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2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武汉市洪山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2月考试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第Ⅰ卷(选择题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采用“编户”和“定籍”等办法进行人口控制;《唐律·户婚律》规定“父母在,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明代户分军民匠三等,所有人户不得随意迁居或者是外出……我国历朝重视户籍管理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人口流动造成社会动荡B.保证为抵御外族入侵提供足够兵源C.征调人力兴修大型水利工程D.保证政府赋税、徭役和兵役的来源【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材料所述为古代中国户籍制度的发展演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历代都比较重视户籍管理,户籍是征收赋税、征派徭役和兵役的依据,D项正确;人口流动不一定会导致社会动荡,排除A项;BC项只是目的之一,概述不全面,排除BC项。故选D项。2.《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纠正)秦县之失策,封建(分封)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下图所示)。这一体制A.吸取前朝教训,否定了秦的郡县制度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王国相对独立,直接威胁了中央统治D.管理体系多样,发展了中央集权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汉高祖……矫(纠正)秦县之失策,封建(分封)王侯,并跨州连邑”反映了西 汉初期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在郡国并行制下,王国相对独立,直接威胁了中央统治,后造成七国之乱,故C正确;西汉初期实行郡国并行制,仍然推行郡县制,A错误;在郡国并行制下,王国相对独立,直接威胁了中央统治,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汉高祖……矫(纠正)秦县之失策,封建(分封)王侯,并跨州连邑”,联系所学西汉初期的郡国并行制分析解答。3.下表为宋代部分地区解试合格者占赴试者的比例。这反映出宋代地区时间赴试人数分配名额录取比例苏州庆历中200450:1绍兴二十六年200013153:1福州绍兴二十六年34006256:1淳熙十年1500062242:1A.书院教育发达B.南方成为文化中心C.名额分配公平D.科举考试难度加大【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数据看出,宋代部分地区赴试人数远远超出分配名额,录取比例很低,说明科举考试难度加大,故选D;A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表格没有涉及北方的数据,无法从表格信息得出“南方成为文化中心”,排除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名额分配公平”,排除C。4.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万载辛氏族谱》的族规中有言:敦孝悌,端心术,积阴德,存心向善,重读书,勤职业,尚节俭,完国课,严赌博,谨交游,慎婚嫁,周族谊,息争讼。而且明清时期的族谱内容大都如此。由此可见,明清时期()A.朝廷重视谱牒的修撰B.宗族势力恶性膨胀C.主流价值观日益强化D.族规代行国家法权【答案】C【解析】【详解】明清时期的族谱内容多关于引导风俗、修身重德、和睦宗族等内容,这些内容符合 当时程朱理学的主张,体现了主流价值观的日益强化,C项正确;材料没有提及朝廷对于谱牒修撰的态度,排除A项;族谱内容无法反映宗族势力的恶性膨胀,排除B项;D项描述不符合史实,当时的族规不能代替国家法权,排除D项。故选C项。5.“然以数千年前一统儒缓之中国褒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之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矣。……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则举国尚武之风,跃跃欲振,更新之气,光彻大新。”这段资料最有可能出自A.洋务派大臣请更风俗的奏折B.康有为等请革服饰以开风气的奏稿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易服法令D.新文化运动时批判礼教的报刊文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诏天下同时断发,与民更始”可知,该资料建议皇帝下诏书,倡导人们断发易服,更新社会风气,结合所学可知,此时皇帝制度依旧存在,所以资料最可能是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等维新派请求变革服饰以更新社会风气奏稿,故选B;洋务运动主要涉及经济和军事领域,没有涉及到断发易服等风俗习惯的改革,故排除A;中华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时期,皇帝制度已经废除,与材料中“诏天下同时断发”不符合,故排除CD。6.据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统计:1906至1912年间,中国出现的新式学堂数量和入学学生人数均骤增近三倍,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因为A.民族危机加剧激发了民族意识B.选官制度变革切断了传统仕途C民主革命浪潮推动了思想解放D.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标志着清政府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考试,转而全面兴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这些变革切断了传统仕途,导致了这一现象的出现,因此B选项正确。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与政策的变化有关,与民族危机、民主革命浪潮和民族工业的发展没有直接关系,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7.1941年,国民政府考试院颁布了《修正高等考试及格人员选派规程》。修正后规程缩短了 学习人员的学习时间,降低了选派学习人员的资格经历要求,同时规定了严格而明确的培训要求,培训文官要求高级化,录训人员委任工作要实际化。这些做法()A.扩大了国共两党党内合作局面B.适应了国民党维护战时统治的需要C.强化了政府对国民的政治教育D.发挥了人才在对日舆论战中的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1941年”“降低了选派学习人员的资格经历要求”“培训文官要求高级化,录训人员委任工作要实际化”并结合所学可知,1941年属于抗战时期,降低选派学员的资格经历要求,严格培训要求,可以为各级机关输送一定数量的中下级公务人员,有利于提高政府官员的素质,增进政府的行政效能,适应了国民党维护战时统治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看出国共两党合作,排除A项;降低考试规程,有利于满足国民政府对人手的需要,不是对民众的政治教育,排除C项;D项表述材料无从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8.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彻底铲除了旧中国对蒙古族民众的奴役统治制度——盟旗制度,但在内蒙古自治区仍然保留了盟、旗的称谓,盟是在自治区之下,县之上的自治地方,相当于其他自治地方的自治州,旗是县级自治地方,相当于县级的自治机关。新中国在内蒙古推行的这一措施()A.体现了原则性和适用性的结合B.加强了对各民族地区的统一管理C.符合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D.奠定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彻底铲除”、“仍然保留了盟、旗的称谓”、“相当于其他自治地方的自治州”、“相当于县级的自治机关”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在内蒙古推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彻底铲除了旧的民族政策,又根据本民族的实际进行建设,体现了原则性和适用性的结合,A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并未反映“各民族”,排除B项;题干所给材料信息强调的是原则性和适用性的结合,“符合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夸大了这一措施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9.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的成就表(部分)。这些法律的制定或修订时间段制定或修订的主要法律 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1982年宪法、选举法、刑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20世纪90年代初期到党的十五大召开前公司法、银行法、劳动法、合伙企业法、价格法……1997年至今证券法、合同法、反垄断法、保险法、行政复议法、侵权责任法、立法法、监督法、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A.表明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志B.体现了法制建设的曲折发展C.推动了依法治国方针的落实D.建立了新型国家的政制架构【答案】A【解析】【详解】由“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公司法、银行法、劳动法、合伙企业法、价格法…”“证券法、反垄断法、行政复议法、侵权责任法、立法法、反分裂国家法、物权法、社会保险法”可以看出这三个时期共同点是都注重经济方面的立法,表明依法治国成为国家意志,A项正确;曲折性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1997年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排除C项;题干内容不是关于政治框架构建的,排除D项。故选A项。10.下表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政府开展一系列外交活动()年份外交活动2013年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2016年主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2017年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2019年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开幕2022年举办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A.致力于发展同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B.推动和平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C.拓宽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合作领域D.参与并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完善 【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中国举办主场的外交活动,积极贡献自己力量,参与并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善,D项正确;材料未特指周边国家,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不全部是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还有中国国内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未特指发达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11.中世纪欧洲的社会秩序具有两大根本特征:一是名义上存在于“大一统”基督教会中的教会体系(亦称教会帝国);另一个是事实上支离破碎的封建体系,即领主与附庸关系的契约观念: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这反映了中世纪欧洲A.契约理念的萌发B.世俗权力的加强C.“民族情感”的缺乏D.新生产方式的孕育【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我的封臣的封臣,不是我的封臣。”表明欧洲封建社会中民众只知有其领主不知有其国家,还未对国家产生归属感,C项正确;A项萌发表述错误,排除;材料体现世俗权力相对弱小,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新的生产方式,排除D项。故选C项。12.1804年《法国民法典》规定“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据此推断,该法典A.为工商业自由发展提供了法律保证B.使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C.成为近代欧美国家立法的主要来源D.体现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答案】A【解析】【详解】“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体现了对私有财产的保护,“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强调对契约的重视,而保护私有财产、重视契约关系都有助于工商业的自由发展,A正确;1875年法国确立共和政体,排除B;近代欧美国家立法来源是罗马法,排除C;D片面解读材料,排除。13.1855年,英国首相帕麦斯顿颁布了《关于录用英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规定:通过考试和审查等手段对候选人进行甄别,再将其中符合要求的考试者分配到缺人的部门,最后经过短期试用后正式任命。这项规定A.直接促成了文官制度的建立B.公开的竞争考试有利于选拔文官C.改变了文官体制不合理现象D.出发点在于缓和内外交困的局面 【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时间“1855年”和英国首相帕麦斯顿颁布的法令,结合克里米亚战争中英军因后勤供应问题导致伤亡惨重,反映出政府机构混乱和吏治腐败,这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为缓和内外交困的局面,帕麦斯顿颁布该法令,故D项正确;该规定并没有直接促成文官制度的建立,故A项错误;该规定并没有涉及公开的竞争考试,故B项错误;这项规定只是纠正了一些弊端,并没有改变文官体制不合理现象,故C项错误。14.如表是1495~1785年英国户籍管理大事记(节选)。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的户籍管理()年份大事记(节选)1495年亨利七世:不列颠臣民以家庭为单位,向各区主教汇报户主、子女、配偶情况,主教登记在册1593年伊丽莎白一世法令:由治安官管理户籍,调查居民职业,惩罚懒惰者,救济贫民1785年议会法案:不列颠臣民可在国内自由迁徙,不再惩罚流民;经议会许可征税,救济贫民和失业者A.致使国家治理体系得以完善B.反映了社会政治的变迁C.重视对基层社会的司法控制D.促进了英国人口的流动【答案】B【解析】【详解】考查英国的国家治理。依据材料可知,1495年,英国教权高于王权,所以“向各区主教汇报户主”1593年,宗教改革后,王权高于教权,由世俗的“治安官管理户籍”1785年,英国民主政治不断发展,“经议会许可征税”,根据以上分析可知,英国户籍管理反映了英国社会政治的变迁,B项正确;材料中英国户籍管理印证了英国社会政治的变迁和发展,但体现不出“致使国家治理体系得以完善”且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英国户籍管理重视对基层社会的司法控制,排除C项;材料不能反映英国户籍管理对人口流动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 15.1928年,美、法、英、德、日、意等十五个国家的代表共同签署《非战公约》,明确指出:“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这表明,《非战公约》A.真正保证了所有缔约国家的安全B.使限制和制止战争有了法律依据C.体现了世界各国政府的共同意愿D.为世界带来了持久的和平和繁荣【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非战公约》对各国将战争解决国际纠纷的否定,强调的是该条约使限制和制止战争有了法律依据,也是英法等国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妥协的产物,B正确;该条约并未真正维护缔约国的安全,后被德国撕毁,AD排除;该条约主要是欧洲国家签订的,并非体现的是世界各国的意志,C排除。故选B。16.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进行了修订,其核心内容围绕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及投票权改革。这次修订被认为是近70年来最根本的治理改革:将约6%的份额从份额被不合理高估的发达成员国转移到被低估的发展中成员国,尤其是被严重低估的新兴市场国家。《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修订()A.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B.直接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C.实现了金融领域的公平公正D.维持了国际汇率的长期稳定【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份额及投票权进行改革,将约6%的份额从份额被不合理高估的发达成员国转移到被低估的发展中成员国,特别是被严重低估的新兴市场国家,反映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A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规定不能“直接”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排除B项;“实现”了金融领域的公平公正说法绝对,排除C项;事实证明2010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就“份额及投票权”的改革并未维持国际汇率的长期稳定,排除D项。故选A项。第Ⅱ卷(非选择题52分)二、材料分析题(第17题16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4分,第20题10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雅典,除了将军和司库官之外,所有官吏均从年满30 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同时还规定,除十将军外,所有军政官吏,任期都是一年,不得连选连任。如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五百人议事会,即由30岁以上的全体公民抽签选出;由6000名陪审员组成的公众法庭的选举办法也是抽签。——摘编自陈德正《古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浅析》材料二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材料三《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参议会各级议员的选举都实行直接选举。1937年第一次普选时选民参选率就达到了70%。1942年选举后陕甘宁边区11个县的乡参议员党派统计县别党派延川、安塞、清涧、吴堡、曲子、华池、新宁、新正、赤水、淳耀、同宜耀等11个县共产党员2456人占参议员总数的30.34%国民党员、无党派人士等5640人占参议员总数的69.66%(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雅典官吏任用的特点和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并分别简要说明它们被称为“民主”的理由。(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答案】(1)特点:轮流执政;公平公正;任期短。影响:有利于调动公民的参政热情;为后世提供经验和教训;不利于公职人员的专业化和政策稳定。 (2)名称: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理由:中央决策机制上,形成了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交由皇帝御批、再交由尚书省执行的流程;三省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三省长官共议国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科举制不分门第,打破了士族门阀特权,使许多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使官员选拔更加公开和公平,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3)措施:实行普选;实施参议会制度;推行“三三制”。(答出2点)作用: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或调动了各阶层民众的抗日积极性);中国共产党进行了政权建设的尝试;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答出2点)【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所有官吏均从年满30岁公民中抽签选出”可知,轮番而治,轮流执政的特点;材料“所有军政官吏,任期都是一年”可知,其任期只有一年,时间比较短;材料“不得连选连任......选举办法也是抽签”可知,在选举过程中彰显了一定的公平公正性。影响:雅典管吏使用的这些特点,轮番而治,每个公民都有机会参与城邦管理,有利于调动公民的参政热情;雅典官吏使用的制度,也为后世提供经验和教训;因为官吏任期只有一年,时间较短,不利于公职人员的专业化和政策稳定。(2)名称:根据材料“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影子”可知,这一制度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材料“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可知,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是科举制。理由:根据材料“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可分析出,三省六部制是在中央决策机制上,形成了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交由皇帝御批、再交由尚书省执行的流程;三省职权分工明确,又彼此制约;三省长官共议国事;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根据材料“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可分析出,隋唐的科举制不分门第,打破了士族门阀特权,使许多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使官员选拔更加公开和公平,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3)措施:根据材料“1942年选举后陕甘宁边区11个县的乡参议员党派统计”可知,共产党员占总数的30.34%,即三分之一,国民党员、无党派人士占总数的三分之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在敌后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中的三三制原则;根据材料“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可知,陕甘宁边区的选举包含了绝大多数人,实行的是普选制及参议会制度。作用:中国共产党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通过在陕甘宁边区的一些列 措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也为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尝试,推动中国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18.民法典材料一1804年颁布的《法国民法典》全文共3编:人法、物法和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法国民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1900年施行的《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国家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至今有效。它分为5编,包括总则、债的关系法、物权法、亲属法和继承法。《德国民法典》中有些规定是《法国民法典》没有的。材料二编纂一部真正属于中国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国几代人的夙愿。1979年,第三次启动编纂民法的工作。由于当时制定一部完备的民法典条件还不具备,立法机关按照“成熟一个通过一个”的思路,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1999年和2004年,“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2002年,第四次民法典起草工作开始,逐步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2015年,第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启动,对我国现行的、制定于不同时期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修改已不适应现实情况的规定,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情况作出新规定。2020年,民法总则与民法典各分编合并为一部完整的民法典草案。——摘编自《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德国民法典》对《法国民法典》的继承与发展。(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21世纪初中国加速民法典编撰的原因。【答案】(1)继承:《德国民法典》借鉴了《法国民法典》的精华,以罗马法为主要法律历史来源;重视成文法的逻辑性和体系性,是大陆法系民法典的典范;内容上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发展:《德国民法典》结构更加合理,内容更加丰富,反映20世纪时代发展的需要。(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需要进一步完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成,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人民财富积累,人民利益和各方面权利的平等保护提出更高要求。【解析】【详解】(1)继承:根据“1900年施行的《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国家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德国民法典》借鉴了《法国民法典》的精华,以罗马法为主要法律历史来源;根据“大陆法系国家第二部重要的民法典” 结合所学知识,得出重视成文法的逻辑性和体系性,是大陆法系民法典的典范;根据“《法国民法典》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确立了现代民法体系”得出内容上肯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护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发展:根据“它分为5编,包括总则、债的关系法、物权法、亲属法和继承法。《德国民法典》中有些规定是《法国民法典》没有的”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德国民法典》结构更加合理,内容更加丰富,反映20世纪时代发展的需要。(2)原因:根据“由于当时制定一部完备的民法典条件还不具备……先制定民事单行法律”得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需要进一步完善;根据“‘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写入宪法”得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根据“对经济社会生活的新情况作出新规定”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成,中国经济迅速发展;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人民财富积累,人民利益和各方面权利的平等保护提出更高要求。19.【古今中外基层治理】材料一明清时期,国家权力逐渐退出乡村,形成了“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的乡村治理格局。乡钟主要来自于休假退隐的官员、退体居乡的前官僚、尚未入仕的士人。乡绅不仅是里甲制(征税)和保甲(征兵)的主要控制者,还是乡村公共事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灾荒之年出面与政府协商,要求以减代赈、减免赋税等,同时兴办赈局、义庄,救济乡里。他们是乡村社会规范的解释者社会教化的维护者,积极创办义学、私人书院、方志局、文学社团等乡村文化教育机构。——摘编自徐祖澜《乡紳之治与国家权力——以明清时期中国乡村社会为背景》材料二依据宪法,美国政府体系由联邦、州和地方(包括县、市、镇、学区和特区)三级政府组成。在大多数乡镇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要求当地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越来越多。而这些是州或县没有办法完全提供的,因此就只有把这些权力下放给镇,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就逐渐拥有更多更大的权力。县作为区域内范围较大的地方政府单位。对县域内其他政府单位有协调作用,但乡镇在职权范围内不受县的直接干预。——摘编自王玉龙《美国乡镇建制及运作》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发生很大变化。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扩大了居委会职能,居委会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各种工作委员会。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以及大量的“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走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摘编自朱汉国主编《当代中国社会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基层治理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地方自治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特点形成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改革开放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化及其意义。【答案】(1)特点:①以自治为主②重视伦理道德和社会教化③宗族及乡绅主导④社会功能与政府职能相结合。(2)特点:①分级管理;②地方自主权越来越大。原因:①美国联邦宪法的影响;②三权分立的推动;③地方自主性增强;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3)变化:①纳入法治化轨道;②采用“社区式管理“等新模式。③管理方式多样化,出现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等企业管理运营模式。④民主化程度不断加深,直接民主,民主决策,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等形式。意义:①调动了人民参政积极性;②增强了人民主人翁意识;③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④保障了经济社会建设的顺利开展;⑤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国权不下县,县下惟宗族,宗族皆自治,自治靠伦理,伦理造乡绅”可知,以自治为主,重视伦理道德和社会教化;根据材料“乡绅主要来自于休假退隐的官员、退体居乡的前官僚、尚未入仕的士人。乡绅不仅是里甲制(征税)和保甲(征兵)的主要控制者,还是乡村公共事业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在灾荒之年出面与政府协商”可知,宗族及乡绅主导;根据材料“在灾荒之年出面与政府协商,要求以减代赈、减免赋税等,同时兴办赈局、义庄,救济乡里。”可知,社会功能与政府职能相结合。(2)特点:根据材料“依据宪法,美国政府体系由联邦、州和地方(包括县、市、镇、学区和特区)三级政府组成。”可知,分级管理;根据材料“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就逐渐拥有更多更大的权力......乡镇在职权范围内不受县的直接干预。”可知,地方自主权越来越大。 原因:根据材料“依据宪法,美国政府体系由联邦、州和地方(包括县、市、镇、学区和特区)三级政府组成”可知,美国联邦宪法的影响,以及三权分立的推动;根据材料“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就逐渐拥有更多更大的权力......乡镇在职权范围内不受县的直接干预。”可知,地方自主性增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3)变化:根据材料“199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颁布,扩大了居委会职能”可知,纳入法治化轨道;根据材料“‘社区式管理’成为城市管理新的模式”可知,采用“社区式管理“等新模式;根据材料“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可知,管理方式多样化,出现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等企业管理运营模式;根据材料“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可知,民主化程度不断加深,直接民主,民主决策,居民会议议事协商、民主听证等形式。意义:根据材料“扩大了居委会职能,居委会可根据需要自行设立各种工作委员会......社区式管理......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城市基层管理体制的变化,调动了人民参政积极性,增强了人民主人翁意识,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与.发展,保障了经济社会建设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和实践。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国际责任观的历史演变国家身份国际责任内容天朝上国天下责任;朝贡责任。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维持朝贡体系责任;国家救亡图存。新生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反对帝国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革命社会主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反对修正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最大发展中国家(20世纪80年代)韬光养晦;国内经济建设;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20世纪90年代)国际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文明多样性;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全球治理。——摘自吴兵《从“天下责任”到“负责任大国”》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阶段提出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具体明确,阐释史论结合,表述逻辑清晰)【答案】示例:中国国际责任观伴随历史发展而不断变化。阐释:秦汉以来,中国完成大一统,政治稳定,小农经济发展领先世界,儒学成为主流思想,向外传播,形成了东亚文化圈,大国气象使国人形成以中国为天下中心的天朝上国观念,并发展了与周边国家的朝贡关系。但近代以来,中国遭受外来侵略,民族危机严重,国家重心转向救亡图存,发动一系列改革、革命挽救民族危机,同时在朝贡关系的惯性下,中国依然尽力维持周边国家的安全,发挥大国领袖作用。随着新中国成立,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敌对政策,中国在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下实施“一边倒”,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并实施抗美援朝、援越抗法,反对霸权主义,支持民族解放斗争,推动世界和平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一方面努力营造国内建设所需的和平环境,另一方面继续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争取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积极参加全球治理,做一个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综上所述,由于自身国力、外来侵略、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于不同的国家使命,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战略,形成了符合国情的国际责任观。【解析】【详解】示例:根据材料中不同时期中国国际责任观的内涵演变可以得出观点:中国国际责任观伴随历史发展而不断变化。阐释: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别列举中国古代、中国近代以及现代中国国际责任形成以及演变的原因。最后对论证进行总结,得出于自身国力、外来侵略、意识形态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出于不同的国家使命,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战略,形成了符合国情的国际责任观。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4-12 00:20:01 页数:15
价格:¥2 大小:75.2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