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学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8

2/8

剩余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一、国门洞开1.背景(1)国际:19世纪上半期,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2)国内:中国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2.过程(1)鸦片战争:①概况:1840~1842年,英国发动,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②条约内容: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③列强特权:美、法等国在中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军舰“巡查贸易”等特权。④影响:中国国门被打开,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联合发动,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3)中日甲午战争:①概况:1894~1895年,日本发动,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②条约内容:割辽东半岛(未得逞)、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③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①概况:1900年,英、德、法、俄、美、日、意、奥八国联合发动侵华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②条约内容: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外国派兵保护;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8,;拆毁天津至北京的防御炮台,允许外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③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列强侵华影响(1)军事上:①列强烧杀抢掠,无视中国人民的基本生存权。②疯狂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③丧心病狂地毁坏中华文明遗产。(2)政治上:破坏了中国领土、领海和司法等方面的主权完整。(3)经济上:①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②通过政治贷款、勒索赔款、在中国设厂筑路等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二、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1.背景(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2)《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和加强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2.过程(1)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①开端:三国干涉还辽,俄国据此取得了军舰在胶州湾停泊的特权。②状况:1897年,德国派军占领胶州湾,12月,俄国占领旅顺和大连湾;随后,法、英、日纷纷在中国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2)“门户开放”政策:①背景: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时,美国正忙于美西战争,无暇顾及中国;战后,美国为满足工商界进入整个中国市场的需要,向列强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②内容: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的前提下,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以便美国能够“利益均沾”。③实质:为了缓和列强间的争夺和消弭中国人民的反抗,由列强在中国建立“国际共管体系”。④影响:列强的争夺暂时取得表面上的一致,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概念阐释]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8,(1)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主权而不是全部的主权;在经济上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2)半封建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但无论是从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不能认为中国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或认为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经济上是半封建。2.片面最惠国待遇是指一国在通商、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等方面给予另一国享受现时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此种待遇为“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的,但清朝与外国签订的条约,往往只片面规定该缔约外国得以享受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则无对等权利。[轻巧识记] 列强侵华的“五大趋向”[名师点拨]1840~1900年列强瓜分中国的主要表现(1)争做中国债主。中日甲午战争以后,清政府为偿付赔款大借外债。列强争做债主,展开资本输出的竞争。(2)抢夺路权、矿权。掠夺中国矿藏资源,争夺开采矿山优先权,也是资本输出的一种方式。(3)利用宗教刺探情报,策划侵华活动。(4)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及推行“门户开放”政策。1.鸦片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拓展海外市场、掠夺生产原料的必然结果。同时,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2.1840年以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一系列侵略战争。3.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马关条约》签订之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8,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材料一] 英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来到了;可是它并不是为了维持鸦片贸易而进行的斗争,它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1)马士认为鸦片战争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一“目的”的实质是什么?[教你读史]注意材料中分号前的两句话的含义,从中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提示] 马士认为鸦片战争是“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实质是英国要侵略和掠夺中国。[材料二]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2)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界碑”的含义。[教你读史]注意关键信息:由“1514年……积325年”推算,是1839年。“界碑”是指中国由“中世纪”被“赶往近代”。[提示] 中国由主权完整的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中国由封建落后的国家开始走上近代化。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上的影响(1)政治上:①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社会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前者居于主导地位。③革命任务:由反封建转变为反封建反侵略,中国革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的革命时期。(2)经济上:一方面使中国封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被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另一方面中国自然经济的瓦解,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近代化的起步创造了条件。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阶段性特征8,[材料一] ……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南京条约》(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人在中国取得的特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侵略的目的。[教你读史]“通商之广州等五处”,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中的“秉公”二字是关键信息。[提示] 特权: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目的: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材料二]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定进口税。——《马关条约》(2)根据材料二,概括日本在中国取得的特权。[教你读史]注意材料出处,抓住关键信息“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进行分析。[提示] 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材料三] 各省督抚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否则该管之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亦不得开脱别给奖叙。——《辛丑条约》(3)归纳材料三中列强对中国官吏的要求,这说明了什么问题?[教你读史]根据材料内容及出处理解中国官员的“保平安之责”。[提示] 要求:于所属境内保平安;对反抗镇压不力的官员“即行革职,永不叙用”。问题: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近代前期列强侵华在不同时期的特点1.1840~1893年(1)主要国家:英、法、美、俄。(2)特点:以武装侵略为主,坚船利炮成为列强侵华的主要工具;通过不平等条约,巩固和扩大侵略成果;利用不平等条约向中国倾销商品,商品输出成为这一时期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列强在对华进行经济侵略的同时,还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2.1894~1900年(1)主要国家:除了英、法、美、俄外,日本和德国成为侵华的急先锋。8,(2)特点: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帝国主义联合起来侵略中国,由武装侵略转变到控制清政府,“以华制华”。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1.继续(1)从背景看,都是发生在工业革命后的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为发展资本主义,列强竭力寻找海外市场。(2)从目的看,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3)从性质看,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4)从结果看,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攫取了大量侵略权益。2.扩大(1)从目的看,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从战争过程看,侵略者的数量由英国变为英、法、俄、美等国,侵略时间由两年延长为四年,侵略范围由中国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地区,并侵入天津、北京。(3)从影响看,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经济侵略势力扩张到沿海各省,并伸向内地;清朝统治者开始投靠侵略者,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二、中国近代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1.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为资本主义国家侵略中国打开了大门,它是中国遭受资本主义奴役的开始,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历史转折点。2.第二次鸦片战争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中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3.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使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大大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化。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又一副极为沉重的枷锁,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帝国主义通过这个条约,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中国进行严酷地控制和勒索,使中国的主权丧失殆尽。题组一 列强入侵,国门洞开8,1.《南京条约》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这一规定(  )A.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B.缓和了列强在中国的矛盾C.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D.利于英国打开中国市场解析:选D 英国与清政府协定关税,如此一来,英国商品进入中国的成本必然大幅下降,而成本的下降则会使英国在商品的价格上有更大的回旋余地,最终必然导致英国商品的大量进入,使当时的中国逐渐开始沦为英国的商品倾销地,故选D项。2.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惟中国将来如有特恩、旷典、优免保佑,别国得之,佛兰西亦与焉。”材料中涉及的特权是(  )A.领事裁判权      B.传教士传教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居住及租地权解析:选C 材料体现的是利益均沾的片面最惠国待遇,故选C项。3.1854年,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华帝国的整个内地,以及沿海各域。二、争取扬子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各大城……三、实行鸦片贸易合法化……据此可知,“修约”要求的实质是(  )A.打开中国门户B.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C.加紧资本输出D.瓜分中国解析:选B 鸦片战争已经打开中国门户,故A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易并未像其预期一样得到增长,英国认为是在华特权不够,故要修约,以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故B项正确;19世纪中期英国要求加紧商品输出,故C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故D项错误。4.“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下列内容与梁启超所述史实在同一条约的是(  )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解析:选B 依据材料,梁启超所说事件是指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属于《马关条约》内容的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故选B项;A、D两项都是《南京条约》的内容,排除;C项是《辛丑条约》的内容,排除。5.1901年,美国专使柔克义将《辛丑条约》所列12项要求分为:惩罚性、预防性、赔偿性等几类条款。下列内容中属于“预防性”条款的是(  )8,A.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B.惩治附合与支持义和团的官员C.发生反帝斗争的地区暂停科举D.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解析:选D 通过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来预防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体现的是预防性,故选D项;赔款体现的是赔偿性,惩治爱国官员、暂停科举体现的是惩罚性。题组二 瓜分狂潮,民族危机6.右图是19世纪末中国近代史上的某一不平等条约的影印件(局部),这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C.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解析:选B 根据“19世纪末”“大日本帝国皇帝”等信息可知,该图片反映的是《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影响是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故选B项。A项所述是《南京条约》的影响;C项所述是《辛丑条约》的影响;D项所述是九一八事变的影响。7.右图是1909年春刊发在上海《时务报》上讽刺清政府的漫画。某学习小组对此进行解读,最恰当的是(  )A.灵活的策略B.洋人的朝廷C.无奈的选择D.末日的徘徊解析:选B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完全投靠列强,彻底成为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工具。仔细观察图片,清政府对内是怒容(指严厉实行专制统治和镇压人民革命),对外是笑容,意指清政府对外推行卖国妥协政策,B项表述与漫画内容相符。8.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没有遭到列强的公然反对,主要是因为(  )A.美国刚刚打败西班牙B.帝国主义建立了瓜分中国的同盟C.该政策基本上维护了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D.充分利用了列强在瓜分中国问题上的相互矛盾解析:选C 本题主要考查对“门户开放”政策的理解能力。B项是“门户开放”政策实施的结果,不是原因;A、D两项与题干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门户开放”政策承认了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又利于其在华进一步扩张,因此得到列强不同程度的赞同。8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01-16 17:16:22 页数:8
价格:¥3 大小:837.50 KB
文章作者:U-13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