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山西省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西省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1
2
/21
剩余1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山西省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上。2.答题时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诗经》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陶冶、教化着一代代中国人,塑造着我们的语言、思维和价值观。通过《诗经》进行的教化,称为“诗教”。在“诗教”传统的奠立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人物便是孔子。孔子特别重视《诗》的作用,他曾讲:“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孔子的意思是,学习《诗经》会对青年人产生多方面的帮助:诗“可以兴”,《诗经》中的作品可以使人精神振奋,激发正能量;诗也“可以观”,展现出不同时代的人物事迹、政治好坏、风俗美丑,有助于青年人了解时代、了解社会;诗还“可以群”,有助于人际交往,增进沟通;诗又“可以怨①”,委婉地表达不同意见,温和地抒发负面情绪,起到安抚心灵,调和矛盾的作用。这四条,后来被归纳为“兴观群怨”,一直沿用至今,它不仅适用于《诗经》本身,也适用于它之后的诗歌乃至更广泛意义上的文艺创作,道出了优秀作品积极的社会功能。(摘自张毅《孔子这样建立“诗教”》,《光明日报》2022年11月11日,有改动)材料二:《论语·阳货》讲:“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怨”只是四个作用里的一个,而且是末了一个。《诗·大序》并举“治世之音安以乐”“乱世之音怨以怒”“亡国之音哀以思”,没有侧重或倾向哪一种“音”。《汉书·艺文志》申说“诗言志”,也不偏 不倚:“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司马迁也许是最早不两面兼顾的人。《报任少卿书》和《太史公自序》历数古来的大著作,指出有的是坐了牢写的,有的是贬了官写的,有的是落了难写的:一句话,都是倒霉人的产物。他总结说“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还补充一句“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作《诗》者都是伤心不得志之士,诗歌也“大抵”是“发愤”的悲鸣或怒喊了。司马迁举了一系列“发愤”的著作,最后把《诗三百篇》笼统都归于“怨”,作为其中一个例子。锺嵘单就诗歌而论,对这个意思加以具体发挥。还有一点不容忽略:同一件东西,司马迁当作死人的防腐溶液,锺嵘却认为是活人的止痛药和安神剂。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只说“舒愤”而著书作诗,目的是避免姓“名摩灭”“文采不表于后世”,着眼于作品在作者身后起的功用,能使他死而不朽。锺嵘说“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强调了作品在作者生时起的功用,能使他和艰辛孤寂的生涯妥协相安。换句话说,一个人失意不遇,全靠“诗可以怨”,获得了排遣、慰藉或补偿。大家都熟知弗洛伊德的著名理论:在实际生活里不能满足欲望的人,死了心作退一步想,创造出文艺来,起一种替代品的功用,借幻想来过瘾。假如说,弗洛伊德这个理论早在锺嵘的三句话里稍露端倪,那也许不是牵强拉拢,而只是请大家注意他们似曾相识罢了。(摘编自钱锺书《诗可以怨》)材料三:所谓从儒家的伦理政教观点来谈“诗可以怨”即结合“事父”“事君”来谈。按《礼记·檀弓上》“事亲有隐而无犯”“事君有犯而无隐”,说明“事父”与“事君”是不同的。这个不同,是符合孔子的意见的。《论语·里仁》:“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对于父母有过,孔子主张敬而不违,劳而不怨,所以“有隐而无犯”。《论语·宪问》:“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勿欺即无隐。孔子主张“事亲有隐而无犯”“事君有犯而无隐”,二者是不同的。孔子主张事父母“劳而不怨”,又怎么说“可以怨”呢?孟子做了解释。《孟子·告子下》:“公孙丑问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曰:‘固哉,高叟之为《诗》也!《小弁》之怨,亲亲也。亲亲,仁也。’曰:‘《凯风》何以不怨?’曰:‘《凯风》,亲之过小者也;《小弁》,亲之过大者也。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亲之过小而怨,是不可矶也。愈疏,不孝也;不可矶,亦不孝也。’”孟子指出事父有可以怨或不可以怨的分别,亲之过大者可以怨,亲之过小者不可以怨,高子不加分别,一律认为不可以怨,所以成为“固哉”了。 事君为什么又可以怨呢?《左传·襄公三十一年》:“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仲尼闻是语也,曰:‘以是观之,人谓子产不仁,吾不信也。’”孔子赞美子产的话,可以跟“诗可以怨”结合起来看。这里所说的怨,指郑人所否定的事,执政不加改正即生怨,可以怨,即可以“议执政之善否”中的“否者”,即不仅执政之善者可以议,否者也可以议,子产采取郑人议执政之否者加以改正,用来“损怨”。《左传·昭公二十年》晏子对齐景公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献否怎能成其可?就是子产改正其所否者以归于善,也与孔子讲事君“勿欺也,而犯之”一致。既然可以议执政之否者,这就是“犯之”;目的在于“献否以成其可”,即合二为一。这就是“诗可以怨”在事君上贯彻的政治观点。(摘编自周振甫《诗可以怨》)【注】①怨,孔安国注为“怨刺上政”,即指责批评为政之失,抒发怨愤讥刺之情。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习《诗经》可以使青年人有多方面的收获,“兴观群怨”概括了优秀文艺作品积极的社会功能,不仅仅限于《诗经》本身。B.锺嵘认为诗歌可以在诗人处于困境时起到安慰、排遣、补偿的作用,这个观点和弗洛伊德“借幻想来过瘾”的观点完全不同。C.孟子认为,高子对《小弁》的认识是浅薄的。事父母有可以怨和不可以怨的分别:亲之过大者可以怨,亲之过小者不可以怨。D.从儒家的伦理政教角度而言,事君可以怨,即臣子“献否”的过程,臣子向君主提出意见,劝善归过,兴利除弊以成就君主之政。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以了解当时人们重阳节佩戴茱萸、登高饮酒等风俗,体现了“诗可以兴”的功能。B.虽然《诗·大序》没有强调治世、乱世和亡国之音哪一个更重要,但是《论语》将诗“可以怨”放在最末,可见其地位最低。C.司马迁和锺嵘关于“诗可以怨”的说法是不同的,司马迁是针对死去的人而言的,而锺嵘是针对活着的人而有所感发的。D.郑人闲暇时议论政事的好坏,子产听取百姓的声音,调整施政措施,改非归善,这符合孔 子事君“勿欺也,而犯之”的观点。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持“诗可以怨”观点的一项是()A.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B.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C.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D.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4.三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5.清人沈德潜认为杜甫《新婚别》中“‘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一句,近于怨矣”。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此的理解。【答案】1.B2.D3.A4.①材料一主要阐述《诗经》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可以“兴观群怨”。②材料二侧重论述“诗可以怨”,并论述了司马迁和锺嵘对“诗可以怨”作用的不同认识。③材料三以儒家的伦理政教观点来谈“诗可以怨”,从“事父”“事君”两个角度来论述。5.杜甫这两句诗体现了“诗可以怨”的观点。①诗句抒发了初嫁少妇的内心的悲苦——刚出嫁,丈夫就要去从军打仗,还有什么依靠?②诗句展现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传递出希望统治者能早日结束战争,给百姓以安宁的愿望,以达到讥刺时事的目的。【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B.“这个观点和弗洛伊德‘借幻想来过瘾’的观点完全不同”错误,两个观点有相似之处。根据材料二“弗洛伊德这个理论早在锺嵘的三句话里稍露端倪,那也许不是牵强拉拢,而只是请大家注意他们似曾相识罢了”可知,二者有所相似。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A.“体现了‘诗可以兴’的功能”理解错误,根据材料一“展现出不同时代的人物事迹、政治好坏、风俗美丑,有助于青年人了解时代、了解社会”可见,这应该是“体现了‘诗可以观’的功能”。B.“可见其地位最低”错,“兴观群怨”四个作用是并列关系。 C.“司马迁是针对死去的人而言的”理解不当,根据材料二“当作死人的防腐溶液”“着眼于作品在作者身后起的功用,能使他死而不朽”,司马迁的说法是让生命不朽,而不是针对死去的人而言的。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方法的能力。“怨”指“委婉地表达不同意见,温和地抒发负面情绪,起到安抚心灵,调和矛盾的作用”。A.译文:谁说我们没衣穿?与你同穿那长袍。君王发兵去交战,修整我那戈与矛,杀敌与你同目标。这里表现的是秦国军民团结互助、慷慨激昂、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精神,不是“怨”。B.译文: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诗人借历史人物“武皇”穷兵黩武的行为,委婉地指出当今统治者的暴政,温和地抒发怨愤之情,是“怨”。C.译文: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诗人壮志难酬,命运坎坷,便借“长醉不愿醒”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失望,抒发负面情绪并安抚自身心灵的矛盾,是“怨”。D.译文:卖唱的歌女不懂什么叫亡国之恨,隔着江水仍在高唱着玉树后庭花。诗人借批评卖唱女不懂得《后庭花》的亡国之意,来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是“怨”。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论述侧重点的能力。材料一主要介绍了孔子对《诗经》作用的阐述“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并详细阐述了“兴观群怨”的含义,并指出这四个字“道出了优秀作品积极的社会功能”。其侧重点是《诗经》的积极的社会功能:可以“兴观群怨”。材料二抓住“怨”的作用重点论述,并引用司马迁和锺嵘对“怨”的理解“同一件东西,司马迁当作死人的防腐溶液,锺嵘却认为是活人的止痛药和安神剂”“司马迁……着眼于作品在作者身后起的功用,能使他死而不朽。锺嵘说……强调了作品在作者生时起的功用,能使他和艰辛孤寂的生涯妥协相安”,由此可见,材料二侧重论述“诗可以怨”,并论述了司马迁和锺嵘对“诗可以怨”作用的不同认识。材料三“所谓从儒家的伦理政教观点来谈‘诗可以怨’即结合‘事父’‘事君’”来谈” “‘事父’与‘事君’是不同的”,是以儒家的伦理政教观点来谈“诗可以怨”,从“事父”“事君”两个角度来论述。【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个人见解的能力。首先肯定此句体现了“诗可以怨”的观点。杜甫《新婚别》中这两句诗的译文为:把女儿嫁给就要从军的人哪,倒不如早先就丢在大路旁边!女子刚出嫁,丈夫便要出征,新婚之日便要离别,女子内心显然无比悲苦,充满怨愤之情,说与其把女儿嫁给从军之人,不如丢弃在路旁——都同样无依无靠。通过本该幸福的新婚女子却无比悲苦的对比,展现出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痛,委婉地传达出作者的观点:但愿统治者早日结束战争,让百姓过上和平幸福的日子,从而达到讥刺时事的目的。(二)现代文阅读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我们选择的道路【美】欧·亨利“落日快车”在一座水塔边停下加水,还加了一些对它不利的东西。有三个人爬上了车头:“鲨鱼”多德森、鲍勃·蒂德博尔和约翰·大狗。他们把三件家伙的圆口子对准了司机。“鲨鱼”多德森和鲍勃认为旅客是品位不高的矿石,没有筛选的价值,便直奔富矿。他们发现邮车押运员正自得其乐地认为快车除了清水,没有添加危险刺激的东西。鲍勃用枪柄把这个念头从他脑袋里敲了出去,与此同时,多德森已经炸开了保险柜,发现有三万元之多。多德森和鲍勃把战利品装进一只结实的帆布袋,朝车头跑去。司机遵命把车头驶离列车。这时,押运员已经从使他退居中立的一击下苏醒过来,他抓起一杆来复枪,约翰·大狗成了打靶的目标,他一个跟头栽到地上,让他的伙伴每人多分到六分之一的赃款。车头开到两英里外,两个强盗大模大样地挥手告别,蹿进密林。那儿拴着三匹马,其中一匹是约翰·大狗的,但他再也骑不成马了。两个强盗卸掉鞍辔放了它。他们跨上另外两匹马,驰进一个原始荒凉的峡谷。鲍勃的坐骑在一块长满苔藓的岩石上打了滑,摔折了前腿。他立刻朝它脑袋开了一枪。鲍勃打开帆布袋,双手抓起扎得整整齐齐的现钞和一小袋金币,嘻着嘴像小孩一般高兴。他快活地招呼多德森:“喂,你这个双料强盗,你说过我们准能行——在金融事业上,你的头脑可真行。天哪,我们发了一笔财,一共三万,每人一万五!” “比我预料的少。”多德森说。他沉思地瞅着他那匹马的汗水淋漓的肋腹。“老博利瓦差不多要累垮啦。”他慢吞吞地说,“我真希望你的栗毛马没有摔伤。”“我也这样希望,”鲍勃无忧无虑地说,“博利瓦的脚力很健,能驮得动我们俩。妈的,我想起来就纳闷,干这些横行不法的勾当你居然胜过我们西部人。你究竟是东部哪里人?”“纽约州。”多德森说着在一块岩石上坐下,嘴里嚼着一根小树枝,“我出生在一个农庄里,十七岁时从家里逃了出来。我想到纽约市去挣大钱。一天傍晚,我到了一个三岔路口,不知道该走哪一条路。我琢磨了半个小时,终于选择了左面的一条。就在那天晚上,我跟着一个在乡镇演出的西部戏班子来到了西部。我常想,如果当时我选择了另一条路,会不会成为另一种人。”“哦,我想结果还是一样。”鲍勃愉快而带有哲理地说,“我们选择的道路关系不大;我们成为哪一种人,完全由本质决定。”多德森站起来,靠在一株树上。“我真不愿意你那匹栗毛马摔伤。”他几乎有点伤感。“我何尝愿意,”鲍勃附和说,“我们上马赶路找一个妥当的地方吧。”鲍勃把钱重新装进帆布袋,用绳索扎紧袋口。他抬起头时看到的最扎眼的东西,是多德森手里握得四平八稳的、对准他的枪口。“别开玩笑。”鲍勃咧着嘴说,“我们还得赶路呢。”“别动。”多德森说,“我不得不告诉你,我们中间只有一个人有机会逃脱。博利瓦驮不动两个人。”“鲨鱼,你我搭档已有三年,”鲍勃说,“我们一起出生入死。我满以为你是条汉子。我也曾听到一些古怪的传说,说你不光明地杀过一两个人,但是我从不相信……”多德森神色悲哀地叹了一口气说:“你那匹栗毛马摔折了腿,叫我多么难过。”刹那间,他换了一副凛冽的凶相,还夹杂着一种冷酷的贪婪。那个人的灵魂透露了一会儿,像一幢外观正派的房屋的窗口出现了一张邪恶的脸庞。鲍勃不必再赶路了。他的朋友的手枪致命的一响,石壁激起了愤愤不平的回音。“鲨鱼”多德森疾驰而去时,他眼前的树林似乎逐渐消失;他右手里的枪变成了桃花心木椅子的弯扶手;他的马鞍奇怪地装上了弹簧,他睁眼一看,发现自己的脚并没有踩在马镫上,而是安详地搁在那张直纹橡木办公桌上。我告诉各位的是这么一回事:华尔街经纪人,多德森——德克尔公司的多德森睁开了眼睛。机要秘书皮博迪站在他的椅子旁边,正嗫嚅着想说话。“嘿!皮博迪,”多德森眨着眼睛说,“我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梦。有什么事吗?” “特雷西——威廉斯公司的威廉斯先生来结算那笔艾克斯·淮·齐股票账目。”“今天艾克斯·淮·齐是什么行情?”“一元八毛五,先生。”“那就按这个行情结账好啦。”“对不起,我想说一句,先生,”皮博迪局促不安地说,“他是你的老朋友,事实上你垄断了艾克斯·淮·齐股票。我想你也许——呃,你也许不记得他卖给你的价钱是九毛八。如果要他按市场行情结账,那他就得倾家荡产。”刹那间,多德森换了一副凛冽的凶相,还夹杂着一种冷酷的贪婪。那个人的灵魂透露了一会儿,像一幢外观正派的房屋的窗口出现了一张邪恶的脸庞。“他得按一元八毛五的行情结账。”多德森说,“博利瓦驮不动两个人。”(选自《欧·亨利短篇小说选》,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多德森和鲍勃合伙抢劫了火车,逃跑时,鲍勃的马受伤了,他想和多德森同骑一匹马逃跑,但是多德森不同意,还把他杀了。B.在鲍勃的坐骑受伤之后,“他立刻朝它脑袋开了一枪”。杀马是多德森早有的预谋,为下文开枪打死鲍勃,独吞赃物作了铺垫。C.鲍勃是个贪婪而又头脑简单的强盗,快活而易满足,面对抢来的现钞,他惊呼“天哪,我们发了一笔财”,却不知危险正在靠近。D.多德森多次提到希望鲍勃的栗毛马没有摔伤,并为它感到难过,也多次提到自己的老博利瓦快被累垮,可见他对两匹马的同情。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构思新颖。前半部分写多德森的强盗之梦,后半部分写多德森的经纪人生活。在虚实映衬中展示了人物的形象。B.过渡紧凑巧妙。如叙述由梦境转向现实“枪变成了弯扶手,马鞍装上了弹簧,脚搁在办公桌上”,犹如电影蒙太奇手法。C.语言幽默诙谐。“多德森和鲍勃认为旅客是品位不高矿石”“石壁激起了愤愤不平的回音”生动活泼又有讽刺意味。D.这篇小说的结尾,像“含泪的微笑”一般,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令人拍案称奇,这就是被人们称道的“欧·亨利式”结尾。8.鲍勃被杀的结局在小说中有多处暗示,请结合相关情节简要分析。 9.多德森说“我常想,如果当时我选择了另一条路,会不会成为另一种人。”你觉得他会成为另一种人吗?请结合文本分析。【答案】6.C7.D8.①“比我预料的少”,抢得三万元的现钞和一小袋金币,他还说“比我预料的少”,可见多德森的贪婪,这暗示了他最后选择杀掉鲍勃,独吞赃款。②“老博利瓦差不多要累垮啦”“博利瓦驮不动两个人”暗示他会丢下同伙,杀掉鲍勃。(或“我真希望你栗毛马没有摔伤”,写出了多德森的虚伪、阴险,暗示了鲍勃的结局。)③“干这些横行不法的勾当你居然胜过我们西部人”,通过鲍勃的语言可知多德森为人狠毒,这暗示的鲍勃的结局。(或“听到一些古怪的传说,说你不光明地杀过一两个人”,通过鲍勃的语言可知多德森的冷酷狠毒,暗示了鲍勃的结局。)④“博利瓦的脚力很健,能驮得动我们俩”,从鲍勃的语言中可知他头脑简单,没有警惕心,看不到多德森的贪婪与狠毒,这暗示了他必然被杀的结局。9.①我们选择的道路关系不大;我们成为哪一种人,完全由本质决定。②多德森本质是贪婪、阴险、虚伪、狠毒的。他的灵魂“像一幢外观正派的房屋的窗口出现了一张邪恶的脸庞”,这就决定了他不会成为另一种人。③从小说情节来看,多德森梦中是强盗,生活中是经纪人(资本家),虽然身份不同,但本质是同一种人:为了金钱可以对朋友痛下杀手、可以不择手段、可以舍弃一切。所以说,他不会成为另一种人。(或:资本主义社会金钱至上的风气决定了他不会成为另一种人)【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多德森和鲍勃合伙抢劫了火车”错误。一起抢劫的还有约翰•大狗。B.“杀马是多德森早有的预谋”错误,杀马是鲍勃的行为,他没有料到多德森不愿意与自己共骑,而多德森决定杀死鲍勃,是在“比我预料的少”“沉思地瞅着他那匹马的汗水淋漓的肋腹”“老博利瓦差不多要累垮啦……我真希望你的栗毛马没有摔伤”的权衡之后做的决定,抢劫的钱财太少,而鲍勃的马又受伤了,故而决定独吞赃款,而非预谋。D.“可见他对两匹马的同情”错误,他并不是在同情两匹马,而是为了个人利益在考虑杀掉鲍勃。故选C。【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艺术特点分析鉴赏的能力。D.“这就是被人们称道的‘欧·亨利式’结尾”错误。小说结尾在情理之中,但“出人意料”并不明显,也无“含泪的微笑”,并不是典型的“欧•亨利式的结尾”。故选D。【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整理文章伏笔铺垫的能力。当鲍勃快活地说“天哪,我们发了一笔财,一共三万,每人一万五”,而多德森却说“比我预料的少”时便可看出,多德森认为两个人分自己所得过少,而他想要更多钱财,他比鲍勃贪婪得多,暗示了他会选择杀掉鲍勃,独吞赃款。当鲍勃的马受伤被杀后,他说“老博利瓦差不多要累垮啦”“我真希望你的栗毛马没有摔伤”可见,他并不打算用自己的马驮着同伴一道逃跑,实际上是他想要独吞赃款丢下同伴,却故作同情和无奈地说“真希望你的栗毛马没有摔伤”,可见他为人阴险狡诈,心思歹毒,暗示他会杀掉鲍勃。“干这些横行不法的勾当你居然胜过我们西部人”“我也曾听到一些古怪的传说,说你不光明地杀过一两个人”可见,多德森比鲍勃认为的“不法之徒”要更狠毒,而他头脑又简单,暗示了鲍勃会被“不光明地杀”死。从鲍勃“无忧无虑地说”“博利瓦的脚力很健,能驮得动我们俩”可见,他头脑简单,完全没听出多德森语言中的不详暗示,甚至对于“曾听到一些古怪的传说,说你不光明地杀过一两个人”也从不相信,没有对多德森有任何警惕之心,这暗示了他必然被杀的结局。【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阅读的能力。文中鲍勃说的一句带有哲理的话“我们选择的道路关系不大;我们成为哪一种人,完全由本质决定”便是答案,多德森语言中所谓“选择了另一条路”,并非对人生道路的抉择,那么无论他选择哪条路,决定他成为哪种人的,是他的本质,而不是道路。多德森杀害同伴,独占赃款,让老朋友威廉斯按照当天行情结账,哪怕会让老朋友倾家荡产,但只要自己获利即可;他自私贪婪、阴险狠毒,同时十分虚伪;每当他做出决定要残害某人时,平时表现出的“同情”“安详”便完全消失,宛如“一幢外观正派的房屋的窗口出现了一张邪恶的脸庞”,而那邪恶的脸庞才是他的本质,故而他不会成为另一种人。文中两个故事情节高度相似,也揭示出他 本质,如梦中是强盗,现实中是华尔街经纪人,这两种人本质一样都以抢劫掠夺普通人的血汗钱为生。而他的行为:杀害一同抢劫的同伙,毫不留情地让老朋友倾家荡产,可见他是个为了金钱可以对朋友痛下杀手、不择手段、舍弃一切的人。所以,他不会成为另一种人。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裴行俭,字守约,绛州闻喜人,仁基之子也。初,突厥阿史那都支及其别帅李遮匐侵逼安西,朝议欲发兵讨之。吏部侍郎裴行俭曰:“吐蕃为寇,干戈未息,岂可复出师西方!今波斯王卒,其子为质在京师,宜遣使者送归国,道过二虏,以便宜取之,可不血刃而擒也。”上从之,命行俭册立波斯王,仍为安抚大食使。及奉使过西州吏人郊迎行俭悉召其豪杰子弟千馀人自随且扬言天时方热未可涉远须稍凉乃西上阿史那都支觇知之,遂不设备。行俭徐召诸胡酋长谓曰:“昔在西州,纵猎甚乐,今欲寻旧赏,谁能从吾猎者?”诸胡子弟争请从行,近得万人。行俭阳为畋猎,校勒部伍,数日,遂倍道西进。都支猝闻军至,计无所出,帅其子弟迎谒,遂擒之。得马脑盘,广二尺馀,以示将士,军吏王休烈捧盘升阶,跌而碎之,惶恐,叩头流血。行俭笑曰:“尔非故为,何至于是!”不复有追惜之色。诏赐都支等资产金器三千馀物,杂畜称是,并分给亲故及偏裨,数日而尽。永隆元年,行俭行至朔川,谓其下曰:“用兵之道,抚士贵诚,制敌尚诈。前日萧嗣业粮运为突厥所掠,士卒冻馁,故败。今突厥必复为此谋,宜有以诈之。”乃诈为粮车三百乘,每车伏壮士五人,以羸兵数百为之援,且伏精兵于险要以待之。虏果至,羸兵弃车散走。虏驱车就水草,解鞍牧马,欲取粮,壮士自车中跃出,击之,虏惊走,复为伏兵所邀,杀获殆尽。自是粮草运行者,虏莫敢近。永淳元年辛未,以礼部尚书闻喜宪公裴行俭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帅右金吾将军阎怀旦等三总管分道讨西突厥。师未行,行俭薨。(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奉使过西州/吏人郊迎行俭/悉召其豪杰子弟/千馀人自随且扬言天时方热/未可涉远/须稍凉乃西上/B.及奉使过西州/吏人郊迎/行俭悉召其豪杰子弟/千馀人自随且扬言/天时方热未可涉远/须稍凉乃西上/C.及奉使过西州/吏人郊迎行俭/悉召其豪杰子弟千馀人自随/且扬言/天时方热未可涉远/须稍凉乃西上/ D.及奉使过西州/吏人郊迎/行俭悉召其豪杰子弟千馀人自随/且扬言天时方热/未可涉远/须稍凉乃西上/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干、戈均为古代兵器,后引申为战争,俗语“化干戈为玉帛”中“干戈”即为此意。B.尔非故为的“为”意为“做”,与《兼爱》中“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的“为”相同。C.“自是粮草运行者”和“自是者不彰”(《〈老子〉四章》)中的“自是”意思不同。D.古代对“死”有许多讳称,君主、帝王去世称“崩”,诸侯、有权位的大臣去世称“薨”。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突厥侵犯边境,裴行俭认为,应该派使者送波斯质子回国,在途经阿史那都支统治区时,就可以迅速袭取他们。B.裴行俭从容不迫地召集当地胡人酋长,表达想要打猎之意,胡人子弟争相要求随行,以此为名,他召得近万人。C.裴行俭率领军队突然抵达,突厥都支却又想不出对付唐军的办法,只好率领子弟出来迎接,于是就被行俭擒获。D.裴行俭认为对待士兵要真诚,对待敌人则可以使诈。他派数百名瘦弱疲惫的士兵跟在伪装的粮车后迷惑敌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行俭阳为畋猎,校勒部伍,数日,遂倍道西进。(2)虏惊走,复为伏兵所邀,杀获殆尽。14.裴行俭作为军事名将,平日是如何对待士兵的?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答案】10.D11.B12.A13.(1)裴行俭假装打猎,整编队伍,几日后,便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迅速向西进发。(2)敌人受惊逃跑,又被埋伏的士兵阻击,几乎全被俘虏和杀死。14.①宽厚大度。裴行俭对待部下较为宽厚,军吏王休烈不慎摔碎了珍贵的盘子,非常害怕,行俭反而安慰他,没有表现出惋惜的神色。②慷慨大方。皇帝下诏赐给他三千多件金器和三千多头牲畜,他都分给亲友故交和属下将领,几天内全部分光。【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等到他奉命出使,路过西州,当地官吏和百姓都到郊外迎接。裴行俭将当地豪杰子弟千余人招来充当自己的随从,而且声称天气正热,不适合远行,须要等待天气渐凉后再向西进发。“行俭”为“悉召其豪杰子弟千馀人自随”的主语,应断到“行俭”的前面,排除AC;“千馀人”为“豪杰子弟”的定语,应断到“自随”的后面,排除AB;“扬言”后要有宾语,应断到“天时方热”的后面,排除BC。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B.“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的“为”意为“作为、是以”,与“尔非故为”的“为”意思不同。句意:你不是故意的。/圣人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C.“自是粮草运行者”的“自是”意为“从此”;“自是者不彰”的“自是”意为“自以为是(的人)”。“自是”意思不同。句意:从此(唐军的)运粮车队。/自以为是的人,得不到彰显。D.正确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就可以迅速袭取他们”错误。文中“以便宜取之”的“便宜”意为“灵活机动、见机行事”,就可以见机行事袭取他们。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阳”,假装,表面上;“校勒”,整编,考查统率,考查训练;“倍道”,兼程,一天走两天的路。(2)“走”,逃跑;“邀”,阻击,截击,阻截;“殆”,几乎。【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军吏王休烈捧盘升阶,跌而碎之,惶恐,叩头流血。行俭笑曰:‘尔非故为,何至于是!’不复有追惜之色”可知,裴行俭对待部下较为宽厚,军吏王休烈不慎摔碎了珍贵的盘子,非常害怕,行俭反而安慰他,没有表现出惋惜的神色。由原文“诏赐都支等资产金器三千馀物,杂畜称是,并分给亲故及偏裨,数日而尽”可知,他慷慨大方,皇帝下诏赐给他三千多件金器和三千多头牲畜,他都分给亲友故交和属下将领,几天内全部分光。参考译文:裴行俭,字守约,绛州闻喜人,是裴仁基的儿子。当初,西突厥可汗阿史那都支和他的别帅李遮匐侵犯进逼安西,朝廷商议想要发兵讨伐突厥。吏部侍郎裴行俭说:“吐蕃侵扰,战事还未停息,怎么可以再出兵西方?现今波斯王已死,他儿子作为人质还留在京师长安,应该派遣使者送他回国,在途经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的统治区时,就可以见机行事袭取他们,可以不经激战而将他们擒获。”唐高宗采纳了裴行俭的意见,让他前去册立波斯王,他仍任安抚大食国使者。等到他奉命出使,路过西州,当地官吏和百姓都到郊外迎接。裴行俭将当地豪杰子弟千余人招来充当自己的随从,而且声称天气正热,不适合远行,须要等待天气渐凉后再向西进发。阿史那都支侦察到这种现象,于是不加防备。裴行俭便从容不迫地召集各地胡人酋长,对他们说:“从前我在西州时,打猎很愉快,现在想重温旧日情趣,谁愿意同我一起打猎去?”各地的胡人子弟争相要求随行,又召到将近万人。裴行俭佯装打猎,整编队伍,几日后,便兼程迅速向西进发。阿史那都支突然听说唐军到达,一时想不出对付的办法,只好率领子弟出来迎接,于是被擒获。(擒获阿史那都支后)缴获了一个玛瑙盘,有二尺多宽,他让将士观赏,军吏王休烈捧着盘子上台阶时,跌了一跤,将盘子摔碎了,王休烈很害怕,为请罪叩头流血。裴行俭笑着说:“你不是故意的,哪里至于这样?”不再表现出惋惜的神色。高宗下诏赐给没收阿史那都支等的资产金器三千多件和三千多头各种牲畜,他都分给亲属老友和属下将领,几天内全部分光。永隆元年,裴行俭进军到朔川,曾对他的下属说:“用兵之道,安抚士卒贵在诚心诚意,对付敌人重在诡计多端。上次萧嗣业运送的军粮被突厥人掠夺,士卒受冻挨饿,所以失败。现在突厥人必然再用同一策略,应当用计策欺骗他们。”于是伪装三百辆运粮车,每辆车中埋伏五名壮士,派数百名瘦弱疲惫的士兵跟车,又在险要处埋伏精兵等待敌人。敌人果然来抢粮车,跟车的老弱残兵弃车逃散。敌人把粮车赶到有水草的地方,解鞍放马,准备取车上的粮食,这时壮士从车中跳出,袭击他们。敌人受惊逃跑,又被埋伏的士兵阻击,几乎全被俘虏和杀死。从此,敌人再也不敢靠近唐军的运粮车队。 永淳元年辛未,唐朝任命礼部尚书闻喜宪公裴行俭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率领右金吾将军阎怀旦等三总管分道进讨西突厥。军队尚未出发,裴行俭去世。(二)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①【宋】苏轼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②,我思君处君思我。【注】:①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王安石很愤怒,让御史谢景在皇帝跟前说苏轼的过失,苏轼于是请求出京任职,此词即为当时所写。李公择是东坡老友,两人都因反对新法遭贬。②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15.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阕首句点明送别时节,没有风,花却“簌簌”落下,既照应题目“暮春”二字,又写出二人分别时的心情。B.苏轼与友人在“寂寞园林”之中,坐看“山青”,心境颇为闲适,与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有异曲同工之妙。C.下阕首句写送行的人在岸上走到路尽,远行的人在舟中见船已转舵,二人不能再相望,只能至此分别。D.“我思君处君思我”通过语言形式上的回环往复,在视觉上有对称的艺术美,在听觉上有缠绵的眷恋之感。16.清代评论家陈廷焯评价此词“语浅情长”,本词是如何表现丰富情感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答案】15.B16.①借景抒情。词人通过写眼前所看到的暮春之景,无风花自落,樱桃花期也过,柳树也转老,园林寂静,表达了寂寞伤感以及惜别之情。②想象(虚写)。词人想象李公择今夜停泊在冷落的渔村,夜宿舟中,中宵不寐,唯有暗月孤灯相伴,表达了词人心系友人,对友人的挂念之情。③用典。词人借用屈原《招魂》的典故,表达了渴望重归朝廷,有所作为的愿望。④直抒胸臆。“我思君处君思我”,直接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解析】【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心境颇为闲适,与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有异曲同工之妙”错,苏轼与友人离别之时,各怀心事,与陶渊明的“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心境并不相同。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借景抒情。“簌簌无风花自堕”,写暮春花谢,点送公择的时节。花落声簌簌却不是被风所吹,而是悠悠然自己坠落在地,接着写“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这里借用“柳老”写柳絮快要落尽的时节,点出园林寂寞,人亦寂寞。表达了寂寞伤感以及惜别之情。想象(虚写)。“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这一句是作者想象朋友今夜泊于冷落的渔村中宵不寐,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表达了词人心系友人,对友人的挂念之情。用典。“凭仗飞魂招楚些”,用《楚辞·招魂》中天帝遣巫阳招屈原离散之魂的典故,表达希望朝廷召他回去的愿望。东坡与公择因反对新法离开京城出守外郡,情怀郁闷,已历数年,每思还朝,有所作为,但局面转变,未见朕兆,他们四方流荡,似无了期,所以有“飞魂”之叹。直抒胸臆。“我思君处君思我”,我思念你的时候你也在思念着我吧。采用回文,有恳切浓至的情思,直接表达了二人同情相怜,友情深厚。(三)名篇名句默写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老子》第三十三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人不可丧失立身之基,要追求体魄虽朽但精神永存的人生境界。(2)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思妇想赶走恼人的月色,可月色依然真诚地依恋着她。(3)李白诗歌具有撼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他在《将进酒》中多处用夸张的数字表现豪迈诗情,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不失其所者久②.死而不亡者寿③.玉户帘中卷不去④.捣衣砧上拂还来⑤.天生我材必有用⑥.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捣、砧、拂、材、烹、须、恣、谑。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在电影《长津湖》中,志愿军战士伍千里带领的穿插7连,一举捣毁美军“北极熊团”团部,而在真实的抗美援朝战场上,这位英雄连长就是李昌言。1950年10月,22岁的李昌言随部队从吉林集安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新兴里一战,志愿军后勤补给极其困难,粮食被服严重不足,没有制空权,武器装备也存在巨大差异,但他与战友依然将号称“北极熊团”的美军第7师31团打得①。在这一场战役中,依靠志愿军灵活的作战部署和组织能力,以及堪比钢铁的顽强意志和保家为国的坚定信念,取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1966年,李昌言从部队转业后到鞍钢矿业公司工作。多年来,他不曾主动提起过去的②,以至于身边的人都没有把他与在书里、画报里看到过的战斗英雄画上等号。在鞍钢工作时,企业要给他改善住房条件,他婉拒了。他常说:“无论是军人还是职工,都要挑起一份职责,低调做人。”2022年11月22日,94岁的李昌言逝世。他的女儿回忆:“父亲每次翻看日记时都会想起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战友,他总说,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打赢。敌人倒下了,我们就胜利了!也希望年轻一代永远要记住今天的幸福生活③!”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李昌言的功绩品质令人钦佩,请结合材料为他写一副对联。【答案】18.全军覆没(落花流水、丢盔弃甲、一败涂地);赫赫之功(丰功伟绩、汗马功劳);来之不易。19.在这一场战役中,志愿军依靠灵活的作战部署和强大的组织能力,以及堪比钢铁的顽强意志和保家为国的坚定信念,取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20.例:抗美援朝一腔热血;低调尽职两袖清风。英雄不慕名和利;军人谨记国与家。军人本色,战士不慕名和利;英雄风骨,老人心怀国与家。新兴里勇战敌军现军人本色;鞍钢中婉拒优待展英雄风姿。【解析】【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由前文“一举捣毁”可推断出来此处指把敌人打得惨败,可填“全军覆没”“落花流水”“丢盔弃甲”“一败涂地”。全军覆没:整个军队全部被消灭。落花流水:原形容残败的暮春景色,常比喻好时光的流逝,后用来比喻残乱而零落的样子,或比喻敌人被打得惨败。丢盔弃甲:跑得连盔甲都丢了,形容打败仗后逃跑的狼狈相。一败涂地:形容彻底失败,无法收拾局面。由后文“以至于身边的人都没有把他与在书里、画报里看到过的战斗英雄画上等号”可推断出此处指他从不提自己过去的功绩,可填“赫赫之功”“丰功伟绩”“汗马功劳”。赫赫之功:指显赫的业绩,形容功劳极大。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汗马功劳: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由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的艰苦及牺牲可以推断出来今天的幸福生活来得不容易,可填“来之不易”。来之不易:指取得事业成功并不容易。【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依靠志愿军灵活……取得了”成分残缺,缺主语,应为“志愿军依靠……”或者“这一场战役依靠志愿军……取得了最终胜利”;二是“灵活的作战部署和组织能力”搭配不当,应为“灵活的作战部署和强大(或“高效”“超强”“非凡”“良好”)的组织能力”。【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拟写对联的能力。首先筛选语段中的主要信息:结合“1950年10月,22岁的李昌言随部队从吉林集安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在这一场战役中,依靠志愿军灵活的作战部署和组织能力,以及堪比钢铁的顽强意志和保家为国的坚定信念,取得了战争的最终胜利”可知,李昌言曾经满腔热血参加抗美援朝并和战友一起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结合“多年来,他不曾主动提起过去的(赫赫之功)”可知他行事做人低调;结合“在鞍钢工作时,企业要给他改善住房条件,他婉拒了。他常说:‘无论是军人还是职工,都要挑起一份职责,低调做人’”可知,他不慕名利,心中只有国与家。根据以上信息,按照对联严格对仗、仄起平收的特点组织文字即可。(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自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凿邗沟,中国大运河至今经历了2500多年变迁。它是帝制时代的伟大工程,①。它是一条政治之河。清代康熙、乾隆两位帝王都曾多次沿运河南巡,以巡视运河营建,巩固对江南的统治。而如今中国大运河贯穿南北,与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五大水系一起,②。大运河上水声脉脉,桨声悠悠,向人们倾诉着他2000年来一统山河的大国梦。它是一条经济之河。天下财赋半运河。明清时的大运河畔就是中国的“一线城市带”,众多城镇牢牢占据着经济排行榜的前列。如今,京杭大运河可通航航道1423公里,是全国重要的内河货运航道之一,无数临河居民或从事运输,或捕捞养殖,或以船为家,与运河共生。③。运河有美君识否:在苏州的古河道上有一座“枫桥”,正是唐代诗人张继《枫桥夜泊》的主角;杭州的广济桥则是大运河上唯一一座七孔石拱桥,是典型的江南薄拱薄墩石拱桥;扬州瘦西湖的前身是运河河道,如今又成为一幅汇集南北形胜的水上园林画卷。不同的典故,不同的技艺,不同的风景,至今凝固在碧波上,见证属于古运河的奇迹与智慧。大运河,从未远去。21.下列各句中的冒号,和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冒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我是这样考虑的:我们进行抗日战争,这中间不只是打仗的问题,还要注意不失时机地对敌军进行政治工作。B.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C.眼前是一眼看不到边的黄沙:片片内涝的洼窝地,结着青色的冰凌;白茫茫的盐碱地上,枯草在寒风中抖动。D.一封封按着鲜红手印的请战书,一道道口罩勒出的深痕,一个个彻夜照顾患者的身影:这是对医者仁心的最好诠释。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21.C22.①在新时代亦葆有旺盛的生命力(或:在新时代依然焕发生机)②串联起整个中国③它是一条景观之河【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材料中冒号用法为“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A.用于提示性话语之后,表示提起下文。 B.用于需要解说的话语之后,表示下文是解说。C.用于总说性话语之后,引出分说。D.用于总括性话语之前,总结上文。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根据上文“它是帝制时代的伟大工程”和下文既有古代大运河的介绍,又有新时代下大运河的生机与魅力,可以推断出此处为“在新时代亦葆有旺盛的生命力”;②处,根据前文“而如今中国大运河贯穿南北,与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五大水系一起”和下文“一统山河的大国梦”,强调大运河的贯穿作用,可推断出此处为“串联起整个中国”;③处,根据前文“它是一条政治之河”“它是一条经济之河”可知,句式用“它是一条……之河”,再结合下文“运河有美君识否”,突出其景观作用,可以推断出此处为“它是一条景观之河”。四、写作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网络时代、疫情期间,很多活动转向“线上”,人生与网络从不曾如此接近。或许,“线”让你穿越时空,自由飞翔;或许,“线”将你牢牢束缚,困于一隅……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写一篇议论文。要求:选准角度,自拟标题;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作文材料指向的是网络时代、疫情期间的“线上”方式。因为疫情,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网络产生了更为多样更加密切的联系。“线”指的是网络。因为网络的无边界性,所以网络能让人超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让人更加畅所欲言地交流。但因为局限于“信息茧房”效应,人们往往会局限于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所以容易局限于自己的视角,无法用更开阔更开 放的眼光看世界。写作时要结合对作文材料的理解,写出“线上”时代网络对人们的影响: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也在改变人们的学习方式,网络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时间观和空间观,网络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深远和长久的,其中的利弊值得深入探讨;疫情恰好将网络时代的“线上”生活方式往前推进了一大步;网络与疫情的相遇,必将深刻改变世界。本题要求写作议论文。行文时,可以先从疫情期间人们与网络接近的现象说起,提出观点,谈网络对生活的改变的影响。要特别注意结合材料内容,写出自己的辩证思考。网络是“自由”且“束缚”的,在享受网络的“自由”的同时,也要突破网络的局限性。不仅要写出网络对个人生活的影响,还要写出其对社会、世界的影响。立意:1.无限的网络,有限的自由。2.畅享网络,也要突破“信息茧房”。3.网络是把“双刃剑”,要将网络为我所用,而不能被网络左右。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调研 语文答案
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Word版带答案)
山西省运城市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Word版带答案)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英语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山西省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西省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山西省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山西省运城市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4-07 23:48:01
页数:21
价格:¥2
大小:51.3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