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6
2
/16
剩余14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Ⅰ卷共7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7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考古学发现,在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中,已发现有9000多年前的石斧、石杵和家猪骨。由此可知,当时A.阶级分化现象明显B.养蚕缫丝技术成熟C.磨制石器尚未出现D.民众生活渐趋稳定2.在中华大地上,流淌着长江、黄河、淮河三条大河,三条大河形成广袤平原,是孕育文明的理想场所。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以后,城市开始出现,“筑城以卫君,造郭以守民”。这说明A.自然地理是城市出现的决定性因素B.城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C.生产力发展直接推动了城市的出现D.城市具有政治经济及军事等功能3.自1921年瑞典人安特生在河南渑池仰韶遗址发现稻壳痕迹以来,在距今9千年至4千年的甘肃、陕西、山西、河南、山东、江苏等地的史前遗址中,多有水稻遗存的发现。历史记载表明,大禹治水时就已将水稻种于卑湿之地;《诗》《书》等早期文献对“稻”也多有提及。这些发现表明 A.水稻的种植开始于旧石器时代B.原始农业推动了早期文明的发展C.“南稻北栗”的农业格局形成D.文献记裁必须依靠实物考古印证4.据统计,殷墟卜辞中殷人祭祀祖先最为频繁,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和崇拜,祈求祖先赐福后人。到了周代,祖先崇拜逐渐减少,对没有感情色彩、代表公正与秩序的天和上帝的祭祀则日益频繁。这一变化体现了A.周代政治神权色彩的消除B.周代的社会秩序趋于公正C.周人宗族血缘观念的消失D.周人理性主义思想的成长5.《左传》载:晋襄公去世时,赵盾以年纪太小为由欲废太子而立公子雍,襄公夫人坚决反对,赵盾也担心国人反对,最终立太子夷皋为国君。楚平王去世时,令尹子常欲立子西,子西认为“王有适嗣,不可乱也”,太子壬最终继位。这反映出春秋时期A.嫡长子继承制仍在延续B.礼崩乐坏的混乱局面C.王位继承方式逐渐增多D.分封制度遭到了破坏6.战国时期,七国君主都以黄帝的后裔相标榜。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要恢复夏禹的统一大业。386年鲜卑人拓跋圭统一中国北方,建立北魏,其皇室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这些现象反映出A.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强化B.国家统一的趋势进一步增强C.民族关系逐渐走向平等D.尊宗敬祖的思想被各族认可7.秦朝设置儒学七十博士,并允许其授徒讲学。秦亡后原秦朝儒生叔孙通参与西汉王朝朝仪的制定,曾经是秦廷博士的伏生在汉初独授《尚书》。由此可知,秦汉时期A.儒学处于官方统治地位B.焚书坑儒事件子虚乌有C.儒学及其经典得以传承D.统治者不重视法家思想8.秦自立国以来,一直受到犬戎等周边民族的威胁与侵扰。最初秦国为防范犬戎的进攻,在边境设置兵民合一的村落城池,后来演变成郡县。由于能有效地组织军事力量抗击周边民族的侵犯,秦国普遍在边境上设置郡县。这说明郡县制的设置源于A.加强专制皇权的需要B.防范外族对边关的侵扰C.消除割据势力的威胁D.建立大一统国家的诉求 9.右图所示为甘肃省镇原出土的铜质“秦诏版”,其正面以阴文书刻40字:“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候,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秦诏版”主要反映了A.大一统国家的建设B.中央行政制度的创新C.区域经济文化的交融D.汉字书写材料的演变10.汉初,民间商业借贷带来了“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等社会问题;汉武帝时期,政府制定法律对民间借贷进行调控,规定了贷款利率。政府这些做法旨在A.维护政治统治的稳定B.规范海外商业行为C.推动官营商业的发展D.抑制社会经济活力11.研究发现,关于秦“严刑苛罚”的说法多来自于汉儒。陆贾在《新语》中说秦“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秦“以暴虐为天下始”;晁错说秦“法令繁惨,刑罚酷暴”;董仲舒说秦“贪狼为俗”等。这些说法A.证明秦亡于严刑峻法B.准确揭示了秦朝灭亡原因C.受特定历史环境影响D.缺乏事实支撑没有可靠性12.汉初,盐仍由民间自由生产经营,一些地方势力完全掌控该地区盐的产销,如吴王刘濞“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国用饶足”。武帝时期,盐的产销模式变为“民制——官收——官运——官销”,且明令禁止百姓私自煮盐。这一变化A.抑制了地方豪强势力B.便利了老百姓的生活C.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D.增加了政府财政开支13.《黄帝内经》认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同时强调“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由此可知,《黄帝内经》A.强调了人与自然应和谐统一B.践行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理论C.彰显了科学实验体系的建构D.蕴含统治者的民本主义思想14.西晋初年,为了利用宗室拱卫皇权,分封了许多同姓王;设置辖区广大的都督区,由同姓王担任都督,掌握军队,镇守地方,称“宗王出镇”。这些措施的影响是A.阻碍行省制的推行B.消除了民族间冲突 C.造成了剧烈的战乱D.保障了晋长治久安15.南朝时期,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地位很高,“清贵华重”,多由士族担任。但中书省的主要权力集中在地位较低的中书舍人手中。中书舍人“既总重权,势倾天下”,多由庶族地主担任。对这一现象合理的解释是A.三省体制初步形成B.中央机构权力失衡C.门阀士族逐渐衰落D.中书权力制约皇权16.北朝墓志节选:墓志号称“地下族谱”。出处节选《魏故宁陵公主墓志铭》遥源远系,肇自轩皇(黄帝)《魏故镇远将军秘书郎中崔(混)君墓志铭》攸哉世禄,胤自炎皇,典岳伯夷,唯师以望《大齐魏(懿)翊军墓志铭》盖轩辕黄帝之苗裔该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少数民族汉化任务完成B.政权并立下的民族认同C.汉族文化受到大力推崇D.血脉联系推动国家统一17.有学者认为,魏晋南北朝“是人性觉醒的时代,是没有思想权威的时代”,是“吸收与融合外来文化的时代”,是“中国历史第二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其意在说明,这一时期A.呈现出多元性文化特征B.历史发展进程动荡多变C.凸显了大一统恢弘局面D.各民族之间的交流频繁18.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B.海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C.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后的需要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19.某学者提出,少数民族那种尚武勇健、粗犷豪放之气遍布中原,汉民族受到极大的影响,使得魏晋以来的清谈柔媚之风变为悲凉慷慨、激越豪放之气。该学者的论述意在说明A.传统儒学思想的僵化和局限B.制度创新源于少数民族文化C.对外交流促进思想文化转型D.民族交融对隋唐盛世的影响 20.唐朝诗人王维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炼丹又虔诚礼佛,柳宗元公开宣扬自己“援佛入儒”的思想经历。这说明唐朝时期A.儒学出现危机B.奉行三教并行政策C.道教突破发展D.佛教取得统治地位21.唐代的商人中既有贩卖各种物品的大小行商,也有经营邸店、客舍、行铺、车坊的坐贾,资财雄厚的大富商虽然人数不多,但却是各地市场贸易的主宰人物。这反映了唐代A.商业发展经营方式多样B.商人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C.商业经营环境异常艰难D.市场管理由富商垄断把持22.唐政府在外侨聚居区专门设立“蕃坊”,可以自由居住、自由贸易。然而安史之乱后,“京兆府奏……准式令,中国人不合私与外国人交通、买卖、婚娶、来往,又举取蕃客栈……重请禁之”。这一变化反映出唐朝A.朝贡贸易体制废弛B.海上丝绸之路繁荣C.领土主权意识增强D.对外政策因时而变23.对于宋朝的行政体制改革,宋仁宗时期的文臣司马光曾说:“节度使之权归于州,镇将之权归于县。又分天下为十余路,各置转运使,以察州县百吏之臧否,复汉部刺史之职,使朝廷之令必行于转运使,转运使之令必行于州,州之令必行于县,县之令必行于吏民。”对材料内容理解正确的是A.节度使成为地方州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B.设置路的主要目的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C.转运使主要负责对地方精锐部队的管理D.路州县体制设立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24.东晋时期,有“王(东晋时期大家族王氏)与马(东晋皇帝司马家),共天下”的说法,到了宋朝时则有“朕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说法。这一变化反映了A.专制皇权得以加强B.文官政治局面的结束C.贵族政治已经结束D.理学已成为官方哲学25.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行省辖区内宣慰司、路府州县、汉军万户府等要接受朝廷的任用、迁调、考课等管理。行省官朝觐述职和不定期迁调,朝廷遣官钩考、巡察等,或经常举 行,或成为定制。该设置有利于A.实现对少数民族的直接管理B.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C.基本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完善了因俗而治的政策26.元宣政院“秩从一品,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它具有荐举官员,增减改易在藏族地区的行政机构,管理驿站,审理藏族地区的重大案件,负责该地区的军事行动,负责佛教事务等职能。这些职能的行使显示出,元代A.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再度分裂B.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C.政教分离局面得以初步实现D.边疆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27.上(指宋神宗)谓辅臣曰:“盖北有强敌,西有黠羌,朝廷汲汲枝梧不暇。然二敌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有行国。自古外裔能行而已,今兼中国之所有,比之汉唐尤强盛也。”宋神宗认为“难制二敌”是由于A.辽与西夏呈联合之势B.辽与西夏实行了南北面官制度C.元与西夏比汉唐强盛D.辽与西夏兼具民族旧制和汉制28.北宋赵孚指出:“庄宅多有争诉,皆由衷私妄写文契,说界至则全无丈尺,昧邻里则不使闻知,欺罔肆行,狱讼增益”,建议由朝廷制定统一的官契,以减少土地交易纠纷。据此可推知,宋代A.逐利风气盛行B.土地流转频繁C.商品经济繁荣D.官府控制松弛29.宋代士人们在谈及国家的政治取向、制度原则时,秉持“从义而不从君,从道而不从父……君有不地要义,不从也,而况于权臣乎!父有不义,不从也,而况于他人乎”的原则,认为“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这一原则A.有利于增强国家治理能力B.规范了中央行政决策机制C.推动了商品经济不断发展D.使理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30.观察图1《西夏文写本佛经卷首版画》与图2《西夏文铜马面具》,可基本确认西夏 A.经济发展带来文化繁荣B.战争与宗教成为活动中心C.深受中原地区文化影响D.文字成熟广泛运用于生活31.在中古时期,颜回是长期获得朝野主流承认的儒家“亚圣”。北宋熙丰新政中始以颜孟并配孔子,孟子位次颜回;南宋高宗时,官方颁示的《道统十三赞》首次舍颜子而独称孟子“亚圣”。儒家“亚圣”名号的曲折变迁折射出A.孟子地位的提高B.儒家思想的发展C.统治危机的加深D.商品经济的发展32.王安石认为“内圣”必须开拓出“外王”,盛德大业比道德修养更值得歌颂。然而,理学家们却说“义利不分,故自王安石用事”,断言北宋的灭亡是由于王安石“兴利而亡义,尚功而悖道”所致。两者的分歧在于A.有无继承发展儒家思想B.是否强调社会伦理秩序C.有无服务封建专制统治D.是否曾经受到官方尊崇33.两宋时期,江北的粟、麦、黍、豆等品种推广到江南、福建、广东等地,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也推广到江淮一带,并逐渐推广到北方。北方人大量南迁后,大批优秀的文化人也来到了南方,带来了北方的各种文化和风俗。这反映了当时A.农民生活与市场联系密切B.农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C.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D.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频繁34.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晚唐、五代、北宋时期的18幅“劳度叉斗圣变”壁画中(如下图局部),大都绘有佛徒们洗浴、剃头、刮脸、揩齿、刷牙等内容的壁 画。这反映出当时A.已有重视个人卫生的意识B.僧侣生活十分奢靡C.疫病防治受古代政府重视D.佛教宣扬讲究卫生35.辽圣宗时期推崇汉文化,不仅要求众将领选派伴读史书之人,还下诏“蕃汉官子孙有秀茂者,必令学中国书籍,习读经书”;此外,他还开科举,选拔、任用大量汉人参与朝政建设,如宰相张俭、杜防等。辽圣宗的这些举措A.旨在消除契丹与汉族的民族矛盾B.表明了儒学在契丹处于主导地位C.导致了少数民族文明的日益衰落D.利于推动辽国政权的封建化进程第Ⅱ卷共3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30分。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秦汉的乡举里选是在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后,乡里民众政治参与的一种形式。秦代是“选贤与能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的新时代的确立”,两汉的察举制“正是新的选举方式的制度化、法典化的结果。这种制度,使得不少的小农都拥有了被选举权,而选举权则掌握在官僚和地方豪强手中”。在这样的社会结构中,至少入仕资格“原则上扩大到整个自由民阶层”。在汉代的社会结构中,只要具备了某种素质或满足国家要求的乡里编户民,理论上都有自由入仕的机会,并无法律的特别歧视。当然,自由入仕并不是没有限制。秦汉国家针对包括乡里民众在内的社会各阶层的仕进途径都有细密的规定。——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乡举里选考辨》材料二东汉末期由控制中央开始,外戚宦官的势力也开始向帝国的州郡等地方政府延伸,派他们的亲朋好友或党附他们的人到地方去担任州郡的行政长官。这些人到了地方上,他们不关心地方,仅关心他们所属外戚或宦官集团的利益。地方 政治在此类州郡长官治理下,自然不上轨道。特别是选举方面,乡举里选的理想被破坏无遗。历经数百年而摸索出来的中央与地方势力的平衡,政府与人民的沟通,竟因偶然事件而被轻易破坏。仅仅因为汉和帝以后皇帝的短命、嗣君幼冲,居然使宦官、外戚混扰了中央、地方的政治。追根究底,仅因帝国政体自始皇以来是所谓的皇帝体制,立于权力顶峰的皇帝,没有其他任何可以制裁他的力量。于是控制皇帝,假藉其势的一小撮外戚、宦官倒行逆施,终于令沉默的多数难以容忍,爆发了他们的不满。东汉的清流运动与地方自立化,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展开的。——摘编自国风《乡举里选理想的破坏和地方自立趋势的兴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乡举里选制兴起的历史背景并归纳这一制度的主要特点。(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乡举里选制遭到破坏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8分)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汉武帝即位十余年间庞大的军政费用把西汉前期积累的巨额财富消耗殆尽,地方豪强和富商大贾的势力迅速发展,富商大贾“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史势,以利相倾”。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农民破产流亡,“背本趋末者甚众”。为此,汉武帝调整了经济政策,包括统一货币、盐铁官营、均输(国家统一征收、转销、调运货物)平准(国家平抑物价)算缗(对商人、工商业兼营者和高利贷者加征财产税)告缗(对匿财不报或报而不实者,没收全部财产)等。——摘编自冷鹏飞《中国秦汉经济史》材料二宋代政府把商业看成是国家财政的巨大宝库。对于国家而言,一味地压制商业,只注重农业的发展同允许商业有一定发展,给商人一定的生存发展空间,以获得高额商业利润相比,后者更能适应处于转型时期的宋代社会的发展。民间商人阶层已崛起成为整个宋代社会中一支重要而又最具活力的社会力量。大大便 利了商品在全国范围内的流通,从而活跃了市场,吸引了大量的商业资本,也由此而直接导致了国家商税的不断增加。——摘编自冯葚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经济政策调整的特点及影响。(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宋代经济政策发生变化的意义。(8分)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历史参考答案1——5DBBDA6——10ACBAA11——15CAACC16——20BADDB21——25ADBAB26——30DDBAC31——35BBDAD1.【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中,已发现9000多年前的石斧、石杵和家猪,说明已出现畜牧业,即已经进入定居生活,民众生活渐趋稳定,故选D项;材料并无阶级分化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反映广西地区出现定居生活,没有养蚕缫丝信息,排除B项;距今约9000年应属于新石器时代,已出现磨制石器,排除C项。2.【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大河流域的平原(地理因素)孕育了文明,生产力进步推动了城市出现,城市是军事卫护、日常居住需要的产物,这说明城市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B正确。自然地理只是促使城市出现的一个因素而非决定性因素,排除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城市产生的根本因素,“直接推动”说法有误,C项排除;城市的功能只是材料部分内容,排除D项。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水稻种植是原始农业发展的重要表现,原始农业推动了早期文明的发展,B项正确;水稻的种植开始于新石器时代,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南稻北栗”的农业格局,排除C项;材料表明原始农业推动了早期文明的发展,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4.【答案】D【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与商朝主要祭祖相比,周朝更多祭祀代表公正和秩序的上帝,这体现周人理性主义思想的成长,故选D项;商周主要是祭祀对象发生变化,祭祀本身都体现神权色彩,排除A项;周代祭祀代表公正和秩序的上帝并不能说周代社会秩序趋于公正,排除B项;周人重视血缘亲情,排除C项。5.【答案】A【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春秋时期晋国立嫡长子为国君,楚国也是嫡长子最终继位,说明春秋时期仍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故选A项;材料反映嫡长子继承制在春秋时期仍然实行,与礼崩乐坏局面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仍然是父死子继的嫡长子继承制,并未增加其他继位方式,排除C项;材料反映宗法制的核心嫡长子继承制仍然适用,并不是分封制,排除D项。6.【答案】A【解析】据材料“战国时期,七国君主都以黄帝的后裔相标榜,十六国时期,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自认为是夏禹的后代,要恢复夏禹的统一大业,386年鲜卑人拓跋圭统一中国北方,建立北魏,其皇室也自认为是黄帝的后裔”,可知中国古代无论是战国七雄还是其他少数民族政权都自称为炎黄子孙,说明华夏认同观念不断强化,故选A项;战国、十六国、北魏时期都属于分裂割据时期,排除B项;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关系才走向平等,排除C项;“尊宗敬祖的思想被各族认可”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7.【答案】C【解析】据材料“原秦朝儒生叔孙通参与西汉王朝朝仪的制定,曾经是秦廷博士的伏生在汉初独授《尚书》”可知从秦朝到汉代儒学及其经典得以传承,故选C项;秦朝法家思想居官方统治地位,汉代儒学处于官方统治地位,排除A项;焚书坑儒事件真实存在,排除B项;秦朝统治者重视法家思想,以法治国,排除D项。8.【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由于受到犬戎等周边民族的威胁,秦立国以来设置郡县来应对侵犯,说明郡县制的设置源于防范外族对边关的侵扰,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不是君主专制体系,并非出于加强皇权的 需要,排除A项;犬戎不是地方割据势力,排除C项;郡县制的设立是为对抗少数民族威胁,并非建立大一统国家的诉求,排除D项。9.【答案】A【解析】据材料知,材料反映的是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下诏统一度量衡制度,反映了大一统国家的建设,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行政制度的创新,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区域经济文化的交融,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制度,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0.【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汉初,民间商业借贷发展迅速,但也带来了“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等社会问题;汉武帝时期,政府制定法律对民间借贷进行调控,规定了贷款利率。”可知,反映了汉代民间借贷发展带来了卖田宅子孙的社会问题,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影响政治安全,体现了汉武帝维护政治统治稳定的目的,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对商业交易行为规范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官营商业发展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的主旨是维护政治统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1.【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汉代认为秦朝的刑罚过于严苛,结合所学可知,汉初吸取秦亡教训,推行“与民休息”政策,而且汉代儒学得到发展,受儒家仁的学说的影响,因此出现材料中的说法,即材料中的说法受特定历史环境影响,C项正确;材料信息反映了汉代认为秦朝的刑罚过于严苛,并不能就此证明秦亡于严刑峻法,排除A项;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材料只是反映了秦朝的刑罚过于严苛,B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说法绝对化,这些说法仍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故选C项。12.【答案】A【解析】汉代盐业经营由民间经营转变为政府官营,在民间经营是时期,地方势力把持盐业,政府官营之后,严禁私煮,打击了地方豪强势力,A项正确;官营食盐不便于百姓,排除B项;食盐官营并未涉及到生产方式的转变,和生产力的发展变化无关,排除C项;食盐官营有助于增加财政收入,排除D项。故选A项。13.【答案】A【解析】由“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等信息可以得出,这是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重要性,故选A项;由“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可知,这说明人要顺应自然的变化,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是政治领域中道家无为而治的理论,排除B项;题干中的信息是一种理论,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而不是强调实践经验体系的建构问题,排除C项;题干信息体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属于医学养生范畴,而与民本主义思想不属于同一范畴,排除D项。14.【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西晋大量分封同姓王,同姓王担当政治、军事、地方等重要的官位,带来的后果是剧烈的战乱,比如西晋的“八王之乱”,C项正确;当时郡县制并没有结束,暂时的分封并没有阻碍郡县制的推行,排除A项;这种做法只是体现宗室内部的关系,与民族交融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项;这种做法不利于西晋的统治,排除D项。故选C项。15.【答案】C【解析】据题干可知,中书省的主要权力在中书舍人手中,“多由庶族地主担任”,据所学可知,南朝皇帝利用庶族地主打击门阀士族,本质体现了门阀势力的衰落,故选C项;“三省体制”不合题意,题干只提及中书省,未提及门下省、尚书省,排除A项;题干提及的是中书省内部权力结构的变化,排除B项;“制约”不合史实、题意,中书省权力的变化是皇权调控的结果,排除D项。16.【答案】B【解析】根据表格信息“遥源远系,肇自轩皇(黄帝)”“攸哉世禄,胤自炎皇,典岳伯夷,唯师以望”和“盖轩辕黄帝之苗裔”可见北朝的墓志节选 中都认为黄帝是华夏始祖,是姓氏之祖,以黄帝后裔自居、为荣,可见北朝当时政权并立下的民族认同,B项正确;材料主旨信息并非体现少数民族统治的合法性,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对汉族文化的大力推崇,排除C项;结合所学可知,北朝并未实现国家的统一,排除D项。故选B项。17.【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是人性觉醒的时代”、“吸收与融合外来文化的时代”、“中国历史第二个百家争鸣的时代”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既有人性觉醒的因素,有民族融合的因素,又有思想争鸣的因素,可见多元的文化面貌,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动荡的历史进程,排除B项;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国家分裂时期,排除C项;“频繁的民族交流”只是文化的一种,排除D项。故选A项。18.【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等信息可知,大运河的修建有利于加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建设交通有利于隋唐两代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人工运河修建技术,也无法对比得出“技术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A项;唐朝时期交通形式是海路并举,而且材料也没有对水陆与陆路交通进行比较,排除B项;大运河有利于经济发展,但材料没有涉及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排除C项。故选D项。19.【答案】D【解析】根据“少数民族那种尚武勇健、粗犷豪放之气遍布中原,汉民族受到极大的影响,使得魏晋以来的清谈柔媚之风一变而为悲凉慷慨、激越豪放之气”可得出少数民族的尚武勇健、粗犷豪放之气影响到隋唐盛世的悲凉慷慨、激越豪放之气,影响到了盛唐的气象,D项正确;材料与儒学无关,排除A项;汉族制度变化和创新的思想渊源并非来自于少数民族文化,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对外交流,而是汉族与少数民族的交流,排除C项。故选D项。2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王维被称为“诗佛”,亦官亦隐,白居易既学习道家的炼丹术,又虔诚礼佛,柳宗元主张援用佛学以发展儒学,体现唐朝奉行三教并行政策,B项正确;儒学出现危机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排除A项;此时儒学一直占据统治地位,排除C项;道家发展不符合材料中三教合一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B项。2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唐代的商人包括大小行商、坐贾、大富商等,他们从事不同的行业,反映了商业发展经营方式多样,A项正确;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与史实不吻合,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唐代商业发展经营方式多样,说明商业发展环境相对改善,C项异常艰难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市场管理仍为政府主导,富商不能把持市场管理,排除D项。故选A项。2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唐政府在外侨聚居区专门设立‘蕃坊’,可以自由居住、自由贸易。然而安史之乱后……中国人不合私与外国人交通、买卖、婚娶、来往,又举取蕃客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初唐时期,社会稳定,国家强盛,唐朝政府在外侨聚居区专门设立“蕃坊”,推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而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社会动荡,对外政策相对保守,体现了唐朝对外政策因时而变,D项正确;根据所学朝贡贸易体制史实可知,唐朝时期我国朝贡贸易体制没有废弛,排除A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盛唐时期和晚唐时期对外政策的不同,没有强调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现象,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唐朝不同历史时期对外政策的不同,体现了唐朝对外政策因时而变,没有强调唐朝对领土主权意识的增强,排除C项。故选D项。2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又分天下为十余路,各置转运使,以察州县百 吏之臧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到了宋朝,最高行政区划是“路”,路略似唐之道,是仿唐代的道制而置,“道”和“路”最初都是监察区的性质,然后转化为行政区,说明“设置路的主要目的是监督州县各级官吏”,B项正确;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炅采取各种政策,削弱节度使的军、政、财权,以加强中央集权,节度使不是地方州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北宋地方一级最高行政长官是知州,排除A项;转运使除掌握一路或数路财赋外,还兼领考察地方官吏、维持治安、清点刑狱、举贤荐能等职责,而不是负责对地方精锐部队的管理,C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路州县体制设立增加了地方官人数,使得行政体制更加复杂,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B项。2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王与马,共天下”信息可知,东晋时期门阀士族对皇权形成的制约;根据题干中的“朕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信息可以得出,到了宋朝,科举制度大发展,科举取士力度加大,士大夫最终取代了门阀士族,这一转变体现了皇权地位的提升,A项正确;文官政治局面在宋朝时得以确立,排除B项;贵族政治在秦朝统一后就基本上结束了,排除C项;理学在南宋以后才逐渐成为官方哲学,排除D项。故选A项。2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行省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辖区内宣慰司、路府州县、汉军万户府等要接受朝廷的任用、迁调、考课等管理。行省官朝觐述职和不定期迁调,朝廷遣官钩考、巡察等,或经常举行,或成为定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基本保证了行省辖区的地方官吏受辖于国家、效忠于朝廷,使其权力基本上保持在大而不专的范围内,B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元代中央限制行省的人事权,不是强调元代的监察制度,排除A项;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隐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元代官员素质大大提高,排除D项。故选B项。26.【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元宣政院‘秩从一品,掌释教僧徒及吐藩之境而隶治之’”信息可知,宣政院具有荐举官员,增减改易在藏族地区的行政机构,管理驿站,审理藏族地区的重大案件,负责该地区的军事行动,负责佛教事务等职能,实现了对边疆有效的行政管理,D项正确;仅从宣政院的秩阶及其对吐蕃的治理职能,有效地巩固了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统一,元朝实现了国家统一,排除A项;材料仅提到了对“藏族”治理,并未体现对“不同民族”实行差别对待,排除B项;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政教分离”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27.【答案】D【解析】据材料“自古外裔能行而已,今兼中国之所有,比之汉唐尤强盛也”,可知辽与西夏实行了两种不同的制度。结合所学,辽采取南北面官制,西夏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D项正确;辽与西夏联合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南北面官是辽朝的制度,排除B项;宋神宗是北宋皇帝,当时北宋与辽、西夏对峙,排除C项。故选D项。28.【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庄宅多有争诉,皆由衷私妄写文契,说界至则全无丈尺,昧邻里则不使闻知,欺罔肆行,狱讼增益”可知,宋代政府对典卖文契进行了规范管理,由材料“以减少土地交易纠纷”可知,规范文契的目的是为了减少土地交易纠纷,说明当时土地流转频繁,B项正确;“土地交易”包括租佃之风和土地买卖,材料无法体现逐利之风,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土地交易,不是商品经济,排除C项;材料典卖文契是由朝廷制定统一的官契,体现不出官府控制松弛,排除D项。故选B项。29.【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宋代的士人在价值取向上坚持所谓的“义”,而不盲从君、父,即君主存在问题就不应该盲从,这体现了国家治理中的理性思 想,从而有利于增强国家的治理能力,A项正确;这一原则只是士人们提出的,并不是在规范中央决策机制,排除B项;这一原则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关系,排除C项;这一原则的提出并不是理学成为官方正统思想的标志,排除D项。故选A项。30.【答案】C【解析】据图可知,西夏文字形制依据汉字而来,排版形式与中原相同,版画题材与佛教传播相关,金属制造等也与中原地区相对接近,据所学知识,西夏属于较晚出现的游牧民族政权,学习并采用汉族文化是其重要特点,C项正确;经济发展带来文化繁荣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战争与宗教成为活动中心表述错误,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文字运用于生活,排除D项。故选C项。31.【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孟子的地位在北宋以后逐渐上升,成为亚圣。这一过程,与唐朝时期儒学复兴、两宋理学的兴起发展紧密相连,理学家认为孟子是孔子道统的继承人,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并列,编为四书之一,孟子逐渐成为亚圣,这一过程反映了儒学思想在两宋时期的发展,B项正确;“孟子地位的提高”不是折射的现象,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儒学的发展,没有反映统治危机,排除C项;孟子地位提高与商品经济发展没有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32.【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王安石认为……盛德大业比道德修养更值得歌颂”,“义利不分,故自王安石用事”,可以看出王安石认为盛德大业比道德修养更重要,但理学认为王安石偏离了正确的义利观,认为道德修养更重要,可见两者的分歧在于是否强调社会伦理秩序,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对儒家思想的继承,排除A项;两者都是为统治服务的,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官方对两者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B项。33.【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江北的粟、麦、黍、豆等品种推广到江南”“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逐渐推广到北方”“大批优秀的文化人……和风俗”等信息体现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农民生活与市场联系密切,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农业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说法绝对化,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证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3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大都绘有佛徒们洗浴、剃头、刮脸、揩齿、刷牙等内容的壁画”和所学知识可知,古人对个人健康卫生比较重视,已有个人卫生的意识,A项正确;材料中反映卫生生活习惯,不能等同于僧侣生活十分奢靡,排除B项;材料是卫生生活习惯,不是疫病防治受古代政府重视,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佛教宣扬讲究卫生,排除D项。故选A项。35.【答案】D【解析】辽圣宗推崇汉文化,选派伴读史书之人,命令优秀子孙学中国书籍和习读经书,开科举并任用大量汉人参与朝政建设,这些举措都有利于推动辽国学习汉文化,加速政权封建化进程,故选D项;辽圣宗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而消除民族矛盾也是服务于统治的需要,排除A项;题干中并没有提到契丹政权对于其他民族文化的态度,没有对比,不能得出儒学处于主导地位的结论,排除B项;学习汉文化未必就一定导致少数民族文明的衰落,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排除C项。36.(1)背景:①世卿世禄制的瓦解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渐形成③中小地主阶级的崛起(任意2点为4分)特点:①选举范围广②开放性强③方式以自下而上④法制化,制度化,规定细密(任2点为4分)(2)原因:①世家大族的崛起,地方官僚和豪强控制选举权②皇权专制的强化③ 外戚宦官势力强大:(4分)影响:①破坏了乡举里选制度,推动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局面的形成;②打破了中央与地方的平衡,动摇了中央集权制,为东汉末期的分裂割据埋下隐患;(4分)37.(1)特点:①强化对工商业的控制②集中于生产与流通领域的管控;(任意一点为2分)影响:①缓解了财政危机;②打击了地方富豪,强化了中央集权;③一定程度遏制了土地兼并,促进自耕农的发展;④不利于工商业的健康发展。(任意两点为4分)(2)意义:①促进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②有利于民间商人阶层的崛起;③促进商品流通,活跃市场;④有利于吸引商业资本;⑤增加国家的商税收入。(任意四点为8分)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湖北省问津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试卷(Word版附解析)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试卷(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年高一英语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Word版含答案)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Word版含解析)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2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元月期末联合调研考试试卷(Word版含解析)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年高一英语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22-2023年高一生物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3-07 21:05:02
页数:16
价格:¥2
大小:933.6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