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75页精品】青岛科学三下全册教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75

2/75

剩余7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1、小车的运动教科书说明:    力的现象是学生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但究竟什么是力,怎样来表达力以及力的种类等却是学生所陌生的。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喜爱的玩小车游戏为载体,按照“问题——假设——验证——发现——交流”的科学认识程序,探究“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方向和大小”以及“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本课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都有大小和方向”这一目标而编写的。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在观察周围事物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并通过动手操作寻找证据,解释假设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独立设计控制变量实验的能力。2、引导学生体验证据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乐于搜集证据,勇于搜集证据的意识,在搜集的过程中,建立团队合作交流的概念,体会到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是密切联系的。3、知道推和拉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推和拉都是力,推力和拉力都有大小和方向的,能够独立设计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会影响小车的运动,了解生活中推力和拉力的应用,知道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课前准备:玩具小车、木块、线绳、秒表、小桥模型、测力计、钩码“我们的表现”表格、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录像活动过程:1、游戏导入,(1)组织游戏老师组织学生做游戏:让学生甲蹲在地板上,分别找几个同学想办法让他离开原来的位置。师生交流游戏规则。注意安全。(2)交流反思:谈话:你在游戏中发现了什么?学生:使劲地推他拉他都能使他离开。谈话:推和拉都使劲儿说明我们用了力,离开原来的位置我们也可以说它运动起来。(3)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推力和拉力。2、探究活动活动一:探究推和拉都是力(1)提出问题: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同学运动起来,还能不能使其他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去,教师主要针对推、拉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物体受力后怎样运动进行引导。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以鼓励性的语言,引导者的身份适时给学生以适当的评价,使活动的开展更加地有效。全班交流。教师谈话:谁愿意把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介绍给大家?(2)探究推力和拉力都是力谈话:大家的讨论结果只是大家的猜想,真实的结果到底是不是这样还需要我们亲自动手验证一下。学生分组进行活动。,谈话:同学们来交流一下,在动手操作中你发现了什么?你的发现与原来的猜想一致吗?学生汇报交流。汇报时尽量让学生把他们的发现总结出来,重点引导学生讲清楚:他们的发现与推理、拉力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学生在汇报结束后自己总结各组发现的相同之处,即上述物体运动状态之所以发生变化,就是因为被施加了推力和拉力。²活动二:我们来玩小车(1)推力和拉力是有大小的。提出问题:小车运动速度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学生预测:教师谈话:小车在受到推力和拉力时会运动起来,那么小车的运动快慢与什么有关系呢?我们不妨预测一下。教师小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条件都可能影响小车的运动快慢,但是这些专题我们不可能都研究,我们要选择一下。设计探究思路:教师引导学生把钩码当成小车的拉力,改变小车所挂钩码的数量,可以改变小车受到不同的拉力,测量通过相同的距离时所用的时间。给学生树立控制变量的思想。“探究影响小车运动快慢因素”实验记录 我的实验记录拉力(用垫圈的个数表示大小)小车运动的时间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平均时间                           学生探究,教师巡视指导。我们的发现拉力越大,物体运动的越快,拉力越小,物体运动越慢。(2)推力和拉力是有方向的引出活动内容:教师谈话:我们现在都是小司机了,能驾驶好你的车吗?下面我们做个小游戏,看谁的小车能顺利通过所有的障碍物。既然是游戏,就要有游戏规则,小组先讨论游戏规则。学生制定游戏规则。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教师交待“这个游戏可以重复做,关键要把你的发现记录下来。”可以做小车过山洞,小车过桥等让学生明确力是有方向的。“小司机”游戏活动记录游戏规则我们的做法我们的发现,学生交流游戏中的发现。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进一步完善学生的记录。全班交流。体会推力和拉力都是有方向的,以及要有力的作用点。关门时作用点的不同,所需要的力就不同。²活动三推力和拉力在生活应用(1)谈话:推力和拉力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力,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推力和拉力?(2)学生汇报交流。(3)教师小结:播放搜集到的生活中推力拉力应用的录像。谈话: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观看了老师带来的录像,你有什么想法?自由活动1、“比一比谁的力气大”谈话:拉力和推力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极其广泛,他们的存在不仅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还增添了我们的乐趣,下面我们来做个“比一比谁的力气大”的游戏。学生分两组进行“拔河比赛”。2、活动评价:这节课你有哪些发现?拓展活动讲述:力就在我们的身边,除这节我们接触到的推力和拉力外,还有那些种类的力呢?我们把一辆小车放到斜坡上,他会自己向下跑,是谁让它由静止变成运动的?还是推力和拉力吗?如果你有兴趣不妨研究一下,你可能会发现一个“震惊世界”的超大秘密!板书设计:    小车的运动, 推力      }运动拉力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教后反思:本课通过实验证明小车的运动与推力和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充分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能够从亲自动手中理解推或拉都会产生力,推力或拉力都会使物体运动起来。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推力或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整堂课学生表现得积极主动,通过开关门、推拉车等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理解推或拉都会产生力,通过让小车钻过“山洞”,让小车过小桥理解推力和拉力也有大小和方向。想办法让小车跑得又快又远,调动学生积极性。,2、玩滑梯的启示教科书说明:摩擦力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但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和摩擦力有关?摩擦力与我们生活有什么样的关系?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等问题,都是学生很少思考和探究过的。本课以学生玩滑梯等典型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指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探究有关摩擦力的科学规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教学目标1、能用对比实验的方法作物体表面光滑程度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探究;能有观察、体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摩擦力做出合理的假设;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表达与交流,做好探究实验记录。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摩擦力的技术成果;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知识改善生活。3、知道摩擦力是生活、生产中一种常见的力;了解摩擦力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了解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活动准备:木块、直尺、木板、线等活动过程导入:谈话:同学们玩过滑梯吗?找同学说说玩滑梯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生:可结合学生说的用手相互摩擦等让学生体会摩擦生热,以及冬天晚上脱衣服时可看见电火花、梳头时梳子吸引头发等了解摩擦产生静电。滑梯中有什么秘密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玩滑梯里面的科学。²活动一:探究摩擦力的存在    ,组织学生开展有关摩擦力的活动和游戏,如:拉动蹲在木块上的同学、在桌面上推拉文具盒等,从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大小及方向等有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思考、讨论、描述什么是摩擦力,明确“当我们在桌面或地面上推或拉一个物体的时候,就会感到费力,这是因为物体和桌面或地面之间有摩擦力。”活动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提出问题:怎样使木块滑的快?小组讨论后进行实验。小组交流,使学生明确影响摩擦力的因素都有哪些。实验方案:①把两块相同的木块放在光滑程度不同的两板上,用测力计拉动,比较它们需要的力的大小。②把两块重量不同其他相同的材料放在同样光滑的板上,用测力计拉动,比较测力计上数字的大小。总结: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轻重、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被拉物体越重,摩擦力就越大,被拉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两个物体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两个物体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 活动三: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参照书上的图片,了解人们有效利用摩擦力的实例(鞋、轮胎上有凸凹的花纹,结冰的路上撒上煤渣,防止打滑。铁钉固定在墙上靠的是摩擦,自行车刹车,汽车火车制动靠的同样是摩擦。),以及人们克服摩擦力的做法(滑冰在光滑的、摩擦力较小的冰上等),并进一步理解这些克服摩擦力的做法起到了什么作用。通过交流,认识到人们要尽可能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使学生全面认识到摩擦力的利与弊。拓展活动:谈话:生活中那些地方还用到摩擦力?课后我们同学去观察、寻找,然后用你了解的知识改善生活。板书设计:  , 玩滑梯的启示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有关因素:物体的轻重、两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教后反思:本课在教学中比较顺利,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玩滑梯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亲身感受推或拉物体时感到费力了,对摩擦力的理解更加透彻,因此在游戏中对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想的很多,课堂教学效果比较好。实验证明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调动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结合生活中常见的关于摩擦力的各种生活现象深刻了解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同时增大有利摩擦,减小有害摩擦。 ,3、跷跷板教科书说明   本课主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玩跷跷板为切入点,进一步认识、探究有关平衡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天平是生产生活中一种重要的测量仪器,学生对它有一定的好奇心与操作的欲望,继前面探究了“跷跷板”之后,学生在潜意识里对天平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安排了认识天平、使用天平,制作简易天平等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在制作即使用自己制作的工具的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并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目标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平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平衡原理。2、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平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3、知道杠杆尺的平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平衡现象。4、了解天平的主要构造;知道天平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活动准备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蜡烛、设计表格、天平。活动过程谈话:跷跷板大家熟不熟悉?谁能给大家说一说玩跷跷板的感受?你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学生:他的左右两端不断地跷起来。师:对于这种现象,你想提出什么问题?探究活动:,²活动一:感知跷跷板的平衡,提出问题出示书中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片,看他们有什么不同。(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然后组织学生交流)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平衡的办法。²活动二:探究使跷跷板平衡的办法1、讨论探究方案(1)提出活动设想:请大家结合你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能使杠杆尺保持平衡。(2)学生讨论后组织汇报。(3)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预测都有可能,但还不是结果,要知道这些预测是不是正确,还要验证,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预测,结合桌上的材料,以小组为单位制定自己的探究方案。(4)学生小组讨论,制定方案。学生汇报交流。2、进行探究实验以杠杆尺一边不同位置放不同数量的钩码在另一端的不同位置放数量不同的钩码数,学生实验。(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同学们已经做好了实验的准备工作,现在可以动手、试一试,看谁的方法多,发现多?谁的记录详实?(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与学生共同探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及空间。3、交流实验情况即发现, 活动三:找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师: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平衡的规律,请大家看这段资料(杂技演员走钢丝等)师生交流: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活动四:认识天平的结构和使用方法1、认识天平的结构提出问题:天平的结构是怎样的呢?天平结构:指针、游码、镊子、托盘、底座、砝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天平,小组讨论天平的结构应该是怎样的?各部分的结构名称是什么?师生交流2、学习天平的使用方法(1)教师介绍天平的正确调试、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注意:左物右码(2)小组同学亲自动手操作、使用天平测量身边的一些物体的质量。从中感悟天平的平衡及结构原理。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并矫正其中存在的问题,直到大部分同学能够正确使用天平。拓展活动:师: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干什么?学生交流。出示关于平衡的小玩具,鼓励学生在课下做一些有创意的玩具,例如蜡烛跷跷板等。板书设计:    跷跷板杠杆尺         平衡原理,物重左右一样       天平结构:指针、游码、镊子、托盘、底座、砝码距离                注意:左物右码教后反思:利用杠杆尺的平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充分的动手动脑,从跷跷板过渡到科学中常使用的一种仪器托盘天平,学生对此总是跃跃欲试,学生对天平的使用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老师的讲解指正。                ,4、弹簧中的学问一、教科书说明   在物体形状或体积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会产生要恢复原状的力,对跟他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对于弹性与弹力,学生虽然平时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其中的道理并不很清楚,因此,本课将研究弹性和弹力的一些特点。本课按照“游戏——问题——假设——体验——结论”的科学认识过程,在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弹性、弹力有一定经验与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认识有关弹性与弹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孩子们科学探究的兴趣。二、教学目标1、通过游戏能够感知道物体的弹力;能发现生活中的弹力;会设计、制作弹力玩具。2、愿意研究生活中的弹力,养成乐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3、知道弹性物体受力时形状会发生变化,产生弹性。三、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搜集各种弹性物体与材料,如娃娃跳、跳套球、弹簧拉力器、各种弹簧、夹子、泡沫塑料、气球、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等。教师准备:搜集弹性器材;整理与弹力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弹力在生活中应用的录像资料。四、活动过程:教学导入:1、谈话导入:同学们,在课下你们一定玩过许多有关弹簧的玩具,说一说你都玩过了那些与弹簧有关的玩具。学生交流自己所玩的弹簧玩具。,2、教师小结:同学们玩的弹簧玩具真有趣,(出示弹簧拉力器)老师这儿有一个弹簧拉力器,谁能把这个拉力器拉开?小结:同学们玩的、说的,都与弹簧有关,关于弹簧,还有许多的游戏和问题等着我们探究呢!探究过程:²活动一:玩弹簧游戏,认识弹力。1、师生玩与弹力有关的游戏。教师谈话:各小组同学利用老师准备的弹簧玩具,进行游戏活动。我们要进行一次比赛,比一比那个小组在游戏中,发现、提出的问题多。2、学生分组活动。3、活动小结及交流。(1)各组代表交流本组玩弹簧玩具或游戏的名称、玩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和发现的问题。(2)各小组同学根据交流,统一认识,然后选择喜欢的问题,有目的的实验、探究验证。4、小结:当压缩或拉长弹簧时,弹簧有一种要恢复原来形态的力,这就是弹力。²活动二:了解生活中的弹力现象1、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通过探究,知道了什么是弹力,,其实弹力有许多的应用,谁还能说出一些弹力在生活中应用的例子?如:气球、娃娃跳、跳套球、弹簧拉力器、各种弹簧、夹子、泡沫塑料、橡皮筋、玻璃球、圆珠笔等。2、学生交流3、教师根据学生交流进行总结,并给学生补充关于弹力的录像。,自由活动1、设计弹力玩具。(1)谈话:同学们认识了弹力,并且知道了弹力在社过重的一些应用,想不想自己设计一个弹力玩具?比一比,那个小组同学的设计创意新颖。(2)小组同设计活动。(3)交流展示设计成果,教师给以相应的评价。2、自我评价拓展活动设计、制作“从高处丢鸡蛋摔不破装置”。板书设计:    弹簧里的学问                弹簧等,压缩或拉伸时 会产生一种要恢复原状的力,这种力就叫做弹力。教后反思:   这节课本身内容很少,但与生活息息相关,弹簧等物品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关于弹簧有很多小实验,但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没有分组实验,但在后面补充了一些弹簧在生活中应用了视频,学生对弹簧里的学问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达到了预期的目的。,5、有趣的磁铁教科书说明磁铁在我们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学生对磁铁有一定了解和认识,但对磁铁的一些性质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本课是在学生日常生活中对磁铁感受体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探究磁铁的磁性、磁力大小、磁性等性质,以及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兴趣。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游戏认识磁铁的磁性;发现生活中磁铁的应用;设计、制作磁铁玩具。2、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是有机的结合,增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3、知道磁铁的性质。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学具盒、剪刀、蜡笔、纸板等。教师准备:各种磁铁、大头针、曲别针、水槽等;收集、整理与磁铁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和磁铁在生活应用的录像资料。活动过程:谈话导入:大家带来了不同形状的磁铁,这节课我们从认识磁铁的形状开始吧。谁先介绍自己的带来的磁铁?各组展示、交流各种各种形状的磁铁。教师适时补充相关资料和实物。,通过这个活动,学生知道常见的磁铁有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方形磁铁等。探究活动²活动一:玩磁铁游戏,感知磁铁的性质。1、学生交流玩磁铁的方法。(1)谈话: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磁铁,交流一些你们玩磁铁的方法吧!(2)学生交流。(3)师生小结:同学们想到的玩法可真多!不过,在玩磁铁的时候要多观察,看有哪些新发现,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2、开展“磁铁游戏”活动(1)启发、指导各组同学开展以下的磁铁游戏; “给磁铁找朋友”游戏,观察磁铁不能吸那些物体,可以吸那些物体。总结出:磁铁能吸铁。l“悬调磁铁”游戏:把一个磁铁水平悬挂起来,用另一个磁铁的两端分别去靠近它的一端,知道不同磁铁的两端有时会相互吸引,有时又会相互排斥。两个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两个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  1、“接链游戏”“两极对中间”游戏:用磁铁的两端与中间分别去吸引图钉或铁圈,发现两端吸引的数量多,中间少,从而知道磁铁的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  2、“看不见的磁力线”游戏:将条形磁铁或蹄形磁铁放在一张纸的下面,把纸放平,轻轻地将铁屑撒在纸上,把纸抖一抖。观察纸上的铁屑有什么变化,形成的图案是直线还是曲线,这些显示完全围绕磁铁的吗,从而感知到磁力、磁力线、磁场的存在。, 3、用磁铁靠近收音机,倾听收音机的发音效果有什么变化。磁铁对电磁波有影响。4、用一绳拴着磁铁中间,稍等片刻,看磁铁指向。磁铁有指示南北的性质。(2)交流总结教师在参与个组活动、听取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对学生发现的磁铁性质进行总结。²活动二:说一说,生活中那里用到了磁铁。1、利用资料卡或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介绍司南。2、教师小结:通过探究,了解了磁铁的很多性质,而且知道了“司南”作用,其实,磁铁在生产生活中有更广泛的应用,(播放有关磁铁应用的录像)3、学生交流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4、教师总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磁铁在生活中正越来越到地被运用到各个方面。我们做了许多与磁铁有关的游戏,探究除了磁铁许多性质,你们想不想自己制作一个磁铁?老师这里有一根缝衣针和一个磁铁,谁能把它做成小磁铁? 活动三:设计、制作磁铁玩具1、制作磁铁:(1)学生根据资料卡说明,把缝衣针制作成小磁铁。(2)交流、展示。2、设计、制作磁铁玩具。(1)制作指南针(2)制作小帆船,自由活动:玩一玩我们制作的玩具课堂评价:这节课我的收获?板书设计:       有趣的磁铁吸引铁等物体磁铁有两个磁极 N北极  S南极异极相互吸引,异极相互排斥教后反思:本节课内容很多,我尽量的采取学生感兴趣的实验,以此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兴趣,把枯燥的知识比较灵活的展现出来,使学生在玩中不知不觉的接受理解新的知识。,6、指南针教学目标:1、会利用指南针测定方向,能尝试制作指南针,培养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2、知道指南针是用来测定方向的仪器,磁铁指示南北的性质做成的,了解指南针的用途及用法。3、体验到科学技术能为人类服务,知道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活动准备:指南针、条形磁铁、缝衣针、线、透明塑料小碗、剪刀、胶棒纸片教学活动:(一)教学引入师:小明和小华去野外郊游,可是他们迷了路,怎么办呢?你能帮助他们找到回家的路吗?生:看大树,大树南边枝叶茂盛;看物体的影子;看高山上积雪的融化程度;用指南针······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准确呢?生:指南针出示指南针。师:这就是一个指南针,关于指南针你想知道什么?生:指南针由哪些部分构成?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北?   怎样使用指南针?······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指南针的知识。,(二)探究活动1、认识指南针的构造及原理。(1)指导学生观察指南针。思考:指南针由哪些部分构成?各部分是什么样的?(2)提问:指南针为什么能指南?你认为与指南针的哪部分有关系?你还见过其他指南针吗?(3)讲解:指南针是根据磁铁能指示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南针的种类很多,外观、构造不完全相同。但是,无论哪种指南针,都有两个基本的部分——磁针和刻度盘。磁针是一块小小的磁铁,指南针之所以能指南,就是因为有这个小小的磁针。磁针的两极是尖的,漆着不同的颜色。被一个上端是尖的支柱支撑着,能自由旋转。刻度盘上标有东、西、南、北,在这4个基本方向之间还有刻度,表示这4个基本方向之间还有更准确的方向。2、了解指南针的用途和使用方法。什么时候用到指南针?生:怎样使用指南针?讲解:在使用指南针测定方向时,首先要把指南针放平,等指针停止摆动时,就能指出南北方向。转动底盘,使底盘上表示南、北的刻度线与指针重合,根据地盘上的刻度,就可以知道周围各种景物的方向了。3、了解指南针的历史。讲述: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早在2000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示方向的仪器。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罗盘。4、制作简易指南针。,了解了以上这么多的知识后,你们想不想亲自动手制作一个指南针呢?根据课本的提示,分组进行实验制作。(三)巩固应用 用自己制作的指南针确定周围物体的方位。板书设计:      指南针            磁铁能指示南北。  司南            底盘、磁针教后反思: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经常用不到的指南针兴趣非常高。通过讲解,我发现学生对于指南针的使用方法有很不正确的地方。经过讲解,学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知道了基本的使用指南针的基本方法。对于指南针红色的指针指北,应叫指北针让我有些不知所措。,7、认识太阳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火球,了解太阳的基本概况;理解没有太阳,就没有生命。2、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并与他人交换意见;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3、尊重关于太阳的科学依据,不迷信权威;能大胆想象太阳的概况,愿意合作与交流。教学准备:关于太阳的图片,文字,录像资料。教学活动一、师生游戏,教学导入(老师在黑板上画一个红色的圆圈)大家猜猜看,老师画的是什么?学生猜。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可真丰富,现在我在加上几笔呢?(沿圆的周围画八条短小的直线)学生回答。师:对,这是太阳,它是我们的一个好朋友,你对它又了解多少呢?(学生自由汇报一下自己的认识)师:看来,大家对太阳都有或多或少的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太阳,研究太阳。(板书:认识太阳)二、交流资料,探讨新知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实现资源共享。师:哪个小组先来告诉大家你们所知道的关于太阳的知识?,学生发言。学生所搜索的资料可能有重复的,汇报中学生相互补充,可以丰富知识,拓展知识面。2、教师将典型资料进行整理补充,,以增强学生记忆,拓宽学生视野。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关于太阳的资料,想看吗?边看课件边讲解。(1)太阳的外观、银河系。讲解:太阳是一个燃烧的旋转的高密度炙热气体球,它的大部分气体是氢气,其次是氦气,每秒钟大约燃烧400万吨氢气,产生巨大的能量。     银河系从侧面看成中间厚边缘薄的扁饼形,正面看是旋涡形,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恒星,它的年龄大约有50亿岁了,估计寿命还有50亿年。(2)太阳的结构讲解:从结构上看,太阳可以分为日核、辐射层、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它的表面温度大约是6000℃,内部温度大约是1500万℃。(3)太阳表面的太阳黑子、耀斑和日珥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气体斑块,太阳黑子其实并不黑,只不过是由于它的温度比周围的温度低,看起来显得有些黑些。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一块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叫做“耀斑”。日珥是突出在太阳外边缘外面的发光气团,像太阳突然长出的来的朱红色大耳朵。(4)太阳的大小、体积、质量及与地球的比较。讲解:太阳的直径约为139万千米,是地球的109倍。     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130万倍。     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33万倍。,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较差,搜集的范围可能较窄。在学生已经掌握部分资料之后,教师将知识进行系统性介绍,起到归纳、概括的作用,便于学生掌握。通过交流资料,汇报资料和资料补充三个环节,充分让学生了解太阳,认识太阳。三、知识巩固,内容拓展。师:通过大家的积极努力,我们对太阳又有了深一层的认识,哪些知识让你印象最深呢?(学生自由汇报。)安排这个活动,目的是让学生对当堂课的内容加深印象,达到巩固认知的目的。四、太阳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师:刚才我们研究了太阳,谁知道太阳与我们有什么关系呢?(学生自由汇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是太阳给了我们生命。假设没有太阳,我们的世界又会怎么样呢?我们已经知道太阳还有50亿年的寿命,过了50亿年之后,人类该怎么办呢?(学生先在小组内自由说一说,然后在全班汇报。)师:关于太阳还有很多秘密,比如为什么会发生日食?请大家在课下继续查阅有关资料,让我们逐步揭开太阳神秘的面纱。教后反思:,8、太阳和影子教学目标:1、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知道太阳每天在天空中运动的模式;认识一天中温度和影子的变化与太阳的运动关系;能利用太阳辨认方向。 2、能做控制变量的探究影子形成的实验,并作实验记录;能将观察到得现象用语言或图画描述其形态特征。3、尊重通过实验获得的科学证据,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将太阳与影子的知识科学的应用于生活实际。活动准备:铅笔、手电筒、白纸活动过程:一、          教学引入师:同学们,当你每天沐浴着温暖阳光,在阳光下游戏的时候,是否发现身边有一位好朋友时刻伴随着你,猜一猜它是谁呢?生:影子。师:对于影子你知道哪些?说给大家听听。生:师:同学们知道的真不少,太阳和影子真是一对好兄弟,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揭开它们的秘密。 二、          通过游戏揭示产生影子的条件。1、做影子游戏,发现问题。师:什么情况下会有影子呢?让我们再来做一做,看一看。,(利用灯光、透明或不透明的卡片做投影游戏。做完之后,引导学生汇报发现。)师:你们有什么发现?生1:灯光越亮影子越黑。生2:卡片是透明的,影子很浅。(教师随机用透明的物体进行演示,引导学生发现透明物体没有影子。)生3:手离灯光近影子大,离得远影子小。生4:关上灯后什么都看不见了,没影子了。2、根据实验,得出产生影子的两个条件:有光,有不透明的物体。 三、          探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1、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你认为一天中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的长短、方向各是怎样变化的?2、引导学生猜想。生1:一天中物体影子的的长短不一样,早晨跟傍晚可能会长一些。生2:影子和太阳的方向是相反的。······3、制定实验方案。师:同学们的猜想都有一定的道理,那我们如何设计实验方案来证明我们的猜想呢?(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汇报。,生:把铅笔立在白纸上,打开手电筒,从不同方向像太阳一样照射铅笔,观察影子是什么样的。师总结:用手电筒在铅笔的一侧由低到高慢慢移动,观察铅笔影子的长短与方向,并画出影子。然后继续升至垂直方位,观察并画出铅笔影子的长短与方向。再继续由垂直处向侧下方慢慢移动,观察铅笔影子长短与方向并画下来。或者用手电筒先在铅笔正上方照射,再向两侧照射,分别观察记录并画出影子。4、学生实验5、学生汇报与交流。生:······6、获得结论。师生共同总结:物体的影子早晚最长,中午最短并与太阳运动的方向相反。因为太阳位置的变化,会发生斜射与直射的变化。 四、          探究太阳位置的变化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师: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太阳,太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面请同学们在以上学习的基础上说一说太阳位置的变化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生: 五、          拓展活动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有很大收获,请课下查阅资料,了解古代人们是怎样利用影子来计时的。教后反思: ,9.用太阳计时教学目标 1、认识日晷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2、利用日晷的原理制作计时器。3、意识到掌握和运用自然规律,可以为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好处。教学重点难点 认识日晷和古代计时工具的原理。利用日晷的原理制作计时器教学准备 有关日晷和其他计时工具的图片、电筒、日晷模型教学过程(一)铺垫师:“哪位同学能告诉我现在几点了?”(学生说出时间)“你们是通过什么知道现在的时间?”(手表;上课的时间表)“那么在古代,还没有手表的时候,人们又是怎样判断时间的变化呢?”(学生自由回答)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同时板书:用太阳计时(二)探究新知认识古代计时器1.人民的智慧是深不可测的,在古代人们用来计时间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来看看这些计时器(出示计时器挂图)。2.同学们在小组讨论它们都是利用什么原理计时的。3.小组请代表汇报4.你们还知道其他的什么计时方法吗?,1.初步认识日晷a.介绍牛顿的故事(用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了解其中的现象。)前几节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日影的移动反应着太阳的位置变化,而太阳在天空的运行是匀速的,利用这个规律,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小时候就做过这样一个太阳钟。(教师边演示)他在空地上插根棍子,每隔2小时,在棍影的终点放一块石头做记号,(利用电筒照射光,产生棍影)记下时间。他利用摆石头记影子,又在石头上记时间,看!多简单,多巧妙的太阳钟就做成功了。他做的这个太阳钟据说在村上用了70多年,人们把这个太阳种称之为“牛顿钟”b.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得到了什么启发?2.探究日晷原理(1)介绍日晷:实际上牛顿做这个太阳钟,是从日晷中得到的启发。(教师出示日晷的示意图和实物并把“日晷”板书在黑板)它又称作晷仪和日规,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观察大自然的变化时,通过不断的试验创造出来的,它利用太阳影子的变化来记录时间的工具。看到你手中的日晷你想知道些什么?研究些什么?(2)学生回答。(晷面刻的是什么?它是怎样工作的?这根针有什么用?)(3)教师引导学生认识晷面和晷针:这是一个赤道日晷,晷面与赤道面平行,上面的刻度就是时间。晷针与晷面垂直,它就相当于我们手表的时针。(4)在小组研究日晷是怎样工作的。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结合“牛顿钟”的故事共同研究这个问题。(教师巡视指导,学生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5)学生汇报(6)教师小结原理:当太阳光照射到晷针,晷面就出现晷针的倒影,倒影指向晷面的刻度就是当时的时间。(7)为什么用日晷可以计时?你又时如何判断出当时的时间呢?,(三)认识手掌日晷1.原来认识和掌握大自然的规律还可以给我们带来这样的好处。那么在没有日晷的时候你能利用这一原理计时吗?2.学生回答3.教师小结,介绍手掌日晷并出示示意图。手掌日晷流传于民间,它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智慧。使用方法是这样的(教师带领同学们实践体验):我们面向南边,手掌摊开(上午用左手,下午用右手),用拇指夹住一支笔,使笔与手掌垂直。拇指关节对着正南方,影子落在手上不同位置代表着不同的时间。4.在其他同学的帮助下共同体验手掌日晷的运用,教师巡视指导。(引导学生用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8.教师小结。让学生对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的变化规律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发现可以利用影子来计时.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这节课,是观察课,学生动手制作了简易的"日晷",在校园里,观察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影子和时间的关系.教后反思:,10.制作计时工具教学目标1.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带有创造性的科技作品,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与评议。2.  愿意合作与交流;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意识到生活是发明创造的源泉。3.会制作一种简单的计时工具。教学重点学会制作简单的计时工具。教学准备剪刀、胶带、做沙漏、水钟等所用的材料教学过程1.导入同学们,古人很早就知道利用太阳计时,并且发明了多种计时工具,同学们想不想也来做个计时工具呢?学生汇报想法,导入新课。 2.设计制作方案小组讨论,设计制作方案,互相启发,开拓思路。教师展示几种典型个例,主要侧重创新性进行评价。学生设计各自的方案,理清制作思路。交流方案,互相提出建议。,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调整。这节课主要是学生的动手实验课,目的在于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对日晷、沙漏等其他计时工具的理解能力。3. 开展制作活动教师提出制作要求,如安全使用剪刀,互助合作,进行制作提示等。以小组为单位或独立进行制作,教师进行恰当的指导、点拨。做一个游戏,或写10个漂亮的字,或读一篇四句诗等,用自己的作品进行计时,掌握自己的计时工具计时的规律。对作品进行改进,如调整计时时间,使作品更美观等。 4.展示与交流将自己的作品摆到展示台上,互相欣赏、评价。挑选出部分作品进行重点评价,可从创意、美观、实用三方面选择典型作品。对作品提出修改建议,提出改进方法。 5.拓展延伸建议用自己制作的计时工具记录写家庭作业的时间,鼓励学生发现新问题,并对自己的作品进一步改进或创造发明更好的计时工具。教后反思:,11、灯泡亮了教学目标1.通过对灯泡亮了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并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和动手操作的能力。2.能对电提出想知道的问题,体验与他人合作的愉快和共同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3.知道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有电源、开关、导线、用电器四部分组成。能够用符号表示一个简单的电路。知道开关的功能。活动准备:会使用手电筒、认识电池的正负极。教学过程描述: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引出本课的探主题1.讲故事。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故事。师讲故事:从前,有一位智慧老人,他想寻找一名助手。于是他便在智慧屋外贴了一张招聘启事,上面写着:如果谁能花最少的钱把一间智慧屋装满谁就能被录用,并且还能获得一顶智慧小帽。听了这个消息,小动物们纷纷行动起来。你瞧,小狗信心百倍地扛着树苗,小猪兴高采烈地搬着稻草,小马满头大汗地驮着泥土……慢慢地,天黑了,只见小兔蹦蹦跳跳地走进这间智慧屋,它只是轻轻地动了一下手指,便获得了这顶智慧小帽。聪明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猪是怎样获得这顶智慧小帽的吗?(以小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提出问题。关于灯泡你有哪些问题呢?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灯泡是怎样亮起来的好吗?,二、进行探究活动一“手电筒为什么会亮呢?”1.大胆猜想。(师出示小灯泡)看,老师这儿就有一个小灯泡,想一想这种小灯泡常用在哪里?(学生就会联系实际回答。自然会想到手电筒)同学们的桌子上就有一把手电筒,试一试你能让它亮起来吗?你是怎样让它亮起来的?为什么把开关一推手电筒就亮起来了呢?手电筒里有什么秘密呢?猜猜看。2.验证猜想。要想知道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该怎么办?(拆开手电筒看一看)(1)出示小建议。①要注意安全②要注意按顺序摆放拆下来的器件。③仔细观察,把你的发现写在记录卡上,看哪个小组发现的秘密多。④观察完之后,再按顺序组装好。(2)学生拆装手电筒。(3)交流发现。3.提出假设。你认为让手电筒亮起来的最主要的材料有哪些?(学生可能会说出手电筒的所有组成部件,我是这样引导学生的:没有玻璃片手电筒亮不亮?没有反光镜呢?最后总结出让手电筒亮起来的最主要的材料是:小灯泡、开关、电池、弹簧和金属外壳。)老师也给你准备了一些材料,你能想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吗?三、进行探索活动二“连一连,让小灯泡亮起来”1.小组分工,拟定实验方案。(1)出示图片,让学生认识这些实验器材。(很多学生是初次接触这些器材,所以让学生先来认识一下,很有必要。),(2)选取器材,想一想活动中应注意什么?(在学生交流后教师特别提醒学生:不能用导线把电池的正负两极直接连接,这样电池里的电会很快用完的。)2.分组合作,实施探究。(1)学生按设计的方案进实验。教师巡视。3.展示交流,得出结论。(1)展示电路图。让学生介绍连接的方法。(2)在充分交流之后,教师再把电路图中各种用电器的符号展示给学生。总结:一个完整的电路是由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四部分组成。这时揭示出手电筒的弹簧和金属外壳就起到了导线的作用。四、创新设计,拓展延伸1.阅读资料卡,激发学生探究电的发展史的兴趣,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2.创新发明,课外延伸。(1)布置学生课下查阅资料,并用水果或蔬菜制作电池。(2)生活中的灯,可以根据需要分别亮起来,它们在电路中是怎么连接的呢?感兴趣的同学课下继续研究。教后反思:  ,12、让更多的灯光亮起来一、教学目标:1、通过经历让更多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在活动中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2、学会使用灯座和电池盒。3、尝试用各种方法接亮更多的小灯泡,并能简单的画下电路图。二、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材料的分步控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用各种方法接亮多个小灯泡。三、课前准备:   电池(每组1个),电线(每组4根),灯座(每组1个),电池夹(每组1个),每组记录纸一张。四、教学过程:  上课前在桌上放一个电池,一个电池夹,一个小灯泡。1、师:我给大家在桌上放了一些东西,认识这个吗?(拿起一个电池夹示意)会用吗?学生把电池放入电池盒中。师再发下两根电线。师:请你用这些材料让小灯泡亮起来?学生试验。师巡视。一分钟后,师:我发现同学们把电线接在电池夹上有多种接法。我们一齐来看看,哪种接法最方便?把几种接法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我们按照最方便的接法把电池盒和电线接好。让小灯泡亮起来。,观察,电池夹上的铜片和弹簧在这个电路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导线。2、师:我们已经会接亮小电珠了,我再给大家一样东西。(出示小灯座)师:知道这是干什么用的吗?发下小灯座。要求把小灯座用在电路里。等到学生接亮了小灯泡后,要求学生观察小灯座,小灯座的结构是怎么样的?小灯座的螺口和螺口底部的焊点在这个电路中起到了什么作用?猜测小灯座的内部结构,然后拆开一个小灯座,了解内部的结构。然后把你连接的电路画在记录纸上。几分钟后,把学生的图纸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师:大家画得很好,画的时候麻烦吗?能不能用简单的符号把它画出来呢?学生试画。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简单电路图的符号。比较实物图和符号图的区别:A用符号表示画起来简单。B符号图是方块图,实物图不是方块图。要求用符号试画电路图。3、师:刚才我们已经把电池夹和小灯座接到了电路里,现在我们要大规模的来玩一次了,请同桌一起配合一下。用四根电线,两个电池,两个灯座,两个电池夹,两个小灯泡,把两个小灯泡一起接亮,你有几种方法?接出一种,就请你在记录纸上画出你的接法。学生试接,教师巡回指导。当学生出现一种接法时,连同学生画的电路图一起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4、总结:   比较,分析设计的各种电路,找出各种电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对电路进行分类。,这节课好玩吗?但是能不能把我们的小灯泡接到220V的交流电中去?在实验中应注意:1.这些电路不能使用220V交流电。2.平时注意用电安全,不能触碰带电的电器。3.注意保护好各种电器的塑料外壳和电线绝缘层。如果我们要在家里玩,又没有这些东西(灯座等等),该怎么办?  我给大家准备了一点东西(出示自制的一个小灯座和电池夹),就奖给我们班了,你学着做一个,就可以在家里玩小灯泡了。名称: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  我的方案:  我的电路图 ,13、谁的本领大 一、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经验进行合理推断猜想,做简单的探究性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2、体验与人合作及成功的喜悦,愿意用证据验证假设。     3、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不容易导电,了解什么是导体、绝缘体,能区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二、教学重点:知道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了解什么是导体、绝缘体,能区分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三、教学难点:知道科学探究的过程四、教学准备:简单电路一套(电池、电池盒、小灯泡、开关、小灯座各1个,导线3根)、铝片、铜 丝、橡皮、铁丝、钥匙、毛线、瓷勺、泡沫等、碳棒、木条、纸片等。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     师: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做几个游戏。     做游戏要注意:1、要分工合作好。2、仔细倾听别人的发言。3、注意动脑筋,做游戏要有所发现。     ,(意图:教师给学生提出了游戏规则和要求并不过多,因为本课活动内容较多,可以指导学生如何用好实验材料,不至于学生盲目去做会影响教学进度,这也是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非常有利的,三年级也是实验常规及能力培养的初始阶段,对今后的学习有着直接的影响。)     2、下面我们就进行第一个游戏,“灯泡亮了”。     (1)要求桌上的材料,想办法让小灯泡亮起来。     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好,能最先让小灯泡亮起来。     (2)学生连接简单电路     (3)教师评价:现在每个小组都成功地让小灯泡亮起来了,用掌声祝贺我们自己和大家。     (4)当我们把铝片连入电路中,小灯炮亮了,说明电能从铝片中流过,我们说铝片能导电。(板书:导电)。     把铝片换成铜丝,大家看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     再把铜丝换成木条,大家再仔细观察,有什么发现?说明了什么?     二、探究活动     活动1:假设猜想     1、导语:看来,有些物体能导电,有些物体不能导电,接下来,我们做第二个游戏,“考一考、猜一猜”。     2、游戏规则:老师这儿给大家提供了很多种材料,同学们根据你们的生活经验,先猜一猜。哪些物体会像铝片一样能导电,画“√”表示,哪些不能导电画“○”表示。     小组商量一下,把猜想结果记录在左栏内(每组发一张记录单),(后有附表)     ,(意图:教师对实验报告填写内容较多,延误时间太长,影响上课的质量,以致造成每堂课任务完不成,设计以画“√”表示和画“○”的符号代表要表达的语言,很明显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3、学生猜测、记录     4、学生汇报:找同学说一说你们组的猜测结果。     刚才的结果只是猜测,到底对不对呢?你有什么办法能验证一下吗?(学生说方法)     (意图:猜想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一环,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两种物体产生的现象进行预测,猜想到底正确与否,将激发学生对猜想进行探究,为下一步训练学生科学思维的方法打下铺垫。)     活动2:实验探究     1、导语:现在我们就来进行第三个游戏“做一做”。验证刚才的猜测是否正确。     2、学生验证:学生验证小组合作好,边验证边做记录,把结果记在右栏内。     3、同学们研究很认真,都有了自己的发现和收获,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汇报你们的实验结果。     4、学生汇报     5、如再有争议,教师可以让学生再重复做一遍,让学生分析问题可能出现在哪里。     6、导语:没关系的,科学家的伟大实验也往往是经过上百上千次的实验才完成的,你们的实验结果与猜测     结果完全一样吗?看来,对于不知道的事情,仅仅靠猜测是不科学的,必须亲自实验。     ,(意图:在课堂教学中,导语设计这一环节,无疑应成为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一个亮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中间要设计一个连贯上下内容的习惯性导语,这也是评价教师教学素质的一个综合方面,导语的设计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导语设计要紧扣上下环节的内容、学习要求等。二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把导语设计成有意义、有价值、有趣味的内容形式。)     活动3:交流探究成果     1、导语、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能根据物体的导电性能分类吗?下面我们做第四个游戏,“说一说”。     2、学生说一说分几类?(两类)       生:两类。     哪两类?你能给这两类物体分别起个形象的名字吗?     小组讨论     汇报:1生:一种是电体,一种不是电体。       2生:一种是导电体,一种不是导电体。       3生:一种是传电物体,一种不是传电物体。       4生:一种能导电,一种不能导电。       ...........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起的名字都很好。我们把铝片、铜丝等能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像木片、塑料等不能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板书:导体、绝缘体)对于同一种物体导电性没有绝对的能与不能,因此,我们说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板书:容易、不容易)     (评:珍视学生的个性化言论,用肯定、尊重与鼓励使孩子们的个性得到了尽情张扬,不要认为答案是风马牛不相及,只要意思差不多就可以,小学阶段学生科学的表述并非是非常严谨的。这也是新程改革的精髓所在。)     指名说说什么是导体、绝缘体?     ,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导体、绝缘体,同学们袋中有好多东西,同组同学指一指,说一说,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除了这些,在我们生活的周围,你还知道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吗?(学生举例)     活动4:成果升华     1、通过大家举例,我们知道导体、绝缘体,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下面我们准备再做一个游戏,“辩论”游戏,辩一辩导体、绝缘体谁的本领大。     指导: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辩论:(1)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2)假如没有……生活是什么样子?     2、分组:根据学生认为谁的本领大分成两大组(导体、绝缘体)。     3、同组讨论: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   4、学生开始辩论。     通过大家激烈的辩论,我们知道,它们的本领都很大,许多地方导体、绝缘体是同时出现,共同为人类服务,可以说,生活中我们人人离不开它们,时刻都离不开它们。     (意图:通过辩论比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讨论,学生用自己的观点说出有科学的依据。学生激情昂然,思绪万分,在激烈的争辩中,经过学生的多次讨论实验,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导体和绝缘体都很重要”。这样学生在开放的学习空间中,每个学生积极地与人合作,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学习体验,学生在辩论当中表现出来很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包括情感因素的运用,包括举止和支持性信息的使用,这些都给他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三、总结    转眼一节课就要结束了,同学们谈谈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     小结:这节课我们就是这样严密正规地做了一次探讨,同学们太伟大了,希望同学们以后能善于发现问题,用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相信,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小小的科学家。     四、拓展作业     课下,同学们就用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调查我们周围的物品,哪些地方用导体,哪些地方用绝缘体,想一想人们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什么?板书设计:谁的本领大导  体 容易导电绝缘体 不容易导电教后反思: ,14、安全用电 一、教学目标:1.了解安全用电常识。2.会查阅资料及其它信息资源,搜集和整理安全用电的相关资料。3.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使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二、重点难点:1、了解安全用电常识。2、使学生知道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三、课前准备:搜集和整理有关安全用电方面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可提示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准备,一则使材料更加充实,二则可以促使家长参与到本课的学习中来,与孩子一起交流,一起学习安全用电常识,学生也可以根据教科书的提示自主搜集。四、准备材料:教师也应准备一些与安全用电有关的资料,包括生活中的一些用电安全隐患及造成的危害等。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星期天你们在家里都干什么呢?,有一位同学叫小明,我们来看看他星期天都干了些什么?出示投影;四幅图(图1小明在电线下放风筝,图2小明在电线上晾衣服,图3小明湿着手插插座,图4小明自己乱接电线)同学们讨论:1.小明这样做对吗?为什么?2.说一说电可以给人类带来那些危害?小组结合自己的经验进行讨论,汇报交流。教师结合学生的回报投影或放视频资料并进行适当的补充,由于人是导体,所以不正确地用电,会导致人触电,轻者可以使人受伤或伤残,重者可以使人死亡,因此,我们要知道安全用电,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安全用电。板书:安全用电。二、学习新课1、谈话:我们在生活中应怎样安全用电呢?2、教师提问:(1)在擦灯泡时应注意什么?(①关电源 ②用干布擦)(2)在拔插座时,手能碰到插座的金属部分吗?(不 能)(3)遇到家用电器着火应怎么办?(①先切断电源。②在灭火.)(4)电源开关外壳和电线绝缘有破损时,应怎么办?(让大人或电工修好,自己不能乱动。)(5)用电淋浴器洗澡时,应注意什么?(一定要切断电源),(6)雷雨天时,能否在树下、电线杆下避雨。(不能,以防触电。)(7)发现家用电器损环,能否自己随便拆卸。(不能,应找专业人员修理)(8)人触电以后,用什么方法救助。(①用木棍。②关电源)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展开讨论。提示学生:可以通过阅读电器说明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学生汇报。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适当的补充。谈话:通过刚才的交流,请大家讨论,制定安全用电小常识。学生分组讨论、制定。汇报,教师补充。3.评价:谈话:在本节课,你感到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对自己的设计和表现还满意吗?请把自己的评价填在“星级评价表”中。学生填写“星级评价表”。用这种方式提高学生安全用电的意识。4.拓展:请同学们课下做个安全用电宣传员吧!把你所学到的知识讲给爸爸、妈妈和邻居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听或者设计一张宣传画,贴到小区的壁报栏里。教后反思: ,15、我们的身体 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人体根据外观特征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四部分,如果根据做事情的不同人体还会有不同的结构划分。2、人体的外部特点可以直接观察到,内部的特点可以借助一些工具观察到。过程与方法:1、能够应用触摸、手捏、听等观察方法并结合体验活动,了解身体内部的结构。2、能够根据观察目的的不同,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观察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在对人体的观察活动中,将想象与实际的观察区分开,保证观察活动的真实性。2、对探究自己的身体感兴趣,感受人体构造的精巧与和谐之美。二、教学重点:观察身体内部器官。身体由哪些部分组成,以及认识人体的左右对称的特点。三、教学难点:观察身体内部器官。四、教学准备:空白纸、放大镜、尺子、人体基本结构图等。五、活动过程:,(一)引入:动物的本领和它们的身体特点有关。1、提出问题:人人知道青蛙是捕虫能手,青蛙为什么善于捕虫?老鹰为什么能抓住机灵的老鼠?啄木鸟为什么能吃到树干中的害虫?2、放映录像带:青蛙的眼睛、后腿、舌头具有善于捕虫的特点,肤色用伪装来保护自己;老鹰有坚硬而带弯钩的喙,以及尖利的爪子,适于捕捉老鼠;啄木鸟的嘴尖尖的适合啄食隐藏在树干中的虫子,爪子两趾在前两趾在后,适于抓住树干。3、小结:动物的本领和它们身体的特点有关系。4、引出课题:人有哪些本领?人为什么这样有本领?今天我们来观察自己的身体。(二)观察人的身体。1、观察身体的外形。我们的身体由哪几部分组成?(让学生观察到人体可以分成头、颈、躯干、四肢几个大的部分外,还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把这些大的部分再划分为小的部分。如躯干部还可以可以分成胸部、腹部、肩部、腰部、臀部、背部等)2、人体是左右对称的。(1)教师提出问题:如果从头顶开始,通过鼻尖画一条线,把人的身体分为左右两部分,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人体是对称的。这里要求学生具体说出怎样对称。通过讨论,学生明确:人体的左边和右边的眼、耳、鼻、上肢、下肢等各部分不仅大小、长短、粗细、颜色、形状而且位置都是一样的,即一一对应的)(2)让学生亲自体验身体左右对称这种结构的好处。活动:①体验用两只眼睛看,比用一只眼睛看到的范围广;,活动:②让学生体会两只眼睛比用一只眼睛看得准确;活动:③让学生先用两只手系红领巾,接着用一只手系红领巾,让学生体会两只手比一只手做事方便灵活;活动:④让学生体会如果两只脚不一样长,弯腰、上台阶、转向都会很不方便,身体也不易保持平衡。(这些活动生动有趣,又使学生体会到我们身体器官左右对称的优越性。当然从人体外部来看,结构上还有不少特点,但对小学生来说观察起来都有一定的难度,不便观察,所以也就把重点放在身体的左右对称这个特点上。从教学的情况来看,选择这个观察点,不仅符合学生的水平,而且选择的体验活动,方便易行,人人都能参与,学生很有兴趣,也使课堂气氛很活跃。)3、观察身体的内部。(1)教师用解暗箱的游戏引入(突破难点)。教师准备一个牛皮纸袋,里面有一个塑料瓶,瓶里装半瓶水,另外还有其它的如夹钳、钟表等物品。教师让学生想办法推测里面的物品,并说出自己这样猜测的理由。学生通过用手摸、捏、摇、听等方法最后终于猜出了里面的物品。接着教师出示一幅画,上面画有一个人体外表的轮廓,告诉学生人体好比刚才那个纸袋子,外面由皮肤包裹着,看不见里面,让学生想办法推测内部有什么。这时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想出了许多好办法:①有的说,用耳朵可以听到心脏的跳动,从而可以知道心脏的位置;②有的说,手臂曲起,可以摸到鼓起的肌肉;③有的说,说话时有手摸喉部,可以摸到正在振动的声带;跑步后胸部一起一伏,可以知道那里是肺部;④有的说,吃饱饭后,胀起来的地方是胃;⑤有的说,饿的时候,肚子咕咕叫,这里可能是肠子;,⑥有的说,用力往下捏,可以摸到硬的,那是骨头;……最后让学生根据大家用看、摸、听等方法所得到的信息,综合想象一下人体的内部是什么模样?(皮肤下面是什么、肌肉下面是什么、骨胳包着的是什么,血管和神经怎样分布……)4.身体怎样工作:利用学生熟悉的身体活动,让学生在对活动的体验中,利用泡泡图的方式把活动中多个身体部分共同参与的情况表现出来。思考:如果按照人体工作的类型划分,我们更深夜静可以怎么看待人体的组成呢?(三)课的延伸。问题:直立行走是人区别于其它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请查阅资料了解人体具备什么样的结构特点,使其能直立行走? 板书设计:我们的身体:头颈躯干四肢教后反思:,16、骨骼  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看、摸、敲、掂等多种方法观察动物的骨头,进而了解人体骨头的内部结构。2、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3、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4、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2、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难点: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知道人体的骨骼具有塑造体形、支持躯干、运动、保护内脏器官、制造血细胞、储存身体所需的某些物质等多方面的作用。教学准备: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教学过程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2.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4.提问:关于骨骼,你们想知道些什么?5.归纳学生想研究的问题,布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2.学生交流方法。3.实践活动: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4.学生汇报、交流。5.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6.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头、躯干、手臂、大腿。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7.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8.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X光照片)9.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X光却可以。一只手上竟然有27块骨头呢!10.读一读:人体的骨头共有206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骨骼。11.补充:人体内骨骼系统中的数量由年龄决定。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有275块骨,而一个成年人的身体里却只有206块骨。因为,婴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骨会合并在一起。例如,婴儿刚出生时,其头盖骨分为许多块独立的骨,随着人体不断地生长发育,独立的骨合并在一起,形成了较大的头盖骨。,12.动手做: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13.出示人体骨骼教学挂图,比一比:你拼对了吗?14.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一般共有206块骨头。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三、体验:人体骨骼系统的作用1.谈话: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呢?2.学生交流讨论。3.组织活动:体验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1)队列训练——运动;(2)站姿训练——塑造体形、支持躯干;(3)呵护“小娃娃”——保护内脏器官。4.学生汇报活动体验。5.拓展: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6.小结: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持躯体、塑造体形、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7.提问: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8.安全教育。四、作业1.看图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骨骼参与了运动?(1)跳绳时;(2)吃饭时;(3)静坐时……2.完成活动记录上的作业。3.请爸爸妈妈做一次排骨汤,吃排骨时注意观察猪骨头的内部是怎么样的。教后反思:,17.关节教学目标: 1、能够通过活动找出人体上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2、能够借助于模型、实物等了解几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工作方式及原理。 3、知道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4、认识到人体各部分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并相互适应的;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关节的运动作用和缓冲作用,认识关节类型和运动方式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方便用来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的木棒、胶带等物品; 2.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模型及生活中具有相似结构特点的某些物品,如铰链关节——铰链、旋转关节——旋转式门锁等;3.学生课前吃鸡、鸭、排骨等的时候注意观察动物的骨头与骨头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投影出示机器人行走、工作的视频,观察:机器人行动起来与我们有什么不同?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2.学生交流介绍。 3.提问: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大的关系呢?(揭示课题:关节), 4.谈话: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 1.讲解:什么是关节?(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2.讲述:人体的支架——骨骼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人体由许多块小骨组成,而不是一块块的大骨,每两块小骨之间由关节相连。 3.介绍: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身体内的某些关节以某种方式连结后,骨的活动性较小,或是不能运动。我们把这些骨的连接叫做固定关节。头盖骨的骨就是由固定关节连结的,连接肋骨和胸骨的也是固定关节。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4.小组活动: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在人体图上标出来。 5.汇报交流,实践体验。 6.小结并设疑: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 7.谈话: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1)绑住食指关节——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 (2)绑住肘关节——系鞋带、拉拉链、写字; (3)绑住膝关节——走路、下蹲。 8.汇报实验结果,交流试验体验。 9.小结: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三、体验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 1.活动:按要求做各种动作,比较一下,身上的关节所能够做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汇报。 3.预测:里面的骨头是怎么连接的? 4.谈话:你的预测正确吗?请阅读资料: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5.学生交流讨论。 6.出示猪蹄、排骨等实物,指导学生观察骨与骨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7.完成下列各项活动: (1)转动你的胳膊;(2)推开门;(3)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4)大幅度甩手;(5)转动你的头;(6)跪下。 列出完成每一项动作所涉及到的关节的类型。 8.对号入座——找一找身上还有哪些部位的关节分别是这四种常见关节类型。 9.小结:不同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 四、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关节还有什么作用? 3.活动体验: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比较一下,在身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两种状态下,做这个活动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教学反思:  ,18.肌肉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肌肉的分布;2、知道人体内大约有600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知道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功能;3、知道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实现的;4、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5、了解人体内的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够完成各种运动,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难点:了解骨骼运动由骨骼肌引起教学准备:   人体肌肉的教学挂图;手臂活动模型;人体肌肉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你们有没有手和脚被冻麻的经历?那个时候你能拿住东西、做出你想做的动作吗?为什么? 2.讲述:仅靠骨骼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必须有肌肉的参与。(揭示课题:肌肉) 二、了解肌肉的分布及类型 1.提问: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2.学生交流。, 3.利用电教资料介绍:肌肉的类型。 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肌肉的特点。 4.观察人体肌肉挂图,了解人体的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 5.小结:我们的身体上有600多块肌肉,肌肉约占体重的40%。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6.活动: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 三、观察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探索活动: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 (1)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个晒衣服的弹性夹子,在2分钟内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来回夹紧、松开夹子。数一数在肌肉疲劳之前你能夹几下。 (2)休息一会儿,然后重复第1步的动作。 (3)思考、预测:如果你用另一只手重复第1步和第2步的动作,那么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检验一下你的预测。 2.预测: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3.活动体验: (1)站直后向前弯腰。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 (2)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用另外一只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的后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再把手翻过来使劲压,胳膊各部分有什么感觉? 4.学生交流体验。 5.教师相机出示手臂活动模型,并观察教学插图,讲解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6.学生阅读资料。 7.利用视频观察解剖好的鸡翅膀,模拟手臂肌肉的工作方式。, 8.小结:手臂上的肌肉通过收缩或者变短、变厚来完成它们的工作。当收到来自于神经系统的指令后,肌肉细胞会收缩。因为肌肉细胞只能够收缩而不能够伸展,所以骨骼肌必须成对地工作。当一块肌肉收缩时,与它成对工作的那一块肌肉会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五、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游戏:谁是木头人? 讨论:当我们不运动时,身体的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3.作业: (1)做一个手臂活动的模型; (2)选用其他材料做一个其他的人体运动模型。 六、教学反思: ,19、蚂蚁 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比较细致地观察,并能用图或文字表达;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制作简易的昆虫模型。2、情感态度价值观:珍爱生命;培养学生长时间观察、探究的兴趣和能力。3、科学知识: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昆虫;知道昆虫的共同特征。教学重点:能自己总结出昆虫的共同特征,并能判断是否是昆虫。  教学准备:放大镜、羽毛、泡沫塑料、牙签、竹叶或草叶、课件、观察记录表;学生搜集关于蚂蚁的知识。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找朋友。(渗透共同特征)。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好吗?想成为老师的朋友吗?要成为老师的朋友可不容易,要同时符合三个条件才行,我们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要求:第一条:和我一样(穿   没穿)的同学。第二条:和我一样是(短  长)头发的同学。第三条:和我一样是(男生   女生)的同学。师:你们想来试一下吗?,刚才我们几位同学都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但这只是一个游戏,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全班同学都应该互相是好朋友,因为我们是一个团结的集体。因为我们都是炎黄子孙,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就是我们的共同特征。师:游戏就做到这里,下面请大家坐好,我们上课。二、、猜谜语,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出示谜语:身体虽不大,力气可不小,有时搬粮食,有时挖地道,团结又互助,勇敢又勤劳。)师:看来同学们对蚂蚁并不陌生,这句话主要是说了蚂蚁的生活习性,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第19课、《蚂蚁》。(板书课题:19、蚂蚁)三、探究新知。师:老师让同学们回家搜集有关蚂蚁的资料,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有关蚂蚁的知识。教师适时评价。师:老师还布置大家回去捉蚂蚁进行观察,完成任务了吗?你们在观察的时候遇到困难了吗?哪位同学来说一下?学生汇报,师生交流 教师提供观察工具,玻璃培养皿和放大镜。教师介绍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使用的时候要用手握住放大镜的手柄,调整至合适大小为止,不能用手直接去触摸放大镜的镜片。教师交待观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课件出示:蚂蚁的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把观察到的身体特点记录在观察表里,也可以画下来。1、小组观察。师:每个小组选3只蚂蚁,分工合作。学生分小组观察,师巡视指导。2、汇报交流。师:哪个小组派代表到前面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观察结果。,(学生汇报的可以是共性的,也可以是某一只特有的)。师课件展示:蚂蚁的身体结构图。师:蚂蚁的身体分为三部分,这是头部,这是胸部,这是腹部。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3、再次观察。通过观察蚂蚁发现蚂蚁的身体结构特征后,再次观察不同蚂蚁,寻找共同特征。(课件出示几种蚂蚁,红蚁、行军蚁、蜜罐蚁。)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蚂蚁认真观察,一会找同学汇报。(师板画蚂蚁身体简笔画)4、汇报总结。蚂蚁的共同特征。师:在黑板简笔画并填空:5、介绍蚂蚁基本资料  蚂蚁是一起居住的属于社会性昆虫,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资料。(课件出示蚂蚁基本资料,蚂蚁洞穴图片,蚂蚁的种类。下面配文字)6、师:我们知道了蚂蚁身体的共同特征,那么,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类似呢?同学即兴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带领学生讨论交流。最后通过亲自观察来验证大家的猜测。根据学生说的师点课件展示:课件准备大量动物图片:蝴蝶、蝎子、蜘蛛、青蛙、蜜蜂、蝗虫。师:请你认真观察,谁来说一下它的身体结构和蚂蚁相似吗?师:这些和蚂蚁身体结构相似的动物我们把它归为一类。师:课件出示:像蚂蚁、蜜蜂、蝴蝶、螳螂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的小动物都属于昆虫。师:指黑板,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这也是昆虫的共同特征。,8、师生共同总结昆虫的共同特征。(昆虫是最早出现在地球上的动物,早在4亿年前就出现在地球上了。昆虫还是自然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动物)。四、巩固训练: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昆虫的特征。现在会判断那些动物是昆虫了吗?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张习题纸,请同学认真观察,小组讨论,看哪个小组判断又快又对。学生汇报结果,然后一同看大屏幕总结。课件出示:出示图片,先说理由,再点结果,再介绍。为什么说它不是昆虫:因为昆虫有三对足,蜘蛛有四对,所以蜘蛛不是昆虫。没有触角  (训练过程重点在于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充分理解特征的内涵。)为什么说它是昆虫:因为昆虫-----,蝗虫-----,所以它是昆虫。五、制作昆虫模型。请你用手中的橡皮泥或泡沫也根据昆虫的特点制作一个模型?制作之前要想好你要做那种昆虫的模型,这种昆虫有什么特点?想好再动手。学生制作,教师巡视。展示表扬。五、小结。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有那些收获?师:同学们这节课都很快乐,小蚂蚁为我们今天的学习可是立了大功,但是过了这么长时间它们都想家了,下课以后不要忘了把它送回家,让它回到自己的家中快乐成长。  六、活动拓展。,师:课件:对昆虫研究感兴趣的同学,课下可以饲养一种自己喜欢的昆虫继续研究,看谁的发现最多。说不定某一天你就会成为中国的法布尔,写出像《昆虫记》一样的传世佳作。20、它们都是鸟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能制作鸟的简易模型.2意识到要珍爱生命,能对鸟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研究.3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鸟,归纳鸟的共同特征.教学重难点:1能用简单的工具对动物进行较细致的观察,能制作鸟的简易模型.2意识到要珍爱生命,能对鸟进行长时间的观察研究.3认识常见的动物类型-----鸟,归纳鸟的共同特征.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活动一:观察鸟的特征1、学生观察鸟:教师:你认识那些鸟?它们有什么特征?鸟有什么特征?2、布置探究任务:我们从哪些方面对鸟进行观察?在学生充分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分组探究.教师及时地提示学生观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3、学生进行交流:你观察了那些鸟?他们各有什么特征?将课本的观察记录表填写好.学生进行比较归纳.4、教师提示学生思考:我们观察的这些鸟有哪些相同之处?,5、学生交流:6、总结:像鸡、鸽子、喜鹊这样,身体表面有羽毛的卵生动物都是鸟.7、教师出示几种动物,让学生判断他们是否是鸟?活动二:保护我们的朋友-----鸟1讨论:有人说鸟是人类的朋友,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2交流.3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朋友-----鸟呢?4交流:保护鸟巢,留住我们的朋友,不打鸟.自由活动:教师:我们来组织一个鸟类展示会吧.1、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出示一些鸟类的图片或其他展示作品.2、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准备,3、展示作品.拓展活动:教师:我们来组织一次爱鸟护鸟的活动吧.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组织爱鸟护鸟活动.教后反思:  ,21、猫和兔  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猫和兔的外形、运动方式和吃食情况。(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全身长毛,小动物吃奶是重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重点是把整体分成若干部分,有顺序地进行观察)。3.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二、重点难点观察猫的走、跑、蹿,以及上树时的运动状态。比较猫和兔的相同点:全身长毛;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小时候吃奶。三、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小猫、小兔各一只(或猫和兔的标本若干个)。猫和兔的挂图、幻灯片。学生准备:有关猫和兔的图片或照片。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提问:青蛙的身体分几部分?蚂蚁的身体分几部分?鸽子的身体分几部分?2.讲述:在以前的自然课里,我们学习了金鱼、青蛙、蚂蚁、蟋蟀、鸽子、鹰等动物的一些知识。在这节课里,我们再来观察两种动物——猫和兔。(板书课题)学习新课1.观察猫的外形,(1)讲述观察目的:我们来观察猫的身体是什么样的。(2)讨论观察方法:①讨论:根据我们以前观察金鱼、青蛙、蚂蚁和蟋蟀等动物的经验说一说,要观察猫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应该怎样观察?②教师小结:在观察猫的时候,也应该像观察青蛙、蚂蚁等动物那样,先看一看猫的整个身体是什么样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然后再依次观察各部分是什么样的——什么颜色,什么形状,长有什么等等。(3)学生观察(4)汇报观察结果:猫的身体分几部分?猫的全身长有什么?(5)教师小结:(出示标有猫的身体各部分名称的挂图,或者用观察时使用的小猫。)猫的身上长有毛,毛的颜色各种各样,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尾五部分。(6)学生复述:猫身体的外形特征(要求能从整体到部分有顺序地表述)。(7)指导学生观察猫身体的各个部分①讲解观察重点:我们已经知道猫的身体可以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下面就按顺序观察这五个部分是什么样的——什么形状,长短大小如何,上面长有什么等等。②小组观察、讨论。③汇报观察结果。④教师小结:(重点总结猫的牙、舌和足的特征)猫的嘴里有尖锐的牙齿,有长倒刺的舌。猫的足上有趾,趾端有爪,爪可以伸缩,在脚掌上长有肉垫。2.指导学生观察猫的运动(1)观察猫的行走①讲解观察目的和要求:我们来仔细地观察一下猫是怎样走路的?(观察活猫走路有困难,也可以观察图片或幻灯片等),②学生观察、讨论。③汇报观察讨论结果。(汇报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口述,也可以让学生边表述,边表演。)④教师小结:猫在走路的时候,主要是靠腿和脚。猫在行走时,脚的移动规律是:如果右前脚先向前迈步,左后脚就会跟着往前走,接着是左前脚向前迈步,右后脚就会跟着向前走。(2)观察猫的奔跑①讲解观察目的要求:下面我们来仔细观察一下猫是怎样奔跑的?②学生观察、讨论。③汇报观察讨论结果。④教师小结奔跑是猫最快的一种运动方法。奔跑时,猫的四只脚常常是只有一只与地面接触,甚至是四只脚一起离地。猫在奔跑时,四只脚抬起的次序是:右前、左前、右后、左后,或者左前、右前、左后、右后。接上述步骤研究猫怎样蹿(往高处跳)?猫怎样爬树?研究猫的运动,不要求学生记住猫的运动规律,只是给儿童打开一个思路,引起他们以后随时注意观察各种动物运动规律的兴趣。3.指导学生观察猫的食性(1)谈话:猫吃什么?怎么吃?(让儿童根据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来叙述,教师根据情况再加以补充。),(2)讲述:小猫刚生下来时,还不会吃食物,是靠吃猫**的奶长大的。猫长大后能吃鱼和老鼠。猫吃食物时,用爪子帮助,用牙咬肉,用舌头舔骨头。猫捉老鼠时,先用耳朵听,再用眼睛看,然后轻轻走近老鼠,突然一扑,就用爪子把老鼠抓住了。真是个捕鼠能手!(3)讨论:猫为什么能成为捕鼠能手?它的身体有哪些适于捕鼠的特点?(4)讲述:老鼠常常晚上出来寻找食物。猫的眼睛到了晚上可以变得又大又圆,能看清出来寻食的老鼠。猫的耳壳能转动,能随时转向声音的来处,可以听到老鼠活动的声音。猫的牙齿锐利,便于吃肉,舌头上长有倒刺,能把骨头上的肉舔光。猫的爪子很尖锐,可以伸缩,脚掌上有肉垫,猫走路时把爪子缩回,走路没有声音。猫有这些特点,所以能成为捕鼠能手,我们要爱护它。4.指导学生观察兔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出示兔的标本或挂图,也可以看课本第24页插图。)(1)提问:这是什么动物?你看见过兔吗?(2)小组讨论:兔在外形特征,运动方式,吃食方面有什么特征?(3)汇报讨论结果。(4)小结:兔的外形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兔全身长毛。兔的运动方式是:跳着行走,奔跑迅速;兔小时候吃奶,长大了吃青草、蔬菜。5.指导学生观察比较猫和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如要时间允许,学生能够接受,可以组织学生对猫和兔进行比较。(1)比较猫和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①讲解比较重点:我们比较猫和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主要从这几方面进行:外形上的不同,运动方式上的不同,吃的食物不同。②学生观察、比较、讨论。③小组汇报讨论结果。④,教师小结:猫的尾巴长,兔的尾巴短。猫的四肢长短相似,兔的四肢是前腿短,后腿长。猫和兔身体表面的主颜色不同,长短不同。猫的耳朵短,兔的耳朵长。猫的嘴唇没有裂开,犬齿和臼齿发达,舌上有倒刺,兔的上嘴唇中间裂开,门齿发达,舌上没有倒刺。猫的爪锐利,兔的爪不锐利。猫吃鱼和肉,免吃青草、青菜。猫走路时,四只脚先后着地,兔是“跳”着行走的。(2)比较猫和兔有什么相同的地方①讲解比较重点。按比较猫和兔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时所提出的几个方面进行比较。②学生观察、比较、讨论。③汇报讨论结果④教师小结:猫和兔全身表面长毛;身体都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猫和兔都用奶喂小动物。教后反思:,22、多样的动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过程与方法记录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提出寻访小动物中可能碰到的未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的态度,形成爱护小动物,珍爱生命,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在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去寻访、亲近、关注周围环境中的小动物。【教学难点】避免学生在寻访过程中过分关注某一种小动物。【教学准备】1、在校园里准备一块可供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场地(最好教师提前寻访一遍)。2、设计简单的记录表,供学生参考。【教学过程】一、理解小动物1、教师问:“听到‘动物’这个词我们想到了那些动物?”“‘大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小动物’我们能想到那些动物?”2、学生用举例的方法来区分大动物和小动物。3、关注:学生举例的普遍性性,举现实存在的动物的为俐。4、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小动物所指范围。 二、回忆和整理已有的对小动物的经验和知识1、教师组织学生回忆、交流在一定范围内见过那些小动物。2、过程中注意引起学生寻访小动物的兴趣。3、关注:学生是否注意倾听同学的经历;学生的描述是否有想象的内容。 三、寻访活动的准备1、组织讨论,明确寻访的任务、寻访的时间、地点和观察与调查的方法。2、学生分组讨论,并明确组内的分工。3、交流寻访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4、教师做好明确要求:注意安全、关注和爱护小动物。5、关注:学生任务和分工是否明确。6、设计意图:为顺利寻访做好准备。四、总结: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教后反思: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小学 - 科学
发布时间:2021-09-08 11:34:35 页数:75
价格:¥3 大小:147.50 KB
文章作者:鲸鯢

推荐特供

MORE