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年下期高二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礼记·礼运》称禹以前为“大同”之世,禹以后为“小康”之世。前者的特点是“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后者的特点是“天下为私,各亲其亲,各子其子”。体现这一转变的是A.郡县制替代分封制B.世袭制替代禅让制C.封建制替代奴隶制D.官僚制替代宗法制【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天下为公时期实行的是禅让制,天下为私时期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公天下演变为家天下,故B符合题意;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出现都是在天下为私以后,排除A;封建制替代奴隶制和官僚制取代宗法制也是在天下为私实现以后,排除CD。2.在改汉姓的基础上,孝文帝还划分了鲜卑人的姓氏等级,规定了八大贵姓。对于汉人中的世族,孝文帝也规定了四大贵姓。鲜卑八姓与汉人四姓拥有同样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高官清职由他们充任。这一措施①顺应了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②淡化了鲜卑贵族的身份③加速了北魏统一北方的进程④肯定了世家大族的地位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孝文帝改革让鲜卑族改汉姓,促进了民族融合,①正确;孝文帝规定了鲜卑人八大贵姓和汉族四大贵姓,他们拥有同样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肯定了世家大族的地位,④正确;①④正确,故选C;孝文帝规定了鲜卑人八大贵姓,强化了鲜卑贵族的身份,排除②,故排除AD;孝文帝改革前已经统一了北方,排除③,故排除B。【点睛】3.由于生产力水平和土地制度的差异,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古代专制国家财政收入的侧重点有所区别,分为以“人丁为本”和以“地产为本”两个阶段。下列各项税收制度中,属于以“人丁为本”阶段的是 A.租庸调制B.两税法C.一条鞭法D.推丁入亩【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租庸调制是在唐朝实行赋税制度,以征收谷物、布匹或者服役为主要内容。规定均田人户,不论一户家中有多少田产,均按照人丁数量缴纳一定的赋税,A正确;两税法是唐中后期实行的赋税制度,两税法以原有的地税和户税为主,统一各项税收而制定的新税法,分夏秋两季征收。两税法后开始改变了我国古代赋税制度以人丁为主的现象,B排除;一条鞭法是明朝张居正改革实行的赋税制度,规定把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税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照田亩折算纳税,C排除;摊丁入亩是清朝雍正时期实行的赋税制度,规定将丁银并入田赋征收,标志着中国古代人丁税税的废除,D排除。故选A。4.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同约的人们“每月一聚,具食;每季一聚,具酒食”,“遇聚会,则书其善恶,行其赏罚”。乡人之间“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以上反映了该时期的乡约制度()A.强调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B.有利于完善基层社会民主C.体现了民间自治契约精神D.与政府重文抑武政策相关【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契约精神是以公义法礼为基础,达成协议,形成权利和义务的约定,违约者会受到惩罚。根据材料“每月一聚,具食;每季一聚,具酒食”,“遇聚会,则书其善恶,行其赏罚”“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可知宋代乡约制度体现了契约精神,C项正确;地方乡约制度的内容有利于地方稳定,没有涉及君主权力,不能反映强调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排除A项;宋代是封建专制社会,不存在民主,排除B项;材料只是规范民众生活,与重文抑武政策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5.下面两图分别为隋朝大运河图和元朝大运河图。元朝大运河河道的“截弯取直”是() A.政治中心转移的需要B.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反映C.中央集权强化的要求D.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的表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洛阳市隋朝的政治中心;元朝大运河不再以洛阳为中心,而是截弯取直,从大都直通杭州,突出了大都得政治地位,反映出政治中心北移,A项正确;材料所述与对外贸易迅速发展无关,排除B项;隋朝和元朝都去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大运河航线差异并非由中央集权导致的,排除C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完成南移,排除D项。故选A项。6.京城官员士大夫聚集,保守思想浓厚,在洋务运动造轮船、办铁路之初,动辄纷起反对,斥为崇洋。清末以后,京城官员外出公务差旅,往往尽量借道轮船、火车。这一变化反映了()A.中国半殖民地色彩浓厚B.近代社会转型异常艰难C传统观念制约交通发展D.交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京城官员士大夫思想保守,造轮船、办铁路之初斥为崇洋,清末以后,“京城官员外出公务差旅,往往尽量借道轮船、火车”,可得出交通发展促进思想解放,D项正确;“半殖民地”指的是主权部分丧失,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官员逐渐接受轮船、火车等近代事物和技术,思想解放,这有利于社会转型,排除B项;官员由反对造轮船、办铁路到乘坐轮船、火车说明思想的积极变化,有利于交通发展,“传统观念制约交通发展”只能说明材料的部分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7.如图建国初期宣传画,该作品() A.控制了疫病的爆发和扩散B.开启了对疫病的专业研究C.标志卫生防疫体系全面建立D.有利于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宣传画中有“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标语,结合所学,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的时候,国家的卫生事业十分落后,人民的健康得不到保障,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人民的身体健康问题,毛泽东发出“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号召。政务院成立由周恩来挂帅的中央防疫委员会,全国城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防疫卫生运动,这次运动定名为爱国卫生运动。爱国卫生运动有助于引导群众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D项正确;爱国卫生运动改善了城乡的卫生面貌,对传染病和流行病的防治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不能完全控制疫病的爆发和扩散,排除A项;在爱国卫生运动开始前,对疫病的专业研究就已经开始,排除B项;195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第167次会议批准,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市)、县(旗、区)普遍建立卫生防疫站。同年,卫生部召开第一届卫生防疫站工作会议,讨论研究贯彻执行政务院的决定。从此,中国卫生防疫体系建立起来,排除C项。故选D项。8.右图为1980年6月18日,四川广汉向阳政府“换牌”时的场景(补拍),当时广汉县委定了三条纪律: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经济体制改革遭遇挫折B.拨乱反正工作基本完成C.地方政府轻视舆论宣传D.改革亟需解放民众思想【答案】D【解析】【详解】1980年6月18日,四川广汉向阳政府“换牌”时,县委却定了三条纪律:不准宣传,不准广播、不准登报。这说明民众思想还未完全解放,故D正确;这不是经济体制改革,故A错误;此时拨乱反正工作还未完成,故B错误;这不能说明地方政府轻视舆论宣传,故C错误。9.据调查,解放之初的农村村干部多是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多是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新时期选拔大学生当村官成为一个新动向。这些变化说明()A.宗法世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B.社会需求影响农村干部任用C.经济地位决定农村干部身份D.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时代不同,村干部选任标准也不同,体现了社会需求影响了村干部的选任标准,B项正确;据材料信息可知,贫下中农、劳模、劳动积极分子、大学生在不同时期成为村干部,这些都不是宗法世俗的影响,排除A项;劳模、劳动积极分子和大学生成为村干部,说明村干部选任不受经济地位影响,排除C项;基层民主指城市居民自治和农村村民自治,排除D项。故选B项。10.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历经四次较大修改而与时俱进。综合下表修改内容,这一历程本质上反映时间会议修改内容1988年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1993年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公民的合法私有财产不受侵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巩固B.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不断深化 C.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完成D.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反映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宪法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补充,实质上反映了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深化,故选B;A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法制建设是不断发展完善的,C表述太绝对,错误。11.古希腊用于支撑房顶的柱子通常雕有女性塑像,因而被称为女像柱。这实际上体现了当时希腊人对女性所持的观念,即良好的妇女应待在家庭中。这一现象反映了古代希腊A.建筑艺术崇尚家庭观念B.人文精神影响女像柱塑像C.城邦体制制约社会观念D.追求房屋柱式的装饰美观【答案】C【解析】【详解】古希腊通过用女像柱建房,宣扬良好的妇女应待在家庭中,反映了古代希腊公民社会特点和父权思想的盛行,说明古代希腊城邦体制制约社会观念,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建筑艺术崇尚“家庭”观念,A项错误;人文精神影响女像柱塑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追求房屋柱式的装饰美观与“良好的妇女应待在家庭中”不符,D项错误。12.下面是一幅T—O形世界地图。该图显示:欧洲、非洲被地中海隔开,欧洲、亚洲被黑海隔开,非洲、亚洲几乎被红海隔开。陆地(人居)世界的周围是海洋,海洋沟通地中海、红海和黑海。由此可知,该地图A.绘制于地理大发现之后B.有助于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C.是地圆学说盛行的体现D.比较全面地描述了世界的面貌【答案】B【解析】【详解】 由地图中信息可知,欧洲可以通过地中海、海洋等途径到达亚洲,地中海是欧亚传统商路,故该地图有助于寻找通往东方的新航路,B项正确;地图中没有美洲大陆,说明该地图应绘制于地理大发现之前,排除A;据材料不能得出地圆说盛行,排除C项;地图中没有美洲、大洋洲等,D项错误。13.如表中,①到②的变化说明了()项目婚礼方式内容①中世纪《婚姻法》用宗教仪式,需教会主持没有证人,无需家长或封建主同意,甚至不公开举行婚礼即可形成婚姻。②新教的《婚姻法》可用世俗仪式需要家长同意并到政府去登记,必须举行公开的家长参加的婚礼,并且一定要有证婚人。A.世俗权力日益高于教会权力B.婚姻习俗彻底摆脱宗教影响C.社会进步推动婚姻自由平等化D.人文主义发展使宗教仪式简化【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世纪婚姻强调遵守教会法,新教的《婚姻法》则要求政府和家庭的认可,反映教会权力的衰落和婚姻的世俗化,A项正确;根据所学,新教的《婚姻法》仍然保留“牧师祝福”“忠诚婚姻”等规定,并未彻底摆脱宗教影响,排除B项;新教的《婚姻法》规定结婚需要家长同意,并未完全实现婚姻自由平等,排除C项;材料未提及中世纪和新教宗教仪式的繁简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14.下图内容是对近代西方某部法律的描述。判断该部法律是A.《权利法案》B.《人权宣言》C.美国1787年宪法D.《法国民法典》【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它的基本原则和制度遍及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它内容浩繁,体系庞大,条文众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法典是《法国民法典》,它体系完整,涉及领域广泛,符合材料主旨,D项正确;ABC项的内容没有达到“遍及资本主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程度,与材料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15.对外战争的胜利以及统一帝国的建立,使得容克(泛指普鲁士贵族和大地主)获得了合法统治权。当容克阶级的力量和声望如日中天时,我们很难想象在容克具有合法统治权的政府下所确定的政体会压缩这个阶级的利益,因而德国建立了二元制的君主立宪制。据此,德意志帝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建立A.出于政治独立和争夺霸权的需要B.兼顾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C.具有民众认同与政治威权的基础D.适应了德国政治民主化发展趋势【答案】C【解析】【详解】德意志帝国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受到当时德意志内部政治力量的对比斗争、经济发展现状、历史文化传统、原有的政治体制和国际局势等因素的影响。材料说明影响德意志帝国建立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的因素是容克阶级领导统一战争的胜利和统一帝国的建立,这为其建立维护贵族权益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提供了民众认同与政治威权的基础。A、B、D三项不符合材料意思。16.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致使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可能导致多达6000万人陷人赤贫,某国际组织承诺在15个月内提供1600亿美元赠款和资金支持,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新冠疫情。这一国际组织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B.亚太经合组织C.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D.世界银行【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二战后世界银行成立,贷款对象主要是发达国家,后来重点转向发展中国家,涉及文教卫生等方面,D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主要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用于国际收支平衡。排除A项;亚太经合组织是经济合作论坛,没有贷款能力,排除B项;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是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及地区多边开发,不涉及卫生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汉武帝时期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制度。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等。唐高祖李渊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使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并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摘编自王学亮《中国货币的发展演变、现状及其国际化展望》材料二19世纪末期,英国的工业产量逐渐被美国超过,一战后美国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更导致英国世界霸权地位的旁落,英镑的国际竞争力随之下降。最后在1931年,英镑贬值,英格兰银行宣布退出金本位制度,宣告了英镑的世界中心货币地位终结。美元的国际化历程基于几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二战后成为世界中心货币。20世纪70年代以来,尽管美元地位有所动摇,但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美元继续充当国际货币。目前,尽管人民币已经逐渐在我国周边国家流通使用,但是从衡量货币国际化的标准来看,人民币真正走向国际化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摘编自曹璐琦、戴巍《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货币发展演变的趋势。(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美元国际化的原因。你认为应该如何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答案】(1)趋势: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由金属货币向纸质货币的演变等。(2)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借助两次世界大战;英镑的世界中心货币地位终结;“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国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等。认为:坚持改革开放,夯实国内经济基础,维护币值稳定;强化金融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内金融市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推广贸易项目的人民币结算,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解析】【详解】(1)趋势:根据材料一“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 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汉武帝时期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可推出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根据材料一“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使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可推出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根据材料一“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汉武帝时期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制度。”可推出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根据材料一“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使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演变”可推出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并结合所学可推出由金属货币向纸质货币的演变等。(2)原因:根据材料二“19世纪末期,英国的工业产量逐渐被美国超过,一战后美国等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兴起更导致英国世界霸权地位的旁落,英镑的国际竞争力随之下降。”可从外部环境、英国和美国实力的角逐等角度进行分析。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借助两次世界大战;英镑的世界中心货币地位终结;“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美国强大的政治经济实力等。认为:可从经济发展、金融体系稳定、人民币币值稳定及推广使用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可知,坚持改革开放,夯实国内经济基础,维护币值稳定;强化金融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国内金融市场;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推广贸易项目的人民币结算,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18.中国古代的“士”是历代的精英阶层,其内涵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内涵西周贵族的最后一个等级,大多受过“六艺”教育。春秋战国指文士,即具有一定知识和才学、专门从事文化活动的特殊阶层,来源广泛,派别众多,为各诸侯国所重视。两汉(武帝后)儒学之士,学习儒家“五经”、“六艺”等。魏晋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隋唐宋元泛指读书人,来源广泛。明清指秀才以上的读书人,以学“四书”“五经”为主。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任选三个历史时期,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答案】观点:中国古代“士”的内涵的演变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阐释: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同时,私学的兴起和学术下移,推动文士阶层崛起。他们奔走列国兜售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治国理念,为各诸侯国所重视,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和社会转型。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重用儒生为官,士成为精通儒家经典的儒学之士的代称。魏晋时期,随着门阀政治和九品中正制的形成,“士”主要指士族阶层,他们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建立起庄园经济,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要职,成为特权阶层。明清时期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和分级考试,分为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几个等级,“士”主要指科举达到秀才以上的读书人。受八股取士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士大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强化了专制统治。由此可见,“士”的内涵的演变折射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和统治者思想政策的变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中国古代的“士”是历代的精英阶层,其内涵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可进行概括将中国古代“士”的内涵的演变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作为论题。西周时期推行分封制,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森严的秩序,士阶层作为统治阶层的最底层,西周时期,贵族垄断文化教育,所以士阶层大多也受过“六艺”教育;根据材料“春秋战国”,结合所学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时期,随着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经济发展,分封制宗法制遭到破坏,战乱割据时代人才需求量大,推动了学术的下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士阶层受到重用,他们纷纷提出自己思想主张,希望被各诸侯国所接受,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和社会的转型;根据材料“武帝后,儒学之士,学习儒家“五经”、“六艺”等。”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占据官方地位,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者参与国家大政;根据材料“魏晋,以家族为基础,以门第为标准,在社会上形成的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结合所学,魏晋时期,随着门阀政治和九品中正制的形成,“士”主要指士族阶层,他们经济上占有大量土地建立起庄园经济,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代担任要职,成为特权阶层;根据材料“隋唐宋元,泛指读书人,来源广泛。”结合所学,隋唐以后,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庶族的崛起和士族的衰落以及科举制的建立,士族的垄断特权被打破,“士”作为特权阶层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成为一般读书人的代称;根据材料“明清,指秀才以上的读书人,以学“四书”“五经”为主。”结合所学明清时期科举制实行八股取士和分级考试,“士”主要指科举达到秀才以上的读书人,受八股取士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士大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强化了专制统治。以上,任选三个历史时期予以阐释即可,最后进行总结,由此可见,“士” 的内涵的演变折射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和统治者思想政策的变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08年,清政府进行资政院和咨议局选举,首开部分社会成员通过选举机构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渠道。武昌起义前,国内公开出现的现代性党会团体共有668个,此外尚有秘密的党会团体100多个。到1913年底,国内新兴的公开党会团体682个。民国初年,我国长江、沿海航线和京汉、津浦等铁路干线已建成;各大中城市之间,均已建立了比较现代化的电报和邮政系统。当时全国报纸总数达500家,发行总数共4200万份。时人评论“中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士,但报纸发表之意见,由公众的或私人的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在此背景下,中国近代政党活动之勃兴时代也就到来了。——摘编自叶美兰《民国初年竞争性政党政治活动的悲剧性实践》材料二在晋察冀边区创建时期,政权建设一般利用旧政权形式,以国民政府的名义,建立各级统一战线性质的临时政权。晋察冀边区临时行政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边区政权建设走上了独立自主发展的轨道。1940年8月13日,北方分局颁布晋察冀边区施政纲领宣布:“彻底完成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各级民意机关及政府机构。在民意机关和政府人员中,争取并保证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其他抗日党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占三分之二”……边区政府还根据反“扫荡”、反“蚕食”斗争的实际需要,根据各行政区环境特点分别确定政权建设思路,如在游击区,就以建立并实际运作各级政权为施政要旨。1943年2月4日,《晋察冀边区选举条例》的颁布标志着边区代议制民意机关的建设正规化的实现。——摘编自王明前《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民国初年政党政治”。(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晋察冀边区政权建设的特点及意义。【答案】(1)概况:政党政治活跃,政党众多,竞争激烈。原因:清末新政的影响;辛亥革命的推动;社会政治团体的大量出现;交通通讯状况的改善;新闻媒体的推动;西方政治思想的传播;国民参政意识的提高等。评价: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政治民主化和思想解放的作用;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民国初年的政治最终是昙花一现,以失败收场。(2)特点:逐步完善;阶段性;灵活性、创新性、规范性;实行“三三制”原则;民族解放与民主建设相结合等。意义: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利于抗日战争的胜利;利于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保障了根据地人民的民主权利;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借鉴(或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提供了借鉴)等。【解析】 【分析】【小问1详解】关于评述可从概况、原因及评价等角度进行分析,如概况:根据材料“国内公开出现的现代性党会团体共有668个,此外尚有秘密的党会团体100多个”可归纳出政党政治活跃,政党众多,竞争激烈。原因:根据材料“1908年,清政府进行资政院和咨议局选举,首开部分社会成员通过选举机构参与国家政治事务的渠道”“民国初年,我国长江、沿海航线和京汉、津浦等铁路干线已建成”“当时全国报纸总数达500家,发行总数共4200万份”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清末新政的影响、辛亥革命的推动、社会政治团体的大量出现、交通通讯状况的改善、新闻媒体的推动、西方政治思想的传播、国民参政意识的提高等角度进行分析;评价: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年政党政治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推动政治民主化和思想解放的作用,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民国初年的政治最终是昙花一现,以失败收场。【小问2详解】特点:从发展的过程来看,逐步完善;从发展的阶段来看,阶段性;从政权的建设来看,灵活性、创新性、规范性;根据材料“争取并保证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其他抗日党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占三分之二”可归纳出实行“三三制”原则;从反抗侵略及政权建设来看,民族解放与民主建设相结合等。意义: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可从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利于抗日战争的胜利、利于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保障了根据地人民的民主权利及为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借鉴等角度进行分析。【点睛】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工业化以前,家庭体系以扩展型家庭为主。扩展型家庭体积庞大,成员聚集在一起便于集中人力物力。在工业革命以后,经济逐渐发展,传统大家庭的优势逐渐消失,个人需要越发受到重视,在此基础上,核心家庭数量进一步增加。工业的兴起要求工人随着劳动市场的需求流动,工人因工作的原因经常迁移,没有固定居所,家庭生活的节奏逐渐向工厂的劳动时间靠拢。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家庭观念也逐渐改变,开始倾向于在婚后从大家庭搬出来,自立门户。——摘编自唐思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人阶级家庭生活方式观念转变及其原因》材料二清末的家庭革命处于多层次共进的动态历程中,其主张也不尽统一。家庭首先面对的是国家的冲击,在竟言革命 的语境中,打破宗法社会的呼声逼出了家庭革命。趋新者主张国以爱国为先、为重,视家庭为爱国之障碍物,号召青年子弟在家中向父母兄长(或夫妻之间)实行革命。同时,一些对万国纷争的现实世界不满的读书人,转而设想一个无国无家的理想世界,在此新秩序中取消家庭,进而由公产、公育、公养、公恤等社会制度来履行原本由家庭承担的责任。——摘编自赵妍杰《为国破家:近代中国家庭革命论反思》(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家庭发生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清末中国家庭革命的特点和影响。【答案】(1)原因:工业革命对家庭关系的冲击(以家庭为基本生产方式的改变)工厂制度的推动;人们自由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城市化的影响等。(2)特点:呈现多元变动(多层次共进的动态历程)深受社会变革影响;传统家庭观念淡化(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等。影响: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推动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利于思想解放潮流的出现;冲击旧有家庭结构与家庭观念等。【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在工业革命以后,经济逐渐发展,传统大家庭的优势逐渐消失,个人需要越发受到重视,在此基础上,核心家庭数量进一步增加。”可推出工业革命对家庭关系的冲击(以家庭为基本生产方式的改变);根据材料一“。工业的兴起要求工人随着劳动市场的需求流动,工人因工作的原因经常迁移,没有固定居所,家庭生活的节奏逐渐向工厂的劳动时间靠拢。”可推出工厂制度的推动;根据材料一“在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家庭观念也逐渐改变,开始倾向于在婚后从大家庭搬出来,自立门户。”可推出人们自由和独立意识的增强;并结合所学可知,城市化的影响等。(2)特点:根据材料二“清末的家庭革命处于多层次共进的动态历程中,其主张也不尽统一。”可推出呈现多元变动(多层次共进的动态历程);根据材料二“庭首先面对的是国家的冲击,在竟言革命的语境中,打破宗法社会的呼声逼出了家庭革命。”可推出深受社会变革影响;根据材料二“趋新者主张国以爱国为先、为重,视家庭为爱国之障碍物,号召青年子弟在家中向父母兄长(或夫妻之间)实行革命。”可推出传统家庭观念淡化(带有鲜明的政治色彩)等。影响:可从民族意识的觉醒、对传统观念的冲击、思想解放等角度进行分析。结合所学可知,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推动救亡图存运动的发展;利于思想解放潮流的出现;冲击旧有家庭结构与家庭观念等。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4-11 23:40:01 页数:14
价格:¥2 大小:977.3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