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永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永州市2022年下期高一期末质量监测试卷地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一、选择题(16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北京时间2022年6月5日上午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高度约400km的预定轨道。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核心舱并在轨驻留6个月,期间实施了三次出舱活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对中国空间站所处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B.气流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C.臭氧吸收紫外线保护生命D.大气密度极小被高度电离2.神舟十四号航天员乘组开展出舱活动时()①有失重现象②面临强辐射威胁③脱离了地球大气圈④失去与地面的一切联系A.①②B.①②C.①③D.②④【答案】1.D2.A【解析】【1题详解】空间站处于400km的预定轨道,位于高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A错误;有利于高空飞行的是平流层,而不是高层大气,B错误;平流层中的臭氧层吸收紫外线保护生命,而不是高层大气,C错误;高层大气中存在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出舱活动在接近真空、大气(极其稀薄)的宇宙环境中进行,故需要应对失重,强辐射带来的威胁,①②正确;距离地面高度约400km的高度依然在大气圈的范围之内,因为大气圈的上界高度为2000~3000km,故航天员未脱离大气圈的影响范围,③错误;航天员出舱活动时,与地球上的人类存在信息交流,④错误。①②正确,故选A。【点睛】大气的垂直分层包含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首先是对流层,这是大气层中最低的一层,平常的雨雪天气主要就是在这个气层形成的。然后就是平流层,平流层之中包含大量的臭氧,吸收了太阳的辐射,保护着我们。高层大气有电离层。2019年6月17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6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有关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震发生时,人们先感觉到左右晃动,后上下跳动B.目前人类难以防止地震的发生,但可以通过人类活动来减轻其灾害C.一次地震只有一个烈度,但有多个震级D.震源的深度越浅,地震破坏力越小,波及范围越广4.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A.横波和纵波传播介质差异B.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差异C.人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D.建筑物设计的抗震系数5.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A.I圈层B.II圈层C.III圈层D.IV圈层【答案】3.B4.B5.A【解析】【3题详解】 地震时横波传播速度慢于纵波,横波传送到地表表现为左右晃动,纵波传送到地表表现为上下跳动,所以地震发生时,人们先感觉到上下跳动,后左右晃动,A错误;地震成因复杂,人类难以防止地震的发生,但可以通过人类活动来减轻其灾害,B正确;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C错误;震源的深度越浅,地震破坏力越大,D错误。故选B。【4题详解】横波传送到地表表现为左右晃动,纵波传送到地表表现为上下跳动,而对建筑物产生危害的主要是横波的左右晃动,由于地震时横波传播速度慢于纵波,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面,在横波到达地面时还有很短的时间,所以“黄金12秒”确定的是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差异,B正确,ACD错误。故选B。【5题详解】陆地上的地壳厚度平均为39-41千米,而本次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震源深度为16千米,所以震源位置位于地壳内部,图示的圈层中只有I圈层是地壳,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横波与纵波都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低于纵波,横波不能在液态物质中传播,但纵波可以在液体物质中传播。在黑龙江省龙骨山,曾经出土了我国第一具恐龙化石-平头鸭嘴龙化石,被学者称为“神州第一龙”。研究发现平头鸭嘴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喜食多汁的灌木和水草。它的前肢短小,后肢粗大,指尖长有适合划水的蹼,靠尾巴保持平衡,鸭子似的嘴巴便于在泥沼里铲出植物。下图为“神州第一龙”复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白垩纪晚期,平头鸭嘴龙生活的环境可能是()A.气候干旱,树木稀疏B.林草茂盛,河沼遍布C海洋环境,尚未成陆D.气候寒冷,土壤贫瘠7.若博物馆要给“神州第一龙”化石骨架做一个介绍牌,其年代信息可以写为()A.显生宙-古生代-白垩纪B.元古宙-中生代-白垩纪C.元古宙一古生代-白垩纪D.显生宙-中生代-白垩纪【答案】6.B7.D 【解析】【6题详解】鸭嘴龙出没于1亿年前白垩纪晚期,此时被子植物迅速兴盛,代替了裸子植物的优势地位,地球上林草茂盛;气候相对温暖湿润,河沼遍布,B正确,ACD错误。故选B。【7题详解】“神州第一龙”平头鸭嘴龙生活在白垩纪晚期,白垩纪处于中生代最后一个纪,中生代是显生宙的中间一个代,因此若博物馆要给“神州第一龙”化石骨架做一个介绍牌,其年代信息可以写为显生宙—中生代—白垩纪,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中生代是显生宙的三个地质时代之一,可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中生代末期陆地上大规模灭绝的生物是恐龙。下图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导致图中三种植物形态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光热条件不同B.水分条件差异C.海拔高度差异D.土壤性质不同9.下列有关热带雨林植被特征的说法,错误的是()A.植被茂密B.有茎花现象C.常有绞杀植物附生D.有明显季相变化10.纺锤树粗大树干的主要作用是()A.储水B.防风C.给养D.隔热【答案】8B9.D10.A【解析】【8题详解】从图中可以判断出纺锤树是热带草原气候下发育的植被,骆驼刺是干旱地区的植被,以及热带雨林气候发育的热带雨林,三种植被的根系差异大,主要原因是三个地区水分条件差异大,造成了植被的差异,B正确,ACD错误。故选B。【9题详解】热带雨林对应的气候是高温多雨,水热条件好,植被茂密,该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A错误;热带雨林植被有明显的茎花现象,该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B错误;热带雨林内部常有藤蔓类绞杀植物附生,该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错误;有明显季相变化是落叶阔叶林,该说法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故选D。【10题详解】热带草原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为应付干季时降水少,蒸发旺盛的气候,纺锤树粗大树干需要储存足够的水分来满足正常生长,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热带稀树草地的植物发育着明显的旱生特征。乔木矮小,多分枝,树干不整齐,树冠扁平、伞状;叶为羽状复叶,小叶能运动,可以尽量避免阳光的损害;树皮厚,对火烧绝缘良好,树干内可贮存大量的水分。特朗伯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下两图反映了不同时期特朗伯墙工作原理,据图完成下面小题。11.左图工作原理图表现的时期是()A.夏季白天B.夏季夜晚C.冬季白天D.冬季夜晚12.右图玻璃窗的上、下部分打开是为了()A.特朗伯墙的墙体向室外辐射散热B.利用对流原理向室内供暖C.防止特朗伯墙体向室内辐射传热D.避免温室效应造成的影响【答案】11.C12.D【解析】【11题详解】从左图可以看出,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到特朗伯墙上,墙被加热,并有一部分热量蓄积在墙体内。当上下风口打开时,房间内的冷空气由下风口进入玻璃窗和墙体间的空间,在空间内受热上升,再由上风口回到房间,通过热循环使室内温度得以提高,所以应该为冬季白天。故选C。【12题详解】 右图中玻璃窗的上、下部分打开,玻璃窗与绝热层之间的空气受太阳辐射加热上升,由顶部通风孔排出,冷空气则由底部通风孔进来,空气间层保持空气流动,避免温室效应造成的热空气在间层处聚积,B错误,D正确。特朗伯墙与玻璃窗之间有绝热层隔开,所以不能向室外辐射散热;特朗伯墙没有受到太阳辐射,不能向室内辐射传热;AC错误。故选D。【点睛】特朗伯墙是人们应用热力环流原理,服务于生活的典型例子。特朗伯墙在冬、夏两季以及白天、夜晚的工作运行原理及要求均有所差别。左图为“某海区水温垂直分布图”,右图为“某海域表层等温线分布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3.左图所示海区,对应的可能是右图中的()A.①海区B.②海区C.③海区D.④海区14.若右图中点①与②,③与④分别处于同一纬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①与②的盐度大小相同B.③的盐度小于①的盐度C.④的密度大于②的密度D.①的密度大于②的密度【答案】13.C14.D【解析】【13题详解】从图中看,图1所示海区表层水温为10℃-20℃。图2中:③的水温为10℃-20℃,④的水温大于20℃,②的水温为0℃-10℃,①的水温是0℃,C正确,ABD错误。故选C。【14题详解】洋流的流向与等温线的弯曲方向一致,由此可判定图中虚线处洋流方向是由南向北,且由水温高的海域流向水温较低的海域,所以是暖流。同一纬度海区,暖流可增温、增盐度,因此②比①温度高、盐度高,A错误;③处的水温高于①,蒸发更为旺盛,海水盐度更高,B错误;海水温度升高,体积变大,密度减小,④海域的海水温度高于②,海水密度应比②小,C错误;①海域的海水温度低于②,相对密度更大,D正确。故选D。【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②洋流因素,同一 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另外,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土壤容重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5.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A.东南丘陵的红壤B.四川盆地的紫色土C.松嫩平原的黑土D.黄土高原的黄土16.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A.秸秆还田B.引水灌溉C.深耕土地D.红壤掺沙【答案】15.C16.B【解析】【15题详解】东南丘陵的红壤比较黏重,孔隙度低,土壤容重大,故A错误;紫色土土壤紧实,容重大,孔隙度低,B错误;松嫩平原的黑土,孔隙度适中,土壤容重较小,有机质含量高,利于植物扎根生长,故C正确。黄土有机质含量低,容重较小,但不及黑土,D错误。故选C。【16题详解】秸秆还田和深耕土地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红壤掺沙能够增加土壤孔隙,都能够降低土壤容重,故ACD不符合题意。引水灌溉使得土壤物质紧实,不能会提高土壤容重,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紫色土是我国的一种特殊土壤类型,是亚热带地区由富含碳酸钙的紫红色砂岩和页岩上的初育土。它主要分布于四川盆地,其他如云南、江西、浙江、福建、江苏等。二、非选择题(4道小题,共52分)17.下图为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字母表示的行星名称:B________;E________。(2)图中虚线是哈雷彗星的运行轨道,该天体于1986年回归地球,下一次回归地球将是________年。(3)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是有适宜的温度。简述地球温度适宜的原因。【答案】(1)①.水星②.木星(2)2062(3)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地球有大气层,降低了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任答两点)【解析】【分析】本题以八大行星绕日公转示意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八大行星位置、哈雷彗星周期、地球出现生命的原因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有一定要求。【小问1详解】行星B是距离太阳位置最近的,应为水星;行星E与行星D轨道之间有小行星带,远离太阳一侧的行星E为木星。【小问2详解】哈雷彗星的周期是76年,1986年之后的76年是2062年。【小问3详解】地球有适宜的温度是因为日地距离适中,使得地球温度不太冷也不太热,温度适宜;地球有大气层,大气层白天削弱了一部分太阳辐射,夜间有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从而降低了地球表面的昼夜温差;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也是地球有适宜的温度的原因之一。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图(图1)材料二能被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太阳辐射,称为光合有效辐射(PAR)。图2示意1981~2021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 (1)霜冻灾害多发生在________(填“阴天”或“晴朗”)的夜间,这与图1中________(甲、乙、丙)有关。(2)山东烟台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一种不透明的反光地膜,主要的作用是增强________(甲、乙、丙)。(3)从大气的受热过程角度说明建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的原理。(4)据材料二简析N地PAR值高于M地的主要原因。【答案】(1)①.晴朗②.丙 (2)甲(3)温室大棚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但对地面长波辐射有强烈的阻挡作用;从而有效提高室内的温度,为低温季节生产反季节蔬菜提供了热量。(4)M地多阴雨天气,光照时间短,可利用太阳辐射能少,所以PAR值低;N地多晴天,光照时间长,可利用太阳辐射能多,所以PAR值高【解析】【分析】本题以地球大气热量传递与平衡图和1981~2021年我国年平均PAR强度的空间分布图为材料,设置4道小题,涉及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因素等内容,考查学生阅读图片、调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小问1详解】晴天夜间,云层薄,大气逆辐射弱,温度低,容易发生霜冻灾害。这一过程与大气逆辐射,即大气射向地面的辐射有关,故选丙。【小问2详解】不透明的反光地膜能够自下向上反射太阳辐射,从而改善苹果树下部的光照条件,这一过程是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故选甲。【小问3详解】温室大棚的覆盖材料一般是透明薄膜。对于辐射而言,波长越短、穿透能力越强,波长越长、穿透能力越弱。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棚顶部的覆盖材料,但是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难以穿透大棚顶部的覆盖材料,从而被阻挡在大棚内部,提高大棚内部的温度,为低温环境下反季节蔬菜的生产提供有利条件。【小问4详解】N地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M地位于四川盆地,多阴雨天气,云层厚,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白沙口湾位于山东省乳山市,湾口向东南敞开。受波浪影响,形成了由三条不同时期沙嘴组成的砂砾质沙坝。沙坝在湾顶圈出一片水域,通过狭窄水道与海水相连,形成潮流通道。在潮流通道两侧形成了两个三角洲。近五十年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该地区海岸侵蚀逐渐增强。材料二:白沙口湾地图 (1)判断沙坝三个组成部分形成的先后顺序,并分析原因。(2)判断A、B两处何处为落潮三角洲,并分析其形成过程。(3)分析近五十年中,该地海岸侵蚀加重的原因。【答案】(1)形成的先后顺序沙嘴I、沙嘴II、沙嘴Ⅲ;沙嘴的形成与海浪(海洋)沉积有关;依据三者位置,沙嘴I最靠近陆地,最先形成,沙嘴Ⅲ在最外侧,形成时间最晚。(2)A处为落潮三角洲。在潮流通道外侧;在落潮(退潮)时,由于水面展宽,流速下降;潮流携带的泥沙在潮流通道外侧沉积,形成落潮三角洲。(3)河流上游修建水库,植树造林,流域人口增多,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加,导致河流携带泥沙减少;受全球变暖影响,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蚀作用增强。【解析】【分析】本题以白沙口湾沙坝为材料,设置了3个小题,涉及到海浪侵蚀和沉积作用、环境保护等知识,考查了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综合思维等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沙坝组成部分形成的先后顺序为沙嘴I、沙嘴Ⅱ、沙嘴Ⅲ。沙嘴的形成与海浪的海洋沉积有关,沉积物受海洋的影响从陆地边缘开始沉积。依据三个沙嘴的位置,沙嘴Ⅰ最靠近陆地,面积最小,受海浪沉积作用最先形成;随着河流泥沙的进一步汇入和海水的顶托作用,沙嘴进一步扩大,形成沙嘴Ⅱ;最后在陆地最外侧形成面积最大的沙嘴Ⅲ,形成时间最晚。【小问2详解】A处为落潮三角洲。A在潮流通道外侧,在落潮(退潮)时,海水通过潮流通道后,由于水面展宽,流速迅速下降,海水携带泥沙的能力减弱,携带的泥沙在潮流通道外侧逐渐沉积,形成落潮三角洲。【小问3详解】海岸侵蚀加剧的原因从海水侵蚀加剧和河水来沙减少两方面分析。近五十年,白沙滩河上游修建水库,拦截水沙,并且通过植树造林,增强流域的水土涵蓄能力;流域人口增多, 经济发展,用水量增加,导致河流径流量减少,携带泥沙减少;受全球变暖影响,海平面上升,海水对海岸的侵蚀作用增强。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气流因地势高差在重力加速下形成的风,称为流泄风。噶顺戈壁(图1)盛行西北风,风力极强。白垩纪时期,噶顺戈壁仍为淡水湖泊,后因气候变化,湖泊干涸。在长期风力作用下,该地风蚀残丘广泛分布。一些大规模残丘地带,两侧崖壁分层现象明显,呈现出奇特的“千层饼”景观。材料二风蚀残丘形成示意图(图2)(1)分析噶顺戈壁风力强盛的原因。(2)判断该地风蚀残丘的延伸方向,并说明风蚀残丘前端沙丘的形成原因。(3)推测该地残丘崖壁“千层饼”景观的形成过程。【答案】(1)离冬季风源地(亚洲高压)近,风力较强;北部(及西北部)山口利于西北风进入,并因“狭管效应”风力得到增强;部分气流翻越山地进入低海拔地区,在重力作用下风力加速。(2)延伸方向∶西北-东南向延伸;沙丘形成过程∶风力搬运沙粒移动;受到残丘阻挡,风力减弱,沙粒沉积(形成沙丘)。(3)该地古湖盆沉积时期长,长期经受流水堆积作用;因环境及气候变化,不同时期沉积岩层(沉积物颗粒及组成)差异明显,层层叠压;湖泊干涸后,沉积岩层出露地表,受(季 节性流水和长期)风力侵蚀(打磨),崖壁裸露,形成“千层饼”景观。【解析】【分析】本题以噶顺戈壁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风力强弱影响因素、风蚀地貌,外地作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述地理原理和规律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靠近冬季风发源地,风力较强。根据图中等高线信息可知,北部和西北部存在西北-东南走向的山口,有利于西北风顺山口进入,且西北风受地形挟持,狭管效应明显,风力加强,风速加快。根据材料可知,气流因地势高差在重力加速下风力得到加强,该区域盛行西北风,西北风翻越山地进入低海拔地区,在重力加速下,风力加速,所以该区域风力强劲。【小问2详解】该区域盛行西北风,根据图B中的风流轨迹等信息可推测,风蚀残丘的延伸方向为西北-东南走向。区域受西北风的影响,风力搬运沙粒向前运动,受到风蚀残丘的阻挡,风力减弱,搬运能力减弱,沙粒沉积,形成前端沙丘。【小问3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区域在白垩纪时期为淡水湖泊,地势较低,大量河流注入,在该湖泊附近沉积,长期经受流水堆积作用,形成深厚的沉积岩层。后来气候变化,流水搬运能力变化,所以在不同的时期形成了颗粒组成差异明显的不同的沉积岩层,沉积岩层层叠压;随着气候进一步变化,湖泊干涸,沉积岩层出露地表,接受外力侵蚀,该区域受季节性流水和长期的风力侵蚀打磨,使得崖壁裸露,形成千层饼的景观。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03-24 03:36:01 页数:13
价格:¥2 大小:3.58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