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高考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习(课内 课外)(共100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9

2/29

剩余2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考语文古代文化常识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下列文化常识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中的“西河”指黄河以东地区。B.古人以西为左,以东为右,所以“江左”指的是长江以西地区。C.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文中常泛指两广一带。D.“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中的“京畿”指的是京城及附近地区。2.下列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节是我国传统习俗中最隆重的节日,古人又称元日、元旦、新正。主要习俗有贴春联、挂年画、耍龙灯、拜年贺喜等。B.中秋节也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吃月饼等。C.端午节也是我国传统节日,又称重午、端阳、重五。时间为农历五月初五,主要习俗有赛龙舟、饮菊花酒、吃粽子、斗草等。D.重阳节,又称“老人节”,时间为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主要习俗为登高、插茱萸等。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   )A.古人把宫、商、角、徵、羽、变宫、变羽称为七音。B.《琵琶行》:“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霓裳》即《霓裳羽衣曲》。唐代著名乐曲名,相传为唐玄宗所制。C.《阳春》、《白雪》都是古代楚国的歌曲名,当时认为是高级的音乐。所以后来用“阳春白雪”比喻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作品。D.乐师是古代以演奏乐器为职业的人。《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4.下列有关文化文学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的车轮一般由三十根辐条构成。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轼,车厢前边可以手扶的横木,扶轼低头是表示敬意。B.在两汉诸子散文中,庄周的作品想象丰富,言辞瑰奇,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鲁迅说《庄子》“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C.在古代家和国是有区别的,家指诸侯下面分的大夫建立的地;国指天子分封的诸侯建立的地。而当时周天子统治的整个“天下”被称为“邦”。随着汉语的发展,在“兴国安邦”中“邦”和“国”已是同义词,都是“国家”的意思了。D.古代汉语中有些与走路有关的词语,有其特殊的含义。如“鲤趋而过庭”的“趋”,是小步快走,表示恭敬;“企者不立”的“企”是踮起脚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跬”是半步,即迈一次腿的距离,相当于今天的一步。5.对下列文化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乡党:指乡里、家乡;乡族朋友。古代五百家为乡,一万二千五百家为党,合而称乡党。B.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体全为“牺”,色纯为“牲”。C.三驱:语出《周易·比卦》“王用三驱”田猎时设网一面,留三面不设,指田猎有度,不过分捕杀。D.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6.下列对文化常识描述错误的一项为(   )A.星宿,古代把星座称作星宿,古人认为人间有功名的人是天上星宿降生的,这是迷信的说法。B.《诗经·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其中“七月流火”是说七月天气正炎热,好像下了火一样。29 C.《滕王阁序》:“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是说江西南昌地处翼宿、轸宿分野之内。D.参商:参宿在西,商宿(心宿)在东,二者在星宿中此出彼没,因此常用来比喻人的分离不得相见。7.下列对文化常识描述正确的一项为(   )A.山水阴阳:古代以山北、水南为阳,以山南、水北为阴。如《愚公移山》:“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中的汉阴指汉水的北面。B.三秦:指函谷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曾将此地封给秦军的三位降将,故得名。C.五岳: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衡山,南岳恒山。D.路:宋元时期的行政区划之一,相当于现在的省。古称别称:南京又称建康、金陵、江宁、白下。8.下列对课内有关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伶人,是封建时代对歌舞或戏曲演员的称谓,又称伶官、优伶。②忽微,微小的事。忽,一寸的十万分之一;微,一寸的百万分之一。③少牢,古代祭祀时用牛、羊、猪各一头称“太牢”,用牛、猪各一头称“少牢”。④《书》即《尚书》,与《诗经》《礼记》《乐》《易》并称为“五经”。⑤《新五代史》是二十四史之一,也属纪传体,记载了梁、唐、晋、汉、周五代的史实。⑥庄宗,文中为李存勖的庙号。庙号是中国古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⑦《记念刘和珍君》选自鲁迅的《南腔北调集》,《为了忘却的纪念》选自《华盖集续编》。⑧欧阳修的《伶官传序》属于书序,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则为赠序。A.①③④⑦ B.②③④⑤ C.②⑤⑥⑧ D.①④⑥⑧9.下列文化常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海客谈瀛洲”中的“瀛洲”与“蓬莱”“方丈”共称为传说中的东海三座仙山。B.《琵琶行》中“委身为贾人妇”中的“贾人”指商人。所谓“行商坐贾”“贾”指的是在本地做生意。C.古代官职常常有变动。其中表提升官职的词有擢、拔、左迁、陟等,降低官职的词有降、贬、谪、黜等。D.“江州司马青衫湿”“青衫”指黑色单衣。在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10.下列选项中,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庙号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只有开国的皇帝才能称“祖”,后继者都称“宗”。如宋太祖赵匡胤、明成祖朱棣等。②“太师”是古代官职。其一,为“三公”之一,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其二,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③称呼别人,可以用书斋名,如称呼蒲松龄为聊斋先生;可以用官名,如称呼王维为王右军;可以用籍贯,如称呼柳宗元为柳柳州。④常用授予官职的动词有:除、拜、授、辟等。常用代理官职的动词有,署、权、假、领等。常用免除官职的动词有:罢、黜、夺等。⑤秦汉时期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即丞相、太尉、中书侍郎。隋唐时期采用三省六部制,三省,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⑥与别人交谈时,称呼自己的父亲可以用“家父””“家严”,称呼自己的母亲可以用“家母”“家慈”,称呼自己的妻子可以用“拙荆”“内人”。A.③④⑤ B.①③⑤ C.②④⑥ D.①②⑧11.下列各项中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有布衣、黔首、黎民、黎庶、黎元、庶民、苍生、氓等。B.古代对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C.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五六岁,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29 D.古稀:七十岁的代称。如: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曲江》)12.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代许多文章中,“江”专指长江。江东,即江左,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而江表,则指长江以南地区。B.合从,即“合纵”,是战国时期秦国采用的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C.古代农民祭祀土神的节日,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第五个戊日。“一片神鸦社鼓”中的“社鼓”指社日祭祀土神的鼓声。D.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此夜于自家庭院中向织女进行乞巧活动,也称乞巧节。13.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封建时代由于先辈有功而给予子孙免罪的权利。“封妻荫子”的“荫”就是这意思。B.宰相:文中是古代辅助君主掌管国事的最高官员的通称,也可以泛指高级执政者。C.右:古代很多官职有左右之分,左右的地位不同时期多有变化。右有“上”之意,如“位在廉颇之右”。D.告身:古代委任官职的凭信。类似后代的委任状。“以文书治天下”是中国古代官制的重要特征。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女成年时要行冠礼,戴上表示已经成人的帽子,而“弱冠”就是还没有成年。B.“释褐”通常是指脱去平民衣服,开始担任官职;有时也指新考中的进士被授予官职。C.“人爵”是与天爵相对而言的,它是指尘世人们所封的爵位,例如国君所赐的公、侯等。D.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为海所环抱,因而称国境以内为“海内”,国境以外为海外。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爵位。爵位是表示贵族或功臣身份、地位的称号,分为不同的等级。B.刑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其最高长官是刑部尚书。C.实封,古代食邑制度之一。只有加实封的人才能够收其所得封户的租税。D.士大夫是古代中国对于社会上具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和官吏之统称。1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赋,一种文体,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B.《谏逐客书》的“书”是书信、给皇帝的信函之意,是古代臣子向君主陈述政见的一种文体,与“表”性质类似。C.“疏”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文体,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它是封建时代臣下向君主分条陈述事情、提建议或意见的一种文体。D.锱铢,古代重量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17.下列对相关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赐姓,古代天子据某人祖先所生之地或其功绩而赐予功臣,以示褒宠。“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姬姓始祖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炎帝,炎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B.号,又叫别号、表号。自号,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都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不别出匠心,各有所爱所好。C.字,又称表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古人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D.郡望,是指某家族祖先受封之地的地名,或是显赫祖先住过的地名。古人常以此称呼族内名人或自称。18.某知名导演正在筹拍一部大型历史剧《中华上下五千年》。但当他审阅某编剧送来的剧本时,发现剧本中有很多常识性的错误。请你阅读以下剧本中的片段,并帮导演选出正确的一项(   )29 A.(秦末军营)项羽仰天长叹,对虞姬说:“爱妃,天时不利,我军节节败退。军中寂寞,只好借酒浇愁。你能歌善舞,为我填一阕词,如何?”B.(汉末隆中)刘备对诸葛亮深深一揖:“我刘玄德久仰诸葛先生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人中龙凤。倘能得诸葛亮先生帮助,匡扶汉室又有何难?”C.(唐代长安)元稹紧紧握住被贬谪的白居易的手:“乐天,造化无常,此番你虽蒙冤右迁九江郡司马,也要好自珍重,来日方长,你我兄弟定有重逢之时。”D.(明朝河南)大臣于谦回京之前对众同僚说:“各位的心意本官领了,但这些礼物,我却只能完壁归赵。钱财关乎百姓生计,万不敢随意收取啊!”19.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缘坐,又称“连坐”“从坐”,是因他人犯罪而使与犯罪者有一定关系的人连带受刑的制度。它以犯罪人为中心,以不同的亲疏关系为半径,确定受刑群体。B.“夺情”是中国古代丁忧制度的延伸,意思是为国家夺去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C.下九,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在汉代,每月十九日是妇女欢聚的日子。D.“乡试”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代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人们把中试者称为“秀才”。20.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雅歌投壶:雅歌,指歌雅诗;投壶,就是将箭矢投入到装有小豆的小口壶中,投中者即获胜。雅歌投壶是秦汉以后贵族内部的吟诗与游戏活动,后常用以指武将之儒雅行为。B.疏、章、策都是臣下给帝王的奏章,策更侧重于为帝王谋划的大政方针和处理问题的方法。C.迁、授、拜、黜,都是古代表示官职变化的专用语,授、拜是授予官职,迁削、迁谪、迁除、左迁是官职降级。黜是免去官职。D.六合: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都相适合,叫六合。“六合”又指东、西、南、北、天、地,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21.下列文化常识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纳赀,封建社会的选官办法,即交纳一定的钱财就可以取得入选作官的资格,实质上是公开的买官卖官。B.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相当于今日的国防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篇、军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C.羽书,插有鸟羽的紧急军事文书。《汉书》注:“以木简为书,长尺二寸,用征召也。其有急事,则加以鸟羽插之。”D.刍荛,割草打柴的人,指代乡野间见闻不多无知浅陋的人或普通百姓。常用“刍荛之见”来批评别人见识短浅。22.下列文化常识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在省城举行的乡试的考试者,称为进士。B.文庙,纪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学先圣先贤的庙宇,又称孔庙,夫子庙等。C.吏部,官署名称,掌管文官的任免、升降、调动等事务,长官为吏部尚书。D.致仕,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致仕”。致仕的制度,源于周代,形成于汉朝。23.下列选项中,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封建时代,对判死刑的人,在每年秋季行刑,叫大决,又叫秋决;皇帝在犯人的名字上画钩,批准立刻行刑为勾决。B.刑部,又称秋官,宪部。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掌管全国刑法、狱讼等事,是清代最高司法机关。C.大辟,即斩首,古代五刑之一。中国古代的五刑可分为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奴隶制五刑是指墨、劓、刖、宫、大辟。D.束发,即古代男子成人时束发为髻,一般20岁左右,将头发束起来表示已经成人,“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即用此意。29 2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棨戟,有套的戟,古时官员出行时用做前导的一种仪仗。官员常用的仪仗还有对锣、对牌等。B.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伯叔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期服”。C.春秋,有如下几个含义:一年,四季;年龄;史书名,儒家经典之一,相传孔子根据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而成本之《春秋》。“蟪蛄不知春秋”中“春秋”的意思是代指年龄。D.“表”是一种文书,用于臣下向君主陈情谢贺。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25.下面是关于明清科举的论述,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科举考试分为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考试主要是考八股文和试帖诗等。八股文题目出自“四书”、“五经”,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B.乡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城举行一次,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C.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于各地举行,因为是在春天举行,所以被称为春闱。会试考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D.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26.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御史,在战国时本是史官,后为执掌监察职能官员的一种泛称。B.通侯,为秦代十级爵位的最高级,本称彻侯,汉武帝后改称。C.孝廉,是汉代对由中央征召、品行端正、拟任官职的人的称呼。D.豪右,指豪族大户,秦汉时期,因其居住在城市的右边故称之。A.郎中,本来是古代民间对医生的尊称,这里是官职名,即帝王的侍从官。B.虎符,是古代用金属制的虎形调兵凭证,其背面刻有铭文,分为左右两半。C.信州路,与辛弃疾词中“烽火扬州路”中的“路”均为宋时行政区划名。D.累迁中的“迁”意为调动官职,在古代一般指升职。累迁就是多次升官。27.下列文化常识的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浮图,亦作浮屠,佛陀之异译,古人因称佛教徒为浮屠,后并称佛塔为浮屠。文中指和尚。B.庐冢,古人在服丧期间,于父母或师长坟墓旁搭建的守护的屋舍,叫做“庐冢”。亦作“庐墓”。C.如,古代的一种注音方法,读若法,就是用打比方的方法来给汉字注音,即“读得像某字音”。如:“华”如“华实”之“华”。D.古人不仅有“名”,而且有“字”,出生三个月后由父亲命“名”,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并取“字”,女子无字。文中“安国平父”中“安国”是名,“平父”是字。28.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邑,指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城邦;也用于通称诸侯的封地、大夫的采地,文中就是这个意思。B.卿,卿相,如三公九卿;古代对人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也可用于上级称下级、长辈称晚辈,夫妻互称,朋友之间亦能称“卿”。C.祖,祖先,祖庙,文中指出行时祭祀祖先,是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祖先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D.变徵,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29.下列对文言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讳,字面意义是指不可隐讳,又常常用作对尊长者死亡的一种委婉的代称。B.结婚,文中指男方女方两家之间结成婚姻关系,现代指男性与女性结为夫妇。C.休沐,字面意义是休息沐浴,古代官员每隔一段时间休沐,也就是请假休息。D.发觉,文中指败露,现代指发现、觉察,败露也可以理解为被发现、被觉察。29 30.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台辅,指三公或宰相之位。三公,指国君手下负责军政事务的最高长官。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西汉以大司徒、大司空、大司马为三公。B.孝廉,“孝”是孝顺父母,“廉”是敬爱兄长,汉代选举官吏的两种科目。通过选举孝廉,在社会上造成“孝顺父母,兄弟和睦”的舆论和风尚,起到了一定的社会教育作用。C.封禅,是指中国古代帝王在太平盛世或天降祥瑞之时的祭祀天地的大型典礼。“封”多指在泰山顶上筑坛祭天;“禅”多指在泰山南梁父山上辟场祭地。D.九族,泛指亲属。一说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孙;一说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封建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一人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即“株连九族”。3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为掌管户籍、科举的机关,长官为户部尚书。B.漕运,就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C.盐课,即中国古代的盐税,是中国历代王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始见于夏朝。D.驿,旧时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亦指供传递公文用的马。32.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妹,就是堂妹。用“从”称呼,指亲属中次于至亲的亲属,如从子指的是侄子,从兄指的是堂兄。B.乡贡进士是指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考试的及第者。参加这一层次的考试需经乡试、府试两级选拔。C.翰林是我国古代文官,常为皇帝起草文书,参与修编国史等,并备皇帝咨询。这一职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唐朝。D.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成语“菽水之欢”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33.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易经》《论语》的合称。B.商贾,泛指做买卖的人,行走贩卖货物谓之商,住着出售货物谓之贾。C.编户,官府把民户的详细信息登记在册,并据此征收赋税和摊派徭役。D.践阼,践为履之意,阼指主人阶,意为走上主人阶位,特指皇帝登基。3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同年生”,科举时代同榜考中的人,不管年龄差别有多大,都称“同年生”。B.“授”“进”“起”“署”“参”等词语都跟官职的授予和升迁有关。C.“谢病归”,即因病辞官回家休养。“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D.“首实”,是向官府交代本人或别人的犯罪情实;“籍没”,是登记并没收家产入官。35.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驾”本指马驾的车;后也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为帝王的代称,颜师古曾注:“凡言车驾者,谓天子乘车而行。”B.“考课”就是朝廷依照相关法令,在一定的年限内,对各级官吏进行考核,区别不同等级,予以升降赏罚。C.“谥”,古代君主、大臣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与品德,而给予一个带有赞美性质的称号。D.“服阕”的意思是守丧期满除服。按照封建礼制,父母死后必须穿丧服守孝三年,三年后才能除去丧服。36.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幼孤指小时候父亲去世,“孤”在现代汉语中指父母双亡,而古文中多指幼年丧父。B.闾泛指门户、人家,中国古代以二十五家为一闾,“闾阎扑地”指富庶人家众多。C.立生祠是古代民俗,百姓为活着的官员立祠奉祀,借此表达对官员的感激与崇敬之情。D.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表示此意的词语还有“致仕”“乞骸骨”“移病”等。37.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髫龀:亦作“龆龀”。髫,古时小孩下垂的头发;龀,小孩换牙齿。合指童年。29 B.周易:儒家经典之一。内容包括《经》和《传》两部分。后者是前者的解说C.太守: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D.洛阳:中国古都之一。东汉、西晋等先后定都于此,唐、北宋以此作为陪都。3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芝:东汉著名书法家,被誉为“草圣”,与司马迁、张仲景、王羲之、吴道子、杜甫并称为“六圣”。B.长史:中国历史上职官名,最早设于秦代,其执掌职务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C.季孟:指伯仲之间,不相上下。“孟仲叔季”和“伯仲叔季”,都可以用来表示排行,也可以用来表示四个季节。D.八分:即八分书,隶书的一种。人们把带有明显波折特征的隶书称为“八分书”,亦称“分书”或“分隶”。3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B.超迁,迁是指古代调官、升官,超迁是指超越一般的升迁过程,职位得到连续升迁。C.勤王,指尽力于王事,后多指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D.蟒衣,明代创制的一种绣蟒的官服,明初只限于皇帝左右宦官及得宠亲信之人所服。4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封,北宋都城,即今河南省开封市。当时与东京洛阳相对,故又称西京。B.幕府,因军队出征使用帐幕,故指将帅办公之所,后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C.起复,指官员遭父母丧时服丧期未满而应召任职,明清时指期满出而任职。D.雩祀,古代祈雨的祭祀;舞雩与之相关,是求雨时举行的伴有乐舞的祭祀。4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居注,指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也是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职官名,文中指前者。B.剖符,指帝王进行封赏时,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C.黄老,即黄老学说,奉黄帝和老子为始祖,因此得名,是道教重要流派之一。D.安置,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文中指对获罪官员的处罚,是“谪宦”的一种。4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术,犹言经学和技术,指以经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和“六艺”。B.翰林,即翰林院,古代以文学供奉宫廷的官署,长官为翰林学士。C.屯田员外郎,唐在尚书省工部设屯田郎中一职,掌屯田之政令。D.中书令,是帮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负责递交大臣的密奏等。43.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此处是临时担任、代理官职之意,古汉语中还有权、摄、署等词也有代理官职的意思。B.受禅,指古代王朝更迭,新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后来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C.可汗,指的是我国古代北方突厥、契丹、蒙古、匈奴等游牧民族建立的汗国的最高统治者。D.母忧,亦称为“母艰”“内艰”,如若母亲去世,古代朝廷官员按制须离职回祖籍守制三年。4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簿,古代官职名,是一种属官,一般负责掌管文书、办理具体事务。B.大篆,汉字字体;秦朝创制小篆后,将此前笔画比较繁复的篆书通称为“大篆”。C.殿下,本指殿阶之下,后来成为对站在殿阶之下官员的尊称,文中指文惠太子。D.改容,文中指文惠太子改变神色,神情变得严肃起来;现在还可指改换面容。45.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散夫,与“匠”相对,指服劳役的人,他们生活在社会底层,从事卑微劳作。B.哭踊,古代一种丧礼,亦称“擗踊”,顿足拍胸而哭,表示极大的悲哀。C.服除,亦称“除丧”“脱服”,民间称为“脱孝”,即除去丧礼之服,指守丧期满。D.太守,一郡的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自行任免所属掾史。29 46.下列对选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北,现指河北省,古属冀州、直隶,简称“冀”。文中指黄河以北地区。B.司马,官职名,将军手下的属官,掌管军事,司马有左司马和右司马之分。C.弃市,古代刑罚,是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人所弃。D.本纪,《史记》中体例的一种,西汉司马迁所创立,只用于对帝王的传记。4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京,文中指位于京都以西的陪都。北宋都城为汴梁(开封),洛阳为西京。B.古文,文中是指先秦两汉以来用文言写的散体文,是相对于六朝骈体文而言的。C.参知政事,宋于宰相外,别设参知政事,为宰相的副职。范仲淹、王安石也曾任此职。D.文忠是古代官方封给大臣的谥号,这种谥号只有兼具文武之功的人才能获得。4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监国,古代国君外出时,由太子留守代为处理国事。也指君王未能亲政,太子代理朝政。B.星象,指星体的位置,及明、暗、薄、蚀等现象。古代星相家据此占测人事的命运吉凶。C.南渡:晋宋两朝皆渡长江于南方建都,史称南渡。此处指宋因金人南下迁都南方。D.蟒衣:袍服名。明代皇帝对有功之臣的“赐服”,衣上绣蟒,蟒与龙形相似而少一爪。4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景,是西汉皇帝刘启的谥号,皇帝的谥号是后人根据他生前的行为赋予的美称。B.县官,旧称一县的行政长官,也可以指朝廷,西汉时常用县官来称代政府或皇帝。C.外繇,戍边徭役,汉时戍边者由官府供给衣食杂用,不去者可每年出钱三百代役。D.关内侯,指汉代军功爵级中高于大庶长低于彻侯的爵位,有封邑,可以收取租税。5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诤,也写作“廷争”,指在朝廷上向皇帝呈递奏章进谏。B.弃市,指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于街头示众。C.凤阁鸾台,指中书省和门下省,武周时改称为凤阁、鸾台。D.革命,古代认为帝王受命于天,改朝换代乃变革以应天命。5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狩”即“巡守”,意为天子出行,巡行视察诸侯为天子所守的疆土,即邦国州郡。它是上级对下级的关系。B.“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中国四方边区文化较低各族的泛称。即东夷、南蛮、北戎和西狄的合称。C.“黔首”是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平民以黑巾裹头,故名。含义与氓、庶民、白丁以及上文的“布衣”等同。D.“五刑”是中国古代五种刑罚的统称。商周时期,五刑指墨、劓、剕、宫、大辟,唐代有笞、杖、徒、流、死五刑。52.下面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编户,官府把民户的详细信息登记在册,并据此征收赋税和摊派徭役。B.符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如虎符、符节。C.“迁秩”指“官员被贬黜”,其中,“秩”是“根据功过确定官员俸禄、评定官员品级”。D.六龙,古代天子车驾为六匹马,古人认为马八尺以上为龙,所以称天子车驾为六龙。5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B.宗室,是古代社会中对与君主同一宗族血亲的称谓,历代皇族例称为宗室。C.海内,即国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环绕着大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D.庶务,指国家的各种政务,后来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5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谏的执着态度。B.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极端刑罚。C.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馔。29 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刑狱的官署。55.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土官,指封建王朝封赐的、独霸一方的、能世袭的官员或统治者,后此官职用于称呼统治少数民族的官员。B.巡抚,指京官巡察地方,后成为省级地方长官。古时这种京官先外派后成为地方长官的还有刺史、总督等。C.干支,即天干地支。干支顺序相配,六十年为一周期。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地支”D.异姓封王,是指在中央集权时代,当朝皇族以外的、有功社稷的人受封王爵。封异姓为王始于西汉的皇帝刘邦。56.下列各项古文化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箸,夹食的用具,与“住”谐音,含有停步之意,因避讳故取反义为”快”,又因以竹制成,故加个“竹”字头为“筷”,沿用至今。《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其中赵惠文王十六年采用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B.寒食,我国民间传统节日。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是源自重耳追念介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端午因“五”与“午”同音,农历五月初五遂称端午节。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等。C.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由于祭祀者和祭祀对象不同,所用牺牲的规格也有所区别: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朔漠指北方的沙漠,也可单称“朔”,泛指北方。京畿,国都及其附近的地区。江左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右,以西为左。D.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花信年华:女子二十四岁。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古稀之年、悬车之年、杖围之年:均指70岁。5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人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太学学习的生员。B.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怍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C.宦官,也指太监,是中国古代京城既为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也为一品二品官员服务的官员。D.谥,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58.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导皇帝的高级秘书官。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5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祖饯,古代饯行的一种隆重仪式,祭祀路神之后,在路上设宴为人送行,“祖帐”是指在道旁设帐饯行。B.丁忧是指根据儒家传统的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必须辞官为父母守制二十七个月。“忧”又有“内外忧”,其中“内忧”指的是母亲去世。C.奉朝请,给予闲散大官的优惠待遇。古代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请﹐秋季朝见为朝。因称定期参加朝会为奉朝请。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D.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隋唐列为六部之首。长官为吏部尚书,副长官称侍郎,历代相沿,吏部掌管全国管理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60.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大学,始于西周。唐代改为国子监,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29 B.冬至是小寒之前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24节气中最早被制定一个。历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所以“小年”就变成了冬至专有的民间叫法。C.教授原意为传授知识、讲课授业,后成为学官名。汉唐以后各级学校均设教授,主管学校课试具体事务。D.节度使,官名。唐朝时在重要地区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授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节度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书记和司令职位。61.下列各项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节指的是阴历中“年”的开始,古人又称为“元日”“元正”等。春节和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不一定是同时的。B.元宵节又称灯节、上元节。古人写此节的诗词很多,例如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C.寒食节要禁烟火,以纪念介子推。唐代诗人韩翃的诗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写的就是寒食节情景。D.清明节的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天气转暖,李清照形容它“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62.下列各句加点的词都有“死”的意思,按由尊到卑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永和四年卒②伤余心之忧忧兮,悲将军之不禄③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④于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⑤明年,丞相薨A.③⑤②④① B.③⑤①②④ C.⑤③②④① D.⑤③②①④63.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抗疏,古代指臣子向皇帝上书直言。如“匡衡抗疏功名薄”中,以“匡衡抗疏”暗指自己因抗疏触怒皇上。B.讼牒,诉状,封建社会打官司的文书。讼,诉讼;牒,诉状,也常指古代官府的往来文书。C.琉球,明太祖朱元璋派使臣出使琉球群岛,诏书中称其琉球,当时的琉球实际上是中国的属国。D.御史,古代行政官职,自秦朝至清朝,专为史官性质的官职,是负责掌管文书、记录时事的官吏。64.对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文化知识的解释,全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是儒者的装束,代指诸葛亮,他和周瑜一起火攻曹操,有儒将风度。)②召有司案图官吏的通称。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③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④劾大不敬  , 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大不敬,被指控的罪名。对皇上犯了“大不敬”的罪,在当时是要处笞刑。)⑤公车特征拜郎中(公车特征,公车特地征召。公车,官方专用车,接臣民上书和征召。)⑥举孝廉不行(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③④⑥65.下列诗句涉及年龄的文雅说法,其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弱冠,是指男子20岁)(左思《咏史》)B.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总角,是指女子13岁)(《诗经·氓》)C.女年甫及笄,袅袅有容色。(及笄,是指女子15岁)(和邦额《夜谭随录》)29 D.残年真欲数期颐,一事无营饱即嬉。(期颐,是指100岁)(陆游《老甚自咏》)66.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顿首:叩头,头叩地而拜。古代的九种礼拜形式之。B.“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为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D.“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67.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把宫、商、角、徵、羽称为五音,从宫到羽,按照音高的从高到低,形成一个五声音阶。B.笞刑也是指古代的一种刑罚,是一种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臂、腿、背的刑罚,隋代把它定为五刑之一。C.先秦时衣长而裳短,后来变成衣短裳长。古代体衣,在质地、颜色上都有严格的等级规定。D.案,又称食案,古代孟光对丈夫“举案齐眉”里的案就是食案,它形体不大,有四足或三足。68.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氏”在夏商周时用来区别贵贱,贵者有名有氏,贱者无名无氏。氏可用国名、邑名、官名、职业名、住地名等。B.“闾里”可以指乡里或城里平民居住的地方。“闾里”在汉代也是对城市居民实行监管、宵禁、征役的基本单位。C.“西域”是汉以来对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的总称。其广义包括亚洲中、西部,印度半岛,欧洲东部和非洲北部。D.“谥”分为官谥和私谥、褒谥和恶谥等。君主的谥号一般由礼官确定后由即位皇帝宣布,大臣的谥号是朝廷赐予。69.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京城”“京师”均指当时的都城长安。B.“薨”在古代指诸侯或大官的死。年幼丧父称为“孤”。C.“尚飨”是祭文结尾常用的语言,表示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D.“十二郎”中的“郎”是对男子的通称,也称“郎子”。70.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乘之国,指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在春秋后期是中等国家。春秋时期,一辆兵车,配甲士3人,步卒72人,称一乘。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祭祀在古代是大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C.冠者,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童子,少年,均指不到20岁的人。D.小相,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71.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唐朝,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科举的主要科目。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前者难,后者易。B.宋代的科举,大体同唐代一样。其中进士科仍然最受重视,进士一等多数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进士科为宰相科。C.明朝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又称“春闱”,会试又称“秋闱”。D.有司,“司”即“主管、管理”,古代设官,各有专司,故称有司。72.下列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古人重视祭祀,在祭祀时常常用宰杀牲畜的办法来表达自己对祖先神灵的敬畏,在祭祀时,猪和羊各一头称作“少牢”,猪、羊和牛各一头称作“太牢”。29 B.“敲扑”为古代刑具,用来惩罚犯人,“敲”为长木杖,“扑”为短木杖。也可以指敲打鞭笞。C.苏武牧羊中提到持节牧羊,古代的节代表皇帝的身份,凡持有节的使臣,就代表皇帝亲临,象征皇帝与国家,可行使权利。D.七庙,本指四亲(高祖、曾祖、祖、父)庙、二祧(高祖的父和祖父)庙和始祖庙。后泛指帝王的宗庙。73.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词,又称长短句,产生于唐代,流行于宋代。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B.“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步”,跨出两脚为“跬”,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C.《短歌行》中,“周公吐哺”是出自《史记·鲁周公世家》的一个典故。曹操在这里以周公自比,是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74.下列选项中,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题名有甲乙次第而得名,也叫落第、下第。隋唐只用于考中进士。②中国古代纪年法有多种,常见的有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也有年号干支兼用的,“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就是年号干支兼用。③学官,古代主管学务或教学的官员统称,其中“祭酒”是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助教”是协助国子祭酒教授生徒的。④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四方,即天地四方,泛指天下,也可指年月日于支都相合,如《孔雀东南飞》中“六合正相应”。⑤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分为十二个时辰,对应二十四个小时。其中“平旦”指早晨3-5点,“黄昏”指17-19点。⑥江东,指长江以东地区,古人以东为左,故又称江左。江东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地理概念,素以文化繁荣、经济富庶著称。A.①③⑥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75.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太史”官名,也指复姓。夏商周三代为史官和历官之长。至明清两朝,又称翰林为太史。B.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牢,祭祀用的牲畜。C.“黔首”是秦朝对百姓的称呼。“布衣”“黎民”“鲰生”“庶民”“氓”等也指百姓。D.连坐:相连坐(治罪)。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叫“连坐”或“相坐”。76.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土地孕育五谷,五谷之长为稷,后世遂以“社稷”代称国家。B.洛阳、衡阳两个地名是因其分别处在洛水之南、衡山之北。C.成语“寅吃卯粮”是指任何时候都有粮吃,形容经济富足。D.二十四节气中,夏至和冬至,分别表示夏季和冬季的到来。7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质”是“质子”,是古代君主为表示诚意与妥协,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贵族。B.“虞夏”指有虞氏之世虞代和夏代。有虞氏是远古部落名,舜是虞代最后一位统治者,称“虞舜”;相传舜禅位禹,夏代由此开始,称为“夏禹”。C.“肉袒牵羊”是古代战败投降的一种仪式。“肉袒”指脱去上衣,露出肢体,以示降服或谢罪。“牵羊”指牵着羊,表示犒劳军队。D.“戎”是古代中原王朝对北部地区少数民族的统称。29 78.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司,有具体职务、做具体工作的官吏。也可用来泛指官吏。B.髡,古代刑罚的一种,将犯罪的人头发剪去,以示惩罚。C.方正,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之一,任用行为端正之人为官。D.征,汉代一种选官方式,即地方官向皇帝举荐有名望的人士。7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宫车晏驾”,“晏”,迟,宫车迟出,晏驾,旧为帝王死亡的隐讳说法。B.“幸大王自改”,“幸”,希望。与《孔雀东南飞》中“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中的“幸”含义相同。C.“岁余,徙为卫尉”,“徙”,此处意为贬谪。如《后汉书·张衡传》中“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徙”即为此意。D.“元朔二年”,“元朔”是汉武帝时期的第三个年号。以纪念前129年卫青打击朔方(北方)匈奴祭祀祖先的龙城。同时“元朔”也指一年的第一个朔日,即正月初一。80.下列对文言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男子20岁称弱冠。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B.“会昌”为皇帝年号。年号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刘彻继位后始创,此后形成制度。一个皇帝一般只有一个年号。C.左迁即“降官”,即“降低官职”之意,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这种说法。D.魏晋以后骈俪文盛行,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主张恢复先秦和汉代散文内容充实、长短自由、朴质流畅的传统,即称这样的散体文为古文。8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黜陟”指人才的进退,官吏的升降。其中“黜”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陟”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B.“陛下”原来指的是帝王宫殿的台阶之下,后来引申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时,对帝王的敬称。C.“逆龙鳞”比喻犯人主或强权之怒。传说龙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触之者则必杀人。后人用“龙鳞”指皇帝或其威严。D.“徒流”是古代刑法。“徒”是剥夺罪犯一定期限的自由并强制其服劳役,“流”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8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宋代太学仍为最高学府,隶国子监。B.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冠礼在宗庙进行,一般由指定的贵宾给行加冠礼的青年加冠。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称进士及第,二等称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D.书是对帝王的呈文,有不同的称呼,如章、奏、表、疏、封事等,封事是预防沿漏的意思,是一种秘密的奏议。83.下列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B.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C.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D.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称“致仕”或“休致”,也指官员退休。29 8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元孚,字秀和,少有令誉。后拜冀州刺史。孚劝课农桑,境内称慈父。永安末,乐器残缺,庄帝命孚监仪注。孚上表曰:“昔太和中,中书监高闾、太乐令公孙崇修造金石,数十年间,乃奏成功;……臣今吹律求声,叩钟求音;损除繁杂,讨论实录。今量钟磬之数,各以十二架为定。”奏可。于时搢绅之士,咸往观听,靡不咨嗟叹服而反。(节选自《北史·列传第四》,有删改)A.“农桑”指耕种和养蚕等,泛指农事;“劝课农桑”即勉励、督促人民从事农业生产。B.“表”是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表达忠诚和愿望的一种文体。可叙事、议论和抒情。C.“金石”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文中指元孚对古器物的研究。D.“搢绅”原意是插笏于带。同“缙绅”,旧时指官宦的装束,后转用为官宦的代称。8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李业兴)举孝廉,为校书郎。以世行历法,节气后辰下算,延昌中,业兴乃为《戊子元历》上之。子崇祖,武定中,太尉外兵参军。崇祖弟遵祖,太昌中,业兴传其长子伯以授之。齐受禅,例降。(节选自《魏书·列传·卷七十二》,有删改)A.孝廉,即“孝顺亲长﹑廉能正直”。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B.节气,指时节和气候,如中秋,是认知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的知识体系。C.太尉,秦汉时是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后这一官职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D.受禅,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后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8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褚裒,字季野,康献皇后父也。初辟西阳王掾、吴王文学。在官清约,虽居方伯,恒使私童樵采。顷之,征为卫将军,领中书令。(节选自《晋书·卷九十三》,有删改)A.字,古人取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呼用的。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李白为李太白。B.辟,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C.方伯,原指一方诸侯之长,后泛指地方长官。如“二州牧伯”的“牧伯”是州牧、方伯的合称。D.领,文中表示代理官职。古汉语中表示代理暂任官职的词语还有“行”“署”“假”“摄”“权”。8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邵宗元,字景康,砀山人。由恩贡生历保定同知,有治行。李自成陷山西,宗元时摄府事,亟集通判王宗周,推官许曰可,清苑知县朱永康,后卫指挥刘忠嗣及乡官张罗彦、尹洗等,议城守。时何复任保定知府,闻,兼程驰入城,宗元授以印。复曰:“公部署已定,印仍佩之,我相与僇力可也。”乃谒文庙,与诸生讲《见危致命章》,词气激烈,讲毕,登城分守。(节选自《明史·邵宗元传》)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B.恩贡生,举人考中会试者称贡生,凡遇皇室或国家庆典,加试被录者为恩贡生。C.同知,明清时期官名,是知府的副职,因事而设,每府设一二人,无定员。D.文庙,是纪念和祭祀孔子的祠庙建筑,分为家庙、国庙、学庙,本文即学庙。8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久之,(曹修古)出知歙州,徒南剑州,复为开封府判官。未逾月,会太后兄子刘从德死,录其姻戚至于厮役几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暖皆缘遗奏超授官秩,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章论列。太后怒,下其章中书。大臣请黜修古知衢州,余以次贬。太后以为责轻,命皆削一官,以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同判杭州,未行,改知兴化军。会赦,复官,卒。(节选自《宋史·曹修古传》)A.出,古代在京城担任职务的官员前往地方担任职务,与地方官员进朝廷任职的“入”相对。B.黜,指废掉或罢免官职。在古代,表示罢免官职的词语还有“罢”“免”夺”等。29 C.赦,帝王以施恩的名义赦免所有的犯人。如皇帝登基、立太子或遭灾等情况,常常会颁布赦令。D.卒,一般指大夫之死。天子之死叫“崩”,亲王、诸侯之死叫“薨”,百姓之死叫“死”。89.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李迪字复古,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语。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时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日借。”帝悦。(节选自《宋史·李迪传》)A.进士,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科举考试到明清发展为四个级别,最低一级是乡试。B.归沐,本义指回家沐浴,后指官吏休假,休假天数在各个朝代有所不同,如汉代“五日一休沐”,唐代“旬休”。C.三司,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将财政大权从宰相手中分割出来而设置了“度支、户部、盐铁”三司,长官是三司使。D.朕,指皇帝自称。在先秦时,诸侯国君主自称“孤”“不谷”“寡人”。其他人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9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帝践阼,更封(夏侯尚)平陵乡侯,迁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黄初三年,车驾幸宛,使尚率诸军与曹真共围江陵。尚夜将步骑万余人,于下流潜渡,攻瑾诸军,夹江烧其舟船,水陆并攻,破之。迁荆州牧。(节选自《三国志·魏书》)A.践阼,亦称“践胙”“践祚”,就是帝王登基。阼,大堂前东面的台阶,主人迎接宾客的地方。B.假节,皇帝将节借给临时执行任务的臣子使用,任务完成后,将不再被收回。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D.迁,在古代一般指官职提升。表示官职提升的词语还有“升”“擢”拔“陟”等。9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敬播,蒲州河东人也。寻授太子校书。史成,迁著作郎,兼修国史。太宗之破高丽,名所战六山为驻跸。玄龄以颜师古所注《汉书》,文繁难省,令播撮其机要,撰成四十卷,传于代。A.河东,在古代指山西西南部,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上古时代女娲氏炼石补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故事均发生于此。B.著作郎,官名,在东汉时属中书省,为编修国史之任。至唐代,主管秘书省属下之著作局,高宗龙朔年间曾改称司文郎中。C.高丽,又称高丽王朝,是朝鲜半岛古代国家之一,都城在开京(今朝鲜开城),国土大体相当于今天朝鲜半岛中南部。D.《汉书》,由东汉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与《史记》《三国志》《晋书》并称为“前四史”。9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樊毅字智烈,南阳湖阳人也。讨河东王萧誉,以功除假节、威戎将军、右中郎将,食邑三百户。高祖受禅,毅与弟猛举兵应王琳,琳败奔齐,太尉侯瑱遣使招毅,毅率子弟部曲还朝。A.假节,中国古代帝王将符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以威慑一方,任务完成就会收回。B.食邑,又称采邑、封地,是指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C.受禅,也叫禅让制,是指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即部落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29 D.部曲,本为军队编制及私兵之称,后来为家仆之称。身份高于奴婢低于良人,有私财,无独立户籍。9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虞)奕字纯臣。第进士。崇宁,提举河北西路常平。事觉,府县及大理鬻狱,奕受诏鞫讯。睦州乱,以龙图阁直学士知镇江府。寇平,论劳增两秩。还为户部。袭庆守张漴使郡人诣阙请登封,东平守王靓谏以京东岁凶多盗,不当请封。A.路,是宋朝行政区划名,河北路地处北宋北部,旧分东、西两路,后并为一路。B.大理,即大理寺,是宋代的司法机关,掌管刑事案件的审理,长官为大理寺卿。C.秩,指年终考评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文中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职级别。D.封,指封禅,历代帝王都把封禅作为国家祭祀大典,封指祭地,禅指祭天。9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到彦之字道豫,彭城武原人。及文帝入奉大统,以徐羡之等新有篡虐,惧,欲使彦之领兵前驱。彦之曰:“了彼不贰,便应朝服顺流;若使有虞,此师既不足恃,更开嫌隙之端,非所以副远迩之望也。”会雍州刺史褚叔度卒,乃遣彦之权镇襄阳。元嘉三年,上于彦之恩厚,将加开府,欲先令立功。七年,遣彦之等北侵。及还,凡百荡尽。文帝收彦之下狱,免官。九年,复封邑,固辞。(节选自《南史·到彦之传》,有删改)A.篡虐,指徐羡之等人在文帝刚刚当皇帝时有夺取君位和残暴肆虐的思想行为。B.朝服,指在重大典礼时所穿的礼服,主要用于朝会,是君臣百官的议政之服。C.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吏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之意。汉朝三公等可以开府,后来开府资格有时会放宽。D.封邑,指君主赐以邻地或者食邑,并将封邑内的所有权力转让给封君作为奖赏。9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吕祖谦字伯恭,尚书右丞好问之孙也。初,荫补入官,丁内艰,居明招山,四方之士争趋之。轮对,勉孝宗留意圣学。父忧免丧,主管台州崇道观。A.荫补,中国古代的一种选官制度,指下辈因上辈功业或地位而获得的特殊待遇。B.丁内艰,也称为丁母忧,丧制名。凡子遭母丧或承重孙遭祖母丧,称丁内艰。C.圣学,一般指圣人治学之法、修学之道、成学之径、饱学之意,有时特指孔子之学。D.免丧,又称“夺情”,意思是为国家放弃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9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孙梦观字守叔,庆元府慈溪人。知嘉兴府。轮对,极言:“风宪之地,未闻有十八疏攻一竦者。封驳之司,未闻有三舍人不肯草制者……”当路者滋不悦。出知泉州兼提举市舶,改知宁国府。召为起居郎,兼国子祭酒,权吏部侍郎。俄而梦观得疾,口授遗表,不忘规谏,遂卒。帝悼惜久之,赙银帛三百。A.舍人,文中“舍人”是官名,负责诏诰呈奏之事,与“臣舍人蔺相如可使”中的“舍人”同义。B.国子祭酒,是古代官名。国子指国子监,是朝廷设立的最高学府,祭酒即其主管官员。C.表,是古代臣子呈报给皇帝的文书种类之一,一般用以陈述衷情,如李密的《陈情表》。D.赙,指用财物助办丧事。文中指孙梦观死后,皇帝赐予银帛帮助他家治丧,以示恩宠。9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向士璧字君玉,常州人。绍定五年进士。有战功,进兵部侍郎兼转运使。侍御史孙附凤一再劾罢之,德祐元年三月,诏追复元官。A.字,古人一出生就起“名”,成人后则有“字”。《礼记·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B.进士,是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会试及第者的称谓。考中进士才有当官晋爵的资格。C.兵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名,隋代始置,六部之一。以尚书为主官,侍郎为次官。D.诏,是皇帝颁发的命令,一般以制式文书的形式发布,称“诏书”或“诏令”。29 9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垣崇祖字敬远,下邳人也。初,崇祖遇太祖于淮阴,太祖以其武勇,善待之。崇祖谓皇甫肃曰:“此真吾君也,吾今逢主矣,所谓千载一时。”遂密布诚节。太祖践阼,谓崇祖曰:“我新有天下,夷虏不识运命,必当动其蚁众,能制此寇,非卿莫可。”徙为使持节、监豫司二州诸军事、豫州刺史。世祖即位,征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初,豫章王有盛宠,世祖在东宫,崇祖不自附结。A.太祖、世祖,都是古代皇帝的庙号,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B.卿,在古代有多种用法,可以是对人的尊称;文中是古代上级称下级的用法。C.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的最高军事长官,有时也称为“太守”。D.东宫,是古代宫殿建筑之一,因位于皇宫东部,故称东宫,后多为太子住处。9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姜彧字文卿,莱州莱阳人也。彧幼颖悟好学,荣守济南,辟为掾,升左右司知事,寻迁郎中,进参议官。至元五年,召拜治书侍御史,出为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赐金虎符,改信州路总管。后累迁陕西汉中、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使,拜行台御史中丞。后以老病归济南,寻擢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三十年二月,以疾卒,年七十六。10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岁癸巳,奂微服北渡,冠氏帅赵寿之即延致奂,待以师友之礼。门人有自京师载书来者,因得聚而读之。东平严实闻奂名,数问其行藏,奂终不一诣。戊戌,试诸道进士。奂试东平,两中赋论第一。从监试官北上,谒中书耶律楚材,楚材奏荐之,授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在官十年,乃请老于燕之行台。奂博览强记,作文务去陈言,以蹈袭古人为耻。朝廷诸老,皆折行辈与之交。关中虽号多士,名未有出奂右者。A.癸、戊戌,都指年份。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B.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目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古代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C.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D.行辈,即排行和辈分。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29 附:参考答案1.D【详解】A.“黄河以东”错误,“西河”指黄河以西地区。B.“古人以西为左,以东为右,所以‘江左’指的是长江以西地区”错误,古人叙述地理,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所以“江左”指的是长江以东地区。C.“古文中常泛指两广一带”错误,古文中常泛指南方沿海地区。故选D。2.A【详解】A.“耍龙灯”错误,耍龙灯是元宵节的习俗。故选A。3.A【详解】A.“变羽”错误,应为“变徵”。故选A。4.B【详解】B.“在两汉诸子散文中”错误,应是先秦诸子散文。故选B。5.D【分析】【详解】A.“古代五百家为乡,一万二千五百家为党”说法错误,古代五百家为党,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B.“体全为‘牺’,色纯为‘牲’”说法错误,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C.“设网一面,留三面不设”说法错误,应该是设网三面,留一面不设。故选D。6.B【详解】B.“是说七月天气正炎热,好像下了火一样”错误,“七月流火”,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故选B。7.D【详解】A.“古代以山北、水南为阳,以山南、水北为阴……汉阴指汉水的北面”错误,古代以山南、水北为阳,以山北、水南为阴。汉阴指汉水的南面。B.“指函谷关以西的关中地区”错误,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C.“北岳衡山,南岳恒山”错误,应为南岳衡山、北岳恒山。故选D。8.A【详解】①“又称伶官”错。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伶官。③“用牛、猪各一头称‘少牢’”错。用羊、猪各一头称“少牢”。④“五经”中没有《乐》,《乐》失传,应改为《春秋》。⑦文章出处解释错误。《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为了忘却的纪念》选自《南腔北调集》。①③④⑦不正确。故选A。9.C29 【详解】C.“其中表提升官职的词有……左迁……等”错误,“左迁”是贬官。故选C。10.B【详解】①“只有开国的皇帝才能称‘祖’”错误,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成祖朱棣就不是开国皇帝。③“可以用籍贯,如称呼柳宗元为柳柳州”错误。王维是王右丞,柳宗元曾任柳州刺史,所以称呼他为柳柳州,是用任官之地的地名来称呼,用籍贯称呼他应该是“柳河东”。⑤“秦汉时期的中央行政机关实行三公九卿制”错误。秦朝时期是三公九卿,西汉时期为内外朝制度,三公应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故选B。11.C【详解】C.“指少女十五六岁”错误,“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故选C。12.B【详解】B.“是战国时期秦国采用的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错误,“合纵”是苏秦游说六国诸侯联合拒秦的联盟战略,而“战国时期秦国采用的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叫“连横”。故选B。13.A【详解】A.“给予子孙免罪的权利”错,应是“给予子孙入学或任官的权利”。“免罪的权利”是指“世券”“铁券”。故选A。14.A【详解】A.“古代男女成年时要行冠礼”错误。应为“古代男子成年时要行冠礼”,另外“还没有成年”有误,男子20岁称弱冠,此时已经成年。女子成年15岁行笈礼。故选A。15.B【详解】B.“刑部……掌管刑法、狱讼、军令等事务”错误。“军令”由兵部掌管。故选B。16.B【详解】B.“书信、给皇帝的信函之意”错误,“书”是奏章。故选B。17.A【详解】A.“姬姓始祖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炎帝,炎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说法错误,姬姓的始祖应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炎帝,是中国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的首领尊称,号神农氏。故选A。18.D【详解】29 A.“为我填一阕词”说法错误。词始于隋唐,至宋代达到顶峰。项羽生活在秦朝末年,当时还没有词这种文体。B.“倘能得诸葛亮先生帮助”说法错误。古人为表示礼貌,不直呼其名,此处应为“倘能得诸葛先生帮助”。C.“此番你虽蒙冤右迁九江郡司马”说法错误。此处是被贬职,应为“左迁”,升官为“右迁”。故选D。19.D【详解】D.“秀才”错,乡试考中者称为“举人”。故选D。20.C【详解】C.“迁削、迁谪、迁除、左迁是官职降级”错误。“迁削”“迁谪”“左迁”是降职,“迁除”是升迁。故选C。21.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D.“常用‘刍荛之见’来批评别人见识短浅”说法错误,“刍荛之见”是认为自己的意见很浅陋的谦虚说法。故选D。22.A【详解】A.“通过在省城举行的乡试的考试者”错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故选A。23.D【详解】D. “一般20岁左右”错。“束发”为男子15岁,且并不表示成人。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才表示成人,被称为“弱冠”。故选D。24.C【详解】C.“代指年龄”错误,“蟪蛄不知春秋”这里的“春秋”指四季。故选C。25.C【详解】C.“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于各地举行”表述有误,正确的表述应是“会试在礼部举行”,不是在“各地举行”。故选C。26.C【详解】C.“是汉代对由中央征召、品行端正、拟任官职的人的称呼”错误。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制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故选C。27.D【详解】D.“女子无字”是错误的。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并取“字”。29 故选D。28.C【详解】C.“文中指出行时祭祀祖先”错误。是祭路神。故选C。29.C【详解】C.“古代官员每隔一段时间休沐,也就是请假休息”错误,汉代官吏每工作五天休息一天,称为“休沐”,是假期,不是请假休息。故选C。30.B【详解】B.“‘廉’是敬爱兄长”错误。廉,是指为官廉正。故选B。31.A【详解】A.“为掌管户籍、科举的机关”说法错误。户部掌管户籍财经,科举归礼部掌管。故选A。32.B【详解】B.“乡贡进士是指礼部贡院所举行的进士考试的及第者”错误。是未能及第者。故选B。33.A【详解】A.“《诗经》《尚书》《礼记》《易经》《论语》的合称”说法错误,五经,是儒家典籍《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的合称,不包括《论语》。故选A。34.B【详解】.B.“都跟官职的授予和升迁有关”错误,“署”是“暂时代理”的意思,“参”是“加入”的意思,与官职授予和升迁无关。故选B。35.C【详解】C.“给予一个带有赞美性质的称号”说法错误,“谥号”可褒可贬可同情。故选C。36.B【详解】B.“‘闾阎扑地’指富庶人家众多”错,“闾阎扑地”指房屋众多",市集繁华。“闾阎”泛指平民。故选B。37.C【详解】C.“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错误,科举由中央政府掌管,太守不掌管科举事务。故选C。38.C【详解】C.“‘孟仲叔季’和‘伯仲叔季’,都可以用来表示排行,也可以用来表示四个季节”错误。“伯仲叔季”只用来表示排行,不可用来表示季节。29 故选C。39.B【详解】B.“职位得到连续升迁”错误,职位得到连续升迁指的是“累迁”,“超迁”指的是越级升迁。故选B。40.A【详解】A.“当时与东京洛阳相对,故又称西京”解说错误。“东京”“西京”应互换位置,洛阳在北宋时为西京,开封为东京,因开封在洛阳东边之故。故选A。41.A【详解】A.“指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也是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职官名,文中指前者”错误,文中起居注是职官名。故选A。42.A【详解】A.“指以经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和‘六艺’”错误,“经术”指“以经书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术”。故选A。43.C【详解】C.“指的是我国古代北方突厥、契丹、蒙古、匈奴等游牧民族建立的汗国的最高统治者”错误。匈奴的最高统治者为单于。古代北方阿尔泰语系民族鲜卑、回纥、柔然、铁勒(高车)、突厥、吐谷浑、阻卜、女真等部族对首领皆称可汗。“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部落联盟首领的专称,意为广大之貌。故选C。44.C【详解】C.“后来成为对站在殿阶之下官员的尊称”说法有误。“殿下”是对太子或亲王的尊称。故选C。45.A【详解】A.“指服劳役的人”错误,散夫意思为短工。故选A。46.D【详解】D.“只用于对帝王的传记”错误。本纪不只是用于对帝王的传记,有例外,比如说《吕太后本纪》就不是写帝王的传记。故选D。47.D【详解】D.“这种谥号只有兼具文武之功的人才能获得”表述错误。得此谥号的大多是政绩突出受人敬仰的文臣。故选D。48.A【详解】A.“监国……由太子留守代为处理国事。也指君王未能亲政,太子代理朝政”错误,监国指皇帝外出时,由一重要人物(通常为皇太子)留守宫廷代为处理国事。也指君主未能亲政,由他人代理朝政。监国的人通常为太子,但不一定都是太子。故选A。49.A29 【详解】A.“皇帝的谥号是后人根据他生前的行为赋予的美称”错误。谥号有褒有贬。故选A。50.A【详解】A.“呈递奏章进谏”有误,“廷诤”应指在朝堂上当面直谏。故选A。51.B【详解】B.“即东夷、南蛮、北戎和西狄的合称”错,应是东夷、南蛮、北狄和西戎的合称。故选B。52.C【详解】C.“‘迁秩’指‘官员被贬黜’”说法错误。“迁秩”指“官员晋级”。故选C。53.D【详解】D.“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错误。庶务,就是指国家的各种政务。亦指这些事务的经办人员。故选D。54.B【详解】B.“抵极刑”,极刑即死刑,“抵”意为达到,意即达到判处死刑的地步。没有尸体示众之意。故选B。55.C【详解】C.“十地支”有误,应为“十天干”。故选C。56.C【解析】C项“古人以东为右,以西为左。”说法错误,选项中有“江左即江东”可以推断出古人以东为左,西为右。古代文献中的“江左”又称江东古时在地理上以东,为左,江左也叫“江东”,指长江下游南岸地区,也指东晋、宋、齐、梁、陈各朝统治的全部地区。“偏安江左”:即长江以东,即江东,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可指南京一带,也可指安徽芜湖以下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即今苏南、浙江及皖南部分地区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群英会蒋干中计》:“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古人在地理上以东为左,以西为右,故江东又名江左。魏禧《日录杂说》云:“江东称江左,江西称江右,盖自江北视之,江东在左,江西在右耳。”东晋及南朝宋、齐、梁、陈各代的根据地都在江左,故当时人又称这五朝及其统治下的全部地区为江左,南朝人则专称东晋为江左。邵雍《洛阳怀古赋》:“晋中原之失守,宋江左之化畿。”——晋代挡不住匈奴的进攻;刘宋划江左为王畿。57.C【分析】【详解】应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58.D【详解】D项,“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故选D。29 59.C【解析】诸侯春天朝见皇帝叫朝,秋天朝见皇帝叫请。泛称朝见皇帝。60.B【解析】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冬至确实曾被称为小年,但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不同地域,时间和意义也不相同。北方一般为腊月二十三,南方腊月二十四。61.D【解析】D项,诗句“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不是写清明节。该题考查学生古代文化常识。这方面的内容面广量大。大家要做个有心人,平时看书做练习时多留心关注,还可以采用联想记忆法进行积累,比如该题考的是清明节,大家除要知道清明节的时节,还要知道中国还有哪些传统的节日,分别是时间,有什么习俗等。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大年三十)、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等。62.B【解析】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民曰死63.D【详解】D项,“专为史官性质的官职,是负责掌管文书、记录时事的官吏”说法错误。御史,古代行政官职,先秦为史官,自秦朝至清朝,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诸侯的官吏。64.B【解析】①指周瑜,④当时要处以极刑,⑤“公车”,政府机构。65.B【解析】B项错在“是指女子13岁”。“总角”是指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代称儿童时代。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66.B【详解】B项,科举取士是由礼部主管的。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等)。故选B。67.A【解析】按照音高的从低到高排列68.A【解析】A项,“贱者无名无氏”应为有名无氏。69.D【详解】题中,郎,唐代口语,对年轻男子的称呼。70.C【详解】29 C项,“古时女子和男子20岁行冠礼”错,应该是“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71.C【详解】C.“乡试又称‘春闱’,会试又称‘秋闱’”错误。乡试又称“秋闱”,会试又称“春闱”。故选C。72.B【详解】B.“‘敲’为长木杖,‘扑’为短木杖”错误,“敲扑”为刑具,其中“敲”是短木杖,“扑”为长木杖。故选B。73.B【详解】B.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故选B。74.B【详解】①“落第、下第”是指没有考中,②“王戌之秋,七月既望”是干支纪年,⑤“黄昏”指19-21点。故选B。75.C【详解】C.“‘鲰生’……也指百姓”错误。“鲰生”:(1)见识鄙陋的人。为轻蔑读书人的话。(2)文士自谦之词。不是对百姓的称呼。故选C。76.A【详解】B.“分别处在洛水之南、衡山之北”说法错误,古代山南水北叫做阳,所以洛阳、衡阳两个地名是因其分别处在洛水之北、衡山之南;C.“指任何时候都有粮吃,形容经济富足”说法错误,“寅吃卯粮”是指寅年吃了卯年的口粮,比喻入不敷出,提前支用了以后的收入;D.“夏至和冬至,分别表示夏季和冬季的到来”说法错误,夏季和冬季的到来应该是立夏和立冬,冬至是昼最短的一天,夏至是昼最长的一天。故选A。77.D【详解】D.“对北部地区少数民族的统称”错误,“戎”是中原王朝对西北各族的通称。亦称“西戎”。故选D。78.D【详解】D.“征……地方官向皇帝举荐有名望的人士”错误。“征”:指皇帝向地方直接征召有才德的人入朝为官。故选D。79.C【详解】C.“此处意为贬谪”“‘徙’即为此意”错误,“徙”,此处意为调职。故选C。80.B【详解】B.“一般只有”错误,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一个“只”字绝对化。故选B。81.A29 【详解】A.对“黜”和“陟”解释的意思正好相反,应该是“陟”是指对官员的晋升或进用,“黜”是指对官吏的降职或罢免。故选A。82.C【详解】C.“进士,是古代科举会试及第者之称”错误,进士,应该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故选C。83.C【详解】C.“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错误,一个皇帝在位可以使用多个年号,且不重叠。基本上明、清两朝的皇帝是一个皇帝终生只用一个年号,之前的皇帝很多都有多个年号。故选C。84.C【详解】C.“文中指元孚对古器物的研究”错,结合“太乐令公孙崇修造金石,数十年间,乃奏成功”可知,文中的“金石”指乐器。故选C。参考译文:元孚,字秀和,从小就有美名。后来,元孚被任命为冀州刺史。他劝告和督促民众致力农桑,州内称呼他为慈父。永安末年,乐器残缺,庄帝任命元孚监修仪器。元孚上表说:“以前在太和年间,中书监高闾、太乐令公孙崇修造金石乐器,用数十年时间,终于成功。……我现在吹律以求声,叩钟以求音,去除繁杂,讨论并实际记录下来。现今钟磬的数量,各按十二架为定数。”上奏后皇帝认为可行。在这时士大夫们,都前去观看听演奏,没有不叹息佩服而返回的。85.B【详解】B.“节气……如中秋”错,中秋不是节气,而是节日。故选B。参考译文:李业兴被推举为孝廉,任校书郎。由于朝廷施用的赵的《元始历》节气少算而后于天时,延昌年间,李业兴编写了一部《戊子元历》献给朝廷。他的儿子李崇祖,武定年间,任太尉外兵参军。崇祖的弟弟遵祖,太昌年间,李业兴把大儿子的爵位传给了他。齐建国,归降了齐。86.D【详解】D.“领,文中表示代理官职”错误,“领”表示兼任官职。故选D。参考译文:褚裒,字季野,是康献皇后的父亲。褚裒开始时被征召为西阳王掾吏、吴王文学。褚裒居官清廉俭约,虽然身为地方长官,但还常常派自己的童仆去打柴。不久,征召为卫将军,兼任中书令。87.B【详解】B.“恩贡生,举人考中会试者称贡生,凡遇皇室或国家庆典,加试被录者为恩贡生”错误,举人经会试而被录取者称贡士。挑选府、州、县生员(秀才)中成绩或资格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称为贡生。会试不加选,贡生加选。故选B。参考译文:29 邵宗元,字景康,是徐州砀山人。由恩贡生出身官至保定同知,为官施政有方。李自成攻克山西,邵宗元此时代理保定府事,急忙召集通判王宗周,推官许曰可,清范知县朱永康,后卫指挥刘忠嗣及乡官张罗彦、尹洗等,商讨守城。当时何复任保定知府,闻知,兼程奔驰进入保定,邵宗元将官印交给他。何复说:“您部署已定,官印还是由您执掌,我与您齐心协力就可以了。”他们共同参拜文庙,与生员们讲《见危致命章》,词气激昂,讲完,登城分别把守。88.C【详解】C.“所有的犯人”错,谋反、欺君的犯人都不在赦免之列。故选C。参考译文:过了很久,曹修古外出担任歙州知州,转任南剑州知州,又任开封府判官。未过月,正值太后兄长的儿子刘从德死亡,朝廷录用他的亲族乃至仆役差不多八十人,龙图阁直学士马季良、集贤校理钱暖,都因为他的遗奏越级授予官阶,曹修古与杨偕、郭劝、段少连交替上奏批评。太后大怒,把奏章交付中书省论罪。大臣请求贬曹修古为衢州知州,其余官员依次处罚。太后认为责罚过轻,命令全部削去官阶一级,任命曹修古为工部员外郎、兼任杭州通判,还未起身,又改任兴化军知军。恰逢天下大赦,(曹修古)官复原位,却去世了。89.A【详解】A.“最低一级是乡试”错,应该是“院试”。故选A。参考译文:李迪字复古,参加科举考试得进士第一名,被提拔做知制语。(李迪)曾经回家休假,(仁宗)忽然传诏(李迪)去内东门,(仁宗)拿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报的年度支出收入财物使用数目给李迪看。当时发生蝗灾旱灾,(仁宗)问李迪用什么办法渡过难关。李迪请求打开内府藏库来辅助国家的支出费用。皇帝说:“朕想让李士衡替代马元方,等他到了,会拿出金帛数百万借给三司。”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没有内外之分,希望下诏赐给三司,来表示陛下的恩德,何必说借。”皇帝很高兴。90.B【详解】B.“任务完成后,将不再被收回”错,臣子完成临时任务后,这个“节”将会被收回。故选B。参考译文:文帝(接受禅让)称帝后,改封夏侯尚为平陵乡侯,升任征南将军,兼任荆州刺史,持朝廷符节都督南方各军队的军中事务。黄初三年,文帝驾临宛城,派夏侯尚率领各军与曹真一起围攻江陵。夏侯尚带领一万多步骑兵,从下游悄悄地过江,攻打诸葛瑾的各路军队,围攻烧毁他们的船只,水陆两军一起进攻,击败了诸葛瑾的军队。升官为荆州牧。91.D【详解】D.“《晋书》……‘前四史’”错误,《晋书》应改为《后汉书》。故选D。参考译文:敬播,是蒲州河东人。不久授官太子校书。《隋史》撰成,转任著作郎,兼任修撰官编修国史。太宗击败高丽国,给作战地六山起名为驻跸。房玄龄因颜师古所注《汉书》文字繁芜,意思难明,让敬播择取其中精要之处撰写成四十卷,流传于当世。92.B【详解】B.“不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是错误的。“食邑”应是“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故选B。参考译文:樊毅字智烈,是南阳湖阳人。征讨河东王萧誉,因功授职为假节、威戎将军、右中郎将,食邑三百户。高祖受禅,樊毅与弟弟樊猛起兵响应王琳,王琳兵败逃往北齐,太尉侯派使者招降樊毅,樊毅率子弟部伍还朝。93.D29 【详解】D.“封指祭地,禅指祭天”错误,应是“祭天为封,祭地为禅”。故选D。参考译文:虞奕字纯臣。进士及第。崇宁时期,为河北西路常平提举。事情被发觉后,府县长官以及大理寺官员又在审理案件时受贿,虞奕接受诏命再审案件。睦州出现叛乱,虞奕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镇江知府。贼寇平定后,论功劳升官两级。还京后担任户部侍郎。袭庆太守张派郡里的人到皇宫来请求皇帝登山封禅,东平太守王靓上谏,认为京东荒年多盗,不应当请求封禅。94.D【详解】D.从“复封邑,固辞”可知,“封邑”表示的是一种封赏、赏赐。拆分“封邑”,“封”指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邑”指城镇。由此判断,“封邑”的意思是朝廷赐给邻地等。再联系封建中央集权的政权特点,可知“将封邑内的所有权力转让给封君作为奖赏”中的“所有权力”错。故选D。参考译文:到彦之字道豫,是彭城武原人。等到宋文帝即位,认为徐羡之等人有篡位谋反之意,(宋文帝)害怕,想派到彦之带兵担任先锋去攻打(他们)。到彦之说:“如果对对方非常信任,便应该放手让对方发展;如果使对方有忧虑,这样的军队是不值得依靠的,还开启了对方心里的疑虑,这不符合远近之人的期望。”恰逢雍州刺史褚叔度死了,皇帝就派到彦之暂时镇守襄阳。元嘉三年,皇上对到彦之非常恩待,将加封他为开府,想先让他立功。七年,派到彦之等人北伐。等到败归,各种物资荡然无存。文帝抓到彦之入狱,撤职。九年,又恢复他的封邑,到彦之坚决推辞。95.D【详解】D.“免丧,又称‘夺情’,意思是为国家放弃了孝亲之情,可不必去职,以素服办公”错误,“免丧”的意思是守孝期满,除去丧服,与“夺情”不同,选项解释的是“夺情”的意思。故选D。参考译文:吕祖谦字伯恭,是尚书右丞吕好问的孙子。起初,吕祖谦受父荫进入仕途,服母丧期间,吕祖谦住在明招山上,由于他有名声,所以四方名士、学子都争着前去向他求教、问学。在官员轮值上殿策对时政利弊时,他曾建议皇帝留意圣学。父亲死后,守孝期满,主管台州崇道观。96.A【详解】A.“文中‘舍人’是官名,负责诏诰呈奏之事,与‘臣舍人蔺相如可使’中的‘舍人’同义”错误,“臣舍人蔺相如可使”中的“舍人”是指门客。二者意思不同。故选A。参考译文:孙梦观字守叔,是庆元府慈溪人。在嘉兴府做知府。在官员轮值上殿策对时政利弊时,他竭力陈说:“风宪的职位,不曾听说有十八道奏疏攻讦面貌恭谨的人。封驳司,不曾听说有几个舍人不肯草拟制书的……”掌权者非常不高兴。(孙梦观)外出掌管泉州兼提举市舶,改掌管宁国府。下诏升为起居郎,兼国子祭酒,代任吏部侍郎。不久孙梦观得病,口授遗表,不忘以正言劝诫谏诤,不久就去世了。皇帝悼惜了很久,赏赐三百银帛。97.B【详解】B.“进士,是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会试及第者的称谓。考中进士才有当官晋爵的资格”错误,“进士”是对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及第者的称谓,会试及第者称“贡士”,且乡试中了举人就有当官的资格。故选B。参考译文:29 向士字君玉,是常州人。绍定五年考中进士。立有战功,晋升兵部侍郎兼转运使。侍御史孙附凤一再地弹劾罢免了他,德祐元年三月,下诏追复原官。98.C【详解】C.“最高军事长官”是错误的。刺史为最高军政长官。故选C。参考译文:垣崇祖字敬远,是下邳人。当初,垣崇祖在淮阴碰上了太祖(萧道成),太祖看他很勇武,就待他很友好。崇祖对皇甫肃说:“这个人才真正是我们的君主啊,我今天算是碰上明主了,正是所谓千载一时呀。”于是便暗中表达忠诚之心。太祖做皇帝后,对崇祖说:“我刚刚统治天下,夷虏不懂得天命已经归我,必然会发动军队来对付我,而能够对付他们的,非你不可。”于是崇祖移任使持节、监豫司二州诸军事、豫州刺史。世祖(萧赜)即位后,调崇祖任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当初,豫章王有盛宠,世祖做太子,崇祖并不主动去巴结。99.A【详解】A.“郎中,本来是古代民间对医生的尊称”错误,“郎中”本是官职名,战国始有。从宋代开始民间也尊称医生为郎中。故选A。参考译文:姜彧字文卿,是莱州莱阳人。姜彧小时候就聪颖好学,张荣任济南守官,任命他为掾吏,升任左右司知事,不久升迁为郎中,晋职参议官。至元五年,朝廷将他召回京师任命为治书侍御史,又出任河北河南道提刑按察使,赐予金虎符,改任信州路总管。后几经升迁为陕西汉中、河东山西道提刑按察使,又被任命为行台御史中丞。后来他因为年老多病回到济南,不久提升为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使。至元三十年二月,因病世,享年七十六岁。100.B【详解】B.“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是错误的。“微服私访”的还有帝王。故选B。参考译文:杨奂字焕然,乾州奉天人。癸巳年,杨奂身着便装渡黄河北上,冠氏帅赵寿之立即邀请杨奂前来,以师友的礼节对待他。(杨奂的)门人中有人从京师运载书籍前来,因此得以相聚读书。东平严实听说杨奂的名声,多次询问他的行止,杨奂始终不去拜见严实。戊戌年,测试各道进士。杨奂就试于东平,在两道考试的人中诗赋、策论第一。(他)随监试官北上,拜见中书令耶律楚材,耶律楚材上奏推荐杨奂,任命他为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他)在任十年,于是向燕京的行台请求退休。杨奂博览群书,长于记忆,作文章务必去除陈词滥调,以因袭古人为耻辱。朝廷中诸位年高德重者,都降低辈分与他交往。关中地区虽然号称人才众多,但名声没有超过杨奂的。29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3-17 08:40:01 页数:29
价格:¥5 大小:210.00 KB
文章作者:U-2009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