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适应性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6

2/6

剩余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石家庄二中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40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石峡遗址的发现和发掘,是广东考古工作的重大突破,它填补了秦汉以前古文化的空白。石峡文化晚期大小墓差别明显,大墓随葬品多达数十件至百余件,包括成批石器及琮、瑗、璧等贵重玉器,往往还伴放稻谷米粒作为祭奠食物。这表明石峡文化A.孕育了最早的中华文明B.已存在社会不平等现象C.正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D.已形成中央集权的国家2.考古资料显示,仰韶时代已有宗族制度。到了龙山时代,宗族制度明显和财富分化结合起来,例如,在山西襄汾陶寺墓地中,葬具的好坏、墓坑的大小、随葬品的多寡,都有比较明显的差别。这说明A.龙山时代出现阶级分化B.仰韶时代实行分封制度C.龙山时代进入奴隶社会D.仰韶时代初具国家形态3.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如图为该遗址出土的商铜顶尊跪坐人像,这件尊的形制、技法与纹样和同时期黄河流域中原地区出土的铜尊相似,但将人像与尊组合为一体的造型,属古蜀文明原创。这一考古发现表明A.手工业生产趋于标准化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特征C.分封制度促进区域联系D.地理环境决定文明发展4.浙江海盐龙潭港遗址是一座普通村落,上面发现了两个小家族的墓地。其中一个家族的墓葬,规格都比较大,除了随葬一些日用陶器之外,还有精制陶器和不少玉器。另外一个家族的墓葬,规模小,没有葬具,随葬品也仅止几件日用陶器而已。这反映出当时A.开始普遍使用陶器B.处于母系氏族社会C.贫富分化和私有制已经产生D.已经进入阶级社会5.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西北,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遗址的“祭祀坑”中出土了大量来自周边各种文化因素的青铜器和玉石器,有长江中、下游以及甘肃、青海地区的,占比最大的仍是中原地区的夏商文化。这最能体现A.区域间文明的交流B.青铜铸造技术的成熟 C.奴隶制社会的残酷D.民族认同意识的形成6.范勇在其作品《解谜三星堆:开启中华文明之门》中发出这样的华夏密码之问:北方河南二里头遗址反映出来的文化内涵,为什么出现在相距数千里的南方蜀地三星堆文化中?二者为何有相似的文化因素?该学者这一疑问从侧面表明A.中华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格局B.三星堆文化起源于二里头文化C.三星堆文化影响了二里头文化D.中国的地理环境适合农耕经济7.中国是文明古国,那时候的古中国人用打磨结合的方式制造做工具,并且大量使用陶器,饲养家畜,生活逐渐稳定。这个时候的古中国人处于A.旧石器时代B.新石器时代C.奴隶社会D.封建社会8.在先秦时期的天下观念中,四夷被视为不可或缺的部分,中原地区的“诸夏”与“夷狄”之间的差别主要在文化层面上,四夷只要学到了“中国”文化,就可以变成“华夏”人。这一观念A.表明中原正统思想彻底崩解B.客观上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形成C.“诸夏”与“夷狄”已无任何区别D.形成对周边地区的有效管辖9.殷墟遗址出土的甲骨文,主要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通过考察现存于世的商代甲骨文可以发现大多是向上天祈祷和祭祀的卜辞。这表明早期中国社会A.带有浓郁神权色彩B.宗教信仰已经确立C.层层分封等级森严D.最高权力尚未集中10.2021年10月17日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也是中国某新石器遗址发现100周年,该遗址的特征是“距今约7000—5000年以前”,“黄河中游地区”,“典型器物是彩绘陶器”,“以粟等为主要栽培物”,据此判断该遗存是A.仰韶文化B.大汶口文化C.龙山文化D.红山文化11.下图是1975年在贵州省兴义县猫猫洞出土的一把距今约14000年的鹿角铲,其制作过程首先是在截断鹿角的一端刮出一个约45度的刃口,然后再加以磨制。据此可知,该远古人类A.已经掌握磨制技术B.已产生了私有制度C.会种植和栽培水稻D.处于父系氏族社会12.甲骨文中显示商朝的统治者几乎是每日必卜,每事必卜,许多重要的军国大事都是要由占卜来决定。如:商王盘庚迁都一事,就是通过占卜,假借神灵元龟向天下人宣称“非敢违卜”,于是迁都于殷。这反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宗法制度雏形已现端倪B.神权与王权的紧密结合C.政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13.考古证明,距今约5000年的龙山文化时期,中国大地上已经邦国林立,有的都城较 大,其中陶寺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这反映了该时期中国A.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B.建立起健全的祭祀礼制C.确立了成熟的政治体制D.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14.古代中国由“传贤”到“传子”的政治权力转变,标志着A.王位世袭制的确立B.分封制的初步形成C.宗法制发展的鼎盛D.政治体制严重倒退15.2015年11月考古人员在石家河古城中心区域的谭家岭遗址寻找大型建筑遗迹时,意外发现9座瓮棺葬,其中5座有玉器随葬。这说明石家河遗址A.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B.正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C.已形成君主专制国家D.已存在社会不平等现象16.石器时代,是考古界对早期人类历史划定分期的第一个时代,即从人类出现到青铜器出现,大约始于距今二三百万年,止于距今5000年至2000年左右。由此可知,考古界划定石器时代的主要依据是A.古人类所处的地域环境B.贫富分化是否已经出现C.生产工具及其制作水平D.氏族公社取代原始人群17.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青铜器主要属于A.农具和酒器B.礼器和兵器C.礼器和用具D.兵器和农具18.世界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的西方人在青铜器制造方面能够超过古代中国人。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在A.原始社会末期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19.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观察下图,可知当时实行A.宗法制B.分封制C.禅让制D.内外服制20.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内下塘街250号,有一座泰伯庙(又名至德庙),是奉祀古吴国始祖泰伯的祠庙。这座祠庙最能体现下列哪一古代政治制度A.分封制B.世袭制C.宗法制D.皇帝制 21.我们知道“神农尝百草”“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主要是依据A.推理B.考古C.想象D.传说22.西周分封制下,土地和劳动者名义上都归周王所有,下一级须对上一级承担缴纳贡赋、服力役、军事保卫和述职等义务。这表明,周王通过分封制A.加强对地方统治B.使国家日益强盛C.开发了边远地区D.直接控制了地方23.“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诸侯国大多是站在政治道德角度予以攻击,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消失B.礼乐制度下的尊卑秩序已崩溃C.华夏文化的认同感增强D.农耕文明的扩展24.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各家学派针对当时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下列主张中最符合当时统治者需要的是A.“为政以德”B.“兼爱”、“非攻”C.无为而治D.中央集权25.商鞅由卫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由此看出商鞅的思想主张是A.是古非今B.变法革新C.隆礼重法D.兼爱非攻26.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第一,精神第二;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春秋战国之际,先进生产力的标志是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B.农业和工商业繁荣C.中心城市人口众多D.货币流通十分广泛27.历史学家在提起秦朝兵马的时候会有一个专属的形容词,叫做“虎狼之师”,后来的人都用“虎狼之师”来形容别人的军队如同秦军一样强大,可见秦军真的是强大无比,风靡一时。商鞅变法措施中最有利于增强秦国军队战斗力的是A.奖励耕织B.奖励军功C.废井田制D.推行县制28.老子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中国古代的A.朴素唯物论B.“封建亲戚”主张C.华夏认同观念D.“为政以德”思想29.翻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裤。这些现象主要反映了A.各民族文化上互鉴交融B.中外文化的相互交流C.民族隔阂仍然广泛存在D.汉族文化占主体地位30.“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体现了A.荀子的“人定胜天”思想B.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C.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D.韩非子的严刑峻法思想31.《三国志·吴书》中提到:“民者,国之根也。诚宜重其食,爱其命。民安则君安, 民乐则君乐。”这句话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民本思想B.顺其自然C.法治思想D.节用思想32.在春秋战国国家走向统一的时代,讲求“耕战”,富国强兵,能够“满足”实现统一的理论是A.儒家思想B.道家思想C.法家思想D.墨家思想3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诚信,友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源于中国古代的“仁、义、信”等思想。中国古代的“仁、义、信”思想属于A.儒家思想B.墨家思想C.道家思想D.法家思想34.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A.贵族垄断了文化教育B.出现学术下移的现象C.官办学校在逐渐消失D.思想控制在日趋加强35.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点是A.奴隶制开始瓦解B.封建制度确立C.生产力飞速发展D.诸侯兼并争霸36.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括和当时很多人一样,经常瞅准时机购买田宅。这种贵族官僚也参与土地自由买卖的现象反映了A.春秋战国的纷争B.土地私有制形成C.宗法制正式确立D.武将地位的下降37.《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使经济重心完成了南移B.得益于铁犁牛耕的使用C.加剧了当时的分裂局势D.主要在于水利工程兴修38.历史叙述有历史陈述、历史评价等方式。其中,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北京人能够制造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B.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半坡居民C.商鞅变法开始于公元前356年D.“焚书坑儒”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39.中国春秋时期有一位思想家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他是A.老子B.孔子C.墨子D.荀子40.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的国君纷纷信奉法家思想,推行变法,其初衷是A.缓和社会矛盾,发展社会生产B.实现富国强兵,避免成为别国的兼并对象C.压制其他派别,实现思想统一D.顺应历史潮流,适应社会制度变革要求二、简答题(20分)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内容(需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作答) 石家庄二中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5:BABCA6----10:ABBAA11----15:ABAAD16-----20:CBBBC21-----25:DACDB26-----30:ABAAB31-----35:ACABD35-----40:BBDBB二、简答题经济: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民政治: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实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2-01 16:07:04 页数:6
价格:¥3 大小:249.5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