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语文(试题卷)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共12页,共五个大题,23个小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量150分钟。2.接到试卷后,请检查是否有缺页、缺题或字迹不清等问题。如有,请及时报告监考老师。3.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写在答题卡和该试题卷的封面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的姓名、考号和科目。4.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姓名准考证号祝你考试顺利!绝密★启用前2022年下学期高一期终考试试卷语文 总分:150分时量: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①在全国喜迎二十大之际,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海外撤侨电影《万里归途》在全国引起观影热潮。该片以祖国强大、人民团结为坐标,描写华侨在异国他乡战火下艰辛的“回家”之路。作为国内首部聚焦外交官撤侨事件的国产电影,《万里归途》用热血鼓舞了观众,用真情赚足了眼泪。②与之前军事支援的撤侨电影不同,《万里归途》叙事的着重点则是“路”,聚焦在了行动里那群不为人知的幕后英雄。在没有军事力量的保护下,每个人以血肉之躯与荷枪实弹的军人周旋,靠着信念和对祖国的信仰创造出一个个“奇迹”。③《万里归途》有一种非常强有力的商业大片气质,故事一波三折,人物性格鲜明可爱。台词上也没有空话套话,实实在在贴近人物的真实感受。在镜头表现上细腻地抓住动作细节,让每个人物和故事都更加饱满,有血有肉地勾画出外交人员的普通人属性和不易,恰恰凸显出他们在这次撤侨事件中有所承担和有所作为的伟大与责任感。④由于不是战争片,本篇最核心也最难的是叙事与节奏问题,而演员在其中就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影片的演员阵容都是实力派,张译很好地诠释了宗大伟这一外交官角色,人物的丰富性被他拿捏得毫厘不差。在妻子面前的温柔、愧疚,在同胞面前的责任担当,在同事、兄弟面前的真挚、真心……在不同状态的切换中,角色的压力感被他丝丝缕缕地释放,少了几分用力过猛的疲惫,多了一些游刃有余的松弛。⑤影片立意也十分明确,“回家”的主题贯穿始终。面对主要人物的众多支线、侨民的“众生相”、中外组建家庭的反差等这一系列切入点,主创团队没有“贪多”,而是专心地利用众多的支线剧情来服务于主旨。⑥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万里归途》既保证了商业化的呈现水准,也很好地传递了一份积极的声音:虽然每个外交官都是普通人,但是在异国他乡,代表中国的他们就是一面旗帜、一个碉堡、一座灯塔、更是一个盾牌。纵使“归途”漫漫又荆棘遍布,但只要有勇气、有信念,血肉之躯亦能铺就,而这份“奇迹”的源头便是强大的祖国。⑦今天,我们生活在和平、幸福的时代,从历史中观照当下,让人感到影片的教育意义,也激励着人们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更大力量。(摘编自人民网《信念与勇气铺就“万里归途”》)材料二:①适逢中国国庆,中共二十大也即将召开,中华大地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在当前国际形势充满不稳定性、全球和平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国际社会正在以更加浓厚的兴趣关注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期待中共二十大继续为世界和平发展和合作共赢注入信心和动力。 ②国际社会关注中共二十大,是因为中国的稳健前行将持续为世界各国提供巨大发展机遇。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世界普遍期待有着巨大韧性和潜力的中国经济继续为世界经济提供动力。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经济比重超过18%;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是全球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最大的国家……中共二十大将科学谋划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国家发展的目标任务,全面擘画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随着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进,中国对外开放持续深入,中国为世界各国发展所提供的机遇更将前所未有。③国际社会关注中共二十大,是因为“中国之治”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不断提供新的启示。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持续稳健向前推进,从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到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从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到有效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日益展现出旺盛生命力,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相较于一些发达国家陷于政治失序、经济低迷、社会动荡,中国发展道路展现出的确定性更令世界瞩目,“中国之治”成为国际舆论愈发关注的话题。④国际社会关注中共二十大,是因为中国的大国担当将持续为完善全球治理注入强大正能量。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推进重大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对完善全球治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做出了更加显著的贡献。从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到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从建设性参与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中国方案,中国作为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公共产品的提供者的国际形象越发深入人心,在当前变乱交织的世界中,中国展现的巨大稳定性和建设性力量赢得国际社会越发广泛的认可。⑤归根结底,世界聚焦中共二十大,是因为“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必将在自身不断取得发展进步的同时,继续同世界各国一道,为和平发展尽力,为团结进步担当,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世界。(摘编自郑汉根李蓉《“中国好,世界会更好”——世界关注中共二十大的内在逻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喜迎中共二十大,国庆期间电影院推出了一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海外撤侨电影《万里归途》,电影在全国引起观影热潮。B.与之前军事支援的撤侨电影不同,《万里归途》没有战争场面,叙事的着重点是“路”,影片主要是在叙事与节奏问题上下功夫。C.与一些发达国家政治失序、经济低迷、社会动荡的情况不同,中国在十八大以来,取得了经济、生态、政治等方面的全面发展。D.外交官对于华侨来说就像是旗帜、碉堡、灯塔和盾牌。正如在全球和平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中国也如世界的旗帜一样。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影片《万里归途》既保证了商业化的呈现水准,又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激励着人们靠着信念和对祖国的信仰创造出一个个“奇迹”,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更大的力量。B.影片《万里归途》的主创团队放弃了主要人物的众多支线、侨民的“众生相”、中外组建家庭的反差等这一系列切入点,而是让“回家” 的主题贯穿始终,传递了一份积极的声音。C.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政治文明发展、外交与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均有巨大的成就。这种发展道路展现出来的确定性令世界瞩目,赢得国际社会越发广泛的认可。D.“中国好,世界会更好。”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世界是中国的一贯主张,这使国际社会以浓厚的兴趣关注中共二十大,希望中国持续为世界提供发展机遇。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国际清算银行总经理阿古斯丁·卡斯滕斯近日在瑞士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表示,在世界经济受到疫情严重冲击的背景下,中国作为一个“非常有韧性”的经济体,将继续为世界经济增长贡献动能。B.俄罗斯联邦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久加诺夫日前指出,在新世纪,通过广泛推行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树立了典范。中共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取得了辉煌的成果。C.美国哈佛大学费正清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罗斯·特里尔认为,中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突出展现了中国对同世界各国关系长远发展的战略考量,给国际格局新秩序的建立带来新动力。D.巴基斯坦前驻华大使马苏德·哈立德认为,中国以“民主集中制”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治国理政体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中国的发展经验值得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学习借鉴。4.材料一的编者删掉了原文中的一段话:“成朗,一个初次被派来战乱国执行任务的年轻外交官,满腔热血却又稚气未脱。这样的角色表现得太轴了容易招人讨厌,表现得太听话懂事又会毫无亮点。王俊凯却很成功地塑造出一个独属于成朗的闪光时刻,让人印象深刻。”根据文章内容,这段话应放在哪一段的最后?请指出并阐述理由。(4分)5.两则材料不同程度都表现了当代中国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但是在内容上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1.【答案及解析】C(A“为了喜迎中共二十大”错误,根据原文“喜迎中共二十大”只是时间节点,并非上演目的。B“没有战争场面”表述绝对,且于文无据。D.“中国也如世界的旗帜一样”错误,根据原文“国际社会正在以更加浓厚的兴趣关注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期待中共二十大继续为世界和平发展和合作共赢注入信心和动力”可知,“中国也如世界的旗帜一样”曲解文意。)    2.【答案及解析】B(“放弃了主要人物的众多支线”错误,根据原文“主创团队没有‘贪多’,而是专心地利用众多的支线剧情来服务于主旨”可知,并没有“放弃”。)3.【答案及解析】B (根据原文“国际社会关注中共二十大,是因为中国的稳健前行将持续为世界各国提供巨大发展机遇”“国际社会关注中共二十大,是因为“中国之治”为人类政治文明发展不断提供新的启示”“国际社会关注中共二十大,是因为中国的大国担当将持续为完善全球治理注入强大正能量”可知,材料二主要 论述世界关注中共二十大的内在逻辑是期望中国在多方面为国际社会贡献积极力量。B项只强调中国的发展,并未提及中国发展与国际社会的关系。)  4.【参考答案】放在第4段最后。理由:①与“张译很好地诠释了宗大伟这一外交官角色”的论据一起更全面地说明“影片的演员阵容都是实力派”;②王俊凯对成朗角色的成功塑造让人印象深刻,进一步论证本段“演员在把握叙事与节奏方面起关键作用”的观点。 (4分,每点2分)5.【参考答案】①材料一通过对《万里归途》的点评,写外交官们以强大祖国为后盾,历尽艰辛护卫华侨“回家”,体现祖国的强大和人们对强大祖国的信仰。②材料二通过对世界关注中共二十大的内在逻辑的分析,写中国对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突出贡献。(4分,每点2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看麦熟刘成章肥沃的关中平原,从头年冬到次年春,田野上十有八九都铺着日渐加厚的小麦的绿毡。而到了清明节呢,农谚说:“清明麦子埋老鸹。”于是,田野处处,是厚可盈尺的绿绒被了。“清明时节雨纷纷”,一块又一块的绿绒被儿,绿光闪烁,好不喜人。从此小麦就可着劲儿长了,那绿绒被便膨起来,膨起来,一天一个高度,一天一个样子,直至像隆起的海浪碧波,涛声震响。忽然有那么一天,麦梢儿迎风摇摆,一浪推着一浪,有了金子一样的颜色。麦梢儿的变化是一种信号,一种大动员的信号,一种摩拳擦掌的信号。它强有力地触动了每一个庄稼人的心,而跳得最快最欢最美的,却是婆娘们的心。婆娘,关中农村特有的称谓,把自己的一颗心分成了两半——一半在婆家,一半在娘家。婆娘负重最多,爱最多,是女性人生乐章中最绚烂的一曲,最有人情味,最具人性美,是一种极致。这不,看见麦梢儿黄了,她们立即想到了娘,想到了娘家的麦田,她们既关心娘又关心娘家的家事,都准备着去看望辛苦了大半年的爹娘和兄嫂弟妹,同时分享娘家麦子即将成熟的欢乐。于是,她们都忙碌起来了:蒸馍馍,烙锅盔,采拔菜蔬……丈夫公婆都理解她们,由着她们的心性。咱关中俗话说“麦梢黄,女看娘”呀!这种风俗辈辈沿袭。她们小曲悄唱,加紧了手中的活儿。手疾脚快地找篮篮,装礼物梳洗打扮——家家屋中都是这样。她们恨不得转眼间就能扑到亲娘的怀里。过不了多久,广漠的田野上,村与村之间,大路小路,到处闪耀她们的身影了。她们的肌肤有的粉红,有的微黑,有的如春萝卜般的细嫩,有的如秋白菜般的健康,摇曳多姿,风情万种。于是,这麦黄天,人们都惊叹关中路。田野是大片大片的黄的色块,她们是红的绿的花的荡漾的曲线。色块不动,曲线飞逸;色块有了曲线喜悦的旋律,曲线有了色块成熟的神韵,而这一切都是被馨香浸透了的。天那么蓝,那么纯,布满麦田的大地显得更黄了。大地焕发出我们民族的原色,它那么丰盈,那么辉煌。婆娘们就走在那原色之中。丰收在望,庄稼人被它所燃烧,田野上便此起彼伏地飘荡着吼唱秦腔的声音。在那原色中,婆娘们踏着秦腔的节拍:“父兮生我,母兮鞠我。 拊我畜我,生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这是来自《诗经》的声音。婆娘们虽然不懂得《诗经》,但这些意思,早就存在于她们的心坎里了。奔着爹,她们在走。奔着娘,她们在走。她们粘着轻尘的布鞋、皮鞋、胶鞋踩下急切的脚印,千姿百态,南来北往地撒布在旷野里,一如总也开不败的夏的花朵。一片胜似一片的麦子,常常逗引得她们不得不停下脚来。她们被关中大丰收的景象撩拨得晕晕乎乎,竟至忘了此刻身在何处,以为自己嗅到的已是娘家麦子的芳香,等恍然大悟——这哪是娘家的麦地呢,便独个儿笑了起来,如歌似地灿烂。但绝不吝惜泼出去的情意,娘家爹和丈夫不都常说么,人不能太自私了,天下农民是一家。是的,也应该为别人喜欢喜欢。何况,娘家地土好,人又勤,麦子一定不会比这儿差,也应该提前为之开怀一乐了。满怀的麦香,满心的快活,满鬓角的汗珠,满眼睫的光。她们的身姿是大小雁塔上的风铃。正干农活的男人们都知道她们是干什么去的,都为她们而感到自豪和充实。婆娘们喜滋滋地迈开脚步。现在,娘正在做什么呢?是不是早站在村口的老椿树下等我了?爹又在做着什么?一定是风风火火地联系收割机去了,但他也不忘记女儿这两天要回来,一定会早早地赶回家的。爹娘都上了一把年纪了,女儿多么想多住上几天,好给他们凑一把力,把麦子颗粒不剩地收到囤子里头。这期间一定要尽量多帮爹娘干些事情,比如缝缝补补呀,比如领着患老年病的爷爷上医院诊治呀。可是,爹又会厉声吼叫:“哪有这种情理?”娘也会柔声相劝:“听你爹的话,回去吧。麦忙天,谁家不是等着人手用哩?”而她们自己也放心不下婆家的事啊!婆娘,婆娘,婆娘的心里有多少牵挂啊!脚下的这条路,连接着分成两半的心儿的路,已经走过百遍千遍了,却愈走愈亲切,愈走愈爱走。自从缘分里亮出了这条路,这条路就和她们的生命紧紧地连在一起了。而且总是一边走,一边在心里悄悄呼唤:娘啊娘啊,我回来了!无边麦田的金黄的底色上,她们的脚步编织着一幅既古老又鲜活的关中农村的风俗画。传统和现实,古风和新意,在她们的身影上结合得那么和谐,那么完美。她们望着麦子。她们也是麦子,一株株能思考、有感情、会走动的麦子。她们呼吸着大气,装饰着田野。为了感谢阳光雨露的深恩,她们急匆匆地前行。她们心灵的麦芒在前行中颤动着,辐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选自《名家散文自选集丛书·刘成章散文集》,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8年,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关中婆娘“看麦熟”的情景,宛如一幅生动鲜活的风俗画,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充满了无限的诗情画意。B.文中引用《诗经》的内容,表现了关中婆娘不忘父母养育之恩的情感,体现了“看麦熟”风俗的文化内涵。C.文章结尾说婆娘们的心灵“辐射出最亮丽最动人的光彩”,蕴含着对勤劳、孝顺、质朴的传统美德的讴歌。D.本文以饱含感情的笔墨,描写了关中平原麦熟的景象和婆娘们“看麦熟”的情景,突出了歌唱丰收的主题。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看麦熟”是全文叙事、写人、抒情的线索。文章以“肥沃的关中平原”开头,为写“看麦熟”埋下伏笔。 B.从“头年冬”到“次年春”再到“忽然有那么一天”,文章运用时间顺序,写出了麦熟的过程,引起下文。C.本文融叙述、描写、抒情为一体,运用多种修辞手法,采用长短错落的句式,展现了关中大地的独特魅力。D.作者反复描写麦熟景象,目的是突出人们丰收的喜悦,连缀婆娘们“看麦熟”的过程,映衬出她们的美德。8.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在本文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9.请根据你对费孝通《乡土中国》的阅读体验,结合本文内容,谈谈文中所写的关中地区还留存着哪些乡土社会的特色。(6分)6.【答案及解析】D(“突出了歌唱丰收的主题”错误,本文的主题是对关中人特有的淳朴风情的歌颂。)7.【答案及解析】A(“为写‘看麦熟’埋下伏笔”错误,这里不是伏笔,而是为后文描写麦熟景象做铺垫,也为后文人物的活动提供典型环境。)8.【参考答案】①形散:文章内容丰富,语言表达活泼(1分)。文章写了麦长、麦熟、备礼、行路等多个场景,时跨冬、春、夏三个季节;融合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有事件记叙,有人物描写,有情感抒发,手法不拘一格,句式长短、整散结合。(2分)②神聚:线索清晰,题旨明确而集中(1分)。结构上以“看麦熟”为线索,串起了这些的场景,思路清晰,结构谨严;主旨在于集中表现丰收带给人们的喜悦,展现以婆娘为代表的关中人孝顺善良、勤劳质朴、热爱生活、活力四射的美好的人情、人性,表达对中华民族悠久的淳朴本色的赞美之情(2分)。(6分,每点3分)9.【参考答案】①农谚和麦熟景象:“清明麦子埋老鸹”,清明节气与当地农业相连,麦子蓬勃生长,麦穗飘香,丰收给们带来的喜悦,表明当地具有以土地为生的农耕文化特色。②称谓和社会关系:婆娘,关中农村特有的称谓,一心分两半,一半在婆家,一半在娘家,总是放心不下婆家的事;天下农民是一家,关心自家,也为别人家欢喜,表明当地具有差序格局的某些特点和推己及人的道德文化。③催归和饮食风俗:父亲催促女儿回去,馍馍、锅盔、菜蔬等农家礼食,“麦梢黄,女看娘”的风俗,《诗经》与秦腔相融,表明礼治教化和人情礼俗,在当地辈辈沿袭,现在依然有着旺盛蓬勃的生命力。(6分,每点2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何陋轩记〔明〕王守仁昔孔子欲居九夷,人以为陋。孔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守仁以罪谪龙场①,龙场古夷蔡之外,于今为要绥②,而习类尚因其故。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独其结题鸟言,山栖羝服③,无轩裳宫室之观,文仪揖让之缛,然此犹淳庞质素之遗焉。盖古之时,法制未备,则有然矣,不得以为陋也。夷之人其好言恶詈,直情率遂。世徒以其言辞物采之眇而陋之,吾不谓然也。 始予至,无室以止,居于丛棘之间,则郁也;迁于东峰,就石穴而居之,又阴以湿。龙场之民,老稚日来视予,喜不予陋,益孚比④。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予因而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列堂阶,办室奥,琴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于是人之及吾轩者,若观于通都焉,而予亦忘予之居夷也。因名之曰“何陋”,以信孔子之言。嗟夫!诸夏之盛,其典章礼乐,历圣修而传之,夷不能有也,则谓之陋固宜;于后蔑道德而专法令,搜抉钩絷之术穷,而狡匿谲诈,无所不至,浑朴尽矣!夷之民,方若未琢之璞,未绳之木,虽粗砺顽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斯孔子所为欲居也欤?虽然,典章文物,则亦胡可以无讲?今夷之俗,崇巫而事鬼,渎礼而任情,不中不节,卒未免于陋之名,则亦不讲于是耳。然此无损于其质也。诚有君子而居焉,其化之也盖易。而予非其人也,记之以俟来者。(选自《王文成公全书》卷二十三)【注】①〔龙场〕在今贵州修文县。②〔要绥〕要服、绥服,古代王畿以外的区划名,这里泛指边远地区。③〔结题鸟言,山栖羝服〕指少数民族的一些生活习俗。结题,结发于额;羝服,指用羊皮做的衣服。④〔孚比〕信服亲近。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B.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C.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D.人皆以予自上国/往将陋其地/弗能居也/而予处之旬月/安而乐之求其所/谓甚陋者而莫得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九夷:先秦时北部民族泛称,亦指其所居之地。后泛称少数民族。“九”表示众多。B.君子:在先秦典籍中多指“君王之子”。后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C.轩裳:古代卿大夫乘坐的一种前顶较高的车子的帷幕。裳,指帷裳,车旁的布幔。D.诸夏:周代分封的“王之支子母弟甥舅”各个诸侯国。后泛指中原地区,中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被贬到当时的边穷地区贵州龙场,条件艰苦,甚至连住处也没有。是当地人帮他搭建了一座轩房,使他有了住所。于是他借孔子之语命名住所,感到生活安宁而快乐。B.我们耳熟能详的《陋室铭》文笔之空灵飘逸,从居住环境、生活情趣、交往人物等角度体现陋室不陋;而本文内涵沉雄大度,借亲身经历表达自己的观点:二者主旨迥异。C.本文并非简单描述贬所环境差,条件苦,而是讲述当地人虽性情粗野,却醇厚质朴的表现,赞扬少数民族人民直率坦诚、乐于助人的品性,表达自己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D.本文思想卓越,排除了对少数民族的偏见,具有时代前瞻性。结构上层层推进,从孔子到自己,从遭贬后的经历到心中的感慨,最后表达期待有德君子来教化百姓的愿望。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1)予尝圃于丛棘之右,民谓予之乐之也,相与伐木阁之材,就其地为轩以居予。(2)虽粗砺顽梗,而椎斧尚有施也,安可以陋之?斯孔子所为欲居也欤?14.有人说王守仁的“何陋轩”有六“不陋”,请结合全文内容择其三谈谈你的看法。(3分)10.【答案及解析】C (“往”是“予”的谓语中心词,“自上国”是状语,故中间不能停顿,应停在“往”后;“陋其地”“弗能居”是两个并列的成分,中间应断开;“也”是句尾语气词,故其后停顿;“旬月”是“处之”的时间补语,不是“安而乐之”的状语,故“旬月”后断开;“安而乐之”是“予处之旬月”的感受,不是“求”的方式,故“安而乐之”后要停顿;“求”的宾语是“其所谓甚陋者”,故“所”字后不能断开)11.【答案及解析】A (“先秦时北部民族泛称”错,应是“先秦时对东方部族的泛称”)12.【答案及解析】B(“二者主旨迥异”错。两文主旨是相通的,都表达了自己不图表面浮华,追求本质纯净的志趣)13.【参考答案】(1)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当地人认为我喜欢那个地方,纷纷砍伐能修建木房的材料,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尝”,曾经;“圃”,用作动词,开辟菜园;“于丛棘之右”,状语后置,译时应前移;“谓”,认为;“相与”,共同,一起,纷纷;“木阁”,指修建木阁;“为”,建;“居予”,让我住,“居”是使动用法。每错或漏译一处扣1分,语句不畅或有语病扣1分)(2)虽然粗朴固执,但锤子斧头还有待施展(来加工完善)啊,怎么能够认为他们鄙陋呢?这正是孔子想要迁居到九夷之地的原因吗?(“粗砺”,粗糙,粗野,粗朴;“顽梗”,顽固,固执;“尚”,还;“有施”,有待施展,有待使用;“安”,怎么;“陋之”,认为……鄙陋,“陋”是意动用法;“斯”,这;“斯孔子所为欲居也欤”是含有判断句式的疑问句,“所为欲居也”是指想要居住某地的原因。每错或漏译一处扣1分,语句不畅或有语病扣1分)14.【参考答案】一是邻里不陋,当地民风醇厚质朴、直率坦诚、乐于助人;二是环境不陋,“翳之以桧竹,莳之以卉药”;三是情调不陋,“琴编图史,讲诵游适之道略具”;四是宾客不陋,“学士之来游者亦稍稍而集”;五是命名不陋,用孔子之语,以伸张孔子的话;六是居者不陋,志趣高雅纯净,希望民众得到教化。(3分,答对一点记1分,答对其中任意三点记满分)【参考译文】当初,孔子要住在九夷(边远之地),别人都认为那里简陋落后。孔子说:“君子居住在那里,有什么简陋的呢?”王守仁因罪被贬龙场,龙场在夷蔡(今河南南部)之外,如今也属于边远地区,还沿袭着过去的风俗习惯。人们都以为我来自京城,一定会嫌弃这里简陋,不能居住;然而我在此地住了十多天,却很安乐,并没有见到他们所说的简陋和落后。这里的人们,结发于额头,说话似鸟语,穿着奇特的衣服。没有华丽的车子,没有高大的房子,也没有繁密的礼节,但这仿佛是一种质朴、淳厚的古代遗风。这是因为古时候,法制没有完备,人们不受礼法约束,就都这个样子,不能认为是落后啊。夷地的人们好骂人,说粗话,但性情率真,淳朴。世人只是因为他们说话低微,就认为他们落后,我不这样认为。我刚来的时候,没有房子居住。住在丛棘之中,则非常阻滞;迁到东峰,就着石洞住 下,却又阴暗潮湿。龙场的人民,老老少少每天都来看望我,他们很高兴,不轻视我,越来越信服亲近我。我曾在丛棘的右边开园种菜,人们认为我喜欢那个地方,纷纷砍伐修建木房的材料,就着那块地搭建起一座轩房让我居住。我于是种上桧柏竹子,又栽上芍药等花卉,砌好堂前的台阶,置办好室内的房间,(摆上)琴书和图册史书,讲学诵书游乐之道大略具备了,来交往的文人学士,也慢慢聚集增多了。于是到我轩中的人,好像来到了四通八达的都市,而我也忘记了我是住在远夷之地。于是给轩取名为“何陋轩”,来伸张孔子的话。唉!华夏兴盛,那些典章礼乐,经过圣贤的修订而流传下来,夷地不能拥有,那么因此称之为“陋”固然可以;此后(中原华夏)轻贱道德而专注于法令,搜罗延揽的办法用尽了,可是人们狡猾奸诈,无所不为,浑朴的品质消失殆尽!而夷地的人民,正好比是没有雕琢的璞玉,没有经过墨线量直和加工的原木,虽然粗朴固执,但还有待施展锤子斧头加工完善啊,怎么能够认为他们鄙陋无知呢?这正是孔子想要迁居到九夷之地的原因吗?(意即孔子欲对浑朴的夷民施以礼乐教化)虽然这样,但是典章文化怎么可以不加以宣讲呢?现在夷地的风俗,崇尚巫术,敬奉鬼神,轻慢礼仪,放任情感,偏离正道,不合礼节,所以最终不免于简陋的名声,自然也就没有宣讲这些了。然而这对他们浑朴的本质并没有损害。果真有君子住到这里来,开导教化他们大概很容易吧。可是我不是那种能担此重任的君子,因此写下这篇“记”,用以等待将来的人。(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赤壁怀古①苏辙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觜距②方强要一斗,君臣已定势三分。古来伐国须观衅③,意突成功所未闻。【注】①此诗写于宋神宗元丰三年,正值北宋贸然出兵西夏之时。②觜(zuǐ)距:鸟类的嘴和爪,是争斗的工具。比喻战斗的武器。③观衅:窥伺敌人的间隙以便行动。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所写之事与苏轼《赤壁赋》“破荆州,下江陵”所依据的历史事实基本相同。B.“安知赤壁焚”强调了曹军在赤壁的意外惨败,并与结句“所未闻”形成呼应。C.前两联以描写为主,后两联以议论为主,具体分析了曹操赤壁之战失败的原因。D.该诗为怀古诗,从赤壁之战中引出教训,隐含对统治者贸然出兵讨伐西夏的批判。16.请从内容、表达方式、风格角度,简析本诗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不同。(6分)15.【答案及解析】C (“前两联以描写为主”错误,前两联是“新破荆州得水军,鼓行夏口气如云。千艘已共长江崄,百胜安知赤壁焚”,写曹操攻下荆州得到诸多水军,于是带领千艘战船到达赤壁准备与孙刘联军大战,结果没想到被一把大火烧了战船。这是记叙了曹操赤壁之战的情景,因此前两联以记叙为主。)16.【参考答案】①内容不同:苏辙诗聚焦于曹操,从曹操的失败中得出结论,认为自古以来攻伐他国需要等待时机、准备充分,想要突然成功是不可能的;苏轼词聚焦于周瑜, 借追忆周瑜的功业来抒发自己年华老去、功业未成的感慨。②表达方式不同:苏辙诗以叙述、议论为主;苏轼词以描写、抒情为主。③风格不同:苏辙诗朴实无华,理性客观;苏轼词雄浑豪放,主观浪漫。(6分,每点2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根据提示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6分)(1)《琵琶行(并序)》中有不少对秋江月夜的描写,如“”营造出与友人离别时的凄清氛围,“”则凝固了琵琶曲的强大感染力。(2)《师说》中韩愈提出了他心目中老师的作用是“”,而那些童子的老师,是“”,这并不是韩愈所推崇的老师。(3)《涉江采芙蓉》中的“,”两句表现了主人公与爱人分隔两地、无限惆怅的境况与心情。17.【答案】(1)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2)(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3)同心而离居    忧伤以终老(6分,每空1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河流是一位慈悲为怀、①的慈善家,他从不攀高弃低,从不喜大忘小,他总是牵念低处,怜惜弱小。河流不愿走直路,总是曲曲折折地绕路而行,哪怕穷乡僻壤,他也要把它搂进多情的臂弯。为的是尽量多走一些地方,多查看一些情况,多帮助一些饥渴的生灵、焦急的草木和等待的水瓢。河流就这样不计回报地一路慷慨施舍,一路广布恩泽。古往今来,我们不知道这一条条河流究竟救活了多少濒死的生灵,接济了多少穷苦的日子,抚慰了多少焦渴的思念。河流是一位不倦的旅行者,他穿越群山、漫游天下、鉴赏万物、行吟大地已达亿万年之久了,那②的流水和绵绵不断的烟云,就是他③的行走记录和心灵档案。自盘古劈开混沌以来,天地间发生的无数事件和走过的衮衮人物,一部分由化石作了记载,极少量由史册录了片段,而大部分都收藏在河流的眸子里和内心里。既然河流那悠长的语言和深沉的讲述一旦被我们听懂,我们就将不再需要什么历史学家,因为,河流——这历史的当事人和撰写者,将会亲口向我们讲述了真实的历史。18.请在文中画横线的空缺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把正确的语句写在答题卡上。(4分)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两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18.【参考答案】 ①乐善好施(矜贫救厄、济弱扶倾、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等)②滔滔不绝(滔滔不竭、源源不竭、滔滔汩汩等)③浩如烟海(卷帙浩繁等)19.【参考答案】(如果)河流那深沉的语言和悠长的讲述一旦被我们听懂,我们就将不再需要什么历史学家,因为,河流——这历史的当事人和撰写者,已经亲口向我们讲述了真实的历史。(4分,每改对一处记1分)20.【参考答案】 拟人:直接将河流当作慈善家来写,形象表现了河流的仁慈;排比:连用“救活”“接济”“抚慰”三个动宾结构的分句,从不同角度,强调了河流对弱小者的慷慨帮助,增强了语势。(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所给的文字,完成21~22题。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山水”是人格化的图像,其重点是借用自然的形态,①。中国绘画的精髓不在于形似而在于传神,②:一是画家描绘出所画对象的精神,二是画家通过描绘对象表现出自己的精神,三是画家通过描绘的对象及运用的笔墨表达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所以,在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标准中,③,重要的是通过造型元素的组合来表达画家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理想。杜甫在《丹青引·赠曹将军霸》中写道,“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就是赞扬画家曹霸的绘画充分表现了其内在的精神气质。21.下列句子中的“丹青”和文中加点的“丹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唐代陈子昂《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山水丹青杂,烟云紫翠浮。B.《晋书·文苑传·顾恺之》:尤善丹青,图写特妙。C.宋代文天祥《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D.《史记·李斯列传》: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1.【答案及解析】B(原文“丹青”指“绘画”。A指绚丽的色彩;B指绘画;C指史籍;D指丹砂和青雘,可做颜料。)22.【参考答案】①表达自己的理想和精神境界②这里的传神可以有三个层次③形似并不重要(6分,每句2分,句内部分错误酌情扣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逆风的地方更适合飞翔,我不怕千万人阻挡,只怕自己投降。”就像这首歌中唱道的那样,克罗地亚钢琴家马克西姆在战乱频仍的恶劣环境中,始终坚守自己的梦想,在一次次挫败中,永不放弃,终于赢得了鲁宾斯坦钢琴大赛最高荣誉,成为了世界闻名的“钢琴圣手”。“人生废与立,不在于是否舍弃或转移,而在于有无勇气把正确的道路开辟。”本想在互联网行业干出一番成就的程子昂,屡遇困厄,经过反复思考,决定返乡创业,终于培育出了适应晋中气候特点、抗冻丰产的核桃新品种。被共青团中央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并受聘为全国第三批“国家林草乡土专家”。以上材料中,面对困境,两人所采取的方式不同,或牢牢坚守,或及时转变,最终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他们不同的成功道路有何共同的奥秘?他们的事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激发了你哪些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认识。要求:选准角度,联系实际,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 本题两则材料,一则是牢牢坚守,勇于拼搏,最终实现梦想的案例;一则是及时转身,勇于开拓,终于取得成功的案例。两则材料形成对立统一关系,两则材料的主人公解决问题所采取的方式不同,但他们人生目标都是正确的,都是为了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他们选择道路都是正确的,都是更适合于自己且有益于社会的;同时他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品质,那就是不怕挫折,勇于抗争,不懈奋斗,自强不息,发愤有为。因此他们能殊途同归,取得辉煌的成就,实现人生的价值。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辩证分析坚守与转变的关系,并从中发现特殊性之中蕴含的普遍性的思维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联系学习、生活经验,探讨人生(或集体、团队、组织、国家)的社会价值及其现实途径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思维的触发点是两则对立统一的材料,思维的桥梁是一切熟悉的社会生活(包括自身经历或熟悉有关坚守与转变的实例,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等),思维的落脚点是人生(或集体、团队、组织、国家)的社会价值及其实现途径。文章在立意上,应突出针对特定的主体,论述在其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坚守与转变的关系:是坚守还是转变,不能一概而论,不能厚此薄彼、是此非彼,应该辩证分析,凡是正确的道路就要坚守,决不放弃,凡是与自身及社会发展不适应的就要及时调整和转变;只要目标正确,至于选择怎样的实现途径应因人(主体)而异,因时(客观实际)而异,只要是适合于自己(或集体、团队、组织、国家)且有益于社会的,就应该肯定,不能一刀切;当然要实现人生(或集体、团队、组织、国家)的社会价值,选择途径只是第一步,要真正取得成功还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必须勇于奋斗,自强不息,奋发图强。如:守正革新,是成功的辩证法;在正确处理坚守初心和与时俱进辩证关系的基础上不懈奋斗,是取得事业成功的前提;坚守正道,转变偏向,奋发图强,方能实现人生价值;实现民族复兴,必须有所坚守,有所转变,团结奋斗;牢牢坚守、勇于拼搏,适时转变,善于拼搏,才能立于不败之地,等等。在行文上,议论说理要体现思辨色彩,要正确看待坚守和转变,要联系学习、生活实际,不能泛泛而谈,以空对空,要有真实的有个性有针对性的见解。为了使内容集中,提高论述的针对性,写作时最好在人生、集体、团队、组织、国家等方面中选择一个方面来进行论述。【作文等级及记分参考标准】一等:优,54分及以上;二等:良,45分~53分;三等:合格,36分~44分;四等:问题作文,24~35分;五等:差,24以下直到0分合格要求是:符合题意,中心明确,内容较充实,思想健康,感情真实,符合文体要求,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迹清楚,有一定深刻度和创建性,字数符合要求。【关于作文的其他项评定】(一)扣分项评定出现错别字,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完5分为止;标点符号出现3处以上错误的酌情扣分;不足字数者,每少30字扣1分;无标题扣2分;不符合格式要求的,每错一处或缺一处扣1分。(二)残篇评定 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后,扣字数分。(少30个字扣1分)2.200—400字的文章,在12—25分之间评分,不再扣字数分。3.200字以下的文章,在12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4.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5.只写标题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6.完全空白的,评0分。(三)抄袭、套作评定1.抄袭量在95%以上的记0分。2.抄袭量在80%—95%之间的,在10分以下评分。3.抄袭量在50%—80%之间的,在10-20分之间评分。4.套作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后,根据套作情节轻重扣20—30分,最低记5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03-29 09:12:03 页数:14
价格:¥2 大小:51.5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