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Word版含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7
2
/17
剩余1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冕宁中学2024届高二上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孔子希望建立“天下有道”的社会,孟子希望建立“王道乐土”,老子说“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他们所说的“道”是A.建立理想社会的规则B.追求平等和谐的共同标准C.加强道德修养的规范D.顺应社会发展的自然法则【答案】A【解析】【详解】“天下有道”的社会指理想的社会秩序,“王道乐土”指施行仁政,百姓安居乐业的社会,“以道佐人主者”也可以理解为方法、规则,综合所述说明“道”即秩序、规则,A项正确;“天下有道”不能说明平等,奴隶社会本身就是不平等社会,排除B项;“天下有道”指秩序,而不是道德修养,排除C项;“天下有道”的社会强调社会的秩序和规则,并不能说明这一秩序符合自然法则,排除D项。故选A项。2.《老子》、六经、《论语》等早期文献,透露出雍容、华贵、高雅、宁静的气质。战国中期以后的《战国策》、《韩非子》等书,显示了对于意志力、执行力、决断力的赞美和追求。这种变化反映A.百家争鸣趋向吸收融合B.天下一家的整体观念C.礼乐制度淡出历史舞台D.趋向统一民族心理【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从雍容、华贵、高雅、宁静到对于意志力、执行力、决断力的赞美和追求,这些书籍在内容气质上的变化实际上凸显了社会心理的变化,即从地域性特色到追求统一,故D符合题意;A项是表面现象的描述,没有体现实质,排除;此时尚未形成天下一家的整体观念,排除B;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3.战国时期,士人们往来于各国之间,以期得到人主的承认和采纳,获得出仕行其道的机会。如孟子、荀子等就曾得到齐国国君的优待,在齐国著名的稷下学宫停留过,荀子还曾三为祭酒主持学宫工作。他们享受上大夫的待遇,“不任职而论国事”,使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据此可知,战国时期A.齐国国君推行礼乐仁政B.士人流动利于思想文化繁荣C.齐国重用儒学士人治国D.儒学适应统治者的迫切需要【答案】B【解析】 【详解】材料“士人们往来于各国之间,以期得到人主的承认和采纳”反映的是战国时期士人流动频繁,材料“稷下学宫成为当时各学派荟萃的中心”反映的是士人流动利于思想文化繁荣,B正确;材料未涉及齐国国君的政治推行,AC排除;当时法家思想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D排除。故选B。4.孟子在解释“武王伐纣是否是弑君”的问题时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诸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孟子的解释主要是基于( )A.法治学说B.兼爱学说C.德治学说D.性善学说【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的意思是:齐宣王问:“难道臣子可以妄杀君主吗?”孟子说:“杀害仁德之士的人被称作贼子,杀害义士的人被称作残,残贼一类的人,被称之为匹夫。只听过诛杀匹夫纣,没听说过这是弑君一类的事情。”,因此可以看出,孟子认为纣是残贼一样的匹夫,认为杀纣是杀没有仁义道德的匹夫,而非杀君主,这样的解释主要是基于德治的主张,而非法治、兼爱和性善说,故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5.孔子曾说:“礼,与其奢也,宁俭。”子路亦说:“吾闻诸夫子,丧礼,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由此可见,儒家A.主张节用节葬的思想理念B.注重礼制的精神实质C.强调社会生活的等级差异D.反对仪礼的外在形式【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孔子和子路均强调礼,其注重礼制的精神实质,故B正确;节用节葬是墨家思想,与儒家无关,故A排除;材料不涉及社会生活的等级差异,故C排除;材料强调礼,但不涉及反对礼仪的外在形式,故D排除。6.“引经决狱”是汉代一种独特的司法审判方式。史料记载:甲无子,拾道旁弃儿乙,养之以为子。及乙长,有罪杀人,以状语甲,甲藏乙。甲当何论?……《春秋》之义,父为子隐,甲宜匿乙而不当坐。这表明汉代A.律法建设受到冲击B.道德影响法律判决C.儒学取得正统地位D.宗族血缘逐渐淡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对“引经决狱”这种司法审判方式的解读和列举的史料,这是根据《春秋》经义中“父子相隐”理论形成了“亲亲相隐”的司法原则,通过引用儒家经典所载的古老 判例或某项司法原则对案件做出判决,表明了道德影响法律判决,故B正确;材料是关于法律受到道德的影响,不是冲击法律建设,故A错误;题干无法体现出儒学取得正统地位,故C错误;题干是关于道德对法律判决的影响,未体现宗族血缘逐渐淡化,故D错误。故选B。7.我国各地汉墓出土了许多被定名为“泗水取鼎图”的画像石,这些画像石上.都刻有秦始皇于泗水上观看取鼎时的一个关键情节:鼎已被发现并“系而行之”,然而遭“龙齿啮断其系”,终“不得”,令秦始皇绝望以致失态。这反映了汉代A.存在天人感应观念B.泗水取鼎图的情节真实可信C.传承秦朝政治制度D.青铜铸造的技术超越了秦代【答案】A【解析】【详解】“龙啮断其系”、使秦始皇捞鼎“弗得”的神话,从史料的记载再结合刘邦为神龙转世的身份,进而推想:这条“神龙”就是秦末曾经当过沛县泗水亭长的刘邦!可以看出当时汉代存在天人感应观念,借秦始皇的这一事件来表现出来。A正确;泗水取鼎图只是一个第二手资料的画像石,所以并不真实可信,B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汉代继承秦朝的政治制度,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一个关于秦始皇迷信的画像,并不能说明汉代青铜技术超越秦朝,D错误。8.朱熹认为良知“乃出于天,不系于人”。王阳明说:“良知即是天理。”“良知之外,岂复有加于毫末乎?今必曰穷天下之理,而不知反求诸其心。”由此可知,两人A.追求良知的途径有别B.对儒学的世俗化认识一致C.都强调儒学的思辨性D.都重视良知的外在化特征【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朱熹认为追求良知要靠天理,而王阳明认为要靠内心,故他们追求良知的途径有别,故选A;题意没有提及儒学世俗化,故B排除;材料没有提及儒学的思辨性,故排除C;只有朱熹重视良知的外在化特征,故D排除。9.有学者指出,宋代造物设计更加强调器物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理性美,且更加讲究器物造型上的简洁美,因此宋人所设计制造的器物不会出现大面积装饰,特别是在家具设计上多流行单色漆的运用。由此可知,宋代造物设计A.体现了器物形态的变化B.推动了务实精神的出现C.蕴含了理学价值的追求D.丰富了日常家具的风格【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宋代器物设计更加强调器物的理性美“并结合当时理学盛行可知宋代造 物设计蕴含了理学价值追求,理学的中心观念是“理”,把“理”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理学的出现对后世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故C正确;题干主要强调宋代器物的装饰,没有提到器物形态的变化,故A错误;题干体现了宋朝器物设计的简洁性,务实精神是指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坚持知行合一的行为要求,所以题干与务实精神无关,故B错误;题干主要侧重理性对宋代器物设计的影响,宋代的简洁设计可以丰富日常家具风格,但这不是题干的核心表达,故D不选。10.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全面记载了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经验技术,他引用《尚书》的内容写道,“润下作咸,武王访箕子而首闻其义”,强调制盐是圣王也要重视的事,在一副《治丝图》中,他所绘的纺织工人戴着指套和绑腿,俨然知识分子装束。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手工业的社会地位提高B.知识分子的经世致用观念C.重农抑商政策已经瓦解D.宋应星主张打破社会等级【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中《天工开物》中的图文反映了作者认为知识分子也应该了解实际事务,了解手工业等知识,以有益于国计民生,故选B;当时的主流观念仍是轻视工商业者,排除A;重农抑商政策仍是统治思想,排除C;宋应星依然强调知识分子的地位,只是认为知识分子要主动学习工艺知识,排除D。11.李贽认为“真心”就是童心、初心,即不受外界影响的最初一念之本心,称之为“清净本源”;自然万物是真心的显现物,又是真心的因素和成分。这些观点()A.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B.继承和发展了阳明心学C.体现了格物穷理的思想D.具有反封建的民主倾向【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李贽的“童心说”理论,主要是在继承王阳明“良知说”个体性的基本思想与精神的基础之上,对“心性”理论的内涵加以大胆的突破和阐述,具体表现在,“童心说”继承了“良知”的个体性意识,同时摒弃了“良知”的先天性局限,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排除A项;理学的方法论是“格物致知”,排除C项;材料的主 旨信息是“童心说”,并非反封建,排除D项。故选B项。12.宋代,书法帖学兴起,出现新画种(版画和年画),印染工艺也获得发展。这些新变化直接受益于A.古典科技的进步B.市民阶层的壮大C.经济重心的南移D.核心精神的嬗变【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间的关键词“宋代”和“直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书法帖学、新画种(版画和年画)印染技术的进步与印刷术的改进有关,故选A项;其余三项不是直接原因。1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山西、陕西、北京等地陆续发现了西周甲骨文,其卜文排列章法、结体、用刀与商代甲骨文一脉相承,但有的字小如粟米,笔道细如发丝,具有商代不同的书风,且象形字较商代为少,更加符号化。对以上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甲骨文的使用扩大了商朝疆域B.周人继承和发展了商代的文化C.甲骨文作为书法艺术已经成熟D.畜牧业发展推动了甲骨文进步【答案】B【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甲骨文最早出现于商代,而西周时期也存在甲骨文,同时其“卜文排列章法、结体、用刀与商代甲骨文一脉相承”,但书风与商代又有所不同,说明周人继承和发展了商代的文化,故选B;甲骨文的使用和商代疆域的扩张无关,排除A;甲骨文不属于书法艺术,排除C;材料信息和畜牧业无关,排除D。14.如图为唐朝敦煌壁画《五台山图》的局部。壁画中既有腾云驾雾的佛、菩萨、神鸟,也有众多的市井俗人和各类建筑,可谓“一壁看尽人神相。”据此可知,该壁画体现出 A.统治者举行三教并行的政策B.风俗画与文人画的相互杂糅C.佛教思想处于社会主导地位D.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答案】D【解析】【详解】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敦煌壁画《五台山图》中既有佛、菩萨、神鸟,也有市井俗人和各类建筑,体现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融合,D项正确;材料没有呈现出儒教和道教的内容,不能说明统治者推行“三教并行”的政策,A项错误;讲究诗、书、画、篆刻等多种艺术素养于一体的文人画的特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佛教思想在唐朝处于社会主导地位,C项错误。15.天宝六年,唐玄宗专门颁发诏令,将马球作为军队训练的课目之一。皇帝的禁军“神策军”连提拔将领都以球艺高低来决定。除了武士酷爱马球运动外,新科进士及第后,也会在长安月灯阁打马球庆贺。在宮廷、军队盛行马球的影响下,一些宫女及富家女子也以驴代马,挥杖击球。这可以用来说明唐代A.时代气息豪迈奔放B.休闲体育受到百姓推崇C.朝廷倡导重武抑文D.宫廷娱乐以打马球为主【答案】A【解析】【详解】唐朝前期,宮廷和社会上层流行军队的训练课目,甚至宫女、富家女子也参与马球竞技,反映出唐朝豪迈奔放的时代气息,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休闲体育受到“百姓”推崇,B项错误;唐代政府并未倡导“重武抑文”,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宫廷娱乐以打马球为主,D项错误。16.在元明戏曲小说中,唐代诗人李白被塑造成才华横溢的文士、蔑视权贵的狂士、针砭时弊的志士、仗义疏财的侠士、志高意远的逸士、嗜酒如命的酒中仙。元明文人对李白的形象塑造A.表达了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愤懑B.寄托了士人的心理期待和追求C.宣扬了儒士兼济天下的价值观D.顺应了市民对世俗文化的需求【答案】B【解析】 【详解】根据“唐代诗人李白被塑造成才华横溢的文士、蔑视权贵的狂士、针砭时弊的志士、仗义疏财的侠士、志高意远的逸士、嗜酒如命的酒中仙。”可得出塑造李折的这一形象主要反映出在商品经济发展之下,士人想要摆脱传统教条思想的束缚的心理,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时人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愤懑,排除A;“兼济天下”无法得出,排除C;材料中李白的形象并不符合世俗文化的需求,排除D。17.1846年,姚莹认为“英吉利、佛兰西、米利坚皆在西洋之极,去中国五万里。中国地利人事,彼日夕探习者,已数十年,无不知之,而吾中国曾无一人焉留心海外事者。不待兵革之交而胜负之数已较然矣。”这一观点A.揭示闭关锁国产生的消极后果B.反思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C.论证新思潮出现的历史必然性D.宣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重要性【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姚莹用英法美对中国事务有着长期深入的了解,中国却“无人留心海外事”的对比,解释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揭示了闭关锁国产生的消极后果,A项正确;材料并未分析中西两种文明的本质区别,没有揭示出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B项错误;新思潮出现的历史必然性与“不待兵革之交而胜负之数已较然”等不符,C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重要性,D项错误。18.面对时局,晚清思想家冯桂芬痛感中国“不知夷”,认为对西方国家要“始则师而法之,继则比而齐之,终则驾而上之,自强之道,实在乎是”。最终提出了“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主张。这一主张A.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B.加剧了与顽固派的矛盾C.强化了传统的文化心理D.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答案】D【解析】【详解】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冲击了传统的夷夏观念,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故D项正确;中体西用思想的提出根植于当时的社会经济结构之中,并未脱离社会现实,故A项错误;题干未体现与顽固派的矛盾加剧,B项错误;冯桂芬的思想主张是学习西方富强之术,这已经对传统文化、心理形成冲击,C项错误。19.1887年,刘铭传在台北大稻埕设立西学堂,聘请英国人布茂林、丹麦人辖制臣为学堂教习,讲授英法人文、地理、历史、测绘、算数、理化之学。另聘请汉教习两人,教授中国经史文字,并兼任学生监督。据材料可知,当时A.传统教育制度逐渐走向瓦解B.崇尚科学推动基础教育普及C.中体西用思想成为时代主流D.办学思想体现中西结合的特点 【答案】D【解析】【详解】刘铭传在台湾地区设立学堂,讲授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同时也推崇传统经史文学,自己亲自担任督学,这说明刘铭传在办学理念中强调中西结合,D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B中的“普及”表述绝对,排除;题干中没有将中体西用思想和其他思想进行对比,无法得出“主流”的结论,排除C。20.1922年梁启超提出,“我国有力之政治思想,乃欲在君主统治之下,行民本主义之精神。此理想虽不能完全实现,然影响于国民意识者既已甚深故虽累经专制摧残,而精神不能磨灭”。梁启超意在A.颠覆传统儒学构建新文化B.借助传统文化传播新思想C.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基础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民本主义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而中国现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须将两者结合,意在借助传统文化传播新思想,B项正确;材料强调梁启超借助传统文化传播新思想,而不是颠覆传统儒学,排除A;1911年辛亥革命已经推翻了清王朝,排除C;材料强调梁启超借助传统文化传播新思想,而不是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排除D。21.下面是一位同学对某一历史时期知识梳理,他所学习的内容主题应该是维新思想的传播晚清的立宪运动风起云涌的反洋教运动前仆后继的反清武装起义A.瓜分中国的狂潮B.国家出路的探索C.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D.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维新思想的传播”、“晚清的立宪运动”、“风起云涌的反洋教运动”、“前仆后继的反清武装起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历史事件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探索救亡图存道路,所以B正确;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与材料不符,所以A错误;近代中国深受列强的侵略,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这与材料无关,所以C错误;“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没有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所以D错误。22.严复戊戌时期在《救亡决论》中历数中国传统文化弊端,并倡言:“ 天下理之最明而势所必至者,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而1918年严氏力主回归传统,高唤:“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西方文明的弊端日益显现B.反帝反封斗争的逐渐深入C.民主思想已成为时代潮流D.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受一战影响,在西方文明弊端日益显现情况下,严复的主张由革新传统文化转变为回归传统文化,A项正确;1918年严复力主回归传统不是反封建斗争深入的结果,与民主思想影响无关,BC两项错误;1918年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高潮还未到来,D项错误。23.1902年前后,梁启超大量撰文,号召开展国民性改造运动,培养“新民”。此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人吸收了该思想,认为“造因之道,首在树人”,只有培养没有劣根性的新青年才能救中国。这表明梁启超的主张A.推动了新式大学的创办B.启迪了新文化运动C.反思了辛亥革命的教训D.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详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和鲁迅等人吸收借鉴了梁启超培养“新民”的思想,说明梁启超的主张启迪了新文化运动,故选B;材料只反映了梁启超思想主张的影响,和新式大学的创办无关,也不是反思辛亥革命的教训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排除ACD。24.《新青年》杂志第一期第一号封面人物是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陈独秀撰文指出,中国国民“不能食力者,必食他人之食,不思创业者,自绝生利之途”,造成“民德由之堕落,国力由之衰微”。由此可见陈独秀主张A.建立美国式的民主共和政体B.培养拼搏进取的新国民精神C.走振兴工业的实业救国道路D.组织工人阶级建立工人政党【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民德由之堕落,国力由之衰微”体现的是陈独秀强调思想解放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可以判断出陈独秀主张培养拼搏进取的新国民精神,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B。25.陈独秀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个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过因他不能支配现代人心,适合现代潮流,还有一班人硬要拿他出来压迫现代人心,抵抗现代潮流,成了我们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陈独秀意在A.否认儒学所代表的一切基本价值B. 强调儒学须改造后才能适应社会潮流C.反对儒学的专断教条和狂热迷信D.防止有人利用传统儒学进行复辟活动【答案】C【解析】【详解】陈独秀指出孔教即儒家思想正被人用来抵抗现代潮流,已是社会进化的最大障碍,意在反对儒学的专断教条和狂热迷信,C项正确;否认儒学所代表的一切基本价值与“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无价值”不符,A项错误;材料并未强调儒学“须改造后才能适应社会潮流”,B项错误;陈独秀是要抵制而非“防止”有人利用传统儒学进行复辟活动,D项错误。26.1918年以后,知识界和报界积极关注劳工问题,他们改造劳工形象、开展劳工调查、组织劳工教育,并思考“劳工解放”的根本性问题,乃至要让劳工“成为世界的主人”。这反映出A.知识精英与劳工形成统一战线B.民主与科学思想的深入传播C.知识分子开创中国式革命道路D.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的转变【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关注劳工问题”“劳工解放”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的主流思想发生变化,D正确;A是在中共一大成立后,排除;材料强调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非民主、科学,B排除;中国式革命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道路,C排除。故选D。27.1919年《每周评论)刊文指出:“那共同感觉生活上不满意的事实,才能一个--个的成了社会问题,才有解决的希望。不然,你尽管研究你的社会问题,社会上多数人,却一点不生关系。那个社会问题,是仍然永没有解决的希望;那个社会问题的研究,也仍然是不能影响于实际。所以我们的社会运动,-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这一主张A.强调对具体问题的研究B.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传播C.否定了新文化运动成果D.脱离了中国社会的实际【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那共同感觉生活上不满意的事实,才能一个一个的成了社会问题,才有解决的希望。……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问题与主义”之争,,其实质就是对马克思主义一个深入探索的过程,最终宣传了马克思主义,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 一方面固然要研究实际的问题,一方面也要宣传理想的主义”,排除A项;材料不存在对新文化运动成果的否定,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研究社会中存在的问题,也要宣传马克思主义,故不脱离社会实际,排除D项;故选B项。28.1923年初,在毛泽东等人的宣传和指导下,湖南省衡山县的岳北、白果一带的农民运动勃兴。9月,在白果召开了岳北农会成立大会,到会者逾万人。在农会领导下,农民们开展平粜和阻禁地主外运谷米、棉花的斗争,会员曾一度发展到10万人以上。材料说明A.毛泽东思想不断走向成熟B.农民阶级表现出很强的革命性C.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实行D.北伐战争调动农民革命积极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在农会领导下,农民们开展平粜和阻禁地主外运谷米、棉花的斗争”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重视农民的力量及农民阶级表现出很强的革命性,B正确;此时处于毛泽东思想的萌芽阶段,A排除;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是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开辟的,C排除;北伐战争开始于1926年,D排除。故选B。29.民主革命时期,有人宣扬“一次革命论”。有些民族资产阶级代表人物,企图在国共两党的政治主张之外另有一条道路,想在中国建立欧美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甚至在共产党和革命队伍内部,也有一些人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和前途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基于此,毛泽东写了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论持久战》C.《新民主主义论》D.《论联合政府》【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一次革命论”“对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和前途存在一些模糊认识”,结合所学可知,1940年毛泽东写了《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完整理论,中国的革命必须分两步走,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故选C;在井冈山,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毛泽东指明了在反动统治薄弱的农村积聚力量,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全国政权的道路,排除A;《论持久战》针对中国国民党内部分人的“中国必亡论”和“中国速胜论”,以及中国共产党内部分人轻视游击战的倾向,系统地阐述了中国实行持久战以获得对日作战胜利的战略,排除B;《论联合政府》是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治报告,是在中国面临着两种前途、两种命运斗争的重要时刻,总结了中国民主革命的经验,制定了正确的纲领和策略,排除D。【点睛】 30.1953年,东北行政委员会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为东北农村编写了《农民速成识字课本》,课文采用类似《三字经》的韵文体:“日月光,照四方,天上明,地下亮,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这说明新中国初期的扫盲教育A.强调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B.注重对公民的政治思想教育C.奠定农业合作化运动基础D.激发广大群众的主人翁意识【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课本内容中,可以发现有“毛主席,共产党,领导咱,有力量”,说明了注重对公民的政治思想教育,B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有强调生产的内容,A错误。材料是对农民的知识扫盲,不涉及农业合作化运动,排除C。材料中不涉及人民当家作主的内容,与主人翁意识无关,排除D。31.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毕达哥拉斯认为“万物的本原是数”,柏拉图学院门口写着“不习几何者不得入内”。这说明古希腊哲学A.具有科学因素B.反对人文主义C.重视天人关系D.宣扬无神论【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反映了古希腊哲学家们注重研究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或具体的物质元素,探究事物的客观本质,这说明古希腊哲学具有科学艺术,A项正确;很多古希腊哲学家们具有人文主义思想,排除B项;材料中古希腊哲学家探究的是事物本质,没有涉及到他们对天、神以及天人关系的看法,排除CD两项。故选A项。【点睛】32.1599年,莎士比亚取材古罗马历史著作《名人传》,创作了历史剧《凯撒》。剧中杀死凯撒的卡西乌斯和布鲁斯特落得最终失败的下场,引发了时人对弑君正当性的思考。这一现象反映了A.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B.启蒙运动的平等观念C.人文精神的深入发展D.古罗马的自然法精神【答案】C【解析】【分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其中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因此材料“剧中杀死凯撒的卡西乌斯和布鲁斯特落得最终失败的下场,引发了时人对弑君正当性的思考”体现的是人文主义精神,C项正确;此时资产阶级革命尚未爆发,排除A项;启蒙运动兴起于17世纪,排除B项;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33.1733年,伏尔泰在《哲学书简》一书中赞扬培根是现代科学的先驱,赞扬牛顿证明了宇宙的无限、有序的法则,赞扬洛克揭示了人是理性动物,并发出“为什么世界上的国家不能都更像英国”的感叹。由此可知,他A.侧重科技领域研究B.认为英国发展领先全球C.倾慕英国政治制度D.在旧的制度下倡导理性【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赞扬牛顿证明了宇宙的无限、有序的法则”“赞扬洛克揭示了人是理性动物”体现的是伏尔泰对理性精神的推崇,D项正确;伏尔泰是启蒙思想家,与侧重科学研究领域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英国发展领先全球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材料与倾慕英国的政治制度说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34.吴军在《全球科技通史》中指出,今天我们谈起机械论,可能会觉得那是过时的、僵化的思维方式,但是在欧洲启蒙时代,它却是非常具有革命性的。机械论在启蒙时代之所以具有革命性,是因为它A.蕴含着理性主义精神B.揭示了物质和能量的相对性C.诱发了英国工业革命D.形成了严密完整的逻辑体系【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机械论是一种唯物主义理论,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因此“欧洲启蒙时代,它却是非常具有革命性的”的说法是因为蕴含着理性主义精神,A项正确;B项与相对论有关,排除;材料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C项;机械论没有形成形成严密完整的逻辑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35.在宗教改革时期,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并主张《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根据。同样,马丁·路德也于1534年译出德文本的《圣经》。这些做法在当时A.削弱了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 B.彻底摧毁了罗马教皇的政治权威C.推动了欧洲民主制度的建立D.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宗教改革。依据材料“把《圣经》译成英语,并主张《圣经》是信仰唯一的根据”、“马丁·路德也于1534年译出德文本的《圣经》”可知这体现了浓厚的民族主义色彩,有助于欧洲近代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国家的形成。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结合所学可知,宗教改革反对的是教会,并不反对基督教,没有削弱基督教在欧洲的影响;B选项错误,“彻底摧毁”一词表述过于绝对;C选项错误,宗教改革主要是反对罗马教会的统治,与欧洲的民主政治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二、非选择题(36题18分,37题12分,共30分)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传统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对立统一的。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的主张把传统文化的统一性推向了极致。但事实上,统治者宣扬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又使它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传统文化又经历了继承性与变革性的过程。古代中国虽历经战乱、分裂和王朝更替,但传统文化从未中断,总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包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包容性又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摘编自张岱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论》材料二近代,中国人接纳西方文化的过程是认识世界和反思自身的过程。它冲破了中国传统的民族封闭意识和自大心理,强化了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复兴的内在驱动力,对中国的近代化具有积极意义。这一过程中,全盘否定民族文化、对西方文化认识过于肤浅、仅限于上层人士和社会精英参与等弊端也比较明显。因此,近代中国接纳西方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包容得失的历史过程,遵循着其内在发展逻辑。实践证明,近代中国文化的最终出路-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与中国固有文化体系相结合,并不断吸纳全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和文化精华,以使中华文化体系能与时俱进,永存活力。——摘编自孙守敏《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的接纳及得失》材料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我们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吸收借鉴外来文化,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 ——刘家义《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性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近代中国接纳西方文化的进程加以简要评析。(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当代如何坚定文化自信。【答案】(1)特性: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继承性和变革性相结合;连续性和包容性相结合;保守性和开放性并存。成因: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大一统始终是历史发展主流;小农经济占居主导地位;儒家思想占据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中华文明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世界;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偶家文化自身的传承积淀.交融创新。(2)评析:①近代对西方文化的接纳具有循序渐进特点。从师夷长技到仿行制度到思想解故。由浅人深;由主张到实践。不断深化。②接纳西方文化往往以救亡图存为目的,各阶层的学习西方往往都与反对侵略,救亡图存或思想启蒙紧密联系.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发展,有助于推动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③接纳西方文化也是反思自身的过程,特别是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西方文化的态度上有过绝对化、片面化的肤浅认识,但最终找到了条把外来文化和中华文明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正确道路。④接纳西方文化有助于国人的世界意识逐渐形成。它逐渐打破天朝上国夜郎自大的旧观念,重新认识世界和审视。(3)做法:响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召唤;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和内涵;坚定文化自信要坚持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解析】【详解】(1)特性:根据“传统文化统一性与多样性是对立统一的。”可得出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根据“古代中国虽历经战乱、分裂和王朝更替,但传统文化从未中断,总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得出继承性和变革性相结合;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和包容性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种包容性又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得出连续性和包容性相结合;根据所学可得出保守性和开放性并存。成因:根据所学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概括。如中央集权,国家统一、小农经济的影响、儒学的主导地位、民族交融等方面。(2)评析:根据所学可得出近代对西方文化的接纳具有循序渐进特点。从师夷长技到仿行制度到思想解故。由浅人深;由主张到实践。不断深化。根据学习的目的可得出接纳西方文化往往以救亡图存为目的,各阶层的学习西方往往都与反对侵略,救亡图存或思想启蒙紧密联系.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化发展,有助于推动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根据“近代,中国人接纳西方文化的过程是认识世界和反思自身的过程。” 可得出接纳西方文化也是反思自身的过程,特别是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西方文化的态度上有过绝对化、片面化的肤浅认识,但最终找到了条把外来文化和中华文明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正确道路。根据“它冲破了中国传统的民族封闭意识和自大心理,强化了民族忧患意识和民族复兴的内在驱动力”可得出接纳西方文化有助于国人的世界意识逐渐形成。它逐渐打破天朝上国夜郎自大的旧观念,重新认识世界和审视。(3)做法:根据所学可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挖掘传统文化、使用正确的方法等角度概括。37.阅读材料,完成问题。材料:京津冀地区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下表是某同学收集的相关资料:时间历史资料1878年清政府在唐山正式成立“开平矿务局”1878年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1895年“公车上书”创办《万国公报》成立强学会1895年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1897年严复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后出版译著《天演论》1912年清帝颁布退位诏书1917年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1917年《新青年》编辑部迁到北京1919年五四运动在北京爆发1924年孙中山北上京津,宣传新三民主义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京召开请从材料中选择恰当的材料论证“京津冀地区见证了中国某一方面近代化进程”这一主题。【答案】(1 )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的经济近代化历程。清政府在唐山创办开平矿务局,创办近代民用工业,迈出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朱其昂在天津创办贻来牟机器磨坊、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范旭东在天津创办永利碱厂见证了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初步发展和黄金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历程。(2)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的政治近代化历程。“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为政治运动,中国开始政治近代化的探索。清帝退位,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民主共和成为历史潮流。北京青年学生掀起反帝反封建军阀的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新政协召开、新中国成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3)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的思想近代化历程。严复创办《国闻报》,维新派人士通过创办近代报刊、学会、学堂宣传维新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得到传播,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孙中山北上宣传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主张,是国民革命运动的政治纲领,推动了国民革命高潮的到来。【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根据题干要求,本问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表等历史素材,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形成正确认知和解读的能力。根据材料图表之文字信息,本问考查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相关内容——京津冀地区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本题属于观点评述题,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归纳、概括能力,同时具备较强的分析、认知能力,同时兼顾考查学生的相关史学素养——近代化史观、“一分材料,一分结论”、“论从史出”。从而本问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学生不易把握。具体作答时候,重点可以从京津冀地区见证中国的政治近代化、经济近代化、思想近代化历程等方面任选其一展开评论。考点:晚清中国经济变动·经济近代化·具体表现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冕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Word版含答案)
四川省冕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冕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冕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冕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凉山州冕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Word版含解析)
四川省冕宁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2月月考试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3-03 04:50:01
页数:17
价格:¥2
大小:1.07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