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23年东北三省三校一模语文试题分析及复习备考建议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年东北三省三校一模语文试题分析及复习备考建议一、通过三省三校一模和四省适应性测试看语文试题变化1、第一点变化,从卷面来看,试题的变化呈现在试题结构上。以往语文试卷有13道客观题,分值大约39分,四省适应性测试削减到8道题,三省三校一模削减到11道题。因为客观题给分比较切实,一道题答对了即可得分,答错便失分,所以“得客观题就得语文,得语文者得天下”,学生可以在这部分拉开成绩。从现在的趋势来看,主观题分量明显加大。11道客观题中,语言应用占了2道题,而四省适应性测试基本把两道题全部改成主观题。为何试题要有这样的变化,主要和高考总体要求相关,第一要“立德树人”,第二要“为国选材”。我们需要看到客观题大面积削减,主观题增加会给考生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主观题增加,一方面要求考生提高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在阅卷过程中也提高了人为参与度,阅卷老师参与的主动性加大。以往一道4分或5分的主观题很难拉开学生的成绩,但现在主观题已经成为主流,那就需要学生提高主观题作答能力,在主观题表达上拉开“段位”,逐渐增加主观题的区分,赢得阅卷老师的认可,这也是主观题增加的一个最主要变化。2、第二点变化,教学和考试的衔接力度是空前的。在以往考试中,语文老师苦恼于所讲的内容考试基本不出现,这也被称为“能力在教材内养成,考题在教材外训练”。 现在语文主观题的增加也是在向教材靠拢。如四省适应性测试,早期看到的和教材的衔接,主要徘徊在文学鉴赏(文言文)上。文言文的第11题会将课内的部分与选文的部分进行比对,用这种方式“逼迫”学生回归课内的文言文知识,了解字词、了解出处,通过这样的“搬迁”,让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的学习相辅相成。同时,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引导老师,带领学生重点梳理和复习课内文言文、古诗文两部分。试题的不断变化是国家进行教学和考试衔接的一种尝试,是一个新起点。3、第三点变化,跨学科的考查。观察四省适应性测试语文试卷,我们会发现其中考查了与雨林气候有关的知识,许多学生以为是地理题目。去年的语文试卷中,还曾提到了“雪花”,当时许多学生认为试卷理科属性较强,对文科生不利,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影响。我们必须明白无论出题的载体发生怎样的变化,试题仍然是在考查语文知识。其实无论选材选自于哪里,都不会影响这是语文学科,学生在作答的时要尊重学科规律去答题。无论题目中是什么样的载体,学生最终在答案中呈现的一定是语文知识。学生只要走近试题,学会了解它、表达它,就能攻克这类难题。另外,这两次考试中的语文试题都比较贴近社会价值,社会价值主要表现在“立德树人,辅助青少年成长”之中。 以上三点是我们能够关注到的两次试题在结构和内涵上的变化,种种变化导致很多学生比较茫然,认为题目难,自己不会作答,这也恰恰可以说明学生被“套路化”了,一部分学生作答时信马由缰,随意作答,一部分学生仍然使用“答题套路”作答,导致分值不高。图片直播截图二、从审题的角度关注试题的难度学生们现在认为题难,不是阅读对象难,而是出题者的“反套路”成功了,让学生们常用的“答题套路”行不通了。以前的题目都比较明确,学生只要按照既定的答题套路作答即可,通过刷题就可以见到学习效果。现在出题则不会这样提问,这样做的原因就是为了“反押题,反刷题,反套路”。但出题人出题永远不会违反认识科学的规律,所以学生只要遵照标准的答题逻辑呈现答案,就会有效果。学生们在作答语文试题时,要学会和试题对话,响应标准的答题逻辑,答非所问这是无法赢得评卷老师认可的。1、怎么根据试题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大胆的想答案。想的前提条件是了解题目所说的是什么,会审题非常重要。有的学生经过长久的刷题,看题目都比较“经验化”,未等仔细审清题目就开始作答,已经没有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习惯,这也恰恰是束缚学生们“翅膀”的绳索。想答案的前提是要看好条件,看好作答的规范是什么,并且知道用什么样的话语去应对提出的问题,能够切中要害,同时文字数适中,刚好满足答题卡提供的空间。2、在语文试题作答中是否可以摘抄原文?在之前的考试中是可以的,但现在的题目都是变化着提问,所以作答时要看好试题要求。 语文试卷中有两类试题是学生们比较愿意去“抄原文”进行作答的题目,一个是信息类阅读后的简答题,一个是文言文后的简答题。信息类题目应该怎么处理?第一要找对答题要点的位置,第二是能不能把找到的信息通过合理的次序用来回答提出的问题,这是一个灵活机动的过程。另外一道学生们愿意摘抄原文的题目是文言文第14题,这道题属于新题型变化,以前没有出现过。在以前的考试中,这道题的答案只要在文中找到对应内容并翻译,题目就算答完,相当于第三个翻译句子的题目。但现在题目“升级”,需要学生找到对应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整合作答。如果只是单纯翻译后作答,角度比较单一,只能得基础分,还需要去思考和挖掘深层次原因。这道题的难度在于不能只依靠简单翻译,还要有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要全面把握整篇文章。之前说到试题难度提升,个别试题在变化,问题变得越来越隐形了,如果学生不能够照应这个问题,整理出答题逻辑,就很有可能得不到分或得分很少。随着语文试题的灵活度提升,大家也要与时俱进,无论是从一个教育者的角度,还是参考者的角度都要与时俱进,跟住试题的变化。过去学生刷题是刷的是一种经验,但现在考查的是学生认识世界的方法,认识事件的态度,包括后期的作文写作,都是在考思辨的关系。作答题目时要考虑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对象。以往学生都不太会写辩证的作文,甚至于不敢思考,也不敢下笔写,认为自己没有事例可以用到作文中,其实是可以用的,关键看是否有切入的角度。三、为什么学生会觉得试题难度提升了? 试题的难度往往体现在出题方式的变化中。出题人会通过不断变化出题方式和情境,来考查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和辩证的思维能力。学生要学会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能力,将学习过的知识以合适的角度切入到答案中,体现出自己多样且合理的分析角度。从试题布局来讲,语文试题越来越有特色,试题不仅贴近教材,也有助于培养人才。通过不断变化的试题,帮助学生积淀生活,培养学生辩证的思维。此次考试,部分考生成绩较低,从家长的角度看会比较担心。语文的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但如果高一到高三学生已经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稳固的认识世界的规律,甚至对课本外的文学知识也有丰富的了解,那可以在高三冲刺阶段着重考虑一下成绩如何迅速提高。提高成绩首先要从试卷的知识点入手。不要盲目的刷题,要学会多观察每一种试题的问法,尝试给出多种解题的方法,通过观察和思考,不断补充自己的思维方式。其次要注重回归课本,课本中的一些文学常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学生才能细致且有条理的分析出标准答案。四、文言文与古诗的变化?文言文的一点变化是断句题,从选择题变成了半主观题,每个字后面有一个空,让学生进行填涂断句,这种考法介于选择题和北京卷让考生自由断句中间的部分,难度刚刚好。以往的选择模式太过简单,甚至不看文章直接选也能排除出来。关于这道题,每个老师甚至每个学生手里都有课内文言文复习的相关资料,其中关键字词、句式特征等部分还是要掌握的。 另一点,文言文的第三道题,即相关内容的解读可能会发生拓展变化。以往的考法是找到相应的句子比较翻译确定哪里出现错误。这里有两个常见问题,一个是信息比较得对不对,另一个是原文的逻辑和选项加的逻辑是不是保持了高度一致,如果不一样,即为错误之处,信息错是“硬件错”,逻辑错是“软件错”。这道题可能将会从认识的角度上拓展延伸,但2023年可能不会出现这一变化。文言文最有含量的题是翻译句子。这个题型的分值目前减少了,以前是10分,现在是8分。如果考生能敲定关键字或者句式,就一定要拿到分。如果不是很会,也一定要保证句意通顺,让答案既合乎文章的情境也符合历史常识。在四省适应性测试中,翻译题的分数是两个实词2分,句意2分;而三省三校一模是实词3分,句意1分。这实际上是给了学生拿分的机会,实词部分还是比较容易得分的。但这道题的得分情况不是很好,因为第一要尊重逻辑,第二要尊重历史常识。这就要求同学们在答题的时候,要遵照历史,哪怕是理科生,也要保证自己在说法上不要犯错,如果拿不准的,那就尽量规避开。诗词鉴赏历来是省里最难的题,每年得分率都比较低。例如,三省三校一模,需要考生赏析“祝英台梦里为妻”。赏析句子题目,离不开手法与结构,这道题最少能拿到4分,但大部分考生只拿到1分,因为不会运用手法去赏析句子。诗歌鉴赏通常考四个方面:形象、语言、方法、情感,掌握了这四个模块知识,分数不会太低,因此学生们一定要掌握常规的赏析手法。今年默写题的范围已经确定,总计60篇。现在距离高考还有80 多天,每天背一篇也是可以背完一遍的。部分学生“见多识广”,认为靠书本之外的诗词拿分,不背书教材中的诗词也可以。默写题已经降低难度,在规定的60首诗词里一定有答案。书本外的诗词虽然也可以拿分,但毕竟只是补充,还是应该把规定的60首背会。对于成语和修改病句这两类题型,学生们也无需慌张。从长期做题总结的经验来看,这道题不会考又难又偏又怪的成语,反而是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成语特别容易考,日常掌握300个成语左右即可。修改病句从选择题变成了主观题,难度有增加,学生在作答过程中,改法和抄写改好的句子都可以拿到满分分值,因为只要涉及的考点答对即可得分。但要注意第一次修改的时候不要“改出”新的错误,第二不要对句子进行“天翻地覆”的改编,要尊重句子在语境下的运用,进行小范围修改,否则也是错的。五、作文写作有几个方面的建议一是思辨类作文要会写。这个类型的作文从四省适应性测试到三省三校一模,呼声都很高,因为它能很好地考查逻辑能力。二是一定要掌握两到三种写作方法,一种写法是不能应对所有作文题的,例如作文题考“简约和复杂的关系”,这样的题就不适合并列式写法,用正反对比的写法就更简单一些,如果只掌握了并列式写法,就会丢分。三是要多看新的材料。作文素材是跟随时代发展的,例如素材人物的介绍、事迹、甚至是颁奖词学生都需要了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4-01 21:48:02 页数:7
价格:¥9 大小:25.62 KB
文章作者:zjl16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