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中学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

2/7

剩余5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2-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满分100,时间60分钟一、选择题(共45题,每小题2分,共90分)1.古代中国有“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农村家族组织历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仍,这些均根源于A.农民的宗法观念      B.血缘亲族的团结C.“三纲五常”观念的流行D.散漫自私的意识2.《史记》载:“始皇……起诸侯,并天下,意得欲从,以为自古莫及己。专任狱吏,狱吏得亲幸。博士虽七十人,特备员弗用。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於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表明A.秦始皇帝,才能非凡B.皇权至上,大权独揽C.政权系统,尚不完备D.君相矛盾,尚不突出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并且秦灭六国之后,继续实行移民措施,将六国富豪迁往蜀地。秦统一六国后这样做的主要政治目的是(  )A.满足皇帝的私欲B.加强对六国故地的控制C.强化君主的权力D.彰显皇帝的权威4.“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国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材料反应的是A.西周的分封制      B.西汉的郡国制C.唐朝的藩镇D.元代的行省制5.“克服了社会流动的堵塞,让民间精英往体制内去流动,给中国带来一种良性的社会治理。”这种现象是指A.汉初形成“布衣将相”之局B.察举征辟广泛选拔人才C.科举入仕扩大官吏人才来源D.中央派文官任地方长官6.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7.清朝前期,通过《蒙古律例》和《理藩院则例》(适应于边疆各个民族和地区的正式立法)确定盟旗制度为蒙古地区的基本行政制度,各旗在自己的范围内行使清廷授予的权力。这体现清朝前期民族政策的特点是A.沿用元朝的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政策B.依法治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C.分而治之与因俗而治相结合D.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8.1842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大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开放五个口岸B.要求设立公行C.规定五口通商D.中国自开商埠9.-7-\n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在此以后”的“此”是指A.《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B.《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D.《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10.右图清朝大臣绍英所记的“光绪庚子年避难日记”,内有“日本洋兵……攻破东直门”等内容。以下事件,可能被记录其中的是A.清廷被迫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B.清政府下令军队镇压义和团C.甲午战争中日军犯下侵华罪行D.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11.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以下关于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A.1900年签订的《辛丑条约》B.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C.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12.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13.1937年7月7日,日本驻华北l3军悍然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抗战爆发。日本在华北地区驻军始于A.甲午中日战争之后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C.辛亥革命失败之后D.九一八事变之后14.“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A.国民革命的兴起B.土地革命的开展C.抗日战争的胜利D.战略反攻的开始15.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16.经洪秀全批准,太平天国于1853年出版了一本论文集《诏书盖玺颁行论》,其中一篇由高级官员黄再兴写的论文说:“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邪说者尽行焚除,皆不准买卖藏读也,否则问罪也!”这表明太平天国A.重视意识形态控制B.禁绝了儒学百家思想C.反对专制统治理论D.推崇法家治国的思想17.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地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C.反封建不彻底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7-\n18.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19.“士绅和近代知识分子是当时社会群体中最有影响、最有活力的群体。他们的向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统治秩序的安危。可以说,辛亥革命就是知识分子包括士绅叛离和反对清王朝的一场政治运动。”下列事件中对当时知识分子的“活力”没有起促进作用的是A.义和团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辛亥革命20.20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对中国国籍法制定提出建议,当时许多刊物中有关国籍文章就直接以标题《论今日宜定国籍法》、《论政府亟宜制定国籍法》、《论改籍协约为国际最要之问题》来理论。这种现象深刻反映出A.民主革命思想成为潮流B.西方法制精神影响重大C.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D.反满民族情绪日益高涨21.据《每周评论》(1919年5月11日)记载:学生们边行进,边宣传,“许多人民看见掉泪,许多西洋人看见脱帽喝彩,又有好些巡警也掉泪”。这说明五四运动A.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B.激发了广大人民的觉悟C.青年学生发挥了主导作用D.得到了西方国家的支持22.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十月革命的影响B.民族主义的高涨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23.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提出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1923年6月《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提出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议,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党的方针出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国内政治形势发生变化B.严格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C.孙中山同意与中共合作D.认识到统一战线的必要性24.1947年底,中共中央在杨家沟开会,毛泽东说:“20年来未解决的革命力量在斗争中的优势问题,今天解决了。局面开展,胜利可期。”中共为解决“优势问题”而采取的关键举措是A.解放军对国民党展开战略反攻B.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C.参加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D.发动三大战役并取得彻底胜利25..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的时期是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26.学者朱兆华认为:“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新时期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政治的举措27.1953年中共长治市委宣传部普选传单:“旧社会,太可恨,不把妇女来当人!新社会,大改变,男女都有平等权。积极参加大普选,认真行使民主权。”这主要是为了A.宣示新中国与旧社会的区别B.进行民主训练实践新民主主义-7-\nC.准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解放妇女建立男女平等新社会28.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A.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29.海峡两岸开放后,台湾老兵高秉涵开始奔波于两岸之间,义务为台湾老兵寻亲提供支持,20多年间,他先后抱回了上百位老兵的骨灰罐,帮助他们完成遗愿,回归故乡的怀抱。2022年,高秉涵当选央视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的当选,主要反映了A.台湾老兵浓烈的思乡情怀和魂归故里的传统观念B.高秉涵为加强海峡两岸交流做出了贡献C.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国际地位和重大的历史意义D.国人对待同胞、生命和历史的尊重态度30.1950年中国外交部发布《外侨管理外资处理意见》,其中规定对“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国家侨民”采取“赶、挤”政策,有步骤地令其全部撤回。这一做法体现的外交思想是A.“一边倒”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另起炉灶”D.“独立自主不结盟”31.有学者认为:“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参加万隆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D.参加日内瓦会议32.1971年,毛泽东在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后说:“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都当了‘红卫兵’,造美国的反,在联合国投我们的票。拉丁美洲是美国的‘后院’,只有古巴和智利同我们建交,这次居然有7个国家投我们的票。美国的‘后院’起火,这可是一件大事。”导致此种状况出现的因素有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③欧洲国家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④重大国际问题的解决离不开中国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33.右图是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1972年某期的一幅封面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对此封面画所含历史背景信息说法正确的是A.中美结束对抗符合世界各国愿望B.美国迫于形势变化放弃“冷战”思维C.美国舆论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注D.主流民意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外政策34.对中俄关系,有专家指出:由于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相互心理要求和预期更为适度,这种关系的稳定也具有更大的弹性空间,与20世纪50年代的中苏关系相比,是有根本不同的……这里的“根本不同”是指A.中美关系比中俄关系更为重要B.两国关系的发展出现了曲折C.当今两国是伙伴关系而非盟国D.中国不再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35.在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任务区,中国维和警察防暴队担负着控制太子港动乱、打击非法武装等多种急难险重任务,特别是在2022年海地“1·12”大地震后,为恢复海地的政治秩序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7-\nA.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帮助落后国家维护稳定发展经济C.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结伴而不结盟外交36.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公民……不遗余力地献身国家,战时献出鲜血,平时献出年华,他没有抛弃公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A.公民具有同一血缘   B.公民是政治统治者C.公民具有献身精神D.形成了公民共同体37.王觉非等译《西方文明史》称:“梭伦以智慧和公正著称,他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又以成立新政府并赋予富裕者以巨大政治权利的办法平息富人的不满。……梭伦甚至使雅典政府引进了新的民主原则……”梭伦在改革中引入的“民主原则”体现在A.颁布“解负令”       B.发放公职津贴C.组成“四百人会议”D.成立十将军委员会38.下列图片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历程,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享受民主的主体范围逐渐扩大B.逐步重视参政者的能力与品德C.监督保障机制逐渐进步完善D.对公民权的限制逐渐有了松弛39.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公民的权利与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此段描述A.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开放性B.反映了雅典分权与制衡的民主原则C.折射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D.揭示了雅典民主法治的公正与客观40.据记载,每年初,年满30岁的雅典公民都可报名参选陪审员,雅典l0个行政区从报名者中各抽签选出600人,共6000人成为陪审员,任期一年。遇有案件,则根据案件大小从6000人中抽签选出5到2000人组成陪审团,开庭之日再抽签将他们分配到不同的法庭。这个复杂的选拔程序本质上体现了A.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直接性和广泛性B.雅典民主权利的分享完全通过抽签实现C.庞大的陪审团队伍保障了判决的公正性D.雅典的陪审员由公民轮流担任41.英国著名法律史学家梅因(1822~1888)说:“我找不出任何理由,为什么罗马法律会优于印度法律,假使不是有‘自然法’理论给了它一种与众不同的优秀典型。”梅因意在强调A.罗马法优于其他国家的法律B.罗马法受到了自然法精神的浸润C.罗马法的产生发展与众不同D.公民法、万民法与自然法源远流长42.《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4条:对人施行其他侵辱的,处25阿斯的罚金。这笔钱在当时价值不菲,足以威慑胆敢以身试法者。到罗马帝国时期,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贬值,25阿斯就轻于鸿毛了。所以有人以捉弄此条为乐,他遇人就打一个耳光,然后赔偿25阿斯。于是,裁判官决定废除此条款,改由主审法官估计造成的侵辱决定赔偿额。出现这种情况说明A.以《十二铜表法》为代表的公民法条款过于僵化B.罗马帝国的扩张导致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尖锐C.帝国时代的罗马法官可以不按相关法律原则判案D.法官不断解释法律条文从而废除了原有的公民法-7-\n43.“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需要……”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因为万民法A.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的专横和特权B.内容侧重于急需的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C.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法原则D.能较好地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44.《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所做的决定……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A.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B.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C.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D.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45.李雅书等在《古代罗马史》中谈到:15、16世纪,西欧各国普遍出现了“采用罗马法”的热潮。到19世纪初,则更出现了以罗马法为基础的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拿破仑法典》。由此可见罗马法A.为资本主义规范了社会秩序B.推动了工业资本取代商业资本C.为资本主义立法提供了范本D.保障了西欧资本原始积累二、材料题(10分)官吏选拔是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人类的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关于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的材料雅典人口总数雅典公民总数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表决形式程序罪名陪审员审判员产生方式约40万约4.2万6000501抽签举手一审制慢神和蛊惑青年材料二 唐代科举考试的主要科目及内容科目初试二试三试明经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口答诸经大义十条答时务策三道进士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作诗、赋、文各一篇作时务策五道——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1)据材料一,古代雅典公职人员的选拔有什么特点?并做简要评价。(6分)(2)对比材料一、二,指出二者在官吏(公职人员)选拔上的异同点。(4分)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答案:1-5ABBBC6-10DBCCB11-15CABCA16-20ACBAC21-25BBDAD26-30BCCDB31-35ABCCA36-40BCCAA41-45BADDC二、(1)特点:面向公民,抽签产生。(2分)利:有利于调动公民的参政积极性;有利于维护雅典民主政治。(2分)-7-\n弊:选拔不具有广泛性;忽视了公职人员的能力与品德(个人素质);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2分)(2)相同:都体现了公平性,都有利于调动人们的参政积极性。(2分)不同:雅典:民主,不能保证公职人员的素质;唐朝:专制,注重个人才能。(2分)-7-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2-08-24 17:46:29 页数:7
价格:¥3 大小:610.56 KB
文章作者:U-336598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