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庆市万州二中2022-2023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试卷(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万二中高2021级第三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注意:1.考试时间75分钟。2.本试卷选择题15小题,共45分,非选择题共4大题,共55分,试卷总分为100分。3.选择题填涂在机读卡上,非选择题在指定位置作答。一、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共45分)1.远古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逐渐从始的狩猎釆集等寻找食物的方式开始转化为饲养和种植的生活,原始的种植成为主要的食物来源,比以前通过狩猎行为来获取食物来源要稳定得多。这些变化反映了()A.种植生活是农业兴起的重要标志B.农业成为古代社会基本生产部门C.种植经济根本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D.农业和畜牧业出现了社会大分工2.花剌子密是阿拉伯杰出的数学家,他是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的人。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B.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C.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D.阿拉伯人传播了西方文化3.王加丰在《扩张体制与世界市场的开辟》中列出1600年运入欧洲部分商品的统计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经好望角经地中海胡椒100万磅一200万磅300万磅一400万磅丁香、靛蓝、肉豆、药品35万磅一65万磅70万磅一100万磅A.欧洲与亚、非、美洲联系更加紧密B.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到地中海C.商业革命导致贸易内容的改变D.传统商路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4.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这样描述:“在1500年前后,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高二历史第13页共6页 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与非洲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材料反映当时世界市场特征是()A.以欧洲为中心B.以地中海为中心C.寻求海外财富D.进行殖民战争5.《全球通史》中认为:“德国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使欧洲其他所有的经济,包括英国的经济都落后了。”这句话的主要含义是()A.德国是工业落后国家B.德国经济发展在欧洲领先C.英国经济落后于德国D.统一后德国经济发展加速6.“人们学会了驯化动植物,从而完成了农业革命……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新的社会制度相互作用,引起一个连锁反应,最终导致文明的出现。”对材料理解最全面的是()A.农业革命的完成和发展导致了文明的出现B.生产力的发展是文明产生的主要原因C.社会制度的变化引发了文明的出现D.文明的产生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共同作用的结果7.被誉为“现代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在出版于1759年的《道德情操论》中指出:“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作者的这一提醒主要是为了防止()A.工人运动的兴起B.城乡差别的扩大C.经济危机的发生D.垄断现象的出现8.林承节在《论二十世纪初亚洲的觉醒》一文中指出,20世纪初亚洲革命虽告失败,但它所体现的“亚洲觉醒却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对亚洲、对世界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这里“不可估量的意义”主要是指()A.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B.无产阶级开始承担领导革命的责任C.启发了广大民众民族民主意识D.亚洲国家相互配合联合斗争的精神9.二战后期,美国力图在战后建立一个“广泛而永久的普遍安全制度”,苏联也希望建立新的国际组织来“保证一个持久和正义的和平",在美苏主导下,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为宗旨的联合国建立起来。这表明()A.美苏在战后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B.美苏都希望建立自己主导的世界秩序C.维护和平的理念顺应了国际发展大势D.两种社会制度的国家能够永久和平相处10.2018年4月1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强调:“让我们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材料反映了我国外交的义利观是()高二历史第13页共6页 A.以联合国为中心B.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以中国的国家利益为核心D.惠及全球共同利益11.1990年初,美国布什政府提出“2+4”方案,即先由两德商讨解决与统一有关的“内部”问题,再由两德同美、英、苏、法四大国一起解决与统一有关的“外部”问题。2月13日,苏联接受了美国的“2+4”方案。这表明当时的两德统一()A.符合当时四国利益B.外力起了主导作用C.促成美苏关系缓和D.国际环境较为有利12.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新加坡、韩国以及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地区为实现“工业化”,先后选择“进口替代一出口替代一高级进口替代”的工业化战略,实现较快发展,被称为亚洲“四小龙”,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下列有关亚洲“四小龙”发展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A.因分享到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繁荣而有较好基础B.自然资源、市场、地理位置等发展经济的条件优越C.主要得益于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D.抓住机遇并结合本地区情况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13.在二战期间,如同在一战期间一样,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受到了同盟国关于自由、民主、平等和民族自决的鼓舞。当二战结束时,他们纷纷以新的眼光加入本民族争取独立浪潮中。可见,两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原因是()A.法西斯集团覆灭B.启蒙运动的兴起C.进步思想的传播D.战争规模的扩大14.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回忆录中指出:“中国和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初谋求和解,这是世界环境所决定的。”当时的“世界环境”是()A.中国重返联合国改变了美苏对峙格局B.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的矛盾基本消除C.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已经出现D.中美苏成为决定国际关系的主要力量15.孙中山曾为南洋路矿学校题写“造路救国”四字,甘地则发出“回到纺车去”的倡议。他们所蕴含的共同主题是()A.非暴力不合作B.顺应世界潮流C.争取民主自由D.致力民族自强二.非选择题(55分)1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世界和平运动1949年4月,第一届世界保卫和平大会在巴黎——布拉格举行。有2287名代表参加,代表72个国家、12个国际组织和1/4的世界人口。大会宣言说:“我们,属于一切文化、一切思想和一切肤色的男女”,由于“人民正被卷入军备竞赛的危险中”,因此呼吁“高二历史第13页共6页 要求原子能使用只限于为和平目的与人类福利……为争取民族独立与各国间的和平合作、各民族对其将来的自决权——自由与和平的重要条件——而斗争。1950年11月第二届世界和平大会决定成立世界和平理事会,417位理事均由各国著名的文学艺术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宗教界人士等担任。理事会尊奉的原则是:“世界上不同的制度可以和平共处;解决各国间的争端应该通过协商和大家都可能接受的协议来实现;遵照民族自决的权利,一个国家的内部分歧只涉及这个国家的公民。”这是对战后世界人民和平观念的概括。正是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无论是社会主义国家还是资本主义国家都涌现出大量的反对侵略战争,渴望世界和平的文学艺术作品。——摘编自吴于靡、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和平运动的背景。(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和平运动的意义。(6分)1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马克思关于全球化的观点经济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代替了。政治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迫使它们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谓的文明制度,即变成资产者。正像它使农村从属于城市一样,它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文化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高二历史第13页共6页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可以就其中一点或两点提出看法,看法需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18.(19分)克里特文明是爱情海地区的古代文明,拥有着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克里特岛上的山区长满了树木,提供了大量建造单桅商船的木材。米诺斯人驾着这些商船,满载着来自埃及的粮食、象牙和玻璃,来自叙利亚的马和木材,来自爱琴群岛的银子、陶器和大理石,来自塞浦路斯的铜,以及自己岛上产的橄榄油和陶器,往返于地中海。——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考古学家尼古拉•普拉东在克里特岛上发掘出土了“宏伟的宫殿、别墅、农场、居民区和规划整齐的城市、港口设施、贯穿全岛的公路网、教堂和秩序井然的墓地”。居民的生活是相当“现代化的",“所有城市中心都有完备的污水排放系统、卫生设施和家庭厕所”。大量的壁画、塑像、花瓶、雕刻品体现出活泼而快乐的艺术风格。——摘编自闵家胤《阳刚与阴柔的变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克里特文明产生的有利条件。(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克里特文明兴盛时期城市获得了怎样的发展?(8分)(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克里特文明的发现对于认识欧洲历史有什么意义?(3分)高二历史第13页共6页 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普遍出现高涨的形势。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极大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出现了新的政治格局。二战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以民主民族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个亚非拉美地区。二战前殖民地、附属国人口为14.5亿,总面积为7800万平方公里。到1959年,殖民地人口减少为1.6亿,面积仅剩2550万平方公里。——摘编自王春良等《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一1988》(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后和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有何不同。(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国际意义。(4分)高二年级历史答案高二历史第13页共6页 1.A材料信息主要是反映了随着生产力发展,种植经济取代狩猎采集经济,开始了真正的农业经济,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是远古时期种植经济的发展,未反映古代社会农业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远古时期,种植经济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并非“根本改变”,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农业和畜牧业是否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未体现社会大分工,故D项错误。2.B题干中“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表明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故选B项;这套数码是印度人的发明,排除A项;这套数码和伊斯兰教无关,排除C项;阿拉伯人是向欧洲传播了东方文化,而不是传播了西方文化,排除D项。3.D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17世纪“经好望角”航路的商品少于“经地中海”航路的商品,这说明以“经地中海”代表的传统航路在中西方贸易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但无法体现出与美洲的贸易,故A项排除;B项说法错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材料“胡椒”“丁香、靛蓝、肉豆、药品”中可以看出当时贸易内容没有发生变化,故C项错误。4.A由材料“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与非洲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可以得出世界市场是以欧洲为中心的,A符合题意;B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前,排除;C是新航路开辟的目的,排除;D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手段,不是特点,排除。5.D根据题干“德国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德意志统一后,国内市场统一,促进资本主义加速发展,故D项正确。6.D“驯化动植物”“农业革命”“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新的社会制度相互作用”“最终导致文明的出现”反映出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进步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文明的产生,D项正确;文明的出现不仅是农业革命的结果,A项错误;生产力发展、社会制度的变化都只是材料的一部分内容,不是最全面的理解,B、C两项错误。7.A从题干中“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可以看出,亚当·斯密提醒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工人运动兴起,保持社会稳定,故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8.A从材料来看,亚洲的觉醒意义重大,对亚洲来说,这场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它宣告了一个新时代,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的主要表现,排除。9.C依据题干“在美苏主导下,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为宗旨的联合国建立起来”可知,美苏维护和平的理念顺应了国际发展大势,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因此没有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美苏希望建立一个新的维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制度,故B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高二历史第13页共6页 10.D从材料“坚持开放共赢”“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中可以看出,中国外交的义利观是惠及全球共同利益,故D项正确;A、B、C三项也符合中国的外交政策,但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11.D美、英、苏、法四大国一起解决德国统一问题,且苏联接受了美国的方案,这说明当时国际环境有利于两德统一,故D项正确;两德统一不利于苏联的利益,故A项错误;材料“先由两德商讨解决与统一有关的‘内部’问题”说明两德统一以两德内部解决为主,不是外力主导,故B项错误;两德统一表明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苏联也即将解体,故不是美苏关系的缓和,C项错误。12.D材料反陕出亚洲国家和地区不断清整发层战路进行产业升级换代,这是抓住机遇并结合本国本地区情况不断调整的结果,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故选D项;亚洲“四小龙”没有分享到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繁荣,独立前长期遭受殖民侵略,经济结构单一、畸形,基础不好,排除A项;这些国家和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但国内和地区内市场狭小,资源有限,排除B项;工业化早期,这些国家和地区承接西方国家产业转移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逐渐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移,排除C项。13.C依据题干“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受到了同盟国关于自由、民主、平等和民族自决的鼓舞”,可见两次世界大战中自由、民主、平等和民族自决的进步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故本题选C项;14.C紧扣题干中的时间信息“(20世纪)70年代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随着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经济的恢复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了冲击,从而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故选C项。15.D16.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人民正被卷入军备竞赛的危险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两极格局下的军备竟赛威胁了世界和平;根据材料“要求原子能使用只限于为和平目的与人类福利”“自由与和平的重要条件一而斗争”等信息可知,世界人民渴望和平;根据材料“417位理事均由各国著名的文学艺术家……渴望世界和平的文学艺术作品”等信息可知,当时民众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意识增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给人类带来沉重灾难,因此这时期的世界和平运动也是人们对二战反思的结果。第(2)问,根据材料“为争取民族独立与各国间的和平合作……而斗争”“一个国家的内部分歧只涉及这个国家的公民”等信息可知,这时期的世界和平运动有利于制约霸权主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根据材料“世界上不同的制度可以和平共处”“一个国家的内部分歧只涉及这个国家的公民”有利于获得民族独立的新兴国家维护其独立和发展;根据材料“涌现出大量的反对侵略战争、渴望世界和平的文学艺术作品”等信息可知,推动民众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答案:(1)背景:二战给人类带来沉重灾难;两极格局威胁世界和平;世界人民渴望和平;民众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意识增强。(8分)(2)意义:制约霸权主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利于新独立民族国家维护独立;推动民高二历史第13页共6页 众积极参与国际事务。(6分)17.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对全球化的认识,对于提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认识有很大帮助。表中马克思关于全球化的观点是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角度来进行叙述的,可以就其中的一点或两点提出看法,看法应具体明确,然后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相关史实对看法进行说明即可。答案:示例一:看法:马克思对经济全球化的分析是正确的。说明: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和世界市场的拓展,全球性的生产和消费开始出现。资本主义工业所需的原料来自世界各地,不仅仅限于本地,这是全球性生产的主要表现。同时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产品不仅满足本国需要,而且要运到世界各地进行销售,这是全球性消费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性生产和全球性消费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又促进了世界变为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不仅先于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而产生,而且为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奠定了基础。示例二:看法:马克思对政治全球化的分析是正说明: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引起政治全球化的出现,因为经济全球化会促进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相互依存,促进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传播,从而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发展趋同化。资本主义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推行自己的文明,这当中包括政治制度。它不仅使农村从属于城市,把东方落后地区纳人西方资本主义范畴,而且迫使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和国家采取资本主义制度,从而把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推行到世界各地。最终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政治的集中和趋同化,导致政治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18.解析:第(1)问,从材料“克里特岛上的山区长满了树木提供了大量建造单桅商船的木材。”“米诺斯人驾着这些商船,满载着来自埃及…来自叙利亚…来自爱琴群岛…来自塞浦路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第(2)问,从材料“宏伟的宫殿、别墅、农场、居民区和规划整齐的城市、港口设施、贯穿全岛的公路网、教堂和秩序井然的墓地”“居民的生活是相当‘现代化的’”“大量的壁画、塑像、花瓶、雕刻品,体现出活泼而快乐的艺术风格”中可以概括出答案。第(3)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克里特文明与周边文明的相互影响及其地位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答案:(1)有利条件:地理环境优越;克里特人擅长航海,拥有高效能船队;对外贸易活跃;拥有丰富的物产。(8分)(2)发展:形成了以宫殿为中心的合理布局;城市商业发达,文明程度较高;城市生活时尚,充满情趣;城市规模庞大,人口众多。(8分)(3)意义:与周边的文明中心相互影响吸收,造就欧洲早期文明的辉煌;是古希腊文明乃至欧洲文明的高二历史第13页共6页 源头,推进了欧洲文明的历史。(3分)19.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民族解放运动手段、结果入手分析。首先从手段上,由材料“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可知,一战后各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手段比较多样;二战后,由材料“以民主民族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个亚非拉美地区”可知,手段主要以暴力革命为主。其次从结果上看,一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基本以失败告终,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依然存在;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由材料“二战前殖民地、附属国…面积仅剩2550万平方公里”可知,新兴民族国家普遍建立,且其中还成立了较多的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第(2)问,注意答题角度“国际意义”,结合所学可从殖民体系的瓦解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入手分析。答案:(1)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手段多样化;结果基本失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依然存在。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以暴力革命为主;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成果显著;新兴民族国家普遍建立。(各答出两点即可)(8分)(2)有利于第三世界崛起;促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有利于建立新的世界政治秩序:有利于世界民主与和平进程。(答出两点即可)(4分)高二年级历史答案1.A材料信息主要是反映了随着生产力发展,种植经济取代狩猎采集经济,开始了真正的农业经济,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是远古时期种植经济的发展,未反映古代社会农业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远古时期,种植经济改变了人类生活方式,并非“根本改变”,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农业和畜牧业是否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未体现社会大分工,故D项错误。2.B题干中“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表明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故选B项;这套数码是印度人的发明,排除A项;这套数码和伊斯兰教无关,排除C项;阿拉伯人是向欧洲传播了东方文化,而不是传播了西方文化,排除D项。3.D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17世纪“经好望角”航路的商品少于“经地中海”航路的商品,这说明以“经地中海”代表的传统航路在中西方贸易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故D项正确;材料反映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但无法体现出与美洲的贸易,故A项排除;B项说法错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从材料“胡椒”“丁香、靛蓝、肉豆、药品”中可以看出当时贸易内容没有发生变化,故C项错误。4.A由材料“世界历史…开始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及其从欧洲向外界的传播…自16世纪起,尤其是由于欧洲人兼并了美洲以及由此导致欧洲与非洲地区间关系发生了某种急剧的变化”可以得出世界市场是以欧洲为中心的,A符合题意;B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前,排除;高二历史第13页共6页 C是新航路开辟的目的,排除;D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手段,不是特点,排除。1.D根据题干“德国开始时发展速度很慢,但是1871年以后,德国工业以巨人般步伐前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德意志统一后,国内市场统一,促进资本主义加速发展,故D项正确。2.D“驯化动植物”“农业革命”“新的农业生产技术”和“新的社会制度相互作用”“最终导致文明的出现”反映出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进步的共同作用,导致了文明的产生,D项正确;文明的出现不仅是农业革命的结果,A项错误;生产力发展、社会制度的变化都只是材料的一部分内容,不是最全面的理解,B、C两项错误。3.A从题干中“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可以看出,亚当·斯密提醒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工人运动兴起,保持社会稳定,故选A项;B、C、D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4.A从材料来看,亚洲的觉醒意义重大,对亚洲来说,这场革命的伟大意义在于它宣告了一个新时代,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的到来,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的主要表现,排除。5.C依据题干“在美苏主导下,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为宗旨的联合国建立起来”可知,美苏维护和平的理念顺应了国际发展大势,故C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美苏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因此没有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美苏希望建立一个新的维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制度,故B项错误;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10.D从材料“坚持开放共赢”“共创亚洲和世界的美好未来”中可以看出,中国外交的义利观是惠及全球共同利益,故D项正确;A、B、C三项也符合中国的外交政策,但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11.D美、英、苏、法四大国一起解决德国统一问题,且苏联接受了美国的方案,这说明当时国际环境有利于两德统一,故D项正确;两德统一不利于苏联的利益,故A项错误;材料“先由两德商讨解决与统一有关的‘内部’问题”说明两德统一以两德内部解决为主,不是外力主导,故B项错误;两德统一表明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挫折,苏联也即将解体,故不是美苏关系的缓和,C项错误。12.D材料反陕出亚洲国家和地区不断清整发层战路进行产业升级换代,这是抓住机遇并结合本国本地区情况不断调整的结果,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故选D项;亚洲“四小龙”没有分享到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繁荣,独立前长期遭受殖民侵略,经济结构单一、畸形,基础不好,排除A项;这些国家和地区地理位置优越,但国内和地区内市场狭小,资源有限,排除B项;工业化早期,这些国家和地区承接西方国家产业转移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逐渐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移,排除C项。13.C依据题干“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受到了同盟国关于自由、民主、平等和民族自决的鼓舞”,可见两次世界大战中自由、民主、平等和民族自决的进步思想的传播推动了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故本题选C项;高二历史第13页共6页 14.C紧扣题干中的时间信息“(20世纪)70年代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随着欧共体的建立、日本经济的恢复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世界格局出现了多极化的发展趋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了冲击,从而推动中美关系的改善,故选C项。15.D16.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人民正被卷入军备竞赛的危险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两极格局下的军备竟赛威胁了世界和平;根据材料“要求原子能使用只限于为和平目的与人类福利”“自由与和平的重要条件一而斗争”等信息可知,世界人民渴望和平;根据材料“417位理事均由各国著名的文学艺术家……渴望世界和平的文学艺术作品”等信息可知,当时民众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意识增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给人类带来沉重灾难,因此这时期的世界和平运动也是人们对二战反思的结果。第(2)问,根据材料“为争取民族独立与各国间的和平合作……而斗争”“一个国家的内部分歧只涉及这个国家的公民”等信息可知,这时期的世界和平运动有利于制约霸权主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根据材料“世界上不同的制度可以和平共处”“一个国家的内部分歧只涉及这个国家的公民”有利于获得民族独立的新兴国家维护其独立和发展;根据材料“涌现出大量的反对侵略战争、渴望世界和平的文学艺术作品”等信息可知,推动民众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答案:(1)背景:二战给人类带来沉重灾难;两极格局威胁世界和平;世界人民渴望和平;民众在国际事务中的参与意识增强。(8分)(2)意义:制约霸权主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利于新独立民族国家维护独立;推动民众积极参与国际事务。(6分)17.解析:本题考查马克思对全球化的认识,对于提升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全面认识有很大帮助。表中马克思关于全球化的观点是从经济、政治、文化三个角度来进行叙述的,可以就其中的一点或两点提出看法,看法应具体明确,然后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相关史实对看法进行说明即可。答案:示例一:看法:马克思对经济全球化的分析是正确的。说明: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完成和世界市场的拓展,全球性的生产和消费开始出现。资本主义工业所需的原料来自世界各地,不仅仅限于本地,这是全球性生产的主要表现。同时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产品不仅满足本国需要,而且要运到世界各地进行销售,这是全球性消费的体现。在这个过程中,全球性生产和全球性消费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形成,经济全球化又促进了世界变为一个相互依赖的整体。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不仅先于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而产生,而且为政治全球化和文化全球化奠定了基础。示例二:看法:马克思对政治全球化的分析是正说明: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引起政治全球化的出现,因为经济全球化会促进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相互依存,促进先进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传播,从而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的发展趋同化。资本主义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推行自己的文明,这当中包括政治制度。它高二历史第13页共6页 不仅使农村从属于城市,把东方落后地区纳人西方资本主义范畴,而且迫使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和国家采取资本主义制度,从而把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推行到世界各地。最终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政治的集中和趋同化,导致政治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18.解析:第(1)问,从材料“克里特岛上的山区长满了树木提供了大量建造单桅商船的木材。”“米诺斯人驾着这些商船,满载着来自埃及…来自叙利亚…来自爱琴群岛…来自塞浦路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答案。第(2)问,从材料“宏伟的宫殿、别墅、农场、居民区和规划整齐的城市、港口设施、贯穿全岛的公路网、教堂和秩序井然的墓地”“居民的生活是相当‘现代化的’”“大量的壁画、塑像、花瓶、雕刻品,体现出活泼而快乐的艺术风格”中可以概括出答案。第(3)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克里特文明与周边文明的相互影响及其地位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答案:(1)有利条件:地理环境优越;克里特人擅长航海,拥有高效能船队;对外贸易活跃;拥有丰富的物产。(8分)(2)发展:形成了以宫殿为中心的合理布局;城市商业发达,文明程度较高;城市生活时尚,充满情趣;城市规模庞大,人口众多。(8分)(3)意义:与周边的文明中心相互影响吸收,造就欧洲早期文明的辉煌;是古希腊文明乃至欧洲文明的源头,推进了欧洲文明的历史。(3分)19.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从民族解放运动手段、结果入手分析。首先从手段上,由材料“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可知,一战后各地区民族解放运动的手段比较多样;二战后,由材料“以民主民族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个亚非拉美地区”可知,手段主要以暴力革命为主。其次从结果上看,一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基本以失败告终,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依然存在;二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由材料“二战前殖民地、附属国…面积仅剩2550万平方公里”可知,新兴民族国家普遍建立,且其中还成立了较多的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第(2)问,注意答题角度“国际意义”,结合所学可从殖民体系的瓦解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入手分析。答案:(1)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手段多样化;结果基本失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依然存在。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以暴力革命为主;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成果显著;新兴民族国家普遍建立。(各答出两点即可)(8分)(2)有利于第三世界崛起;促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有利于建立新的世界政治秩序:有利于世界民主与和平进程。(答出两点即可)(4分)高二历史第13页共6页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01 16:13:08 页数:13
价格:¥2 大小:43.3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