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湖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2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2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2
2
/12
剩余1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3届高三2月质量检测语文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题画诗的出现首先促成了画与诗的融合。清人沈德潜在《说诗醉语》中说:“唐以前未见题画诗,开此体者老杜也。”遂将杜甫奉为题画诗的开山祖。查阅画史,其实早在汉代画功臣烈士像时,为表彰其功勋,存乎借鉴,题画便已应运而生。只不过当时是以“题榜”的形式存于画上,古人谓之“左图右史”。题榜可以说是题画诗的滥觞。题画诗的出现为画与诗的融合创造了条件,只是这与后来画家自己直接在画上题诗,构成画面有机的一部分,成为画家自觉的艺术追求还是两回事,像唐代卢鸿、王维那样自题自画的士大夫画家是绝少的。题画诗的真正兴盛与文人画的发展密不可分。文人画的绘画主体为既精于诗书,又擅画的文人。在宋代苏轼、米芾等文人的大力倡导下,诗画融合的艺术形式日臻绚烂多彩。以诗入画也推动了诗画的结合。从所知资料来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的一系列作品即是以诗入画,如《女史箴图》取材于西晋张华的诗篇,《洛神赋》则是从曹植的同名诗篇演绎而成,可算是最早的诗意画。这种形式在北宋时期得到了长足发展。《林泉高致》中有郭熙“尝所诵道古人清篇秀句,有发于佳思而可画者”的记载。最可靠的记载则是徽宗时代画院“如进士科下题取仕”,即以诗为试题来考聘宫廷画师,如出题“乱山藏古寺”,中选者画荒山中露出佛寺的幡竿而不画出佛寺,以表现藏于深山的意境。从当时的标准来看,乃是注重画家对诗的体会是否真切,画的意境能否与诗的意境融为一体。这种画与诗的结合,虽然还不是画家自题自画“诗画一体”的完全形态,但画与诗的不解之缘到北宋已经完成。画与诗在艺术精神和创作意境上的完全融合,是诗画融合的第三个阶段。将画与诗在精神上的结合把握得最精准的,当推北宋时期以苏轼为代表的几位文人书画家。苏轼以一个目光深邃、胸襟宏阔、富于哲理的诗人眼光去审视绘画,对绘画的许多卓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提出“士人画”概念,认为绘画并不是简单地描摹物象,更重要的是要具有诗的品格和意境。他极为推崇王维之作:“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对绘画明确提出了一个“画中有诗”的审美标准,大力倡导诗画的融合,另如“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古来画师非俗士,幕写物象略与诗人同”等,把“无形画”和“不语诗”相提并论,完全打破了两者之间的非可比性,使之达到可以互相换位的程度,这就使绘画突破习见之樊篱,进入一种更富创造性的新阶段。其实“诗画一律”在宋代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声音,许多文人都有类似的说法,黄良坚在《次韵子瞻子憩寂图》中称赞李公麟是“李侯有向不肯吐,淡墨写出无声诗”,是说李公麟把胸中的诗,不是用诗句说出来,而是用淡墨把它画出来了。在他看来,李公麟的画本质上是诗。正是由于苏轼、黄庭坚等文人的极力推崇,使得“无声诗”成为后人称谓绘画的代名 词。这种在本质精神上对中国诗画的把握,再加之苏黄等人在诗坛上、画坛上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对诗画精神、意境以及形式上的进一步融合,起到了理论基础和推波助澜的双重作用。正因如此北宋末期徽宗画院的作品中已出现用诗、书、画共同组成画面的作品,就不足为怪了。谈到此,我们不能不说如果没有书法这一媒介,画和诗的融合是达不到水乳交融的境界的,书法实际上成了诗画在画面上结合的一个关键因素,画有画风,书有书风,把诗书写到画面上并与画合二为一,不仅要求诗画的意境相通,更要求书风和画风的一致。在画面上直接题诗的风气是在元代开始兴盛的。这里面起主要作用的是赵孟頫、“元四家”等,究其原因,不外乎题画诗经唐宋人的探索已经成熟,诗画为一的观念也已形成,且元代著名画家又多是兼善诗、书,画的,故而自画自书的形式便十分普遍。明清两代文人更是善于此道,恪守了诗画融合的传统。(摘编自腾讯网《诗画结合的中国画》)材料二:钱谦益认为诗、书、画具有相通性,士“未有不汲古、不攻文而可谓之善画者也”。书画不仅在具体的用笔方法上相似,更需要以学养为底蕴。这种诗书画相通的独特看法,与其诗学观念“经史结合,唐宋皆宗”和“转益多师”的主张有内在关系。他在《题桃溪诗稿》里说:“渔山不独善画,其于诗尤工。……昔之论画者,谓画之为屋木,犹书之有篆籀。”开头说的渔山为清初画坛六家之一的吴历,善画山水,曾随钱谦益学诗,随王时敏学画。除诗与画的创作都需要学养功力外,钱谦益还认为诗与画在意境方面可以相通,好的画作具有诗歌所能表现的意境。在《又题项孔彰雁字诗》中,钱谦益看到项孔彰所绘的《招隐图》,以为此画备极山川林麓晴雨晦明之妙,又称赞项孔彰的《雁字诗》是“发之于诗,气韵生动”。“气韵生动”本是画学术语,钱谦益用以形容诗歌,是为了说明此诗充分表现了画境,使人“如度雁门、遵衡阳”,仿佛亲见画中的雁行飞期,拾如“袁海叟《白燕诗》中‘月明’‘雪满’二语”,使人难分“诗耶画耶?诗中之诗,画中之画耶?”这是就诗与画在意境上的相通而言的。(摘编自王迪《钱谦益、柳如是的书画题咏及文艺思想》)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于题画诗的源头,按沈德潜的观点,题画诗始于杜甫。作者认为,实际上,题画诗应滥觞于汉代的“题榜”。B.文章认为,顾恺之以诗意入画的一系列作品是诗意画,但它们还算不上是诗画家“诗画一体”的完全形态。C.钱谦益认为,如果不借鉴前人经验,不攻读经史之文,就不能称得上是擅画之人,因为书画都需要以学养为底蕴。D.在评价项孔彰的《雁字诗》时,钱谦益特意用“气的生动”这一画学术语,是为了说明诗、书、画具有相通性的道理。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汉代功臣画像上的“题榜”只是用来表彰功臣功勋的,尚不能与画面本身构成有机整体。 B.到北宋时期诗与面才达到完全脸合的程度,这取决于苏轼等人在绘画创作方面的努力。C.题画诗在唐宋时期并不直接题写在画面上,诗画为一的观念形成后才开始出现在面上,D.两则材料都论及诗书画相通的观点,钱谦益的独特观点要比材料一中的看法深刻得多。3.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诗、书、画融合的一项是(3分)()A.古画画意不画形,梅诗咏物无遁形。B.尝所诵道古人清篇秀句,有发于佳思,而可画者。C.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D.书画同源,而书实深于画,金石又深于书。4.中国画中诗画结合的过程是怎样的?请结合材料一概括说明。(4分)5.题画诗的诗与画往往要求在意境上融合为一体,请阅读下面这首题画诗,试描述画面并指出其呈现的意境特点。(4分)题画[明]沈周碧水丹山映校素,夕阳犹在小桥西。微吟不道惊溪鸟,飞入乱云深处啼。(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十八岁的哥哥(节选)陈忠实唰——、唰——、唰——一张粗铁丝编织的双层罗网,用三角木架支撑在沙滩上,他手握一把被砂石赠磨得明光锃亮的钢皮锨,前弓后踮着腿,从沙梁上铲起饱饱的一锨砂石,一扬手,就抛甩到罗网上,于是就发出这种连续不断的、既富于节奏而又沉闷单调的响声。一切都显得十分简单:抛沙取石,卖石头挣钱。只需给手心喷上唾液,摸紧锨把儿,使足劲儿,出力流汗就解决一切问题了。不要精心的谋划,也不必过细的算计,只要一天三顿塞饱肚子,胳膊上有源源不断的力气产生出来就行啰……绕口的数学公式呀,冗长的政治名词的概念呀,堆积如山的数理化习题呀,令人恤恤不安的频繁的考试呀,都像脚印一样留在身后,遥远而又冷寂了,他——18岁的高中毕业生曹润生,作为一个年轻的庄稼汉,加入到曹村庄稼汉们庞大的劳动大军中来了。一切既显得简单,也很自然。他背着书包,车架上捆绑着被褥卷儿,网袋里装着脸盆、牙具和杂物,涉过小河,从五里镇中学回到曹村来了。父亲在门口的槐树下,正用一把铁梳子给黄牛梳制着皮毛,抬起头,淡淡地问:“念完了?”“完了”他说,也是波淡的口气,“毕业了。”“大学……考得咋样?”“不咋样” 父亲就不再问了,继续用铁梳子梳刮黄牛卧圈时粘在臀部和肚皮上的粪便和土屑。他只精通作务庄稼和养育牲畜,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到一块的粗笨庄稼汉,对于儿子念书和考学的事,大约连问询的话题也找不出来……一月后,他接到一封信,那是高等学校统考成绩通知单。他看了一眼,就塞到裤兜里去了,结果是羞于让人再看一眼,或者告诉他人的。“润娃,心放开!”父亲显然猜透了信的内容,不用询问,就朗声宽慰儿子,“而今考大学跟中状元一样,太难咧!听人说,咱小河一川几十个村子,只考中了一个女子,人说那女子连着考了三年才得中……”“嗯……”他不置可否地应着。“你要是不死心,再念一年,明年再考一回,爸供给你。”父亲说,“爸做那几亩庄稼,还成哩!”“不咧!”润生苦笑着摇摇头,口气却是坚定的,他的高考成绩离得那个录取的分数杠儿,距离太远了。他看着父亲皱皱巴巴的脸颊上的笑纹,反倒难受了,是啊!他供给他念到高中毕业,花了多少钱哪!而他却把好多时间抛洒在五里镇中学的篮球场上了,他断然说:“不用补习了,爸。”“那也好!而今做庄稼,日子也好过了。”父亲轻松地笑着,仍然在替儿子宽解。在他看来,年轻人都想通过念书考试而进入城市,达不到目的的就三心二意,连做庄稼也觉得没意思了。他说:“你看看,天底下的庄稼人有多少……甭在心!”他和父亲在自家的责任田里秋收,掰苞谷,掐谷子,随后就在收获过庄稼的田地里播种下麦子,当秋收秋播的忙季一过,父子俩闲不了。“得寻个活儿干呀!庄稼人怎能闲吃闲坐呢?”父亲在灯下抽着旱烟,“整整一个冬天,整整一个春天,到搭镰割麦,地里没活儿。润娃,你得搞个营生呀!”“我早想好了——”润生看父亲一眼,胸有成竹地说,“我要养蜂,爸,我把一本《养蜂学》看得快要背过了。”“哪来的本钱呢?”父亲总是切实地想问题,“一箱蜂要七、八十块,咱能买起几箱呢?养得少,划不着:养得多,又没那么大的本钱……”“给我买一张罗网。”润生早有打算,“我下河滩捞石头,挣下线来买蜂。东场村俺同学家养了十群意大利蜜蜂,他爸不会管理,没赚着利,不想养了。我想把他那些蜜蜂连窝端过来,我今年捞一冬石头,挣的钱差不多够了。”“你爱弄,就去弄那蜂儿去。”父亲从来不违拗儿子,总是顺着儿子的兴趣。他扛上铁锨和罗网,走出自家小院低矮的门楼,下了场楞,下河滩来了。河滩里刚刚落下头一场小雪,冬小麦嫩绿的叶尖翘在薄雪上头,像河岸两边的庄稼人一样,在宽阔的沙滩上,选择一道石头多的沙梁,用三角木架支撑起罗网,用铁锨抛起第一锨砂石,石头撞击崭新的铁丝罗网的第一声响亮的声音,新奇而又陌生,长久地留在他的记忆里。他没有烦恼,倒是很踏实地在曹村门前的沙滩上撑起了自己的罗网。他学业平平,只是个中等生,对于参加高考,本来就缺乏一定要考中的狠劲,结果自然是早可预料的。因为所望不高,失败时也就减轻了痛苦的程度。他喜欢蜜蜂,那个神秘的王国比什么大学现在都令 人动心;他喜欢养蜂人的生活,天南海北去赶花采蜜……为了尽快地把东杨村那十群蜜蜂买过来,他现在必须埋头苦干,拼命轮动铁锨,从一锨一锨抛起的砂石中,挣下买蜂的钱来!东杨村那个同学他爸,简直是个大笨熊,把二十多箱可爱的金黄色的意大利纯种蜜蜂,弄死了大半,太可惜了……到他攒下千元款项的时候,就要把那十箱蜜蜂连窝端过来。那时候,他就扔下铁锨和罗网,离开这冬季奇冷而夏天特热的沙滩了……唰——曹润生抛着沙子。他穿一件蓝色秋衣,短头发的运动员平头上,热气蒸腾,红润润的脸膛上流着汗水,可胳膊上并不困乏。下河滩近一月来,最初的不适应重体力劳动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双手已经磨出厚硬的茧子,无论速度和耐力,乃至捉锨扬沙的姿势,都完全可以与任何一位庄稼汉相抗衡了。在篮球场上训练出来的四肢,灵活而轻便;膀阔腰细,行动敏捷,连抛沙提笼倒石头的动作,都带着投篮时的优美的姿势。他抹一把汗,欣赏着不断增高的石头堆子,嘴角常出得意的而又不满足的微笑,像球赛时瞥一眼记分牌上的积分数字的神气。(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塑造人物非常细致,父亲“朗声安慰儿子”、润生“苦笑着摇摇头”这些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B.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矛盾的人物,他辛苦劳作供儿子上学,但对儿子的学习成绩并不十分关心,“淡淡地问”体现了这一点。C.小说故事简单,但透露出父亲很多的人生哲学,如“而今做庄稼,日子也好过多了”“庄稼人怎能闲吃闲坐呢”、不能“三心二意”。D.小说结尾用“得意的而又不满足的微笑”写曹润生看自己劳动成果石头堆子的神态,并借球赛看积分数字来具体生动地描幕。7.关于曹润生筛沙取石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描写了曹润生筛沙取石的工具以及扬沙的动作,直接勾勒出他劳动的画面。B.曹润生认为“抛沙取石,卖石头挣钱”比高中学习轻松,因为出力流汗就能解决问题。C.曹润生以打篮球练就的体魄,筛起沙来得心应手,所以没有对重体力劳动的不适应。D.曹润生认为养蜂人天南海北的生活很精彩,他对此颇为向往,所以不觉得筛沙辛苦。8.小说叙述故事有哪些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9.主人公曹润生与我们考生年龄相仿,他的经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内容概括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明皇帝讳叡,字元仲,文帝太子也。生而太祖爱之,常令在左右。年十五,封武德侯。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原王以其母诛故未建为嗣七年夏五月常病笃乃主为皇太子丁巳,即皇帝位,大赦, 八月,孙权攻江夏郡,太守文聘坚守。朝议欲发兵救之,帝曰:“权习水战,所以敢下船陆攻者,几掩不备也,今已与聘相持,夫攻守势倍,终不敢久也,”先时遣治书侍御史首禹慰劳边方,禹到,于江夏发所经县兵及所从步骑千人乘山举火,权退走。二年六月,招曰:“尊儒贵学,王教之本也,自顷儒官或非其人,将何以宣明圣道?其高选博士,才任待中常侍者。申敕郡国,贡士以经学为先”四年春二月壬午,诏曰“世之质文,随教而变。兵乱以来,经学废艳,后生进趣,不由典谟。岂训导未洽,将进用者不以德显乎?共郎吏学通一经,才任牧民,博士课试,擢其高第者,函用;其浮华不务道本者,皆罢退之。”戊子,诏太傅三公;以文帝典论刻石,立于庙门之外。保塞鲜卑大人步度根与叛鲜卑大人轲比能私通,并州刺史毕轨表,辄出军以外戚比能,内镇步度根。帝省表曰:“步度根以为比能所诱,有自疑心。今轨出军,适使二部惊合为一,何所威镇乎?”促敕轨,以出军者慎勿越塞过句注也。比诏书到,轨以进军屯阴馆,遣将军苏尚、董弼追鲜卑。比能遣子将千余骑迎步度根部落,与尚、弼相遇,战于楼烦,二将败没。步度根部落皆叛出塞,与比能合寇边。遣骁骑将军秦朝将中军讨之,虏乃走漠北。(节选自《三国志·魏书·明帝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原王/以其母诛/故未建为嗣/七年夏五月/帝病/笃乃立为皇太子/B.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原王/以其母诛/故未建为嗣/七年夏五月/帝病笃/乃立为皇太子/C.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原王/以其母诛/故未建为嗣/七年夏五月/帝病笃/乃立为皇太子/D.黄初二年为齐公/三年为平原王/以其母诛/故未建为嗣/七年夏五月/帝病/笃乃立为皇太子/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生而太祖爱之”的“爱”与“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秦论》)中的“爱”意思不同。B.“几掩不备”的“备”与“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劝学》)中的“备”意思不同。C.“权退走”的“走”与“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阿房宫赋》)的“走”意思相同。D.“比诏书到”的“比”与“比及三年,可使有勇”(《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的“比”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魏明帝曹叡小的时候就受到太祖的喜爱,经常跟随左右参与各种事务。魏文帝驾崩后,曹叡登上皇帝位,并大赦天下。B.孙权攻打江夏时,朝中大臣想发兵救援。但明帝认为,孙权的军队擅长水战,与文聘对战,不会占有优势,因此不同意增援。C.明帝认为,有些儒官不称职,这对传播儒学是不利的,下令必须通过选拔的博学之士来担任侍中、常侍的职位。D.毕轨出动兵马想威慑轲比能,警告步度根,明帝却下令不让毕轨越过边塞到句注一带,诏书送到后,毕轨遵旨照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岂训导未治,将进用者不以德显乎?(4分)(2)遣骁骑将军泰朗将中军讨之,虏乃走漠北。(4分)14.魏明帝尊重儒学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和友人伤歌姬温庭筠月缺花残莫怆然,花须终发月终圆。更能何事销芳念,亦有浓华委逝川一曲艳歌留婉转,九原①春草妒婵娟。王孙莫学多情客,自古多情损少年。【注】九原:原指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慕地,此处泛指一般幕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是一首和诗,并且围绕“伤歌姬”这一主题进行创作。B.颔联中诗人认为没有办法消除友人怀念已逝佳人的念头。C.颈联中使用拟人的手法,写墓地的春草都嫉妒歌姬婵娟般美貌。D.尾联中的“王孙”运用典故,原指贵族子孙,此处指诗人。16.朋友家中歌姬去世,温庭筠写诗安慰,短短几句便足抚慰人心。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劝慰友人的。(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雍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只有处理好“文”与“质”的关系,才能成为品德高尚的人。(2)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月,以“徘徊”二字写出月的情态:陶醉于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慢。(3)春景代表希望,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景象,但古人常反其意而用之,在古典诗词中以乐景写哀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从无人飞行到我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对于刚刚步入而立之年的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来说,一系列①成就的背后,离不开一批批充满壮志豪情、富有创造力和责任感的有志青年的艰苦奋斗。新时代中国青年不畏难、不惧苦,活跃在生产经营、工程建设、科技创新、抢险救灾、应急保障,安全生产、社会服务等领域,用稚嫩的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______,______,对于奋战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条战线的广大青年朋友来说,要把中国青年永久奋斗的好 传统传承下去,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②,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③中创造业绩。新征程上,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广大青年朋友更应胸怀“国之大者”,坚定人民立场,加强理论学习,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研究分析发展规律,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中增进本领、增长才干。18.请在文中序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仿照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和结构基本相似,与之构成排比句。(4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正所谓“霜降见霜,米谷满仓”,霜降时节,农民也迎来大秋作物最后的播种与收获。在北方,大部分地区的秋收也已扫尾,部分农地将进入冬闲时期;而南方却迎来“三秋”大忙季节,单季杂交稻、晚稻等正当收割。霜降时节,我国各地秋叶渐红,绘就一幅五彩斑斓的瑰丽画卷;山林之间,更有“霜打菊花开”的盛茂气象,作为“延寿客”、不老草的莉花,为暮秋增添了勃勃生机。因此,人们在霜降节气登高望远、赏枫观菊、吟诗作对,极具风雅韵味。此外,有民谚云“补冬不如补霜降”,霜降正值秋冬之交,①,这天民间有煲羊肉、吃牛肉的食俗:在许多地方,人们有吃红柿子的习俗,一则御寒保暖、补筋健骨,二则清热润肺,防止冬天唇干、流涕;山东地区的人们霜降喜食白萝卜,以下气入肺,解腹胀之围;在闽台民间,则有吃鸭肉的习惯,肉质壮实、鲜嫩肥美的鸭肉,成为润燥祛火、补充营养的餐桌佳品。②,作为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一些地区也有在霜降日扫墓,祛凶的习俗。在广东高明地区,还有“送芋鬼”的习俗,人们用烧红的瓦片烤熟芋头,再将瓦片丢至村外,利用大火辟凶祈祥。多彩的民俗,③,也为清冷的霜降节气带去了数不尽的人间烟火。2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的用法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A.正所谓“霜降见霜,米谷满仓”B.在广东高明地区,还有“送芋鬼”的习俗C.有民谚云“补冬不如补霜降”D.更有“霜打菊花开”的盛茂气象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年度热词,是一个年度的缩影,能够反映时代特色,记录时代点滴,是社会热点的真实体现。入选《咬文嚼字》2022年度十大流行语的有“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国式现代化”“新赛道”“大白”“烟火气”“天花板”“拿捏”“雪糕刺客”“精神内耗”“沉浸式”。 作为时刻关注社会的当代青年,你对上面的这些热词一定不会陌生,请从中选择至少一个或几个热词,写一篇文章,来呈现你对社会和自身发展关系的思考。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届高三2月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答案】D(3分)【解析】“是为了说明诗、书、画具有相通性”错,仅是为了说明此诗充分表现了画境。2.【答案】A(3分)【解析】B项,“这取决于苏轼等人在绘画创作方面的努力”曲解文意,文中只是说“将画与诗在精神上的结合把握得最精准的,当推北宋时期以苏轼为代表的几位文人书画家。苏轼以……去审视绘画”,意思是苏轼等文人书画家对画与诗在精神上把握的最精准,更多地是审视绘画,而不是他们的绘画创作使得诗与画完全融合。C项,“题画诗在唐宋时期并不直接题写在画面上”,根据文中“在画面上直接题诗的风气是在元代开始兴盛的”不能推知唐宋时期题画诗不是直接写在画面上,同时文中有“正因如此北宋末期徽宗画院的作品中已出现用诗、书、画共同组成画面的作品,就不足为怪了”的说法,可见,北宋时期就已经开始将诗直接题写在画面上。D项,“钱谦益的独特观点要比材料一中的看法深刻得多”说法不当,两则材料中对诗书画相通的观点所阐述的侧重点不同,但不能说钱谦益的观点要比材料一的深刻。3.【答案】C(3分)【解析】A项,说的是诗、画;B项,说的是诗、画;D项,说的是书、画。4.【答案】①汉代出现的“题榜”为画与诗的融合创造了条件:②以诗入画形式的出现推动了诗画的结合;③当画与诗在艺术追求和创作意境上的实现融合后,画与诗就达到了融合。(每点1分,答出三点给4分)5.【答案】可以想象画面上有静态的溪水、小桥、山峰、夕阳以及拄着拐杖的老翁,还有动态的渐飞渐远的溪鸟;(1分)色彩上看,画面上绿水、红叶、白云,色彩清丽;结构布局上,景物布局高低、远近结合,画面开阔。(1分)整幅画所画的是溪边晚景,给观者以静谧幽远之感。(2分)(如有其他答案,意思对即可酌情给分)6.【答案】B(3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B项,“是一个矛盾的人物”错,言过其词。7.【答案】C(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C项,“所以没有对重体力劳动的不适应”错,原文是“下河滩近一月来,最初的不适应重体力劳动的时期已经过去了”。8.【答案】①小说以倒叙讲述曹润生抛沙取石的故事,把主人公劳作的场景放在开篇,再写毕业、劳动,有自己想法,努力劳作,和结尾形成了呼应。②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能够更好地展现曹润生的精神世界。③小说多以对话塑造人物形象,曹润生和父亲的对话推动情节的发展。(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9.【答案】①争取考上大学,高三期间把主要精力用于学习,而不是“把好多时间抛洒在五里镇的篮球场上”,要有一股学习的狠劲;②如果考不上大学,也不要一蹶不振,要重新确立人生目标;③确立目标后,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为实现目标而努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0.【答案】B(3分)【解析】“黄初二年为齐公”与“三年为平原王”句式一致,因此应在“齐公”和“平原王”后分别断句,排除A、C两项;“笃”应是“病”的补语成分,应在其后断句,排除D。故选B。11.【答案】C(3分)【解析】“权退走”的“走”是离开的意思;“直走咸阳”的“走”是趋向的意思。12.【答案】D(3分)【解析】D项,“遵旨照办”错,诏书到后,毕轨已经出兵。13.【答案】(1)难道不是官府训导不合适,在官员的选拔任用上不重德行造成的吗?(“岂……乎”“洽”“进用”各1分,句意1分)(2)(明帝)派骁骑将军秦朗率领中军前往讨伐他们,叛军于是逃到大漠之北。(“将”“讨”“乃”各1分,句意1分)14.【答案】①认为尊儒家学说,提倡学术研讨,是国家实行王教的根本;②选择博学之士担任侍中、常侍的职位;③下令各郡国举荐人才的前提是熟知儒家经典;④重用博学多才的官员,罢免那些不立身行道的官员;⑤下令将文帝的典论刻石,立在庙门之外。(每点1分,答出三点即可)15.【答案】D(3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中内容和艺术手法。D项,此诗中的“王孙”指友人,“王孙自可留”中“王孙”指诗人自己。16.【答案】①首先,用“花”“月”这样美好的事物做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有定数,无法阻止友人的悲伤。②接着,通过对歌姬的赞美、对友人悲伤的理解,让友人把诗人当成一类人,以构建感情基础。③最后,直言规劝,劝慰友人不要过度伤悲而损害自己的身体。(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7.【答案】(1)文质彬彬然后君子(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3)示例一: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示例二: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示例三: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每空1分,有漏字、错别字、语序错误等,该空不得分)18.【答案】①举世瞩目②迎难而上③披荆斩棘(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第一空,用以形容“成就”,根据上文列举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等一系列成就可知,应填“举世瞩目”“举世闻名”等成语。第二空,应选择动词性成语,根据上文“矛盾冲突面前”可知,应填“迎难而上”“逆水行舟”等成语。第三空,对应上文“劈波斩浪”,用以形容创造业绩时的不容易,应填“攻坚克难”“披荆斩棘”等成语。)19.【答案】示例:①用绚丽的青春书写如花的风采②用火热的热情创造如火的事业(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20.【答案】借代。用“雪山”“草地”“娄山关”“腊子口”代指新征程中的困难,引人联想,使困难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修辞手法1分,构成1分,表达效果2分)21.【答案】B(3分)【解析】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用法。A、C、D项表示引用。B项表示特定称谓。22.【答案】①正是食补的好时节②除饮食风俗外③承载着人们美好的向往(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23.【写作提示】首先应揣摩每个热词(事件)背后的意义,并能准确提炼立意关键词,选择自己较为熟悉且能有话可说的热词作为立意的前提。如“新赛道”指一切新的起点、新的征程,以及新的努力、新的气象等:“沉浸式”是指利用人的感官体验和认知体验,营造氛围让参与者享受某种状态,也可由此引申出专注、投入等含义:“烟火气”可理解为家人团坐、国泰民丰……另外,立意时要体现出考生对社会和自身发展关系的思考,如个人奋斗与国家发展、国家发展与个人命运之间的关系。【参考立意】①踔厉奋发,助力中国式现代化:②青年当勇毅前行;③青年当有为,赛道勇争先。文言文参考译文:明皇帝名叡,字元仲,是文帝曹丕册封的太子。他小的时候太祖就很喜爱他,经常让他伴随在左右参与各种事务。十五岁时被封为武德侯。文帝黄初二年(221),被封为齐公,第二年又被封为平原王。但由于生母(甄皇后被文帝)赐死,所以没有被立为太子。黄初七年(226)五月,文帝病情渐重,才被正式立为太子。丁巳日,登上帝位,下诏大赦天下。这年八月,东吴孙权攻打江夏郡,江夏太守文聘坚决守卫城池。朝中商议想要发兵救援,明帝说:“孙权的军队擅长水战,这次吴军之所以敢于下船转到陆上攻城,是借文聘没有防备,想要突然袭击。现在文聘已和他们两军对垒,他们并不占有明显的优势,所以是不会坚持长久的。”这之前,明帝曾派治书侍御史荀禹慰劳戍边将士,荀禹到达后,在江夏派遣他所经过各县的士兵以及跟随他的步兵骑兵一千人登山燃起火把,孙权败退离开。第二年六月,明帝下诏说:“尊儒家学说,提倡学术研讨,是国家实行王教的根本。但近来有些儒官很不称职,将要靠什么来传播圣道呢?惟有通过严格考核选拔上来的博学之士,才可以担任侍中、常待的职位。现在诏告各那县:今后向朝廷举荐的良才必以熟知儒家经典 为先决条件。”太和四年(230)二月四日,明帝诏令说:“世上朴实有用的文章,都是随着王教相应改变的。自汉末战乱以来,儒家经典衰绝,年轻人的兴趣和追求,也不放在经典的学习和研究上。难道不是官府训导不合适,在官员的选拔任用上不重德行造成的吗?官吏们只有真正学通一部经典,其才识方可胜任管理百姓的能力,对博学高才者要严格考核,选拔真正有才能的人,立即重用:而对那些浮夸不重视立身行道的人,都罢官退职。”十日,明帝又传令太傅三公:将文帝所著《典论》一书刻在石碑上,立在宗庙门外。驻守边疆的鲜卑族首领步度根与反叛的鲜卑首领轲比能私通,并州刺史毕轨上书明帝报告此事,还经常出动兵马,对外以威慑轲比能,对内以警告步度根。明帝看了毕轨的奏书说:“步度根对于轲比能的拉拢引诱,还存有疑心。如今毕轨一出动军队,恰好使他们二人惊恐之下合为一体,怎么能威胁震慑他们呢?”遂立即下诏给毕轨,让他所率领的部队千万不要越过边塞到句注一带。但等诏书传到毕轨手中,他早指挥军队越过边塞在阴馆驻下,并派手下大将苏尚、董弼二人向轲比能的军队发起攻击。恰逢轲比能的儿子率千余名骑兵驰往步度根的营寨,两军相遇,并在楼烦展开激战,苏、董二人不敌,魏军溃败。步度根乘机率本部人马反叛出塞,与轲比能合兵侵扰魏国边境。(明帝)派骁骑将军秦朗率领中军前往讨伐他们,叛军于是逃到大漠之北。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湖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六校1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9月联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10月联考试题(Word版有答案)
皖豫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12月联考(二)试题(Word版带解析)
湖南省百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名校联盟(七彩阳光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返校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湖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下学期2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湖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数学下学期2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七彩阳光浙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下学期返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七彩阳光浙南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英语下学期返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4-12 15:22:01
页数:12
价格:¥3
大小:47.0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