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北京市顺义区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第一次统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北京市顺义区2023届高三第一次统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历史地图可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观察下面示意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夏、商、周时期()A.政治的中心主要是在南方B.统治区域到达了珠江流域C.青铜原料分布在黄河流域D.诸侯国都集中在都城附近【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要涉及夏商周时期都城、铜矿和锡矿的分布情况,由图中可得出的信息是青铜原料分布在黄河流域,C项正确;夏朝的都城在阳城,商王盘庚迁都于殷,西周都城是镐京,东周是洛邑,排除A项;统治区域到达了珠江流域是在秦朝之后,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诸侯国都的分布情况,排除D项。故选C项。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②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③“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④“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②④③D.①④②③【答案】B【解析】 【详解】①“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对应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的雏形开始显现,②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对应的是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③“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对应的是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并设立政事堂作为三省宰相共同议事的场所,④“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对应的是元朝时期实行行省制度,在中央设立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在地方则设立十个行中书省即行省,因此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①③④。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3.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对其理解正确的是()①商品经济发展迅速②家庭是主要生产单位③手工业产品质量好④男女分工非常的明确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可知其描述的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②④正确,B项正确;材料不体现商品经济发展情况,①错误,排除A项、C项;材料也未提到手工产品的质量好坏,③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4.下面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变化的数据表。清前期人口统计数字比明初增加的因素有()时期耕地面积人口明初(洪武年间)8.5亿亩6600余万清前期(乾隆年间)10亿亩1.4亿①海外贸易的发展②摊丁入亩的政策③高产农作物的推广④粮食产量的增加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前期与明初相比,人口明显增加,由于清朝推行摊丁入亩的政策,使百姓没有必要隐藏人口,② 正确,明清时期,玉米、马铃薯等高产作物的引进,使粮食产量明显增加,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③④正确,B项正确;海外贸易的发展不是影响清朝人口明显增加的因素,①错误,排除ACD项。全科免费下载公众号《高中僧课堂》故选B项。5.1859年,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共分四部分:一、用人察失,严禁朋奸。二、革除腐朽习俗。三、实行新的社会经济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四、采用新的刑法制度。对其认识准确的是()A.地主阶级挽救民族危亡做出的努力B.民众都认识到学习西方的必要性C.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颁发的革命纲领D.洪仁玕应对西方侵略做出的思考【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是近代中国的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近代化纲领,集中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找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也反映了洪仁玕应对西方侵略做出的思考,D项正确;《资政新篇》属于农民阶级颁布的,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洪仁玕应对西方侵略做出的思考,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6.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任意宰割中国的领土,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但中国最终并没有被列强完全瓜分。其原因有()①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②清朝统治阶级的腐败③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④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但中国最终并没有被列强完全瓜分的原因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史上中国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不断的反抗,是帝国主义灭亡和瓜分中国的企图始终没有得逞的根本原因,所以①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是原因之一,帝国主义列强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矛盾频发,也是导致瓜分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③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也是导致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A项正确;清朝统治阶级的腐败是导致近代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原因之一,②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没有起到阻止列强瓜分中国的作用,④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清朝统治阶级的腐败是导致近代中国被列强瓜分的原因之一,②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 7.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其具体表现有()①推翻清朝的君主专制统治②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③民主共和的观念渐入人心④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C【解析】【详解】之所以说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因为①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②辛亥革命具有较为完整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③辛亥革命采取的是暴力革命方式④辛亥革命取得了民族民主革命的重大成果。由此可知题干中的①③④均属于民族民主革命在政治、思想上的重大成果,C项正确;“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是五四运动,不是辛亥革命,所以题干中的②错误,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8.如图是中国近代某次战争形势示意图。该战争的影响是()A.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B.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取得胜利C.中国革命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D.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吴佩孚”“张作霖”“北伐军”“国民政府所在地” 等可知,该战争是北伐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反动统治,推动了革命进程,D项正确;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与材料内容无关,排除A项;在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取得的反帝爱国斗争胜利的战争是抗日战争,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排除C项。故选D项。9.如图为“新中国不同时期新增建交国家数量示意图”。其中1971—1980年出现高峰的原因是()①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②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③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④中国得到全世界国家支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新中国不同时期新增建交国家数量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0年代时期,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同年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建交国家出现高峰,①②③正确,A项正确;中国没有得到全世界国家支持,④错误,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10.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主要包括()①“两弹一星”发射成功②综合国力不断提升③国际影响力不断的扩大④科技创新能力提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如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科技创新能力提高,②③④正确;“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是在改革开放之前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①错误。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1.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史实结论A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颁布《汉谟拉比法典》维护了地主阶级的权益B2世纪,罗马商人到达洛阳,与中国进行贸易中西方文明的交流非常频繁C6世纪,查士丁尼颁布《罗马民法大全》罗马法形成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D646年日本天皇颁布诏书,开始“大化改新”日本建立君主专制制度AAB.BC.CD.D【答案】C【解析】【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查士丁尼颁布《罗马民法大全》,使罗马法成为系统、完整的法律体系,C项正确;古巴比伦国王是奴隶制社会,《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排除A项;“2世纪,罗马商人到达洛阳”这样一个特例,得不出中西交流频繁的结论,排除B项;646年日本开始的“大化革新”,模仿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不是君主专制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面时间轴能够反映16—17世纪中外历史的发展趋势,其中概括正确的是()①宗教改革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②西方殖民国家争夺日趋激烈③新航路开辟加剧了西欧殖民扩张④殖民侵略开始威胁中国安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方国家走向殖民扩张的道路,殖民争夺日趋激烈,②③正确,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区,开始对中国安全造成威胁,④正确,B项正确;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标志是工业革命,而不是宗教改革,①错,排除A、C、D项。故选B项。13.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的官吏任用存在严重混乱和舞弊现象。1855年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了初步改革;1870年6月,颁布了关于文官制度改革的命令,规定实行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后来经过不断的补充修正,文官任用制度逐渐完备起来。这一制度()①适应英国社会发展的需要②实现所有职位的公开竞争③杜绝政治腐败现象的发生④避免内阁倒台以后的混乱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规定实行公开竞争考试来录用文官;后来经过不断的补充修正,文官任用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可知通过对文官制度的发展和完善,适应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发展需要。文官的任命也有利于避免内阁倒台以后出现的混乱。①④符合题意,C项正确;“所有职位”和“杜绝”的说法都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②③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14.如图为1862年美国太平洋铁路修建时华工的照片,对这张照片解读正确的是()A.华工在美国取得了丰厚的报酬B.华工的出现纯粹是个人的原因C.华工为近代美国开发做出贡献D.该照片体现了黑奴贸易的罪恶【答案】C【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1862年美国太平洋铁路修建时华工的照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为了修筑横贯北美的太平洋铁路,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公司招募了大量华工。在修筑铁路过程中,两万多名华工承担了最为艰难的西段工程(长达1110千米),他们穿越海拔2100米的内华达山脉,建设了50座桥梁和十多条隧道,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为近代美国开发做出贡献,C项正确;华工在美国获取的工资依然比白人工人低30%左右,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华工的出现既有个人原因,也有国内外政治因素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黑奴贸易”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15.如表为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对此分析正确的是()年份国家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1870年22%8%13%(1872年数据)10%—1913年15%11%13%8%4%①英国贸易的优势地位逐渐被削弱②世界贸易欧美国家占主导地位③德国统一具备了称霸世界的实力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可知,英国1870年到1913年,其贸易占比由22%下降到15%,其贸易的优势地位逐渐被削弱,①符合题意;英国、美国、德国、法国和俄国,其贸易占比达到51%,说明世界贸易欧美国家占主导地位,②符合题意;德国世界贸易占比没有变化,都是13%,所以无法得出德国统一具备了称霸世界的实力,③不符合题意;根据各国占比对比,各国的数据都不同,说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④符合题意;综上所述,①②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排除A项、B项和C项。故选D项。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史料研究材料一 材料二《史记·陈涉世家》记栽:“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材料三《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记载:“御中发微,乏弗行,赀二甲。失期三日到五日,谇;六日到旬,赀一盾;过旬,赀一甲。其得,及诣。水雨,除兴。”意思是说为国家征发徭役,如耽搁不加征发,应罚二甲。迟到三天到五天,斥责;六天到十天,罚一盾;超过十天,罚一甲。降雨不能动工,可免除本次征发。(1)依据所学,判断①②③史料类型。(2)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结合所学进行阐释。【答案】(1)类型:①属于实物史料②属于文献史料③属于口传(神话传说)史料。(2)阐释:通过对比发现,《史记·陈涉世家》记载的是陈胜吴广等人起义的原因:征发服徭役,因为大雨超过了期限,按照当时秦朝的法律都应该斩首。而《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记载国家征发徭役因为雨不能动工,可免除本次征发。《史记》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时间相对久远,同时又带有贬低秦朝的色彩。而《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记载的是当时的具体情况,能够印证、纠正、或补充传世文献,可信度较高,更能体现历史的真实。①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记载的是秦朝的徭律,是对徭役的规定;史记中的记载是陈胜吴广被征发戍守长城。是戍役,也就是兵役。秦民一生既要服徭役,又要服兵役,徭役、戍役在法律上是不同性质的服役,处罚有差别是正常的。②睡虎地秦墓竹简中的记载的是秦始皇时期,陈胜吴广起义是秦二世元年。据史料记载:四月,二世还至咸阳……用法益刻深。秦二世时法律更加 严苛。时间是二世元年四月,陈胜吴广起义是在夏季,很有可能法律规定出现了变动,秦二世时期的法律比秦始皇时期变得更加严苛了。【解析】【小问1详解】类型:①结合所学可知,北京人头盖骨属于实物史料,②结合所学可知,《史记》属于文献史料③结合所学可知,盘古传说属于口传(神话传说)史料【小问2详解】阐释:结合所学可知,《史记》是西汉时期司马迁所著,时间相对久远,同时又带有贬低秦朝的色彩。而《云梦睡虎地秦简·徭律》记载的是当时的具体情况,能够印证、纠正、或补充传世文献,可信度较高,更能体现历史的真实。阐释陈胜吴广起义这一事件时,要综合考虑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17.民族交融材料夏、商、周时期以中原为中心,原夏、商、周三族互相融合,逐步形成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春秋战国时期夏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吸收与融合,逐渐育成了汉民族的实体秦汉时期秦汉时期中原地区实现统一的同时,北方游牧区也出现了匈奴人的大一统局面,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实体进一步的完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接受汉文化,民族出现大杂居、大融合,汉族成为了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核心隋唐时期统治阶级中有不少各民族的混血,这决定了统治者对待少数民族更为包容开放……唐朝实际上是各民族参予的政权,出现了“四夷宾服”的盛世。辽、宋、夏、金时期民族大迁徙、大融合,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发展,加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在统一性元朝空前的统一,打破了分裂割据时期的此疆彼界,将各民族置于一个大熔炉中, 促进了各民族的大交流、大融合……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明、清时期社会上层各族间的通婚已经通行,而且大量汉化,各民族的交融进一步深入,统一多民族国家日趋巩固依据材料和所学,对上述表格内容进行解读。【答案】解读: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从夏、商、周时期开始,经过民族交融,逐步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处于分裂状态,民族交融却继续加强,民族共同体出现;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巩固,汉民族实体逐步完成。魏晋时期,我国虽然处于分裂状态,但少数民族主动接受汉文化,(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汉族成为核心。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出现“四夷宾服”的盛世。辽宋夏金时期,中华民族内在统一性加强。元朝的统一,强化了中华的整体意识。明清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深入,统一多民族国家日趋巩固。中华民族是在千百年历史中形成的,必将长期存在。中国的各族人民之间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难解的特殊关系。彼此间存在着共同的历史回忆、共同的现实利益、共同的未来命运,形成了密不可分的整体。中国的历史上尽管也存在民族冲突和民族压迫,但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整体、综合、和谐,而又尊重事物的多样性,所以民族冲突和民族压迫不是主流。统一、民族交融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解析】【详解】解读:根据材料中的时间“夏、商、周……明清时期”可以得出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根据材料“逐步形成多元一体的历史格局。”可以得出从夏、商、周时期开始,经过民族交融,逐步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根据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战争不断,再结合材料“夏民族经过长期的发展、吸收与融合,逐渐育成了汉民族的实体”可以得出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处于分裂状态,民族交融却继续加强,民族共同体出现;根据材料“秦汉时期中原地区实现统一的同时,北方游牧区也出现了匈奴人的大一统局面,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民族实体进一步的完成。”可以得出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巩固,汉民族实体逐步完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接受汉文化,民族出现大杂居、大融合,汉族成为了一个具有凝聚力的核心”可以得出魏晋时期,我国虽然处于分裂状态,但少数民族主动接受汉文化,(如北魏孝文帝改革)汉族成为核心;根据所学知识,隋唐是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时期,政治上的统一为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奠定基础,再结合材料“唐朝实际上是各民族参予的政权,出现了“四夷宾服”的盛世。”,可以得出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继续发展,民族 交融进一步加强,出现“四夷宾服”的盛世;根据材料“加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内在统一性”可以得出辽宋夏金时期,中华民族内在统一性加强;根据材料“强化了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可以得出元朝的统一,强化了中华的整体意识;根据材料“各民族的交融进一步深入,统一多民族国家日趋巩固”可以得出明清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深入,统一多民族国家日趋巩固。通过对材料的解读,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以下结论:从夏、商、周一直到明清,中华民族是在千百年历史中形成的,必将长期存在;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各民族经过各种途径进行多种多样的交流,最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分难解的特殊关系;与此同时,根据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我国生活的各个民族,由于共同的经济利益,彼此间存在着共同的历史回忆、共同的现实利益、共同的未来命运,形成了密不可分的整体;最后,漫长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国的历史上尽管也存在民族冲突和民族压迫,但民族交融才是历史发展的主流。18.新民主义革命材料一井冈山时期留下的最宝贵的财富,就是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创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材料二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0年3月11日,毛主席发表《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深刻分析与判断了国内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发展形势,及时明确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主要任务,提出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发展进步势力主要是发展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力量,争取国内积极抗日的知识分子,扩大共产党武装部队,发展全国范围内的抗日民众运动。争取中间势力是要积极争取对中国革命持中间立场的力量。反对顽固派就是与他们要作坚决的斗争,并在斗争中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策略。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刚成立时,国土尚未完全解放,国民党残余势力蠢蠢欲动,想以大西南为基地重新复辟;国内各种反动势力也对共和国充满仇恨,想和国民党反动派配合,在经济上绞杀人民政权;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没有土地,在经济上仍然受到地主阶级的剥削;国际上,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到了中朝边境,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对“井冈山精神”进行解释。(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相持阶段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采取的措施。(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说明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面临困难所采取的措施及作用。【答案】(1)解释: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朱德率领工农红军到达井冈山,开展游击战争、 进行土地革命,依靠人民群众建立红色政权,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实事求是,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所以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英勇奋斗。(2)坚决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维护统一战线;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实行民主选举制度;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团结地主和农民抗日;军事上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不断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经济上开展大生产运动,奠定抗日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3)措施作用: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巩固新生政权;通过银元、米棉之战,稳定物价,使国家财政经济统一,国民经济得到恢复;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取得了胜利,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完成土地改革,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解析】【小问1详解】对“井冈山精神”进行解释,就是要以井冈山时期的斗争为史实支撑,揭示“井冈山精神”形成的背景和过程,这要结合井冈山根据地的开辟和建设进行叙述;接着揭示“井冈山精神”的影响和价值,比如: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精神动力,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英勇奋斗。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在抗战相持阶段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反对顽固势力”采取的措施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领域,主要有:坚决打退国民党反共高潮,维护统一战线;精兵简政,以“三三制”为原则,实行民主选举制度;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团结地主和农民抗日;军事上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不断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经济上开展大生产运动,奠定抗日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面临困难所采取的措施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对外等领域,主要有: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稳定物价,统一财经,抗美援朝,土地改革等。回答问题时,要说明各措施的作用。 19.国际法国际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的根本原则,确立了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中的核心地位。随着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国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观被带到了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的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依据材料和所学,归纳近代国际法产生的背景及主要特征。【答案】背景: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战争频发,需要通过法律制度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战争与和平法》的出版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任意3点)特征:西方国家主导;内容上强调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等原则;使用范围上,开始时排斥亚非国家;主要服务于西方国家的侵略扩张等。(任意2点)【解析】【详解】背景:根据材料“国际法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6、17世纪,和民族国家的兴起同时产生。”可知,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根据材料“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的根本原则,确立了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中的核心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家主权意识的增强,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根据材料“随着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国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观被带到了世界的其他地方。”可知,战争频发,需要通过法律制度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与和平法》的出版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特征:根据材料“”可知,;根据材料“1648年缔结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了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的根本原则,确立了主权国家在国际法中的核心地位。”可知,内容上强调国家主权、主权平等等原则;根据材料“随着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国际法中所包括的思想和价值观被带到了世界的其他地方。但中国等亚非国家非但没有成为国际法体系中正常的平等的一员,反而随着主权被侵害,不断沦为殖民地或者半殖民地。”可知,使用范围上,开始时排斥亚非国家,其由西方国家主导,主要服务于西方国家的侵略扩张等。20.世界近代发展世界史大事年表(部分)1500年前后新航路的开辟14—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 16世纪宗教改革1640年—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18世纪启蒙运动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1775年—1783年北美独立战争1787年美国宪法颁布19世纪早期圣西门、傅里叶、欧文创立空想社会主义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9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成为“世界工厂”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19世纪70年代—20世纪上半叶第二次工业革命任选三个历史事件,提炼一个主题进行论述。要: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任选三个历史事件,提炼一个主题进行论述。要: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示例:主题: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选择事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论述:14—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是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运动,它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反对中世纪神学、宗教对人性的束缚,提倡人们对现世生活的值求,促进了人的觉醒。16世纪开始的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使人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以法国为中心,其核心思想是“崇拜理性”,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这次运动有力批判了专制主义,宗教愚昧及特权主义,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人文主义达到顶峰,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总之,这三大运动使西方人文主义发展迅速,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思想基础。 【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进行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如选择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都是近代西方的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人文主义的不断放站,一直到理性的出现。所以主题可以是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4—16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是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思想运动,它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反对中世纪神学、宗教对人性的束缚,提倡人们对现世生活的值求,促进了人的觉醒。16世纪开始的宗教改革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使人的思想开始从基督教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的又一次伟大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以法国为中心,其核心思想是“崇拜理性”,用理性之光驱散愚昧的黑暗。这次运动有力批判了专制主义,宗教愚昧及特权主义,宣传了自由,民主和平等的思想,人文主义达到顶峰,为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总之,这三大运动使西方人文主义发展迅速,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思想基础。选择其他历史事件提炼主题,言之有理亦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3-10 10:25:01 页数:16
价格:¥3 大小:1.65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