伴随着他们的日常,伴随着他们的油盐柴米欢乐悲辛”,即对屈子诗魂的呼唤,可以让精神处于流放与漂泊的后人完成心灵与肉体的回归,归于大地、诗意和生命。表达作者对屈原的热爱崇敬之情,对诗人生命本真价值的思索,耐人寻味。【点睛】散文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阅读这类文本一定要掌握答题方法,并且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分析,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兰亭集序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三月三日兰亭诗序(东晋)孙绰古人以水喻性,有旨哉斯谈。非以停之则清,混之则浊邪?情因所习而迁移,物触所遇而兴感。故振辔于朝市,则充屈之心生;闲步于林野,则辽落之志兴。仰瞻羲唐邈已远矣近咏台阁顾深增怀为复于暧昧之中思萦拂之道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永一日之足,当百年之溢。 以暮春之始,禊于南涧之滨。高岭千寻,长湖万顷,隆屈澄汪之势,可为壮矣。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具物同荣,资生咸畅。于是和以醇醪,齐以达观,决然兀矣,焉复觉鹏鷃之二物哉?耀灵纵辔,急景西迈,乐与时去,悲亦系之。往复推移,新故相换,今日之迹,明复陈矣。原诗人之致兴,谅歌咏之有由。9.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期:期望B.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喻:比喻C.耀灵纵辔,急景西迈西:西边D.原诗人之致兴原:推究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文都抒写了乐和悲,王文临悲希望有所作为;孙文则用吟咏台阁、寄情山水的方式来化解悲。B.两文都写景抒情,王文借俯仰天地美景而生乐情,孙文则全身心融入大自然而后感恩天地所赐。C.两文在结构上有类似之处,分为写景叙事和阐述道理两部分,王文先描写后议论,孙文则反之。D.两文语言清新而自然,写出了兰亭山水之优美;骈散句结合,顿挫有致、洒脱流畅且音韵和谐。1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2)乃席芳草,镜清流,览卉木,观鱼鸟,具物同荣,资生咸畅(3)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9~12题答案】【答案】9.C10.B11.仰瞻羲唐/邈已远矣/近咏台阁/顾深增怀/为复于暧昧之中/思萦拂之道/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12.(1) 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2)于是我们以碧绿的芳草为席,以清澈的溪流为镜,观看花草树木,欣赏飞鸟游鱼,与万物共同欣欣向荣,心情全都十分舒畅。(3)我从十五岁起就在轩内读书,有一天,祖母来看我,说:“我的孩子,好久没有见到你的身影了,为什么整天默默地呆在这里,很像个女孩子呀?”【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C.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句意:太阳仿佛挥鞭纵马一般,急急地向西落去。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赏析原文内容的能力。B.“王文借俯仰天地美景而生乐情,孙文则全身心融入大自然而后感恩天地所赐”二者均理解得不恰当,《兰亭集序》由眼前的美景和盛会联想到的是情随事迁,老之将至,良辰美景的难得令人悲从中来。而孙绰之文力求取达观的态度,人在万古如此的自然面前,显得渺小,一切人世的贫富穷达、生死悲乐都是无足轻重的,产生出物我齐一的玄学思想,而非“感恩天地所赐”。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仰慕伏羲氏和唐尧这类圣君,而他们已经距离此时很遥远了。就近吟咏亭台楼阁,只是深深增添了心中的感想。又在暧昧不明之中,思索对付的办法,多次借助山水来化解心中的郁结之情。“羲唐”是“仰瞻”的宾语,在其后断开;“矣”是句末语气助词,在其后断开;“台阁”作“咏”的宾语,在其后断开;“增怀”中,“怀”是感怀,作“增”的宾语,在其后断开;(这四句也可以从“仰瞻”“近咏”的对称结构进行划分)。“于暧昧之中”是介宾短语,可在其后断开;“萦拂之道”是“思”的宾语,在其后断开; “山水”是“借”的宾语,在其后断开;最终划分为:仰瞻羲唐/邈已远矣/近咏台阁/顾深增怀/为复于暧昧之中/思萦拂之道/屡借山水/以化其郁结。【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宇宙之大”“品类之盛”,定语后置;“所以”,用来……;“游目骋怀”,舒展眼力,开阔胸怀;“信”,实在。(2)“席”,以……为席;“镜”,以……为镜;“具物”,万物;“咸”,全,都。(3)“过”,看望;“竟日”,整天;“大类”,很像。参考译文:兰亭集序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礼这件事。诸多贤士能人都汇聚到这里,年长、年少者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树林和竹丛;又有清澈激荡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辉映环绕,我们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但喝着酒作着诗,也足够来畅快表达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和风习习,抬头纵观广阔的天空,俯看观察大地上繁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了。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我看到前人兴怀感慨的原因,与我所感叹的好像符契一样相合,没有不面对着他们 的文章而嗟叹感伤的,在心里又不能清楚地说明。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三月三日兰亭诗序古人用水来比喻本性,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难道不是因为它静止下来就会清澈见底,而流动时就会变得浑浊吗?人的性情因为所学习的事物而有所迁移,接触到的事物因为自己的遭遇而有所感怀。所以如果在早市中挥鞭策马,那么心中就会(因人群熙攘无法纵情奔驰而)生出郁结之心;在树林野外闲散步行,那么心中就会(因无所阻挡)而生出辽远空阔的兴致。仰慕伏羲氏和唐尧这类圣君,而他们已经距离此时很遥远了。就近吟咏亭台楼阁,只是深深增添了心中的感想。又在暧昧不明之中,思索对付的办法,多次借助山水来化解心中的郁结之情。一天的满足则是永恒,足以抵得上比百年还多的时间。在暮春开始,我们在南边山涧水边举行祭祀。高高的山岭有千寻之高,广阔的湖泊有万顷之宽,其山岭的起伏、湖泊的澄澈汪洋态势,可以称之为“壮观”了。于是我们以碧绿的芳草为席,以清澈的溪流为镜,观看花草树木,欣赏飞鸟游鱼,与万物共同欣欣向荣,心情全都十分舒畅。在这时用香醇的酒水来相和,以豁达的观念来看待一切,一定是万物混同的状态了,哪里还能再感受到大鹏与斥鴳这两种生物的小大之辩呢?太阳仿佛挥鞭纵马一般,急急地向西落去,欢乐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悲伤也牵绊住了心头。人生来回推移,新旧交替,今天的新鲜事物,到明天就又变得陈旧了。推究诗人兴致的兴起,料想他们歌咏是有缘由的。(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望海潮·东南形胜(宋)柳永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水龙吟·西湖怀古(宋)陈德武东南第一名州,西湖自古多佳丽。临堤台榭,画船楼阁,游人歌吹。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四山晴翠。使百年南渡,一时豪杰,都忘却、平生志。可惜天旋时异,藉何人、雪当年耻。登临形胜,感伤今古,发挥英气。力士推山,天吴 (1)移水,作农桑地。借钱塘潮汐,为君洗尽,岳将军泪。注释:(1)天吴:古代中国神话故事中的水神。13.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词上片先写西湖的“佳丽”,结以“都忘却,平生志”,以美景映哀情。B.陈词下片通过重重幻想,层层转折,将充满郁愤的爱国哀思表达得委婉深刻。C.柳词上片描写杭州风光与繁华,下片描写西湖,展现杭州宁静的生活景象。D.柳词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白描式地勾勒出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14.清刘熙载《艺概》说“词有点,有染。”说的是词的一种表现手法“点染”,它既有抽象的评点,又有具体的描述,二者紧密相连,表现鲜明的情志。下列没有运用这一手法的一项是()A.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李煜《浪淘沙令》B.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C.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柳永《望海潮》D.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15.“十里荷花”和“三秋桂子”在这两首词中的作用一样吗?请结合两首词的词意简要分析。【13~15题答案】【答案】13.D14.A15.不一样。柳词中,它以“有”字带起,用铺陈的手法,表现湖山之间美丽的景色;而本词中在突出湖山景色之美、展现西湖的“佳丽”外,更以乐衬哀,表达了对豪杰们沉溺享乐、消磨志气、不图奋进的悲慨与沉痛。【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D.“白描式地勾勒”错误。柳词全词以点带面,明暗交叉,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故“白描”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D。【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所谓点,就是点明,将所要抒写的情感、道理,一语点明,使读者了然于胸;所谓染,就是渲染、烘托,即以具体的事物、景物将所点明的情感、道理烘托出来,以便读者对其能更具体、更生动地把握。但必须强调的是,点染之间不能“有他语相隔”,只能是一气而下。A.没有运用点染手法。“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运用倒叙手法,先写梦醒再写梦中。“梦里”两句,回过来追忆梦中情事,睡梦里好象忘记自己身为俘虏,似乎还在故国华美的宫殿里,贪恋着片刻的欢娱,可是梦醒以后,回到现实,却加倍地感到痛苦。B.先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点出情感,再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些想象的别后景象进行渲染。C.先以“钱塘自古繁华”点出“繁华”这一特点,再用“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这些具体景象“染”D.先以“闲愁最苦”点出情感,再用“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这些景象烘托渲染。故选A。【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能力。先看柳词。词下阕写西湖美景——“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一景物描写以“有”字带起,运用铺陈的艺术手法,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如重湖,如叠巘,如山上的桂子、湖中的荷花,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再看陈词。“十里荷花,三秋桂子”,目的是以荷花面积之广,桂花香味之浓,来突出湖山景色之美。人为的与自然界的景物相结合和映村,极富地方特色地描绘出西湖的热闹景象和诱人的风光,真是名不虚传的游览胜地。以此为衬笔,引出下文的感慨之辞,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对豪杰们沉溺享乐、消磨志气、不图奋进的悲慨与沉痛之情以及自己内心的不满。所以它们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16.根据情景,默写相关的句子。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瀑流击石,山谷雷鸣。(2)《蜀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对诸葛亮事业未竟的痛惜之情。(3)屈原《离骚》中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坚持高洁品行、纵死也无悔的忠贞情怀。(4)屈原《离骚》中抒发自己在群小的诽谤排挤下,失意而走投无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5)《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16题答案】【答案】①.飞湍瀑流争喧豗②.砯崖转石万壑雷③.出师未捷身先死④.长使英雄泪满襟⑤.亦余心之所善兮⑥.虽九死其犹未悔⑦.忳郁邑余侘傺兮⑧.吾独穷困乎此时也⑨.茕茕孑立⑩.形影相吊【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湍”“喧豗”“砯崖”“壑”“长”“襟”“善”“忳”“侘傺”“茕”“孑”。三、基础和语言文字运用(一)基础题(9分)1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体无咎言咎:责备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引:拿来B.悦亲戚之情话亲戚:亲人聊乘化以归尽乘:顺应C.吾妻归宁,述诸小妹曰归宁:女子出嫁脱然有怀,求之靡途靡途:没有门路D.以手抚膺坐长叹坐:空,徒然怅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慷慨:感慨,叹息【17题答案】【答案】D【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咎:责备”错误,应该译为:不吉利,灾祸。句意:卜筮的结果没有不吉利。B.“亲戚:亲人”错误,应该译为:内外亲戚,包括父母和兄弟。句意:跟亲戚朋友谈心使我愉悦。C.“归宁:女子出嫁”错误,应该译为:出嫁的女儿回娘家省亲。句意:我妻子回娘家探亲,回来转述她的小妹妹们的话说。故选D。18.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中的“孝廉”,汉代所设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晋时仍保留此制。B.“持一象笏至”中的“象笏”,指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级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执笏,供指画和记事。笏多以象牙、玉制成。C.“三径就荒”中的“三径””,源于西汉末年的蒋诩,他隐居后在院中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为“隐士”的代称。D.“修禊事也”中的“修禊”,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详。【18题答案】【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后为隐士的代称”错误,后人以“三径”代指隐士所居,不是指“隐士”。故选C。19.下列句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①零丁孤苦,至于成立②举臣秀才③庶刘侥幸④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⑤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⑥吾从板外相为应答⑦则告诉不许⑧臣之进退,实为狼狈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A.①③⑤⑦B.②④⑥⑨C.②⑤⑦⑨D.①④⑦⑧【19题答案】【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①“成立”古义:成人自立。“成立”今义:(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或(理论、意见)有根据,站得住。句意:孤苦伶仃,直到成年。②“秀才”古义: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晋时仍保留此制。“秀才”今义: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泛指读书人。句意:推举臣为优秀人才。④“方丈”古义:一丈见方。“方丈”今义:佛寺或道观中住持住的房间,寺院的住持。句意:室内面积只有一丈见方,可以容纳一个人居住。⑤“区区”古义:拳拳,形容感情恳切。“区区”今义:(数量)少,(人或事物)不重要。句意: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⑦“告诉”古义:报告申诉(苦衷)。“告诉”今义:向别人陈述;通知某事,使人知道。句意: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⑨“往往”古义:到处。今义:表示根据以往的经验,某种情况在一定条件下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句意:室内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古今义相同的词:③“侥幸”:由于偶然的原因而得到成功或免去灾害。句意: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⑥“应答”:回答。句意:我门外一一回答。⑧“狼狈”:形容困窘为难的样子。句意: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故选C。(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书法是一种独特的艺术,他不是诗而有诗的韵味;不是画而有画的灵动;不是舞而有舞的飘逸;不是歌而有歌的悠扬。轻轻地翻开那些令人敬仰的书家作品,一种情愫苏醒了。王羲之的作品出神入化,妙不可言,宛如“群鸿戏海,舞鹤游天”。颜真卿的作品厚重、古朴、苍劲,像一座千年古钟……历代书法家如洒落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珍珠,散发着璀璨的光芒。无论是典藏书籍,还是碑文石刻;无论是中堂条幅,还是门楣楹联。书法的内容或说古论今警醒世人,或传承伦理道德教人向善,或托物言志净化心灵。书法不仅在于外在的美,更在于妙笔生出的高尚的德操。()。不仅反映一种书法境界,更有对百态的领悟。这种书家思想,一直流传后世,因而成为儒家士大夫的一种典范、更成为书法学习者初学书法的必修课。 天地之间只有黑白两色最为分明,黑白两色,清淡素雅,质朴率真,经过千年凝练与沉淀,历久弥香。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用笔在笔正,笔正则心正B.心正则笔正,用笔在心C.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D.笔正则心正,用笔在心21.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B.废池乔木,犹厌言兵C.乘彼垝垣,不见复关D.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22.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20~22题答案】【答案】20.C21.C22.成为儒家士大夫的一种典范、更成为书法学习者初学书法的必修课。【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能力。依据前句“书法不仅在于外在的美,更在于妙笔生出的高尚的德操”,强调“妙笔”,因此先说“用笔”,而“妙笔”与“高尚的德操”有关,故“用笔在心”,然后按照逻辑,则有“心正则笔正”一说。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为借代,以“黑白两色”借指书法艺术,以特征、工具代替本体。A.为比喻,用“蛾眉”,比喻美德才能;B.为拟人,体现于“废池乔木”“厌”和“言兵”,赋予“废池乔木”以人的情感行为;C.为借代,用男子居住地“复关”,代指男子;D.为对偶,上下句对仗工整。故选C。【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本句有两处语病:第一处,“因而”使用不当,前后无因果逻辑,应该是承接或并列关系,直接删掉即可;第一处,语序不当,应该按照由浅到深的思路来安排顺序,以便呈现逻辑上的递进关系,先说小的方面,即“成为书法学习者初学书法的必修课”,再进而说大的方面“成为儒家士大夫的一种典范”。故句子可修改为“成为儒家士大夫的一种典范、更成为书法学习者初学书法的必修课”。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2021年7月6日,联合国举行以“后疫情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主题的世界青年论坛,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的青年代表围绕论坛主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美国青年汤姆·库克说:“青年作为这个社会最具活力的成分,我们有绝对权力只为自己的利益而活,无需为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但也不可强迫他人为自己而牺牲。应充分在社会中展示个体价值,张扬个性,放飞自我,正如我们的诗歌之父惠特曼所言‘不求苍天俯就我的美意,但求永远恣意挥洒’。”日本青年北池上清说:“青年人的世界只有‘远离’二字,远离聚餐远离喝酒、远离汽车、远离时尚……远离与消费主义相关的一切,我们只属于‘二次元’和‘宅文化’。借用《挪威的森林》的一句话‘也不是什么都喜欢,只是什么都无所谓罢了’。”阿联酋青年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说:“上天赐予我们的资源我们不能辜负,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利用他们——充分的消费、无尽的享乐,这就是我们最好的担当。”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听了上述发言,你有何感悟?你同意他们的价值取向吗?请写一篇文章,阐发你的观点。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3题答案】【答案】例文:青春的色彩青春,是生命旅途中一个崭新的起点,是人生画卷中最美好的篇章,在第101 个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韶华不为少年留”,面对留白的人生前路,青年同志,特别是青年党员干部应用奋斗红、梦想蓝、庄严白点缀人生之纸,用“三色”绘制最美青春画卷。用“奋斗红”绘出蓬勃向上的青春底色。“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一砖一瓦筑起了如今我们强盛的祖国。日月换天,精神长存,不管是伏案苦读的大学生,还是扎根基层的青年党员干部,都不能忘记艰苦奋斗是我们建党至今的“传家宝”。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党员干部,要把人生志向转化为奋斗动力,自觉接过老一辈革命家的“接力棒”,传承发扬艰苦奋斗的“红”色基因,激活青春密码中的“红”色信仰。不断在成长中注入奋斗拼搏的精气神,坚定其脚步、强健其精神,主动扛起时代大旗,承担起历史使命,以“奋斗红”彰显蓬勃向上的青春底色,绘出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画卷。用“梦想蓝”照出奋发有为的青春本色。“没有梦想,何必远方。”没有梦想的人生就像失去灯塔的航行,看不清前方之路。一个时代的精神是由当代青年所构筑的,青年若失去梦想,时代将何以为路?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目标的实现之年,特别是青年党员干部以梦巡航,大显青春本色,不管是撸起袖子加油干的“80后”驻村“第一书记”黄文秀,还是使命在肩的“90后”护士王佩琴……这些青年党员干部奋斗在时代前沿,他们不负时代、奋发有为,他们是逐梦蓝天里矫健翱翔的雄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正是这些敢于追梦、逐梦的生力军,才汇聚起了新时代奔跑者的磅礴队伍。广大青年同志应奋发有为,青年党员干部更应用梦想点亮前路,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用“梦想蓝”照出奋发有为青春本色,照亮壮阔无垠的青春画卷。用“庄严白”耀出奉献担当的青春亮色。“杏林门下,救死扶伤。”2020是不平凡的一年,口罩、防护服的颜色都是那肃穆庄严、纯洁无瑕的白色,它们映衬出一个个为国负重前行的身影。从脱贫攻坚到疫情防控的最前线,到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的“90后”党员,他们职业不同,来自各地,但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目标,坚定的信念。面对狂风暴雨,他们挺身而出、见“疫”勇为,用庄严的白色擦亮青春,守护生命的红色,捍卫山河的绿色。他们用奉献担当彰显青春的蓬勃力量,绽放青年的绚丽之花。广大青年党员干部应鼓足士气、振奋精神、万众一心,用“庄严白”耀出奉献担当的青春亮色,用责任感和奉献担当诠释青春斑斓画卷。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青年有志气、有作为、有信仰是国家之幸,在复兴的壮阔征程里,广大青年党员干部更应用“奋斗红、梦想蓝、庄严白”勾勒最美青春画卷,用“三色”照亮梦想奋斗的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和力量!【解析】 【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本题是材料作文。材料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此作文的背景是联合国举行的以“后疫情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为主题的世界青年论坛。要抓住材料中的两个关键信息“后疫情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所谓后疫情时代,并非一切恢复如前的状况,而是疫情时起时伏,进入冬季,更验证了后疫情时代的存在,面对无情的疫情,作为当代青年更应该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第二部分,分别例举了美国青年汤姆·库克、日本青年北池上清、阿联酋青年加麦尔·阿卜杜勒·纳赛尔对青年的责任与担当的看法。美国青年认为,青年要展示个体价值,张扬个性,放飞自我,为自己而活,无需为他人而牺牲自己的利益,但也不可强迫他人为自己而牺牲。日本青年认为青年人的世界只有“远离”二字;带有明显的颓废气息,是宅文化或者丧文化的典型。阿联酋青年认为,青年的最好担当就是享受一切。透过材料可以发现,材料中三国青年的思想与我国“立德树人”的思想是明显是相悖的。材料要求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听了上述发言,有何感悟。责任与担当是本次作文的中心词。我们的责任何在?在学校里,我们努力学习,不断地积累和充实自己,这是责任;在家里,为自己的父母长辈削一个苹果,承担一些家务,这是责任;走出家门,无意中损坏了公共财务,勇敢地承认过失并积极地补救,这是责任。将来,建设祖国,保卫家园,做个于社会有用的人更是责任。面对列强欺凌,周恩来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就是责任!也是一种担当精神的体现!担当就是承担并负责任。担当就是敢于承担责任,有魄力。担当就是也指所承担的责任和能够承受的精神和毅力。无论我们身在哪里,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做好自己的事,就是责任!并且对自己的所作所为,敢于承担责任,有魄力,这就是有担当!作文时,应该抓住如何才能做到有责任有担当去运思,去行文。比如,有责任有担当于人生的价值所在。有责任有担当于修身、齐家、治国等方面的意义的探究。【立意】1.勇担时代先锋,绽放青春力量;2.志存高远,勇做时代弄潮儿;3.肩负使命,放飞青春梦想;4.担当历史重任,书写人生华章;5.青年有担当,世界有希望;等等。【素材】1. 以“信仰”正心,在千锤百炼中铸就坚强意志。千磨万击,百炼成钢。物体经过烈火煅烧,剔除沉渣杂质,方能凝结精华、淬炼真金;年轻人更要反复洗礼,祛除思想杂质,方能砥砺心志、完善人格。“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坚定信仰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对刚毕业的大学生尤为关键,理想信仰是所有人精神上的“钙”,没有信仰,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基层是磨炼意志,坚定信仰的炼钢炉,基层的条件一般都比较艰苦,此时此刻,能够坚持住为民服务的本心,能够顶得住艰难困苦的磨砺,依然咬紧牙关坚持理想,坚守信念,才能在未来的社会发展中担起扛鼎的重任,成为国家的真正栋梁。2.“三”人行,必有我师——要以学思践悟提升能力。《论语·述而》里有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很多人同行时,必定有人能作为我的老师;我选择学习他人善的方面,看到他人做得不好的方面就对照改正。大学生们尽管经过数年的知识学习,但大多停留在理论上,需要在工作实践中历练。因此,作为刚就业的党员毕业生,要对自己的能力进行全方位的审视,要明白“尺有所长、寸有所短”的道理,要深知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在工作实践中,要见贤思齐,要放下面子,虚心向领导学,向同事学,向群众学;要多观察勤思考,多对照反思,充分学习他人的经验,吸取他人的教训。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时间内成为本职岗位上的行家里手,从而脱颖而出。3.以“勤奋”正行,在实践锻炼中淬炼担当品质。“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世界上最可贵的两个词,一个叫执着,一个叫勤奋。勤奋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在该奋斗的年龄,不要选择安逸。基层是一个大熔炉,基层有很多具体的问题等待解决,毕业生们来到基层,应该将勤奋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不仅要把在基层的实践锻炼作为充电、摔打的机会,而且要把这种实践锻炼作为成长成熟、提升能力的主要途径,在实践中成长成才。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勤勤恳恳,百折不挠,在乡村振兴的主战场、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扶贫攻坚的第一线加强实践锻炼,砥砺斗争精神,提高治理能力,以钉钉子的韧劲、实劲,久久为功、持之以恒锤炼对党和人民事业过硬的责任担当。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4-14 02:20:02 页数:25
价格:¥2 大小:52.6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