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辽宁省沈阳市二中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检测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沈阳二中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三(23届)语文试题说明:1.测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2.客观题涂在答题纸上,主观题答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上第Ⅰ卷(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中国,天文学是随着农业生产和星占两种需要而诞生的,诞生以后又受中国社会条件和传统文化的制约,和古希腊天文学走了一条很不相同的道路。古希腊天文学并不想鼓励人们去观察天象,相反地,它企图建立一个宇宙模型,使天文学成为数学的一个分支,这条思想路线决定了古希腊天文学的唯理性。与此不同的是,中国的先哲们要求天文学只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经》)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尚书·尧典》)。至于宇宙性质怎样,日月星辰为何东升西落,则不必追问。这条思想路线决定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应用性。中国古代天文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历法和星占。古代中国的历法工作,一方面服务于农业生产和人民的日常生活,如用“二十四节气”直接表示寒来暑往的变化,给农业生产以极大方便,像“清明下种,谷雨插秧”这类谚语至今还在民间流行。另一方面历法又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颁布历法是统治权力的象征,为皇家所掌握,一个地区、一个民族奉行谁家颁布的历法,就表示拥护谁家的统治。正如《史记·历书》所说:“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古代中国的星占术属于预警性系统,古人利用天象来占卜国家大事,如年成的丰歉、战争的胜负、皇族的行动等。据《汉书·五行志》记载,汉成帝建始三年十二月戊申朔,其夜未央宫中地震。杜钦回答皇帝:“人事失于下,变象见于上,能应之以德,则咎异消。”杜钦的这段话表明了古代中国星占术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论。天人合一论认为,天与人的关系并不单纯是天作用于人,人的行为,特别是帝王的行为和政治措施也会反映于天。因此,君主可以借助天上星宿的变化,来证明自己权力的正当性;而士大夫阶层则往往借助天变来警示、告诫君主要端正行为。在中国,天文记录持续了几千年。二十四史中以“天文志” 命名的篇章绝大部分是记录奇异天象和与它相关联的政治事件。这批记录,成了一份宝贵的遗产,对当今的天文学研究还有重要的作用,至今已在超新星遗迹、太阳活动、地球自转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天文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意识形态等各个领域都起着作用。(摘编自席泽宗《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社会功能》)材料二:从远古时代开始,各民族都有观察天象、解释天象的冲动。这份冲动不仅出于实用需要,也源于面对浩瀚宇宙产生的敬畏之情。这两个方面几乎是一切民族起初都具有的。不过,随着文明成型,各民族走上了不同的文化发展道路,那种原始的敬畏之情也有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古希腊天文学本质上是一门几何学。古希腊人认为,宇宙是一个天球包地球的结构,所有的天体都镶嵌在天球上随天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研究这些运动,是古希腊天文学的根本目标。古希腊人把天体的匀速运动看成是遵循理性的最佳范本,于是,那种原始的敬畏之情转化为对理性的坚定追求。德国哲学家康德有一句名言:“世界上唯有两样东西能让我们的内心受到深深的震撼,这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我们内心的道德律。”自古希腊以来,西方人便把宇宙作为理性的代表,把对宇宙的着迷视为追求理性的一种标志。同样,古代中国发达的天文学也不只是为了农业生产,把节气定到几分几秒,对农业生产来说并无太大意义,中国古代天文学最强大的研究动机来自天人合一的观念,以及由之衍生出来的种种文化观念和制度。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也影响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推动天文学发展的那种原始的敬畏之情,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表现为对贯通天人的政治秩序和伦理秩序的忠实维护。在古代中国,不只是皇帝需要天文学来维护秩序,普通百姓也需要。传统社会里,老百姓做大事之前都要看一下老皇历,看看哪天是黄道吉日,哪天流年不利。这些老皇历就是天文学家为“敬授民时”而编制的历书。因此,中国古代天文学就其研究动机而言,是政治星占术,是日常伦理学,一言以蔽之,是礼学,而不是希腊意义上的“科学”。把中国古代天文学与古希腊天文学共同视为“科学”的最大理由是,中国古代天文学把“推算预报”日月行星的位置作为重要内容,并且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推算方法。这套推算方法,被称为中国古代的数理天文学,与古希腊数理天文学相对应。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古希腊数理天文学之所以用“几何建模”的方法去研究行星,是因为他们相信,宇宙的运行本来就是遵循几何规律的。相反,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眼中的“天” 有意志、情感。因此天是人格化的上天显灵的场所,而不是希腊天文学家眼中秩序和定律的场所。(摘编自吴国盛《科学与礼学:希腊与中国的天文学》)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古希腊天文学想要建立一个宇宙模型,使天文学成为数学的分支,正是这条思想路线决定了它的唯理性。B.中国古代天文学不仅能服务于农业生产和人民的日常生活,还能对年成、战争等国家大事起到预警作用。C.古希腊人因为向往天体运动的严谨性,才形成了尊崇理性的观念,这一观念推动了古希腊天文学的发展。D.中国古代天文学家眼中的“天”是人格化的场所,而古希腊天文学家眼中的“天”是秩序和定律的场所。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天文学重视对天文现象的观测、记录和诠释,古希腊天文学则与之相反,反对观察天象。B.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创造的天文历法,也是农业生产的指南,体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应用性。C.中国古代与古希腊的天文学家都形成独特的推算日月行星位置的数理天文学,但两者是出于不同的观念。D.古希腊天文学家认为宇宙是遵循几何规律来运行的,所以他们用“几何建模”的方法研究行星。3.根据材料对中国古代天文学的相关论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民间谚语中“芒种芒种,连收带种”的说法,反映了古代中国历法能够为人们从事农业生产提供便利。B.《唐雎不辱使命》中“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表现了中国古代天文学中天人合一的思想。C.《小二黑结婚》中二诸葛说他“罗睽星照运,运气不好”,体现了传统社会天文学对普通百姓的影响。D.《天问》中“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等疑问,表现了中国先民想要探寻宇宙运行的几何规律的思想。4.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天人合一”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5.两则材料都对中国古代天文学与古希腊天文学的差异进行比较,但比较的角度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C2.A3.D4.①内容:天作用于人,人的行为,特别是帝王的行为和政治措施也会反映于天。②影响: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也影响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5.①材料一侧重于思想路线的比较,指出古希腊天文学重视唯理性,而中国古代天文学重视应用性。②材料二侧重于研究动机与学科性质的比较,指出古希腊天文学是追求理性的几何学(科学),而中国古代天文学是研究天人合一的礼学。【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古希腊人因为向往天体运动的严谨性,才形成了尊崇理性的观念”因果倒置,从材料二第二段“西方人便把宇宙作为理性的代表,把对宇宙的着迷视为追求理性的一种标志”可知,希腊人因为尊崇理性的观念,才向往天体运动的严谨性。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古希腊天文学则与之相反,反对观察天象”说法错误。材料一第一段原文为“古希腊天文学并不想鼓励人们去观察天象”,“并不想鼓励”不等于“反对”。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D.“表现了中国先民想要探寻宇宙运行的几何规律的思想”说法错误。《天问》中“日月安属?列星安陈?”等疑问表现了作者对某些传统观念的大胆怀疑,以及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并不能表现中国先民想要探寻宇宙运行的几何规律的思想。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内容:结合材料一第二段“杜钦回答皇帝:‘人事失于下,史象见于上,能应之以德,则咎异消。’杜钦的这段话表明了古代中国星占术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论。天人合一论认为,天与人的关系并不单纯是天作用于人,人的行为,特别是帝王的行为和政治措施也会反映于天”分析可知,天作用于人,人的行为,特别是帝王的行为和政治措施也会反映于天。影响:结合材料二第三段“中国古代天文学最强大的研究动机来自天人合一的观念,以及由之衍生出来的种种文化观念和制度。天人合一的思想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也影响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分析可知,“天人合一”思想影响了中国的政治文化,也影响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比较材料的能力。结合材料一中“在中国,天文学是随着农业生产和星占两种需要而诞生的,诞生以后又受中国社会条件和传统文化的制约,和古希腊天文学走了一条很不相同的道路”分析可知,材料一侧重于两者的思想路线的比较。根据“古希腊天文学并不想鼓励人们去观察天象,相反地,它企图建立一个宇宙模型,使天文学成为数学的一个分支,这条思想路线决定了古希腊天文学的唯理性”可知,古希腊天文学重视唯理性。根据“与此不同的是,中国的先哲们要求天文学只是‘观乎天文,以察时变’(《易经》)和‘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尚书·尧典》)。至于宇宙性质怎样,日月星辰为何东升西落,则不必追问。这条思想路线决定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的应用性”等内容分析可知,此处在于强调中国古代天文学重视应用性。结合材料二中“古希腊天文学本质上是一门几何学。古希腊人认为,宇宙是一个天球包地球的结构,所有的天体都镶嵌在天球上随天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研究这些运动,是古希腊天文学的根本目标。古希腊人把天体的匀速运动看成是遵循理性的最佳范本,于是,那种原始的敬畏之情转化为对理性的坚定追求”和“同样,古代中国发达的天文学也不只是为了农业生产,把节气定到几分几秒,对农业生产来说并无太大意义,中国古代天文学最强大的研究动机来自天人合一的观念,以及由之衍生出来的种种文化观念和制度”“中国古代天文学就其研究动机而言,是政治星占术,是日常伦理学,一言以蔽之,是礼学,而不是希腊意义上的‘科学’”等内容分析可知,材料二侧重于研究动机与学科性质的比较,指出古希腊天文学是追求理性的几何学(科学),而中国古代天文学是研究天人合一的礼学。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鸭的喜剧林海音“好,被我发现了!”尖而高的声音从厨房窗外发出来,说话的是我们那长睫毛的老三。俗话说得好:“大的傻,二的乖,三的歪”,她总比别人名堂多。这一声尖叫有了反应,睡懒觉的老大,吃点心的老二,连那摇摇学步的老四,都奔向厨房去了。正在洗脸的我,也不由得向窗外伸一伸头,只见四个脑袋扎成一堆,正围在那儿看什么东西。啊,糟了!我想起来了,那是放簸箕的地方,昨天晚上……“看!”仍然是歪姑娘的声音,“这是什么?橘子皮?花生皮?还有……”“陈皮梅的核儿!”老大说。“包酥糖的纸!”老二说。然后四张小脸抬起来冲着我,长睫毛的那个,把眼睛使劲挤一下,头一斜,带着质问的口气:“讲出道理来呀!”我望着正在刮胡子的他,做无可奈何的苦笑。我的道理还没有编出来呢,又来了一嗓子干脆的:“赔!”没话说,最后总算讲妥了,以一场电影来赔偿我们昨晚“偷吃东西”的过失,因为“偷吃东西”是我们在孩子面前所犯的最严重的“欺骗罪”。我们喜欢在孩子睡觉以后吃一点东西,没有人抢,也没有分配不均的纠纷。在静静的夜里,我们一面看着书报,一面剥着士林的黄土炒花生,㗭㗭嗦嗦,好像夜半的老鼠在字纸篓里翻动花生壳的声音。可是明天问题就来了,群儿早起,早在仆妇还没打扫之前,就发现了塞满垃圾的烟灰缸。“哪儿来的花生皮?”我被质问了,匆忙之间拿了一句瞎话来搪塞,“王伯伯来了,带了他家大宝,当然要买点儿东西……给他吃呀!”我一说瞎话就要咽唾沫。但是王伯伯不会天天带大宝来的,我们的瞎话被揭穿了,于是被孩子们防备起“偷吃东西”来了。他们每天早晨调查烟缸、字纸篓。我们不得不在“偷吃”之后,做一番“灭迹”工作。“我一定要等!”有一次我们预备去看晚场电影,在穿鞋的时候,听见老二对老三说:“他们一定会带回东西来偷偷吃的。” “我也一定不睡!”老三也下了决心。这一晚我们没忘记两个发誓等待的孩子,特意多买了几块泡泡糖。可是进门没听见欢呼声,天可怜见!一对难姊难妹合坐在一张沙发上竟睡着了!两个小身体裹在我的一件大衣里,冷得缩成一团。把她们抱上床,我试着轻轻地喊:“喂,醒醒,糖买回来啦!”四只眼睛努力地睁开来,可是一下子又闭上了,她们实在太困了。第二天早上,当她们在枕头边发现了留给她们的糖,高兴得直喊“奇怪”,她们忘记是怎么没等着妈妈,回到床上睡着了。但是这并没有减轻我们做灭迹工作的热情,当烟灰缸、字纸篓都失效的时候,我居然怪聪明地想到厨房外的簸箕。谁想还是“人赃俱获”了呢!讲条件也不容易,他们喊价很高,一场电影,一个橘子,一块泡泡糖,电影看完还得去吃四喜汤团。一直压到最后只剩一场电影,是很费了一些口舌的。逢到这时,母亲就会骂我:“惯得不像样儿!”她总嫌我不会管孩子,我承认这一点。但是母亲说这种话的时候,完全忘记她自己曾经也有几个淘气的女孩子了!我曾经把我的孩子称为“三只丑小鸭”,但这称号在维持了八年之后的去年是不适宜了,因为我们又有了第四只。我用食指轻划着她的小红脸,心中是一片快乐。看着这个从我身体里分化出来的小肉体,她给了我许多奥妙的感觉,所以我整天接着我的婴儿,不断地亲吻和喃喃自语。我的北平朋友用艳羡的口吻骂我:“瞧,疼孩子疼得多寒蠢!”人生有许多快乐的事情,但没有比做一个新生儿母亲更快乐!人们不免会问我四只鸭子的性别。当一些自命为会掐算看相的朋友看到我时,从前身、背影、侧面,都断定我将要再做一个男孩的母亲,我也有这种感觉,因为我已经有了一个男孩和两个女孩,按理想,应当再给我一个男孩,没有见戏台上的龙套吗?总是一边儿站两个才相称。但是我们的第四个“龙套”竟走错了上场门,她站到已经有了两个的那边去了!给我们形成了三个女孩和一个男孩的比例,我不免有点懊丧。因此,外面有了谣言,人们在说我重男轻女了,这真冤枉,老四一直就是我的心肝宝贝!我的丈夫便拿龙套的比喻向人们解释,他说:“你们几时见过台上的龙套是一边儿站三个,一边儿站一个的呀?”这种场面我倒是见过一次,那年票友唱戏大家起哄,真把龙套故意摆成三比一,专为博观众一乐,这是喜剧。我是快乐的女人,我们的家一向就是充满了喜剧的氛围,随时都有令人发笑的可能,那 么天赐我三与一之比,是有道理的了!(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老二、老三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枕边的糖,高兴得直喊“奇怪”,因为她们终于找到了我们还没来得及“灭迹”的食物。B.母亲总责骂我,嫌我不会管孩子,但她也曾经有几个淘气的女孩子,暗含家庭两代人与孩子之间独特的情感沟通方式。C.我的北平朋友责骂我“疼孩子疼得多寒蠢!”朋友认为孩子要宠,但不能惯,一个好母亲不能因溺爱孩子,失去了原则。D.“我”家老四是个女孩,形成了三女一男的比例,使得重男轻女的“我”不免有点懊丧,将女孩们称为“三只丑小鸭”。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父母在儿女入睡后吃东西,儿女发现后讨价还价,本文以小见大,通过一些生活琐事,表现了母子亲情。B.四个脑袋扎成一堆,围在一起质问“我”的“偷吃”与“欺骗”,此处群像描写诙谐幽默,富含喜剧效果。C.本文写母亲的“偷吃”“灭迹”,孩子的“提防”“侦察”,看似紧张刺激,实则轻快活泼,充满生活情趣。D.本文语言含蓄隽永,清新典雅,例如“惯得不像样儿”,表达了一位母亲对子女们发自内心深处的爱意。8.郁达夫在《清新的小品文字》中认为:“原来小品文字之所以可爱的地方,就在它的细、清、真三点。”其中“细”是指细密的描写,请结合文本中的人物形象描写,列举两例分析。9.文章标题“鸭的喜剧”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分析。【答案】6.B7.D8.①“四张小脸抬起来冲着我,长睫毛的那个,把眼睛使劲挤一下,头一斜,带着质问的口气:‘讲出道理来呀!’”这一处细节描写,用“抬”“挤”“斜”等动词,“使劲”“质问的口气”等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发现父母偷吃的“赃物”后,质问的过程,表现了孩子们的调皮、娇憨。②“两个小身体裹在我的一件大衣里,冷得缩成一团”这一处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两个小孩“严加提防”父母偷吃零食的天真、执着的憨态,让“我”又气又笑。 9.①“鸭”寓意丑小鸭,代表的是孩子们,运用比喻的手法,点明记叙对象是孩子们;②“喜剧”二字奠定文章情感基调,说明记叙的事情是快乐的;③“鸭的喜剧”表明是孩子们在家中制造的喜剧,表现了家中温馨、和谐、轻松的氛围,表现了母子亲情。【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因为她们终于找到了我们还没来得及‘灭迹’的食物”错。由原文“‘我一定要等!’”“‘他们一定会带回东西来偷偷吃的。’”“这一晚我们没忘记两个发誓等待的孩子,特意多买了几块泡泡糖”“高兴得直喊‘奇怪’,她们忘记是怎么没等着妈妈,回到床上睡着了”这几处可知,孩子奇怪是因为妈妈给她们买了糖,而她们却已经忘记要等着“抓包”妈妈偷吃食物这件事了。C.“朋友认为孩子要宠,但不能惯,一个好母亲不能因溺爱孩子,失去了原则”错。由原文“看着这个从我身体里分化出来的小肉体,她给了我许多奥妙的感觉,所以我整天接着我的婴儿,不断地亲吻和喃喃自语”可知,朋友是因为这一情节才说出羡艳的话的。朋友说这话并不是因为作者过于溺爱孩子,而是作者的第四个孩子出生后,作者整天把精力放在孩子身上。D.“使得重男轻女的‘我’不免有点懊丧”错。由原文“我已经有了一个男孩和两个女孩,按理想,应当再给我一个男孩,没有见戏台上的龙套吗?总是一边儿站两个才相称”“外面有了谣言,人们在说我重男轻女了,这真冤枉,老四一直就是我的心肝宝贝”可知,作者并非重男轻女,只是希望像龙套一样,左右对称。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及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D.“本文语言含蓄隽永,清新典雅”错。文章语言应质朴自然,贴近现实生活。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结合题干“其中‘细’是指细密的描写”可知,题目让我们找出文章运用细节描写的地方并分析其作用。①例如:“四张小脸抬起来冲着我,长睫毛那个,把眼睛使劲挤一下,头一斜,带着质问 的口气:‘讲出道理来呀!’”一处。这处内容发生在孩子们发现“我”和丈夫昨晚偷吃之后。“只见四个脑袋扎成一堆,正围在那儿看什么东西。啊,糟了!我想起来了,那是放簸箕的地方,昨天晚上……”“这是什么?橘子皮?花生皮?还有……”“陈皮梅的核儿”“包酥糖的纸”。橘子、花生、陈皮梅、酥糖……这些都是小孩子爱吃的东西,可作者并没有给孩子们吃,而是趁孩子们睡觉后“偷吃”。当孩子们发现父母偷吃之后,不是哭闹,而是质问。“抬”“挤”“斜”等动词,“使劲”“质问的口气”等描写,将孩子们“质问”母亲的过程展现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孩子们娇憨的同时,也能看出一家人关系的轻松、和谐。②例如:“两个小身体裹在我的一件大衣里,冷得缩成一团”一处。这处细节描写,发生在孩子们“发誓”要等待父母看电影回家,“抓包”他们偷吃过程中,“裹”“缩成一团”等细节能够看出孩子们等待的不易,这处细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两个小孩“严加提防”父母偷吃零食的天真、执着的憨态。当然,文章中,细节描写的地方还有很多,学生选择其中两处分析内容,把握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即可。【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的能力。从文章“我曾经把我的孩子称为‘三只丑小鸭’”“人们不免会问我四只鸭子的性别”等处可知,作者亲切地称自己的孩子是“小鸭子”,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鸭”寓意丑小鸭,代表的是孩子们。这个字交代了文章主要写作对象是孩子们,主要内容也和孩子们有关。“喜剧”是指剧情常引人发笑的戏剧,说明文章的情感基调是快乐的。由文章“这种场面我倒是见过一次,那年票友唱戏大家起哄,真把龙套故意摆成三比一,专为博观众一乐,这是喜剧”“我是快乐的女人,我们的家一向就是充满了喜剧的氛围,随时都有令人发笑的可能”等处分析可知,“喜剧”是指作者一家温馨、快乐的家庭氛围。“鸭的喜剧”说明四个孩子在家中制造了许多让人开心、发笑的事情。如父母在儿女入睡后吃些东西,儿女们“严加提防”父母,儿女们发现“赃物”后双方讨价还价,母亲责骂孩子后又和她们笑成一团……这些事情都是一些日常平凡琐事,但在娓娓叙述中蕴含着轻松、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齐宣王见颜斶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宣王不悦。左右曰:“王,人君也。斶,人臣也。王曰‘斶前’,斶亦曰‘王前’,可乎?”斶对曰:“夫斶前为慕势,王前为趋士;与使斶为慕势,不如使王为趋士。”王忿然作色曰:“王者贵乎?士贵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王曰:“有说乎?”斶曰:“有。昔者秦攻齐,令曰:‘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罪死不赦。’令曰:‘有能得齐王头者,封万户侯,赐金千镒。’由是观之,生王之头,曾不若死士之垄也。”王默然不悦。左右皆曰:“大王据千乘之地,天下仁义之士,皆来役处。今夫士之高者乃称匹夫,徒步而处农亩:下者鄙野监门闾里,士之贱也亦甚矣!”斶对曰:“不然。君王无羞亟问,不愧下学。是故成其德而扬功名于后世者,尧、舜、禹、汤、周文王是也。夫上见其原,下通其流,至圣人明学,何不吉之有哉!《老子》曰:‘虽贵,必以贱为本:虽高,必以下为基。’是以侯王称孤、寡、不榖。是其贱之本与?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宣王曰:“嗟乎!君子焉可侮哉,寡人自取病耳!及今闻君子之言,乃今闻细人之行。愿请受为弟子。且颜先生与寡人游,食必太牢,出必乘车,妻子衣服丽都。”颜斶辞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士生于鄙野,推选则禄焉,非不得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言要道已备矣,愿得赐归。”则再拜而辞去也。(节选自《战国策·齐策四》)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B.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C.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D.斶愿得/归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制言者/王也尽忠/直言者/斶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右曰”中“左右”指“近臣、身边的侍者”,与王羲之《兰亭集序》中“映带左右” 含义不同。B.“由是观之”中“是”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的“是”含义相同。C.闾里,即里巷,古代也常以一定数量人家为一闾,文中指地位较低的平民百姓。D.太牢,古代帝王祭祀时所用牲畜,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文中指上等食物。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颜斶不畏齐王权势,齐王让他上前时,他也让齐王上前,因为他认为自己上前是趋炎附势,而齐王上前是礼贤下士。B.颜斶没有接受齐王丰厚爵禄,不爱慕荣利,他认为自己已尽到尽忠直言的责任,不想失去身体和精神的独立完整。C.颜斶极具辩才,他以柳下季垄和齐王头做对比,引用老子观点,并举诸侯、君主自我称谓的例子,来说明士贵君轻的道理。D.颜斶认为璞玉一旦做成美玉就失去了宝贵的价值,生于荒野僻静之地就应回归原处,以保持本真的自己,主张“归真”。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有敢去柳下季垄五十步而樵采者,罪死不赦。②是其贱之本与?侯王以自谓,岂非下人而尊贵士与?14.文章写士人颜斶与齐宣王的对话,主要争论了什么问题?反映了战国时期的什么特点?【答案】10.C11.B12.D13.①有人敢在柳下季墓地五十步内砍柴的,判以死罪,不予赦免。②这大概就是贱(是贵)的根本吧?诸侯、君主用这些称呼称呼自己,难道不是谦居别人之下并把士人看得很尊贵的做法吗?14.①问题:争论国君与士人谁尊谁卑。②特点:反映了战国时期士阶层要求自身地位的提高与民主(平等)思想的抬头。【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希望回到我的乡里,晚点吃饭权当吃肉,悠闲散步权当乘车,不犯王法权当富贵,清静纯正,自得其乐。发号施令的是大王,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颜斶。“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静贞正以自虞”为相同句式, “晚”“安”“无”“清”之前应该断开;再者,“制言者,王也”为判断句,发号施令的是大王,“者”和“王”之间应该断开,“也”后应断开;“尽忠直言者/斶也”也是判断句,断法相同。排除ABD。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以及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左右曰”的“左右”,近臣、身边的侍者。句意:左右近臣说。“映带左右”的“左右”,周围。句意: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B.“含义相同”错误。“由是观之”中“是”,代词,此。句意:由此看来。“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的“是”,正确。句意: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觉悟到今天的做法正确,之前的错误。“是”的含义不相同。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颜斶认为璞玉一旦做成美玉就失去了宝贵的价值”错误。依据原文“夫玉生于山,制则破焉,非弗宝贵矣,然夫璞不完”可知,他认为玉生在山中,一经雕琢就破坏本色了,不是经过雕琢就不宝贵了,而是那璞玉不再保持完整的原貌了。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去”,距离;“垄”,指坟墓;“樵采”,砍柴;“赦”,赦免。②“是”,这;“其”,大概;“与”,通“欤”,吗;“以”,用;“以(之)自谓”,省略句;“自谓”,“谓自”,称呼自己;“下人”,谦居别人之下;“尊贵”,以……为尊贵,把……看得尊贵。【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对曰:‘士贵耳,王者不贵。’”可知,在和齐宣王的对话中,主要争论了“国君与士人谁尊谁卑”的问题。“士贵耳,王者不贵”意思是:士尊贵,王不尊贵。在诸侯争霸、士人以自己的才学为君主所用的战国时代,一部分士人趋炎附势、朝秦暮楚、唯利是图,如苏秦之流,受人诟病;另有一部分士人独立不阿,坚守着自己的人格尊严,以特有的才智向君王灌输传统的道德礼义主张,颜斶就是这样的杰出代表。齐宣王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是当时有名的仁君。但是骨子里,还是对贤士缺乏真正的尊重,只是把他们看作自己使用的工具而已。颜斶以对王威的挑战探明这一点,以历史上大量的事实和理论论证“士贵耳,王者不贵”,进一步确立了士人的神圣地位,反映了战国时期士阶层要求自身地位的提高与民主(平等)思想的抬头。参考译文:齐宣王召见颜斶,说:“颜斶上前来!”颜斶也说:“大王上前来!”宣王很不高兴。左右近臣说:“大王是人君,颜斶是人臣。大王说‘颜斶上前来’,你也说‘大王上前来’,这样可以吗?”颜斶回答,说:“我上前是趋炎附势,大王上前是礼贤下士。与其让我趋炎附势,不如让大王礼贤下士。”宣王生气地变了脸色说:“王尊贵,还是士尊贵?”颜斶回答说:“士尊贵,王不尊贵。”宣王说:“有这种说法吗?”颜斶说:“有,从前秦国进攻齐国,下令说:‘有人敢在柳下季墓地五十步内砍柴的,判以死罪,不予赦免。’又下令说:‘有人能砍下齐王的头的,封邑万户,赐金二万两。’由此看来,活王的头,竟不如死士的墓。”宣王听了,一声不吭、很不高兴。左右近臣说:“大王拥有千乘国家的土地,天下的士人、仁义者都来到齐国,甘心为大王服务。现在士人中那些高尚的人,也就被称作匹夫,只能徒步行走居住在乡间而已。那些更低下的,也不过是些边远地方里巷的看门人而已,士人的下贱呀,也真是够可以了。”颜斶回答说:“不对。君主不以多次向别人请教为羞耻,不以向地位低微的人学习为愧疚。因此能够成就他的道德并在后世传扬功名,尧、舜、禹、汤、周文王都是这样的人。若能向上看清事物的本源,向下通晓事物的流变,至圣者懂得该学些什么,那还会有什么不吉祥的事情呢?老子说:‘即使贵,也一定以贱为根本;即使高,也一定以低为基础。’因此诸侯君主自称为孤、寡、不榖。这大概是因为他们懂得贱是贵的根本的道理吧。诸侯君主用这些称呼自称,难道不是谦居于别人之下,把士人看得很尊贵的做法吗?”宣王说:“唉!君子怎么能侮慢呢,我是自找不痛快呀!到现在(我才)听到了君子的高论,才明白了不懂得尊重士人乃是小人的行为。希望您收下我做学生。而且希望先生能与我交往,吃饭将以上等食物招待您,外出备有高级车马供您使用,妻子儿女都穿着华 丽的服装。”颜斶辞谢要离开,说:“玉生在山中,一经雕琢就破坏本色了,不是经过雕琢就不宝贵了,而是那璞玉不再保持完整的原貌了。士人生在偏僻乡野,经过推举选拔就享有禄位了,不是享有禄位就不尊贵显达了,而是他的身体和精神不再完整独立。我希望回到我的乡里,晚点吃饭权当吃肉,悠闲散步权当乘车,不犯王法权当富贵,清静纯正,自得其乐。发号施令的是大王,竭尽忠心直言进谏的是颜斶。我阐述主要的意见已经很详尽了,希望您能允许我回去。”于是颜斶拜了两次辞谢离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赠怀素草书歌行(节选)李白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诗题和诗句看,本诗属于古体诗中的歌行体,篇幅、声律、韵脚比较自由。B.本诗刻画了怀素酒后运笔挥洒时激情奔涌、痛快淋漓、狂放疾书的形象。C.诗中作者既是写自己的观感,又是描摹怀素书法的神韵,二者水乳交融。D.最后两句写湖南七郡虽然人口不多,但家家都请怀素题字,表明其造诣非凡。16.南宋诗论家刘克庄高度评价本诗,说:“自有草书以来,未有能形容此妙者。”但也有学者怀疑本诗非李白所作。请你从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的角度,分析本诗节选部分与李白诗作的相似之处,以作为本诗确为李白所作的佐证。【答案】15.D16.①运用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喻等修辞手法来刻画形象,表现自己强烈的感情。②善于借助联想和想象来描摹事物,抒发情感。③语言豪放飘逸,诗句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这些内容都能证明本诗是李白所作。【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特色的能力。 D.“湖南七郡虽然人口不多,但家家都请怀素题字”错误,最后两句是说湖南七郡多少名门大家,哪家的屏风和粉壁没有珍藏你的笔墨?是名门大家都请怀素题字,而不是家家。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的能力。表现手法:运用大胆的夸张、新奇的比喻等修辞手法。李白作诗喜用夸张之句,此诗中“须臾扫尽数千张”、“一行数字大如斗”与李白其它著名诗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燕山雪花大如席”等有异曲同工之妙。语言风格:此诗豪迈,格调飘逸,想象丰富,音节错综,语言奔放,而以李白自身独具俊逸之气将它们统一在一起,典型地表现了诗人“清水出芙蓉”的特色,符合李白的诗风特征。诗中“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是诗人醉态狂幻气质的表露。小小的墨池在诗人的醉眼里被幻化成苍茫的北海,书家狂书疾书的情景,似乎连中山兔都要杀完了。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与浪漫主义情调。(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客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使我们仿佛看到作者迎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作者抱歉酒菜欠丰盛的话语。(2)在《归去来兮辞(并序)》中,作者觉悟到过去的错误虽然无法挽回,未来的事却还来得及补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陈述了自己的家庭情况,其中提到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盘飧市远无兼味②.樽酒家贫只旧醅③.悟已往之不谏④.知来者之可追⑤.茕茕孑立⑥.形影相吊【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的字有:飧,樽,醅,谏,茕,孑。第Ⅱ卷(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抗疫时期一幕幕积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色,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人场景,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自强不息、①。不向困难低头,不为挫折气馁,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越是艰险越向前。——万众一心、②。艰难困苦,相濡以沫。全国人民心手相牵,亿万颗心同频共振,中国力量如钢似铁,坚不可摧。——顾全大局,甘于奉献。自觉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人人担当负责,个个尽心尽力,舍小家顾大家,汇小我成大我。——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胸怀仁爱之心,践行互助之义,济人之困,解人之忧,抱团取暖踏坎坷,守望相助渡难关。——命运与共、天下一家。为世界安危担当,为人类健康尽责,为团结合作聚力,③,共克时艰,携手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精神,在抗疫中淬炼,在磨砺中升华。这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中华民族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力量之源。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19.下列不属于文中“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的一项是()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B.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C.岂曰无衣,与子同袍。D.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20.请将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百折不挠②众志成城③同舟共济19.B20.抗疫时期的一幕幕感人场景,积淀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色,诠释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现了新时代中国人民的精神品格。【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结合语境“自强不息”“不向困难低头,不为挫折气馁……”,此处是说绝不向困难低头,可以用“百折不挠”。百折不挠:无论受到多少打击也不退缩,形容意志顽强。 结合语境“万众一心”“艰难困苦,相濡以沫。全国人民心手相牵……”,此处是说大家团结一心,同心协力,可以用“众志成城”。众志成城:大家齐心协力,就像城墙一样地牢固;比喻众人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结合语境“为团结合作聚力”“共克时艰,携手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此处是说大家团结起来共同战胜眼前的困难,可以用“同舟共济”。同舟共济: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在困难的环境中同心协力,战胜困难。【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分析概括的能力。A.句意: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避。符合文中阐述的“人人担当负责,个个尽心尽力”“为世界安危担当”的精神。B.句意:见到品德能力超过自己的人,就要想着自己要努力跟他一样;见到不如自己的人,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一样问题。文中没有提及要向榜样学习和反思的精神。C.句意:谁说我们没衣服穿?我与你同穿那件战袍。符合文中阐述的“济人之困,解人之忧,抱团取暖踏坎坷,守望相助渡难关”的精神。D.句意:读书人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符合文中阐述的“自觉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人人担当负责,个个尽心尽力”的精神。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首先,可以按照由表现到实质的逻辑关系,依次提取划线句子的主干部分“……场景”“积淀……”“诠释……”“展现……”,然后再组织概括即可。(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孩子牙齿早期矫正很重要,越早治疗越好。如果按年龄划分,①,每个阶段矫正方案各不相同:3至4岁的时候,孩子口中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牙列,如果孩子此时出现“地包天”的情况,那家人要及时带孩子进行矫正;当孩子长到6至7岁时,家长可以带孩子去正规口腔医院照一次全景牙片,在这张牙片上不光可以看到所有长出来的乳牙,也能看到埋在骨头里的所有恒牙,恒牙长不长、位置有没有问题,一看便知,专业医生可以通过这张全 景牙片做出预判并提前制订治疗方案;如果孩子已经长到8至10岁,他们的骨骼正在发生变化,孩子出现牙齿不齐等情况。此时介入治疗可以事半功倍。一些家长觉得,孩子牙齿参差不齐先不用着急,等到了初中或高中时,牙齿都长全了再做矫正。②。一方面因为牙齿长期畸形可能会导致个别牙齿完全损坏,造成不可逆的结果;另一方面,随着年龄增长,颌骨之间的差异会变得更大,调整起来的难度才更大,导致孩子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概率增大的后果。此外,一些家长虽然给孩子选择了矫治器,③,医生无法根据孩子牙齿的生长情况随时调整矫治器,结果孩子没少受罪,但正畸效果却非常不好。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请写出修改后的正确语句。【答案】21.①可分为三个阶段;②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③却不按时复诊。22.随着年龄增长,颌骨之间的差异会变得更大,调整起来的难度也更大,导致孩子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概率增大。【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处,此处是总领句,根据后文“3至4岁的时候”“当孩子长到6至7岁时”“如果孩子已经长到8至10岁”可知是分为三个阶段矫正,可填: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二处,“一方面因为牙齿长期畸形可能会导致个别牙齿完全损坏,造成不可逆的结果;另一方面……”是解释家长认为孩子牙齿都长全了再做矫正想法错误的原因,可填: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第三处,前面是“一些家长给孩子选择了矫治器”,后面是“医生无法根据孩子牙齿的生长情况随时调整矫治器”,可知,此处应是说家长给孩子选择了矫治器就不再去看医生,可填:不按时复诊。【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调整起来的难度才更大”不合逻辑,“颌骨之间的差异会变得更大”“调整起来的难度更大”是并列关系,“……会变得更大,……才更大”是条件关系,应把“才”改为“也”,或在“也”后加上“会”。句式杂糅,“导致……的后果”杂糅,去掉“的后果”。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郑板桥把画竹过程分为“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三个阶段。“眼中之竹”是现实,“胸中之竹”是理想,“手中之竹”则是实践,从愿望和理论上讲,“胸中之竹”和“手中之竹”二者应当是一致的,但在实践中,往往不能使“胸中之竹”变成理想的“笔下之竹”。为此,他有诗曰:“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提到郑板桥对画竹三个阶段的划分,重点强调了很难把“胸中之竹”画为“手中之竹”,也就是,理想很难在实践中实现。第二个层次则引用了郑板桥的《画竹诗》。这首诗形象地描述了他画竹从“冗繁”到“清瘦”、从忠实描摹到表现竹子独特精神的艺术升华过程。过这首诗表明艺术创作需要要重视量的积累,也需要把再现与创造相统一,这样才能在十分熟练的创作过程中创造出不同凡响的新风貌。在引用此首诗之前,材料用了“为此”这样一个词汇,表明第二个层次中展示内容,是解决一个层次中所提出的问题的途径。整则材料是讲,艺术理想和艺术实践二者之间有一定距离,若想在艺术实践中实现艺术理想,必须进行天长日久的训练、积累,去除繁杂,提炼精髓,实现艺术的升华,方能把艺术观念转化为艺术作品,实现理想和实践的统一。 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可以抓住艺术理想和艺术实践之间的关系展开自己的论述,也可以扩展一下范围,谈怎样在实践中实现理想。行文过程中,我们可以采取层进式结构。首先由材料内容引出自己的论题,指出理想在实践中实现的艰难性。然后,分析存在这种困难的原因:缺少积累,缺少技巧,缺少年深日久的实践训练,缺少总结,缺少创造性的升华……接下来,可以联系绘画之外的其他领域:书法、建筑设计、体育运动、城市建设、国家建设、人生规划、社会规划等等,在这些领域,都存在理想的蓝图和具体实践之间的矛盾关系,都需要我们协调解决。最后,收束全文,回扣开头,强调要让理想“落地”,理想才不会沦落为空想;实践有了理想作指引,才能有突破。立意:1.天长日久勤锻炼,不难画出“胸中竹”。2.既尊重现实又富有创造意识,方能实现理想。3.勤于实践,理想“落地”。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4-08 00:18:02 页数:21
价格:¥3 大小:50.9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