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高一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以后,再涂写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回顾中国史前史,万年以来中原大地曾经历过三次大转型:从狩猎采集到农业定居;从邦国并存到王国崛起;从发明文字到成文文献的出现。下列文化遗址中,其考古发现能实证这三次大转型的是A.良渚文化遗址B.陶寺遗址C.二里头遗址D.殷墟遗址2.下列三幅形势图能够反映的时代特征是A.国家发展趋向一统B.宗法关系趋于消亡C.农牧战争日益频繁D.政治中心逐渐东移3.秦朝灭亡后,儒学的复兴虽有其思想与社会的内在之势,但史学家吕思勉认为,“其得政治上的助力”则是重要原因之一。“政治上的助力”应是指A.汉承秦制B.无为而治C.设立中朝D.尊崇儒术4.魏晋南北朝时期,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一批近乎佯狂的玄学家,大都兼长《老》《庄》,鄙视名教,自此“儒墨之迹见鄙,道家之言遂盛”;以支道林、于法兰、竺法雅等为代表的一批名僧,在用《老》《庄》学说来比附教义、解释佛经的同时,还参与谈玄。这些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A.传统儒学的包容性B.胡汉交流的频繁性C.思想文化的多元性D.外来宗教的本土化 5.诗歌的内容,是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下列两首诗歌可用于说明,由唐至宋脱鞍哲入酒家垆,送君万里西击胡。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唐)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递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宋)赵恒《劝学诗》A.门第观念趋于淡化B.社会控制相对松弛C.民族战争逐渐减少D.治国方略发生变动6.清政府曾规定,千文制钱合银1两,故银1两兑换钱超过1000钱即被称为“银贵钱贱”,反之则为“银贱钱贵”。据此判断,图4中1790年之后银钱比价走势出现的主要原因应是A.康乾时期推行的赋税变革B.鸦片输入引发的白银外流C.闭关锁国导致的贸易逆差D.中外条约规定的战争赔款7.表11863一1866年进出烟台港的外籍船舶统计表据表1可知,烟台当时A.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B.造船业航海业领先全国C.已被卷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D.成为东亚货物集散中心8.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大都挂上了自己的旗帜,虽五花八门且颜色、图案各异,但象征五族共和的“五色旗”,最终取代武汉军政府象征18省汉族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成为中华民国国旗。这反映出,当时A.国人民族意识增强B.三民主义基本实现 C.清朝统治危机显现D.共和观念深人人心9.中国共产党某一时期的土地政策规定:一概无任何代价地没收“所有封建地主、豪绅、军阀、官僚以及其他大私有主的土地,…经过苏维埃由贫农与中农实行分配”“雇农、苦力、劳动贫民,均不分男女,同样有分配土地的权利。”这一时期是A.国民大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全民族抗战时期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10.1940年10月,日本天皇私下说:“中国的强大超出预想。每个人都对这场战争做出了错误估计,尤其是那些军事专家。”同年12月,天皇对参谋总长杉山元说:“侵入莫斯科的拿破仑军队就是败在消耗战与游击战上,日本军在中国是否感觉到无法对付了?”上述言论可用于佐证,当时A.敌后战场正成为抗战主战场B.太平洋战争迫使日军两线作战C.中国抗战开始进人相持阶段D.第二次世界大战出现重大转折11.上海工商界一位颇有影响的民族资本家事后说:“六月银元风潮,中共是用政治力量压下去的,此次则仅用经济力量就能稳住,是上海工商界所料不到的。”上文中“此次”指代的历史事件A.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进展顺利B.有力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C.使人民政府掌握了市场主动权D.使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12.图5为创作于1954年6月的一幅宣传画。作为例证,该宣传画可用于研究A.土地改革运动的实施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进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国民经济调整的完成13.表2治理海河大事记1951年新中国在海河流战兴建第一座大型水库—官厅水库1957年《海河流战规划》编制完成1963年11月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1963-1980年流域内各地均成立“根治海河”指挥部,采取“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针,经不 懈治理,“十年九荒”的历史彻底改变1980年4月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正式成立,开启了以流域为单元的科学治水历程据表2可知,根治海河水患的成功主要得益于A.新中国水利事业的发展B.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C.科学而缜密的治水策略D.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14.1978一1985年,我国第一产业不仅占比总体较高,其劳动生产率也快速增长,从1978年的353元/人快速增长到1985年的820元/人,增加了1.3倍,而同期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只分别增长了0.3倍、0.6倍。对这一现象成因的相关解读,准确的是A.农村改革率先突破B.乡镇企业异军突起C.经济特区成功创办D.城市改革全面展开15.量化比较是历史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据表3推知,乙处的关键词汇应是表3中共四次党代会报告中的关键词频次量化统计表A.社会主义B.计划C.资本主义D.市场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消费分层视角下的宋代书画消费材料一消费分层功能,尤其是消费所具有的社会分层意义,越来越被社会学家关注并认可:某种消费文化体现着消费的阶层特征,特定的消费品与消费方式成为区分不同群体社会地位的符号。——摘自李怀、程华敏《消费分层:一个社会分层的重要维度》材料二消费分层功能的展现具有一定的前提—商品经济的繁荣和社会阶层间的流动。以上这两个前提,在宋代已经具备。宋代是文艺大发展时期,也是书画艺术的一个集大成时期。书画交易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参与买卖的群体扩展,交互流通的现象也愈加频繁。从书画艺术表现风格来看,一方面以追求“意韵”为胜的文人画(时人称之为“士夫画”)出现并迅速流行,另一方面通俗画在市井中广泛流布,前者追求极致的雅,后者迎合大众的俗,雅俗并举成为这一时期书画艺术的鲜明特色。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摘编自秦开凤《宋代书画消费与社会分层—以文化社会学为分析视角》材料三表4宋代书画消费与宋人社会身份的建构 消费主体身份来源市场地位书画消费概况官僚士大夫王公贵族、文人士大夫书画市场的主要消费者官位较高,藏品大多是书画中的名家名作名品,一般文人士大夫,亦广泛参与收藏与交易富民占有大量社会财富却无政治权利的富裕阶层,时人称之为“富民”作诗赋词,但更着力于书画收藏“富民之家普遍培养子弟向学应举”,把书画艺术品作为新的消费目标,并以此为契机,结交诸多文人士大夫,他们经常活跃于书画市场,有人藏品之富不亚于官僚士大夫平民财富占有量较少的普通市民、部分农民纷纷加入到书画消费行列中虽无缘书法名画,且多购买价格低廉的门神、纸画、观音像、桃符之类的通俗性书画作品,但一些普通小工商业者对书画的追捧也蔚然成风,其中史料记载最多的是各种酒店、茶坊、药店等流行悬挂名人字画——据秦开凤《宋代书画消费与社会分层以文化社会学为分析视角》整理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一的观点。(13分)17.(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臣窃帷欧洲诸国,百十年来,由印度而南洋,由南洋而中国,闯入边界腹地,凡前史所未载,亘古所末(通“未”)通,无不款关而求互市。我皇上如天之度,概与立约通商,以牢笼之,合地球东西南朔九万里之遥,胥聚于中国,此三千余年一大变局也。——摘自李鸿章《复议制造轮船未可裁撤折》同治十一年(1872年)材料二历代备边,多在西北。其强弱之势、主客之形,皆适相埒(伯并立),且犹有中外界限。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救,来往自如,麋(qú成群)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数国构煸(shn鼓动),实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居今日而欲整顿海防,舍变法与用人,别无下手之方。——摘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同治十三年(1874年)材料三我朝处四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若事事必拘守成法,恐日即于危弱而终无以自强。…臣于铁路一事,深知其利国利民,可大可久。假令朝廷决计创办,天下之人见闻习熟,自不至更有疑虑。——摘自李鸿章《妥议铁路事宜折》光绪六年(1881年)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晚清史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李鸿章奏称“大变局”的历史理解。(13分)18.(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图6为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馆藏纪实摄影作品,1949年5月27日,战地记者陆仁生摄于上海南京路。经第三野战军政治部严格审查,由新华社首次公开发表,之后多家著名媒体转载刊登。时人称此壮举为解放军送给上海群众的“见面礼”,更多的人也由此断言:“国民党回不来了!”了材料二在上海战役初期,毛泽东就曾说过:“打上海,要文打,不要武打,打的不仅是一个军事仗,也是一个出色的政治仗,不仅要消灭敌人,还要保全城市,还要争取人心。”在1949年4月1日第三野战军公布的《入城三大公约十项守则》中就有一条明文规定:部队进入上海等大城市后“不住民房、商铺”。这就第一次把加强纪律性的思想提升到制度层面,成为解放军进城中的一条铁的纪律。——摘自潘君祥《“仁义之师”进上海睡马路的历史解读》材料三进入上海是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难关,是一个伟大的考验。…共产党不是没有进过上海、南京等大城市,大革命时代进入过上海、武汉、南京等地,但是又被赶出来了。这次进去是否还会被人家赶出来呢?现在还敢不敢大胆地说一个“不”字,主要是看我们自己。——摘自《陈毅军事文选》(1)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当时国人为何会“由此断言‘国民党回不来了’”。(6分)(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进人上海是中国革命的最后一个难关”这一论断予以历史解读。(9分)19.(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地图上的对外开放史 ——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选自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下册根据图7、图8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地图见证辉煌”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4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2022一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D2.A3.D4.C5.D6.B7.C8.A9.B10.A11.C12.B13.B14.A15.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3分)【示例】观点:消费具有社会分层的意义,特定的消费品与消费方式成为区分不同群体社会地位的符号。(2分)分析说明:历经晚唐五代的社会大变动,宋代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方面,强干弱枝、不抑兼并、提倡文治等治国政策的实施,使传统社会秩序受到冲击,推动社会阶层与结构调整重组,社会流动性加速,等级界限逐渐弱化。另一方面,宋代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逐渐壮大,文化消费蔚然成风。由此,书画消费所具有的分层功能与社会阶层标识功能逐步显现。(4分)作为社会上层,官僚士大夫阶层是书画市场的主要消费者,除了喜好之外,更将之作为标榜审美品味与社会地位的象征;新崛起的富民阶层,因没有政治特权,更急于通过跻身上层社会得到身份上的认同,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品的特性,他们也广泛加人书画消费的行列;平民阶层受财力和审美局限,消费的书画类型多以通俗类为主,但也并非绝对,一些小工商业者对书画艺术品的追捧也蔚然成风。(4分)综上所述,宋代书画消费是宋代社会变迁的历史缩影。消费分层功能在宋代书画消费中得到集中体现。书画消费的社会分层功能,是宋代政权稳定、大力提倡文治、商品经济发达、市民阶层壮大、印刷造纸业发展迅速以及社会风气开放、门第观念淡化等时代变迁在文艺领域内的反映。(3分)17.(13分)【示例】历史理解:在多个奏折中,李鸿章以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来形容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面临的复杂国际局势和外来威胁,并提出“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抵御“数千年未有之强敌”的诸多因应之策。(2分)19世纪中期,欧美工业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但清政府对世界形势的变化浑然不觉。鸦片战争后,国门洞开,主权频失,晚清海防形同虚设。19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边疆危机频现,清政府内部出现“海防”“塞防”之争。李鸿章对比古今之“外患”后认为,历代以来中原的边防重点主要在西北边塞,但近百年来,欧洲各国则经由海路直接闯入海疆,入侵中国腹地,这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是从未出现过的,进而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面临的局势形容为“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四千年未有之奇局”等。(4分)面对内忧外患、大厦将倾的严峻形势,李鸿章不仅作出“大变局”的时代判断,还提出了应对之策,力主突破旧法,学习西方办洋务,着手制造枪炮船舰,兴办近代工矿交通企业,筹划海防,编练新式海军,修筑铁路等,创造了近代史上多个“中国第一”,是中国近代化事业的先锋。(4分)总之,李鸿章数次奏称“大变局”,指出了当时中国面临的国际局势与危险境地,但其所谓的古之“外患”,实则是西北少数民族对中原政权的威胁,是中华民族内部的矛盾,而其奏称的今之外患造成的“大变局”,实质内涵应该是指资本主义征服世界的历史潮流,二者有本质的不同。李鸿章等人主持的洋务运动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这是由洋务派的政治立场和阶级属性决定的。(3分)18.(15分) (1)原因:国民党倒行逆施导致经济、政治困局与军事败局,失去了民众支持;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三大战役、渡江战役节节胜利:解放军英勇善战且纪律严明,与国民党军队形成鲜明对比;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能够体现民意、赢得民心。(6分。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得满分。)(2)提示:考生可从以下角度进行历史解读:从时代背景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中国革命进入了武装夺取政权的最后胜利阶段。从现实任务看,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促进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基本方针,指出了实现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进人南京、上海等大城市,是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的具体实践。从战争态势看,渡江战役与解放南京、上海等大城市,是向全国进军、解放全中国的开始,是对人民解放军能否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重大考验,是对人民军队的纪律性与战斗力的重大考验。从党的地位看,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能否成功接管城市并学会建设城市和未来的新中国,能否防腐拒变,经受住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是对共产党人作风与执政能力的考验。从民心向背看,上海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是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汇聚之地,这使得上海战役成为中国革命的风向标与民心向背的试金石。(9分。每点3分,答出其中3点即得满分。)19.(14分)【示例】地图见证辉煌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经济腾飞的一个秘诀。图7、图8展示了中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历程,见证了中国顺应时代潮流、积极主动扩大对外开放,逐步融入并引领全球化发展的历程。(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对外开放从试办经济特区开始,经历了一个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从沿海到内地的逐步推进过程。1980年5月,党中央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置经济特区,采取多种形式吸引和利用外资,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1984年,中共中央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以后,逐步形成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地、环渤海等多个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海南设省及把海南岛设立为经济特区,体现了中央加快改革开放的魄力和决心。到1993年,我国的对外开放由南到北、由东到西层层推进,形成一个从沿海到沿江,从沿边到内陆,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5分)“一带一路”是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倡议的简称。它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核心理念,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边、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一带一 路”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领域更为广阔。它不仅给参与各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合作红利,也为世界贡献了应对挑战、创造机遇、强化信心的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5分)地图是历史的载体之一,见证了中国对外开放的辉煌历史。40多年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证明,对外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引进来”到“走出去”,再到“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中国正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变成更具有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4-11 22:44:01 页数:10
价格:¥2 大小:3.27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