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长沙市 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1

2/21

剩余1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湖南师大附中2022级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古典诗词是美的艺术创造,是活的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存在于历史文化之中,存在于现实文化之中,也存在于国人的思维观念之中。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佳作之所以能被人们口头吟诵和书面引用,固然是因其简洁凝练、古朴高雅,更是因其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蕴含着中华民族不死的精魂,并积淀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作用于中华儿女个人,作用于中华民族整体,作用于中华民族发展前进的始终。吟咏古典诗词,能激发情感共鸣,促进文化认同。蕴含于中华古典诗词中的民族精神,是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出来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的综合反映,它对于中华儿女感情的濡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培养、环境的营造以及力量的凝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民族的凝聚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其民族成员对本民族传统精神的认同范围和程度。认同的范围越广、程度越高,其民族凝聚力就越强。任何一个中国人,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一首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往往会使之想起自己的民族、自己的祖国,并因此而神思飞跃,热血沸腾。古典诗词传承文化传统,高扬民族精神。中华古典诗词乃中华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中国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令中国人自信的三个层面。有了文化自信,便有了民族自信、国家自信。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生成的必要条件。弘扬国学经典,能增强文化自信。(摘编自陈载舸《刍议中华古典诗词的民族凝聚功用》)材料二:诗歌之所以为诗歌,在本质方面是一直有着某些永恒不变之质素的缘故,那就是诗歌中“兴发感动”之作用。所谓“兴”,就作者而言,是见物起兴所引起的一种感发;就读者而言,则是指读者在阅读时由“诗可以兴”所引起的一种感发;“发”,则是作者要将涌动于心间的情愫表达出来,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当作者心中的某种触动转化为情感的升华之时,作者便通过文字的载体将其抒发出;“感动”,则是作品在读者的接受过程中引发的感受,是对作者所诉说的情感的一种共鸣。“兴发感动”之力的形成,应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感性的直接的自然的方式。一般来说,“兴发感动”之力的产生,原当得之于内心与外在事物相接触时的一种敏锐直接的感动。因此,触物兴感或即事抒情,应该才是表达内心感动的一种自然流程。大自然风霜雪雨,草长莺飞,尘世中周遭变故、世态炎凉都能引起诗人情感的波动、灵魂的震撼,于是在心里酝酿成一种兴发感动的情感,这是诗人写诗、词人作词的缘起。第二种是理性的间接的不自然的方式。诗词“兴发感动”的这种形成方式很容易被人忽视或排斥,因为此方式是经过了作者理性的思索安排,尤其在咏物之作中表现得最明显。所以,要把咏物寄托之词写得好,便不仅要求作者自己心中先须有一份极为感动的情意,而且更要求作者对所咏之物也要有一份感动的情意,更需要能把内心之情意与所咏之物的情意融为一体,而且要使这种情意的感动和用以铺陈叙写的事典相结合,如此则藉咏物来寄托的安排思索,便不仅不会蒙蔽和伤损原有的情意的感动,反而会使原有的情意经过这一番安排思索,而更显得有盘旋沉郁的姿态和力量。也就是说,如果作者把内心那份感动的情意与外界事物及手段天衣无缝地有机结合,那 么定会形成一种独特的更能让人富于联想和启发的兴发感动的情感来。第三种是意象与音声的巧妙结合。“兴”的作品一般本是指由物象所引起的一种感发,不过这种感发却实在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之处,那就是引起这种感发的“物象”有时与后面所叙写的诗意却似乎并无意义上的关联。而如果就“兴”之直接感发的特色而言,则音声之相应实在应该乃是较之情意之相通还更为基本的一种引起感发之动力。也就是说音声相应是引起感发的一种最原始的动力。对于诗歌的评赏,自然应当以其能否传达出生命,以及所传达之质量的纯驳、多少为主要之标准,而造成这种质和量上精微之差别的主要因素,则与酝酿和孕育出这种感发之生命的作者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如果不从理性作客观的评判,而只就感发性的特质而言,诗歌中这种感发之生命,原来也可以具有一种超乎于外表的是非善恶之局限以外而纯属于精神本质上的伦理价值存在,这种本质方面的价值,第一在其真诚纯挚的程度,第二在其品质的厚薄高下,而并不在于其外表叙写的是何种情、事。至于作者品格之高下、性情之纯驳、胸襟之广狭,这种种现实生活之伦理价值,既原属于作者“能感”与“能写”的因素之一部分,自然也会对其作品中感发之本质中的伦理价值产生重要的影响。(摘编自叶嘉莹《清词选讲》)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映照着民族意识、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发挥着巨大作用。B.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国家自信的基础,中华古典诗词对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发展壮大、凝聚力生成意义深远。C.评赏诗歌能否传达出生命及所传达质量的纯驳、多少等标准,在质与量上有精微差异,这些因素与作者息息相关。D.诗歌作为感发之生命具有精神本质的伦理价值,因其超乎于外表是非善恶之局限,故无需在意外表叙写的情或事。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则材料论述内容不同,材料一论述中华古典诗词的民族凝聚功用;材料二则介绍诗学理论内涵。B.“兴”主要指向创作者;“发”包括作者与读者;“感动”以读者的审美接受为主,读者产生了感发的作用,诗歌作品才算完成。C.要写好咏物寄托之词,要求作者心中对所咏之物有感动的情意,把内心之情意与所咏之物的情意融为一体,与铺陈叙写的事典相结合。D.“感性的直接的自然的方式”和“理性的间接的不自然的方式”都有心对物的感动,没有音声相应就不会引起感发。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在《论语》中言:“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B.钟嵘《诗品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余秋雨《大美唐诗》:“唐诗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董仲舒《春秋繁露》:“所闻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从变从义,而一以奉人。仁人录其同姓之祸,固宜异操。”4.“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品,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凝结体”,请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华古 典诗词对中华民族的作用。(4分)5.你即将在班级诗会向同学们介绍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诗学理论,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列出发言提纲。(4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高高的海浪布卢姆亚历克斯和我的生活节奏太快,没有一点空余时间。我们的生活条件非常不错,我们的吧台也总是满满的。我们周末也要工作。亚历克斯是进口商,他的第六感觉非常好,知道什么东西会好卖。我做服装生意,我的高质量连锁店很出名,我常一家店一家店地跑,有时我还得接待要我为她们设计这样或那样裙子的女人。我常对她们说,你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我,我乐意听,但我不会听别人发号施令,钱不能左右我,我的设计要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现在我只设计婚纱。我的要价也许是全国最高的,只有付得起高价的人才能进入茜茜商店。很多女人只能站在外面看橱窗里的展品,梦想着有一天也能买一件这样的作品。姑娘们,做梦去吧!我的每一个连锁店的大门上方贴的是店主的名字:罗尼特、西蒙尼、舍利、欧法等等。名字下方是不同的字母,茜茜一店、茜茜二店、茜茜三店……他们付钱使用我的茜茜品牌,我参与分红。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亚历克斯浑身都疼,我的背也很不舒服。我们决定休假几天。亚历克斯说:“去海法。”“去海法?那算什么度假?”我反对说,“我在大街上开车,随时都可能碰到我的另一家分店,会突然发现有不对劲的地方,然后下车重新整理,我可没那劲。”他说:“你说去哪吧?肯尼亚,还是远东?你不会穿着和服回来吧?”我被逗得哈哈大笑,足足有5分钟缓不过气来,亚历克斯有时真的非常幽默。我说:“我要找个没有任何人和事会打扰我们的地方。”我表姐的朋友在诺曼底的一处悬崖上有一幢房子。山崖上凿有石阶,一直通往大海。20年前我去过一次,我还记得那里有成百上千的海鸥,和拍打在崖壁上的黑色的海浪。我跟表姐和她的朋友一起在那里小住。那次诺曼底小住似乎没有多少有趣的事,有一件事除外。快到巴黎的路上,表姐突然惊叫:“鱼!我把鱼忘在冰箱里了!”为这我们笑了一两公里路。我给表姐打电话。问她在诺曼底乡下的那栋房子,她说没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去那里。钥匙藏在门前的大花盆的底下。我们收拾行装,向店员交待事情,然后登机启程。几小时后,亚历克斯已经在搬动那只花盆了。我们把土翻了个遍,把土块儿打碎。我们翻掘花圃,手和衣服上粘满了泥土,可是没有找到钥匙。我们给表姐打电话。 “在花盆下面,就在花盆下面,”她反复说。“花盆下面没有。”我说。“怎么会呢?皮埃尔,皮埃尔!”她在喊她的男友,“那幢房子的钥匙在哪儿?是不是在花盆下面?”“是在花盆下面,对,没错,”我听到他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在花盆下面,茜茜。”“不在那里。跟你说不在那里。”我尽力克制自己。如果是西蒙尼、娜尼特、帕兹特或欧法,我早就叫她们自己去开一家茜茜分店了。“真不知道怎么跟你说,钥匙自打买了那房子起就一直是放在花盆下面的。对吧,皮埃尔?”“是的,的确如此。”“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把锁撬了,换把新锁,只是别忘了把新钥匙还搁在花盆底下。”待我们终于进到屋子里时,已经时值深夜。我们把行李搬进屋子,然后我又开车去村里买了些食物。一小时后,我带回了几篮螃蟹和其它海货,还有黄油和一块刚出炉的长面包。我走进厨房打开冰箱时,我发现一条肥大的、闪闪发光的鱼。“亚历克斯,”我惊叫起来。“什么事?”“这鱼哪儿来的?”“啊哈,是我钓的。这儿有根钓竿,上面有很长的鱼线。我没事,就把它扔进海里,这一带海里有很多鱼,我想我们能烤鱼吃。你带柠檬了吗?”“带了。”我把食物放进冰箱,在底层的架子上,我发现表姐20年前忘在那里的鱼的骨头。我拿起它,它立刻就碎掉了。我摆好桌子,从橱柜里找出蜡烛点上,坐下来吃饭。“真好吃。”亚历克斯说:“多美味的鱼啊!海蚌怎么样,你尝了吗?你这菜做得真不赖,棒极了!”“还有沙拉。”“好极了,加足够的柠檬了没有?”“加了。”我俩静静地吃着。我们撬开海蚌吸里面的肉,蚌壳堆满了盘子。突然,房子轻微地晃动了一下,灯在摆动,桌子也在晃动,鱼骨头晃到了地上。“怎么回事?怎么回事?”亚历克斯说着,站起身来,“地震了!”“什么?”我颤抖起来,紧紧抓住摇晃的桌子。“地震了,快离开这儿。”他抓起我的手向门外跑。杰出的时装设计师茜茜和她的丈夫亚历克斯在诺曼底地震中身亡,数以万计的人同时丧身,20万人无家可归。我们到达我们的轿车停泊的小路时,我的脑海里闪现的是报纸上这样的大幅标题。我朝村庄的方向看去。“看,那边好像很平静。”“是的,”他说,“可能是场小地震。但我想我们还是不能待在那屋子里了。”“嘿,亚历克斯,你看,”我指着黑色大海上泛起的白沫,它们离屋子很近。“啊哈,只是海潮而已。”我们回屋收拾东西,海浪时不时地摇动着房子。“这些海蚌怎么办?”我问。“扔海里。” 我打开窗子,把海蚌、沙拉、长面包都扔了出去。窗下,一切都是黑色的,除了水面上偶尔翻起的白沫。我听到鱼儿跳起,争抢着面包屑,然后消失在深深的大海之中。(有删改)A.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开头交代亚历克斯和“我”的生活节奏太快,连周末也要工作,没有一点空余时间,这为全文奠定了压抑的基调。B.“钱不能左右我,我的设计要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这表明茜茜蔑视金钱,注重服装设计的内涵和独特的个性。C.“姑娘们,做梦去吧!”这句话传达出茜茜作为富人高高在上的姿态及拒绝将茜茜服装卖给底层女性的变态心理。D.亚历克斯和“我”是商界成功人士,从亚历克斯海边垂钓及就餐时的对话可以看出,他们也是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凡人。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叙述故事时采用套式结构,中间穿插二十年前和表姐诺曼底小住的经历,既节省了笔墨,也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B.小说基本以第一人称全知视角来叙述故事,作品中涉及的人物、故事、场景无不处于其主宰调度之下,显得井然有序。C.在文化意义层面,黑色是宇宙的底色,代表着宁静,小说多次强调黑色,具有象征主人公期求内心宁静的心理意味。D.小说具有批判现实主义色彩,通过亚历克斯和“我”的形象塑造,揭示了现代人物质与精神的疏离,有一定现实意义。8小说写海浪的文字并不多,为什么却以“高高的海浪”为题?请简要分析。(6分)9.布卢姆的作品被人评价为“现实主义和荒诞派的混合物”,请结合文中相关情节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虽有至圣,不生而智;虽有至材,不生而能。圣人犹待学问,其智乃博,其德乃硕,而况于凡人乎?是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易》曰:“君子以多志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是以人之有学也,犹物之有治也。夫瑚簋之器,朝祭之服,其始也,乃山野之木、蚕茧之丝耳。使巧倕加绳墨而制之以斤斧、女工加五色而制之以机杼,则皆成宗庙之器、黼黻之章,可羞于鬼神,可御于王公。而况君子敦贞之质,察敏之才,摄之以良朋,教之以明师,文之以《礼》、《乐》,导之以《诗》、《书》,赞之以《周易》,明之以《春秋》,其有不济乎? 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当世学士恒以万计,而究涂者无数十焉。其故何也?其富者则以贿玷精,贫者则以乏易计,或以丧乱期其年岁,此其所以逮初、丧功而及其童蒙者也。而成名立绩,德音令问不已者,徒以其能自托于先圣之典经,结心于夫子之遗训也。是故造父趋疾,百步而废,而托乘舆,坐致千里;水师泛轴,解维则溺,自托舟楫,坐济江河。是故君子者,性非绝世,善自托于物也。人之情性,未能相百;而其明智,有相万也。此非其真性之材也,必有假以致之也。君子之性未必尽照及学也聪明无蔽心智无滞前纪帝王顾定百世。此则道之明也,而君子能假之以自彰尔。夫是故道之于心也,犹火之于人目也。中阱深室,幽黑无见,及设盛烛,则百物彰矣。此则火之濯也,非目之光也,而目假之,则为己明矣。是故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典者,经也,先圣之所制。先圣得道之精者,以行其身;欲贤人自勉,以入于道。故圣人之制经以遗后贤也,譬犹巧倕之为规矩准绳以遗后工也。(节选自王符《赞学》,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之性/未必尽照及学也/聪明无蔽心智/无滞/前纪帝王/顾定百世B.君子之性/未必尽照/及学也/聪明无蔽心智/无滞/前纪帝王/顾定百世C.君子之性/未必尽照/及学也/聪明无蔽/心智无滞/前纪帝王/顾定百世D.君子之性/未必尽照及学也/聪明无蔽/心智无滞/前纪帝王/顾定百世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黼黻,原指礼服上所绣的黑白相间的花纹,又指绣有黑白相间花纹的礼服;后引申为文章中华丽的辞藻。B.祖考,指祖先,也可指已故的祖父或父祖辈的人。文中祖考是祖先、先人的意思。C.学士,南北朝以后司文学撰述的官员称呼。文中的学士指掌管文学的官员。D.君子,先秦时称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孔子为“君子”赋予了道德含义。这里的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即使是圣人和极有才能的人,他们的才能也不是与生俱来的。B.第二段以蚕丝加入五色制成朝祭之服为例,说明学习要加入自己的思考。C.作者认为当世学士受到财富或贫穷的干扰,以致最终在学业上难有所成。D.本文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有理有据,说服力强。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此则火之濯也,非目之光也,而目假之,则为己明矣。(2)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14.君子为什么能建功立业,美德声誉流传四方?请根据文中内容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① 苏轼霜余已失长淮②阔,空听潺潺清颍③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④波底月!【注】①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②长淮:即淮河。③颍:颍水,淮河支流。④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15.下面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写词人泛游颍河时的见闻和感受,“空听潺潺清颍咽”一句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B.“佳人犹唱醉翁词”一句,写欧公当年所作诗词几十年后仍被传唱,欧公的为文、为政、为人可见一斑。C.“草头秋露流珠滑”一句承接上文,与曹操的《短歌行》中“譬如朝露”一句表达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D.“三五盈盈还二八”一句,表达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自我安慰和旷达的胸襟。16.这首词的最后两句看似平易淡泊,实则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劝学》中,直接阐述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表达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3)对秦观的《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明人沈际飞评价说:“世人咏七夕,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而此词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腐朽为神奇!”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文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大观园是曹雪芹寄托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清净之境,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是如何向读者全面呈现刚建好的大观园的呢?《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一节展示出曹雪芹在谋篇布局上的①:曹雪芹构想了这样一个场景,就是贾政领着众清客游览大观园,以便为园中的亭台馆舍草拟匾额对联,突然碰到了宝玉,想考考他的才学,于是带他同游。该节内容将贾宝玉的文学才华展露得②。为大观园中的亭台馆舍之类草拟匾额对联并非一蹴而就之事,更不必说匾额对联还需当场拟出,贾宝玉尽管要接受异常严厉的父亲的检验和众多清客的点评,还要贴出来供将来省亲的贵妃审阅、定夺。但是,他的答卷很完美……这不仅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向读者展示出我国园林这一③的人造景观之妙。比如“(贾政)一面引人出来,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靡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可以说,“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这一节 的景色之妍,描写之妙,可与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相比。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修改。(4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一系列动宾结构的短句,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长期以来,我国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说法。从中医角度讲,①。第一层含义是“秋不忙添衣”。当天气突然变冷时,适当地增加衣服是必要的,以让自已略感凉而不寒为宜,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避免过多出汗,忽冷忽热而生病。第二层含义是“拖延添衣时间”。晚秋可以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适当地接受寒冷的刺激,但要以自己能够接受为限度。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②,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秋冻”并不是全身各个器官都要冻,有些部位,如颈部、脚部、腹部和肩膀等部位应根据气温变化注意保暖。适当秋冻可以增强身体抵抗能力,促进身体血液循环,但秋冻需要接受寒冷刺激,③。一般而言,患有鼻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体虚老人、儿童等人群都不适合“秋冻”。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秋冻”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B.李白诗中就有“白发三千丈”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C.炎症是很多疾病的幕后推手,更是癌症和心血管病共同的“土壤”。D.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3年2月3日,复兴中学高一某班班会课上,班委会计划收看中央电视台的2021年“主播说联播”节目,并组织同学讨论。事件一: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结束。康辉(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评论:对话要比对抗好。通过这次战略对话,中国传递出了自己的声音,更展现了中国和这个世界互动的基本原则:我们已经完全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可以平视西方和美国了。“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时代已经不同了,今天,我们无需仰视,也不会接受被俯视。平视,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力量,一种自信的力量。事件二:三星堆遗址最新考古发现。 康辉评论:打开这些文物“盲盒”的时候,感受到的是“震撼”,是惊艳,这也再次告诉了世界,中华文明是灿烂辉煌、源远流长的。我们常说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底气所在。事件三:3月21日,是一个节气,(2021年的)春分。(春分是农耕的重要时节,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康辉评论: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只要我们坚定做好自己的事情,做更好的自己,做更强的自己,就永远没有人可以居高临下地俯视我们。“闻天下,定家邦”,假如你是班会主持人,请你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联系生活与实际,结合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围绕“主播说联播”的主要内容,写一篇班会开场词。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湖南师大附中2022级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古典诗词是美的艺术创造,是活的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存在于历史文化之中,存在于现实文化之中,也存在于国人的思维观念之中。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其佳作之所以能被人们口头吟诵和书面引用,固然是因其简洁凝练、古朴高雅,更是因其内涵深刻、意存高远,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蕴含着中华民族不死的精魂,并积淀着中华民族的传统,作用于中华儿女个人,作用于中华民族整体,作用于中华民族发展前进的始终。吟咏古典诗词,能激发情感共鸣,促进文化认同。蕴含于中华古典诗词中的民族精神,是在中华大地上产生出来的民族意识、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的综合反映,它对于中华儿女感情的濡染、人格的熏陶、习惯的培养、环境的营造以及力量的凝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民族的凝聚力的强弱,主要取决于其民族成员对本民族传统精神的认同范围和程度。认同的范围越广、程度越高,其民族凝聚力就越强。任何一个中国人,无论身处何时何地,一首脍炙人口的古典诗词往往会使之想起自己的民族、自己的祖国,并因此而神思飞跃,热血沸腾。古典诗词传承文化传统,高扬民族精神。中华古典诗词乃中华国学经典。国学经典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中国传统文化与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共同构成了令中国人自信的三个层面。有了文化自信,便有了民族自信、国家自信。中国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生成的必要条件。弘扬国 学经典,能增强文化自信。(摘编自陈载舸《刍议中华古典诗词的民族凝聚功用》)材料二:诗歌之所以为诗歌,在本质方面是一直有着某些永恒不变之质素的缘故,那就是诗歌中“兴发感动”之作用。所谓“兴”,就作者而言,是见物起兴所引起的一种感发;就读者而言,则是指读者在阅读时由“诗可以兴”所引起的一种感发;“发”,则是作者要将涌动于心间的情愫表达出来,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当作者心中的某种触动转化为情感的升华之时,作者便通过文字的载体将其抒发出;“感动”,则是作品在读者的接受过程中引发的感受,是对作者所诉说的情感的一种共鸣。“兴发感动”之力的形成,应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感性的直接的自然的方式。一般来说,“兴发感动”之力的产生,原当得之于内心与外在事物相接触时的一种敏锐直接的感动。因此,触物兴感或即事抒情,应该才是表达内心感动的一种自然流程。大自然风霜雪雨,草长莺飞,尘世中周遭变故、世态炎凉都能引起诗人情感的波动、灵魂的震撼,于是在心里酝酿成一种兴发感动的情感,这是诗人写诗、词人作词的缘起。第二种是理性的间接的不自然的方式。诗词“兴发感动”的这种形成方式很容易被人忽视或排斥,因为此方式是经过了作者理性的思索安排,尤其在咏物之作中表现得最明显。所以,要把咏物寄托之词写得好,便不仅要求作者自己心中先须有一份极为感动的情意,而且更要求作者对所咏之物也要有一份感动的情意,更需要能把内心之情意与所咏之物的情意融为一体,而且要使这种情意的感动和用以铺陈叙写的事典相结合,如此则藉咏物来寄托的安排思索,便不仅不会蒙蔽和伤损原有的情意的感动,反而会使原有的情意经过这一番安排思索,而更显得有盘旋沉郁的姿态和力量。也就是说,如果作者把内心那份感动的情意与外界事物及手段天衣无缝地有机结合,那么定会形成一种独特的更能让人富于联想和启发的兴发感动的情感来。第三种是意象与音声的巧妙结合。“兴”的作品一般本是指由物象所引起的一种感发,不过这种感发却实在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之处,那就是引起这种感发的“物象”有时与后面所叙写的诗意却似乎并无意义上的关联。而如果就“兴”之直接感发的特色而言,则音声之相应实在应该乃是较之情意之相通还更为基本的一种引起感发之动力。也就是说音声相应是引起感发的一种最原始的动力。对于诗歌的评赏,自然应当以其能否传达出生命,以及所传达之质量的纯驳、多少为主要之标准,而造成这种质和量上精微之差别的主要因素,则与酝酿和孕育出这种感发之生命的作者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如果不从理性作客观的评判,而只就感发性的特质而言,诗歌中这种感发之生命,原来也可以具有一种超乎于外表的是非善恶之局限以外而纯属于精神本质上的伦理价值存在,这种本质方面的价值,第一在其真诚纯挚的程度,第二在其品质的厚薄高下,而并不在于其外表叙写的是何种情、事。至于作者品格之高下、性情之纯驳、胸襟之广狭,这种种现实生活之伦理价值,既原属于作者“能感”与“能写”的因素之一部分,自然也会对其作品中感发之本质中的伦理价值产生重要的影响。(摘编自叶嘉莹《清词选讲》)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映照着民族意识、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发挥着巨大作用。B.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国家自信的基础,中华古典诗词对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发展壮大、凝聚力生成意义深远。C.评赏诗歌能否传达出生命及所传达质量的纯驳、多少等标准,在质与量上有精微差异,这些因素与作者息息相关。D.诗歌作为感发之生命具有精神本质的伦理价值,因其超乎于外表是非善恶之局限,故无需 在意外表叙写的情或事。1.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故无需在意外表叙写的情或事。”错误。结合材料“如果不从理性作客观的评判,而只就感发性的特质而言,诗歌中这种感发之生命,原来也可以具有一种超乎于外表的是非善恶之局限以外而纯属于精神本质上的伦理价值存在,这种本质方面的价值,第一在其真诚纯挚的程度,第二在其品质的厚薄高下,而并不在于其外表叙写的是何种情、事。”可知,诗歌作为感发之生命意在强调“纯属于精神本质上的伦理价值存在”,其价值在于真诚纯挚的程度和品质的厚薄高下,并非从内容上忽略外表叙写的内容,此为曲解文意。其次“因其超乎于外表是非善恶之局限”无法得出“故无需在意外表叙写的情或事”的结论,此为强加因果。故选D。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两则材料论述内容不同,材料一论述中华古典诗词的民族凝聚功用;材料二则介绍诗学理论内涵。B.“兴”主要指向创作者;“发”包括作者与读者;“感动”以读者的审美接受为主,读者产生了感发的作用,诗歌作品才算完成。C.要写好咏物寄托之词,要求作者心中对所咏之物有感动的情意,把内心之情意与所咏之物的情意融为一体,与铺陈叙写的事典相结合。D.“感性的直接的自然的方式”和“理性的间接的不自然的方式”都有心对物的感动,没有音声相应就不会引起感发。2.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介绍诗学理论内涵”错误,还有形成方式,评赏标准及伦理价值等:B.“兴主要指向创作者”错误。结合材料二第一段“所谓‘兴’,就作者而言,是见物起兴所引起的一种感发;就读者而言,则是指读者在阅读时由‘诗可以兴’所引起的一种感发”可知,“兴”包括作者与读者,“发”主要指向创作者;D.“没有音声相应就不会引起感发”错误。结合材料二第二段“第一种是感性的直接的自然的方式。”“第二种是理性的间接的不自然的方式。”两处论述可知此两种方式“都有心对物的感动”。而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原文为“也就是说音声相应是引起感发的一种最原始的动力”,“没有音声相应就不会引起感发”于文无据。故选C。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在《论语》中言:“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B.钟嵘《诗品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余秋雨《大美唐诗》:“唐诗对中国人而言,是一种全方位的美学唤醒:唤醒内心,唤醒山河,唤醒文化传代,唤醒生存本性。”董仲舒《春秋繁露》:“所闻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从变从义,而一以奉人。仁人录其同姓之祸,固宜异操。”3.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是“中华古典诗词能促进文化认同、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文化自信”。 A.“诗可以激发情志,可以观察社会,可以交往朋友,可以怨刺不平。近可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王,还可以知道不少鸟兽草木的名称。”表明诗歌“兴、观、群、怨”的作用;B.“它照耀着天、地、人,使万物显现着光辉美丽,上天之神依待它接受祭祀,幽冥之灵依待它昭明祷告。(能够)感动天地鬼神的,没有什么是比诗歌更接近了。”表明古典诗歌效果;D.“《诗经》没有四处皆通的训解,《周易》没有到处都通达的占卜,《春秋》也没有四处皆通的用语条例,用变例还是用原则,全要尊奉天命。尊奉天命的人记录同姓人的灾祸,本应该不用共同相通的用语”。“变”就是“权变”,即解释的灵活性和变通性;而“义”当是“常经”,即解释的原则性和立足点,或者说是经典的本旨和圣贤的意图。所谓“从变”,是指解释者可以依据自己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对《诗经》作品进行灵活自由的理解和解释。而“从义”则是强调解释者对《诗经》作品的主观理解和解释又必须顾及其中的微言大义,即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表明对同一文本的理解,不同的读者可以有不同的阐释。故选C。4.“古典诗词是传统文化的精品,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凝结体”,请结合材料一分析中华古典诗词对中华民族的作用。(4分)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参考答案】①中华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淀成中华民族的传统。作用于中华儿女个人、中华民族整体、中华民族发展前进的始终。吟咏古典诗词,能激发情感共鸣,促进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②中华古典诗词传承文化传统,蕴含着民族精神。综合反映民族意识、民族心理和民族感情,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③吟咏中国古典诗词,弘扬国学经典,能增强文化自信。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有利于中华民族发展壮大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生成。(每点1分,三点全对得4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你即将在班级诗会向同学们介绍叶嘉莹的“兴发感动”诗学理论,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列出发言提纲。(4分)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参考答案】①“兴发感动”的内涵(概念界定)。②“兴发感动”之力形成的三种方式(形成方式)。③“兴发感动”在诗歌评赏方面的标准(评赏标准)。④诗歌感发之本质中的伦理价值(伦理价值)。(每点1分,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高高的海浪布卢姆亚历克斯和我的生活节奏太快,没有一点空余时间。我们的生活条件非常不错,我们的吧台也总是满满的。我们周末也要工作。亚历克斯是进口商,他的第六感觉非常好,知道什么东西会好卖。我做服装生意,我的高质量连锁店很出名,我常一家店一家店地跑,有时我还得接待要我为她们设计这样或那样裙子的女人。我常对她们说,你把自己的想法告诉我,我乐意听,但我不会听别人发号施令,钱不能左右我,我的设计要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现在我只设计婚纱。我的要价也许是全国最高的,只有付得起高价的人才能进入茜茜商店。很多女人只能站在外面看橱窗里的展品,梦想着有一天也能买一件这样的作品。姑娘们,做梦去吧! 我的每一个连锁店的大门上方贴的是店主的名字:罗尼特、西蒙尼、舍利、欧法等等。名字下方是不同的字母,茜茜一店、茜茜二店、茜茜三店……他们付钱使用我的茜茜品牌,我参与分红。我们的生活节奏太快。亚历克斯浑身都疼,我的背也很不舒服。我们决定休假几天。亚历克斯说:“去海法。”“去海法?那算什么度假?”我反对说,“我在大街上开车,随时都可能碰到我的另一家分店,会突然发现有不对劲的地方,然后下车重新整理,我可没那劲。”他说:“你说去哪吧?肯尼亚,还是远东?你不会穿着和服回来吧?”我被逗得哈哈大笑,足足有5分钟缓不过气来,亚历克斯有时真的非常幽默。我说:“我要找个没有任何人和事会打扰我们的地方。”我表姐的朋友在诺曼底的一处悬崖上有一幢房子。山崖上凿有石阶,一直通往大海。20年前我去过一次,我还记得那里有成百上千的海鸥,和拍打在崖壁上的黑色的海浪。我跟表姐和她的朋友一起在那里小住。那次诺曼底小住似乎没有多少有趣的事,有一件事除外。快到巴黎的路上,表姐突然惊叫:“鱼!我把鱼忘在冰箱里了!”为这我们笑了一两公里路。我给表姐打电话。问她在诺曼底乡下的那栋房子,她说没问题,我们可以直接去那里。钥匙藏在门前的大花盆的底下。我们收拾行装,向店员交待事情,然后登机启程。几小时后,亚历克斯已经在搬动那只花盆了。我们把土翻了个遍,把土块儿打碎。我们翻掘花圃,手和衣服上粘满了泥土,可是没有找到钥匙。我们给表姐打电话。“在花盆下面,就在花盆下面,”她反复说。“花盆下面没有。”我说。“怎么会呢?皮埃尔,皮埃尔!”她在喊她的男友,“那幢房子的钥匙在哪儿?是不是在花盆下面?”“是在花盆下面,对,没错,”我听到他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在花盆下面,茜茜。”“不在那里。跟你说不在那里。”我尽力克制自己。如果是西蒙尼、娜尼特、帕兹特或欧法,我早就叫她们自己去开一家茜茜分店了。“真不知道怎么跟你说,钥匙自打买了那房子起就一直是放在花盆下面的。对吧,皮埃尔?”“是的,的确如此。”“那我们现在怎么办?”“把锁撬了,换把新锁,只是别忘了把新钥匙还搁在花盆底下。”待我们终于进到屋子里时,已经时值深夜。我们把行李搬进屋子,然后我又开车去村里买了些食物。一小时后,我带回了几篮螃蟹和其它海货,还有黄油和一块刚出炉的长面包。我走进厨房打开冰箱时,我发现一条肥大的、闪闪发光的鱼。“亚历克斯,”我惊叫起来。“什么事?”“这鱼哪儿来的?”“啊哈,是我钓的。这儿有根钓竿,上面有很长的鱼线。我没事,就把它扔进海里,这一带海里有很多鱼,我想我们能烤鱼吃。你带柠檬了吗?”“带了。”我把食物放进冰箱,在底层的架子上,我发现表姐20年前忘在那里的鱼的骨头。我拿起它,它立刻就碎掉了。我摆好桌子,从橱柜里找出蜡烛点上,坐下来吃饭。 “真好吃。”亚历克斯说:“多美味的鱼啊!海蚌怎么样,你尝了吗?你这菜做得真不赖,棒极了!”“还有沙拉。”“好极了,加足够的柠檬了没有?”“加了。”我俩静静地吃着。我们撬开海蚌吸里面的肉,蚌壳堆满了盘子。突然,房子轻微地晃动了一下,灯在摆动,桌子也在晃动,鱼骨头晃到了地上。“怎么回事?怎么回事?”亚历克斯说着,站起身来,“地震了!”“什么?”我颤抖起来,紧紧抓住摇晃的桌子。“地震了,快离开这儿。”他抓起我的手向门外跑。杰出的时装设计师茜茜和她的丈夫亚历克斯在诺曼底地震中身亡,数以万计的人同时丧身,20万人无家可归。我们到达我们的轿车停泊的小路时,我的脑海里闪现的是报纸上这样的大幅标题。我朝村庄的方向看去。“看,那边好像很平静。”“是的,”他说,“可能是场小地震。但我想我们还是不能待在那屋子里了。”“嘿,亚历克斯,你看,”我指着黑色大海上泛起的白沫,它们离屋子很近。“啊哈,只是海潮而已。”我们回屋收拾东西,海浪时不时地摇动着房子。“这些海蚌怎么办?”我问。“扔海里。”我打开窗子,把海蚌、沙拉、长面包都扔了出去。窗下,一切都是黑色的,除了水面上偶尔翻起的白沫。我听到鱼儿跳起,争抢着面包屑,然后消失在深深的大海之中。(有删改)A.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开头交代亚历克斯和“我”的生活节奏太快,连周末也要工作,没有一点空余时间,这为全文奠定了压抑的基调。B.“钱不能左右我,我的设计要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这表明茜茜蔑视金钱,注重服装设计的内涵和独特的个性。C.“姑娘们,做梦去吧!”这句话传达出茜茜作为富人高高在上的姿态及拒绝将茜茜服装卖给底层女性的变态心理。D.亚历克斯和“我”是商界成功人士,从亚历克斯海边垂钓及就餐时的对话可以看出,他们也是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凡人。6.D【解析】A.“压抑的基调”错误,小说整体还是较为轻松的。B.“这表明茜茜蔑视金钱”错误,从下文“要价全国最高”“姑娘们,做梦去吧!”可知。C.“变态心理”分析有误。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叙述故事时采用套式结构,中间穿插二十年前和表姐诺曼底小住的经历,既节省了笔墨,也使得文章的结构更加紧凑。B.小说基本以第一人称全知视角来叙述故事,作品中涉及的人物、故事、场景无不处于其主宰调度之下,显得井然有序。C.在文化意义层面,黑色是宇宙的底色,代表着宁静,小说多次强调黑色,具有象征主人公期求内心宁静的心理意味。D.小说具有批判现实主义色彩,通过亚历克斯和“我”的形象塑造,揭示了现代人物质与精神的疏离,有一定现实意义。7.B 【解析】“以第一人称全知视角来叙述故事”错误。本文采用的是第一人称有限视角,选项后半句是对全知视角作用的表述。8小说写海浪的文字并不多,为什么却以“高高的海浪”为题?请简要分析。(6分)8.【参考答案】①“高高的海浪”是小说的核心意象,“我”对其记忆深刻,从而将过去和现在串联起来;②“高高的海浪”形成的海潮使文中人物仓皇逃离,推动了情节发展;③“高高的海浪”具有象征意味,增强了小说的韵味,启迪读者思考现代人物质与精神的疏离这一主旨。(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解析】①由海浪在二十年前和这次休假中都有出现可看出,“高高的海浪”是小说的核心意象,“我”对其记忆深刻,从而将过去和现在串联起来。②“海浪时不时地摇动着房子”,使人物误以为是地震从而仓皇逃离,可看出“高高的海浪”推动了情节发展。③“高高的海浪”具有象征意味,与其说是“海浪”使他们匆匆离去,不如说是他们放不下各自的生意;无论海边的生活多惬意,生活的“海浪”总会一遍遍催促着他们离去的脚步,小说以“高高的海浪”为题,启迪读者去深度思考小说的主旨9.布卢姆的作品被人评价为“现实主义和荒诞派的混合物”,请结合文中相关情节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9.【参考答案】①讨论休假地。为休假目的地讨论了很久且总是不离工作,体现出现实主义;一句“你不会穿着和服回来吧”把“我”逗得哈哈大笑,“足足有5分钟缓不过气来”,体现出荒诞性。②找房子钥匙。表姐将钥匙藏在花盆下面二十年未动,且打电话反复确认,体现出现实主义;“我们把土翻了个遍,把土块儿打碎”未找到钥匙,体现出荒诞性;③在海边度假。在海边钓鱼、做饭、吃饭,体现出现实主义;看到房子及桌子晃动以为地震惊慌逃离,并幻想地震身亡的报道,体现出荒诞性。(每点2分,其他答案若能结合文中相关情节,如分析二十年前的旅行、冰箱里的鱼骨,也可酌情给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虽有至圣,不生而智;虽有至材,不生而能。圣人犹待学问,其智乃博,其德乃硕,而况于凡人乎?是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易》曰:“君子以多志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是以人之有学也,犹物之有治也。夫瑚簋之器,朝祭之服,其始也,乃山野之木、蚕茧之丝耳。使巧倕加绳墨而制之以斤斧、女工加五色而制之以机杼,则皆成宗庙之器、黼黻之章,可羞于鬼神,可御于王公。而况君子敦贞之质,察敏之才,摄之以良朋,教之以明师,文之以《礼》、《乐》,导之以《诗》、《书》,赞之以《周易》,明之以《春秋》,其有不济乎?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当世学士恒以万计,而究涂者无数十焉。其故何也?其富者则以贿玷精,贫者则以乏易计,或以丧乱期其年岁,此其所以逮初、丧功而及其童蒙者也。而成名立绩,德音令问不已者,徒以其能自托于先圣之典经,结心于夫子之遗训也。是故造父趋疾,百步而废,而托乘舆,坐致千里;水师泛轴,解维则溺,自托舟楫,坐 济江河。是故君子者,性非绝世,善自托于物也。人之情性,未能相百;而其明智,有相万也。此非其真性之材也,必有假以致之也。君子之性未必尽照及学也聪明无蔽心智无滞前纪帝王顾定百世。此则道之明也,而君子能假之以自彰尔。夫是故道之于心也,犹火之于人目也。中阱深室,幽黑无见,及设盛烛,则百物彰矣。此则火之濯也,非目之光也,而目假之,则为己明矣。是故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典者,经也,先圣之所制。先圣得道之精者,以行其身;欲贤人自勉,以入于道。故圣人之制经以遗后贤也,譬犹巧倕之为规矩准绳以遗后工也。(节选自王符《赞学》,有删节)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子之性/未必尽照及学也/聪明无蔽心智/无滞/前纪帝王/顾定百世B.君子之性/未必尽照/及学也/聪明无蔽心智/无滞/前纪帝王/顾定百世C.君子之性/未必尽照/及学也/聪明无蔽/心智无滞/前纪帝王/顾定百世D.君子之性/未必尽照及学也/聪明无蔽/心智无滞/前纪帝王/顾定百世10.C/君子之性,未必尽照,及学也,聪明无蔽,心智无滞,前纪帝王,顾定百世。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黼黻,原指礼服上所绣的黑白相间的花纹,又指绣有黑白相间花纹的礼服;后引申为文章中华丽的辞藻。B.祖考,指祖先,也可指已故的祖父或父祖辈的人。文中祖考是祖先、先人的意思。C.学士,南北朝以后司文学撰述的官员称呼。文中的学士指掌管文学的官员。D.君子,先秦时称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孔子为“君子”赋予了道德含义。这里的君子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11.C/学士:这里指学者,求学的人。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即使是圣人和极有才能的人,他们的才能也不是与生俱来的。B.第二段以蚕丝加入五色制成朝祭之服为例,说明学习要加入自己的思考。C.作者认为当世学士受到财富或贫穷的干扰,以致最终在学业上难有所成。D.本文运用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的方法,有理有据,说服力强。12.B/是为了论证人需要学习的观点(学习有助于成功)。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此则火之濯也,非目之光也,而目假之,则为己明矣。(2)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典。13.(1)这是因为火的照耀,而不是眼睛的明亮,眼睛是凭借它而使自己看得清楚。(耀:照耀。假:借助,凭借。明:变得明亮)(2)在当今之世寻求道,没有比典籍更好了。(索:寻求。两个“于”词义不同。状语后置)14.君子为什么能建功立业,美德声誉流传四方?请根据文中内容简要概括。(3分)14.①君子能够坚持求学,最终穷尽学问之途;②君子能潜心钻研先圣经典,醉心于老师的教导。参考译文:天地之间人为贵,圣人崇尚的是义,德行道义成就的是智慧,聪明智慧追求的是学问。虽然世上有极其圣明的人,也不是生来就有智慧的;虽然有非常能干的人,也不是生而有才能 的。圣人尚且要等到学习求教之后,方能知识渊博,德行广大,更何况是普通的人呢?因此工匠若要做好他的事情,就应当先磨利自己的工具;士人要宣扬他的道义,就应当先读他的书。《周易》上说:“君子应当通过多记住前人的言论和行事,来培育自己的美德。”因此,人需要学习,就如同物品需要修治一样。那瑚簋一类的祭器,朝拜和祭祀时的礼服,开始时只不过是山野之木、蚕茧的丝罢了,而技艺灵巧的倕给木头弹上墨线并用斧头来加工,女工们为蚕丝加上五彩并用织布机来制作,它们便成了宗庙祭祀的器具和华丽的礼服,可以供奉鬼神,可以穿在天子诸侯的身上。野木、蚕丝尚且如此,更何况君子有敦厚坚贞的资质,有明察聪敏的才能,并且得益友之助、明师之教,《礼》、《乐》的规范,《诗经》、《尚书》的引导,《周易》的帮助,《春秋》的启发,怎么会不成功呢?道是因学习而成,并且蕴涵于书籍之中;学习因勤奋而长进,因停止而荒废。如今,学者以万计,可是能穷尽学问之途的却没有几十人,这是什么缘故呢?富裕者因为财物而玷污了自己的精神,贫穷者因为缺吃少穿而改变了求学计划,或者是因为丧乱而错过了学习的年龄,这便是人们起初坚持、后来放弃,最后只能幼稚愚昧的原因吧!至于那些成就了功名、建立了业绩,其美德声誉流传四方的人,不过是因为他们能依托于先圣的经典,醉心于孔子的教导罢了。因此,造父飞速奔跑,如行百步而止,则所行不远,若凭借车马,坐着就能到千里之外;水兵在成排的船上是安全的,解开系船的大绳,就会被淹死,但若是各人都依靠船桨,坐着也能渡过江河。因而,君子的天性在世上并非独一无二的,只不过是善于依靠外物罢了。人的天性不会有百倍的差别,但是他们的才智却会有万倍的差异。这并不是因为他们的天性,而是由于他们所凭借的东西造成的。君子的天性,未必能洞察一切,但一经学习则耳聪目明无所遮蔽,心智开阔无所凝滞,往前能够综理帝王的是非得失,往后能够确立百世之则。因而,道对于心灵的意义,就如同火对于人眼一样。在深深的洞穴或者深宅幽室里,漆黑一片,若点燃了蜡烛,那么所有的东西都显露无遗。这是因为火的照耀,而不是眼睛的明亮,眼睛是依靠它而变得明亮。因此,在黑暗的房间里找东西,没有比灯火更好的;在当今之世求道,没有比典籍更好的。典籍,就是经书,是从前的圣人撰写的。从前的圣人悟到道的精华,将它用来立身处世;同时想要让贤人能自我勉励来进入道。因此圣人撰写经典传给后世的贤人,如同技艺灵巧的倕为后世工匠留下了规矩准绳等工具一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①苏轼霜余已失长淮②阔,空听潺潺清颍③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④波底月!【注】①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②长淮:即淮河。③颍:颍水,淮河支流。④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15.下面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写词人泛游颍河时的见闻和感受,“空听潺潺清颍咽”一句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B.“佳人犹唱醉翁词”一句,写欧公当年所作诗词几十年后仍被传唱,欧公的为文、为政、为人可见一斑。C.“草头秋露流珠滑”一句承接上文,与曹操的《短歌行》中“譬如朝露”一句表达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 D.“三五盈盈还二八”一句,表达的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自我安慰和旷达的胸襟。15.D/“自我安慰和旷达的胸襟”错误。“三五盈盈还二八”是借用谢灵运《怨晓月赋》语句“昨三五兮既满,今二八兮将缺”,意思是十五的月亮晶莹圆满,而到了二八即十六,月轮就要缺一分了,可见这句写的是月亮阴晴圆缺的状态,是感叹生命短促,人生无常。16.这首词的最后两句看似平易淡泊,实则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6分)16.作者直抒感慨,当年识翁之人,今存者只有自己及西湖波底之月而已。(2分)末句以景结情,(1分)借凄清秋月传递对恩师的深切怀念和叹惋;同时表达了时序更替、生命无常的悲凉和物是人非、知音难觅的孤独。(3分)(言之成理也可得分。)参考译文:秋霜降后,长淮失去了往日壮阔的气势。只听见颍水潺潺,像是在代我哭泣伤逝。河上传来歌声悠扬,佳人还唱着醉翁的曲词。四十三年匆匆流去,如同飞电一闪即驰。生命像草上秋露晶莹圆润,遗落消失却不过一瞬。十五的月轮多么皓洁完满,第二天就会渐渐缺损。和我一样同醉翁相识的,如今还剩有几人?惟有西湖波底的明月,曾经把所有的人照临。(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荀子《劝学》中,直接阐述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苏轼在《赤壁赋》中从“不变”的角度阐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表达了豁达的宇宙观和人生观。(3)对秦观的《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明人沈际飞评价说:“世人咏七夕,往往以双星会少离多为恨,而此词独谓情长不在朝暮,化腐朽为神奇!”17.(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文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大观园是曹雪芹寄托人生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清净之境,在《红楼梦》中,曹雪芹是如何向读者全面呈现刚建好的大观园的呢?《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一节展示出曹雪芹在谋篇布局上的①:曹雪芹构想了这样一个场景,就是贾政领着众清客游览大观园,以便为园中的亭台馆舍草拟匾额对联,突然碰到了宝玉,想考考他的才学,于是带他同游。该节内容将贾宝玉的文学才华展露得②。为大观园中的亭台馆舍之类草拟匾额对联并非一蹴而就之事,更不必说匾额对联还需当场拟出,贾宝玉尽管要接受异常严厉的父亲的检验和众多清客的点评,还要贴出来供将来省亲的贵妃审阅、定夺。但是,他的答卷很完美……这不仅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刻画,更向读者展示出我国园林这一③的人造景观之妙。比如“(贾政)一面引人出来,转过山坡,穿花度柳,抚石依泉,过了荼靡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药圃,入蔷薇院,出芭蕉坞,盘旋曲折。”可以说,“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这一节的景色之妍,描写之妙,可与鲍照的《登大雷岸与妹书》、王维的《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相比。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①匠心独运②淋漓尽致③巧夺天工(每空1分,有错字、别字不得分)【解析】第①空前文提出问题——曹雪芹如何向读者全面呈现刚建好的大观园,后文指出曹雪芹构想的场景不仅介绍了大观园,还完全展现了贾宝玉的文学才华,由此可知曹雪芹在谋篇布局上的构思很巧妙。根据前后语境可知所填成语有构思巧妙的意思,所以可以填“匠心独运”之类的成语。匠心独运: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第②空前文提到贾政领着众清客考贾宝玉的才学,后文提到贾宝玉的答卷很完美。根据前后语境可知,此处强调的是贾宝玉的文学才华在这一节中完全展露出来﹐故此处可填“淋漓尽致”之类的成语。淋漓尽致:形容文章、谈话等详尽透彻,发挥充分,也形容暴露得很彻底。第③空横线后接的是“人造景观之妙”,且后文具体描写了景观之妙。根据语境可知所填成语有人造景观精妙的意思,故此处可填“巧夺天工”之类的成语。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19.划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修改。(4分)19.贾宝玉不仅要接受异常严厉的父亲的检验和众多清客的点评,所拟的匾额对联还要贴出来供将来省亲的贵妃审阅、定夺。(“尽管”改为“不仅”2分,加上“所拟的匾额对联”2分。)【解析】该语句主要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不当,前后两个分句之间应当是递进关系,而非让步关系,故要将“尽管”改为“不仅”;二是偷换主语,“贴出来供将来省亲的贵妃定夺、审阅”的主语应是所拟的匾额对联,而不是“贾宝玉”,故要在“还要”之前添加“所拟的匾额对联”。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一系列动宾结构的短句,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20.一系列动宾结构的短句,使语段灵动、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1分);体现了众人视点的流动(1分),既凸显了大观园景致的繁盛与贾府的繁荣(1分),又凸显了贾政等人游园的惬意(1分)。【解析】题干要求赏析动宾结构短句的作用,短句本身具有灵动、有节奏感、音韵美等特点,而根据句子的内容可以看出,一系列动宾结构的短句,体现了视点的流动;再根据后文中的“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这一节的景色之妍,描写之妙,可与……相比”可知,这些景物描写突出了大观园的繁盛与贾府的繁荣;根据“转”“穿”“抚”“依”“过了”“再入”“越”“度”“入”“出”等一系列动词,可以看出贾政等人游园的惬意。(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长期以来,我国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说法。从中医角度讲,①。第一层含义是“秋不忙添衣”。当天气突然变冷时,适当地增加衣服是必要的,以让自已略感凉而不寒为宜,也不要一下子穿得太多、捂得太严,避免过多出汗,忽冷忽热而生病。第二层含义是“拖延添衣时间”。晚秋可以适当拖延增加衣服的时间,适当地接受寒冷的刺激,但要以自己能够接受为限度。我国南北方气候差异较大。南方秋凉来得较晚,昼夜温差变化不大,甚至入冬后也不太冷,因此不必过早、过快地添衣,应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②,昼夜温差变化大,早晚气温较低时应及时增添衣物,以防着凉。“秋冻”并不是全身各个器官都要冻,有些部位,如颈部、脚部、腹部和肩膀等部位应根据气温变化注意保暖。适当秋冻可以增强身体抵抗能 力,促进身体血液循环,但秋冻需要接受寒冷刺激,③。一般而言,患有鼻炎、心脑血管疾病、呼吸道疾病、体虚老人、儿童等人群都不适合“秋冻”。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秋冻”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B.李白诗中就有“白发三千丈”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C.炎症是很多疾病的幕后推手,更是癌症和心血管病共同的“土壤”。D.这里所谓的“文”,并不是指文字,而是指文采。21.D/文中“秋冻”的引号用于标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A项中的“大师”的引号用于标示反语。B项中“白发三千丈”的引号用于标示语段中直接引用的内容。C项“土壤”的引号用于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D项“文”的引号用于标示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故选D。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22.①“秋冻”有两层含义②北方秋凉来得较早③并非所有人群都适合。(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2023年2月3日,复兴中学高一某班班会课上,班委会计划收看中央电视台的2021年“主播说联播”节目,并组织同学讨论。事件一: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结束。康辉(中央电视台知名主持人)评论:对话要比对抗好。通过这次战略对话,中国传递出了自己的声音,更展现了中国和这个世界互动的基本原则:我们已经完全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可以平视西方和美国了。“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时代已经不同了,今天,我们无需仰视,也不会接受被俯视。平视,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力量,一种自信的力量。事件二:三星堆遗址最新考古发现。康辉评论:打开这些文物“盲盒”的时候,感受到的是“震撼”,是惊艳,这也再次告诉了世界,中华文明是灿烂辉煌、源远流长的。我们常说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这也正是我们今天可以平视这个世界的底气所在。事件三:3月21日,是一个节气,(2021年的)春分。(春分是农耕的重要时节,春分节气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康辉评论:草木蔓发,春山可望。只要我们坚定做好自己的事情,做更好的自己,做更强的自己,就永远没有人可以居高临下地俯视我们。“闻天下,定家邦”,假如你是班会主持人,请你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联系生活与实际,结合自己的感受与思考,围绕“主播说联播”的主要内容,写一篇班会开场词。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自拟标题,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3.写作提示综合三则材料,可知关键词是2021两会热词“平视”,也就是既不仰视他人、别国,也不接受被俯视。材料一评述“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指出中国与美国、西方“平视”的事实,这是我们的大国自信,是我们与世界互动的的基本原则。材料二借助“三星堆遗址最新考古发现”,揭示我们该相信自己、选择“平视”的原因——我们拥有辉煌的文明,我们应有充分的文化自信。 材料三选择“3月21日春分”的节点,指出怎样争取“平视”的权利:春分后适合农耕,也寓意着辛勤劳作,奋斗不止,做好自己,使自己变得强大。“气候温和,雨水充沛”也喻指当前中国和平稳定,面临发展契机,孕育新的希望。总而言之,三则材料的侧重点分别是:我们在“平视”,我们为什么要“平视”,我们怎样做到“平视”。注意写作情境(班会)和写作任务(主持人发言稿)。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4-04 15:00:02 页数:21
价格:¥2 大小:71.6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